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23篇文章
< 1 2 8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喉癌术后放疗患者复发影响因素及与不同放疗剂量的关系
1
作者 刘彬 胡智慧 +2 位作者 孔娜 李炎 陈坤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2期158-162,共5页
目的:探讨喉癌术后放疗患者复发的影响因素、各术式下不同放疗剂量与复发的关系及对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石家庄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34例喉癌术后放疗患者临床资料,先对其进行单因素分析,后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复发... 目的:探讨喉癌术后放疗患者复发的影响因素、各术式下不同放疗剂量与复发的关系及对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石家庄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34例喉癌术后放疗患者临床资料,先对其进行单因素分析,后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同时探讨不同放疗剂量与各术式的关系,利用Kaplan-meler法、Log rank检验对喉癌患者2年生存率进行分析。结果:134例患者中,30例术后复发者设为复发组,其余104例为未复发组。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临床分期(Ⅲ~Ⅳ期)、T分期(T3~T4期)、N分期(N1~N3)、放疗剂量(低剂量)、甲状腺软骨受侵(是)、手术切缘(阳性)为喉癌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支撑喉镜下激光声带肿物切除/喉部分切除术、喉全切除术后接受高剂量放疗患者复发率分别低于接受低剂量放疗患者,总复发率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截至2023年6月,134例喉癌术后放疗患者中,中位随访时间为14.23个月(1~24个月),其中低剂量组死亡8例,高剂量组死亡2例,中位生存时间估计值分别为19.13、22.13月,患者的生存曲线具有差异性(Log rank P=0.20),高剂量组优于低剂量组。结论:喉癌术后联合放疗的整体疗效较好,但临床分期、T分期、N分期、低剂量放疗、肿瘤侵及甲状腺软骨、手术切缘阳性、术后至放疗结束时间>11周因素均可影响疾病复发,临床上应当结合患者病情适当调高放疗剂量,以改善预后,延长生存期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癌 术后放射治疗 放射剂量 复发 生存曲线 影响因素
下载PDF
Eclipse计划系统MU Objective工具在鼻咽癌容积调强放射治疗计划中的应用研究
2
作者 陈宗友 曾华驱 +5 位作者 汤树奎 林启富 梁柱 赖春任 赵善辉 温尊北 《中国医学装备》 2023年第10期53-60,共8页
目的:探讨Varian Eclipse计划系统MU Objective工具在鼻咽癌容积调强放射治疗(VMAT)计划中的应用,旨在保证治疗计划质量的同时降低治疗计划的机器跳数(MU)。方法:选取已接受容积调强放射治疗技术的21例鼻咽癌患者,在未使用MU Objective... 目的:探讨Varian Eclipse计划系统MU Objective工具在鼻咽癌容积调强放射治疗(VMAT)计划中的应用,旨在保证治疗计划质量的同时降低治疗计划的机器跳数(MU)。方法:选取已接受容积调强放射治疗技术的21例鼻咽癌患者,在未使用MU Objective工具的情况下给每例患者设计治疗参考计划(MU_(ref));将使用MU Objective工具对MU_(ref)进行重新优化,分别设置MU_(ref)的MU的30%、50%、70%、90%和120%,分别命名为MU_(30%)、MU_(50%)、MU_(70%)、MU_(90%)和MU_(120%)。将治疗计划MU_(30%)、MU_(50%)、MU_(70%)、MU_(90%)和MU_(120%)分别与MU_(ref)进行配对t检验统计分析,比较两种治疗计划的靶区、危及器官(OAR)剂量分布和计划的MU。结果:使用MU Objective工具对参考计划优化MU后,与参考计划相比部分靶区和OAR剂量体积参数差异虽有统计学意义,但无临床意义。