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06篇文章
< 1 2 6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唾液腺疾病
1
作者 俞光岩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共3页
唾液腺疾病可以累及各个年龄段,但并不常见于儿童。儿童期唾液腺疾病有其相对独特的临床特点,一是唾液腺发育异常性疾病较为常见,二是因为唾液腺发育尚未成熟,易罹患唾液腺炎症,因此,治疗时需与成人区别对待。较常见的儿童唾液腺疾病有... 唾液腺疾病可以累及各个年龄段,但并不常见于儿童。儿童期唾液腺疾病有其相对独特的临床特点,一是唾液腺发育异常性疾病较为常见,二是因为唾液腺发育尚未成熟,易罹患唾液腺炎症,因此,治疗时需与成人区别对待。较常见的儿童唾液腺疾病有流行性腮腺炎、儿童复发性腮腺炎、黏液囊肿(包括舌下腺囊肿)、唾液腺肿瘤、唾液腺发育缺陷、唾液腺脉管瘤及畸形、嗜酸性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原发性高IgE相关唾液腺疾病等。下文将对其临床病理及诊疗特点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唾液腺炎症 唾液腺肿瘤 唾液腺发育缺陷
下载PDF
微袋形术治疗口内型舌下腺囊肿
2
作者 张旭辉 林文清 +2 位作者 邓曲 徐秋生 王怡娟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4期1-3,共3页
目的 观察分析45例口内型舌下腺囊肿的临床特点,探讨缝线微袋形术的治疗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厦门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2019年4月至2022年11月共45位患者、46例口内型舌下腺囊肿。对其进行缝线微袋形术。观察分析其临床特点和治疗效... 目的 观察分析45例口内型舌下腺囊肿的临床特点,探讨缝线微袋形术的治疗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厦门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2019年4月至2022年11月共45位患者、46例口内型舌下腺囊肿。对其进行缝线微袋形术。观察分析其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结果 经过6~48个月的随访,1人失访,最终对45例舌下腺囊肿缝线微袋形术后观察。35例治愈,治愈率77.8%,其平均最大径1.74 cm。其中薄囊壁型舌下腺囊肿18例,17例治愈,治愈率94.4%。厚囊壁型舌下腺囊肿27例,18例治愈,治愈率66.7%。结论 缝线微袋形术微创,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对薄囊壁型舌下腺囊肿治愈率高,对厚囊壁型,增加辅助切口可提高其治愈率。高效的引流和足够的引流时间是微袋形术治疗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下腺囊肿 微袋形术 缝线
下载PDF
免疫球蛋白G4相关性唾液腺炎临床特点及诊疗进展
3
作者 张宇 贾志宇 +3 位作者 唐慧芳 张志勇 李文静 田松波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3-200,共8页
免疫球蛋白G4相关性唾液腺炎(IgG4-RS)是一种与IgG4密切相关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率低,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以唾液腺尤其是颌下腺无痛性持续性肿大为主要临床表现,多数患者血清IgG4升高,淋巴浆细胞浸润,后期全身多器官可继... 免疫球蛋白G4相关性唾液腺炎(IgG4-RS)是一种与IgG4密切相关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率低,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以唾液腺尤其是颌下腺无痛性持续性肿大为主要临床表现,多数患者血清IgG4升高,淋巴浆细胞浸润,后期全身多器官可继发病变,组织病理学是该病最可靠的诊断方法。临床上倾向于传统糖皮质激素作为首选用药,现阶段可尝试应用生物制剂进行靶向治疗。本文根据国内外文献,对IgG4-RS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和预后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该病的临床诊疗和研究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球蛋白G4 唾液腺炎 免疫反应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唾液腺疾病与全身系统性疾病的相关性 被引量:2
