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13 例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的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刘惠芳 王晓平 +1 位作者 李建国 白彬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49-51,共3页
对全省省、市、区级医院的213名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进行了检查。结果表明,213名放射工作人员平均微核率、平均微核细胞率分别为3.03‰和2.87‰,平均微核率略高于正常值(0~3‰);不同工种的工作人员中... 对全省省、市、区级医院的213名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进行了检查。结果表明,213名放射工作人员平均微核率、平均微核细胞率分别为3.03‰和2.87‰,平均微核率略高于正常值(0~3‰);不同工种的工作人员中以放射诊断组平均微核细胞率最高,且与综合应用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5年以上各工龄组平均微核细胞率均高于5年以下工龄组;男女之间平均微核细胞率也有显著性差异,女性高于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工作人员 淋巴细胞 微核率 辐射损伤
下载PDF
胞浆分裂阻滞微核法对山东“10·21”辐射事故病人受照射剂量的估算 被引量:5
2
作者 姚波 蒋本荣 +3 位作者 贾蜀琼 满秋红 邱立娟 艾辉胜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93-295,共3页
目的对山东“10·21”辐射事故中2例严重受照射者进行淋巴细胞微核(MN)检测,并估算受照射剂量。方法用胞浆分裂阻滞微核(CBMN)法对2例患者(A和B)的外周血和骨髓样本分别进行MN检测。结果2例患者的外周血培养均未见双核淋巴细胞。患... 目的对山东“10·21”辐射事故中2例严重受照射者进行淋巴细胞微核(MN)检测,并估算受照射剂量。方法用胞浆分裂阻滞微核(CBMN)法对2例患者(A和B)的外周血和骨髓样本分别进行MN检测。结果2例患者的外周血培养均未见双核淋巴细胞。患者A的骨髓培养所获双核细胞极少,依据双核淋巴细胞多少粗估剂量>20Gy。患者B的骨髓MN率为2.42个/细胞,剂量估计为8.7(8.0~9.4)Gy,与用染色体畸变分析、物理方法及ESR法所估算剂量接近,与临床表现基本一致。结论MN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是除染色体畸变分析之外又一种可靠的生物剂量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损伤 生物剂量估计 胞浆分裂阻滞微核法
下载PDF
血府逐瘀胶囊对肺癌患者放射性肺损伤血TGF-β_1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孙芳初 刘春秋 +2 位作者 吴琼 李国欢 张超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7年第12期1317-1319,共3页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胶囊对肺癌患者放射性肺损伤的干预效果及对血TGF-β_1的影响。方法选取接受放疗的肺癌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给予放疗联合给予口服血府逐瘀胶囊治疗,对照组单纯放疗治疗,2组均以治疗结束后3个月为研究终止时间...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胶囊对肺癌患者放射性肺损伤的干预效果及对血TGF-β_1的影响。方法选取接受放疗的肺癌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给予放疗联合给予口服血府逐瘀胶囊治疗,对照组单纯放疗治疗,2组均以治疗结束后3个月为研究终止时间,放疗前、放疗结束及放疗结束后3个月检测血TGF-β_1水平,放疗结束后及结束后3个月行CT检查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情况。结果放疗后2组血TGF-β_1水平均显著上升(P均<0.05),但观察组血TGF-β_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放射性肺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府逐瘀胶囊能降低血TGF-β_1的表达,减少放射性非损伤的发生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肺损伤 血府逐瘀胶囊 TGF-Β1
下载PDF
血清胆红素联合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检验在冠心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效果
4
作者 张燕 郭靖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8期0034-0036,共3页