治疗计划参数为MU_(30%)、MU_(50%)、MU_(70%)和MU_(90%)时,与MU_(ref)比较计划MU平均分别减少21.5%、19.5%、16.6%和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652,t=8.843,t=8.963,t=11.323;P<0.05)。在MU_(120%)时,治疗计划MU平均增加1.7%,但未显著提高靶区剂量覆盖。结论:对于鼻咽癌VMAT计划,使用Eclipse计划系统的MU Objective工具在减少计划MU的同时可获得与参考计划相似的剂量分布。MU Objective工具可作为鼻咽癌或其他部位VMAT计划的常规使用工具,以保证计划质量同时减少放射治疗计划的M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容积调强放射治疗(VMAT) Eclispe计划系统 MU Objective工具 机器跳数(MU)
下载PDF
高级建模迭代重建算法对颞骨CT图像质量的影响
3
作者 袁肖娜 李刚锋 +1 位作者 孙琳 贺延莉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4年第2期174-179,共6页
目的比较不同水平的高级建模迭代重建算法(ADMIRE)对颞骨CT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023年1月至2月在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行颞骨CT扫描的患者24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11例;年龄21~61岁,平均年龄43.3岁。采用德国西门子SOMATOM FORCE C... 目的比较不同水平的高级建模迭代重建算法(ADMIRE)对颞骨CT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023年1月至2月在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行颞骨CT扫描的患者24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11例;年龄21~61岁,平均年龄43.3岁。采用德国西门子SOMATOM FORCE CT扫描仪对24例患者行颞骨CT扫描,分别采用传统滤波反投影(FBP)和AD MIRE 1、3、5对扫描后的图像进行重建,比较4组图像客观评价(包括CT值、噪声、信噪比)、主观评价的差异。结果4组图像的客观评价、主观评价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于FBP,ADMIRE重建后,图像的噪声减低,信噪比升高,ADMIRE 5噪声最小,信噪比最高;ADMIRE 1与FBP组图像主观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DMIRE 3图像质量最好,5分占比最高(75%)。结论采用高级建模迭代重建算法后,图像噪声减低,信噪比提高,但并非迭代比例越高,图像质量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迭代重建算法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颞骨 图像质量
原文传递
耳部正常结构多层螺旋CT容积重建技术(VR)评估 被引量:20
4
作者 唐作华 钱雯 +1 位作者 宋济昌 周康荣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679-683,共5页
目的探讨容积重建技术(VR)对耳正常结构的应用价值,并与其他几种后处理技术做比较.资料与方法采用多层螺旋CT(MSCT)机,对20例(40耳)健康志愿者行准直0.5 mm,螺距0.5~0.875 D的螺旋超高分辨率扫描,在此基础上进行VR和MPR、SSD、VE、Ray ... 目的探讨容积重建技术(VR)对耳正常结构的应用价值,并与其他几种后处理技术做比较.资料与方法采用多层螺旋CT(MSCT)机,对20例(40耳)健康志愿者行准直0.5 mm,螺距0.5~0.875 D的螺旋超高分辨率扫描,在此基础上进行VR和MPR、SSD、VE、Ray Sum、MIP/MinIP重建,比较各种重建技术对耳部听小骨及内耳等结构的显示能力.结果 VR对耳部各骨性和膜性精细结构和神经组织均可清晰显示,从显示清晰度来看,依次为VR、MPR、SSD、MIP/MinIP.Ray Sum和VE分别仅对内耳和听小骨显示佳.结论采用MSCT机薄层耳部扫描,VR能从平面和立体直观地显示耳部听小骨及内耳各细微结构,且可全面清晰立体观察膜迷路、前庭及与内听道内面、听神经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部 结构 容积重建 容积重建技术 多层螺旋CT 正常结构 高分辨率扫描 MinIP 后处理技术 健康志愿者
