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8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计算机辅助制造预成个性化同种异体骨块在种植骨增量手术中的应用进展
1
作者 钟雨欣 于海洋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9-325,共7页
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计算机辅助制造(CAD/CAM)成形技术可以预成与受区更匹配的目标骨块,目前常应用于复杂的牙槽嵴增量术,通过数字化设计生产个性化的同种异体骨块,避免了传统椅旁骨块成形的步骤,大大增加了临床操作效率,提高了移植物适应... 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计算机辅助制造(CAD/CAM)成形技术可以预成与受区更匹配的目标骨块,目前常应用于复杂的牙槽嵴增量术,通过数字化设计生产个性化的同种异体骨块,避免了传统椅旁骨块成形的步骤,大大增加了临床操作效率,提高了移植物适应的精度,利于移植物的血管化和骨整合,在未来骨增量的临床应用中前景可期。因此,本文就CAD/CAM预成个性化同种异体骨块(CABB)在当前种植骨增量手术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并进一步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计算机辅助制造 牙槽嵴增量术 同种异体骨块
下载PDF
不同螺纹种植体修复下颌第一磨牙即刻负荷的初始稳定性比较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昕茹 赵文博 +3 位作者 纪妍 滕微微 王一茗 周立波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3445-3450,共6页
背景:螺纹结构的锥形种植体具有良好控制微动的能力,有利于即刻负荷,但有关双螺纹锥柱状和锥形柱状锥形种植体对即刻负荷后种植体-骨界面应力分布和初始稳定性的影响尚未见文献报道。目的:探讨双螺纹锥柱状和锥形柱状种植体在下颌磨牙... 背景:螺纹结构的锥形种植体具有良好控制微动的能力,有利于即刻负荷,但有关双螺纹锥柱状和锥形柱状锥形种植体对即刻负荷后种植体-骨界面应力分布和初始稳定性的影响尚未见文献报道。目的:探讨双螺纹锥柱状和锥形柱状种植体在下颌磨牙区即刻负荷时对种植体及周围骨界面生物力学分布的影响。方法:①三维有限元分析:利用锥形束CT扫描1名志愿者下颌骨及第一磨牙,建立下颌骨基准模型,将双螺纹锥柱状和锥形柱状种植体分别与下颌骨模型组装,建立下颌第一磨牙即刻种植(或延期种植)即刻负荷种植体模型(共4组模型),对每个模型牙冠中央窝处分别加载轴向、舌颊45°向、近远中向、颊舌4个方向的载荷(100 N),利用三维有限元分析种植体位移和种植体-骨界面应力分布情况。②体外实验:在口腔种植机器人的辅助下,将双螺纹锥柱状和锥形柱状种植体分别植入相同的人工骨块上,建立种植体即刻种植(或延期种植)即刻负荷体外模型(共4组模型),用Osstell共振频率分析仪及配套的SmartPeg传感器测量前、后、左、右4个垂直方向的种植体稳定系数值,评估其初始稳定性,验证有限元分析结果。结果与结论:①延期种植即刻负荷时,锥形柱状种植体和双螺纹锥柱状种植体的位移相差较小,但锥形柱状种植体-骨界面最大应力值大于双螺纹锥柱状种植体-骨界面;即刻种植即刻负荷时,种植体周围骨的最大应力值和最大位移量均出现在近远中向施加载荷时,其中锥形柱状种植体应力值达到了298.84 MPa,最大位移量为0.31 mm,均大于双螺纹锥柱状种植体;②体外实验结果显示,双螺纹锥柱状种植体的种植体稳定系数值均大于锥形柱状种植体;③与锥形柱状种植体相比,双螺纹锥柱状种植体在即刻负荷时具有较高的初始稳定性,提示临床上即刻负荷时可优先考虑使用双螺纹锥柱状种植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修复 种植体 即刻负荷 螺纹设计 三维有限元分析 初始稳定性
下载PDF
重组人生长激素促进人牙髓干细胞的成骨分化
3
作者 孙菁 廖健 +2 位作者 孙江龄 程萍 冯红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6-61,共6页
背景:既往研究表明人牙髓干细胞具有良好的成骨分化潜能,是骨组织工程中潜在的种子细胞,目前重组人生长激素对人牙髓干细胞的增殖及成骨分化的作用尚不明确。目的:探究重组人生长激素对人牙髓干细胞增殖及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组... 背景:既往研究表明人牙髓干细胞具有良好的成骨分化潜能,是骨组织工程中潜在的种子细胞,目前重组人生长激素对人牙髓干细胞的增殖及成骨分化的作用尚不明确。目的:探究重组人生长激素对人牙髓干细胞增殖及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分离培养人牙髓干细胞,根据药物浓度梯度筛选后,选取10,100,250,500,1000μg/L重组人生长激素干预为实验组,正常培养基培养为对照组。在干预后第1,3,5,7天采用CCK-8法检测人牙髓干细胞的增殖情况。选取含10,100,250,500,1000μg/L重组人生长激素的成骨诱导液干预人牙髓干细胞,在诱导第7天,采用碱性磷酸酶染色及其半定量分析法检测碱性磷酸酶活性,采用荧光定量RT-qPCR检测成骨相关基因Ⅰ型胶原蛋白、骨钙素、Runt相关转录因子2的mRNA表达,在诱导第14天,采用茜素红染色观察成骨矿化情况。