分析血清胆红素联合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检验在冠心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的研究对象是本院进行治疗的60病冠心病患者,选择时间是2022年1月~12月,设置为实验组,同时选择同期在本月进行健康体检的60名健康人群作为参照... 分析血清胆红素联合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检验在冠心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的研究对象是本院进行治疗的60病冠心病患者,选择时间是2022年1月~12月,设置为实验组,同时选择同期在本月进行健康体检的60名健康人群作为参照组,所有入选对象均检测血清胆红素、LDL-C等情况,同时实验组患者将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作为诊断的金标准,评估单独血清胆红素检测效能、单独LDL-C检测效能以及血清胆红素联合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检验及血清胆红素联合LDL-C检测效能,对比上述三种检测方式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度;对比冠心病和正常人的血清胆红素、LDL-C水平差异。结果 实验组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均低于参照组,而LDL-C水平高于参照组,比较P<0.05;入选6 0例患者均领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证实为冠心病患者,而血清胆红素联合LDL-C检测的灵敏性、准确性以及特异度均高于单独血清胆红素检测、单独LDL-C检测,对比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的早期诊断中,运用血清胆红素联合LDL-C进行早期诊断能够获得能力的诊断结果,且这种诊断方式不具备受伤性,操作简单,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血清胆红素 LDL-C 早期诊断 应用效果
原文传递
64层容积CT低剂量对比剂肺动脉成像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沈永菊 唐翠松 +3 位作者 胡剑 刘勇 邱裕友 李宝平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4年第3期102-105,共4页
目的探讨64层容积CT低剂量对比剂肺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可行性。方法对临床怀疑肺动脉栓塞且无心肾功能异常的患者50例行64层容积CT肺动脉成像检查,根据对比剂使用剂量将其随机分为2组:常规剂量组注射对比剂剂量80 ml;低剂量组注射对比剂... 目的探讨64层容积CT低剂量对比剂肺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可行性。方法对临床怀疑肺动脉栓塞且无心肾功能异常的患者50例行64层容积CT肺动脉成像检查,根据对比剂使用剂量将其随机分为2组:常规剂量组注射对比剂剂量80 ml;低剂量组注射对比剂40 ml后随即注射生理盐水40 ml,注射速率都相同。两组患者CT扫描参数相同,均使用非离子对比剂碘海醇370 mgl/ml,注射速率为4 ml/s。由2位有经验的放射科主治医师分别对两组不同剂量对比剂成像的肺动脉图像,采用双盲法进行独立分析、评价。影像质量按5级评价,并测量肺动脉与相邻肺静脉内对比剂浓度的CT值差。结果两组肺动脉主干及主要分支均显示均良好,两组间肺动脉与相邻肺静脉内对比剂浓度的CT值差存在显著性差异。两组CTPA图像质量评价显示,常规剂量组5级图像8例,4级图像11例,3级图像6例,低剂量组5级图像7例,4级图像13例,3级图像5例,两组均未见1级、2级图像。两组间图像质量没有显著性差异,都可达到诊断要求。结论 64层容积CT肺动脉成像采用40 ml的低剂量对比剂可使怀疑肺栓塞患者的肺动脉各级分支显影,对图像质量没有影响,能够达到诊断要求,并降低对比剂毒性,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栓塞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
下载PDF
下肢CTA新扫描方案的临床诊断价值 被引量:4
6
作者 徐正扬 胡坚兴 +2 位作者 李小龙 宋国权 吴坚 《中国医刊》 CAS 2014年第3期47-49,共3页
目的探讨下肢CT血管造影(CTA)新的扫描方案对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CT螺旋扫描方式,选择平均年龄在55岁的检查者50例,分别采用原来的方案注射(采用单期对比剂注射方案,速度4.0ml/s,对比剂剂量100m1)和新的方案注射(采用双期对比剂注射... 目的探讨下肢CT血管造影(CTA)新的扫描方案对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CT螺旋扫描方式,选择平均年龄在55岁的检查者50例,分别采用原来的方案注射(采用单期对比剂注射方案,速度4.0ml/s,对比剂剂量100m1)和新的方案注射(采用双期对比剂注射并追加盐水方案,第一期速度3.5ml/s,对比剂剂量70ml;第二期速度2.5ml/s,对比剂剂量20ml;第三期速度2.5ml/s,盐水量30ml。三期连续无间断的注射)随机分成两组进行螺旋扫描。扫描参数:管电压120kV,mAs为220,层厚、层间距均为1.5mm,机架旋转速度每圈1秒,螺距0.8,采用自定标准,盲式评估方法对两组扫描方案下的图像质量进行评估,并对两组图像进行对比,比较两组方案下所得出的图像质量对于临床的诊断价值。结果两种扫描方案比较,通过CT三维重建后,得出新方案图像针对下肢远端血管的显影比原来方案的图像更为清楚,对临床下肢动脉粥样硬化诊断提高了很大的价值。改进方案注射后的扫描图像质量能达到医学影像诊断要求,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以新的方案注射进行扫描的图像质量完全能满足临床与影像诊断的需要,大大提高了下肢远端血管的显影,为临床诊断下肢动脉病变提高了很大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CTA 微细血管 螺旋CT 临床诊断
