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51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合式训练对飞行学员肌力及旋梯旋转耐受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波 唐璐 +3 位作者 成静 杨鸣亮 李子目 郭延东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46-151,共6页
目的针对有运动训练基础的飞行学员肌力和旋梯旋转耐受提高训练效果差问题,研究不同体能训练方案对促进肌力和旋梯旋转耐受的影响。方法216名男性飞行学员作为被试,随机分为实验组(n=108)和对照组(n=108),采用为期12周的复合式体能训练... 目的针对有运动训练基础的飞行学员肌力和旋梯旋转耐受提高训练效果差问题,研究不同体能训练方案对促进肌力和旋梯旋转耐受的影响。方法216名男性飞行学员作为被试,随机分为实验组(n=108)和对照组(n=108),采用为期12周的复合式体能训练(实验组)和传统体能训练(对照组),在干预实验前、中期(4、8周)以及后期(12周)进行肌力测试和旋梯旋转耐受测试。结果干预训练后,实验组和对照组上肢后拉、前推,左、右下肢最大肌力平均最大增长幅度分别为19.9%、18.0%,32.8%、33.2%和3.8%、2.1%,11.8%、12.1%,两组增长幅度差异显著(P<0.01);实验组和对照组上、下肢爆发力平均最大提高幅度为29.4%、12.7%和17.4%、2.9%,两组提高幅度显著差异(P<0.05);两组躯干前屈、后展最大肌力平均最大提高幅度无显著差异;实验组、对照组旋梯旋转速度平均最大提高幅度分别为29%、15%,两组提升幅度差异显著(P<0.01);实验组、对照组旋梯推算过载耐受平均最大提高幅度分别为82%、36%,两组提升幅度差异非常显著(P<0.01);各项测试数据均在8周训练结束后趋近于最大值。结论复合式训练方案对提高有训练基础飞行学员上、下肢最大肌力和爆发力、旋梯旋转耐受能力显著优于传统训练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式训练 飞行学员 旋梯旋转耐受
下载PDF
肢体导联组合对心电轴估计精度影响的研究
2
作者 李延军 刘伟波 +3 位作者 宫国强 张琳 宋晋忠 杨宜婧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2024年第3期137-142,共6页
目的心电肢体导联共有6通道,任意2导组合均可用于心电轴的估计。本研究比较了15种肢体导联组合的心电轴估计精度。方法使用生理数据网的12导心电图公开数据库(每条记录时长10 s,采样率500 Hz,静息状态),抽取年龄≥18岁且标注为单一窦性... 目的心电肢体导联共有6通道,任意2导组合均可用于心电轴的估计。本研究比较了15种肢体导联组合的心电轴估计精度。方法使用生理数据网的12导心电图公开数据库(每条记录时长10 s,采样率500 Hz,静息状态),抽取年龄≥18岁且标注为单一窦性节律类型(心电轴正常)的21306条心电记录,包括6153条窦性节律记录、10916条窦性心动过缓记录、3466条窦性心动过速记录、771条窦性不规则记录;抽取年龄≥18岁的2323条心电轴偏移记录,包括1526条心电轴左偏记录、797条心电轴右偏记录。分别通过{Ⅰ,Ⅱ}、{Ⅰ,Ⅲ}、{Ⅰ,aVR}、{Ⅰ,aVL}、{Ⅰ,aVF}、{Ⅱ,Ⅲ}、{Ⅱ,aVR}、{Ⅱ,aVL}、{Ⅱ,aVF}、{Ⅲ,aVR}、{Ⅲ,aVL}、{Ⅲ,aVF}、{aVR,aVL}、{aVR,aVF}、{aVL,aVF}共15种“导联对”的QRS波群幅度(或面积)的正、负代数和来估计心电轴。结果基于幅度方法,{Ⅰ,Ⅱ}、{Ⅱ,aVL}对心电轴正常、心电轴左偏、心电轴右偏的三分类精度依次为93.56%与93.50%,优于传统{Ⅰ,aVF}的识别精度(92.93%)。基于面积方法,{Ⅲ,aVR}、{Ⅰ,aVR}、{Ⅰ,Ⅱ}、{aVR,aVF}、{Ⅱ,aVL}、{Ⅱ,Ⅲ}对心电轴正常、心电轴左偏、心电轴右偏的三分类精度依次为92.66%、92.53%、92.29%、92.19%、92.10%与91.91%,优于传统的{Ⅰ,aVF}识别精度(91.82%)。结论幅度方法的精度优于面积方法;无论幅度方法还是面积方法,心电轴自动估计时“导联对”{Ⅰ,Ⅱ}与{Ⅱ,aVL}的精度均高于传统“导联对”{Ⅰ,aV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 心电轴 QRS轴 心电轴偏移 心电轴左偏 心电轴右偏 肢体导联
原文传递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探讨益肺宣肺降浊方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机制研究
3