结果与结论:①CCK-8检测结果显示,从干预第3天开始,100,250,500,1000μg/L重组人生长激素均能促进人牙髓干细胞增殖,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②与对照组比较,100,250,500μg/L重组人生长激素组人牙髓干细胞的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升高(P<0.01);100,250μg/L重组人生长激素组人牙髓干细胞的茜素红染色矿化结节数显著增多(P<0.01);250μg/L重组人生长激素组Ⅰ型胶原蛋白、骨钙素的mRNA表达量升高(P<0.05,P<0.01),100,250μg/L重组人生长激素组Runt相关转录因子2的mRNA表达量升高(P<0.01);③上述结果表明,250μg/L重组人生长激素更适合促进人牙髓干细胞增殖和成骨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人牙髓干细胞 生长激素 重组人生长激素 细胞增殖 成骨 分化
下载PDF
丝素蛋白/生物活性玻璃复合纤维膜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4
作者 王璐 徐婕 +2 位作者 夏一菁 张新松 赵彬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3457-3463,共7页
背景:在构建具有生物功能的引导骨再生膜时,单一材料因功能不足而无法满足临床上的需要,因此将多种材料复合已成为目前组织修复工程的一种趋势。目的: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丝素蛋白/生物活性玻璃复合纤维膜,表征其理化性能和体外生物相... 背景:在构建具有生物功能的引导骨再生膜时,单一材料因功能不足而无法满足临床上的需要,因此将多种材料复合已成为目前组织修复工程的一种趋势。目的: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丝素蛋白/生物活性玻璃复合纤维膜,表征其理化性能和体外生物相容性。方法:将0.8 g丝素蛋白溶解于10 mL六氟异丙醇中制备静电纺丝溶液,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丝素蛋白纳米纤维膜(记为SF纤维膜);将0.1,0.3,0.5,0.8 g的生物活性玻璃分别加入静电纺丝溶液中,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丝素蛋白/生物活性玻璃复合纤维膜(依次记为SF/1BG、SF/3BG、SF/5BG、SF/8BG纤维膜)。表征5组纤维膜的理化性能及生物相容性。结果与结论:①扫描电镜下可见5组纤维表面光滑、连续且均匀,无串珠样结构,丝纤维之间无明显粘连,均表现出随机排布的无序多孔结构,添加生物活性玻璃后纤维膜的纤维直径减小。傅里叶红外光谱与X射线衍射检测显示,纤维膜中丝素蛋白与生物活性玻璃的化学结构稳定。SF、SF/1BG、SF/3BG、SF/5BG、SF/8BG纤维膜表面的水接触角分别为105.02°,72.58°,78.13°,79.35°,72.50°。②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接种于5组纤维膜上,CCK-8检测显示相较于SF、SF/8BG纤维膜,SF/1BG、SF/3BG、SF/5BG纤维膜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活/死细胞染色显示5组纤维膜表面的细胞活力较好,其中SF/5BG纤维膜表面的细胞数量更多、分布更均匀;罗丹明-鬼笔环肽染色与扫描电镜观察显示相较于SF纤维膜,SF/5BG纤维膜更有利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黏附。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接种于5组纤维膜上进行成骨诱导分化,SF/3BG、SF/5BG组碱性磷酸酶活性高于其他3组(P<0.05,P<0.01,P<0.001);茜素红染色显示,添加生物活性玻璃后纤维膜的钙结节形成增加,并且以SF/5BG组钙结节形成最多。③结果表明,丝素蛋白/生物活性玻璃复合纤维膜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和生物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引导骨再生 生物活性玻璃 丝素蛋白 牙槽骨缺损 修复再生
下载PDF
可吸收胶原膜在颊侧袋形瓣引导性骨再生手术中的作用:一项回顾性影像学队列研究
5
作者 段登辉 Hom-Lay WANG 王恩博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97-1104,共8页
