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质血管片段通过ANG-1/Tie-2信号通路促进移植脂肪血管再生和存活
1
作者 倪彬婷 何玉仓 +3 位作者 李磊 徐金钰 柳朝阳 李力群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266-273,共8页
目的:探讨基质血管片段(SVF)促进脂肪移植后的新血管形成的机制。方法:设计裸鼠的脂肪移植模型,设置对照组、SVFs组及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组3组脂肪组织移植动物模型组,采用大体称重、HE染色、Masson染色、Western blot法和免疫荧光... 目的:探讨基质血管片段(SVF)促进脂肪移植后的新血管形成的机制。方法:设计裸鼠的脂肪移植模型,设置对照组、SVFs组及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组3组脂肪组织移植动物模型组,采用大体称重、HE染色、Masson染色、Western blot法和免疫荧光染色等方法检测各实验组体质量、病理学表现、胶原沉积情况及各组ANG-1、p-Tie-2、CD31、BAX及BCL-2的蛋白表达情况并做统计学分析,研究SVFs对脂肪成活的影响。结果:SVFs组的移植物体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在给予TKI后,SVFs对移植物脂肪体质量的改善被逆转,TKI组移植物体质量明显小于SVFs组(P<0.001);SVFs组脂肪细胞周围胶原沉积明显减少,TKI组脂肪组织变得碎片化和不完整。SVFs组较对照组ANG-1和p-Tie-2的表达水平上调,CD31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TKI给药后,TKI组较SVFs组p-Tie-2和CD31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0.05)。SVFs组较对照组BAX表达降低,BCL-2表达升高(P<0.05);TKI给药后,TKI组较SVFs组BAX表达升高,BCL-2表达降低(P<0.05)。结论:SVFs可以通过ANG-1/Tie-2信号通路促进血管生成,抑制细胞凋亡,从而提高移植脂肪的存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脂肪移植 基质血管碎片 血管生成素-1 酪氨酸激酶受体-2
下载PDF
超脉冲CO_(2)联合湿润烧伤膏治疗创伤性瘢痕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段琼 《临床研究》 2023年第7期81-83,共3页
目的创伤性瘢痕应用超脉冲CO_(2)联合湿润烧伤膏治疗效果情况分析,旨意为相关人员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文献。方法选取郑州人民医院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诊治创伤性瘢痕80例患者资料,按随机数字表均分两组,对照组予以超脉冲CO_(2)点阵激... 目的创伤性瘢痕应用超脉冲CO_(2)联合湿润烧伤膏治疗效果情况分析,旨意为相关人员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文献。方法选取郑州人民医院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诊治创伤性瘢痕80例患者资料,按随机数字表均分两组,对照组予以超脉冲CO_(2)点阵激光与糠酸莫米松乳膏联合干预,研究组予以超脉冲CO_(2)与湿润烧伤膏联合干预,分析两组患者效果、VSS(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心理状态与不良事件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后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治疗后V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SAS、SDS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患者发生红斑、色素沉着等不良事件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创伤性瘢痕应用湿润烧伤膏联合超脉冲CO_(2)治疗,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心理状态,降低不良事件发生,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瘢痕 湿润烧伤膏 超脉冲CO_(2) 效果 VSS评分 不良事件
下载PDF
面部玻尿酸填充联合PPDO线雕提升术在面部年轻化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董远 《哈尔滨医药》 2023年第1期74-75,共2页
