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5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促排剂NBED对铀的促排效果及机制
1
作者 张梦丹 周文华 +3 位作者 龚佳格 李鹏 高洁 李建国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923-927,共5页
目的研究N1,N2-双(2,3-二羟基-4,6-二磺酸苄基)亚乙基二胺钠盐(NBED)对铀的促排效果和机制。方法ICR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铀染毒组、铀染毒+三乙烯三胺五乙酸钙钠盐(DTPA-CaNa_(3))150 mg·kg^(-1)组(阳性对照)、铀染毒+NBED(45,90... 目的研究N1,N2-双(2,3-二羟基-4,6-二磺酸苄基)亚乙基二胺钠盐(NBED)对铀的促排效果和机制。方法ICR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铀染毒组、铀染毒+三乙烯三胺五乙酸钙钠盐(DTPA-CaNa_(3))150 mg·kg^(-1)组(阳性对照)、铀染毒+NBED(45,90和180 mg·kg^(-1))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组小鼠尾静脉iv给予醋酸铀酰〔相当于铀(Ⅳ)0.03 mg每只〕后立即尾静脉iv给予相应剂量DTPA-CaNa_(3)或NBED,24 h后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肾、骨、肝、脾和肌肉中铀含量(肝、脾和肌肉组织合并检测)。采用电位滴定法测定NBED的解离常数及NBED与铀酰的络合常数。结果动物实验结果表明,与铀染毒组相比,铀染毒+NBED 45,90和180 mg·kg^(-1)组肾铀蓄积量降低48.2%~66.5%(P<0.01),骨降低21.4%~54.8%(P<0.01),肝+脾+肌肉降低38.2%(P<0.01),且有剂量依赖趋势;铀染毒+DTPA-CaNa_(3)组肾、骨、肝脾肌肉中铀蓄积量仅分别减少47.8%,21.4%和22.7%(P<0.05),NBED 180 mg·kg^(-1)促排效果显著优于DTPA-CaNa_(3)150 mg·kg^(-1)(P<0.05)。电位滴定实验结果表明,pH 7.4时,约有22.3%LH_(5),59.8%LH_(4)和17.85%LH_(3)(L表示NBED,H为NBED结合的H^(+)),二级解离LH_(4)为主要存在形式;pH 3~11时,NBED与铀酰存在4种络合形式,其累积形成常数分别是logβ_(111)(12.5),logβ_(101)(9.8),logβ_(102)(15.3)和logβ_(1-12)(6.5)。pH 7.4时75.3%以(UO_(2))L_(2)^(2-)的形式存在,且溶液中游离铀酰离子的-log[UO_(2)^(2+)_(free)]值,即pUO_(2)为9.57。结论NBED在体内主要以二级解离LH_(4)形式存在,与铀酰2∶1螯合为铀酰复合物排出体外,且NBED具有较好的促排效果,优于DTPA-CaNa_(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排剂 NBED 醋酸铀酰 解离常数 络合常数
下载PDF
多模态超声和基于超声深度学习的影像组学在预测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疗效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陈煌婧 陈秀华 何英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8期593-596,共4页
随着乳腺癌在女性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位居世界第一,乳腺癌也已经进入多种模式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时代。而新辅助化疗(NAC)是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增加手术机会、提高保乳率、改善患者预后。超声凭借多样化、安全无辐射及可... 随着乳腺癌在女性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位居世界第一,乳腺癌也已经进入多种模式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时代。而新辅助化疗(NAC)是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增加手术机会、提高保乳率、改善患者预后。超声凭借多样化、安全无辐射及可重复性强等多种优势,已成为了早期预测和评估NAC疗效的一种重要的影像学检查手段。目前主要的多模态超声技术包括常规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超声弹性成像、超声造影技术等,而近年来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影像组学也成为了研究的热点,可以帮助医生更高效、精确地对乳腺癌患者NAC疗效进行预测。本文基于先前文献对应用于预测乳腺癌患者NAC疗效的多模态超声成像技术和基于超声深度学习的影像组学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放化疗 辅助
