期刊文献+
共找到4,579篇文章
< 1 2 2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牙周炎牙龈卟啉单胞菌感染患者NLRP3炎症小体与炎症反应及焦亡指标的相关性
1
作者 武金强 谷若萌 马子安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13-115,134,共4页
目的研究慢性牙周炎牙龈卟啉单胞菌感染患者NLRP3炎症小体与炎症反应及焦亡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30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按照牙龈卟啉单胞菌感染情况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比较两组牙周健康指标、牙周组织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 目的研究慢性牙周炎牙龈卟啉单胞菌感染患者NLRP3炎症小体与炎症反应及焦亡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30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按照牙龈卟啉单胞菌感染情况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比较两组牙周健康指标、牙周组织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Caspase-1 mRNA和GSDMD-N蛋白表达水平,以及龈沟液白细胞介素(IL)-1β、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Pearson检验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阳性组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附着丧失(AL)、牙周袋深度(PD)、牙周组织NLRP3、ASC、Caspase-1 mRNA、GSDMD-N蛋白,以及龈沟液IL-1β、IL-18、TNF-α水平均高于阴性组(P<0.05)。NLRP3、ASC、Caspase-1 mRNA表达水平与PLI、GI、AL、PD、GSDMD-N蛋白、IL-1β、IL-18、TNF-α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慢性牙周炎患者牙龈卟啉单胞菌感染加重病情、炎症反应及细胞焦亡,其作用可能与激活NLRP3炎症小体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牙周炎 NLRP3炎症小体 炎症反应 细胞焦亡 卟啉单胞菌感染
下载PDF
六味地黄丸联合大黄液治疗慢性牙周炎的效果分析
2
作者 温秀珍 杨建良 陈建平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3期78-80,共3页
目的:分析六味地黄丸联合大黄液治疗慢性牙周炎的效果及对牙龈指数(GI)、探针深度(PD)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广州市胸科医院诊治的慢性牙周炎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43例。两组患... 目的:分析六味地黄丸联合大黄液治疗慢性牙周炎的效果及对牙龈指数(GI)、探针深度(PD)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广州市胸科医院诊治的慢性牙周炎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43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局部应用大黄液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六味地黄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牙周健康指标和炎性因子水平。结果:联合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治疗后,两组牙齿松动、肢体沉重、牙龈红肿、胸闷口苦、反复咽痛评分均下降,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GI和PD均下降,联合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水平均下降,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六味地黄丸联合大黄液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和牙周健康指标,降低炎性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牙周炎 六味地黄丸 大黄液 炎性因子 牙周健康
下载PDF
中重度牙周炎患者维护期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联合脉冲式冲牙器的临床疗效
3
作者 姜聪 徐文洲 +2 位作者 李红艳 孙悦 阿兰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1-227,共7页
目的:观察中重度牙周炎患者维护期应用质量控制(PDCA)循环管理模式联合脉冲式冲牙器的临床效果,为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牙周炎患者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预定的试验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和剔除标准选取50例中重度牙周炎患者,随机... 目的:观察中重度牙周炎患者维护期应用质量控制(PDCA)循环管理模式联合脉冲式冲牙器的临床效果,为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牙周炎患者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预定的试验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和剔除标准选取50例中重度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25)和对照组(n=25),实验组患者通过脉冲式冲牙器联合巴氏(BASS)刷牙法维护,对照组患者单纯通过BASS刷牙法维护。