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4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规范化肠道护理对小肠CT造影检查图像质量的影响
1
作者 张灵敏 李娟 +3 位作者 高维娜 祁冬 姜欣芝 李梅 《淮海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202-205,共4页
目的:探讨规范化肠道护理对小肠CT造影检查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2月某院拟行小肠CT造影检查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和实验组(n=40),对照组采用常规肠道护理准备,实验组采用规范化... 目的:探讨规范化肠道护理对小肠CT造影检查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2月某院拟行小肠CT造影检查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和实验组(n=40),对照组采用常规肠道护理准备,实验组采用规范化肠道护理准备,比较2组肠道清洁度、肠道充盈度、CT图像质量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诊断准确率、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十二指肠、空肠及回肠的清洁度评分分别为(2.81±0.12)分、(2.65±0.81)分、(2.72±0.18)分,高于对照组的(1.24±0.23)分、(1.57±0.26)分、(0.99±0.14)分,充盈度评分分别为(3.71±0.14)分、(3.35±0.13)分、(3.64±0.23)分,高于对照组的(1.42±0.23)分、(1.67±0.12)分、(1.11±0.22)分,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2.71±0.12)分、(2.56±0.13)分、(2.83±0.05)分,高于对照组的(1.14±0.22)分、(1.06±0.31)分、(0.94±0.2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诊断准确率(90.00%)及护理满意度(95.00%)高于对照组(65.00%、6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肠CT造影检查采用规范化肠道护理准备,可提高肠道清洁度和充盈度,清晰显示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等解剖结构,提升诊断准确率和图像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CT造影 规范化护理 肠道准备 图像质量
下载PDF
耐高压PICC在肿瘤患者腹部CT增强中的应用研究
2
作者 严辉峰 张丽 +3 位作者 朱剑 左敏静 罗雪娇 毕蒙蒙 《江西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21-25,共5页
目的分析耐高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肿瘤患者腹部CT增强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期间实施腹部CT增强扫描的肿瘤患者3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例数相同的3组,其中对照组100例实施常规静脉留... 目的分析耐高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肿瘤患者腹部CT增强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期间实施腹部CT增强扫描的肿瘤患者3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例数相同的3组,其中对照组100例实施常规静脉留置针予以对比剂团注;观察1组(n=100)、观察2组(n=100)均用耐高压PICC导管予以对比剂团注,根据对比剂说明书参照剂量以及患者实际特点、医院常规使用情况,将对比剂用量分别设置为1.3、1.1 mL/kg;对比三组CT增强扫描并发症、图像质量等。结果总的增强扫描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观察1组、2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1、2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1组、2组从进入检查室至CT扫描的时间、CT扫描结束至按压无出血的时间、整体耗时均短于对照组,图像质量、噪声及锐利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观察1、2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CT增强扫描结束后未出现导管高压注射损坏及导管堵塞的情况。观察2组的对比剂用量低于观察1组、对照组(P<0.05)。结论肿瘤患者应用耐高压PICC导管并联合低对比剂注射用量行腹部CT增强,优化了CT增强的检查流程,提高了患者的检查舒适度,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高压PICC导管 肿瘤 腹部增强CT
下载PDF
个性化碘对比剂注射方案对提高肝脏增强图像质量一致性的价值
3
作者 何岳敏 姚伟根 +3 位作者 刘洁 傅娇姣 谷华丰 严鑫欣 《现代实用医学》 2024年第1期67-69,共3页
使用碘对比剂的腹部增强CT是腹部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而碘对比剂的剂量、浓度及注射速率均可影响强化效果[1]。既往临床常使用对比剂固定注射速率,但可造成高体质量者对比剂相对总量不足及速率过慢,强化效果不佳,影响诊断.
