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2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联合自体贫血小板血浆在 恒牙撕脱伤中的应用评价
1
作者 刘琳 息雪娜 +1 位作者 黄涛 韩国良 《上海口腔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175-179,共5页
目的:探讨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联合自体贫血小板血浆(PPP)在恒牙撕脱伤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3月—2022年3月衡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恒牙撕脱伤患者144例(患牙152颗),随机分为试验组72例(患牙76颗)和对照组72例(患牙76颗... 目的:探讨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联合自体贫血小板血浆(PPP)在恒牙撕脱伤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3月—2022年3月衡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恒牙撕脱伤患者144例(患牙152颗),随机分为试验组72例(患牙76颗)和对照组72例(患牙76颗)。对照组行常规再植术,术前使用PPP生物液浸泡、冲洗根尖。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离体牙再植前在牙槽窝内植入SDF-1α。术后随访12个月,比较2组植入成功率、术后咬合疼痛程度、龈沟液中炎症因子表达、血清生长因子表达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采用SPSS 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患牙再植成功率为90.79%(69/76),试验组为98.68%(75/76),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天、3个月和12个月,2组患者疼痛程度评分逐渐降低(P<0.05);各时间点疼痛程度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2组患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sICAM-1)升高,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2组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升高,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PP联合SDF-1α用于恒牙撕脱伤治疗,延迟再植成功率高,且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撕脱伤 恒牙 贫血小板血浆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
原文传递
上颌窦底黏膜增厚与牙槽骨高度及上颌窦解剖结构的关联性
2
作者 秦文光 张佳明 +2 位作者 余挺 王永兰 申玉芹 《西部医学》 2024年第5期739-743,共5页
目的通过观测上颌后牙缺失患者的锥形束CT,研究上颌窦底黏膜增厚与缺牙区部分解剖结构的关系,为上颌窦底黏膜增厚患者的上颌窦提升术与缺失牙种植治疗提供临床参考。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22年5月于天津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牙周科与广... 目的通过观测上颌后牙缺失患者的锥形束CT,研究上颌窦底黏膜增厚与缺牙区部分解剖结构的关系,为上颌窦底黏膜增厚患者的上颌窦提升术与缺失牙种植治疗提供临床参考。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22年5月于天津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牙周科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牙周科拍摄锥形束CT的患者资料,筛选出上颌单侧单颗后牙缺失的患者103例,通过CBCT三维重建,并以上颌窦底黏膜是否增厚(>2 mm)作为分组标准,测量牙槽骨高度、宽度、上颌窦外侧壁血管至窦底距离、上颌窦外侧壁厚度,以同一患者自身两侧指标的差值为统计值,分析上颌窦底黏膜增厚是否对缺牙区部分解剖结构存在影响。结果最终纳入上颌窦底黏膜增厚组56例,非上颌窦底黏膜增厚组47例。对其指标进行统计,其中两组患者的牙槽骨高度差值存在差异,上颌窦底黏膜增厚组大于非上颌窦底黏膜增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6)。两组间的牙槽骨宽度、上颌窦外侧壁厚度、上颌窦外侧壁血管至窦底距离的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存在的上颌窦底黏膜增厚可能与缺牙后牙槽骨高度的变化存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上颌窦黏膜增厚 牙槽骨 上颌窦解剖 锥形束CT
下载PDF
全脱位恒牙延迟再植术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3
作者 李午丽 李炯 +4 位作者 马丽琼 赵春晖 王群 王润 潘莉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2-86,共5页
目的:分析影响全脱位恒牙延迟再植术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患牙38颗)全脱位恒牙延迟再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访12~108个月预后情况,将再植牙分为成功、存留和失败。使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单因素分析使用Log-... 目的:分析影响全脱位恒牙延迟再植术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患牙38颗)全脱位恒牙延迟再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访12~108个月预后情况,将再植牙分为成功、存留和失败。使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单因素分析使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评估性别、年龄、牙齿发育程度、牙齿保存方式、牙髓治疗方式对再植牙生存率的影响。结果:38颗再植牙成功3颗,存留28颗,失败10颗。再植牙9年累积生存率为34.7%。不同性别、年龄、牙齿发育程度、牙齿保存方式组的生存情况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牙髓治疗方式组的累积生存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表现为根管充填组>持续根管换药组>保髓治疗组。结论:延迟再植全脱位恒牙时,保髓治疗的患牙生存预后较差,临床上建议早期进行牙髓摘除,消炎后根管充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脱位 延迟再植术 预后 生存分析