2组患者均采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自我维护2、4、8和12周分别要求患者复诊,通过患者菌斑堆积量进行个性化纠正和指导,在自我维护4和12周时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牙周临床检查指标,包括菌斑指数(PLI)、探诊深度(PD)和出血指数(BI),检测龈沟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结果:经过4和12周自我维护,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PLI、PD和BI明显降低(P<0.01);与基线时比较,自我维护4和12周时2组患者PLI、PD和BI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自我维护4周时比较,自我维护12周时2组患者PLI、PD和BI值明显升高(P<0.01)。经过4和12周自我维护,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龈沟液中TNF-α和IL-17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基线时比较,自我维护4和12周时2组患者龈沟液中TNF-α和IL-17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结论:在PDCA循环管理模式下应用脉冲式冲牙器可明显降低中重度牙周炎患者的PLI、PD、BI和龈沟液中炎症因子水平,有效抑制菌斑的形成并控制牙龈炎症状态,有利于中重度牙周炎患者治疗效果的维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控制循环 牙菌斑 慢性牙周炎 冲牙器 维护期
下载PDF
Ⅲ期或Ⅳ期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有机酸浓度与牙周炎的关系
4
作者 胡玉如 刘娟 +4 位作者 李文静 赵亦兵 李启强 路瑞芳 孟焕新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2-337,共6页
目的:分析Ⅲ期或Ⅳ期牙周炎患者龈沟液(gingival crevicular fluid, GCF)中甲酸、丙酸和丁酸的浓度及其与牙周炎的关系。方法:选择2008年2月至2011年5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牙周科就诊的37例全身健康的牙周炎患者作为病例组,选择同期19... 目的:分析Ⅲ期或Ⅳ期牙周炎患者龈沟液(gingival crevicular fluid, GCF)中甲酸、丙酸和丁酸的浓度及其与牙周炎的关系。方法:选择2008年2月至2011年5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牙周科就诊的37例全身健康的牙周炎患者作为病例组,选择同期19例全身及牙周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每位研究对象每象限选一颗磨牙或切牙的颊侧近中位点采集龈沟液,并记录菌斑指数(plaque index, PLI)、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 PD)、出血指数(bleeding index, BI)和附着丧失(attachment loss, AL)。分离上清液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技术检测甲酸、丙酸和丁酸的浓度,分析其对牙周炎患病风险的预测能力,以及与牙周炎分级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37例牙周炎患者按分期32例为Ⅲ期和5例为Ⅳ期,按分级9名为B级和28名为C级。病例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龈沟液中甲酸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5.37(3.39,8.49) mmol/L vs. 12.29(8.35,16.57) mmol/L,P<0.001],而丙酸和丁酸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0.23(4.28,14.90) mmol/L vs. 2.71(0.00,4.25) mmol/L,P<0.001;2.63(0.47,3.81) mmol/L vs. 0.00(0.00,0.24) mmol/L,P<0.001]。B级和C级牙周炎龈沟液中甲酸、丙酸和丁酸的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深袋内丙酸和丁酸的浓度明显高于浅袋,甲酸浓度随袋深的增加反而减少。丙酸(OR=1.51,95%CI:1.29~1.75)和丁酸(OR=3.72,95%CI:1.93~7.17)是牙周炎的危险因素,而甲酸(OR=0.87,95%CI:0.81~0.93)则可能是牙周炎的保护因素。丙酸(AUC=0.852,95%CI:0.805~0.900)、丁酸(AUC=0.889,95%CI:0.841~0.937)、甲酸浓度的倒数(AUC=0.844,95%CI:0.793~0.895)对牙周炎的患病风险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结论: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甲酸浓度低于对照组,是牙周炎的保护因素,甲酸浓度的倒数对牙周炎患病风险具有良好预测效能;而丙酸和丁酸浓度则升高,是疾病的危险因素,对牙周炎患病风险均具有良好预测价值;三种有机酸浓度随探诊深度而变化,但与牙周炎的分级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短链脂肪酸 龈沟液 分级 分期
下载PDF
探讨2型糖尿病与重度牙周炎的相关性及列线图模型的构建
5