4
作者 俞光岩 宿骞 +1 位作者 张艳 吴立玲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共7页
唾液腺疾病颇为常见,有些是仅累及唾液腺局部的病变,而有些则为全身系统性疾病的局部表现,与全身系统性疾病密切相关。在唾液腺疾病的诊治过程中,不仅要关注病变的局部,同时要关注患者的全身健康状态,关注唾液腺疾病与全身系统性疾病的... 唾液腺疾病颇为常见,有些是仅累及唾液腺局部的病变,而有些则为全身系统性疾病的局部表现,与全身系统性疾病密切相关。在唾液腺疾病的诊治过程中,不仅要关注病变的局部,同时要关注患者的全身健康状态,关注唾液腺疾病与全身系统性疾病的相关性,通过系统评估、综合诊断和治疗,才能达到预期的疾病诊治效果。与唾液腺疾病关系较为密切的全身系统性疾病有自身免疫性疾病、肉芽肿性疾病、代谢性疾病、过敏性疾病、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疾病、唾液腺发育缺陷相关综合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唾液腺疾病 系统性疾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 肉芽肿性疾病 代谢性疾病 过敏性疾病 发育缺陷
下载PDF
儿童下颌下腺结石1例
5
作者 王君英 《中国乡村医药》 2024年第2期31-31,47,共2页
唾液腺结石是腺体或导管内发生钙化的团块引起的一系列病变,约85%发生在下颌下腺;唾液腺结石可见于任何年龄,以20~40岁的中青年多见。临床常见的颌下腺导管结石多发于下颌第二磨牙之前至邻近导管开口处,成人发病率约12‰[1]。本病儿童... 唾液腺结石是腺体或导管内发生钙化的团块引起的一系列病变,约85%发生在下颌下腺;唾液腺结石可见于任何年龄,以20~40岁的中青年多见。临床常见的颌下腺导管结石多发于下颌第二磨牙之前至邻近导管开口处,成人发病率约12‰[1]。本病儿童较少见,处理不当有腺体功能丧失可能,甚至需切除腺体,将对患儿产生终身影响;患儿年幼,体质较成人差,有继发颌下间隙、甚至口底多个间隙感染可能,出现影响吞咽、呼吸的症状,甚至危及生命。笔者接诊下颌下腺结石患儿1例,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下腺结石 抗感染治疗 颌下腺炎 儿童
下载PDF
聚桂醇注射液治疗口腔唾液腺黏液囊肿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肖玉霞 时伯红 +2 位作者 汉斌 张艳慧 别艳娜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23年第3期190-192,共3页
目的 评价聚桂醇注射液治疗口腔唾液腺黏液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82例确诊为口腔唾液腺黏液囊肿的患者,进行聚桂醇注射液囊肿腔内冲洗和囊肿基底唾液腺组织内注射硬化治疗1~3次,聚桂醇注射液使用剂量根据囊肿大小单次用量在2~5ml不... 目的 评价聚桂醇注射液治疗口腔唾液腺黏液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82例确诊为口腔唾液腺黏液囊肿的患者,进行聚桂醇注射液囊肿腔内冲洗和囊肿基底唾液腺组织内注射硬化治疗1~3次,聚桂醇注射液使用剂量根据囊肿大小单次用量在2~5ml不等,注射方法分为泡沫化和原液结合使用,泡沫化主要用于冲洗唾液腺黏液囊肿囊腔,原液用于囊肿基底唾液腺组织内注射。治疗完成后,进行为期1年的临床观察,判断其疗效。结果 82例中痊愈80例(97.6%),无效及复发2例(2.4%),总体有效率97.6%。其中1例发生注射区组织溃疡。结论 聚桂醇注射液硬化治疗口腔唾液腺囊肿有效率高,安全性好,复发率低,临床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唾液腺 黏液囊肿 聚桂醇注射液
下载PDF
疑难唾液腺结石病的治疗研究
7
作者 柳登高 郑丹妮 +7 位作者 赵雅宁 张亚琼 叶欣 张丽琪 谢晓艳 张雷 张祖燕 俞光岩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12,共5页
唾液腺结石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0.45%~1.20%,主要表现为受累腺体反复肿胀、疼痛,进食时加重,扪压腺体可见脓性分泌物溢出^([1-3])。随着唾液腺内镜及碎石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多数唾液腺结石病的治疗已不再是难题,但对于位置深在的下颌下... 唾液腺结石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0.45%~1.20%,主要表现为受累腺体反复肿胀、疼痛,进食时加重,扪压腺体可见脓性分泌物溢出^([1-3])。随着唾液腺内镜及碎石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多数唾液腺结石病的治疗已不再是难题,但对于位置深在的下颌下腺腺门部与腺内段结石及位置靠后的腮腺嵌顿性结石等复杂病例的治疗仍存在挑战,需要进一步突破^([4-6])。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唾液腺疾病研究中心开展唾液腺内镜诊疗工作17年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唾液腺结石病 腮腺 下颌下腺 取石术 激光碎石术