下载PDF
白果清蛋白提取物对γ射线辐射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邓乾春 陈春艳 +2 位作者 段会轲 汪兰 谢笔钧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59-365,共7页
白果清蛋白提取物(Ginkgo albumin extract,GAE)是本实验室首次从白果中分离提取得到的具有较好 抗氧化及延缓衰老活性的水溶性蛋白提取物,本工作探讨了白果清蛋白提取物对8.5 Gy及3.2Gy的γ,射线辐 射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实验结果表... 白果清蛋白提取物(Ginkgo albumin extract,GAE)是本实验室首次从白果中分离提取得到的具有较好 抗氧化及延缓衰老活性的水溶性蛋白提取物,本工作探讨了白果清蛋白提取物对8.5 Gy及3.2Gy的γ,射线辐 射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实验结果表明,8.5Gy的γ射线辐射小鼠后,其30d存活率呈显著性下降,辐射对 照组的存活率为0,GAE高剂量给药组为20%;外周血象在辐射后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与辐射对照组相比, GAE给药组的血象指标下降幅度较小,恢复较快,具有显著性的差异;GAE能显著增加中剂量的γ射线辐射 损伤小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的活性和DNA含量,显著性促进辐射小鼠体 内受损免疫机能的恢复。结果表明,GAE能通过增强辐射损伤小鼠的抗氧化能力、造血功能及体内免疫功能 来起到对辐射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果清蛋白提取物 γ射线辐射 免疫功能 抗氧化能力 造血功能 保护作用
下载PDF
黄芪多糖对放射性肺损伤小鼠模型的TGF-β1、SOD的影响 被引量:17
4
作者 林白桦 袁国荣 +2 位作者 贾勇士 詹文明 李国栋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411-1413,I0008,共4页
目的:研究黄芪多糖对辐照引起的放射性肺损伤小鼠TGF-β1、SOD的影响,以了解黄芪对放射性肺损伤抑制作用机制。方法:近交系C57/BL雌性小鼠120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对照组、单纯照射组、照射+黄芪多糖组(100 mg/kg·d),单纯黄芪... 目的:研究黄芪多糖对辐照引起的放射性肺损伤小鼠TGF-β1、SOD的影响,以了解黄芪对放射性肺损伤抑制作用机制。方法:近交系C57/BL雌性小鼠120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对照组、单纯照射组、照射+黄芪多糖组(100 mg/kg·d),单纯黄芪多糖组(100 mg/kg·d);每组30只小鼠。照射方式:10 MV-X射线,经前胸单次照射小鼠肺脏中平面13Gy,全肺照射。给药方式:灌胃,照射前30 min给药1次,以后每日给药至实验结束,对照组给予相应同体积生理盐水。在照射后7 d、28 d、56 d处死后予以肺泡灌洗液(BALF)提取计数炎性细胞;另取部分肺组织HE染色,部分肺组织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检测,ELISA法测定血清中TGF-β1。结果:未被照射组别肺组织均无炎症反应。受照射组(单纯照射组、照射+黄芪多糖组)在照射后56 d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放射性肺炎病理变化,但照射+黄芪多糖组较单纯照射组炎症反应明显较轻,照射+黄芪多糖组与同时段的单纯照射组比较:肺组织中血清中TGF-β1明显降低,SOD水平明显较高,炎性细胞募集较少。两组间不同时段血清中TGF-β1水平、肺组织中SOD水平以及炎性细胞计数均具有明显差异(P<0.05或P<0.01)。结论:黄芪多糖在放射性肺损伤小鼠模型中通过保护SOD,降低TGF-β1,减轻炎症反应,起到减轻小鼠放射性肺损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多糖 肺损伤 防治作用 转化生长因子-Β1 SOD
原文传递
白细胞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对受照小鼠造血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周华云 周剑影 +4 位作者 王国权 段莹莹 戴宏 郭晓葵 李元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32-237,共6页
