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73篇文章
< 1 2 1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度学习在儿科先天性心脏病超声心动图诊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陈训艺 夏焙 陈伟玲 《广东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260-264,共5页
先天性心脏病是导致婴幼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超声心动图是其首选检查方法,但其复杂性、可重复性问题常常影响了筛查和术前的诊断质量,以深度学习为基础的人工智能方法近来已经成为超声心动图诊断先天性心脏病的研究热点,本文就基于深... 先天性心脏病是导致婴幼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超声心动图是其首选检查方法,但其复杂性、可重复性问题常常影响了筛查和术前的诊断质量,以深度学习为基础的人工智能方法近来已经成为超声心动图诊断先天性心脏病的研究热点,本文就基于深度学习在儿科先天性心脏病超声心动图诊断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卷积神经网络 监督学习 半监督学习 超声心动图 心脏病 儿童
下载PDF
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对儿科临床诊断意义的探究
2
作者 齐呈云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4期0009-0012,共4页
本研究目的在于深入探讨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在儿科临床诊断中应用的意义,即评估其在肺炎支原体感染早期诊断、疾病分型和治疗指导等方面价值,以期为儿科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本研究纳入了75名1岁至12岁有呼吸道感染症状... 本研究目的在于深入探讨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在儿科临床诊断中应用的意义,即评估其在肺炎支原体感染早期诊断、疾病分型和治疗指导等方面价值,以期为儿科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本研究纳入了75名1岁至12岁有呼吸道感染症状的儿童患者,然后对患儿进行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并采用ELISA法检测肺炎支原体IgM和IgG抗体。研究分析了检测结果与临床诊断之间的关系,旨在评估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在儿科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断及分型中的应用价值,为儿科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治提供依据。结果 本研究显示,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可发挥多重作用,对儿科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与治疗均具有重要意义。具体来说,抗体检测可作为感染的早期诊断工具,有助医生及时确认病原体,尽早给予治疗;还可帮助对不同类型肺炎支原体感染进行分类,如肺炎或支气管炎等,为后续个性化治疗提供依据。而最关键的是,抗体水平的高低可指导医生选择最佳的抗生素种类与疗程,制定合理的治疗策略,从而提高治疗效果。总之,本研究充分证实了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对儿科这类感染的诊断与治疗均有重要价值,可为儿科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规范化诊疗提供有利参考。结论 通过分析研究发现,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可大大惠及儿科临床,不仅能提高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早期诊断效率,还可细分不同类型感染,帮助医生制定最优治疗方案。简言之,抗体检测可提升儿童呼吸道感染的病因判断和治疗效果。目前,该检测方法已成为儿科诊疗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后续更大样本的研究和临床验证,将进一步确立其应用价值。相信在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的共同推动下,必将大幅提升儿科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早期诊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 儿科 抗体检测 临床诊断
原文传递
儿童普通肺炎进展为重症肺炎影像组学列线图模型的建立
3
作者 吴强 汪春节 时庆康 《现代科学仪器》 2024年第1期135-140,共6页
目的:基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影像组学构建儿童普通肺炎进展为重症肺炎的列线图模型。方法:选取234例儿童肺炎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重症肺炎的发生情况分为重症肺炎组和普通肺炎组。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儿童普通肺炎进展为重症肺... 目的:基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影像组学构建儿童普通肺炎进展为重症肺炎的列线图模型。方法:选取234例儿童肺炎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重症肺炎的发生情况分为重症肺炎组和普通肺炎组。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儿童普通肺炎进展为重症肺炎的危险因素,采用R软件建立儿童普通肺炎进展为重症肺炎的列线图模型。结果:儿童普通肺炎进展为重症肺炎的列线图模型的校正曲线预测效能较佳,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0.950。结论:基于CT影像组学的儿童普通肺炎进展为重症肺炎的列线图模型准确率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能够用于重症肺炎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组学 普通肺炎 重症肺炎 危险因素 列线图