下载PDF
唾液腺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张鹏鑫 费润馨 许辉 《口腔医学》 CAS 2023年第2期176-181,共6页
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TJ)是参与旁细胞分泌途径中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复杂动态系统,具有屏障功能和栅栏功能。Claudin家族构成紧密连接链的主干,在唾液腺放射性损伤、炎症性疾病、舍格伦综合征和糖尿病等病理状况下会出现表达模式的异... 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TJ)是参与旁细胞分泌途径中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复杂动态系统,具有屏障功能和栅栏功能。Claudin家族构成紧密连接链的主干,在唾液腺放射性损伤、炎症性疾病、舍格伦综合征和糖尿病等病理状况下会出现表达模式的异常改变,导致紧密连接结构和功能异常,间接表现为唾液腺功能障碍。此外,唾液腺肿瘤中Claudin蛋白的表达差异也可作为判断肿瘤类型及预后的指标。本文重点综述了唾液腺常见Claudin蛋白的研究进展,包括结构、功能、相关疾病的表达模式及其应用,为Claudin蛋白相关疾病的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紧密连接 CLAUDIN 唾液腺 表达模式 异常改变
下载PDF
过敏相关阻塞性腮腺炎的临床分析及超声研究
9
作者 陆一凡 张蔚蒨 俞创奇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19-523,共5页
目的·探究过敏相关阻塞性腮腺炎(allergy-related obstructive parotitis,AROP)的临床特点及其导管的超声特征。方法·纳入2020年10月—2022年10月因腮腺反复肿胀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外科就诊并诊断为ARO... 目的·探究过敏相关阻塞性腮腺炎(allergy-related obstructive parotitis,AROP)的临床特点及其导管的超声特征。方法·纳入2020年10月—2022年10月因腮腺反复肿胀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外科就诊并诊断为AROP的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采用静态超声显示AROP导管的形态特征,通过超声图像测量导管扩张最宽处的内径并进行导管扩张程度分级。采用动态超声显示AROP患者在功能状态下导管的形态变化,计算导管增宽的数值及比例,并记录是否出现腮腺肿胀症状。结果·37例患者诊断为AROP并纳入研究,男性9例(24.3%),女性28例(75.7%)。临床症状以腮腺反复肿胀、皮肤瘙痒以及导管排出黏液栓子为主。32例患者(86.5%)伴有全身过敏病史。血清IgE浓度和外周血嗜酸性细胞(peripheral blood eosinophil,PBE)绝对计数升高的比例分别为59.5%和43.2%。37例AROP患者的静态超声结果以导管扩张为主要表现。导管扩张程度分级结果分别是轻度21例(56.8%)、中度10例(27.0%)、重度6例(16.2%)。7例AROP患者行动态超声检查,结果其中4例处于非症状期,3例处于症状期。结论·AROP是一种与过敏反应密切相关的慢性阻塞性腮腺炎,对于其诊断应从多方面综合考虑。超声能有效显示腮腺导管的形态特征,并能用于评估导管的阻塞状态,有助于AROP的诊断和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相关阻塞性腮腺炎 过敏反应 超声 导管扩张
下载PDF
Autologous mesenchymal stem cells offer a new paradigm for salivary gland regeneration 被引量:1
10
作者 Milos Marinkovic Olivia N.Tran +4 位作者 Hanzhou Wang Parveez Abdul-Azees David D.Dean Xiao-Dong Chen Chih-Ko Yeh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ral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2期185-203,共19页