作者 温超 肖遵胜 +5 位作者 丁文萃 葛超 刘璐 许可 曹素敏 孙艳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110-114,共5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发生重度牙周炎的危险因素,并建立能够有效预测T2DM患者发生重症牙周炎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方法收集在我院进行治疗的217例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重症牙周炎分为重度牙周炎组与非重度牙周炎组。通...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发生重度牙周炎的危险因素,并建立能够有效预测T2DM患者发生重症牙周炎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方法收集在我院进行治疗的217例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重症牙周炎分为重度牙周炎组与非重度牙周炎组。通过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T2DM患者发生重度牙周炎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危险因素建立相关风险列线图模型,并对模型的预测能力进行验证。结果吸烟、高脂血症、糖化血红蛋白(hs-CRP)、空腹血糖(FBG)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HbA1c)与T2DM患者重度牙周炎的发生密切相关,吸烟、伴有高脂血症以及高水平的HbA1c、FBG、hs-CRP均会显著增加T2DM患者重度牙周炎的发生风险。基于上述因素建立风险列线图模型,在对模型进行验证时发现校准曲线提示模型预测值与实际测量值一致,且模型拟合优度良好(Hosmer-Lemeshow检验得出P=0.627)。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AUC为0.892,提示所建立的模型对T2DM患者发生重度牙周炎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结论吸烟、高脂血症、高水平HbA1c、高水平FBG以及高水平hs-CRP是T2DM患者发生重度牙周炎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建立的风险列线图模型能够有效预测T2DM患者发生重度牙周炎的概率,具有一定临床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牙周炎 危险因素分析 列线图
下载PDF
光动力疗法辅助治疗慢性牙周炎对牙龈卟啉单胞菌的影响
6
作者 王新林 王冬青 +2 位作者 姜亦洋 范亚贤 季瑾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25-29,共5页
目的评估抗微生物光动力疗法(aPDT)辅助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SRP)对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检出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慢性牙周炎患者32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光动力组)(16例)和对照组(16例),实验组进行龈下刮治和根... 目的评估抗微生物光动力疗法(aPDT)辅助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SRP)对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检出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慢性牙周炎患者32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光动力组)(16例)和对照组(16例),实验组进行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光动力疗法,对照组进行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评价基线、治疗后3、6个月的微生物指标。采集龈下菌斑和唾液样本,对慢性牙周炎致病菌P.g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观察P.g菌的检出率。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在随访期的P.g阳性率均有所降低。对照组第3、6个月与基线相比,P.g阳性率改善不显著(P>0.05),但实验组无论在第3、6个月,与基线相比都显著降低(P<0.05),且在第3个月时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抗微生物光动力疗法辅助治疗慢性牙周炎可以更为有效地抑制P.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动力疗法 慢性牙周炎 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 牙龈卟啉单胞菌
下载PDF
康复新治疗牙周炎的机制研究
7
作者 汤雁利 龚斌 +1 位作者 沈涛 李启艳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7期1098-1104,共7页
目的通过研究康复新对牙周组织相关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康复新在细胞炎症反应模型中的抗炎作用,从促进牙周组织再生和抗炎2个方面探讨康复新治疗牙周炎的相关机制。方法(1)采用淋巴细胞增殖检测法(MTS法)检测不同浓度康复新对人牙周膜成纤... 目的通过研究康复新对牙周组织相关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康复新在细胞炎症反应模型中的抗炎作用,从促进牙周组织再生和抗炎2个方面探讨康复新治疗牙周炎的相关机制。方法(1)采用淋巴细胞增殖检测法(MTS法)检测不同浓度康复新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PDLFs)、人牙龈上皮细胞(hGECs)、人单核巨噬细胞(THP-1)和小鼠胚胎成骨细胞(MC3T3-E1)活性的影响;(2)通过细菌脂多糖(LPS)刺激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建立细胞炎症模型,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法检测康复新对细胞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10、一氧化氮合酶(NOS)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0.1000、0.0500、0.0250、0.0125 mg/mL的康复新组在24 h和48 h时间点均可刺激hPDLFs、THP-1和MC3T3-E1增殖(P<0.01),且促增殖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2)在炎症细胞模型中,与对照组比较,0.0500 mg/mL和0.0125 mg/mL的康复新组IL-1β和IL-10 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OS和MMP-13 mRNA表达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新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能促进hPDLFs、hGECs、THP-1和MC3T3-E1增殖;康复新可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反应,其抗炎机制可能是降低NOS和MMP-13 mRNA表达水平。康复新可能是通过促进牙周组织再生和抗感染治疗牙周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新 细胞增殖 抗炎 细胞炎症模型 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