下载PDF
卢湾区放射诊疗单位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与健康状况调查 被引量:3
7
作者 盛大膺 吴建华 +2 位作者 吴伟民 刘淮玉 徐慧华 《中国辐射卫生》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81-183,共3页
目的了解放射诊疗单位中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与个人健康状况、实验室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发放调查表对全区放射工作人员进行调查。结果2001到2005年我区放射诊疗单位放射工作人员平均累计剂量逐年下降,不同暴露工龄(a)之间,眼科... 目的了解放射诊疗单位中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与个人健康状况、实验室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发放调查表对全区放射工作人员进行调查。结果2001到2005年我区放射诊疗单位放射工作人员平均累计剂量逐年下降,不同暴露工龄(a)之间,眼科、皮肤科检查发现的异常发生情况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目前的资料表明,放射接触工龄越长,对人体眼和皮肤的危害可能存在有关联,应进一步加强放射防护工作,使放射工作人员的受照射剂量达到最低水平,以确保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与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工作人员 个人剂量 健康
下载PDF
放射性肺损伤小型猪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D mRNA的表达 被引量:2
8
作者 蒋健 王仁生 +1 位作者 张雪燕 胡凯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6期821-825,共5页
目的:通过建立巴马小型猪放射性肺损伤模型,探讨肺组织在放射损伤后的不同时间点病理和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D(pulmonary surfactant-associated protein A and D,SP-A,SP-D)mRNA表达的变化。方法:健康雄性巴马小型猪30只随机分为空... 目的:通过建立巴马小型猪放射性肺损伤模型,探讨肺组织在放射损伤后的不同时间点病理和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D(pulmonary surfactant-associated protein A and D,SP-A,SP-D)mRNA表达的变化。方法:健康雄性巴马小型猪3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空白组)和单纯照射组(单照组),行60 Coγ射线右胸野照射,单照组单次照射剂量为15Gy,空白组为0Gy。于照射后4,8,12周取右肺组织行HE染色,实时荧光定量PCR法(qPCR)检测肺组织中SP-A mRNA和SP-D mRNA的表达量。结果:HE染色结果表明照射4周后,肺泡中有炎性细胞渗出,间质水肿,第8周,肺泡壁增厚,肺泡结构破坏,第12周,肺组织实变,肺间质出现胶原纤维;qPCR检测结果发现单照组肺组织SP-A mRNA和SP-D mRNA的表达量与空白组各时间点相比都明显降低(P<0.01),单照组各时间点SP-A mRNA和SP-D mRNA的表达量均随时间的推移进行性降低(P<0.01),以第4周下降最明显。结论:SP-A、SP-D参与了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发展过程,可为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病机制及早期预测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肺损伤 小型猪 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 D 实时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血清受体酪氨酸激酶AXL可作为电离辐射剂量估算的生物指标 被引量:1
9
作者 刘琼 何颖 +3 位作者 沈先荣 蒋定文 侯登勇 刘玉明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2015年第3期31-34,共4页