Salivary gland(SG)dysfunction,due to radiotherapy,disease,or aging,is a clinical manifestation that has the potential to cause severe oral and/or systemic diseases and compromise quality of life.Currently,the standard... Salivary gland(SG)dysfunction,due to radiotherapy,disease,or aging,is a clinical manifestation that has the potential to cause severe oral and/or systemic diseases and compromise quality of life.Currently,the standard-of-care for this condition remains palliative.A variety of approaches have been employed to restore saliva production,but they have largely failed due to damage to both secretory cells and the extracellular matrix(nich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LIVARY clinical DISEASES
下载PDF
小涎腺导管内乳头状瘤1例
11
作者 岳晓蕾 曹石 +2 位作者 席晓霞 张淑艳 陈永林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3年第12期1152-1153,共2页
患者,女,36岁,半年前发现上腭约“米粒”大小无痛性肿物,伴发痒,未进行任何治疗,后肿物逐渐增大至“蚕豆”大小就诊。查体:患者颌面部对称,上腭右侧可见大小约3.5 cm×3.0 cm的肿物,活动度较差,质地中等硬度,无触压痛,与周围组织界... 患者,女,36岁,半年前发现上腭约“米粒”大小无痛性肿物,伴发痒,未进行任何治疗,后肿物逐渐增大至“蚕豆”大小就诊。查体:患者颌面部对称,上腭右侧可见大小约3.5 cm×3.0 cm的肿物,活动度较差,质地中等硬度,无触压痛,与周围组织界限较清晰。完善相关检查后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腭部病损切除术”。病理检查巨检:灰白色不整形组织一块,大小2.0 cm×1.0 cm×0.6 cm,切面灰白灰黄色,质韧,局部呈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肿瘤 导管内乳头状瘤 病例报道 病理诊断 鉴别诊断
原文传递
腮腺造影螺旋CT对腮腺疾病的诊断价值探讨
12
作者 高安天 梁易 林梓桐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158-162,共5页
目的:探讨腮腺造影螺旋CT操作要点及对腮腺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腮腺炎性疾病、舍格伦综合征、腮腺瘘、腮腺区肿瘤患者34例。在腮腺导管内注入复方泛影葡胺注射液后,立即进行螺旋CT扫描。由1名影像科医师对腮腺造影螺旋CT扫描图像... 目的:探讨腮腺造影螺旋CT操作要点及对腮腺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腮腺炎性疾病、舍格伦综合征、腮腺瘘、腮腺区肿瘤患者34例。在腮腺导管内注入复方泛影葡胺注射液后,立即进行螺旋CT扫描。由1名影像科医师对腮腺造影螺旋CT扫描图像进行分类诊断,对腮腺区肿瘤及瘤样病变进行良、恶性鉴别,以随访结果或术后病理结果为对照,计算诊断准确率,并总结并分析上述4类腮腺疾病造影螺旋CT的影像学特点。结果:34例患者的4类疾病诊断准确率为88.24%;对于腮腺区肿瘤及瘤样病变,良、恶性病变诊断准确率为84.62%。结论:腮腺造影螺旋CT可作为慢性阻塞性腮腺炎、腮腺瘘、舍格伦综合征、腮腺肿瘤及瘤样病变检查、诊断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造影 螺旋CT 腮腺疾病 诊断
原文传递
腮腺导管异物存留并慢性腮腺炎1例报告
13
作者 杨立斗 王亚琴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02年第1期93-94,共2页
关键词 腮腺导管异物存留 慢性腮腺炎 并发症 诊断 治疗 病例报告
下载PDF
放射性损伤导致的唾液腺内源性休眠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肖向阳 张霓霓(综述) 黄桂林(审校) 《贵州医药》 CAS 2023年第1期19-21,共3页
