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77篇文章
< 1 2 9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左侧三叉神经第三支带状疱疹并发左侧下颌骨骨坏死1例
1
作者 周颖 赵宁 +3 位作者 黄竑远 李庆祥 郭传瑸 郭玉兴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6-370,共5页
带状疱疹是由长期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或颅脑神经节内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重新激活和复制而引起的感染性皮肤病[1]。研究表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被重新激活的因素包括:感冒、疲劳过度、感染、创伤、免疫功能下降等[2]。我国50岁以上人... 带状疱疹是由长期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或颅脑神经节内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重新激活和复制而引起的感染性皮肤病[1]。研究表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被重新激活的因素包括:感冒、疲劳过度、感染、创伤、免疫功能下降等[2]。我国50岁以上人群带状疱疹的发病率为(2.9~5.8)/千人年,约有10%~15%的带状疱疹累及三叉神经,其中第一支(眼支)最常受累,而第三支(下颌支)相对较少[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 带状疱疹 骨坏死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在颌面颈部间隙感染致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2
作者 赵冉冉 李晨曦 +1 位作者 热孜万古丽·亚森 龚忠诚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53-157,共5页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在颌面颈部间隙感染致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descending necrotizing mediastinitis,DNM)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2014年7月—2023年7月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采用负压...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在颌面颈部间隙感染致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descending necrotizing mediastinitis,DNM)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2014年7月—2023年7月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的53例DNM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治疗效果进行总结分析。采用SPSS 2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3例患者中,3例放弃治疗,1例死亡,其余患者均治愈出院。平均住院天数(25.3±13.75)d,VSD平均放置时间(16.15±8.22)d,ICU平均监护时间(12.02±11.56)d,平均更换VSD次数(1.57±1.32)次。患有糖尿病患者与血糖正常患者的住院天数、ICU监护时间、VSD使用时长、抗生素使用天数、住院总费用,入院时中性粒细胞数与淋巴细胞数比值(N/L值)、白介素6(IL-6)及D-二聚体(D-D)值均有显著差异。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术在颌面颈部间隙感染致下行性纵隔炎的治疗中创伤小,能促进炎症吸收,减轻患者病程中换药的痛苦,对于感染至前下纵隔及全纵隔的病例,联合胸腔闭式引流或纵隔切开引流,效果肯定,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 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 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 糖尿病
原文传递
口腔急诊颌面部感染患者临床分析
3
作者 王哲 孙伟 +3 位作者 杨雪 宋颖 姬爱平 白洁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43-547,共5页