下载PDF
罗伊氏乳杆菌提取物对牙周炎症微环境中巨噬细胞功能及牙槽骨吸收的影响研究
8
作者 刘奕彤 韩楠楠 +2 位作者 杜鹃 郭力嘉 刘怡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24年第1期6-14,共9页
目的:探讨罗伊氏乳杆菌超声提取物对牙周炎微环境中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体外筛选罗伊氏乳杆菌提取物干预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的最佳浓度。随后将细胞分为PBS对照组、LPS组和LPS+罗伊氏乳杆菌提取物组,利用real-time PCR、ELIS... 目的:探讨罗伊氏乳杆菌超声提取物对牙周炎微环境中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体外筛选罗伊氏乳杆菌提取物干预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的最佳浓度。随后将细胞分为PBS对照组、LPS组和LPS+罗伊氏乳杆菌提取物组,利用real-time PCR、ELISA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各组细胞的炎性巨噬细胞标志物的表达水平,利用Western blot对其机制进行探讨。体内建立大鼠丝线结扎牙周炎模型,观察罗伊氏乳杆菌提取物局部注射对于牙周骨组织破坏的治疗作用。结果:体外结果表明50μg/mL的罗伊氏乳杆菌提取物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p-IκK和p-NF-κB蛋白的磷酸化(P<0.01),下调了LPS诱导的炎性巨噬细胞inos(P<0.05),Il1b(P<0.01)的基因表达水平,并抑制了LPS诱导的巨噬细胞TNF-α的细胞因子表达(P<0.05)。体内结果表明,罗伊氏乳杆菌提取物通过抑制牙周局部炎症进而下调破骨细胞的数量(P<0.01)和阳性面积(P<0.05),相较于牙周炎造成的骨吸收(P<0.01),罗伊氏乳杆菌提取物治疗减少了牙槽骨的吸收高度(P<0.05)。结论:罗伊氏乳杆菌提取物抑制炎症微环境中巨噬细胞的炎症因子表达,对牙周炎组织中牙槽骨的吸收破坏起到了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伊氏乳杆菌 巨噬细胞 炎症 骨吸收 NF-ΚB信号通路
下载PDF
光动力疗法辅助治疗中度慢性牙周炎患者的临床疗效
9
作者 李夏宁 张梦雪 +1 位作者 王智 赵红宇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4期489-491,共3页
【目的】探讨光动力疗法(PDT)辅助治疗中度慢性牙周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9月在河南大学赛思口腔医院诊治的26例中度慢性牙周炎患者,从每个患者中选取双侧牙周组织破坏程度接近的2颗同名牙,并按照随机数字表... 【目的】探讨光动力疗法(PDT)辅助治疗中度慢性牙周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9月在河南大学赛思口腔医院诊治的26例中度慢性牙周炎患者,从每个患者中选取双侧牙周组织破坏程度接近的2颗同名牙,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采用根面平整术(SRP)联合PDT治疗]和对照组(采用SPR治疗),每组26颗牙。两组均行口腔卫生宣教及龈上洁治术,1周后(治疗前)记录牙周探诊深度(PD)、出血指数(BI)和探诊出血(BOP)情况,所有PD≥4 mm的牙齿均进行SRP,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6周后、治疗12周后PD、BI及BOP阳性率。【结果】两组治疗前PD、BI及BOP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6周后、治疗12周后PD、BI及BOP阳性率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6周后、治疗12周后PD、BI及BOP阳性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T作为SPR的辅助治疗方法,可在短期内降低PD,减轻牙龈炎症及牙龈出血情况,比单纯SPR治疗临床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牙周炎/治疗 光动力疗法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复合树脂高强纤维固定松动牙的临床效果观察
10
作者 刘惠萍 李维善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4年第1期93-95,共3页
目的:分析复合树脂高强纤维(everStick PERIO,everStick)修复牙周炎患者松动前牙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针对中重度牙周炎导致前牙II-III松动患者40例,采用随机分组分为everStic纤维组(everStick,E组)和超级黏接剂(Super-bondCB,S组),所... 目的:分析复合树脂高强纤维(everStick PERIO,everStick)修复牙周炎患者松动前牙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针对中重度牙周炎导致前牙II-III松动患者40例,采用随机分组分为everStic纤维组(everStick,E组)和超级黏接剂(Super-bondCB,S组),所有患者经系统牙周基础治疗1个月后,按分组行松牙固定术。对比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6、12个月)的牙周夹板的断裂情况、附着丧失(attachment loss,AL)、牙周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及出血指数(bleeding index,BI)情况,所有数据利用SPSS 26.0软件进行对比统计学分析。