采用 PHILIPS- SL18型电子直线加速器产生的 6 MV高能 X射线照射 Balb/c小鼠 (剂量为 6 .5Gy) ,照后不同时间皮下注射不同剂量的白细胞介素 - 6 (IL - 6 )和 /或肿瘤坏死因子 (TNF) ,观察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骨髓有核细胞计数和脾集... 采用 PHILIPS- SL18型电子直线加速器产生的 6 MV高能 X射线照射 Balb/c小鼠 (剂量为 6 .5Gy) ,照后不同时间皮下注射不同剂量的白细胞介素 - 6 (IL - 6 )和 /或肿瘤坏死因子 (TNF) ,观察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骨髓有核细胞计数和脾集落形成单位 (CFU- S)的变化 ,以探讨 IL - 6对放射损伤后造血恢复的影响。结果表明 ,照射后应用 IL- 6组较对照组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和骨髓有核细胞计数恢复快 ,且呈剂量依赖关系 ,CFU- S则在 TNF与 IL- 6协同作用时数量多、体积大 ,提示 IL- 6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6 造血 小鼠 肿瘤坏死因子 辐射损伤 急性造血功能衰竭 治疗 X射线 放射损伤
下载PDF
大剂量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2.3Gy中子γ射线混合照射比格犬存活和造血重建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9
6
作者 李明 余祖胤 +11 位作者 邢爽 欧红玲 熊国林 谢玲 赵燕芳 韩阿如娜 善亚君 柳晓兰 赵振虎 王欣茹 从玉文 罗庆良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4期991-998,共8页
本研究旨在观察大剂量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对中子-γ射线混合照射比格犬的治疗作用。13只比格犬用90%裂变中子(n∶γ=10.6∶1)单侧一次照射2.3 Gy。实验分为照射对照(n=4)、对症治疗(n=5)和rhG-CSF治疗(n=4)3组。rhG-CSF... 本研究旨在观察大剂量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对中子-γ射线混合照射比格犬的治疗作用。13只比格犬用90%裂变中子(n∶γ=10.6∶1)单侧一次照射2.3 Gy。实验分为照射对照(n=4)、对症治疗(n=5)和rhG-CSF治疗(n=4)3组。rhG-CSF治疗组照射后0.5和24小时2次皮下注射rhG-CSF 200μg/kg。结果表明,2.3 Gy 90%裂变中子照射可致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照射后50天3组动物分别活存1/4、3/5和4/4;rhG-CSF给药可使动物存活率由对症治疗组的60%提高至100%。与对症治疗组比较,照射后24小时内2次给予rhG-CSF可缩短中性粒细胞减少持续时间,提高中性粒细胞最低值,并促进其恢复。rhG-CSF治疗组照射后3天外周血有核细胞形成集落数量(CFU-GM、CFU-E和BFU-E)明显增加,为对症治疗组的2-5倍。照射后50天,胸骨病理切片检查结果显示,rhG-CSF治疗动物造血全部恢复正常,而对症治疗组动物仍然存在造血细胞数量严重减少。结论:照射后早期大剂量rhG-CSF 2次皮下注射联合对症治疗可明显促进2.3 Gy裂变中子-γ射线混合照射比格犬造血功能恢复,提高其存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裂变中子 γ ray 造血损伤 重度急性放射病
下载PDF
归芪益元膏对重离子辐射损伤模型大鼠肺肾旁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10
7
作者 梁建庆 李金田 +6 位作者 李娟 刘永琦 蔺兴遥 刘凤艳 安耀荣 张子同 李晓伟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674-679,共6页
目的探讨归芪益元膏防治重离子(12C6+)束辐射肺肾旁效应的作用机制,为临床辐射损伤防护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G组)、单纯辐射组(SRG组)、归芪益元膏组(GOG组),每组20只。灌胃给药7d,12C6+束... 目的探讨归芪益元膏防治重离子(12C6+)束辐射肺肾旁效应的作用机制,为临床辐射损伤防护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G组)、单纯辐射组(SRG组)、归芪益元膏组(GOG组),每组20只。灌胃给药7d,12C6+束辐射右侧肺部造模,造模后48h处死,取大鼠左肺、左肾及右肾组织,ELISAlike法检测DNA甲基化率,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Dnmt1、Dnmt3a、Dnmt3b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单纯辐射组大鼠DNA甲基化水平显著降低(P<0.01);左肺有炎症,左右肾无异常;Dnmt1、Dnmt3a、Dnmt3b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单纯辐射组比较,归芪益元膏组大鼠DNA甲基化水平升高(P<0.01);左肺炎症减轻;Dnmt1、Dnmt3a、Dnmt3b表达降低(P<0.01)。Dnmt1、Dnmt3a、Dnmt3b蛋白均在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胞质内表达,各组均可见;正常对照组呈浅褐色-褐色染色,为弱阳性表达;单纯辐射组呈褐色-棕色染色,为强阳性表达;归芪益元膏组呈浅褐色-棕褐色染色,为中等程度阳性表达。结论归芪益元膏可减轻12C6+束辐射造成的肺肾旁效应,其机制可能与调控DNA甲基化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芪益元膏 辐射损伤 旁效应 DNA甲基化