目的:分析口腔急诊颌面部感染的病种构成、发病情况及临床特点,以指导口腔急诊颌面部感染的临床诊疗和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急诊科有完整电子病历信息的口腔颌面部感染患者,总结口腔... 目的:分析口腔急诊颌面部感染的病种构成、发病情况及临床特点,以指导口腔急诊颌面部感染的临床诊疗和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急诊科有完整电子病历信息的口腔颌面部感染患者,总结口腔急诊颌面部感染患者的疾病构成、性别、年龄分布、累及牙位等。结果:共纳入口腔颌面部感染患者8277例,其中男性患者4378例(52.9%),女性患者3899例(47.1%),男女比例1.12∶1。口腔急诊科常见颌面部感染疾病依次有牙周脓肿(3826例,46.2%)、牙槽脓肿(3537例,42.7%)、间隙感染(740例,9.0%)、唾液腺炎症(108例,1.3%)、面部疖痈(56例,0.7%)、颌骨骨髓炎(10例,0.1%)。不同疾病好发性别不同:牙周脓肿、间隙感染、面部疖痈好发于男性患者,男女比例分别为1.24∶1、1.26∶1、2.50∶1;牙槽脓肿、唾液腺炎症、面部疖痈发病性别差异不明显,男女比例为0.98∶1、0.96∶1、0.7∶1。口腔颌面部感染高发年龄段为5~9岁、24~67岁。不同疾病好发年龄不同:牙槽脓肿发病高发年龄段为5~9岁、27~67岁;牙周脓肿高发年龄段为30~64岁;间隙感染高发年龄段为21~67岁;唾液腺炎症、面部疖痈、颌骨骨髓炎病例数较少,无明显高发年龄段。在所有口腔颌面部感染患者中,口腔脓肿患者共7363例(牙周脓肿患者3826例,牙槽脓肿患者3537例),占比88.9%,共累及7999颗患牙,其中乳牙717颗,恒牙7282颗。牙周脓肿通常发生于恒牙,其中以上下颌磨牙最易受累;牙槽脓肿在乳牙和恒牙中均有发生,好发于乳磨牙、上颌乳中切牙,以及上下颌第一恒磨牙。结论:了解口腔急诊常见颌面部感染的发病情况,有利于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正确处置,也有助于对不同年龄层和不同性别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宣教,预防疾病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感染 回顾性分析 口腔急诊 流行病学
下载PDF
口底多间隙感染伴呼吸困难患者咽腔CT影像测量值的临床价值
4
作者 武志强 张爱华 刘新星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57-561,共5页
对32例口底多间隙感染伴呼吸困难患者的咽腔CT影像进行测量、分析,探讨上呼吸道狭窄好发部位、测量值的性别差异及其危急值范围。口底多间隙感染伴呼吸困难成年患者上呼吸道阻塞好发于会厌后区,会厌后区、舌后区和悬雍垂后区的主要CT影... 对32例口底多间隙感染伴呼吸困难患者的咽腔CT影像进行测量、分析,探讨上呼吸道狭窄好发部位、测量值的性别差异及其危急值范围。口底多间隙感染伴呼吸困难成年患者上呼吸道阻塞好发于会厌后区,会厌后区、舌后区和悬雍垂后区的主要CT影像测量值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上呼吸道狭窄的危急值具有临床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底多间隙感染 上呼吸道狭窄 CT 危急值
下载PDF
下颌骨弥漫性硬化性骨髓炎1例
5
作者 付帅 彭灿邦 +4 位作者 王立冬 马文 李彦熙 黎明 吴勇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70-372,共3页
下颌骨弥漫性硬化性骨髓炎(DSO)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罕见疾病。临床医生对其了解很少,常被误诊。本文报道1例下颌骨DSO患者的诊治情况,并结合文献复习,进一步了解该疾病。
关键词 下颌骨 骨髓炎 疼痛
下载PDF
半导体激光联合石辛含片治疗智齿冠周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6
作者 孙旭 李向军 +3 位作者 张旭东 张晋 高玺鑫 李宁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23年第6期428-430,共3页
目的观察GaAIAS半导体激光联合石辛含片治疗智齿冠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2年7月治疗的147例智齿冠周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49例选用局部冲洗+碘甘油治疗;B组49例选用局部冲洗+石辛含片治疗;C组49例选用局部冲洗+半导... 目的观察GaAIAS半导体激光联合石辛含片治疗智齿冠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2年7月治疗的147例智齿冠周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49例选用局部冲洗+碘甘油治疗;B组49例选用局部冲洗+石辛含片治疗;C组49例选用局部冲洗+半导体激光联合石辛含片治疗。3组患者持续治疗、观察7天。比较3组的总显效率、疼痛评分、局部症状缓解时间。结果C组总显效率(97.96%)和B组总显效率(91.84%)显著高于A组(81.63%)(P<0.05)。VAS评分比较,C组<B组<A组(P<0.05)。牙龈红肿疼痛、张口受限缓解、牙龈出血消失时间C组<B组<A组(P<0.05)。结论GaAIAS半导体激光联合石辛含片治疗智齿冠周炎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以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患者就诊舒适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激光 石辛含片 碘甘油 智齿冠周炎
下载PDF
重症口腔颌面头颈部多间隙感染临床分类探讨
7