目的 探讨面部玻尿酸填充联合聚对二氧环己酮(PPDO)线雕提升术在面部年轻化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88例面部轮廓欠佳需面部年轻化的中老年患者病历资料,患者均获得为期5年随访结果,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 目的 探讨面部玻尿酸填充联合聚对二氧环己酮(PPDO)线雕提升术在面部年轻化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88例面部轮廓欠佳需面部年轻化的中老年患者病历资料,患者均获得为期5年随访结果,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应用PPDO线雕提升术治疗,观察组应用面部玻尿酸填充联合PPDO线雕提升术治疗。比较随访1年时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随访1年时两组面部轮廓评分;记录两组治疗后1个月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并比较两组面部改善优良维持时间。结果 观察组随访1年时,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1年时,两组面部轮廓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面部轮廓评分高(P<0.05);两组治疗1个月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面部改善优良维持时间长(P<0.05)。结论 面部玻尿酸填充联合PPDO线雕提升术在中老年面部年轻化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好,可有效改善患者面部轮廓欠佳情况,安全性好,维持时间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年轻化 聚对二氧环己酮 线雕提升术 玻尿酸 面部轮廓
下载PDF
生肌解毒汤联合表皮生长因子在烧伤残余创面中的效用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姜会强 《中华养生保健》 2023年第12期41-43,共3页
目的研讨生肌解毒汤联合表皮生长因子在烧伤残余创面中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月在曲阜市人民医院诊治的80例烧伤残余创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表皮生长因子治疗,观... 目的研讨生肌解毒汤联合表皮生长因子在烧伤残余创面中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月在曲阜市人民医院诊治的80例烧伤残余创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表皮生长因子治疗,观察组实施生肌解毒汤联合表皮生长因子治疗。完成干预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疼痛评分、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创面恢复时间、瘢痕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疼痛评分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d、1周后,观察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TGF-β1、bFGF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GF-β1低于对照组,bFGF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创面渗出消失时间、创面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瘢痕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烧伤残余创面患者的治疗中,采纳生肌解毒汤以及表皮生长因子作为方案,可减轻疼痛,促进创面愈合,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肌解毒汤 表皮生长因子 烧伤残余创面 疼痛 瘢痕
下载PDF
A型肉毒毒素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凋亡及对ERK/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8
5
作者 沈利 余扬 马少林 《医学研究杂志》 2017年第7期26-29,74,共5页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对体外培养的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凋亡及对ERK/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组织块法将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分离并培养。将其分为对照组及A型肉毒毒素组。A型肉毒毒素组则给予含有0.4U/L A型肉毒毒素的...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对体外培养的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凋亡及对ERK/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组织块法将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分离并培养。将其分为对照组及A型肉毒毒素组。A型肉毒毒素组则给予含有0.4U/L A型肉毒毒素的DMEM培养基进行培养。对照组采用单纯DMEM培养基培养。在第1、3、5、7天时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并比较。采用流式细胞术对对照组和A型肉毒毒素干预的成纤维细胞行凋亡检测。Western blot法检测对照组、A型肉毒毒素组及U0126干预组成纤维细胞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Ⅰ),p-ERK1/2及总ERK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 A型肉毒毒素能够显著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活性,干预7天时,细胞数量仅为对照组的68.9%。A型肉毒毒素组成纤维细胞的凋亡比率为35.9%,显著高于对照组。三组成纤维细胞的总ERK1/2蛋白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ERK1/2在对照组则仍显著高表达,但A型肉毒毒素组和U0126组的p-EKR1/2则显著受抑制,且低表达。Ⅰ型胶原蛋白则在对照组中高表达,显著高于A型肉毒毒素组和U0126组(P<0.05)。结论 A型肉毒毒素能够通过抑制ERK/MAPK信号通路而使得成纤维细胞凋亡增加,增殖活性减弱,Ⅰ型胶原蛋白分泌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肉毒毒素 增生性瘢痕 成纤维细胞 ERK MAPK