为探讨血清AXL是否可作为电离辐射剂量估算的生物指标,本文研究了急性照射后不同时间点血清AXL浓度变化与电离吸收剂量的相关性,并分析了不同时间点AXL基线表达的稳定性。采用雄性C57BL/6小鼠为辐照对象,分3个时间点采样,每个时间点随... 为探讨血清AXL是否可作为电离辐射剂量估算的生物指标,本文研究了急性照射后不同时间点血清AXL浓度变化与电离吸收剂量的相关性,并分析了不同时间点AXL基线表达的稳定性。采用雄性C57BL/6小鼠为辐照对象,分3个时间点采样,每个时间点随机选取100只小鼠,再随机分为5组,每组20只:其中对照组1组,辐照组4组。辐照组小鼠接受60Co一次性照射,受照剂量分别为1、3、5和7 Gy,于照射前和照射后24、48、72 h留存血清样本,血清AXL浓度经定量细胞因子芯片检测与分析。结果表明,未照射小鼠AXL表达基线稳定,正常值范围为(186.6±44.20)pg/m L;辐照后24、48和72 h,血清AXL含量随吸收剂量增大而减少,且血清AXL含量ln值与吸收剂量呈线性相关,血清可作为电离辐射剂量估算的生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酪氨酸激酶 细胞因子 生物剂量计 电离辐射
下载PDF
职业性慢性放射病临床诊断及预后 被引量:1
10
作者 高慎永 石根明 孙文佶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6期267-269,共3页
目的 :探讨慢性放射病 (以下简称慢放病 )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以受照剂量 ,临床症状 ,造血功能 ,T淋巴细胞百分率 ,染色体畸变率对 30例慢性放射损伤患者进行综合分析判断 ,对其中 1 1例慢放病用胸腺肽治疗并追踪观察 1 0年。结... 目的 :探讨慢性放射病 (以下简称慢放病 )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以受照剂量 ,临床症状 ,造血功能 ,T淋巴细胞百分率 ,染色体畸变率对 30例慢性放射损伤患者进行综合分析判断 ,对其中 1 1例慢放病用胸腺肽治疗并追踪观察 1 0年。结果 :慢放病患者受照剂量超过 2 Sv,白细胞下降伴有骨髓造血功能障碍 ,T淋巴细胞百分率下降 ,染色体畸变率显著上升。胸腺肽能改善临床症状 ,显著提高细胞免疫功能。慢放病各项指标恢复依时间顺序为 :T淋巴细胞百分率 (2年 ) ,临床症状 (3.5年 ) ,造血功能 (5~ 8年 ) ,染色体畸变率 (1 0年 )。结论 :受照剂量是诊断慢放病的重要依据 ;白细胞总数、骨髓造血功能改变是诊断的关键 ;T淋巴细胞百分率、染色体畸变率可作为鉴别诊断指标。慢放病是一种可以恢复的职业性疾病 ,胸腺肽治疗有助于慢放病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损伤 职业性慢性放射病 诊断 治疗 预后
下载PDF
病因概率方法在恶性肿瘤辐射病因判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继先 张景源 《国外医学(放射医学核医学分册)》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97-100,共4页
利用病因概率(Probability of Causation,PC)方法判断癌症患者所患癌症与既往受电离辐射照射的因果关系,以作为仲裁电离辐射诱发癌症赔偿的依据,已在美国、英国和加拿大等国采用。本文简要介绍该法在恶性肿瘤辐射病因判断中的应用及其... 利用病因概率(Probability of Causation,PC)方法判断癌症患者所患癌症与既往受电离辐射照射的因果关系,以作为仲裁电离辐射诱发癌症赔偿的依据,已在美国、英国和加拿大等国采用。本文简要介绍该法在恶性肿瘤辐射病因判断中的应用及其背景、原理、计算方法和不确定度,以及该法在处理诉讼案中所遇到的问题及其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辐射 病因概率 放射病
下载PDF
慢性外照射放射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被引量:3
12
作者 高慎永 孙晓南 《浙江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3年第4期166-169,共4页
根据国家卫生部《外照射慢性放射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8281—87),综合省内30例可疑慢放病患者临床资料得出:稳定持久的白细胞下降合并有骨髓造血功能各种不同程度的障碍、染色体畸变率增高、Tc下降、伴有放射性白内障是慢放病诊断... 根据国家卫生部《外照射慢性放射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8281—87),综合省内30例可疑慢放病患者临床资料得出:稳定持久的白细胞下降合并有骨髓造血功能各种不同程度的障碍、染色体畸变率增高、Tc下降、伴有放射性白内障是慢放病诊断的主要指标。受照剂量是主要参考指标,但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性;尿中17-羟、I7-酮下降及无力型神经衰弱综合征是各种放射损伤的共同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损伤 病因学 辐射剂量
原文传递
四区定位法在冠脉CTA检查中的临床实用技术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林平 《河北医药》 CAS 2016年第21期3268-3270,共3页