关键词 腹部增强CT 肝脏 碘对比剂 注射速率 个性化 CT值 ICC
下载PDF
适形调强放射治疗联合经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晚期肝细胞癌的预后研究
4
作者 王鸿飞 杨柳 +1 位作者 周解平 吴爱东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4期13-17,共5页
目的:探讨适形调强放射治疗(IMRT)联合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晚期肝细胞癌(HCC)的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21年12月安徽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14例晚期HCC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IMRT联合TACE治疗,使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 目的:探讨适形调强放射治疗(IMRT)联合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晚期肝细胞癌(HCC)的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21年12月安徽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14例晚期HCC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IMRT联合TACE治疗,使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生存分析确定影响患者生存期的独立预测影响因素。结果:经IMRT联合TACE治疗后所有患者的总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为60.5%(69/114)。多因素分析发现肿瘤直径较大、高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Ⅲ~Ⅳ型门静脉癌栓(PVTT)、肝炎治疗和白细胞计数升高均是影响患者生存期的独立预测影响因素(HR=1.085、2.627、1.891、0.531、1.134,P<0.05)。结论:肿瘤Ⅲ~Ⅳ型PVTT和肿瘤直径较大对患者的生存有很大影响;而患者身体状态、肝炎治疗及全身炎症也是影响患者生存的重要因素。采用IMRT联合TACE治疗晚期HCC具有较好的治疗的效果,但应充分考虑预后生存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HCC) 癌栓 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 三维适形调强放射治疗(3D-IMRT)
下载PDF
术前增强MRI特征对肝癌患者TACE治疗术后反应性的预测价值
5
作者 袁钰晓 侯勤明 +1 位作者 王国伟 张晓晶 《现代实用医学》 2024年第1期109-112,共4页
肝癌是全球第五大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癌症相关死亡率的第三大原因[1]。指南建议对不可切除的肝癌进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因原发性肝癌的血供90%以上来自肝动脉,TACE能有效减少肿瘤区... 肝癌是全球第五大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癌症相关死亡率的第三大原因[1]。指南建议对不可切除的肝癌进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因原发性肝癌的血供90%以上来自肝动脉,TACE能有效减少肿瘤区的血供。但部分肝癌血供来自门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 增强磁共振成像 治疗反应性
下载PDF
分时段口服稀释碘剂后全腹部平扫及增强多层螺旋CT诊断急性胰腺炎继发胃肠瘘
6
作者 黄鹂 周广 +3 位作者 李国光 李光义 谭显政 雷衍军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7-93,共7页
目的评价分时段口服稀释碘剂后全腹部平扫及增强多层螺旋CT在诊断急性胰腺炎(AP)继发胃肠瘘(GIF)中的应用。资料与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2022年12月湖南省人民医院连续收集的数据库中108例AP后期患者,记录其人口学信息和临床特征,... 目的评价分时段口服稀释碘剂后全腹部平扫及增强多层螺旋CT在诊断急性胰腺炎(AP)继发胃肠瘘(GIF)中的应用。资料与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2022年12月湖南省人民医院连续收集的数据库中108例AP后期患者,记录其人口学信息和临床特征,行分时段口服稀释碘剂后全腹部平扫及增强多层螺旋CT筛查GIF,以此后5 d内的临床综合诊断结果作为参考标准,计算分时段口服稀释碘剂后全腹部平扫及增强多层螺旋CT诊断AP继发GIF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评价两种方法诊断结果的一致性。结果分时段口服稀释碘剂后全腹部平扫及增强多层螺旋CT诊断AP继发GIF的敏感度为91.5%(95%CI 78.7%~97.2%),特异度为98.4%(95%CI 90.0%~99.9%),阳性预测值为97.7%(95%CI86.5%~99.9%),阴性预测值为93.8%(95%CI 84.0%~98.0%),准确度为95.4%(95%CI 91.4%~99.3%);两种方法的诊断结果一致性非常好,Kappa值为0.905;Mc Nemar’s检验P=0.375,提示两种方法诊断GIF及其亚组的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分时段口服稀释碘剂后全腹部平扫及增强多层螺旋CT可简单、无创、快速、准确诊断AP继发GIF,为临床诊疗提供更早、更精确和更可靠的影像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胃肠瘘 诊断 造影剂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下载PDF
沟槽区胰腺炎的影像特征及临床病理分析
7
作者 黄晓斌 付彤 +3 位作者 张娣 彭明洋 武新英 王同兴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4期103-105,共3页