下载PDF
血清内皮素-1作为早期放射性肺损伤标志物的探讨 被引量:10
8
作者 戚好文 叶江枫 +3 位作者 宋立强 陈卫强 梁军 穆德广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56-358,361,共4页
目的:探讨内皮素-1(ET-1)作为一种早期放射性肺损伤诊断及病情变化的血清学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将19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和实验组,即:放射组(R组)、氟代他汀(Flu)干预组(Flu组)、维甲酸干预组(Ra组)及地塞米松(Dex)... 目的:探讨内皮素-1(ET-1)作为一种早期放射性肺损伤诊断及病情变化的血清学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将19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和实验组,即:放射组(R组)、氟代他汀(Flu)干预组(Flu组)、维甲酸干预组(Ra组)及地塞米松(Dex)干预组(Dex组)。实验组大鼠麻醉固定后,用直线加速器全胸照射15Gy1次,剂量率为2Gy/min,距离为1m。从照射后次日开始,Flu组经胃灌服Flu(20mg·kg-1·d-1),Ra组灌服Ra(20mg·kg-1·d-1),Dex组灌服Dex(3.33mg·kg-1·d-1),C及R组均灌服等量的生理盐水。各组分别于照射后5、15、30、60d,将大鼠分批断头或经心内穿刺取血,分离血清;同时切取肺组织,用放射测定法(RIA)分别测定ET1,层黏连蛋白(LN)及透明质酸(HA)的水平;同时观察肺部的病理变化。结果:与C组相比较,R组大鼠血清ET-1的水平于照射后第5天开始升高(P<0.05),尔后随着放射性肺损伤的加重逐渐升高,于照射后60d检测达高峰。R组大鼠血清LN的水平于照射后30d开始升高,HA于照射后60d开始升高。R组大鼠血清ET-1水平的升高明显早于其他各组,且同放射性肺损伤的病理变化的程度相关。结论:血清ET-1可作为放射性肺损伤早期诊断及动态监测病情变化的一种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肺损伤 内皮素-1 标志物 大鼠
原文传递
放松训练联合营养支持对肺癌患者化疗期间焦虑情绪、营养状况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蒋锦霞 陈琳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3年第5期1076-1078,1082,共4页
目的:研究放松训练联合营养支持对肺癌患者化疗期间焦虑情绪、营养状况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进行化疗的肺癌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 目的:研究放松训练联合营养支持对肺癌患者化疗期间焦虑情绪、营养状况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进行化疗的肺癌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观察组行放松训练+营养支持,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营养支持,比较2种干预方法对患者化疗期间焦虑情绪、营养状况和睡眠质量的影响。结果:观察组干预后患者的焦虑评分低于干预前,且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2组的人血清白蛋白、总蛋白和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干预前,观察组干预后的各项营养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睡眠质量评分低于干预前,且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肺癌患者在化疗期间配合实施放松训练和营养支持既有利于改善机体的营养状态,又可以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同时可改善睡眠质量,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松训练 营养支持 肺癌 化疗 焦虑情绪 营养状况 睡眠质量
下载PDF
苯酚类螯合剂清除氧自由基及抗辐射脂质过氧化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陈红红 胡昱兴 +4 位作者 张亚妮 杨照华 王英华 罗梅初 孙梅贞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09-213,共5页