目的探讨四区定位法在冠脉CTA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60例行256层i CT冠脉CTA检查患者,采用四区定位法检查效果评估。结果试验组优质片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于冠脉CTA检查受心率、呼吸等因素... 目的探讨四区定位法在冠脉CTA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60例行256层i CT冠脉CTA检查患者,采用四区定位法检查效果评估。结果试验组优质片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于冠脉CTA检查受心率、呼吸等因素影响,图像质量不可能全部达到优质水平,分析对照组5例失败原因,主要是没有制定好扫描计划,呼吸训练不规范所致。结论受检者年龄、心率、心律及呼吸配合和对比剂浓度、速率、用量均对冠脉CTA检查有影响,其中心率、呼吸配合是影响检查质量的重要因素;检查前做好充分准备是提高冠脉CTA检查成功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区定位法 冠脉CTA 心率 呼吸配合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增强扫描及扩散加权成像在鼻咽癌同步放化疗后疗效评估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黄德尤 黄莉娜 +6 位作者 卢德伟 吴为民 李保生 吴英宁 张富亿 罗小鹏 李滢 《现代医药卫生》 2021年第7期1101-1104,共4页
目的研究3.0T磁共振成像(MRI)增强扫描及扩散加权成像(DWI)在鼻咽癌同步放化疗后疗效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鼻咽癌患者305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在放疗前后均行鼻咽部及颈部常规MRI... 目的研究3.0T磁共振成像(MRI)增强扫描及扩散加权成像(DWI)在鼻咽癌同步放化疗后疗效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鼻咽癌患者305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在放疗前后均行鼻咽部及颈部常规MRI扫描、增强扫描及DWI检查。利用体视觉分区分析法观察放化疗前后肿瘤病灶范围、形态、DWI信号及对周围组织侵犯情况变化,并对转移淋巴结进行测量对比。结果290例肿瘤DWI呈高信号,颈部淋巴结转移例286例,周围结构侵犯249例。同步放化疗后,277例肿瘤DWI信号减低,提示放化疗有效率达95.51%;292例鼻咽癌患者肿瘤原发灶范围不同程度缩小,提示同步放化疗总有效率达95.73%;2种检查方法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结果显示,肿瘤病变边界比以前更清晰,侵犯范围有所缩小,有颈部淋巴结肿大的患者其直径较前缩小。同步放化疗前后,剩余9例无明显变化,4例肿瘤范围增大,颈部淋巴结退缩不明显甚至增大,并向颅底侵犯。结论MRI增强扫描及扩散加权成像均可对鼻咽癌同步放化疗后疗效作出有效评价,并能较好地监测鼻咽癌放化疗后肿瘤的消退情况和治疗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同步放射化疗 增强扫描 扩散加权成像 疗效评价
下载PDF
16例低剂量过量外照射人员的免疫功能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玉龙 郭晓葵 +4 位作者 李元 张玉松 王小侠 胡勤芳 周剑影 《苏州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6期686-687,共2页
报道 16例低剂量过量外照射人员的T淋巴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的变化 ,发现其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均明显低下。提示免疫功能检测对低剂量过量外照射人员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它有助于正确认识病情、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
关键词 外照射 免疫功能 T淋巴细胞亚群 免疫球蛋白
下载PDF
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D与放射性肺损伤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蒋健 王仁生 《医学综述》 2014年第1期31-33,共3页
放射性肺损伤是放射治疗后的常见并发症,早期主要表现为放射性肺炎(RP),如不及时治疗将会引起严重的临床后果,因此RP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一直是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问题。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D作为肺部含量较为丰富的表面活性蛋白,在疾... 放射性肺损伤是放射治疗后的常见并发症,早期主要表现为放射性肺炎(RP),如不及时治疗将会引起严重的临床后果,因此RP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一直是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问题。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D作为肺部含量较为丰富的表面活性蛋白,在疾病初期即可发生特异性的改变,这对RP的早期预测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主要对两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D 早期预测因子 放射性肺炎 放射性肺损伤
下载PDF