目的:在颊侧袋形瓣引导性骨再生手术基础上,探讨放置可吸收胶原膜是否有利于维持术后牙槽嵴轮廓稳定。方法:收集2019年6月至2023年6月因单颗后牙缺失采用种植体植入同期进行颊侧袋形瓣引导性骨再生手术患者,根据骨粉表面是否覆盖胶原膜... 目的:在颊侧袋形瓣引导性骨再生手术基础上,探讨放置可吸收胶原膜是否有利于维持术后牙槽嵴轮廓稳定。方法:收集2019年6月至2023年6月因单颗后牙缺失采用种植体植入同期进行颊侧袋形瓣引导性骨再生手术患者,根据骨粉表面是否覆盖胶原膜分为胶原膜覆盖组和无覆盖组。术前(T0)、术后即刻(T1)和术后3~7个月(T2)拍摄锥形束CT,利用Mimics软件测量种植体光滑-粗糙交界面下不同水平(0、2、4和6 mm)处颊侧骨板厚度(thickness of the buccal bone plate,BBT,分别表示为BBT-0、-2、-4、-6)。结果:收集胶原膜覆盖组15例,无胶原膜覆盖组14例,共计29例患者进行统计分析。在T0、T1和T2三个时间点,不同水平的BBT在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2时,BBT-0在胶原膜覆盖组和无覆盖组分别为(1.22±0.55)mm和(1.70±0.97)mm,相应的BBT-2分别为(2.32±0.94)mm和(2.57±1.26)mm。T1~T2愈合阶段不同水平处颊侧骨板吸收的绝对值[(0.47±0.54)~(1.33±0.75)mm]和百分数[(10.04%±24.81%)~(48.43%±18.32%)],以及T0~T2阶段颊侧骨板新骨形成厚度[(1.27±1.09)~(2.75±2.15)mm]在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颊侧袋形瓣引导骨再生手术无论是否使用胶原膜均可有效修复种植体颈部颊侧骨缺损。与无胶原膜覆盖相比,胶原膜覆盖植骨材料不能提高术后牙槽嵴轮廓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槽骨质丢失 引导组织再生 牙周 骨再生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胶原膜
下载PDF
两阶段整复理念与技术在成年牙槽突裂鼻翼基底重建的应用初探
6
作者 李承浩 石冰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9-133,共5页
牙槽突裂因其与牙颌协调、鼻唇畸形的密切关系是唇腭裂整复的关键环节之一。传统成年牙槽突裂整复因较低的成功率,特别是鼻翼基底的重建不足,成为颌面外科医师的主要困扰,而鼻翼基底的良好重建是防止鼻畸形复发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根... 牙槽突裂因其与牙颌协调、鼻唇畸形的密切关系是唇腭裂整复的关键环节之一。传统成年牙槽突裂整复因较低的成功率,特别是鼻翼基底的重建不足,成为颌面外科医师的主要困扰,而鼻翼基底的良好重建是防止鼻畸形复发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根据成年牙槽突裂的畸形特点提出成年牙槽突裂的两阶段整复理念与技术流程,以供参考与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槽突植骨术 牙槽突裂 两阶段法 鼻翼基底重建
下载PDF
三种拔牙窝处理方式预防下颌中低位阻生智齿拔除术后并发症的比较 被引量:1
7
作者 马鹏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4期622-624,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三种不同拔牙窝处理方式在预防下颌中低位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后并发症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2022年2月182例在我院拔除下颌中低位阻生第三磨牙患者的病历资料,按照拔牙窝处理方式的不同分为三组。A组(60... 目的:对比分析三种不同拔牙窝处理方式在预防下颌中低位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后并发症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2022年2月182例在我院拔除下颌中低位阻生第三磨牙患者的病历资料,按照拔牙窝处理方式的不同分为三组。A组(60例):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可吸收明胶海绵填充,B组(62例):可吸收明胶海绵填充,C组(60例):不放置任何填充材料。比较三组患者术后24h、72h面部肿胀程度,以及术后出血、拔牙创感染、干槽症三种并发症的总发生率。结果:术后24h面部肿胀程度A组<B组<C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72h时A组<B组<C组,A组与B组、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B组和C组术后72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出血、拔牙创感染、干槽症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均低于B组和C组,且B组低于C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拔牙窝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可吸收明胶海绵填充方案可有效降低下颌中低位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患者术后面部肿胀程度,预防术后出血、拔牙创感染、干槽症等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第三磨牙 中低位阻生 拔牙窝 创面处理 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同步辐射成像比较两种不同骨修复材料修复兔股骨缺损的效果
8
作者 孙莲莲 刘永超 王志兴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3343-3348,共6页