结果:everStick纤维和Super-bondCB黏结系统在下前牙松牙固定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6、12个月)的AL、PD及BI相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和AL在固定后第6、12个月与第3个月的组内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uper-bond组夹板断裂率明显高于everStick纤维组,但固定后两组的AL、PD及B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uper-bondCB黏结系统和everStick纤维用于中重度牙周炎患者下前牙松牙固定,均能巩固牙周炎治疗效果从而保存松动患牙;而everStick纤维更加稳固持久、结实、美观,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舒适度,可提高咀嚼力并且不妨碍菌斑控制保持口腔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松牙固定 everStick复合高强纤维 Super-bondCB黏结系统
下载PDF
RUNX2调控牙釉质及牙周组织结构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盛羽佳 李莹 +1 位作者 陈悦 王爱芹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8期60-63,共4页
在牙釉质分泌期及成熟期,成釉细胞容易受到多方面因素干扰,致使不同程度的牙釉质发育不良。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通过调节釉质蛋白基因转录、影响釉基质蛋白降解,对牙釉质的成熟矿化具有不可忽略的影响。本文就RUNX2参与调控牙釉... 在牙釉质分泌期及成熟期,成釉细胞容易受到多方面因素干扰,致使不同程度的牙釉质发育不良。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通过调节釉质蛋白基因转录、影响釉基质蛋白降解,对牙釉质的成熟矿化具有不可忽略的影响。本文就RUNX2参与调控牙釉质成熟矿化作用作一综述,并提出RUNX2基因缺陷对牙周组织的潜在破坏作用,为未来牙釉质发育不良疾病的研究及防治提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nt-相关转录因子2 牙釉质 釉质发育不全 锁骨颅骨发育不良 上皮屏障 牙周组织
下载PDF
血清CCL21、CYTL-1水平与慢性牙周炎患者牙龈卟啉单胞菌感染及牙周临床指标的相关性
12
作者 李超 徐紫薇 +1 位作者 张璇 马赛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4年第2期264-269,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趋化因子21(CCL21)、细胞因子样蛋白1(CYTL-1水平)与慢性牙周炎(CP)患者牙龈卟啉单胞菌(PG)感染及牙周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3年5月在本院就诊的303例CP患者为实验组研究对象,并选取同期206例非CP患者... 目的探讨血清趋化因子21(CCL21)、细胞因子样蛋白1(CYTL-1水平)与慢性牙周炎(CP)患者牙龈卟啉单胞菌(PG)感染及牙周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3年5月在本院就诊的303例CP患者为实验组研究对象,并选取同期206例非CP患者作为对照组。根据C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CP组(183例)、中度CP组(86例)、重度CP组(34例),分析患者一般资料及牙周指标的差异。检测血清中CCL21和CYTL-1表达水平。分析血清CCL21和CYTL-1表达水平与PG感染和牙周临床指标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分析CCL21和CYTL-1对CP的诊断价值。结果实验组PG的阳性率(68.32%)远高于对照组(17.96%)(P<0.05)。实验组中血清CCL21表达水平(270.82±33.77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237.56±40.07pg/mL)(P<0.05),血清CYTL-1表达水平(174.41±29.85ng/mL)显著低于对照组(206.44±38.23ng/mL)(P<0.05)。随着CP患者病情的不断加重,PG的阳性率、血清CCL21表达水平和牙周指标呈现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而血清CYTL-1水平随着病情严重程度呈下降趋势(P<0.05)。CCL21表达水平与PG阳性感染和牙周指标均呈正相关(r=0.566、0.486、0.444、0.417、0.528,均P<0.05);CYTL-1表达水平与PG阳性感染和牙周指标均呈负相关(r=-0.584、-0.451、-0.433、-0.407、-0.456,均P<0.05);CCL21和CYTL-1两项者联合诊断CP结果优于任何一项单独分析(Z两项联合-CCL21=4.142,Z两项联合-CYTL-1=3.824;P<0.05)。结果CP患者血清中CCL21表达上调,CYTL-1表达下调与PG感染和牙周临床指标密切相关,且二者联合对CP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牙周炎 牙龈卟啉单胞菌 趋化因子21 细胞因子样蛋白1 诊断
下载PDF
巨噬细胞在牙周炎影响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研究
13
作者 史明月(综述) 马哲(审校)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434-440,共7页