下载PDF
鼻翼软骨在鼻尖肥大整形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21
6
作者 陈芳 严玲玲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5-118,共4页
目的探讨鼻头综合塑型鼻整形术中应用自体鼻翼软骨移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5年3月该院收治的鼻尖肥大患者中选取5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行开放式鼻尖缝合手术,观察组患者采用自体鼻... 目的探讨鼻头综合塑型鼻整形术中应用自体鼻翼软骨移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5年3月该院收治的鼻尖肥大患者中选取5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行开放式鼻尖缝合手术,观察组患者采用自体鼻翼软骨移植塑型手术,观察两组患者的塑型效果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鼻背抬高度及鼻尖突出度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术后塑型效果的满意率为96.00%,对照组为8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鼻头综合塑型鼻整形术中,应用自体鼻翼软骨移植技术,可明显提高塑型效果,改善面部美观,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整形 鼻头综合塑型 鼻翼软骨 临床效果
下载PDF
自体脂肪移植在面部轮廓塑形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7
作者 杨志宏 上官守琴 +3 位作者 田诗政 杨萍 王鹏 陆华 《广西医学》 CAS 2015年第5期669-670,674,共3页
目的:观察自体脂肪移植在面部轮廓塑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受术者下腹部或大腿内侧抽吸脂肪,将获得脂肪混悬液静置洗涤,去除杂质,然后将纯化的脂肪颗粒按需要分层均匀地注射到其面部各个部位。结果本组119例受术者均顺利完成手术,... 目的:观察自体脂肪移植在面部轮廓塑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受术者下腹部或大腿内侧抽吸脂肪,将获得脂肪混悬液静置洗涤,去除杂质,然后将纯化的脂肪颗粒按需要分层均匀地注射到其面部各个部位。结果本组119例受术者均顺利完成手术,1次注射脂肪量0.8~20 ml,平均8.0 ml;1次填充113例,第2次填充6例。平均随访7个月,随访期内受术者面部填充区丰满柔和,面部恢复其软组织量,形态、质感与周围组织一致,面部轮廓弧度自然流畅,塑形效果好,表情自然,满意度高,未发现注射针眼遗留明显瘢痕、皮肤表面凹凸不平、硬结、感染、脂肪液化、纤维囊性化、钙化及脂肪栓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自体脂肪移植进行面部填充,塑形效果好,安全,无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脂肪 移植 面部塑形
下载PDF
内镜下离断胸廓穿支血管对乳沟重建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李京 毛宗福 +3 位作者 龚连生 刘坚 赵黎花 林岚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33-136,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技术在隆乳术中乳沟重建技术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内镜隆乳术,术中离断胸部穿支血管,重建乳沟。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恢复,乳房外形丰满圆润,手感柔软逼真,活动度好,乳沟构建效果良好,无假体移位或双侧不对称等并发症出现。结... 目的探讨内镜技术在隆乳术中乳沟重建技术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内镜隆乳术,术中离断胸部穿支血管,重建乳沟。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恢复,乳房外形丰满圆润,手感柔软逼真,活动度好,乳沟构建效果良好,无假体移位或双侧不对称等并发症出现。结论采用内镜辅助下离断穿支血管重建乳沟,手术在直视下进行,手术创伤度小,安全性高,出血少,且能提高乳房美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隆乳 内镜 穿支血管 乳沟重建
下载PDF
聚羟基丁酸已酯-聚乳酸材料改性应用于组织工程隆鼻充填材料的可行性 被引量:1
9
作者 田晋洪 艾玉峰 +4 位作者 潘宝华 艾卫兵 伍锦华 杨清芳 董兆麟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7期39-41,共3页