下载PDF
盘钻法上颌窦内提升牙种植术的10年临床效果回顾分析
4
作者 张凯悦 韩泽禹 +3 位作者 姜帅 徐昊 李凡 赵保东 《上海口腔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64-70,共7页
目的:分析盘钻法上颌窦内提升牙种植术术后10年种植体周围骨改建情况,并探讨不同因素对种植体存留率的影响。方法:收集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口腔种植科2008年1月—2011年12月间,应用盘钻法行上颌窦内提升同期牙种植术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 目的:分析盘钻法上颌窦内提升牙种植术术后10年种植体周围骨改建情况,并探讨不同因素对种植体存留率的影响。方法:收集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口腔种植科2008年1月—2011年12月间,应用盘钻法行上颌窦内提升同期牙种植术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应用全景片和CBCT测量不同时期种植体周围的骨量变化,利用SPSS 26.0软件包中的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法分析不同因素对种植体存留率的影响。结果:共纳入98例患者,合计128颗种植体。随访0~168个月,随访过程中,7颗种植体失败,其余均形成良好的骨结合并行使功能,10年累积存留率达94.53%。获得完整影像学数据的75个种植位点中,术后10年种植体尖端成骨高度(0.29±0.15) mm,窦内成骨高度为(2.74±0.66) mm。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法分析表明,初始骨高度、提升骨高度、黏膜穿孔、种植体长度、植入扭力、吸烟、糖尿病、牙周炎等8个因素对种植体存留率有显著影响。结论:盘钻法上颌窦内提升牙种植术是解决上颌后牙区垂直骨缺损的一种可靠、稳定的骨增量手术,10年累计存留率不低于94%。初始骨高度、提升骨高度、黏膜穿孔、种植体长度、植入扭力、吸烟、糖尿病、牙周炎等是影响种植体长期存留率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种植 盘钻法 上颌窦内提升术 存留率
原文传递
拔除下颌近中水平完全埋伏阻生牙保留颊侧骨板的效果探讨
5
作者 徐震 贾国栋 汪轶 《上海口腔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97-100,共4页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拔除下颌近中水平完全埋伏阻生牙时保留颊侧骨板的效果。方法 :选取近中低位水平埋伏阻生牙86颗,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以球钻开窗,暴露牙冠远中面,保留颊侧骨板,使用仰角手机配合加长车针行多次T形截冠,去除牙冠,微创拔...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拔除下颌近中水平完全埋伏阻生牙时保留颊侧骨板的效果。方法 :选取近中低位水平埋伏阻生牙86颗,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以球钻开窗,暴露牙冠远中面,保留颊侧骨板,使用仰角手机配合加长车针行多次T形截冠,去除牙冠,微创拔除。对照组采用球钻去除远中及颊侧骨板,暴露远中及颊部牙冠,T形截冠,其余操作均一致。观察2组患者术后肿胀程度、开口受限程度以及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检测C反应蛋白水平以及抗溶血链球水平;1个月后检查邻近第二磨牙牙周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出血指数(bleeding index,BI)及临床附着丧失(clinical attachment loss,CAL)水平。采用SPSS 25.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术后肿胀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P<0.05),开口受限与疼痛程度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抗溶血链球菌水平2组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个月,对照组PD和CAL均显著高于试验组(P<0.05),2组BI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保留颊侧骨板微创拔除下颌近中水平完全埋伏阻生牙患者术后反应更轻,创口愈合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生牙 微创拔牙 T形截冠 颊侧骨板
原文传递
皮质骨厚度及颌骨骨密度对种植术中疼痛的影响
6
作者 徐业豪 任碧晖 +3 位作者 戴婕婷 魏洪武 郭水根 毛卫华 《上海口腔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211-218,共8页