报道了单分子和双分子取代苯酚类螯合剂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及对大鼠肝线粒体辐射诱导的脂质过氧化反应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取代苯酚类螯合剂具有不同程度的清除氧自由基和抗辐射脂质过氧化作用,其清除羟自由基... 报道了单分子和双分子取代苯酚类螯合剂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及对大鼠肝线粒体辐射诱导的脂质过氧化反应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取代苯酚类螯合剂具有不同程度的清除氧自由基和抗辐射脂质过氧化作用,其清除羟自由基和抑制辐射诱导的脂质过氧化作用的IC50为1x10-6mol/L,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IC50为1x10-9mol/L,其中7601(CB-MIDA)、9501、9502等螯合剂的能力最强,初步观察到其抗氧化作用的强弱与促排活性的构效相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酚类 螯合剂 羟自由基 辐射脂质 过氧化作用
下载PDF
归芪益元膏对^(12)C^(6+)束辐射损伤模型大鼠旁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梁建庆 李金田 +6 位作者 李娟 刘永琦 蔺兴遥 刘凤艳 安耀荣 李晓伟 张子同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870-875,共6页
目的探讨^(12)C^(6+)束辐射大鼠的肺-心-肝-脾旁效应损伤及归芪益元膏对其的防治作用及机制。方法选取健康雄性Wistar大鼠9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单纯辐射组(SR组)、归芪益元膏组(GO组),每组30只。NC组给予2ml生理盐水灌胃,辐... 目的探讨^(12)C^(6+)束辐射大鼠的肺-心-肝-脾旁效应损伤及归芪益元膏对其的防治作用及机制。方法选取健康雄性Wistar大鼠9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单纯辐射组(SR组)、归芪益元膏组(GO组),每组30只。NC组给予2ml生理盐水灌胃,辐射剂量0Gy,SR组给予2ml生理盐水灌胃,辐射剂量8Gy,GO组给予11.83g/kg归芪益元膏灌胃,辐射剂量8Gy,大鼠连续灌胃给药7d,行^(12)C^(6+)束辐射右侧肺部造模。SR组和GO组大鼠造模后48h处死,取心、肝及脾组织。采用比色法测定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ELISA法检测DNA甲基化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Dnmt1、Dnmt3a、Dnmt3b表达。结果与NC组比较,SR组大鼠SOD、GSH、GSH-Px降低(P<0.01),MDA升高(P<0.01);DNA甲基化水平降低(P<0.01);Dnmt1、Dnmt3a、Dnmt3b表达升高(P<0.01)。与SR组比较,GO组大鼠SOD、GSH、GSH-Px升高(P<0.01),MDA下降(P<0.01);DNA甲基化水平升高(P<0.01);Dnmt1、Dnmt3a、Dnmt3b表达降低(P<0.01)。三组Dnmt1、Dnmt3a、Dnmt3b蛋白均有表达,且分布在心肌细胞、肝细胞、脾脏白髓外周B细胞胞质内。NC组颜色为浅褐色-褐色,呈弱阳性表达;SR组颜色为褐色-棕色,呈强阳性表达;GO组颜色为浅褐色-棕褐色,呈中等度阳性表达。结论归芪益元膏能减轻^(12)C^(6+)束辐射造成的旁效应,其机制与改善氧化应激反应及DNA甲基化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芪益元膏 辐射损伤 旁效应 氧化应激 DNA甲基化
下载PDF
对急性贫铀中毒的促排措施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蓉 任泂 +5 位作者 冷言冰 杨峥嵘 艾国平 徐辉 粟永萍 程天民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61-464,共4页
目的比较常见的几种贫铀促排剂,寻找高效低毒的药物或组合方案。方法分别在给予贫铀溶液前1h、立即、延迟4h给予碳酸氢钠、Tiron、dimethylthiourea(DMTU)和diethylenetriaminepenta-methylene phosphonic acid(DTPMP)及相应的组合方案... 目的比较常见的几种贫铀促排剂,寻找高效低毒的药物或组合方案。方法分别在给予贫铀溶液前1h、立即、延迟4h给予碳酸氢钠、Tiron、dimethylthiourea(DMTU)和diethylenetriaminepenta-methylene phosphonic acid(DTPMP)及相应的组合方案,并在3d后进行肾功能检测及病理学观察。结果提前给药,血清尿素氮和肌酐浓度下降程度显著(P<0·05),下降最明显的是NaHCO3+DMTU组和单用DTPMP组;立即给药,尿素氮和肌酐显著降低的是NaHCO3+DM-TU组、单用NaHCO3组和单用Tiron组(P<0·05);延后给药,肾功能均未见明显改善(P>0·05)。提前给药和立即给药,NaHCO3+DMTU组肾脏病变最轻;延后给药,病变比提前给药和立即给药的严重,其中以单用Tiron组肾脏病变最轻。结论急性贫铀中毒时,提前1h和立即给药时,NaHCO+DMTU合用效果较好;延后4h给药,单用Tiron的效果相对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铀 促排 肾功能 碳酸氢钠