下载PDF
霉菌性副鼻窦炎CT表现和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0
5
作者 朱新进 曾惠良 +2 位作者 陈学光 梁坚豪 钟应泽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645-646,共2页
关键词 霉菌性副鼻窦炎 CT 病理分析 病因学 发病率
下载PDF
耳硬化症CT表现 被引量:12
6
作者 常青林 王振常 +1 位作者 鲜军舫 满凤媛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88-491,共4页
目的探讨耳硬化症的高分辨率CT(HRCT)表现及其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1月至2004年9月经手术证实的耳硬化症24例,均行水平位及冠状位HRCT扫描,层厚、层间距1mm,窗位700HU,窗宽4000HU。结果左耳13例,右耳12例CT显示前庭窗... 目的探讨耳硬化症的高分辨率CT(HRCT)表现及其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1月至2004年9月经手术证实的耳硬化症24例,均行水平位及冠状位HRCT扫描,层厚、层间距1mm,窗位700HU,窗宽4000HU。结果左耳13例,右耳12例CT显示前庭窗前方低密度影;左耳7例,右耳7例耳蜗周围可见低密度影;6例镫骨底板增厚,其中左侧3例,右侧3例;5例镫骨底板塌陷,左侧2例,右侧3例;4例前庭窗扩大,左侧2例,右侧2例;6例前庭窗狭窄,左侧2例,右侧4例。结论耳硬化症好发于年轻女性,病变累及耳囊各部,前庭窗前方近鼓岬处为好发部位,活动期表现为密度减低影,前庭窗状似“扩大”,底板“塌陷”,成熟期表现为前庭窗变窄,甚至封闭;耳蜗周围尤其环绕底转常可发现异常病灶,“斑点”状或“弧线”样,典型表现为“双环征”。CT可以清晰地显示病变范围及其程度,对明确诊断及随诊有很大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硬化症 CT表现 HRCT扫描 低密度影 2004年 2000年 回顾性分析 应用价值 高分辨率 手术证实 年轻女性 好发部位 病变范围 前庭 左侧 右侧 冠状位 水平位 活动期 成熟期 双环征 左耳 前方 显示 右耳 周围 耳蜗 镫骨 塌陷
下载PDF
螺旋CT三维成像在诊断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中的作用 被引量:23
7
作者 赵宝忠 师毅冰 +1 位作者 胡春艾 郝敬明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667-669,共3页
目的 评价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在诊断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中的作用。材料与方法 总结利用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处理的 2 5例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患者的影像学资料 ,分析其CT仿真支气管镜 (CTVB)、表面遮盖显示法 (SSD)、多平面重建... 目的 评价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在诊断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中的作用。材料与方法 总结利用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处理的 2 5例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患者的影像学资料 ,分析其CT仿真支气管镜 (CTVB)、表面遮盖显示法 (SSD)、多平面重建(MPR)等多种重建技术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MPR、CTVB、SSD可清楚显示气管、支气管异物的位置、形状、大小及异物所致气管、支气管狭窄的部位、程度和外形改变。结论 利用螺旋CT的多种三维重建方式 ,结合轴位图像能提高诊断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异物 支气管异物 非金属异物 螺旋CT 三维成像 诊断
下载PDF
鼻窦解剖变异的CT观察 被引量:13
8
作者 朱俭 温志波 +1 位作者 段承祥 吕桃珍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95-399,共5页