目的:观察以改性聚羟基丁酸已酯即聚羟基丁酸已酯与聚乳酸共混的组织工程软骨做为隆鼻充填材料的可行性。方法:实验于2005-07/11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整形外科实验室完成。①取兔耳软骨细胞的分离、培养并鉴定。②预先将聚... 目的:观察以改性聚羟基丁酸已酯即聚羟基丁酸已酯与聚乳酸共混的组织工程软骨做为隆鼻充填材料的可行性。方法:实验于2005-07/11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整形外科实验室完成。①取兔耳软骨细胞的分离、培养并鉴定。②预先将聚羟基丁酸已酯-聚乳酸制备成1.5cm×1.0cm的瓦状形态膜片,表面以聚羟基丁酸已酯-聚乳酸制成的纺丝反复缠绕,形成“三明治”样结构,进行预处理。③进行细胞-支架复合物的体外构建及培养,收集体外扩增的第3代软骨细胞,接种于聚羟基丁酸已酯-聚乳酸支架上。④取3周龄新西兰兔12只,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只。实验组:将细胞-支架复合物置于兔的鼻背部骨膜下,观察软骨形成情况;对照组:单纯以未接种软骨细胞的支架移植于兔背部皮下。于相同时间点进行检测。结果:经过大体、组织染色及扫描电镜检查发现:①实验组:植入4周后该复合物在兔鼻背下支架表层有软骨层形成,并可见软骨细胞突入至支架材料内部;8周后支架材料继续降解,软骨细胞及细胞基质生成明显,伴有胶原长入。②对照组:植入4周、8周支架材料外周先形成一层透明组织薄膜,周围无炎性细胞浸润,内部为聚羟基丁酸已酯-聚乳酸支架材料,随着时间延续,周围纤维组织增生,支架材料出现不同程度的降解,不能维持原有的空间结构,较实验组结构崩解明显。未见有类软骨样组织形成。结论:以改性聚羟基丁酸已酯(聚羟基丁酸已酯-聚乳酸共混物)做为支架材料构建的组织工程软骨,可用于隆鼻的充填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软骨 隆鼻 改性聚羟基丁酸已酯 聚乳酸
下载PDF
SYBR green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VEGF mRNA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
10
作者 栾琪 孙静 +2 位作者 孙林潮 李春英 高天文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8年第7期1025-1027,共3页
目的:建立SYBRgreen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VEGFmRNA水平的方法,并初步应用于美容相关疾患。方法:构建内参GAPDH质粒,倍比稀释VEGF和GAPDH标准品,建立PCR标准曲线,同时绘制熔解曲线,后应用SYBRGreen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正常皮肤、烧伤瘢痕... 目的:建立SYBRgreen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VEGFmRNA水平的方法,并初步应用于美容相关疾患。方法:构建内参GAPDH质粒,倍比稀释VEGF和GAPDH标准品,建立PCR标准曲线,同时绘制熔解曲线,后应用SYBRGreen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正常皮肤、烧伤瘢痕、恶性黑素瘤细胞株A2058和WM793cDNA的VEGFmRNA水平。结果:VEGF、GAPDH的标准曲线,符合线性要求,相关系数r均为1,熔解曲线峰值单一,产物特异度好,四组样本的SYBRgreen荧光定量PCR结果提示瘢痕组织、A2058、WM793的VEGFmRN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皮肤。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VEGFmRNA水平的SYBRgree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瘢痕疙瘩 血管瘤 恶性黑色素瘤 SYBR green实时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江苏地区貌美人群面部比例与古典美学标准之比较 被引量:9
11
作者 闻可 黄金龙 《现代医学》 2005年第3期182-184,共3页
目的验证8项古典美学标准(垂直向3个,水平向5个)在我国江苏地区貌美人群面部形态分析中的有效性,以及该参考价值对江苏地区貌美人群的影响是否与北美人相同,并建立一套新的美学标准比例。方法从136名候选者中选出23名有代表性的作为貌... 目的验证8项古典美学标准(垂直向3个,水平向5个)在我国江苏地区貌美人群面部形态分析中的有效性,以及该参考价值对江苏地区貌美人群的影响是否与北美人相同,并建立一套新的美学标准比例。方法从136名候选者中选出23名有代表性的作为貌美人群,进行三维CT成像及面部10项指数的计算,并与8项古典美学标准进行比对。结果无一项指数与古典美学标准是完全相同的,相符率最高的是鼻—面宽指数,其次是眶—面宽指数和眶宽指数,相符率最差的是面高指数。结论古典美学标准已不适应现代人的外貌,而找出并制定现代貌美人群的美学标准将是我们下一步研究的重点。与北美人相比较发现,貌美人群面部器官相互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比例关系,各民族由于种族、地域、气候、生活习性的长期影响,面部特征又存在显著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比例 古典美学 标准 指数 江苏
下载PDF
小面积全层皮肤制备皮片的改良与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梁黎明 柴家科 +5 位作者 贾晓明 冯瑞 京萨 尹会男 李凤玉 孙强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18-219,共2页