作者 邱银秀 代天国 +2 位作者 徐波 程进强 刘忠龙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125-130,共6页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口腔颌面头颈部多间隙感染临床分类方法。方法:回顾攀枝花市中心医院2015年7月—2022年3月采用全麻手术治疗的120例重症口腔颌面头颈部多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及影学资料,探讨一种新的分类方法。采用SPSS 17.0软件包对...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口腔颌面头颈部多间隙感染临床分类方法。方法:回顾攀枝花市中心医院2015年7月—2022年3月采用全麻手术治疗的120例重症口腔颌面头颈部多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及影学资料,探讨一种新的分类方法。采用SPSS 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重症口腔颌面头颈部多间隙感染可分为5类。Ⅰ类82例(68.33%),感染集中在舌骨-颧弓平面范围,通过下颌下切口能充分引流各间隙感染;Ⅱ类13例(10.83%),感染向上波及颞深间隙,需行下颌下及颞部2个切口充分引流;Ⅲ类14例(11.67%),感染向下波及锁骨以上的颈下部间隙,需行下颌下及锁骨上切口充分引流;Ⅳ类5例(4.17%),感染波及颞部到锁骨上范围,需结合下颌下、颞部及锁骨上多个切口引流;Ⅴ类6例(5%),感染突破锁骨平面波及纵隔、胸腔,必须联合心胸外科行纵隔及胸腔引流。从Ⅰ类到Ⅴ类患者病情逐渐加重,治疗难度逐渐递增,风险逐渐提高,平均ICU监护时长、住院时长、住院花费及抗菌药费用等医疗资源消耗也逐渐增加(P<0.0001)。结论:重症口腔颌面头颈部多间隙感染危及生命,多学科联合是治疗的前提。对该病进行合理分类,是精准化、规范化治疗的基础,广泛彻底的脓肿切开引流联合有效的辅助冲洗是治疗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头颈部 重症多间隙感染 牙源性感染 分类 治疗
原文传递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分析
8
作者 胡晨 陈佳 +3 位作者 于丽丽 董文 马瑞 马坚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103-106,I0001,共5页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收住的144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非血栓组108例,血栓组36例。对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对P<0.05的危险...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收住的144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非血栓组108例,血栓组36例。对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对P<0.05的危险因素进一步进行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5%,肺栓塞发生率为4.2%。单因素分析中手术时长与术后卧床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中仅有手术时长与深静脉血栓显著相关(P<0.05)。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表明手术时长的截止值为6.75 h,敏感度51.7%,特异度为72.2%,模型曲线下面积为0.641。结论本研究中,手术时长是口腔颌面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手术时长超过6 h,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增高。临床上应根据这一特征积极实施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诊治措施,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 手术 深静脉血栓 肺栓塞
下载PDF
颌下区玻尿酸注射诱发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死亡1例
9
作者 芶雨柔 罗磊 许彪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109-1111,共3页
玻尿酸(hyaluronic acid,HA)又名透明质酸,目前主要应用与医疗美容领域,注射玻尿酸导致的并发症时有发生,导致颌面部间隙感染且致死极为罕见。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口腔颌面外科收治1例因注射玻尿酸导致颌下多间隙感染的女性患者,患者注射... 玻尿酸(hyaluronic acid,HA)又名透明质酸,目前主要应用与医疗美容领域,注射玻尿酸导致的并发症时有发生,导致颌面部间隙感染且致死极为罕见。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口腔颌面外科收治1例因注射玻尿酸导致颌下多间隙感染的女性患者,患者注射玻尿酸10 d时开始出现感染征象,注射40 d时治疗不佳收治我院,后经多学科专家会诊,对该患者进行积极的抗感染治疗以及对症支持治疗,患者情况仍持续恶化后死亡。本文就该例玻尿酸注射充填诱发颌面部多间隙感染致死病例进行回顾以及文献复习,供各位临床医生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尿酸注射 并发症 颌面部多间隙感染
下载PDF
慢性非细菌性骨髓炎研究进展
10
作者 王菡韶 王方 +1 位作者 王轶雯 陈敏洁 《口腔医学》 CAS 2023年第6期556-560,共5页
慢性非细菌性骨髓炎是一种自身炎症性骨病变,多发病于儿童或青少年。临床症状多样且无特异性,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均无特异性指标,诊断上易误诊或延迟诊断,目前仍以排除性诊断为主。本文就慢性非细菌性骨髓炎的发病机制... 慢性非细菌性骨髓炎是一种自身炎症性骨病变,多发病于儿童或青少年。临床症状多样且无特异性,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均无特异性指标,诊断上易误诊或延迟诊断,目前仍以排除性诊断为主。本文就慢性非细菌性骨髓炎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非细菌性骨髓炎 自身炎症性疾病 弥漫性硬化性骨髓炎 慢性复发性多灶性骨髓炎