下载PDF
儿童新发1型糖尿病院外治疗及监测方案对糖化血红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陶娜 许丽君 +4 位作者 黄奇 孙美媛 杨旭 张艳蓉 刘晓梅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3年第11期70-74,共5页
目的分析儿童新发1型糖尿病(T1DM)院外血糖控制情况,探讨不同的治疗方案和血糖监测方式对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内分泌遗传代谢科收治的新发T1DM患儿的临床资料,以出院9个月内HbA1c中位数... 目的分析儿童新发1型糖尿病(T1DM)院外血糖控制情况,探讨不同的治疗方案和血糖监测方式对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内分泌遗传代谢科收治的新发T1DM患儿的临床资料,以出院9个月内HbA1c中位数为标准(7.0%),分为达标组和未达标组。将患儿根据胰岛素注射方式分为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组及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MDI)组;根据治疗方案联合监测方案分为4组,即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联合瞬感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组(CSII联合FGMS组)、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联合自我血糖监测组(CSII联合SMBG组)、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联合瞬感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组(MDI联合FGMS组)、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联合自我血糖监测组(MDI联合SMBG组)。比较治疗方案及血糖监测方式对新发T1DM患儿血糖控制的影响。结果共有48例新发T1DM患儿纳入本研究,其中HbA1c达标组(n=15)患儿年龄更小,CSII使用率及FGMS使用率更高,低血糖发生次数更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性别、居住环境、监护人文化程度、体质量指数(BMI)、血糖监测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SII组患儿年龄更小,CSII组HbA1c降低效果优于MD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方案联合监测方案的分析中,CSII联合FGMS组在快速降低HbA1c幅度方面优于MDI联合SMB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发T1DM患儿血糖控制情况总体仍欠佳,血糖达标率低。新发T1DM患儿出院3个月内使用FGMS有助于HbA1c的控制,连续9个月CSII治疗在快速降低HbA1c方面的效果优于MDI治疗。长期治疗及监测中,CSII联合FGMS的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型糖尿病 糖化血红蛋白 院外血糖控制 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 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
下载PDF
川崎病致冠状动脉损害的诊断和急性期治疗新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牟静飞 潘宣任 覃敏 《中国医药科学》 2023年第7期45-48,57,共5页
川崎病是一种全身性血管炎性疾病,以心血管损害为严重并发症,特别是冠状动脉,表现为血管扩张、动脉瘤等损害。与冠状动脉损害有关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为多因素触发所致。结合临床表现及超声心动图等辅助检查进行诊断和分... 川崎病是一种全身性血管炎性疾病,以心血管损害为严重并发症,特别是冠状动脉,表现为血管扩张、动脉瘤等损害。与冠状动脉损害有关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为多因素触发所致。结合临床表现及超声心动图等辅助检查进行诊断和分类,早期识别和早期治疗是关键,本文对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害的发病机制及急性期诊治进展进行综述,为川崎病的诊治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冠状动脉损害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低管电压、低对比剂联合不同重建算法在儿童腹部肿瘤CT检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张见 张朋 张晓军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23年第3期58-62,共5页