目的 增进对鼻窦各种解剖变异的识别能力,提高鼻窦内镜手术对鼻窦炎的疗效,降低并发症。资料与方法 对2 0 0例受检者行鼻窦CT扫描,对鼻窦的各种解剖变异进行评估。结果 统计了鼻窦各种解剖变异的出现率。结论 CT检查有助于鼻窦内镜... 目的 增进对鼻窦各种解剖变异的识别能力,提高鼻窦内镜手术对鼻窦炎的疗效,降低并发症。资料与方法 对2 0 0例受检者行鼻窦CT扫描,对鼻窦的各种解剖变异进行评估。结果 统计了鼻窦各种解剖变异的出现率。结论 CT检查有助于鼻窦内镜手术方案的制订,不仅可以评估病变,而且还可检出与鼻窦炎发生相关和增加手术危险性的解剖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窦解剖变异 CT观察 鼻窦内镜手术 鼻窦CT扫描 手术危险性 识别能力 手术方案 CT检查 鼻窦炎 并发症 受检者 出现率
下载PDF
耳部正常解剖结构的CT数据测量 被引量:21
9
作者 唐作华 钱雯 +1 位作者 宋济昌 周康荣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566-570,共5页
目的 对国人耳部及其邻近重要相关的正常解剖结构分别进行全面的CT测量 ,从而获得相应正常值范围 ,同时比较不同年龄、性别等有无显著性差异。资料与方法 对耳部均无明显异常的 6 0名受试者同时行横断面及冠状面高分辨率CT(HRCT)扫描 ... 目的 对国人耳部及其邻近重要相关的正常解剖结构分别进行全面的CT测量 ,从而获得相应正常值范围 ,同时比较不同年龄、性别等有无显著性差异。资料与方法 对耳部均无明显异常的 6 0名受试者同时行横断面及冠状面高分辨率CT(HRCT)扫描 ,其中 2 0名又行螺旋CT扫描。对所获得的扫描图像进行耳部各个解剖结构测量和分组分析。结果 耳部重要结构正常值如下 :外耳道软骨段宽 (≥ 6岁 ) (6 .6± 0 .8)mm ,内耳道宽 (5 .1±0 .7)mm ,鼓窦入口 (1.5± 0 .6 )mm ,外半规管长 (13.0± 0 .8)mm ,鼓窦左右径 (≥ 6岁 ) (6 .8± 1.2 )mm ,面神经管乳突段宽 (1.4± 0 .1)mm。结论 外耳道、上鼓室和面神经等部分结构的CT正常值范围在 <6及≥ 6岁两个年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其他结构均无差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常值 前后径 左右径 解剖结构
下载PDF
基于CBCT对汉族人群上颌窦骨分隔的影像学分析 被引量:17
10
作者 刘天涛 黄建生 +4 位作者 王险峰 刘琼 戚娟娟 谢宇 连珊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682-1684,共3页
目的:通过对汉族人群头颅锥形束CT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观测上颌窦骨分隔情况。方法:收集因正畸或种植治疗需要拍摄头颅锥形束CT的病例资料,设定纳入条件,进行问卷调查。拍摄头颅锥形束CT,设定观测参数和测量内容,选取并设定双侧上颌... 目的:通过对汉族人群头颅锥形束CT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观测上颌窦骨分隔情况。方法:收集因正畸或种植治疗需要拍摄头颅锥形束CT的病例资料,设定纳入条件,进行问卷调查。拍摄头颅锥形束CT,设定观测参数和测量内容,选取并设定双侧上颌窦区为研究区,在计算机屏幕上显示骨分隔所在轴面及矢状切面,观察上颌窦骨中隔的发生情况、位置,并使用随机自带专用测量软件测量每个中隔的高度。结果:上颌窦骨分隔以上颌窦数为对象,发生率为9.50%,以骨分隔总数为对象,发生率为11.54%,以患者数为对象,发生率为15.38%。缺牙样本与不缺牙样本上颌窦骨分隔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上颌窦前、中、后部出现骨分隔的比例分别占:25.49%、66.67%、7.84%。上颌窦骨分隔高度平均值(6.50±2.82)mm。结论:汉族人群上颌窦骨分隔发生率较其他人种低,骨分隔最常见于上颌窦中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分隔 头颅锥形束CT上颌窦 汉族 发生率
下载PDF
前庭导水管的冠状面CT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马辉 韩萍 +4 位作者 梁波 刘芳 李友林 田志梁 周阳泱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849-852,共4页