目的:探讨种植位点不同皮质骨厚度及颌骨骨密度对种植手术术中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8月—2022年8月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接受种植体植入手术的患者187例(种植位点数263个),分析种植位点不同皮质骨厚度及颌骨密度HU值对麻醉效果... 目的:探讨种植位点不同皮质骨厚度及颌骨骨密度对种植手术术中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8月—2022年8月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接受种植体植入手术的患者187例(种植位点数263个),分析种植位点不同皮质骨厚度及颌骨密度HU值对麻醉效果的影响。采用SPSS 2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疼痛位点的皮质骨平均厚度为(3.90±1.36)mm,显著大于非疼痛位点的(2.24±0.66)mm(P<0.05)。下颌前牙、前磨牙、磨牙区皮质骨厚度在疼痛及非疼痛位点的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疼痛位点的骨密度平均HU值为(764.46±239.75),非疼痛位点的平均HU值为(612.23±235.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颌前牙及前磨牙区疼痛位点与非疼痛位点HU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下颌磨牙区疼痛与非疼痛位点的HU值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质骨厚度大的位点,阻挡浸润麻药渗透的作用较大,种植过程中更易发生术中疼痛。在下颌前牙及前磨牙区,种植位点HU值对浸润麻药的渗透作用影响较小,在下颌磨牙区的影响较大,下颌磨牙区HU值高的种植位点更易发生术中疼痛。当计划种植位点的皮质骨厚度大于3.9 mm以及在下颌磨牙区骨密度均值大于665 HU时,若有足够的备洞安全距离,建议在术前施加下颌神经阻滞麻醉联合阿替卡因浸润麻醉,以避免患者发生术中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种植 疼痛 皮质骨厚度 骨密度
原文传递
上前牙种植单冠修复体切导的数字化设计正确度
7
作者 李穗 马雯洁 +3 位作者 王时敏 丁茜 孙瑶 张磊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87,共7页
目的:通过虚拟数字模型实验比较动态咬合记录法(patient-specific motion,PSM)和平均值数字牙合架法设计前牙种植单冠修复体切导的正确度。方法:招募12名牙列完整、有稳定切导的健康受试者,口内扫描获得受试者牙列模型,并采集两种动态... 目的:通过虚拟数字模型实验比较动态咬合记录法(patient-specific motion,PSM)和平均值数字牙合架法设计前牙种植单冠修复体切导的正确度。方法:招募12名牙列完整、有稳定切导的健康受试者,口内扫描获得受试者牙列模型,并采集两种动态咬合记录:(1)仅包括前伸运动;(2)包括前伸运动及侧前伸运动。加高原始模型上中切牙参与前伸引导的部分舌面作为参考模型;虚拟拔除单个上中切牙,虚拟种植获得上颌工作模型。在修复体设计软件中使用复制功能进行种植单冠形态设计,使用不同数字化方法设计切导:对照组为平均值数字牙合架法,试验组为仅包括前伸运动的动态咬合记录法(PSM1)和包括前伸运动和侧前伸运动的动态咬合记录法(PSM2)。通过逆向工程软件分析比较修复体切导形态与原始切导形态的三维偏差,评价指标包括代表高牙合程度的正值平均值、正面积比、最大值,代表低牙合程度的负值平均值、负面积比、最小值,以及代表整体偏差程度的均方根。结果:数据采用中位数(四分位距)表示。PSM2组的正值平均值、正面积比、负值平均值小于对照组[8.0(18.8)μm vs.37.5(47.5)μm;0 vs.7.2%(38.1%);-109.0(63.8)μm vs.-66.5(64.5)μm],负面积比大于对照组[52.9%(47.8%)vs.17.3%(45.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SM1组的正面积比[0.1%(7.0%)]和负值平均值[-97.0(61.5)μm]均小于对照组,负面积比[40.7%(39.2%)]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SM1组的正值平均值[20.0(42.0)μm]和正面积比均大于PSM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设计前牙种植单冠修复体切导时,相较于平均值数字牙合架法和仅包括前伸运动的动态咬合记录法,包括前伸运动和侧前伸运动的动态咬合记录法更有利于减少修复体的咬合干扰,提高咬合适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种植 牙修复体设计 计算机辅助设计 上颌前牙 切导
下载PDF
牙种植同期植骨术围术期高血压的相关危险因素
8
作者 刘晓强 周寅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3-98,共6页
目的:探索牙种植同期植骨术中,围术期高血压的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某门诊科室2021年9月至2022年8月的728例牙种植及植骨术患者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研究对象围术期高血压与性别、年龄、手术时长、植骨术式4... 目的:探索牙种植同期植骨术中,围术期高血压的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某门诊科室2021年9月至2022年8月的728例牙种植及植骨术患者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研究对象围术期高血压与性别、年龄、手术时长、植骨术式4种暴露因素的关联性。结果:牙种植同期植骨术中,收缩压平均波动幅度为9.93%±6.63%(最大值50.41%),舒张压平均波动幅度为12.45%±8.79%(最大值68.75%),平均动脉压平均波动幅度为10.02%±6.61%(最大值为49.48%)。围术期高血压的发病率为26.77%。男性、年龄≥60岁、手术时长>60 min是围术期高血压的危险因素(P<0.05),相对危险度(95%CI)分别为1.74(1.21~2.50)、2.35(1.54~3.58)和1.65(1.15~2.38)。引导性骨再生术、上颌窦内提升术、上颌窦外提升术3种植骨术式围术期高血压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植骨方式下围术期高血压的影响因素不同。引导性骨再生术围术期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为男性、年龄≥60岁和手术时长>60 min(P<0.05);上颌窦内提升术围术期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为年龄≥60岁(P<0.05);而对于上颌窦外提升术,男性、年龄≥60岁、手术时长>60 min都不是围术期高血压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牙种植同期植骨术中存在一定的围术期高血压风险,男性、年龄≥60岁和手术时间>60 min对围术期高血压的影响程度与植骨方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种植 骨再生 血压 危险因素 队列研究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促进大鼠牙槽骨缺损愈合及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