目的探讨沟槽区胰腺炎(groove pancreatitis,GP)的CT、MRI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在我院诊治的胰腺炎病人资料,经过外科手术病理或内镜保守治疗后证实为GP患者18例。结果18例GP患者均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其中... 目的探讨沟槽区胰腺炎(groove pancreatitis,GP)的CT、MRI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在我院诊治的胰腺炎病人资料,经过外科手术病理或内镜保守治疗后证实为GP患者18例。结果18例GP患者均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其中5例另行MRI检查;18例GP患者在CT上均表现为胰头与十二指肠降段间占位,与十二指肠降部分界不清;5例行MRI检查的患者中,T_(1)WI序列上病灶均表现为低信号,T_(2)WI序列上,3例患者表现为高信号,2例表现为低信号。18例均有十二指肠降段肠壁不同程度增厚,其中8例合并有胆总管不同程度梗阻,4例合并有囊性灶,5例合并有胰头钙化灶,CT特征性表现为胰头和十二指肠之间新月形低密度灶,脂肪减少,十二指肠壁增厚伴管腔狭窄,沟槽炎性区呈渐进性延迟强化的表现。结论GP是一种少见的胰腺区域性慢性炎症,极易误诊为胰腺癌,影像学检查常具有较典型的表现,临床上多数GP患者有长期大量饮酒史,可引起黄疸,但一般呈波动性,CA19-9水平正常,本病特有的临床及影像表现对诊断及疗效评估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沟槽区胰腺炎 影像特征 诊断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肝脏增强扫描技术诊断在肝脏疾病的有效性评估
8
作者 黄伟杰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153-0156,共4页
分析在肝脏疾病的诊断中应用多层螺旋CT肝脏增强扫描技术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100例肝脏疾病患者分为各组内均含有50例肝脏疾病患者的研究组、对照组(时间:2021年10月至2022年12月;方法;电脑抽号法),前组接受多层螺旋CT肝脏增强扫描... 分析在肝脏疾病的诊断中应用多层螺旋CT肝脏增强扫描技术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100例肝脏疾病患者分为各组内均含有50例肝脏疾病患者的研究组、对照组(时间:2021年10月至2022年12月;方法;电脑抽号法),前组接受多层螺旋CT肝脏增强扫描技术诊断,后组接受常规螺旋CT技术诊断,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成像满意度、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在肝脏疾病的诊断中应用多层螺旋CT肝脏增强扫描技术,诊断的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肝脏增强扫描技术 诊断效果 肝脏疾病 有效性
下载PDF
低管电压联合高浓度碘对比剂提升腹部CT增强图像质量的价值观察
9
作者 韦明宏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期0192-0195,共4页
分析低管电压联合高浓度碘对比剂提升腹部CT增强图像质量,并对其应用价值进行观察。方法 本研究以2022年5月-2023年5月本院收治的90名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方法,随机分成A组(低浓度碘对比剂,120kV)、B组(低浓度碘对比剂,100kV)、... 分析低管电压联合高浓度碘对比剂提升腹部CT增强图像质量,并对其应用价值进行观察。方法 本研究以2022年5月-2023年5月本院收治的90名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方法,随机分成A组(低浓度碘对比剂,120kV)、B组(低浓度碘对比剂,100kV)、C组(高浓度碘对比剂,100kV),各30例,对比3组患者主动脉和门脉期信噪比、噪声比、噪声、图像质量。结果 3组患者SNR、腹主A的CNR、噪声为P<0.05;3组患者SNR、腹主A的CNR、噪声为P<0.05。结论 在低管压条件下,造影剂浓度与管压之间的关系不大,而在提高成像质量的同时,还能明显减少造影剂的用量,减少照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管电压 高浓度碘对比剂 腹部CT 图像质量
原文传递
CT影像诊断急性胰腺炎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
10
作者 曹积善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1期147-149,共3页
目的:探讨CT影像诊断急性胰腺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23年8月青海省海西州人民医院收治的疑似急性胰腺炎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进行CT诊断、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将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比较诊断结果与诊断... 目的:探讨CT影像诊断急性胰腺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23年8月青海省海西州人民医院收治的疑似急性胰腺炎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进行CT诊断、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将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比较诊断结果与诊断效能。结果:病理检查诊断结果显示60例患者均为胰腺炎。CT诊断检测急性胰腺炎阳性53例,阴性7例;超声诊断检测急性胰腺炎阳性44例,阴性16例。CT诊断的诊断符合率高于超声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诊断方式灵敏度、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影像诊断在急性胰腺炎诊断者中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可为临床诊断和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CT影像诊断 诊断效能