目的 评价冠状面CT图像上正常前庭导水管 (VA)的特征 ,为不明原因感音神经性耳聋的诊断进一步提供依据。资料与方法 对 5 2名 10 4只正常耳作螺旋CT横断位及冠状位扫描 ,分别测量VA的宽度、长度 ,并在冠状面上测量VA长轴与水平线的夹... 目的 评价冠状面CT图像上正常前庭导水管 (VA)的特征 ,为不明原因感音神经性耳聋的诊断进一步提供依据。资料与方法 对 5 2名 10 4只正常耳作螺旋CT横断位及冠状位扫描 ,分别测量VA的宽度、长度 ,并在冠状面上测量VA长轴与水平线的夹角。然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冠状面上VA峡部的显示率、可测率均为 10 0 % ;横断面上VA峡部的显示率为 10 0 % ,其可测率仅为 88.5 %。VA后部的显示率和可测率均为 6 1.5 %。冠状面VA峡部的宽度为 (0 .87± 0 .5 7)mm ,长度为 (3.0 7± 1.34)mm ;VA后部的宽度为 (1.2 3± 0 .5 1)mm ,长度为(4 .89± 1.6 1)mm。正常VA峡部的上限值为 4 .4mm× 1.5mm(长×宽 )。结论 冠状面上可清楚地观察VA的走行并对峡部进行测量 ,提出了冠状面上正常VA峡部的范围。冠状面结合横断面图像可提高VA扩大的诊断准确性 ,从而提高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的病因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峡部 正常 VA 前庭导水管 显示率 诊断 感音神经性耳聋 夹角 上限 宽度
下载PDF
听骨链螺旋CT三维表面遮盖显示技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1
12
作者 徐向阳 韩萍 +5 位作者 史河水 冯敢生 田志梁 刘永华 刘刚 代文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670-673,共4页
目的 探讨听小骨螺旋CT三维表面遮盖显示技术 (SSD)的临床应用价值及相关的技术要点。资料与方法 对 4 3例患者进行螺旋高分辨率CT扫描 ,利用密集放大的重建图像 ,采用手动编辑 ,先移去听小骨周围的骨质 ,仅保留听小骨 ,用经编辑的轴... 目的 探讨听小骨螺旋CT三维表面遮盖显示技术 (SSD)的临床应用价值及相关的技术要点。资料与方法 对 4 3例患者进行螺旋高分辨率CT扫描 ,利用密集放大的重建图像 ,采用手动编辑 ,先移去听小骨周围的骨质 ,仅保留听小骨 ,用经编辑的轴位图像进行SSD三维成像。结果  4 0侧正常耳的听小骨三维SSD显示了听小骨的细微结构 ,还反映了听小骨之间的关系。病变听小骨的三维SSD重建图像与轴位图像的表现基本相符 ;慢性中耳炎 2 5耳中 ,2 2耳进行了听小骨SSD成像 ,10耳见有骨质破坏 ;先天性外、中耳畸形 16耳均见有听小骨发育不良 ;外伤后听力下降 5耳中 ,1耳锤砧关节脱位和 1耳并有移位的锤骨骨折在听小骨三维SSD成像直观地显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骨链螺旋CT 表面遮盖显示技术 临床应用 慢性中耳炎 胆脂瘤
下载PDF
腭鞘管高分辨率CT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杨本涛 王振常 +3 位作者 刘莎 常青林 张征宇 兰宝森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5-28,共4页
目的 探讨腭鞘管能否在高分辨率CT(HRCT)图像上显示及其正常HRCT表现。资料与方法 对 10 0例曾行翼腭窝HRCT检查的正常成年人横断面和冠状面的影像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资料表明横断面和冠状面HRCT均可清楚显示腭鞘管。横断面上... 目的 探讨腭鞘管能否在高分辨率CT(HRCT)图像上显示及其正常HRCT表现。资料与方法 对 10 0例曾行翼腭窝HRCT检查的正常成年人横断面和冠状面的影像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资料表明横断面和冠状面HRCT均可清楚显示腭鞘管。横断面上腭鞘管位于翼腭窝的后方 ,翼管前端的内侧 ,呈窄锥形。冠状面上位于翼管的内下方 ,鼻咽的顶壁上 ,形态不定 ,呈圆形 5 2例 (5 2 % ) ,卵圆形 4 3例 (43% ) ,不规则形 5例 (5 % ) ;根据管壁的完整性又分为全管型 4 0例 (40 % ) ,混合管型 32例 (32 % ) ,半管型 2 8例 (2 8% )。腭鞘管在冠状面HRCT最大直径平均值为 1.0mm(0 .4~ 2 .7mm) ,男女及其左右两侧之间的数值均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横断面和冠状面HRCT均能清楚显示腭鞘管 ,以冠状面显示更直观 ,两者结合能更清晰、准确显示其本身及与翼腭窝、翼管和圆孔的关系 ,易发现早期骨质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RCT 翼管 高分辨率CT 管型 翼腭窝 正常成年人 鼻咽 显示 大直径 检查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3