9
作者 陈宏丽 尹刚 张海娟 《上海口腔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130-134,共5页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大鼠牙槽骨缺损的治疗作用,并观察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3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组)、模型组(M组)与阿托伐他汀给药组(ATV组),除N组外,其余大鼠均在牙槽骨处制造缺口,构建牙槽骨缺损模型。建模...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大鼠牙槽骨缺损的治疗作用,并观察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3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组)、模型组(M组)与阿托伐他汀给药组(ATV组),除N组外,其余大鼠均在牙槽骨处制造缺口,构建牙槽骨缺损模型。建模成功后,ATV组灌胃20 mg/kg阿托伐他汀混悬液,N组和M组灌胃等量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连续给药21天。末次给药后,尾静脉采血,检测血清骨保护素(OPG)、碱性磷酸酶(ALP)和骨钙素(BPG)浓度。H-E染色观察上颌骨缺损区组织变化情况,并进行Lane Sandhu评分。以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检测缺损区破骨细胞数目,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与蛋白免疫印迹(WB)法检测缺损区分泌型糖蛋白(Wnt)、β连锁蛋白(β-catenin)和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mRNA及蛋白表达量。采用SPSS 2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N组相比,M组OPG、ALP和BGP浓度与Lane Sandhu评分降低,破骨细胞数增多。与M组相比,ATV组OPG、ALP和BGP浓度与Lane Sandhu评分上升,破骨细胞数减少。H-E染色可见,N组上颌骨缺损区的骨形成量较多,M组缺损区骨组织较少,ATV组缺损区骨组织量增加。与N组相比,M组上颌骨缺损区Wnt、β-catenin和Runx2 mRNA和蛋白表达量降低。与M组相比,ATV组上颌骨缺损区的Wnt、β-catenin和Runx2 mRNA和蛋白表达量增加。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促进牙槽骨缺损模型大鼠牙槽骨缺损愈合,加快缺损处骨重建,该作用可能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牙槽骨缺损 破骨细胞 β连锁蛋白 RUNT相关转录因子2
原文传递
基于CBCT与3D打印技术对完全性骨埋伏阻生牙患者术后VAS评分、并发症、邻牙功能恢复的影响
10
作者 刘杰 邵贝贝 +1 位作者 王伟涛 魏鹏飞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663-668,共6页
目的 探讨基于锥形束CT (CBCT)与3D打印技术对完全性骨埋伏阻生牙患者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并发症和邻牙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洛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30例完全性骨埋伏阻生牙患者纳入研究,按随机数表... 目的 探讨基于锥形束CT (CBCT)与3D打印技术对完全性骨埋伏阻生牙患者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并发症和邻牙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洛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30例完全性骨埋伏阻生牙患者纳入研究,按随机数表法1:1配对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术前对照组患者经CBCT数据进行3D可视化处理,通过3D可视化模型制定手术方案;观察组患者应用CBCT与3D打印技术,获取实体模型进行术前评估、制定手术计划。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牙窝完整性、邻牙松动度;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VAS评分、肿胀程度、张口受限度、牙齿功能、术中不良反应及术后并发症;随访至术后1个月,评估两组患者的软组织美学效果[红色美学评分(PES)]、满意度和生活质量[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OHRQOL)]。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96.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Ⅲ级占比、邻牙松动度Ⅲ级占比分别为6.1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31%、6.