下载PDF
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相关影响因素分析及防治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高福生 张川 展玉涛 《临床荟萃》 CAS 2023年第6期550-553,共4页
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是诊治胆、胰系统疾病的常用方法之一。但它可引起胰腺炎、穿孔、出血及感染等并发症,本文就近年来有关ERCP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其防治的文献进行综述。
关键词 胰胆管造影术 内窥镜逆行 并发症 胰腺炎 出血 穿孔
下载PDF
介入联合索拉菲尼治疗肝癌伴门脉癌栓的疗效观察
12
作者 丁丁 付守忠 +7 位作者 戴锋 丁苇 薛红 王斌 王晓维 殷梦杰 沈建东 张勤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33-437,共5页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序贯索拉非尼联合门静脉支架及碘125粒子链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主干癌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0例肝细胞癌伴门静脉主干癌栓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予TACE序贯索拉...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序贯索拉非尼联合门静脉支架及碘125粒子链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主干癌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0例肝细胞癌伴门静脉主干癌栓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予TACE序贯索拉非尼联合门静脉支架及碘125粒子链治疗,对照组予TACE联合门静脉支架及碘125粒子链治疗。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异常凝血酶原(DCP/PIVKA-Ⅱ)、甲胎蛋白(AFP)水平、近期疗效、36个月生存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总体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为55%,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清PIVKA-II、AFP水平均低于各自治疗前的水平,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0个月和11个月,观察组的生存结局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TACE序贯索拉非尼联合门静脉支架及碘125粒子链治疗肝细胞肝癌伴门静脉主干癌栓,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碘125粒子 门静脉支架 肝动脉栓塞化疗 索拉菲尼
下载PDF
双能CT在克罗恩病中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黎均琳 李康(审校)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24年第1期70-73,87,共5页
克罗恩病(CD)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的炎症性肠病,需要长期监测药物治疗反应。双能CT(DECT)不仅能提供形态学特征,还可生成常规CT影像、虚拟单能谱影像、碘密度图等不同的能谱影像来提供定量特征,实现无创、准确监测。DECT已逐渐应用于C... 克罗恩病(CD)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的炎症性肠病,需要长期监测药物治疗反应。双能CT(DECT)不仅能提供形态学特征,还可生成常规CT影像、虚拟单能谱影像、碘密度图等不同的能谱影像来提供定量特征,实现无创、准确监测。DECT已逐渐应用于CD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活动性及严重程度评估、疗效评估与预后预测等方面。就DECT在CD中的应用进展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恩病 治疗反应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双能CT
下载PDF
低剂量联合自适应性统计迭代重建和深度学习重建对上腹部图像质量的影响
14
作者 王向明 刘晶 冯嘉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23期4064-4066,共3页
目的:比较自适应性统计迭代重建(ASIR)和深度学习重建(DL)对低剂量上腹部CT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非肝脏病变行腹部增强CT检查的患者30例。采用GE Revolution CT扫描仪,对动、静脉期原始数据进行ASIR-40%、DL-M、DL-H三种模式... 目的:比较自适应性统计迭代重建(ASIR)和深度学习重建(DL)对低剂量上腹部CT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非肝脏病变行腹部增强CT检查的患者30例。采用GE Revolution CT扫描仪,对动、静脉期原始数据进行ASIR-40%、DL-M、DL-H三种模式重建。在肝门层面测量腹腔脂肪、竖脊肌、腹主动脉、门静脉主干、肝脏实质CT值及噪声(标准差SD)。比较各重建模式组织器官的CT值,计算并比较组织器官的信噪比(SNR)及对比噪声比(CNR)。结果:(1)动、静脉期不同重建模式下腹腔脂肪、竖脊肌、腹主动脉(动脉期)、门静脉主干(静脉期)、肝脏实质CT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DL-H重建模式下动、静脉期图像背景噪声、动脉期腹主动脉噪声及肝脏噪声、静脉期门静脉及肝脏噪声均最低(P<0.05);腹主动脉及肝脏SNR、静脉期门静脉及肝脏SNR均最高(P<0.05);肝脏CNR均最高(P<0.05)。结论:采用DL重建模式可有效降低腹部CT图像噪声,提高肝脏的信噪比及对比噪声比,DL-H应用价值较高,有利于肝脏小病灶的检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技术 X线计算机 自适应性统计迭代重建技术 深度学习重建技术 图像质量 肝脏