目的:探讨低管电压及对比剂用量结合不同重建算法对儿童腹部肿瘤CT检查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收集经超声检查确定为腹部肿瘤需进行CT增强检查的患儿96例,按照管电压、对比剂用量及重建算法的不同分为常规组(35例)、改进... 目的:探讨低管电压及对比剂用量结合不同重建算法对儿童腹部肿瘤CT检查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收集经超声检查确定为腹部肿瘤需进行CT增强检查的患儿96例,按照管电压、对比剂用量及重建算法的不同分为常规组(35例)、改进组(32例)及双低组(29例)。CT增强检查时常规组管电压及对比剂用量分别为:80 kVp、2.5 mL/kg(0~3岁),100 kVp、2.0 mL/kg(>3~6岁),120 kVp、1.5 mL/kg(>6岁);改进组管电压及对比剂用量分别为:80 kVp、2.5 mL/kg(0~6岁),100 kVp、2.0 mL/kg(>6~12岁),120 kVp、1.5 mL/kg(>12岁);双低组管电压与改进组相同,对比剂用量分别为2.0 mL/kg(0~6岁)、1.5 mL/kg(>6~12岁)、1.0 mL/kg(>12岁)。常规组采用滤波反投影(filtered back projection,FBP)重建算法重建图像,改进组和双低组均采用iDose^(4)迭代重建算法重建图像。比较3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包括容积CT剂量指数(volume CT dose index,CTDIvol)和有效剂量(effect dose,ED)]间的差异。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组图像质量均能满足临床诊断的要求,图像质量客观评价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_(肝脏)=44.34、t_(腹主动脉)=18.13、t_(竖脊肌)=6.33,P均<0.05);图像质量主观评价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2,P>0.05);辐射剂量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_(CTDIvo)=6.46、t_(ED)=9.68,P均<0.01)。改进组、双低组的有效剂量分别较常规组降低45.22%、44.49%;双低组的对比剂用量较常规组及改进组分别减少25.38%、27.24%。结论:在儿童腹部肿瘤CT检查中使用低管电压、低对比剂用量结合先进迭代重建算法可以在满足临床诊断要求的前提下,减少辐射剂量及降低对比剂肾病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电压 对比剂 重建算法 儿童腹部肿瘤 CT增强检查 图像质量 辐射剂量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假包膜的CT及MRI特征分析
7
作者 张斌斌 戴娜 +3 位作者 杨迎 侯新萌 陈羽琦 靳二虎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37-542,共6页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假包膜的CT和MRI特征及转归,并分析假包膜与脾静脉受累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101例AIP病人的临床和影像资料,根据初诊时是否出现假包膜将其分为2组,假包膜组52例(51.5%),无假包膜组49例(48.5%)。观察...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假包膜的CT和MRI特征及转归,并分析假包膜与脾静脉受累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101例AIP病人的临床和影像资料,根据初诊时是否出现假包膜将其分为2组,假包膜组52例(51.5%),无假包膜组49例(48.5%)。观察初诊及治疗随访的CT和MRI影像,分析假包膜的CT及MRI特征。采用卡方检验或Mann-WhitneyU检验比较2组间临床和影像指标的差异;采用McNemar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检验比较CT平扫、CT动脉期、MRI平扫、MRI动脉期对假包膜的检出率,以及2组间随访复发时假包膜发生率的差异;对假包膜与脾静脉受累的相关性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2组病人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当胰腺呈弥漫型肿大时,假包膜位于胰腺周围及体尾部,而胰腺呈局灶型肿大时,假包膜位于肿大部位周围。假包膜组中,42例假包膜呈环状分布于胰腺周围,8例分布于胰腺腹侧,2例分布于胰腺背侧;37例假包膜紧邻胰腺实质,15例假包膜与胰腺病变间存在线状低密度/信号带;18例行全部4种检查(即CT和MRI平扫及增强),CT平扫对假包膜的检出率(27.8%)分别低于CT动脉期(94.4%)、MRI平扫(94.4%)、MRI动脉期(100%)检查(均P<0.05)。假包膜组中,17例接受短期(<6个月)随访,有14例假包膜消失,其余3例假包膜厚度变薄;25例接受长期(>12个月)随访,有16例假包膜消失,另外9例胰腺病变复发,复发伴假包膜者6例。无假包膜组中,有20例进行长期随访,其中5例复发,伴假包膜者1例。2组间长期随访显示复发伴假包膜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1例AIP病人中,30例脾静脉受累,假包膜与脾静脉受累呈正相关(r=0.332,P=0.001)。结论AIP病人假包膜的CT及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出现假包膜时应警惕脾静脉受累的可能。类固醇治疗后假包膜可伴随胰腺炎症的消散而变薄或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 假包膜 脾静脉受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自制自粘可调节眼罩联合医用隔离垫在NICU光疗中的应用
8
作者 蔡立红 李翔燕 +2 位作者 谢玉梅 李红梅 陈数珍 《华夏医学》 CAS 2023年第4期145-148,共4页