放疗是治疗头颈部恶性肿瘤的重要方法之一,可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期。但放疗中会给其它正常组织造成不同程度上的辐射损伤,唾液腺是易受到损伤的组织,绝大多数接受过放疗的患者会发生不可逆的唾液腺损伤,对患者生存质量造成很大影响。当前... 放疗是治疗头颈部恶性肿瘤的重要方法之一,可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期。但放疗中会给其它正常组织造成不同程度上的辐射损伤,唾液腺是易受到损伤的组织,绝大多数接受过放疗的患者会发生不可逆的唾液腺损伤,对患者生存质量造成很大影响。当前,临床对放射性唾液腺损伤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且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随着干细胞研究的深入和进展,干细胞为唾液腺放射性损伤治疗提供新方向。近年对干细胞在放射性损伤中有修复作用进行诸多研究。本文对唾液腺放射性损伤的干细胞激活及治疗等研究情况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疗 放射性损伤 唾液腺 激活 内源性休眠干细胞
下载PDF
涎腺良性淋巴上皮病多模态超声特征分析
15
作者 辛浩 徐升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第1期98-100,共3页
目的探讨涎腺良性淋巴上皮病多模态超声(常规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及助力式弹性成像)的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外科手术证实为涎腺良性淋巴上皮病患者的超声声像图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常规超声、彩色多普勒... 目的探讨涎腺良性淋巴上皮病多模态超声(常规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及助力式弹性成像)的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外科手术证实为涎腺良性淋巴上皮病患者的超声声像图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常规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及助力式弹性成像检查。记录二维及彩色声像图超声下病灶位置、数目、形态、回声、边界、血流、杨氏模量值及弹性评分。结果16例患者共21个病灶,4例位于双侧腮腺,9例位于单侧腮腺,1例位于双侧颌下腺,2例位于单侧颌下腺。所有病变均呈低回声,其中低回声中夹杂无回声4例;9例呈“蜂窝样”多发结节状、4例呈肿块样、3例呈单发结节状。21个病灶边界欠清晰18个,3个单发结节状边界清晰。21个病灶中0级1个(4.76%)、1级8个(38.10%)、2级10个(47.62%)、3级2个(9.52%)。21个病灶实时剪切波弹性杨氏模量值平均Emean为(38.91±3.82)kPa,平均Emin为(27.27±5.73)kPa,平均Emax为(49.08±5.87)kPa。21个病灶的弹性评分1分3个,弹性评分2分14个,弹性评分3分3个,弹性评分4分1个;平均弹性评分为(2.10±0.68)分。结论涎腺良性淋巴上皮病的超声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以“蜂窝样”多发结节状常见,边界不清,血流丰富,杨氏模量值低于腺淋巴瘤及混合瘤,弹性评分多为2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超声 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 助力式弹性成像 常规超声 彩色多普勒超声 涎腺良性淋巴上皮病
下载PDF
腮腺分泌性癌1例并文献复习
16
作者 李远志 曾勇明 +2 位作者 刘强 娄豪 韦桅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第31期112-114,共3页
腮腺分泌性癌是一种少见的低度恶性唾液腺肿瘤,70%发生于腮腺。本文回顾性分析1例腮腺分泌性癌的临床资料,并结合国内外文献进行复习和讨论。该病例的临床表现为5年前无意间发现、渐进性生长的无痛性肿物。超声检查:左侧腮腺内探及到多... 腮腺分泌性癌是一种少见的低度恶性唾液腺肿瘤,70%发生于腮腺。本文回顾性分析1例腮腺分泌性癌的临床资料,并结合国内外文献进行复习和讨论。该病例的临床表现为5年前无意间发现、渐进性生长的无痛性肿物。超声检查:左侧腮腺内探及到多个不均质低回声团,内部回声不均匀,形态规则,边界欠清晰,内可见血流信号。CT检查:病变呈浅分叶状,可见囊性低密度区及实性结节影,增强后不均匀强化,边界清晰。本文通过总结腮腺分泌性癌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为临床诊断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分泌性癌 体层摄影术 X线
下载PDF
唾液和唾液组学与疾病早期诊断 被引量:28
17