对影响胞质分裂阻断微核自发率因素的探讨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玉书 王知权 +2 位作者 唐卫生 陈振军 古传琼 《中国辐射卫生》 1992年第2期81-82,共2页
微核测定是监测染色体损伤的一种简便的细胞遗传学方法。它见于已进行核分裂的细胞中。若以微核计数准确地反映染色体损伤,所计数的微核应限于第一细胞周期中的微核。传统应用的常规微核法(Conventional Micronucleus Method简称CMN法)... 微核测定是监测染色体损伤的一种简便的细胞遗传学方法。它见于已进行核分裂的细胞中。若以微核计数准确地反映染色体损伤,所计数的微核应限于第一细胞周期中的微核。传统应用的常规微核法(Conventional Micronucleus Method简称CMN法)不能区分已经过几次核分裂的细胞,往往低估微核的实际值,使结果欠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核测定 放射损伤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德国的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简介 被引量:3
18
作者 孙世荃 《中国辐射卫生》 1999年第1期29-30,共2页
德国的职业病,包括放射性疾病的诊断与赔偿由HVBG负责。1998年10月在德国考察矿工肺癌时获得其放射性疾病的诊断标准(M-2402),并对BG与HVBG的性质与任务有所了解。今简要介绍如下。1BG及HVBG的性质与... 德国的职业病,包括放射性疾病的诊断与赔偿由HVBG负责。1998年10月在德国考察矿工肺癌时获得其放射性疾病的诊断标准(M-2402),并对BG与HVBG的性质与任务有所了解。今简要介绍如下。1BG及HVBG的性质与任务BG全称为Befufsgen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 放射性疾病 诊断标准
下载PDF
钼靶摄影显示的乳腺钙化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9
作者 郭锐 杨彬 +1 位作者 斯光宴 何其州 《泸州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604-605,共2页
目的:探讨钼靶摄影显示的乳腺钙化在不同乳腺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2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钼靶摄影中的乳腺钙化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乳腺钙化中:良性病变为19例,乳腺癌伴钙化13例。结论:多量簇状细沙样、小叉状、小棒状钙化... 目的:探讨钼靶摄影显示的乳腺钙化在不同乳腺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2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钼靶摄影中的乳腺钙化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乳腺钙化中:良性病变为19例,乳腺癌伴钙化13例。结论:多量簇状细沙样、小叉状、小棒状钙化灶是乳腺恶性病变的主要特征。粗大颗粒状、大块状、散在细沙样钙化灶是良性病变的主要特征。钼靶摄影显示的乳腺钙化性病变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钙化 钼靶摄影 诊断
下载PDF
脾脏^(18)F-FDG摄取在急性放射病中的诊断价值
20
作者 吴少杰 王玉珏 郭坤元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554-558,共5页
目的探讨18F-FDG摄取值是否可作为评估核事故后个体受照射剂量的快速精确测定方法。方法将48头西藏小型猪随机分为6个剂量组,分别为0、1、2、5、8、11Gy组。除0Gy组(对照组)外,其余组均接受全身8MV X线离心线性加速器照射。照射前与照射... 目的探讨18F-FDG摄取值是否可作为评估核事故后个体受照射剂量的快速精确测定方法。方法将48头西藏小型猪随机分为6个剂量组,分别为0、1、2、5、8、11Gy组。除0Gy组(对照组)外,其余组均接受全身8MV X线离心线性加速器照射。照射前与照射后6、24、72h实施全身18F-FDG PET/CT检查,收集脾脏组织用于组织病理学与凋亡检测;收集血液标本进行外周血分析。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脾脏18F-FDG摄取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照射后6h,脾脏18F-FDG摄取值与照射剂量存在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95(P<0.01)。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脾脏组织损伤程度与所接受的放射剂量呈正比。流式细胞学结果表明脾脏淋巴细胞损伤以凋亡为主。结论在西藏小型猪放射线损伤模型中,脾脏18F-FDG摄取与照射剂量密切相关,18F-FDG PET/CT可用于急性放射病后个体照射剂量的快速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脱氧葡萄糖F18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及电脑断层扫描 辐射剂量 急性辐射综合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