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牙窝完整性分别为(27.82±4.58) min、(2.87±0.42)级,明显优于对照组的(31.04±5.43) min、(3.66±0.24)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3 d、7 d,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分别为(5.22±0.62)分、(3.56±0.78)分、(2.26±0.7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13±0.64)分、(4.86±0.75)分、(3.41±0.9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3 d、7 d,观察组患者肿胀程度分别为(3.72±1.14) mm、(2.61±0.73) mm、(1.73±0.52) mm,明显小于对照组的(4.42±1.19) mm、(3.58±0.80) mm、(2.39±0.64) 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3 d、7 d,观察组患者张口受限度分别为(5.82±1.65) mm、(4.54±1.20) mm、(3.37±0.88) mm,明显小于对照组的(7.26±1.43) mm、(5.63±1.22) mm、(4.25±0.98) 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3 d、7 d,观察组患者的牙齿咀嚼功能评分分别为(32.62±4.12)分、(37.41±5.43)分、(41.36±5.6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8.81±4.37)分、(31.23±5.25)分、(35.82±5.9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3 d、7 d,观察组患者的语言功能评分分别为(34.96±6.21)分、(40.67±7.23)分、(44.86±6.2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22±5.79)分、(32.57±5.15)分、(37.58±6.1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3 d、7 d,观察组患者的吞咽功能分别为(34.96±6.21)分、(40.67±7.23)分、(44.86±6.2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22±5.79)分、(32.57±5.15)分、(37.58±6.1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不良反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62%、18.4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38%、35.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的PES评分、满意度分别为(10.25±0.51)分、95.3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68±0.43)分、84.62%,而OHRQOL评分为(12.57±1.5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73±1.5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完全性骨埋伏阻生牙应用CBCT与3D实体模型打印技术制定手术计划可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术后疼痛、肿胀及邻牙松动,促进牙齿功能恢复,且有利于减少术中不良反应、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与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性骨埋伏阻生牙 锥形束CT 3D打印 视觉模拟评分法 并发症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不同机用镍钛器械在后牙根管治疗中的应用
11
作者 郭莉莉 魏士刚 刘纪雷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8期1124-1127,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机用镍钛器械在后牙根管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1年6月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行磨牙根管治疗的7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采用机用镍钛器械的不同分为A组、B组和C组各24例。所有患... 目的比较不同机用镍钛器械在后牙根管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1年6月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行磨牙根管治疗的7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采用机用镍钛器械的不同分为A组、B组和C组各24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后牙根管治疗,A组采用Wave One Gold机用镍钛器械治疗,B组采用Protaper Gold机用镍钛器械治疗,C组采用Protaper Universal机用镍钛器械治疗。比较三组每个根管预备时间、根管充填质量、临床疗效、牙根微裂情况及术后疼痛情况。结果A组患者的每个根管预备时间为(29.35±4.20)s,明显短于B组的(87.42±8.56)s和C组的(88.23±8.79)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C组患者的每个根管预备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患者的根管充填质量合格率分别为92.13%、96.47%、94.81%,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83%、91.67%、95.83%,牙根微裂发生率分别为4.17%、4.17%、8.3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内,三组患者的术后疼痛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Wave One Gold、Protaper Universal、Protaper Gold机用镍钛器械在后牙根管治疗中疗效确切,相比于Wave One Gold,Protaper Universal、Protaper Gold的预备时间较长,且三者均不会明显增加牙根微裂发生率与术后疼痛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钛器械 根管预备 临床疗效 牙根微裂 疼痛
下载PDF
口腔黏膜成纤维细胞的单细胞转录组特征
12