下载PDF
辐射后造血细胞表面IL-11受体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6
13
作者 刘耀文 罗庆良 +3 位作者 董波 赵蓓蕾 熊国林 葛平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92-493,共2页
目的 探讨体外照射后造血细胞表面IL 1 1受体 (IL 1 1R)蛋白和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 ,为临床更合理有效地应用rhIL 1 1治疗急性放射病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及RT PCR法检测了不同照射剂量和照射后不同时间K5 6 2细胞... 目的 探讨体外照射后造血细胞表面IL 1 1受体 (IL 1 1R)蛋白和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 ,为临床更合理有效地应用rhIL 1 1治疗急性放射病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及RT PCR法检测了不同照射剂量和照射后不同时间K5 6 2细胞表面IL 1 1R蛋白和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随着照射剂量的升高 ,K5 6 2细胞表面IL 1 1Rα蛋白的表达量逐渐升高 ,其中 5Gy和 1 0Gy照射组照射后 2 4hIL 1 1Rα蛋白表达水平较正常显著增高。结论 照射后 2 4hIL 1 1Rα蛋白及基因表达水平升高可能是机体自我保护的一种适应性反应 ,为早期应用IL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损伤 RHIL-11 K562 受体
下载PDF
单倍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肠型急性放射病 被引量:5
14
作者 余长林 乔建辉 +8 位作者 郭梅 王丹红 孙琪云 张石 姜维浩 张锡刚 王浩春 陈艳琴 艾辉胜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37-440,共4页
目的探讨单倍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在救治肠型急性放射病中的作用。方法山东“10·21”辐射事故患者“A”受到^(60)Coγ射线全身相对均匀照射达20~25Gy,诊断肠型急性放射病。照射后3天全环境保护、抗感染、刺激因子、HLA配型等,... 目的探讨单倍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在救治肠型急性放射病中的作用。方法山东“10·21”辐射事故患者“A”受到^(60)Coγ射线全身相对均匀照射达20~25Gy,诊断肠型急性放射病。照射后3天全环境保护、抗感染、刺激因子、HLA配型等,给予“环磷酰胺(CTX)+ATG+氟达拉滨”预处理,7天行同胞间单倍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采用“环孢霉素A(CsA)/FK506+骁悉(MMF)+CD25+间充质干细胞(MSC)”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并给予对症支持治疗。结果17天白细胞开始上升,19天重建造血:白细胞数>5×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4×109/L,血小板>30×109/L,网织红细胞恢复正常。多种检测证明稳定完全植入,未发生GVHD。19天发生肺部细菌及真菌混合感染,放射损伤及肺部感染逐渐加重,33天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MOF)。结论本例是国内肠型急性放射病造血干细胞移植首次成功报告,延长了存活时间,对类似病例的救治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放射病 辐射损伤 造血干细胞移植 多脏器功能衰竭 肠型
下载PDF
康复新对单纯皮肤创面和合并全身放射损伤时的促愈作用 被引量:78
15
作者 舒崇湘 程天民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64-168,共5页
目的:了解放射损伤后创面愈合速度和创面牵张强度的变化及康复新的促愈作用。方法:采用Wistar大鼠全身5Gy60Coγ线照射复合背部两个圆形的全层皮肤创伤模型,观察康复新对伤后创面愈合速度,创面平均愈合时间和创面牵张... 目的:了解放射损伤后创面愈合速度和创面牵张强度的变化及康复新的促愈作用。方法:采用Wistar大鼠全身5Gy60Coγ线照射复合背部两个圆形的全层皮肤创伤模型,观察康复新对伤后创面愈合速度,创面平均愈合时间和创面牵张强度的影响。结果:大鼠5Gy全身照射后合并创伤组的创面收缩速度慢于单纯创伤组,且其平均愈合时间长于单纯创伤组。伤后第25天复合伤组创面牵张强度显著低于单纯创伤组。不同剂量的康复新均能增强单纯创伤组和复合伤组的创面收缩速度,缩短创面平均愈合时间,提高创面抗张强度,并呈剂量效应关系。固定给药剂量为5mg/次,间隔不同时间用药,也具有类似的效应。相对于单纯创伤而言,康复新对复合伤创面的促愈效果更佳。康复新的用药剂量以每次每个创面用5mg,每天用一次比较适宜。结论:全身辐射合并创伤后,伤口收缩速度减慢,平均愈合时间延长,伤口牵张强度显著降低。康复新显著促进伤口收缩,缩短平均愈合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口愈合 康复新 放射损伤 促愈作用