背景:Bio-oss骨粉、奥邦骨修复材料均为常用的骨修复材料,但其对兔股骨缺损后修复效果的系统性评价鲜有报道。目的:利用同步辐射显微断层成像技术和组织病理学染色相结合,系统评价Bio-oss骨粉和奥邦骨修复材料修复骨缺损的效果。方法:... 背景:Bio-oss骨粉、奥邦骨修复材料均为常用的骨修复材料,但其对兔股骨缺损后修复效果的系统性评价鲜有报道。目的:利用同步辐射显微断层成像技术和组织病理学染色相结合,系统评价Bio-oss骨粉和奥邦骨修复材料修复骨缺损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32只大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n=12)与实验组(n=20),均于一侧股骨体部外侧面建立2个大小为4 mm(洞空直径)×6 mm(洞孔深度)的洞穿型骨膜骨质缺损,对照组填充生理盐水,实验组其中一个骨缺损部位植入Bio-oss骨粉,另一骨缺损部位植入奥邦骨修复材料。术后8周,通过大体观察、影像学、组织病理学检测评价2种材料修复材料的修复效果。结果与结论:①大体观:术后8周,实验组骨损伤修复区伤口愈合良好,未见感染、化脓等症状,动物行动能力显著优于对照组;②影像学检查:术后8周同步辐射显微断层成像,Bio-oss骨粉植入后骨粉周围存在大量的新生骨组织,骨缺损空腔较大,未被新生骨组织完全填充;奥邦修复材料植入后可见骨缺损腔内围绕修复材料形成了大量的新生骨组织;三维重建显示,两种骨填充材料都能与局部骨创面组织接触,促进周围成骨分化成新生骨组织和血管形成,达到骨修复效果,其中奥邦骨修复材料周围新生骨与周围骨组织连接更紧密。256 iCT扫描显示,奥邦骨修复材料侧术后8周CT值高于Bio-oss骨粉侧(P<0.05);③组织病理学:术后8周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Bio-oss骨粉侧骨粉周围可见新生骨组织,奥邦骨修复材料侧材料周围可见由骨基质形成的骨组织,新生骨组织完整、连贯,已有部分新生骨侵入到奥邦骨粉材料内部;④结果表明,奥邦骨修复材料能促进新生骨的生成和损伤修复;同步辐射显微断层成像技术与传统的苏木精-伊红染色相呼应,是评价骨粉修复成效的良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修复材料 奥邦骨修复材料 BIO-OSS骨粉 股骨缺损 组织工程 同步辐射显微断层成像技术
下载PDF
零旋入扭矩下植入种植体及Bio⁃Oss胶原对骨结合过程影响的动物模型研究
9
作者 吴勤超 刘东 +4 位作者 黄佳 朱载瓯 宋晓萌 丁旭 吴煜农 《口腔医学》 CAS 2023年第6期500-506,共7页
目的研究零旋入扭矩(insertion torque,IT)下植入种植体及Bio⁃Oss骨胶原对骨结合过程的影响。方法3只Beagle犬按照牙列式分为右上、左上、左下、右下四个象限,每个象限中各拔除第2、3、4前磨牙,拔除术后3个月,在每个象限每个位点随机植... 目的研究零旋入扭矩(insertion torque,IT)下植入种植体及Bio⁃Oss骨胶原对骨结合过程的影响。方法3只Beagle犬按照牙列式分为右上、左上、左下、右下四个象限,每个象限中各拔除第2、3、4前磨牙,拔除术后3个月,在每个象限每个位点随机植入对照组(35 N·cm)、实验组A(0 N·cm)、实验组B(0 N·cm+Bio⁃Oss胶原)三种植入方式下的同种规格种植体。分别于术后12、18、24周各处死1只实验犬,进行大体观察,同时采用共振频率分析(resonance frequency analysis,RFA)测量各组种植体稳定性系数(implant stability quotients,ISQ),拍摄显微CT,用CTAn软件测量总骨量(bone volume,BV)和总体积(total volume,TV),计算BV/TV值,对实验中获得的各种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本实验中总共失败6枚种植体,每组各失败2枚种植体,总体留存率为83%。通过对处死时的标本观察发现各组不同时间点的部分下颌种植体相较于初始的植入位置,种植体颈部水平位置存在明显下降;部分种植体出现边缘骨吸收(marginal bone loss,MBL),颈部暴露。②对照组ISQ值随时间延长而增加,在18周时最高,24周时有所下降;而实验组A的ISQ值随时间增加而减少,而在实验组B在18周时ISQ值明显下降,24周时明显上升。各组间在三个时间点的ISQ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B在18周与24周间ISQ值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各组各时间段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通过影像学观察到在12周时0 IT组已经有明显的骨质生成。各组的BV/TV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段之间也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无IT下植入种植体后期同样可以获得好的骨结合程度,而无扭矩植入下结合使用Bio⁃Oss骨胶原可以促进骨结合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期稳定性 旋入扭矩 ISQ值 骨结合 种植体
下载PDF
上牙槽前神经管及其副管形态特征的锥形束CT研究
10
作者 程傲然 王珏 范亚伟 《口腔医学》 CAS 2023年第10期903-909,共7页