下载PDF
赤藓糖醇喷砂预防正畸微种植体周围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11
作者 朱房勇 薛黛 陈玉华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第2期24-27,共4页
目的:探讨赤藓糖醇喷砂对正畸微种植体周围炎的预防效果。方法:20例(40颗)微种植体,采用随机分组对照实验,术后不同时间点对实验组进行赤藓糖醇喷砂处理,并于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检测微种植体探诊深度及菌斑指数,测定微种植体周围炎... 目的:探讨赤藓糖醇喷砂对正畸微种植体周围炎的预防效果。方法:20例(40颗)微种植体,采用随机分组对照实验,术后不同时间点对实验组进行赤藓糖醇喷砂处理,并于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检测微种植体探诊深度及菌斑指数,测定微种植体周围炎及松动度的发生例数。结果:赤藓糖醇喷砂组发生微种植体周围炎为1例和松动度0例,对照组发生微种植体周围炎和松动度的例数分别为2例和1例,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菌斑指数和探诊深度两项指标在不同时间点都存在着差异,赤藓糖醇喷砂组均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赤藓糖醇喷砂可辅助控制微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生,在预防正畸微种植体周围炎中起到作用推荐临床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种植体 赤藓糖醇 喷砂 周围炎
原文传递
非外伤性口颌面部疼痛老年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12
作者 王伊娜 章洁 《浙江临床医学》 2023年第7期1002-1004,共3页
目的分析老年患者非外伤性口颌面部疼痛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470例非外伤口颌面部疼痛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疼痛组织部位来源分为牙源性、牙周源性和颌面部源性三组,比较各组间疼痛差异和处置措施,分析老年患者就诊特点。结果... 目的分析老年患者非外伤性口颌面部疼痛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470例非外伤口颌面部疼痛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疼痛组织部位来源分为牙源性、牙周源性和颌面部源性三组,比较各组间疼痛差异和处置措施,分析老年患者就诊特点。结果470例患者年龄(68.66±7.40)岁,其中60~69岁患者最多。牙源性疼痛患者占58.3%,且疼痛评分最高,为5.00(3.00,6.00)分,牙周源性疼痛评分与其余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不影响各组疼痛评分(P>0.05)。老年患者忍受牙周源性疼痛时间最长,为10.00(5.00,15.00)d,且忍受疼痛加重的时间比其余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有71.9%的患者合并全身系统疾病,其中高血压占首位。牙周源性疼痛实施临床操作人数在各组中占比最高(71.7%),颌面部源性疼痛患者多采取药物治疗(60.9%)。结论老年人口颌面部疼痛来源多为牙源性疾病,但接受操作治疗的患者相较牙周源性疼痛患者少。牙周源性疾病因疼痛程度低而易受到老年人的忽视从而延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口颌面部疼痛 临床诊疗特征
下载PDF
基于气相色谱-质谱技术颌面部间隙感染细菌类型快速诊断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
13
作者 任睿 孔亮 +6 位作者 吴巍炜 张广健 姜雪 宁芮之 张言鹏 赵瑞华 李云鹏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9期812-818,共7页
目的探索基于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的颌面部间隙感染(OMSI)细菌类型的快速诊断方法。方法选择OMSI常见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SA)作为研究对象。体外培养扩增,离心计数,通过GC-MS技术检测该菌产生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与空白培养... 目的探索基于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的颌面部间隙感染(OMSI)细菌类型的快速诊断方法。方法选择OMSI常见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SA)作为研究对象。体外培养扩增,离心计数,通过GC-MS技术检测该菌产生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与空白培养基的背景化合物对比后获得SA特异性靶标化合物(bVOCs);临床随机选取4例间隙感染患者的脓液,梯度离心后计数并获得菌体沉淀,检测后获得临床样本特异性靶标化合物(pVOCs);通过比较两者相同化合物的峰面积,计算后得到临床感染SA的概率。结果临床样本获得后检测时长约24 h。SA标准品共检测出bVOCs 503种,按照峰浓度和变量投影重要性选取前18种bVOCs作为该菌的特异性靶标化合物;pVOCs与该18种bVOCs通过计算得出4例患者感染SA的概率分别为27%、40%、73%、40%,临床实际菌培养结果为:未检出、乳酸乳球菌、SA、毗邻乏养菌。结论基于GC-MS技术可以大幅缩短细菌类型的诊断时间,基于GC-MS技术的细菌类型诊断结果与临床细菌培养结果一致性较好,该技术亦可为战时颌面部感染类疾病的细菌类型快速诊断提供理论及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面部间隙感染 气相色谱质谱 金黄色葡萄球菌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细菌标记