目的:探究自制自粘可调节眼罩联合医用隔离垫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光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20例在NICU接受光疗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佩戴海豚型眼罩并于加有光板的蓝光保暖箱中... 目的:探究自制自粘可调节眼罩联合医用隔离垫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光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20例在NICU接受光疗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佩戴海豚型眼罩并于加有光板的蓝光保暖箱中接受光疗,观察组佩戴自制自粘可调节眼罩并在加有医用隔离垫的蓝光保暖箱中接受光疗。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睡眠时间、舒适度及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眼罩脱落、眼罩移位、哭闹、眼分泌物、皮肤损伤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且改良新生儿疼痛与不适量表(EDIN)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家属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NICU光疗中应用自制自粘可调节眼罩联合医用隔离垫可降低患儿治疗过程中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减轻患儿不适感,延长患儿睡眠时间,提高家属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光疗 可调节眼罩 医用隔离垫 舒适度 满意度
下载PDF
MR-DWI直方图参数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价值
9
作者 徐梓毓 颜妙如 +1 位作者 孙崎元 梁文彬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195-198,共4页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DWI)直方图参数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88例新生儿HIE患儿为观察组,同期50名无神经系统症状足月新生儿为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再依据新生儿行为神经(NBNA)评分分为NBNA评分<...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DWI)直方图参数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88例新生儿HIE患儿为观察组,同期50名无神经系统症状足月新生儿为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再依据新生儿行为神经(NBNA)评分分为NBNA评分<35分组(n=40)和NBNA评分≥35分组(n=48)。均行MRI-DWI检测获得直方图参数。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及观察组不同NBNA评分患儿表观扩散系数(ADC)直方图参数;Pearson相关性分析ADC直方图参数与HIE患儿NBNA评分的关系;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ADC直方图参数对新生儿HIE的诊断效能。结果:观察组患儿50%、75%、90%及99%ADC值、ADCmax、ADCmean、方差高于对照组(P<0.05);偏度及峰度低于对照组(P<0.05)。NBNA评分<35分组患儿75%、90%、99%ADC值及方差高于NBNA评分≥35分组(P<0.05);偏度及峰度低于NBNA评分≥35分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观察组患儿75%ADC、90%ADC及99%ADC与NBNA评分呈正相关(P<0.05);偏度与峰度与NBNA评分呈负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偏度评估HIE患儿脑损伤严重程度的诊断效能最大(AUC为0.827),其次为75%ADC值(AUC为0.812)。结论:MRI-DWI直方图参数对新生儿HIE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反映脑损伤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 弥散加权成像 直方图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诊断
下载PDF
宽体探测器CT在婴幼儿及儿童腹部检查中不同扫描模式对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研究
10
作者 何朝梁 杨洁 +3 位作者 但虹甫 袁超 何一丹 冯浩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23年第4期253-256,共4页
目的探讨Revolution 16cm宽体探测器CT在婴幼儿及儿童腹部轴位扫描和螺旋扫描模式中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分析21例(1 d至10岁)腹部CT平扫检查且2个月内复查的患儿自身对照,根据就诊检查的先后分别行腹部轴位扫描(A组)和螺旋扫... 目的探讨Revolution 16cm宽体探测器CT在婴幼儿及儿童腹部轴位扫描和螺旋扫描模式中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分析21例(1 d至10岁)腹部CT平扫检查且2个月内复查的患儿自身对照,根据就诊检查的先后分别行腹部轴位扫描(A组)和螺旋扫描(B组)。对A、B 2组图像进行主、客观评价,比较A组和B组图像主观评分、CT值(Hu)、噪声SD、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以及有效剂量(ED)。结果A、B 2组患儿图像的主观评分、CT值、噪声SD、SNR、CN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CTDIvol、DLP和E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宽体探测器CT在婴幼儿及儿童腹部检查中采用轴位扫的扫描模式下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能有效降低患儿的有效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剂量 放射摄影术 腹部 宽体探测器 婴幼儿 儿童
下载PDF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与阿奇霉素配伍用于小儿肺炎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玉涵 《中外医疗》 2023年第2期134-137,142,共5页