下载PDF
神经妥乐平对兔脊髓放射性损伤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12
16
作者 宋亭 梁碧玲 +3 位作者 黄穗乔 毛永林 刘宜敏 崔念基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2期748-751,i017,共5页
目的:观察神经妥乐平(NTP)对兔放射性脊髓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新西兰大白兔60只,体重2.5~3kg,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0只,各组再随机分成5小组接受不同剂量的放射性照射,每组6只,照射剂量分别为20Gy,25Gy,35Gy,40Gy,45Gy.照射... 目的:观察神经妥乐平(NTP)对兔放射性脊髓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新西兰大白兔60只,体重2.5~3kg,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0只,各组再随机分成5小组接受不同剂量的放射性照射,每组6只,照射剂量分别为20Gy,25Gy,35Gy,40Gy,45Gy.照射部位为T4水平,所有兔在照射前以及照射后均做MRI检查.兔出现临床表现后实验组每天肌肉注射NTP 3.6NU一次,共4周;对照组每天肌肉注射生理盐水3ml一次,共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兔症状变化和脊髓MRI的表现及病理改变.结果:照射后平均16周时,动物受照射脊髓节段MRI出现明显异常信号,而临床症状的出现约在照射后平均18周.在治疗结束后3周,实验组各项指标(瘫痪、尿潴留和针刺反应)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改善(P<0.05);MRI图像上实验组治疗后病灶面积比治疗前明显缩小:神经元肿胀明显减轻,髓鞘结构趋于正常.而对照组变化不明显.结论:神经妥乐平对放射性脊髓损伤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放射性 神经妥乐平
原文传递
MgSO_4对放射性脑损伤大鼠脑组织早期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玮 涂彧 +1 位作者 王利利 周菊英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2009年第4期234-238,共5页
为探讨硫酸镁对放射性脑损伤炎症反应的作用,用20Gy的电子线对SD大鼠进行全脑照射,在辐照后1、7和14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脑组织细胞间黏附分子(Intercellular surface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含量、分光光度法测定髓过氧化物酶... 为探讨硫酸镁对放射性脑损伤炎症反应的作用,用20Gy的电子线对SD大鼠进行全脑照射,在辐照后1、7和14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脑组织细胞间黏附分子(Intercellular surface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含量、分光光度法测定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活性,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法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显示,放射性脑损伤大鼠脑组织中ICAM-1含量及MPO活性明显增加,引起放射性脑损伤继发性炎症反应;给予硫酸镁能显著降低放射性脑损伤大鼠的ICAM-1含量及MPO的活性,减轻炎性细胞浸润及脑组织损伤。早期给予硫酸镁可减轻放射性脑损伤大鼠脑组织的炎症效应,发挥细胞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镁 电子线 大鼠 炎症反应 ICAM-1
下载PDF
rhIL-11对急性放射病小鼠小肠上皮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余祖胤 王欣茹 +4 位作者 刘耀文 黄海潇 熊国林 谢玲 罗庆良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94-197,共4页