牙周炎是由菌斑微生物引起的,发生在牙周支持组织的慢性炎症破坏性疾病,是成年人牙齿松动脱落的主要原因。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是一种以脂质代谢失衡为病变基础,以血管内膜增厚和斑块形成为主要... 牙周炎是由菌斑微生物引起的,发生在牙周支持组织的慢性炎症破坏性疾病,是成年人牙齿松动脱落的主要原因。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是一种以脂质代谢失衡为病变基础,以血管内膜增厚和斑块形成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炎症性疾病。越来越多证据说明在AS斑块中可以发现牙周致病菌的存在,揭示了牙周炎与AS可能存在因果关系,然而两者之间的机制尚不明确。巨噬细胞作为先天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炎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参与了牙周炎及AS的发生发展。本文以巨噬细胞为切入点,对其在牙周炎影响AS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为深刻认识两种疾病的相关关系及炎症机制,寻找新的疾病干预靶点提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动脉粥样硬化 巨噬细胞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与牙周炎 被引量:1
14
作者 佟彤 刘春艳 +1 位作者 刘冰 赵菲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2267-2273,共7页
背景:近年来,大量研究显示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 RNA)在牙周炎的发病过程有重要作用,包括免疫反应过程及细胞(牙周膜干细胞、破骨细胞)的生物活性和功能,人们试图通过调控lnc RNA表达水平来实现对牙周炎症的调控及牙... 背景:近年来,大量研究显示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 RNA)在牙周炎的发病过程有重要作用,包括免疫反应过程及细胞(牙周膜干细胞、破骨细胞)的生物活性和功能,人们试图通过调控lnc RNA表达水平来实现对牙周炎症的调控及牙周组织的再生。目的:就lnc RNA在牙周炎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望更好地推进lnc RNA在牙周炎的研究。方法:第一作者检索Pub Med、中国知网等数据库建库到2023年3月发表的相关文献,以“长链非编码RNA,lnc RNA,牙周炎,牙周,免疫,炎症,牙周膜干细胞,破骨细胞,成骨分化,骨吸收,骨形成,复发,缺氧,氧化应激,静态机械应变”为中文检索词;“lnc RNA,periodontitis,periodontal,immunity,inflammation,periodontalmembranestemcells,osteoclasts,osteogenicdifferentiation,bone resorption,bone formation,recurrence,hypoxia,oxidative stress,static mechanical strain”为英文检索词,阅读每篇文献的文题、摘要进行初筛,最终筛选出87篇文献进行归纳分析。结果与结论:(1)牙周致病菌刺激机体导致免疫效应失衡引发炎症反应造成牙周组织的破坏,lnc RNA参与其调控机制。(2)lnc RNA对炎性环境的牙周膜细胞主要参与了促炎的调控,对于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通过ce RNA机制进行调控,为探究牙周炎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线索。对于B细胞及巨噬细胞,lnc RNA在牙周炎中可调控其亚群的浸润、细胞活性和功能发挥。(3)lnc RNA参与牙周炎相关免疫反应主要在Toll样受体与NOD样受体两种模式识别受体与核因子κB途径这一信号通路发挥作用。(4)探究lnc RNA是否可作为牙周炎生物学标志在牙周炎的诊断及预后复发问题上有很大价值。(5)已有动物实验证实了可以通过调控lnc RNA的表达水平来逆转lnc RNA在牙周炎的作用从而起到抗炎作用,其对牙周炎的免疫治疗研究有很大价值。(6)Lnc RNA对于牙周膜干细胞的调控主要通过内源性竞争机制及各种信号通路实现,且其作用受多种因素影响,如炎性环境、机械应变及缺氧和氧化应激等,通过这些相关因素进行相关机制的研究为牙周炎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 牙周炎 牙周膜干细胞 破骨细胞 免疫 牙周再生 发病机制 应用
下载PDF
缺氧诱导因子在牙周组织炎症及再生中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王祥进 刘树泰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52-156,共5页
牙周炎是一种牙周支持组织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可导致牙周支持组织的进行性破坏,且牙周炎的发生发展与缺氧的牙周微环境有关。缺氧诱导因子(HIF)是一种参与调节机体免疫反应的转录调控因子,其表达水平的变化可影响机体多种细胞的功能,并... 牙周炎是一种牙周支持组织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可导致牙周支持组织的进行性破坏,且牙周炎的发生发展与缺氧的牙周微环境有关。缺氧诱导因子(HIF)是一种参与调节机体免疫反应的转录调控因子,其表达水平的变化可影响机体多种细胞的功能,并最终导致疾病的发生。牙周炎所导致的缺氧环境与缺氧诱导因子通路密切相关。本文总结缺氧诱导因子在牙周炎症及再生中的作用,以期为今后临床治疗牙周炎等疾病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缺氧诱导因子 牙周再生 成骨分化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根管治疗术结合牙周基础治疗对老年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的临床效果
16
作者 孙璐 谢志伟 +2 位作者 王艺颖 刘思雨 杨倩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85-1387,共3页