目的:介绍一种小面积全层皮肤制备皮片的改良方法。方法: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2组,自背部切取4 cm×4 cm大小全层皮肤组织,实验组使用鼓式取皮机及双面胶纸将其反削成中厚皮片,对照组采用眼科剪将其修剪成中厚皮片。将皮片原位移植于... 目的:介绍一种小面积全层皮肤制备皮片的改良方法。方法: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2组,自背部切取4 cm×4 cm大小全层皮肤组织,实验组使用鼓式取皮机及双面胶纸将其反削成中厚皮片,对照组采用眼科剪将其修剪成中厚皮片。将皮片原位移植于大鼠背部创面,术后8 d观察创面愈合情况,计算皮片成活率。并将该方法应用于手术患者21例。结果:实验组皮片完整无缺损,厚度均匀一致;对照组皮片厚薄不一,部分皮片有剪破痕。实验组制备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而皮片成活率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患者术后皮片成活良好。结论:小面积全层皮肤组织制备皮片的改良方法能够有效提高皮片质量,缩短手术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 标本制备 皮肤移植
下载PDF
美容外科临床教学探讨 被引量:2
13
作者 曹川 李世荣 覃霞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07年第6期425-425,共1页
关键词 整形外科 技能培训 临床教学
下载PDF
应用局灶性光热作用技术治疗痤疮瘢痕 被引量:1
14
作者 晏晓青 赵玉明 +4 位作者 杨红岩 曾玮 李丹 刘岱 徐军 《武警医学》 CAS 2011年第5期392-394,共3页
目的观察局灶性光热作用技术治疗面部痤疮萎缩性瘢痕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采用2940nm Er:YAG像素激光治疗54例轻中重度痤疮瘢痕患者,其中光斑7mm×7mm或者9mm×9mm,长脉宽1200~1400mJ,照射4~6遍。每4周治疗1次,共3~6次。治疗... 目的观察局灶性光热作用技术治疗面部痤疮萎缩性瘢痕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采用2940nm Er:YAG像素激光治疗54例轻中重度痤疮瘢痕患者,其中光斑7mm×7mm或者9mm×9mm,长脉宽1200~1400mJ,照射4~6遍。每4周治疗1次,共3~6次。治疗后3个月评估疗效和安全性。治疗前后使用Dreno的ECCA权重评分表对瘢痕部位进行评分统计。结果治疗后凹陷性痤疮瘢痕改善程度平均为52.12%。治疗前后ECCA分值有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后未出现色素沉着、色素减退及瘢痕形成等不良反应。结论 局灶性光热作用技术治疗痤疮萎缩性瘢痕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灶性光热作用技术 痤疮瘢痕 激光
下载PDF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朱忠 王斌 +1 位作者 陈海啸 林列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7年第15期2083-2083,共1页
目的观察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临床应用效果,探讨皮瓣转位范围。方法在小腿后侧设计及切取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逆行转位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结果73例皮瓣完全成活,3例皮瓣远端皮缘浅表坏死,2例皮瓣远端1/5坏死... 目的观察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临床应用效果,探讨皮瓣转位范围。方法在小腿后侧设计及切取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逆行转位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结果73例皮瓣完全成活,3例皮瓣远端皮缘浅表坏死,2例皮瓣远端1/5坏死。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血供可靠,操作简单,可以修复小腿下段、踝部、足背跖骨中部的软组织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神经 筋膜皮瓣 修复
下载PDF
3M透明输液敷贴对整形外科面颈部手术患者眼睛的保护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娅萍 汪丽萍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2年第1期85-85,共1页
眼部的保护对于整形美容外科面颈部手术非常重要,临床上多采用直接缝合上、下眼睑或使用中央带有敷料的专用眼贴薄膜。但直接缝合上、下眼睑,对患者是一次侵入性操作,且会留下针眼,影响美观。专用眼贴薄膜价格较贵,且手术中随着麻醉肌... 眼部的保护对于整形美容外科面颈部手术非常重要,临床上多采用直接缝合上、下眼睑或使用中央带有敷料的专用眼贴薄膜。但直接缝合上、下眼睑,对患者是一次侵入性操作,且会留下针眼,影响美观。专用眼贴薄膜价格较贵,且手术中随着麻醉肌松药半衰期改变,患者上、下眼睑易睁开,可能与敷料摩擦导致结膜、角膜干燥、损伤等并发症发生,造成护理缺陷[1]。我科巧用3M透明输液敷贴保护整形外科面颈部手术患者的眼睛,此方法操作简单、密闭性好,使患者眼部得到更舒适的保护,有效避免了眼部并发症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M透明输液敷贴 整形外科 眼睛