目的 通过研究重组人白介素11(rhIL -1)对照射小鼠小肠上皮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IL-11在急性放 射病小鼠小肠上皮细胞辐射损伤中的治疗作用以及相关机制。方法 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法和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rhIL -1对 8.0Gy... 目的 通过研究重组人白介素11(rhIL -1)对照射小鼠小肠上皮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IL-11在急性放 射病小鼠小肠上皮细胞辐射损伤中的治疗作用以及相关机制。方法 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法和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rhIL -1对 8.0Gy60Coγ射线照射小鼠小肠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通过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Bcl -和Bax的表达变化。结果 rhIL -1治疗 和预防给药可明显地抑制小鼠小肠上皮细胞凋亡的发生,并诱导Bcl 2表达而使Bax表达明显减弱。结论 rhIL-11可能通过影响 Bcl -和Bax的表达而抑制辐射引起的小肠上皮细胞凋亡,从而产生防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1 辐射损伤 实验性 凋亡 基因 bcl- 基因 bax
下载PDF
口服爱维治治疗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病理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高莹 陈河润 +4 位作者 朱向高 蒲卫军 郑红芳 陈亚林 朱广迎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2759-2761,共3页
目的探讨口服爱维治治疗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可行性,比较口服用药与腹腔用药治疗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疗效。方法将30只13周龄的雄性C57小鼠单次照射上段食管30Gy后,随机分为1组(对照组)、2组(口服组)和3组(腹腔注射组)。记录每周小鼠体质... 目的探讨口服爱维治治疗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可行性,比较口服用药与腹腔用药治疗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疗效。方法将30只13周龄的雄性C57小鼠单次照射上段食管30Gy后,随机分为1组(对照组)、2组(口服组)和3组(腹腔注射组)。记录每周小鼠体质量变化,于第1周、第2周和第4周分批处死小鼠,取食管组织进行HE染色及TGF-β免疫组化染色。比较3组体质量变化情况、黏膜损伤分级和TGF-β染色分级。结果食管黏膜损伤2、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8),但是均好于对照组(P<0.05)。腹腔注射小鼠实验期间体质量较对照组有改善(P=0.030)。结论口服爱维治可以减轻食管黏膜组织损伤,一定程度上减轻了食管炎症状,腹腔应用爱维治可以改善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小鼠营养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损伤 放射性食管炎 小牛血清去蛋白提取物
下载PDF
骨形成蛋白对小鼠造血型急性放射损伤治疗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田琼 张绍章 +2 位作者 蒲勤 张发科 Hannah X.H.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99-204,共6页
小鼠经60 Coγ射线 6 .5 - 7.5Gy照射后 ,分别于肌袋内植入纯化牛BMP ,或腹腔内注入可溶性rhBMP - 2m ,或移植Pbk -hBMP - 2 /NIH3T3入腹腔内 ,观察动物的 30d活存情况 ,并检测几种造血参数。结果表明 ,pbBMP(纯化牛骨形成蛋白 )、hBMP ... 小鼠经60 Coγ射线 6 .5 - 7.5Gy照射后 ,分别于肌袋内植入纯化牛BMP ,或腹腔内注入可溶性rhBMP - 2m ,或移植Pbk -hBMP - 2 /NIH3T3入腹腔内 ,观察动物的 30d活存情况 ,并检测几种造血参数。结果表明 ,pbBMP(纯化牛骨形成蛋白 )、hBMP - 2m (重组骨形成蛋白 - 2多肽 )Pbk -BMP - 2 /NIH3T3cellline(PBKhBMP - 2转基因细胞株 )对小鼠 6 .5、7.0、7.5Gyγ射线照射后急性放射造血损伤有治疗作用 :GM -CFU集落形成率、各项造血参数和 30d活存率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本工作结果提示 ,BMP对成年动物放射所致造血损伤具有治疗作用 ,其机理与促进已损伤的造血功能的修复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MP 放射损放 造血修复 骨形成蛋白 急性放射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