作者 赵炅 白果 杨驰 《上海口腔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正常口腔黏膜和皮肤组织之间的成纤维细胞亚型构成及功能异同,建立两者间统一的成纤维细胞亚型分类,明确其功能异同,为组织修复和再生提供研究基础。方法:通过整合分别来自口腔黏膜及皮肤的4个单细胞数据库,提取其中的成纤维... 目的:探讨正常口腔黏膜和皮肤组织之间的成纤维细胞亚型构成及功能异同,建立两者间统一的成纤维细胞亚型分类,明确其功能异同,为组织修复和再生提供研究基础。方法:通过整合分别来自口腔黏膜及皮肤的4个单细胞数据库,提取其中的成纤维细胞亚群,使用harmony消除批次效应后,统一流形逼近与投影降维、聚类后将成纤维细胞亚群进行分类,通过基因集富集结果对其功能进行分析。采用R 4.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分离得到8个不同功能的成纤维细胞亚群,其功能分别与细胞外基质构成、免疫和收缩相关,在口腔黏膜与皮肤内存在统计学构成比差异。结论:成纤维细胞作为组织稳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伤口愈合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整合分析来自多个部位的正常皮肤组织和口腔黏膜的成纤维细胞转录数据,明确了健康状态下两者之间的亚群构成及功能差异,为提高转录组水平上对口腔黏膜和皮肤稳态和细胞功能的理解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黏膜 成纤维细胞 单细胞转录组学
原文传递
抗生素联合益生菌在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3
作者 张宏波 王元银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9期121-124,共4页
目的 探究抗生素联合益生菌在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在安徽省六安市人民医院口腔科行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的患者8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术后给予阿莫西... 目的 探究抗生素联合益生菌在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在安徽省六安市人民医院口腔科行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的患者8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术后给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4 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益生菌辅助治疗(益生菌使用时间7 d,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使用时间4 d)。比较两组术后7、14、21 d的疼痛及胃肠道症状、手术部位感染、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术后14、21 d的数字评定量表(NRS)评分均低于术后7 d,术后21 d低于术后14 d(P<0.05)。观察组术后7、14、21 d的NRS评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胃症状、肠道症状、腹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见手术部位感染。两组的肿胀、发热、张口困难、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手术后,采用抗生素联合益生菌可有效降低术后疼痛,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益生菌 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
下载PDF
微创超薄贴面技术对前牙间隙修复治疗患者牙体美学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
14
作者 周宗雄 周星辰 周铭航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2期249-251,共3页
目的:探讨微创超薄贴面技术在前牙间隙修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5月我院收治的86例前牙间隙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行全瓷贴面修复治疗,观察组行微创超薄贴面技术修复治疗,随访6个月。比... 目的:探讨微创超薄贴面技术在前牙间隙修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5月我院收治的86例前牙间隙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行全瓷贴面修复治疗,观察组行微创超薄贴面技术修复治疗,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牙体美学效果、牙周状况、咀嚼功能、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颜色匹配、牙面边缘自然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修复后菌斑指数(PLI)、龈沟出血指数(BI)、牙龈指数(GI)、牙周探诊深度(PD)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修复后咬合力、咀嚼效率及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为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65%,低于对照组的1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超薄贴面技术可提高前牙间隙修复患者牙体美学效果,加快咀嚼功能恢复,且对牙周健康影响小,并发症少,有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牙间隙 修复治疗 微创超薄贴面技术 牙体美学效果 并发症
下载PDF
引导骨组织再生联合种植术治疗美学区前牙缺损效果分析
15
作者 吴龑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50-152,共3页