目的上牙槽前神经管(canalis sinuosus,CS)是从眶下神经管延伸至上颌骨前部的骨管,内含有上牙槽前神经血管束,CS在上颌骨前部出现的解剖变异分支称为副管(accessory canals,ACs)。准确识别CS及其ACs可以降低上颌前部手术时神经血管并发... 目的上牙槽前神经管(canalis sinuosus,CS)是从眶下神经管延伸至上颌骨前部的骨管,内含有上牙槽前神经血管束,CS在上颌骨前部出现的解剖变异分支称为副管(accessory canals,ACs)。准确识别CS及其ACs可以降低上颌前部手术时神经血管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改善预后。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CS及其ACs的主要形态学和形态计量学特征,以便为种植手术提供解剖学指导。方法收集2021年6月—2022年6月至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口腔科就诊的336例患者的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数据,利用NNT viewer软件测量CS及其ACs的形态计量学特征,根据性别、年龄和鼻腭管(nasopalatine canal,NPC)类型分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BCT测量分析显示ACs发生率为46.73%(157/336),ACs多呈双侧分布,垂直走行,侧切牙(51.77%)和中切牙(22.70%)的腭侧是ACs分布的主要区域。CS距中切牙根尖距离与年龄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性(R2=0.353,P<0.001)。圆柱型NPC患者的CS直径明显大于香蕉型(P<0.05)、沙漏型(P<0.01)和漏斗型(P<0.01)NPC的患者。沙漏型NPC患者与香蕉型NPC患者对比,CS距中切牙根尖距离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ACs在山西人群上颌骨前部有很高的发生率,NPC类型对CS及其ACs的形态计量学特征有显著影响。根据这项研究的结果,同时评估CS及其ACs和NPC是合理的,并有助于预防种植手术过程中的并发症,临床医师在术前应更加仔细评估风险并采取合适的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前牙美学区 牙种植体 上牙槽前神经 上牙槽前神经管 锥形束CT
下载PDF
条形自体块状骨联合GBR在水平骨增量中的应用研究
11
作者 何修全 李玉山 +1 位作者 水宇豪 刘堃 《口腔医学》 CAS 2023年第5期451-455,共5页
目的 比较条形自体块状骨联合引导骨再生(guided bone regeneration, GBR)与单纯GBR应用于水平骨增量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需先行水平骨增量延期种植的患者20例,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A组)为条形自体块状骨联合GBR,对照组(B组)为单纯GBR... 目的 比较条形自体块状骨联合引导骨再生(guided bone regeneration, GBR)与单纯GBR应用于水平骨增量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需先行水平骨增量延期种植的患者20例,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A组)为条形自体块状骨联合GBR,对照组(B组)为单纯GBR。在术前(T_(0))、术后即刻(T_(1))和术后6个月(T_(2))利用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CBCT)测量植骨区不同位点的牙槽嵴宽度,评价两组成功率、骨增量、骨吸收率和VAS疼痛评分。结果 植骨术后6个月,两组成功率均为100%;骨宽度均明显增加,在嵴顶下1 mm和3 mm处A组相较B组多,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嵴顶下6 mm和9 mm无显著性差异(P>0.05);骨吸收率A组较B组在嵴顶下1 mm、3 mm和6 mm处小,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嵴顶下9 mm处相近,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VAS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严重水平向骨缺损,应用条形自体块状骨联合GBR较单纯GBR在嵴顶和中段处吸收率低,可获得更佳的骨嵴顶轮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块状骨移植 水平骨增量 引导骨再生
下载PDF
严重骨性Ⅲ类无牙颌种植修复病例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12
作者 夏怡安 曹佾熙 +2 位作者 余心源 戴志达 张春雷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37-442,共6页