14
作者 曹艳 刘嘉玲 +2 位作者 缪飞 潘自来 陈克敏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4-38,共5页
目的采用多层螺旋CT行上气道动态扫描,结合多平面重组后处理技术测量观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上气道咽腔大小形态改变特点,分析判断阻塞位点,探讨其在指导临床诊治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对24例OSAHS患者及12... 目的采用多层螺旋CT行上气道动态扫描,结合多平面重组后处理技术测量观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上气道咽腔大小形态改变特点,分析判断阻塞位点,探讨其在指导临床诊治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对24例OSAHS患者及12名健康志愿者分别在平静呼吸、深吸气末、深呼气末及闭口堵鼻(M櫣ller)吸气状态下进行上气道CT连续扫描,测量不同时相下各咽部截面积,判断阻塞位点并与临床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OSAHS患者咽部气道面积小于对照组,其中尤以腭后区及舌后区截面积减小程度显著;病情程度不同患者腭后区面积在平静呼吸和吸气末状态下存在显著差异;腭后区平静呼吸和吸气末时的截面积与呼吸紊乱指数(AHI)呈负相关,舌后区吸气末截面积与颈围呈负相关。结论运用多层螺旋CT进行上气道动态扫描并辅以形态测量可有效判断OSAHS患者上气道咽腔狭窄情况,对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该疾病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上气道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前庭导水管扩大畸形的CT诊断 被引量:40
15
作者 苏丹柯 谢东 李强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44-346,共3页
目的 探讨前庭导水管扩大畸形 (largevestibularaqueduct,LVA)的轴位高分辨率CT(HRCT)诊断依据及不同CT扫描方式对LVA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搜集 12例LVA和 80例正常人耳部轴位HRCT图像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正常人前庭导水管均... 目的 探讨前庭导水管扩大畸形 (largevestibularaqueduct,LVA)的轴位高分辨率CT(HRCT)诊断依据及不同CT扫描方式对LVA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搜集 12例LVA和 80例正常人耳部轴位HRCT图像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正常人前庭导水管均表现为位于岩骨后缘的浅小模糊骨切迹或与后半规管基本平行、边缘模糊的略低密度细短管状影。LVA的CT特点 :( 1)表现为“岩骨后缘深大三角形明显骨缺损影”者最为多见 ;( 2 )“骨缺损影”边缘均清晰锐利 ,内端多与前庭或总脚呈“直接相通”表现 ;( 3 )前庭导水管中段最大前后径均 >1.5mm。结论 轴位HRCT应以前述 3个CT特点作为LVA的诊断依据 ,不应将实为内淋巴囊裂的“前庭导水管外口”宽度 >1.5mm作为LVA的轴位CT诊断标准。轴位HRCT应作为LVA常规和首选的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导水管扩大畸形 CT 诊断 内耳先天畸形
下载PDF
中耳疾病的CT诊断及与传统X线的比较 被引量:11
16
作者 杨智云 黄兆民 +1 位作者 许达生 林尔坚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39-342,共4页