作者 程兴群 邓盟 +1 位作者 徐欣 周学东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213-219,共7页
唾液是由唾液腺分泌液、龈沟液和黏膜渗出液等构成的混合性液体,储存了大量的人类口腔微生物和口腔局部组织以及身体其他部位感染微生物和病毒的RNA和DNA等基因信息,是系统性检测信使核糖核酸和蛋白质变化的重要物质。唾液采集具有非侵... 唾液是由唾液腺分泌液、龈沟液和黏膜渗出液等构成的混合性液体,储存了大量的人类口腔微生物和口腔局部组织以及身体其他部位感染微生物和病毒的RNA和DNA等基因信息,是系统性检测信使核糖核酸和蛋白质变化的重要物质。唾液采集具有非侵袭性,受试者基本无痛苦和不适,有较高的可重复性,安全而廉价,因此唾液组学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人们的浓厚兴趣。本文就唾液在疾病早期诊断中的优势,唾液基因组学、唾液转录组学、唾液蛋白质组学、唾液微生物组学、唾液代谢组学和唾液微小RNA研究,龋病标志物、牙周病标志物、舍格伦综合征标志物、口腔癌和头颈部肿瘤标志物、口腔假丝酵母菌病标志物、全身性疾病标志物、病毒感染标志物在口腔疾病和全身系统性疾病早期诊断中的作用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唾液 唾液组学 口腔疾病 全身系统性疾病 早期诊断
下载PDF
旋转腮腺筋膜瓣预防腮腺术后味觉出汗综合征 被引量:13
18
作者 许彪 王卫红 +1 位作者 范红渠 朱谨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35-136,共2页
关键词 味觉出汗综合征 筋膜瓣 腮腺术 并发症 术后 预防 常见 旋转
下载PDF
程序化功能性腮腺切除术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16
19
作者 吴煜农 武和明 +2 位作者 陶震江 李明 邢树忠 《口腔医学》 CAS 2005年第6期348-350,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腮腺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方法从手术切口、耳大神经保留、面神经解剖、区域性腮腺切除、凹陷性畸形整复和端侧神经吻合术的运用等多个方面对腮腺切除术进行改良。结果随访肿瘤均未见复发,无面瘫及明显味觉出汗综合征,耳周的... 目的探讨改良腮腺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方法从手术切口、耳大神经保留、面神经解剖、区域性腮腺切除、凹陷性畸形整复和端侧神经吻合术的运用等多个方面对腮腺切除术进行改良。结果随访肿瘤均未见复发,无面瘫及明显味觉出汗综合征,耳周的感觉恢复正常,颌面部基本对称,无明显凹陷性畸形,瘢痕隐蔽。结论可根据患者的个性化情况,程序化地采用功能性腮腺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切除术 面神经 耳大神经 端侧神经吻合术 味觉出汗综合征
下载PDF
免疫功能异常在儿童复发性腮腺炎发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阮文华 苏吉梅 +2 位作者 叶笑味 黄晓佳 吴志芳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19-423,共5页
目的:探讨免疫功能异常对儿童复发性腮腺炎(RPC)发病的影响。方法:对来就诊的复发性腮腺炎患儿进行免疫功能检测,并分不同年龄组与正常儿童的免疫功能相比较。结果:复发性腮腺炎患儿6岁及6岁以上年龄组CD4+T细胞明显低于6岁以下年龄组(P... 目的:探讨免疫功能异常对儿童复发性腮腺炎(RPC)发病的影响。方法:对来就诊的复发性腮腺炎患儿进行免疫功能检测,并分不同年龄组与正常儿童的免疫功能相比较。结果:复发性腮腺炎患儿6岁及6岁以上年龄组CD4+T细胞明显低于6岁以下年龄组(P<0.05),而IgG则显著性高于6岁以下组(P<0.05)。与正常儿童相比,6岁以下组复发性腮腺炎患儿CD8+T细胞以及IgG、IgE、IgA及C3明显升高(P<0.01),而CD4+T细胞明显降低(P<0.01);6岁及6岁以上组复发性腮腺炎患儿CD8+T细胞、IgE(P<0.01)及C3(P<0.05)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CD4+T细胞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6岁以下组的RPC患儿IgE值、CD8+T细胞都非常显著地高于6岁及6岁以上组的正常组儿童(P<0.01)。结论:RPC患儿存在着免疫功能异常现象,超敏反应及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可能参与了儿童复发性腮腺炎的疾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CD8比值 免疫 细胞 免疫球蛋白A 抗体生成 腮腺炎/免疫学 儿童 复发性腮腺炎 体液免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