目的 分析根管治疗术结合牙周基础治疗在老年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90例老年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例。两组均结合牙周基础对患者实施根管治疗术治疗,对照组在根管治疗术后... 目的 分析根管治疗术结合牙周基础治疗在老年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90例老年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例。两组均结合牙周基础对患者实施根管治疗术治疗,对照组在根管治疗术后3 w实施牙周治疗,观察组在根管治疗术后1 w实施牙周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牙周探诊深度(PD)、附着丧失水平(AL)、牙龈退缩(RG)、菌斑指数(PLI)及龈沟液炎症因子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VAS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PD值、AL值及PLI值显著低于对照组,而RG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龈沟液炎症因子指标中白细胞介素(IL)-8、IL-6及IL-1β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结论 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者应用根管治疗术结合牙周基础治疗可获得突出的临床疗效,牙周疼痛程度明显降低,牙周指数及炎症反应均得到了明显改善,整体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 牙髓 根管治疗术 牙周基础治疗 疼痛 牙周指数 炎症反应
下载PDF
慢性牙周炎患者唾液中miR-107、miR-106a表达及其诊断价值
17
作者 郭恪 曹屾 +2 位作者 邹每伶 王宏瑞 李小慧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8期1092-1095,1102,共5页
目的探究慢性牙周炎患者唾液中miR-107、miR-106a的表达及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在该院诊治的11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牙周炎病情严重程度将11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分为轻度组(47例)、中度组(38例)、重度组... 目的探究慢性牙周炎患者唾液中miR-107、miR-106a的表达及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在该院诊治的11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牙周炎病情严重程度将11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分为轻度组(47例)、中度组(38例)、重度组(25例)。依据慢性牙周炎活动期的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活动期组(58例)与静止期组(52例)。另选取同期在该院检查无口腔疾病的11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病历资料,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基线资料及唾液中miR-107、miR-106a表达水平,比较不同病情严重程度、不同活动期患者唾液中miR-107、miR-106a表达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iR-107、miR-106a单独及2项指标联合检测对慢性牙周炎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体质量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牙龈出血、龈下菌斑比例均高于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唾液中miR-107、miR-106a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唾液中miR-107、miR-106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轻度组miR-107、miR-106a表达水平均高于中度组和重度组,中度组miR-107、miR-106a表达水平均高于重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静止期组比较,活动期组唾液中miR-107、miR-106a表达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miR-107、miR-106a单独诊断慢性牙周炎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1、0.742,均小于2项指标联合诊断的0.859(Z=2.200、2.867,P<0.05)。结论miR-107、miR-106a表达水平在慢性牙周炎患者中均降低,可作为慢性牙周炎诊断的分子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牙周炎 微小RNA-107 微小RNA-106a 唾液 诊断价值
下载PDF
OPG过表达的ADSC对大鼠牙槽后槽骨缺损的修复作用
18
作者 尹鹏 季于琪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17-21,25,共6页
目的:探究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过表达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ADSC)对大鼠牙槽后槽骨缺损修复的影响。方法:选择SD雄性大鼠38只,其中6只用于获得ADSC及ADSCOPG过表达转染,鉴定转染情况并观察不同ADSC... 目的:探究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过表达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ADSC)对大鼠牙槽后槽骨缺损修复的影响。方法:选择SD雄性大鼠38只,其中6只用于获得ADSC及ADSCOPG过表达转染,鉴定转染情况并观察不同ADSC的形态、成骨分化、成脂分化及增殖能力;其中8只作为对照组,另外24只建立牙槽后槽骨缺损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正常ADSC组和OPG过表达的ADSC组。6周后,Micro-CT扫描观察骨缺损愈合情况;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观察骨缺损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化分析组织中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骨钙素(Osteocalcin,OCN)的表达;Westernblot分析组织中OPG/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factor-κB ligand,RANKL)/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B,RANK)通路蛋白表达。