下载PDF
62例眼袋整形术并发症原因分析及处理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兵 仇树林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6年第18期2515-2515,共1页
关键词 眼袋 整形术 并发症
下载PDF
大鼠自体皮与羊皮混合移植中的COX-2、VEGF表达差异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谷明娟 王凌峰 侯智慧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2015年第6期519-524,共6页
目的:通过组织学结构观察、免疫组化法检测环氧化酶-2(COX-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异体皮组与异种皮(羊皮组)中的表达是否存在差异,来探讨异种皮(羊皮)作为自体微粒皮肤移植的覆盖物的效果。方法:雄性健康Wistar大鼠180只,随机分... 目的:通过组织学结构观察、免疫组化法检测环氧化酶-2(COX-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异体皮组与异种皮(羊皮组)中的表达是否存在差异,来探讨异种皮(羊皮)作为自体微粒皮肤移植的覆盖物的效果。方法:雄性健康Wistar大鼠180只,随机分为:自体皮组(对照组)、异体皮组、异种皮(羊皮)组三组,每组60只。分别于3、5、7、14、21、28d时相点每组各处死10只,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各时相点COX-2、VEGF的表达,并在光镜下观察其组织学形态结构。结果:异体皮组和异种皮(羊皮)组与自体皮组(对照组)相比,大鼠创面COX-2、VEGF表达差异都有显著性(P<0.01);异种皮(羊皮)组与异体皮组大鼠创面COX-2、VEGF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且光镜下观察,自体皮组(对照组)在移植术后14d开始出现平行排列/新生的胶原纤维与弹力纤维,而异体皮、异种皮(羊皮)组在移植术后21d才出现平行排列/新生的胶原纤维与弹力纤维。结论:COX-2、VEGF在异体皮组与异种皮(羊皮)组的表达中差异无显著性,为临床上羊皮替代异体皮作为自体微粒皮肤移植的覆盖物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皮 血管形成 环氧化酶-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面部软组织创伤52例整形修复效果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陆亚东 《中国当代医药》 2010年第32期22-22,25,共2页
目的:探讨面部软组织创伤整形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1月~2009年10月整形科门诊及住院的面部软组织创伤患者52例的病历资料。结果:本组52例术后全部Ⅰ期愈合,其中效果优良37例,占71.15%;不同创伤部位对修复效果无... 目的:探讨面部软组织创伤整形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1月~2009年10月整形科门诊及住院的面部软组织创伤患者52例的病历资料。结果:本组52例术后全部Ⅰ期愈合,其中效果优良37例,占71.15%;不同创伤部位对修复效果无显著影响(P>0.05);不同创伤类型对修复效果有显著影响,其中切割伤修复效果显著优于其他创伤类型(P<0.05)。结论:面部软组织创伤应遵循"微创、美容"的原则,尽可能按照解剖要求修复创面,以期达到最佳修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软组织 创伤 整形美容修复 急诊
下载PDF
颞骨次全或扩大切除术后局部缺损的修复
20
作者 邹艺辉 韩东一 +3 位作者 黄德亮 杨伟炎 庄洪兴 韩娟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3-155,共3页
目的 探讨颞骨次全或扩大切除术后局部缺损的最佳修复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 1993年 7月~ 2 0 0 3年 6月共 33例颞骨次全 /扩大切除术后局部缺损的修复情况。结果 33例患者 ,其中恶性 2 6例 ,良性 7例 ;病变范围广 ,颞骨次全切除 2 2... 目的 探讨颞骨次全或扩大切除术后局部缺损的最佳修复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 1993年 7月~ 2 0 0 3年 6月共 33例颞骨次全 /扩大切除术后局部缺损的修复情况。结果 33例患者 ,其中恶性 2 6例 ,良性 7例 ;病变范围广 ,颞骨次全切除 2 2例 ,扩大切除 11例。移植组织充填修复 33例次 ,各种修复总存活率为 81 8% (2 7/ 33) ,其中胸大肌带蒂岛状皮瓣 77 8% (7/ 9) ,带蒂颞肌瓣转移 10 0 % (9/9) ,颞肌瓣加胸锁乳突肌 /斜方肌皮瓣 10 0 % (4/ 4 ) ,胸锁乳突肌上段 6 0 0 % (3/ 5 ) ,脂肪充填 6 6 7% (4/ 6 )。病变性质、累及颅内外、术前放疗、复发、术后脑脊液漏是影响修复愈合的因素。结论 修复方法根据病变性质、缺损大小、局部血循环情况以及上述影响因素而定。局部缺损小、良性病变 ,首选游离脂肪充填 (带真皮更佳 ) ;如为恶性首选带蒂颞肌瓣。组织缺损多、血运欠佳时考虑应用胸大肌带蒂岛状皮瓣。多次修复失败者应采用游离植皮覆盖创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骨切除术 缺损修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