下载PDF
血清前白蛋白在口腔颌面间隙感染患者的表达及意义
14
作者 孙岳 李芳 +3 位作者 张恺 郑纪伟 秦莹 孙晋虎 《上海口腔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2-176,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前白蛋白(serum prealbumin,PA)在口腔颌面间隙感染患者中表达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20年1月—2021年9月住院治疗的患者分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感染组为121例口腔颌面部间隙中、重度感染患者,... 目的:探讨血清前白蛋白(serum prealbumin,PA)在口腔颌面间隙感染患者中表达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20年1月—2021年9月住院治疗的患者分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感染组为121例口腔颌面部间隙中、重度感染患者,非感染组为128例无感染患者。感染组在入院1、3、7天测定P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计数(WBC)水平及相关临床参数。非感染组在入院1天测定PA、hs-CRP及WBC水平。采用SPSS 23.0软件包统计分析PA水平与各实验室及临床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入院1天时,感染组PA水平显著低于非感染组。感染组在不同时间点PA水平呈整体上升趋势,且PA与疼痛强度呈负相关,与开口度呈正相关(P<0.05)。PA≤19.85 mg/dL时,诊断敏感度为90.91%,特异度为92.97%,可作为诊断最佳临界值;联合hs-CRP及WBC可提高诊断效能。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PA水平为患者术后需要重症监护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PA是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早期诊断及疗效评价的有效工具,可作为预后评估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前白蛋白 感染 口腔颌面部
原文传递
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急性智齿冠周炎患者的效果
15
作者 韩婷婷 《中国民康医学》 2023年第10期89-92,共4页
目的:观察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急性智齿冠周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该院收治的78例急性智齿冠周炎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予以碘甘油治疗,观察组予以盐酸米诺... 目的:观察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急性智齿冠周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该院收治的78例急性智齿冠周炎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予以碘甘油治疗,观察组予以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症状缓解时间(疼痛、肿胀、张口受限缓解时间)、牙周指标[牙周袋深度(PD)、附着丧失(AL)、菌斑指数(PLI)]水平、龈沟液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8(IL-8)、IL-1β、IL-10、前列腺素E2(PGE2)]水平、冠周袋内微生物(中间普氏菌、消化链球菌、牙龈卟啉单胞菌)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肿胀、张口受限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d后,两组PD、AL、PLI、IL-1β、IL-8、PGE2水平及中间普氏菌、消化链球菌、牙龈卟啉单胞菌数量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IL-10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急性智齿冠周炎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改善龈沟液炎性因子水平,缩短症状缓解时间,降低牙周指标水平和冠周袋内微生物数量,优于碘甘油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智齿冠周炎 碘甘油 盐酸米诺环素软膏 炎性因子 牙周指标 微生物 不良反应
下载PDF