严重骨性Ⅲ类无牙颌患者的口腔种植修复具有挑战性,需要多学科联合治疗。随着口腔种植技术的发展,采用种植体支持式固定义齿修复严重骨性Ⅲ类无牙颌已成为可能,此类病例的种植修复国内外报道较少。本文报道通过种植固定义齿修复1例严重... 严重骨性Ⅲ类无牙颌患者的口腔种植修复具有挑战性,需要多学科联合治疗。随着口腔种植技术的发展,采用种植体支持式固定义齿修复严重骨性Ⅲ类无牙颌已成为可能,此类病例的种植修复国内外报道较少。本文报道通过种植固定义齿修复1例严重骨性Ⅲ类无牙颌患者,并对其诊疗过程及术后临床疗效进行评估,旨在为此类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牙颌 骨性Ⅲ类错(牙合) 种植固定义齿修复 口腔种植
下载PDF
下颌阻生智齿相关第二磨牙牙根外吸收:曲面断层片与CBCT对比研究
13
作者 宋洪丞 黄虹 +2 位作者 王芷凡 景秋平 王东苗 《口腔医学》 CAS 2023年第1期70-74,共5页
目的比较曲面断层片和CBCT在诊断下颌阻生智齿相关第二磨牙牙根外吸收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就诊的832例(1074颗)近中/水平下颌阻生智齿病例,分别应用曲面断层片和CBCT评估下颌第二磨... 目的比较曲面断层片和CBCT在诊断下颌阻生智齿相关第二磨牙牙根外吸收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就诊的832例(1074颗)近中/水平下颌阻生智齿病例,分别应用曲面断层片和CBCT评估下颌第二磨牙远中牙根外吸收发生率,并分析曲面断层片诊断错误的相关因素。结果以CBCT影像学结果判定为标准,下颌智齿相关第二磨牙牙根外吸收的发生率为33.15%(356/1074),曲面断层片诊断正确率为66.39%。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中低位、Ⅲ类阻生智齿,下颌阻生智齿与第二磨牙牙根重叠,下颌阻生智齿与第二磨牙牙根接触是导致曲面断层片诊断错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曲面断层片诊断下颌阻生智齿相关第二磨牙牙根外吸收正确性较低,推荐选用CBCT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阻生智齿 下颌第二磨牙 牙根外吸收 曲面断层片 CBCT
下载PDF
改良骨劈开技术联合引导骨再生术在牙槽骨骨缺损种植修复中的应用疗效评估
14
作者 李蔚 黄秀栋 单雅萍 《中国现代医生》 2023年第8期78-81,91,共5页
目的浅析改良骨劈开技术与引导骨再生术(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联用治疗牙槽骨骨缺损患者对其美学效果与骨吸收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6月在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口腔科就诊的120例牙槽骨骨缺损患者,依据牙骨缺损... 目的浅析改良骨劈开技术与引导骨再生术(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联用治疗牙槽骨骨缺损患者对其美学效果与骨吸收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6月在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口腔科就诊的120例牙槽骨骨缺损患者,依据牙骨缺损情况和牙周探诊目测法分成观察组(n=68)与对照组(n=52),对照组予以GBR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用改良骨劈开技术治疗;依据红色美学指数(red aesthetic index,PES)与白色美学指数(white aesthetic index,WES)评估两组在修复术结束当天与负重随访6个月时的美学效果,以及负重随访6个月骨吸收的情况,比较手术前、负重6个月后种植处牙槽骨的骨壁厚度的变化,以及负重随访6个月的满意度。结果负重随访6个月,观察组PES与WES评分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远中与近中边缘的骨吸收量皆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0mm、7mm与1mm点位牙槽骨的骨壁厚度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牙槽骨缺损患者予以改良骨劈开技术联合GBR治疗的美学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骨吸收情况,且满意度更高,值得应用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骨劈开技术 引导骨再生术 骨缺损 美学效果 骨吸收
下载PDF
锥形线束计算机断层扫描在犬炎性牙周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评价
15
作者 秦旭 周红华 +3 位作者 李归平 成益凡 古丽其合热·阿布来提 朱光勋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年第6期15-19,共5页