目的 探讨CT在中耳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及其价值。材料与方法 搜集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中耳疾病 43例 46耳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3 6耳 ,其中单纯型 5耳 ,骨疡型 (肉芽肿型 ) 10耳 ,胆脂瘤型 2 1耳 (其中 1耳为乳突根治术后复发 )。中耳... 目的 探讨CT在中耳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及其价值。材料与方法 搜集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中耳疾病 43例 46耳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3 6耳 ,其中单纯型 5耳 ,骨疡型 (肉芽肿型 ) 10耳 ,胆脂瘤型 2 1耳 (其中 1耳为乳突根治术后复发 )。中耳癌 4耳 ,中耳先天畸形 6耳。所有病例术前均行双侧乳突Mayer’s位和Schuller’s位摄片及螺旋CT轴位、冠状靶放大扫描。CT、平片所见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  3 6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中 ,单纯型 5耳和骨疡型 10耳乳突平片均见乳突密度增高 ,2 1耳胆脂瘤型中乳突平片 10耳见明确的骨质破坏 ,诊断为胆脂瘤型 ,5耳见鼓窦入口略大可疑胆脂瘤形成 ,6耳胆脂瘤漏诊。 4耳中耳癌中平片仅 2耳见明确的骨质破坏。 6耳先天畸形平片仅反映乳突气化情况。而CT不但清楚地显示了耳内外解剖结构 ,而且显示的病变及其范围和浸润的程度均与手术所见一致。此外 ,还发现 3耳胆脂瘤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合并脑脓肿 ,1耳中耳癌浸润颞叶。结论 乳突平片已不能适应现代耳科显微手术的发展 ,不能满足临床的需要 ,螺旋CT明显优于平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耳疾病 CT 诊断 X线诊断 化脓性中耳炎 中耳癌
下载PDF
CT多平面重组对镫骨病变的评价 被引量:16
17
作者 巩若箴 晁宝婷 +4 位作者 刘凯 樊兆民 王海波 陈青华 武乐斌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65-268,共4页
目的 探讨镫骨螺旋CT多平面重组 (multi planarreformation ,MPR)在术前诊断中的作用以及对手术选择的影响。方法 正常组 5 0例 (10 0耳 )无耳症状、体征的志愿者和异常组镫骨异常者10 2例 (137耳 )全部行平行枕眶线扫描 ,应用轴位图... 目的 探讨镫骨螺旋CT多平面重组 (multi planarreformation ,MPR)在术前诊断中的作用以及对手术选择的影响。方法 正常组 5 0例 (10 0耳 )无耳症状、体征的志愿者和异常组镫骨异常者10 2例 (137耳 )全部行平行枕眶线扫描 ,应用轴位图像行多方位的MPR。比较轴位、冠状位、矢状位和镫骨斜位MPR图像整体显示镫骨的形态和结构情况。在镫骨斜位MPR图像上测量镫骨的高度。异常组行听骨链重建术 5 7例 (6 4耳 ) ,术中观察镫骨的结构、形态和破坏情况 ,并与MPRCT图像比较。结果 正常组轴位、冠状位、矢状位MPR图像均未能显示镫骨的整体形态 ,镫骨斜位MPR图像均直观显示了镫骨的整体形态和结构。在镫骨斜位MPR图像上 ,测量镫骨高度为 (3 3± 0 4 )mm。异常组10 2例 ,轴位、冠状位、矢状位MPR图像均不能显示镫骨的破坏情况和结构异常 ,斜位MPR镫骨图像均直观显示了镫骨的破坏情况和结构异常。慢性中耳炎合并镫骨破坏 6 9例 (90耳 ) ;先天性镫骨异常33例 (4 7耳 ) ,其中砧骨镫骨分离 5例 (7耳 ) ,镫骨头及足弓完全缺如 9例 (13耳 ) ,镫骨足弓不完整 ,1侧足弓缺如 3例 (4耳 ) ,镫骨底板增厚与周围骨融合 16例 (2 3耳 )。与术中所见对照 ,镫骨斜位MPR图像显示镫骨结构、形态异常的符合率为 95 3%。结论 镫骨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平面重组 镫骨病变 诊断 CT检查
下载PDF
螺旋CT三维透明重建对内耳解剖结构的观察 被引量:9
18
作者 李龙 池晓宇 +2 位作者 黄新才 吴晓军 刘卫国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70-272,共3页