结果:携带空载体与OPG过表达慢病毒的转染效率分别为75.23%和79.08%;两种ADSC均为长梭形;OPG过表达ADSC中的OPG蛋白表达水平、增殖能力、成骨能力明显高于正常ADSC,成脂能力明显低于正常ADSC(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的牙槽后槽骨缺损体积、RANKL、RANK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Lane-Sandhu组织学评分、ALP、OCN阳性表达率、OPG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正常ADSC组获得与上述相反的结果;OPG过表达的ADSC组上述指标的变化幅度较正常ADSC组更显著。结论:OPG过表达的ADSC能够促进大鼠牙槽后槽骨缺损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骨保护素 牙槽后槽骨缺损 大鼠 成脂分化能力 成骨分化能力
下载PDF
慢性牙周炎患者血清RORA的表达水平及其与Th17/Treg细胞平衡的相关性
19
作者 赵雅静 刘淑英 +1 位作者 陈晓川 孙天语 《西部医学》 2024年第3期376-381,共6页
目的 探讨慢性牙周炎(CP)患者血清维甲酸受体相关孤儿受体A(RORA)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平衡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于本院进行检查并接受治疗的90例CP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在... 目的 探讨慢性牙周炎(CP)患者血清维甲酸受体相关孤儿受体A(RORA)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平衡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于本院进行检查并接受治疗的90例CP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在本院检查的牙周健康志愿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及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一般临床资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两组血清中RORA的相对表达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Th17、Treg细胞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两组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7(IL-17)及白细胞介素-23(IL-23)的水平;采用Pearson法分析CP患者血清RORA与TGF-β、IL-10、IL-23、IL-23及Th17/Treg细胞比例之间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CP发生的因素。结果 两组年龄、性别、BMI及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中Th17、IL-17、IL-23水平高于对照组,RORA、Treg、TGF-β、IL-10水平低于对照组,且Th17/Treg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Pearson法分析结果显示,CP患者血清中RORA与TGF-β、IL-10呈正相关(P<0.05),与IL-17、IL-23及Th17/Treg细胞比例呈负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RORA、TGF-β、IL-10、IL-17、IL-23及Th17/Treg是CP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CP患者血清中RORA低表达,Th17/Treg细胞比例失衡,RORA的表达与Th17/Treg细胞比例之间呈负相关,RORA可能通过调节Th17/Treg细胞比例影响CP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牙周炎 维甲酸受体相关孤儿受体A 辅助性T细胞17 调节性T细胞 相关性
下载PDF
氢氧化钙和替硝唑联合浓缩生长因子治疗年轻恒牙牙髓坏死或根尖周炎疗效观察
20
作者 肖俊文 高旋 杨光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146-149,共4页
目的:观察氢氧化钙、替硝唑联合浓缩生长因子治疗年轻恒牙牙髓坏死或根尖周炎的疗效。方法:将2019年7月-2021年4月笔者医院诊治的86例单根管年轻恒牙牙髓坏死或根尖周炎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n=43,采用牙髓血运重建术(Pulp reva... 目的:观察氢氧化钙、替硝唑联合浓缩生长因子治疗年轻恒牙牙髓坏死或根尖周炎的疗效。方法:将2019年7月-2021年4月笔者医院诊治的86例单根管年轻恒牙牙髓坏死或根尖周炎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n=43,采用牙髓血运重建术(Pulp revascularization,PR),其中的根管消毒环节应用氢氧化钙、替硝唑]和浓缩生长因子组(n=43,在常规组基础上加用浓缩生长因子)。术后12个月复查判定两组疗效,并比较两组管壁厚、根长、咀嚼效能(咬合力和咀嚼效率)和牙骨样组织沉积率。结果:浓缩生长因子组总有效率为95.35%,常规组为81.4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根管壁均较术前增厚,根长均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咬合力、咀嚼效率均较术前明显增高(P<0.05),且浓缩生长因子组根管壁明显较常规组厚、根长明显较常规组长(P<0.05),咬合力、咀嚼效率明显较常规组高(P<0.05);浓缩生长因子组术后6个月、12个月牙骨样组织沉积率均明显较常规组高(P<0.05)。结论:在牙髓坏死或根尖周炎患者PR中采用氢氧化钙、替硝唑联合浓缩生长因子,可明显提高牙骨样组织沉积率,能有效促进根管生长及患牙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管消毒 浓缩生长因子 年轻恒牙 牙髓坏死 血运重建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