目的探讨使用锥形线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评价不同材料促进炎性犬牙周骨缺损再生的效果。方法制备犬牙周骨缺损的炎症模型24个牙位,随机等分为4组,分别用半脱矿自体牙片、胶原膜联合成品骨粉、单纯胶原膜及空白对照修复牙周骨缺损,修... 目的探讨使用锥形线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评价不同材料促进炎性犬牙周骨缺损再生的效果。方法制备犬牙周骨缺损的炎症模型24个牙位,随机等分为4组,分别用半脱矿自体牙片、胶原膜联合成品骨粉、单纯胶原膜及空白对照修复牙周骨缺损,修复8周后术区行CBCT检查,分析骨容积及骨密度。结果4组术后伤口均愈合良好,与空白对照相比,半脱矿自体牙片组和胶原膜联合骨粉组牙周成骨容积增大,骨密度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胶原膜组在骨容积及骨密度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D重建提示半脱矿自体牙片组和胶原膜联合骨粉组有新骨形成,单纯胶原膜组及空白对照组有大量纤维结缔组织形成。结论CBCT可用于大动物牙周骨缺损修复的成骨评价,能够衡量骨再生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矿牙片 生物材料 牙周骨缺损 骨再生 锥形线束计算机断层扫描
下载PDF
仿生蛛网孔隙结构3D打印个性化钛网设计及三维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亮 韩泽奎 +2 位作者 臧旖欣 韩振佳 王心彧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0期4796-4801,共6页
背景:蜘蛛网结构具有内在的能量耗散机制,使其能承受较大的集中负荷,将其应用到3D打印个性化钛网设计上来减少由于应力集中引起的局部断裂。目的:研究新型仿生蛛网孔隙结构3D打印个性化钛网的设计方法,并应用三维有限元法对其进行生物... 背景:蜘蛛网结构具有内在的能量耗散机制,使其能承受较大的集中负荷,将其应用到3D打印个性化钛网设计上来减少由于应力集中引起的局部断裂。目的:研究新型仿生蛛网孔隙结构3D打印个性化钛网的设计方法,并应用三维有限元法对其进行生物力学分析。方法:应用锥形束CT、Mimics、Geomagic Wrap、3-matic Research和ANSYS Workbench等软件分别建立仿生蛛网孔隙结构、圆孔结构、方孔结构、六边形孔结构且厚度均为0.3 mm的4组个性化钛网有限元模型,将100 N的载荷加载在牙槽嵴顶对应的钛网上,进行有限元分析。结果与结论:①方孔、圆孔、六边形孔、仿生蛛网孔隙结构个性化钛网最大位移值分别为0.064,0.103,0.107,0.070 mm,等效应力最大分别为1633.5,1611.3,2131.2,1104.8 MPa;②各组固位螺钉在钛网受力后应力分布相似,主要集中在螺钉颈部与钛网相接触部位,方孔、圆孔、六边形孔、仿生蛛网孔隙结构个性化钛网组固位螺钉最大等效应力值分别为149.13,200.32,178.73,163.30 MPa,各组固位螺钉所受到的应力处于安全范围内;③结果显示,仿生蛛网孔隙结构个性化钛网能很好地分散钛网应力,减少应力集中现象;同时,0.3 mm厚度仿生蛛网孔隙结构个性化钛网可以满足大面积颌骨缺损重建机械强度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骨缺损 仿生蛛网孔隙结构 3D打印个性化钛网 骨增量 三维有限元分析 生物力学
下载PDF
自体骨混合Bio-oss骨粉在牙种植骨量不足牙缺失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7
作者 孙磊磊 古加伟 高朵朵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30期85-88,共4页
目的探讨自体骨混合Bio-oss骨粉在牙种植骨量不足牙缺失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46例牙种植骨量不足牙缺失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23例,自体骨)与观察组(23例,自体骨混合Bio-oss... 目的探讨自体骨混合Bio-oss骨粉在牙种植骨量不足牙缺失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46例牙种植骨量不足牙缺失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23例,自体骨)与观察组(23例,自体骨混合Bio-oss骨粉)。比较两组的修复效果。结果两组的种植成功率均为100%。修复后6、12个月,观察组的牙槽嵴高度、唇侧骨量及骨厚度高于对照组(P<0.05)。修复后6、12个月,观察组的骨密度及种植体稳定值(ISQ)均高于对照组(P<0.05)。修复后12个月,观察组的红色美学指数(PES)及白色美学指数(WE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修复后12个月,观察组的牙龈指数(GI)、菌斑指数(PLI)及龈沟出血指数(SBI)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自体骨混合Bio-oss骨粉在牙种植骨量不足牙缺失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降低骨吸收率,促进骨生长,提高口腔美学效果,改善牙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骨 BIO-OSS骨粉 牙种植 骨量不足 牙缺失
下载PDF
种植相关的骨增量技术应用进展
18
作者 季明意 季心漪(综述) 徐俊峰(审校) 《现代医药卫生》 2023年第15期2630-2633,2639,共5页