目的探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与阿奇霉素配伍用于小儿肺炎的临床价值。方法便利选取2019年1月—2021年3月新泰市中医医院98例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接受阿奇霉素治疗,研究组接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和阿... 目的探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与阿奇霉素配伍用于小儿肺炎的临床价值。方法便利选取2019年1月—2021年3月新泰市中医医院98例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接受阿奇霉素治疗,研究组接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和阿奇霉素治疗。比较两组的症状改善时间、降钙素原(PCT)、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白细胞计数(WBC)、血清淀粉样蛋白(SAA)、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MEF25~75)、第一秒用力呼气量比率(FEV1/FVC)、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的FEV1、SAA、MMEF25~75、WBC、PCT、FEV1/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WBC、SAA、PCT低于对照组,FEV1、MMEF25~75、FEV1/FVC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症状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95.92%vs 79.59%)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78,P<0.05)。结论阿奇霉素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配伍治疗能够缩短小儿肺炎患儿治疗时间、改善呼吸道炎症与肺功能,安全性高且治疗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肺炎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阿奇霉素 肺功能
下载PDF
留置针安全管理在儿科病房的应用效果
12
作者 李静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9期0015-0018,共4页
分析儿科病房输液治疗中留置针的应用以及其安全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于2019~2021年间收治的患儿176例进行研究,患儿经分组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两组,两组患儿均为88例,对照组患儿在输液中将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护理中将采... 分析儿科病房输液治疗中留置针的应用以及其安全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于2019~2021年间收治的患儿176例进行研究,患儿经分组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两组,两组患儿均为88例,对照组患儿在输液中将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护理中将采取留置针安全管理;结果 经各项数值对比分析可知,留置针安全管理在儿科病房的应用具备显著效果,采取安全管理的观察组患儿相对于对照组患儿具备更低的不良事件发生概率以及更好的服务质量和护理满意度表现,总体来说留置针安全管理的应用效果显著;结论 留置针安全管理在儿科病房的应用效果显著,应继续在儿科病房的应用中加以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置针 安全管理 儿科病房
原文传递
小儿头部多层螺旋CT检查的放射剂量评价 被引量:25
13
作者 李真林 肖家和 +2 位作者 杨志刚 余建群 陈宪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3-76,共4页
目的 评价小儿头部低剂量与常规剂量多层螺旋CT检查的放射剂量 ,为小儿头部多层螺旋CT检查提供扫描剂量参数。资料与方法  (1)按年龄把 12 0例 0~ 6岁小儿分成 2组 ,患儿 <6个月 ,12 0kVp、90mAs扫描 30例 ;6个月~ 6岁 ,12 0kVp ... 目的 评价小儿头部低剂量与常规剂量多层螺旋CT检查的放射剂量 ,为小儿头部多层螺旋CT检查提供扫描剂量参数。资料与方法  (1)按年龄把 12 0例 0~ 6岁小儿分成 2组 ,患儿 <6个月 ,12 0kVp、90mAs扫描 30例 ;6个月~ 6岁 ,12 0kVp ,15 0mAs扫描 30例 ;常规扫描剂量为 12 0kVp、2 6 0mAs,依照上述年龄段各扫描 30例。其余扫描参数为 :准直 1.5mm ,层厚 6mm ,重建间隔 6mm ,床速 11.7mm/r,扫描时间 0 .75s。分别比较 2种扫描剂量产生的有效mAs、CT权重剂量指数 (weightedCTdoseindex ,CTDIw)及剂量长度乘积 (dose lengthproduct,DLP) ,并作 χ2检验。 (2 )由 3名医师盲法评价CT图像。按正常图像、图像有少许伪影、图像有严重伪影的等级对每帧图像进行质量评判 ,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1)小儿各年龄段低剂量 (90mAs、15 0mAs)扫描的CTDIw为 17.2 8mGy、2 8.8mGy ,分别是常规剂量 (2 6 0mAs)扫描的 34.6 %、5 7.8% ;前者的DLP分别为 2 37mGy·cm、4 2 3mGy·cm ,明显低于后者的 6 83mGy·cm、731mGy·cm(P <0 .0 1)。 (2 ) 98%以上小儿头部低剂量CT图像可满足临床影像诊断需要 ,与常规剂量小儿头部图像相比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小儿头部低剂量多层螺旋CT扫描的辐射剂量为常规剂量扫描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头部 常规剂量 多层螺旋CT 低剂量 放射剂量 伪影 扫描 检查 参数