目的探讨引导骨组织再生联合种植术治疗美学区前牙缺损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12—2022-12南阳市中心医院口腔科收治的82例前牙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前牙缺损种植术组(单一组)和引导骨组织再生联合种植术组(联合组),各41例。比... 目的探讨引导骨组织再生联合种植术治疗美学区前牙缺损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12—2022-12南阳市中心医院口腔科收治的82例前牙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前牙缺损种植术组(单一组)和引导骨组织再生联合种植术组(联合组),各41例。比较2组种植区牙槽骨骨壁厚度、牙槽骨吸收量,以及探诊深度(PD)、菌斑指数(PLI)、龈沟出血指数(SBI)等牙龈健康指标水平,以及红色美学指数(PES)评分。结果术后1 h,联合组种植区1 mm、7 mm、10 mm牙槽骨骨壁厚度较单一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联合组患者的牙槽骨吸收量以及PD、PLI、SBI水平均较单一组低,PES评分较单一组高。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前牙缺损患者采用引导骨组织再生联合种植牙技术,可提高种植区牙槽骨骨壁厚度,降低牙槽骨吸收量,并有助于改善牙周环境、减轻牙龈炎症反应、促进牙龈恢复健康和提升美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导骨组织再生术 前牙缺损 美学区
下载PDF
上颌窦底提升术成骨机制研究进展
16
作者 管翔宇 高益鸣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98-201,共4页
上颌后牙区由于缺牙后进行性骨吸收及上颌窦解剖位置限制,使得该区域多不能采取常规种植修复,上颌窦底提升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主要手段。本文就上颌窦内成骨的机制及其影响因素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进行综述。
关键词 上颌窦提升术 上颌窦黏膜 成骨机制
原文传递
MTF-S对冠部完全或部分骨埋伏下颌阻生智牙拔除的效果评价
17
作者 康铖 朱挺 +1 位作者 罗善峰 娄伊伊 《上海口腔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71-75,共5页
目的:观察冠部完全或部分骨埋伏下颌阻生智牙拔除中经改良三角形皮瓣二期缝合(modified triangular flapsecondary healing,MTF-S)治疗的效果及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6月—2023年6月在绍兴市口腔医院拔除下颌阻生智牙的患... 目的:观察冠部完全或部分骨埋伏下颌阻生智牙拔除中经改良三角形皮瓣二期缝合(modified triangular flapsecondary healing,MTF-S)治疗的效果及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6月—2023年6月在绍兴市口腔医院拔除下颌阻生智牙的患者207例,其中,A组86例为冠部完全骨埋伏,B组121例为冠部分骨埋伏。患者均为双侧阻生,先选择拔除其中一侧智牙并采用三角皮瓣一期缝合(triangular flap-primary healing,TF-P),2周后再拔除另一侧智牙,采用MTF-S缝合,将A、B 2组两侧阻生智牙依据缝合方法再各分为2个亚组,其中,A1、B1组采用TF-P,A2、B2组采用MTF-S。记录4组围术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断根率、拔牙窝完整性;比较4组术后并发症,包括疼痛、肿胀和开口受限等情况。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1、A2、B1、B2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7.69±3.28)、(18.22±3.06)、(12.37±3.72)和(12.64±4.13) min,A1、A2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B1、B2组(P<0.05);术后7天,A1、A2、B1、B2组VAS评分分别为(1.17±0.34)、(0.93±0.29)、(0.48±0.15)和(0.76±0.21)分,B1、B2组VAS评分显著低于A1、A2组,且A2组低于A1组,B2组显著高于B1组(P<0.05);术后1、3、7天,B1组肿胀度显著小于A1组,A2、B2组肿胀度显著小于B1组(P<0.05);A2、B2组开口受限度显著小于A1、B1组,且B2组开口受限度显著小于A2组(P<0.05)。结论:与冠部分骨埋伏阻生智牙相比,冠部完全骨埋伏阻生智牙拔除术需要更长手术时间,对于冠部完全骨埋伏,MTF-S有利于减轻术后疼痛、肿胀度和开口受限度;而对于冠部分骨埋伏,MTF-S有利于减轻术后肿胀和开口受限,但在减轻患者疼痛方面效果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阻生智牙拔除术 冠完全骨埋伏 冠部分骨埋伏 术后并发症 切口设计 缝合方法
原文传递
正畸联合骨水平种植体修复在牙列缺损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18
作者 宫汝娟 何磊 《上海口腔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76-79,共4页
目的:评价正畸联合骨水平种植体修复在牙列缺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月因牙列缺损就诊的88例下颌后牙区单牙种植患者的资料,其中,骨水平种植体修复44例(对照组),正畸联合骨水平种植体修复44例(试验组)。比较... 目的:评价正畸联合骨水平种植体修复在牙列缺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月因牙列缺损就诊的88例下颌后牙区单牙种植患者的资料,其中,骨水平种植体修复44例(对照组),正畸联合骨水平种植体修复44例(试验组)。比较2组种植体植入成功率、种植体牙周健康情况、咀嚼功能、种植体稳定情况、术后并发症及患者满意度。