牙源性坏死性纵隔炎 被引量:15
16
作者 王永功 侯明 +3 位作者 刘青青 崔广庆 王稼祥 钱浩宇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36-337,共2页
关键词 牙源性坏死性纵隔炎 DNM 少见病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口腔颌面间隙感染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5
17
作者 李春梅 解晨露 +4 位作者 胡爽 孙强 李光辉 牛志兴 孙明磊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2-65,共4页
目的评价封闭负压引流(VSD)技术持续负压引流并生理盐水持续冲洗治疗口腔颌面间隙感染的疗效。方法对116例颌面间隙感染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常规手术切开引流(传统治疗组,58例)和手术切开VSD(VSD组,58例)这2种治... 目的评价封闭负压引流(VSD)技术持续负压引流并生理盐水持续冲洗治疗口腔颌面间隙感染的疗效。方法对116例颌面间隙感染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常规手术切开引流(传统治疗组,58例)和手术切开VSD(VSD组,58例)这2种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 VSD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白细胞计数、瘢痕长度、换药次数、疼痛程度均低于传统治疗组,张口改善度优于传统治疗组(P<0.05)。结论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是治疗口腔颌面间隙感染的更为有效的一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 间隙感染 封闭负压引流 切开引流
下载PDF
持续负压引流术治疗严重颌面颈部间隙感染的探讨 被引量:33
18
作者 章功杰 陈松军 +2 位作者 郑珉 吴晓立 俞洁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93-396,共4页
目的应用持续的负压引流术治疗严重颌面颈部间隙感染,观察其疗效。方法采用持续负压引流术治疗18例严重颌面颈部间隙感染患者。在患者感染部位肿胀最明显或波动处用小切口切开引流,放置负压引流装置,同时缝合封闭创口,持续负压引流。结... 目的应用持续的负压引流术治疗严重颌面颈部间隙感染,观察其疗效。方法采用持续负压引流术治疗18例严重颌面颈部间隙感染患者。在患者感染部位肿胀最明显或波动处用小切口切开引流,放置负压引流装置,同时缝合封闭创口,持续负压引流。结果 18例患者中,14例患者经持续负压引流至肿胀及疼痛消退,然后拔除引流管;4例患者术后创口破溃,负压消失而拔除引流管,改用其他无负压引流方法。所有患者术后肿胀疼痛未加重,无窒息、感染性休克、纵膈脓肿等并发症发生,均痊愈出院。结论持续负压引流术为治疗严重颌面颈部间隙感染的方法多了一种选择,该方法改变了传统的脓肿切开引流的治疗方式,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同时也减轻了医生的工作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面颈部 间隙感染 负压引流术
下载PDF
二膦酸盐药物治疗乳腺癌骨转移发生颌骨坏死的临床特点 被引量:13
19
作者 郭玉兴 王佃灿 +3 位作者 王洋 彭歆 毛驰 郭传瑸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0-83,共4页
目的: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骨转移在该类患者中较为常见。二膦酸盐药物是预防和控制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一线化学治疗药物,长期应用可以发生颌骨坏死。本研究旨在深入了解应用二膦酸盐药物治疗乳腺癌骨转移后患者发生颌骨坏... 目的: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骨转移在该类患者中较为常见。二膦酸盐药物是预防和控制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一线化学治疗药物,长期应用可以发生颌骨坏死。本研究旨在深入了解应用二膦酸盐药物治疗乳腺癌骨转移后患者发生颌骨坏死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自2011年1月至2015年8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就诊并明确诊断为二膦酸盐颌骨坏死的患者,筛选出其中的乳腺癌患者,分析其临床症状、影像学特征及治疗情况。结果:共纳入14例乳腺癌患者,平均年龄60.21岁,平均罹患肿瘤时间9.77年,平均出现骨转移时间为5.67年,平均应用二膦酸盐药物的时间为3.29年。患者均无系统应用激素治疗史,无糖尿病史。9例患者曾经拔牙,口腔内颌骨坏死症状的平均时间为8.58个月,发生在下颌骨者10例,上颌骨3例,上、下颌骨1例。10例经手术治疗的患者中,3例治愈,6例好转,而4例经保守治疗的患者中2例临床症状明显加重。结论:乳腺癌患者自开始应用二膦酸盐药物至发生颌骨坏死的用药时间较长,多数患者没有糖尿病及应用激素治疗史。拔牙本身与颌骨坏死的严重程度没有直接关系,下颌骨是最常受累的部位,手术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乳腺癌患者发生二膦酸盐相关性颌骨坏死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膦酸盐类 骨坏死 肿瘤转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