下载PDF
氨溴索联合盐酸丙卡特罗对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肺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14
作者 雷培红 《系统医学》 2023年第14期148-151,共4页
目的评估氨溴索+盐酸丙卡特罗应用在小儿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MP)中的效果及对患儿肺功能、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山东省聊城市肿瘤医院儿科收治的94例MP患儿为研究对象,参照随机数表法划分对照组(4... 目的评估氨溴索+盐酸丙卡特罗应用在小儿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MP)中的效果及对患儿肺功能、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山东省聊城市肿瘤医院儿科收治的94例MP患儿为研究对象,参照随机数表法划分对照组(47例,采用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47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氨溴索+盐酸丙卡特罗),评价组间治疗有效率、肺功能、血清炎症因子、免疫功能、症状消失时间。结果较之对照组(80.8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5.74%)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45,P<0.05);治疗1周后,观察组肺功能、免疫功能(CD4^(+)/CD8^(+)、CD4^(+)、CD3^(+))更高,血清炎症因子更低,并且症状消失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MP患儿行氨溴索+盐酸丙卡特罗治疗,可以调节炎性因子水平,增强免疫功能及肺功能,尽快缓解症状,提高治疗有效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溴索 盐酸丙卡特罗 小儿支原体肺炎 肺功能 免疫功能
下载PDF
乙酰半胱氨酸加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对肺炎患儿的疗效和肺功能的影响研究
15
作者 刘怀芳 李玉玲 吴伟庆 《中外医疗》 2023年第25期26-29,共4页
目的评估乙酰半胱氨酸+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应用在肺炎患儿中的疗效及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方便选取2021年3月—2022年7月武威市凉州医院收治的86例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43例,行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43... 目的评估乙酰半胱氨酸+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应用在肺炎患儿中的疗效及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方便选取2021年3月—2022年7月武威市凉州医院收治的86例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43例,行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4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乙酰半胱氨酸),评价组间治疗有效率、肺功能、炎性因子、心肌酶谱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35%高于对照组的7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98,P<0.05)。治疗1周后,观察组第1秒最大呼气量(maximum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FEV1)、最高呼气峰流速(peak expiratory flow,PEF)、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观察组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观察组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CK-MB)、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乳氨酸脱氢酶(lactine dehydrogenase,LDH)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肺炎患儿采用乙酰半胱氨酸+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减轻炎症状态及心肌损伤,改善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半胱氨酸 布地奈德 雾化吸入 肺炎 肺功能
下载PDF
新生儿气胸的X线诊断 被引量:24
16
作者 李庚武 阮珊三 +2 位作者 鲍家启 傅燕娜 张思宁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786-788,共3页
目的 分析新生儿气胸的X线表现特点 ,以提高其诊断能力。资料与方法  39例新生儿气胸均摄有仰卧前后位胸片 ,30例同时摄有仰卧水平侧位片 ,19例有 1次或多次随访X线片 ,3例作胸部螺旋CT扫描。结果  39例新生儿气胸表现为内侧气胸 16... 目的 分析新生儿气胸的X线表现特点 ,以提高其诊断能力。资料与方法  39例新生儿气胸均摄有仰卧前后位胸片 ,30例同时摄有仰卧水平侧位片 ,19例有 1次或多次随访X线片 ,3例作胸部螺旋CT扫描。结果  39例新生儿气胸表现为内侧气胸 16例 ,前部气胸 2 2例 ,外侧气胸 1例 ,其中伴有纵隔积气 9例。结论 由于新生儿多采用卧位摄片 ,因此其气胸与年长儿、成人的X线表现不同 ,气体多聚集在胸腔前部和内侧 ,并常伴有纵隔积气。CT能提供更多的病变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胸 X线诊断 新生儿 CT 病因 临床特征