下载PDF
低管电压联合高浓度碘对比剂提升腹部CT增强图像质量的价值观察
15
作者 肖秀云 黄学桥 梁丽 《基层医学论坛》 2023年第17期109-111,共3页
目的探讨低管电压联合高浓度碘对比剂在提升腹部CT增强图像质量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2021年2月佛山市中医院行腹部CT增强检查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扫描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3组,其中对照组33例(管电压120 kV,低浓度对... 目的探讨低管电压联合高浓度碘对比剂在提升腹部CT增强图像质量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2021年2月佛山市中医院行腹部CT增强检查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扫描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3组,其中对照组33例(管电压120 kV,低浓度对比剂)、低浓度组33例(管电压100 kV,低浓度碘对比剂)、高浓度组34例(管电压100 kV,高浓度碘对比剂)。对比3组主动脉对比噪声比(CNR)、噪声(SD)、信噪比(SNR)、图像主观质量评分、不良反应。结果高浓度组CNR、SD、SNR、图像主观质量评分高于低浓度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低浓度组与高浓度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06%(2/33)、12.12%(4/33)、17.65%(6/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管电压联合高浓度碘对比剂能够提升腹部CT增强图像质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CT 低管电压 高浓度碘对比剂 图像质量
下载PDF
MSCT小肠造影与消化内镜联合诊断炎症性肠病的价值
16
作者 黄艳 谢晓刚 杜舒曼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3年第12期2241-2244,共4页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计算机体层成像(MSCT)小肠造影与消化内镜联合诊断炎症性肠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1年1月郑州人民医院98例疑似炎症性肠病患者,均采用MSCT小肠造影和消化内镜检查,以病理活检结果为金标准,统计MSCT小肠...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计算机体层成像(MSCT)小肠造影与消化内镜联合诊断炎症性肠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1年1月郑州人民医院98例疑似炎症性肠病患者,均采用MSCT小肠造影和消化内镜检查,以病理活检结果为金标准,统计MSCT小肠造影和消化内镜单独诊断和联合诊断的诊断结果和诊断效能,分析MSCT小肠造影和消化内镜单独诊断和联合诊断不同类型炎症性肠病和炎症性肠病病变的检出率。结果本组98例疑似炎症性肠病患者中,经病理活检确诊阳性71例,阴性27例;MSCT小肠造影诊断出真阳性49例,真阴性15例;消化内镜诊断出真阳性40例,真阴性16例;二者联合诊断出真阳性67例,真阴性13例;二者联合诊断的灵敏度、准确度较MSCT小肠造影诊断和消化内镜诊断高,漏诊率较MSCT小肠造影诊断和消化内镜诊断低(P<0.05);二者联合诊断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检出率较MSCT小肠造影诊断和消化内镜诊断高(P<0.05);二者联合诊断多节段病变、肠腔狭窄、肠壁溃疡检出率较MSCT小肠造影诊断和消化内镜诊断高(P<0.05)。结论MSCT小肠造影与消化内镜联合诊断炎症性肠病能提升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减少漏诊和误诊情况的发生,且二者联合可确定疾病类型,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多层螺旋计算机体层成像 小肠造影 消化内镜
下载PDF
改良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治疗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后肝性脑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高峰 黄祥忠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3年第14期95-98,共4页
目的观察改良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MPSE)治疗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TIPS)术后肝性脑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MPSE治疗的TIPS术后肝性脑病患者10例患者的资料。比较术前与术后3、6个月患者肝功能指标、门静脉主干血流速度、分流道血... 目的观察改良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MPSE)治疗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TIPS)术后肝性脑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MPSE治疗的TIPS术后肝性脑病患者10例患者的资料。比较术前与术后3、6个月患者肝功能指标、门静脉主干血流速度、分流道血流速度。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MPSE,术后1例出现腹痛症状,其他患者均无明显手术相关症状及并发症。术后随访6个月,仅1例肝性脑病未得到控制。术后3、6个月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及门静脉主干血流速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分流道血流速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PSE可降低TIPS术后分流道血流速度,起到限流作用,从而有效控制肝性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肝性脑病 弹簧圈 门体分流道 限流