充分的骨组织是口腔种植施行的先决条件。造成骨缺损的常见因素有牙周病、创伤、囊肿或肿瘤切除和相关系统性疾病等。随着口腔种植外科的发展,骨增量技术的进展成为口腔种植学领域的重大议题。该文就这一议题的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牙科种植体 骨增量技术 骨缺损 综述
下载PDF
慢病毒下调酪蛋白激酶2相互作用蛋白1表达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骨质疏松大鼠牙槽骨缺损 被引量:2
19
作者 谢梦生 龙燕鸣 李晓捷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528-1533,共6页
背景:在口腔牙槽骨修复治疗过程中,患者的全身状况尤其是骨质疏松症等系统性疾病往往会影响治疗效果,近来发现酪蛋白激酶2相互作用蛋白1(casein kinase 2-interacting protein-1,CKIP-1)具有负调控成骨的作用,因此有希望作为新的靶点用... 背景:在口腔牙槽骨修复治疗过程中,患者的全身状况尤其是骨质疏松症等系统性疾病往往会影响治疗效果,近来发现酪蛋白激酶2相互作用蛋白1(casein kinase 2-interacting protein-1,CKIP-1)具有负调控成骨的作用,因此有希望作为新的靶点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目的:探究CKIP-1表达下调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骨质疏松大鼠牙槽骨缺损的修复作用。方法:(1)从1周龄SD乳鼠股骨及胫骨骨髓中分离培养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慢病毒转染降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的CKIP-1水平;(2)通过维甲酸[70 mg/(kg·d)]灌胃21 d的方式建立骨质疏松SD大鼠模型,将CKIP-1表达下调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明胶海绵复合体、空载体转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明胶海绵复合体、明胶海绵分别植入骨质疏松大鼠模型牙槽骨缺损内,正常组将明胶海绵植入正常大鼠牙槽骨缺损内。术后正常喂养30 d后,取上颌牙槽骨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并通过Lane-Sandhu组织学评分和新生骨百分比评估骨缺损愈合情况,通过q RTPCR技术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各组术区牙槽骨中CKIP-1、碱性磷酸酶、骨钙素的m RNA相对表达量及阳性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1)与空载体转染相比,CKIP-1下调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CKIP-1的m RNA相对表达量减少(P <0.05);(2)与植入空载体转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明胶海绵复合体组、明胶海绵组相比,植入CKIP-1表达下调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明胶海绵复合体组Lane-Sandhu组织学评分和新生骨百分比显著升高(P <0.05),与正常组相近;碱性磷酸酶、骨钙素表达显著升高(P <0.05);(3)结果说明,局部移植CKIP-1下调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骨质疏松大鼠牙槽骨缺损具有明显的修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CKIP-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组织工程 慢病毒转染 骨缺损 大鼠
下载PDF
种植体周围骨上软组织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20
作者 陈京京 李舒雅 +1 位作者 刘腾达 王淑红 《口腔医学》 CAS 2023年第5期476-480,共5页
2020年Avila-Ortiz提出的种植体周围“骨上软组织高度(supracrestal tissue height, STH)”由龈沟上皮、结合上皮和结缔组织组成,黏附在种植体表面,形成了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封闭。种植体植入深度、基台的连接和种植体表面不同的结构和化... 2020年Avila-Ortiz提出的种植体周围“骨上软组织高度(supracrestal tissue height, STH)”由龈沟上皮、结合上皮和结缔组织组成,黏附在种植体表面,形成了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封闭。种植体植入深度、基台的连接和种植体表面不同的结构和化学成分都能够影响STH的高度和黏附。本文将对骨上软组织的形成、附着以及促进软组织黏附的相关临床方法进行回顾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上软组织 软组织附着 表面改性 平台转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