下载PDF
后前位胸部DR摄影降低儿童甲状腺腺体辐射剂量分析
17
作者 章惠娟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3年第24期85-87,109,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后前位胸部数字化放射成像(DR)摄影对儿童甲状腺腺体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1月至2023年6月于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行胸部DR摄影检查的患儿11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6例。研究... 目的:探讨儿童后前位胸部数字化放射成像(DR)摄影对儿童甲状腺腺体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1月至2023年6月于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行胸部DR摄影检查的患儿11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6例。研究组采用后前位胸部DR摄影方法,对照组采用前后位DR摄影方法,通过测量两组甲状腺表面皮肤处辐射剂量作为间接反映甲状腺腺体组织所受到的辐射剂量指标[剂量面积乘积(DAP)和体表入射剂量(ESD)]。结果:研究组DAP、ESD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图像质量评分及重复检查人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后前位胸部DR摄影检查在甲状腺所受到的辐射剂量远小于前后位胸部DR摄影检查,不易对儿童的生长发育造成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腺体 胸部DR摄影 儿童 辐射剂量
下载PDF
螺旋CT多平面重建在小儿气道异物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0
18
作者 李京恩 陈方 +3 位作者 周珉 王琪 盛茂 任彦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5-167,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对气道异物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34例经纤维支气管镜证实的气道异物患儿行螺旋CT容积扫描,然后对CT薄层图像进行多平面重建,并分析其影像表现。结果34例MPR均直接显示异物呈高密度影位于气管... 目的回顾性分析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对气道异物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34例经纤维支气管镜证实的气道异物患儿行螺旋CT容积扫描,然后对CT薄层图像进行多平面重建,并分析其影像表现。结果34例MPR均直接显示异物呈高密度影位于气管或支气管腔内,其中气管异物3例,右侧支气管异物15例(11例位于右主支气管,4例位于右中间段支气管),左侧支气管异物16例(11例位于左主支气管,5例位于左下叶支气管)。结论MPR对气道异物的显示率高,定位准,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多平面重建 气道 异物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诊断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 被引量:41
19
作者 钟涛 于红光 +2 位作者 李月敏 王勇 杨思福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2期138-140,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不同成像技术对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显示效果及其在诊断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对25例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行16层螺旋CT扫描,后处理技术包括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MPR)、最小密度投影(MinP)、CT仿真内窥镜(...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不同成像技术对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显示效果及其在诊断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对25例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行16层螺旋CT扫描,后处理技术包括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MPR)、最小密度投影(MinP)、CT仿真内窥镜(CTVE),明确诊断后即行内窥镜摘取术。结果:25例气管支气管异物,气管3例、右侧支气管13例、左侧支气管9例,内窥镜结果与CT诊断一致。结论:多层螺旋CT能直观显示异物的位置、大小、多少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特别是多平面重建和曲面重建,大大提高了术前诊断的准确性,明确指导临床制定治疗方案。MPR应作为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检查的首选后处理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 支气管异物 16层螺旋CT 图像后处理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