目的 评价螺旋三维RaySum重建技术对内耳解剖结构的显示能力。资料与方法 对 2 0位健康志愿者两侧内耳进行三维RaySum重建 ,沿X轴从 0°开始自前向后每 30°旋转 1次 ,再沿Y轴从 0°开始自上而下每 30°旋转1次 ,观... 目的 评价螺旋三维RaySum重建技术对内耳解剖结构的显示能力。资料与方法 对 2 0位健康志愿者两侧内耳进行三维RaySum重建 ,沿X轴从 0°开始自前向后每 30°旋转 1次 ,再沿Y轴从 0°开始自上而下每 30°旋转1次 ,观察内耳骨迷路和内听道的解剖结构。结果 内耳三维RaySum重建清楚地显示了椭圆囊、球囊、膜半规管和蜗管等内耳膜迷路的解剖结构。该方法从前向后和从上向下各 12个位置的内耳膜迷路各结构的解剖清晰可见。结论 内耳三维RaySum重建成像能立体而直观地显示内耳膜迷路的解剖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耳 解剖学 三维重建 螺旋CT
下载PDF
先天性内耳发育畸形的多层螺旋CT表现 被引量:9
19
作者 马辉 韩萍 +4 位作者 梁波 刘芳 田志梁 雷子乔 孔维佳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2-36,共5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内耳发育畸形的多层螺旋CT表现。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32耳)先天性内耳发育畸形患者的CT表现,所有患者均做多层螺旋CT横断面扫描及多平面重建,对患耳做单侧重叠放大重建,并利用容积再现技术(VRT)对骨迷路进行三维重... 目的探讨先天性内耳发育畸形的多层螺旋CT表现。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32耳)先天性内耳发育畸形患者的CT表现,所有患者均做多层螺旋CT横断面扫描及多平面重建,对患耳做单侧重叠放大重建,并利用容积再现技术(VRT)对骨迷路进行三维重建。结果本组先天性内耳发育畸形有以下几种:(1)Michel型(1耳):内耳结构完全缺如。(2)共同腔畸形(2耳):耳蜗和前庭呈一囊状结构,二者不能相互区分。(3)不完全分隔Ⅰ型(3耳):耳蜗缺乏完整的蜗轴,呈囊状改变,同时前庭扩大呈囊状。(4)不完全分隔Ⅱ型(Mondini型)(4耳):耳蜗仅1.5圈,中圈和顶圈融合,前庭扩大。(5)前庭及半规管畸形(14耳):耳蜗正常,前庭扩大,半规管短小、粗大或缺如。(6)前庭导水管扩大(14耳,其中6耳伴随其他畸形):前庭导水管扩大呈喇叭口状或与总脚相通。(7)内耳道畸形(8耳均伴随其他畸形):内耳道缺如、狭窄或扩大。结论先天性内耳发育畸形有其特殊的形态学表现,多层螺旋CT扫描结合后处理成像可清晰显示各种畸形的二维和三维解剖特征,对诊断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耳 畸形 多层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容积再现技术在鼻骨骨折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2
20
作者 张琳 万业达 +3 位作者 李宝玖 何岸苇 付菲 刘晓冬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770-772,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容积再现(VR)技术在鼻骨骨折中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采用高分辨CT(HRCT)和HRCT结合VR技术回顾性分析30例鼻骨骨折患者资料。比较单纯观察HRCT法和HRCT结合VR技术诊断鼻骨骨折的差异。结果采用HRCT及HRCT结合V...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容积再现(VR)技术在鼻骨骨折中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采用高分辨CT(HRCT)和HRCT结合VR技术回顾性分析30例鼻骨骨折患者资料。比较单纯观察HRCT法和HRCT结合VR技术诊断鼻骨骨折的差异。结果采用HRCT及HRCT结合VR两种方法诊断鼻骨骨折,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RCT结合VR技术可以准确诊断有无骨折、准确区分不伴移位的线性鼻骨骨折和鼻骨孔。结论MSCT中HRCT结合VR技术在鼻骨骨折中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容积再现 鼻骨骨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