采用SPSS 1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组植入3个月、6个月的成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植入12个月的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植入12个月的龈沟出血指数(gingival sulci bleeding index,SBI)、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植入12个月的骨吸收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最大力咬合时咬肌、颞肌肌电活动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试验组治疗后最大力咬合时咬肌、颞肌肌电活动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6个月、12个月时的种植体稳定系数显著高于3个月(P<0.05),2组12个月时的种植体稳定系数显著高于6个月(P<0.05),试验组6个月、12个月时的种植体稳定系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总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正畸联合骨水平种植体修复牙列缺损可提高种植成功率及咀嚼效能,改善种植体牙周健康情况,提升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列缺损 正畸治疗 骨水平种植体 修复效果
原文传递
iRoot BP Plus应用于年轻恒牙血运重建术对患者牙根发育及龈沟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1β水平的影响
19
作者 王珺 周媛媛 +1 位作者 孙中毅 郑艳佳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531-535,共5页
目的:探讨iRoot BP Plus应用于年轻恒牙血运重建术对牙根发育及龈沟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88例年轻恒牙血运重建术患儿作为研究对... 目的:探讨iRoot BP Plus应用于年轻恒牙血运重建术对牙根发育及龈沟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88例年轻恒牙血运重建术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4例,44颗牙)和试验组(44例,44颗牙)。对照组使用无机三氧化物聚合物(MTA)作为填充材料,试验组选择iRoot BP Plus作为填充材料,两组术后均随访1年。比较两组随访1年后的疗效、牙根发育情况,术前、随访1年后的牙根长度、根管壁厚度、咬合功能、咀嚼功能、疼痛程度、牙周指数,术前、术后1周的龈沟液VEGF、bFGF、IL-8、IL-1β水平及随访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随访1年后,试验组总有效率及牙根发育Ⅰ型患儿占比分别为95.45%、47.73%,高于对照组的79.55%、25.00%(均P<0.05)。与术前比较,随访1年后,两组牙根长度、根管壁厚度增加,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咬合功能、咀嚼功能、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牙周袋深度(PD)、牙龈指数(GI)、龈沟出血指数(SBI)、菌斑指数(PLI)评分降低,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1周,两组龈沟液VEGF、bFGF水平升高,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龈沟液IL-8、IL-1β水平降低,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随访期间,试验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55%,低于对照组的22.73%(P<0.05)。结论:与MTA比较,iRoot BP Plus应用于年轻恒牙血运重建术中可调节患儿龈沟液VEGF、bFGF、IL-8、IL-1β水平,减轻炎症,促进牙根生长发育,并可减轻患儿疼痛程度,改善咬合功能、咀嚼功能及牙周状况,进而有利于提高疗效,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轻恒牙 血运重建术 iRoot BP Plus 牙根发育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白细胞介素-8 白细胞介素-1Β
下载PDF
不同螺纹种植体修复下颌第一磨牙即刻负荷的初始稳定性比较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昕茹 赵文博 +3 位作者 纪妍 滕微微 王一茗 周立波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3445-3450,共6页
背景:螺纹结构的锥形种植体具有良好控制微动的能力,有利于即刻负荷,但有关双螺纹锥柱状和锥形柱状锥形种植体对即刻负荷后种植体-骨界面应力分布和初始稳定性的影响尚未见文献报道。目的:探讨双螺纹锥柱状和锥形柱状种植体在下颌磨牙... 背景:螺纹结构的锥形种植体具有良好控制微动的能力,有利于即刻负荷,但有关双螺纹锥柱状和锥形柱状锥形种植体对即刻负荷后种植体-骨界面应力分布和初始稳定性的影响尚未见文献报道。目的:探讨双螺纹锥柱状和锥形柱状种植体在下颌磨牙区即刻负荷时对种植体及周围骨界面生物力学分布的影响。方法:①三维有限元分析:利用锥形束CT扫描1名志愿者下颌骨及第一磨牙,建立下颌骨基准模型,将双螺纹锥柱状和锥形柱状种植体分别与下颌骨模型组装,建立下颌第一磨牙即刻种植(或延期种植)即刻负荷种植体模型(共4组模型),对每个模型牙冠中央窝处分别加载轴向、舌颊45°向、近远中向、颊舌4个方向的载荷(100 N),利用三维有限元分析种植体位移和种植体-骨界面应力分布情况。②体外实验:在口腔种植机器人的辅助下,将双螺纹锥柱状和锥形柱状种植体分别植入相同的人工骨块上,建立种植体即刻种植(或延期种植)即刻负荷体外模型(共4组模型),用Osstell共振频率分析仪及配套的SmartPeg传感器测量前、后、左、右4个垂直方向的种植体稳定系数值,评估其初始稳定性,验证有限元分析结果。结果与结论:①延期种植即刻负荷时,锥形柱状种植体和双螺纹锥柱状种植体的位移相差较小,但锥形柱状种植体-骨界面最大应力值大于双螺纹锥柱状种植体-骨界面;即刻种植即刻负荷时,种植体周围骨的最大应力值和最大位移量均出现在近远中向施加载荷时,其中锥形柱状种植体应力值达到了298.84 MPa,最大位移量为0.31 mm,均大于双螺纹锥柱状种植体;②体外实验结果显示,双螺纹锥柱状种植体的种植体稳定系数值均大于锥形柱状种植体;③与锥形柱状种植体相比,双螺纹锥柱状种植体在即刻负荷时具有较高的初始稳定性,提示临床上即刻负荷时可优先考虑使用双螺纹锥柱状种植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修复 种植体 即刻负荷 螺纹设计 三维有限元分析 初始稳定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