下载PDF
术前256层螺旋CT双低剂量扫描对结肠癌肿瘤侵犯及肠系膜血管分布的评估价值
18
作者 宣建新 刘哲峰 +2 位作者 滕伟 李唯 蔡淑云 《中国医学装备》 2023年第6期47-52,共6页
目的:探究术前256层螺旋CT双低剂量扫描对结肠癌肿瘤侵犯及肠系膜血管分布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在医院拟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的14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双低剂量组与常规剂量组,每组70例。双低剂量组与常规剂量组术前分别行256... 目的:探究术前256层螺旋CT双低剂量扫描对结肠癌肿瘤侵犯及肠系膜血管分布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在医院拟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的14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双低剂量组与常规剂量组,每组70例。双低剂量组与常规剂量组术前分别行256层螺旋CT双低剂量、常规剂量扫描。比较两组图像质量客观及主观评价、辐射剂量,以术后病理组织学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常规剂量、双低剂量CT评估结肠癌肿瘤侵犯及肠系膜血管分布的准确率。结果:双低剂量组信噪比(SNR)、对比度噪声比(CNR)、噪声、CT值均低于常规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415,t=16.045,t=2.163,t=30.096;P<0.05);2名医师对双低剂量组图像质量评分略低于常规剂量组,但两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双低剂量组剂量长度乘积(DLP)、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有效剂量(ED)均低于常规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227,t=21.355,t=24.207;P<0.05);双低剂量CT评估淋巴结转移、脉管侵犯、神经侵犯的准确率[(86.21%(25/29)和85.71%(18/21)和94.44%(17/18)]与术后病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双低剂量CT评估肠系膜上静脉组织、动脉分布于肠系膜上静脉背侧、动脉分布于肠系膜上静脉腹侧的准确率分别为98.57%(68/70)、90.32(28/31)和94.59%(35/37)与术后病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结肠癌术前256层螺旋CT双低剂量扫描能提高图像质量,在降低辐射剂量及图像噪声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且能够准确评估结肠癌术前肿瘤侵犯及肠系膜血管的分布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256层螺旋CT 低剂量 肿瘤侵犯 肠系膜血管分布
下载PDF
RSNA2022腹部影像学
19
作者 张帆 李世超 +9 位作者 熊子曼 何康文 李园秋 张帆 高萌萌 汪子雄 姜宇晨 王艳春 李震 胡道予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2-139,共8页
2022年RSNA腹部影像学内容丰富,热点问题包括人工智能(AI)及其对肝脏肿瘤、胰腺肿瘤、泌尿生殖系统等的诊断、疗效评估等,为腹部影像学的临床和科研工作提供了更多的思路。
关键词 腹部影像学 人工智能 诊断
下载PDF
胰腺T_(2)信号增高在急性间质水肿性胰腺炎中的诊断价值
20
作者 于萍 唐光健 +3 位作者 杨晓霞 许志高 徐建国 杨晓宏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8期951-955,962,共6页
目的分析胰腺T2信号增高在急性间质水肿性胰腺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41例患者的影像与临床资料,资料来自影像归档与存储系统(PACS),且均行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或上腹部核磁共振(MR)检查,将资料分为对照组及胰腺炎组,进行胰腺/脾(... 目的分析胰腺T2信号增高在急性间质水肿性胰腺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41例患者的影像与临床资料,资料来自影像归档与存储系统(PACS),且均行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或上腹部核磁共振(MR)检查,将资料分为对照组及胰腺炎组,进行胰腺/脾(Pb/S)裸眼T_(2)信号的观察及实测,并分析两者的一致率;比较Pb/ST_(2)灰度值比(Pb/ST_(2)ROG)及Pb/S表观扩散系数比值(Pb/SROA)在对照组及胰腺炎组之间的差异;分析Pb/ST_(2)ROG及Pb/SROA与血淀粉酶浓度之间的相关性,评价Pb/ST_(2)ROG及胰腺/肝(Pb/L)T_(2)ROG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效能。结果以胰腺T_(2)信号测值为标准,两种观察结果一致率为77.3%;Pb/ST_(2)ROG在对照组与胰腺炎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b/SROA在对照组与胰腺炎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b/ST_(2)RO与血淀粉酶浓度、Pb/SROA与血淀粉酶浓度均无相关性(P>0.05);经ROC检验显示,Pb/S敏感度、特异度均高于Pb/L。结论胰腺T_(2)信号增高对于急性间质水肿性胰腺炎的诊断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间质水肿性 核磁共振 T_(2)加权 扩散加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