作者 朱健敏 陈炜 +1 位作者 蒋凌飞 吴林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80-1091,共12页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以及动物实验探讨益肺宣肺降浊方治疗血管性痴呆(VaD)模型大鼠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平台筛选益肺宣肺降浊方的有效成分以及相关靶点,因麦冬无法在TCMSP数据库找到,利用查阅文献以及BATMAN-TCM生物信息学...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以及动物实验探讨益肺宣肺降浊方治疗血管性痴呆(VaD)模型大鼠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平台筛选益肺宣肺降浊方的有效成分以及相关靶点,因麦冬无法在TCMSP数据库找到,利用查阅文献以及BATMAN-TCM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检索麦冬的成分。通过疾病数据库(GeneCards)获取VaD相关靶标并预测益肺宣肺降浊方治疗VaD的潜在靶点。通过STRING和Cytoscape 3.7.2软件绘制“复方活性成分-交集靶点”网络结构,同时建立PPI网络模型并找到关键靶点。对益肺宣肺降浊方治疗VaD的靶标进行GO富集分析与KEGG通路富集分析。29只老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中药组以及西药组。运用2-VO法(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法)造模,水迷宫检验大鼠学习记忆行为;HE染色观察各组动物海马CA1区病理变化,荧光检测各组大鼠大脑VEGF的含量,ELISA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IL-6和TNF-α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检测Nrf2、HO-1、P-Akt/Akt以及NF-κB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共获得益肺宣肺降浊方靶点380个,与VaD二者基因交集靶点为183个;交集核心靶点基因PPI网络构建包含92个节点和2610条边。GO结果提示与VaD治疗相关的生物学进程包括对脂多糖、氧化应激,细胞迁移的反应等,KEGG富集分析提示关键的通路涵盖NF-κB、Akt、VEGF、NOD样受体信号等通路。治疗后,与模型组大鼠对比,中药组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增多,海马CA1区组织结构及细胞形态完整及少有细胞变性,Nrf2、Akt及HO-1表达水平显著增高,NF-κB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炎症指标IL-6、TNF-α明显下调(P<0.01),免疫单荧光显示中药组血管内皮因子含量增加,同时抗氧化因子SOD活性提高,氧化损伤因子MDA含量下降(P<0.05)。结论网络药理学分析提示益肺宣肺降浊方可通过调控多条信号通路以及生物过程治疗VaD,益肺宣肺降浊方提高Nrf2、P-Akt/Akt及HO-1、VEGF蛋白表达水平,改善VaD大鼠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变性,且可能是通过激活AKT/Nrf2/HO-1改善VaD海马区病变,抑制氧化损伤以及下调NF-κB通路,减少神经炎症,进而改善VaD模型大鼠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网络药理学 益肺宣肺降浊方 AKT/Nrf2/HO-1信号通路
下载PDF
非接触式生理心理检测在长期模拟失重效应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4
作者 丁帅 许梓 +9 位作者 戎千 刘书娟 刘子豪 武元 俞尧 李志利 宋程 曲丽娜 王浩 李莹辉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2024年第2期78-83,98,共7页
目的在模拟失重生理效应场景下,构建基于面部视频的非接触式生理心理检测模型,探索长期模拟失重生理效应分析的非接触式心率和负性心境状态检测新方法。方法搭建可见光和热红外视频融合分析的非接触式生理心理数据采集系统,采集“地星... 目的在模拟失重生理效应场景下,构建基于面部视频的非接触式生理心理检测模型,探索长期模拟失重生理效应分析的非接触式心率和负性心境状态检测新方法。方法搭建可见光和热红外视频融合分析的非接触式生理心理数据采集系统,采集“地星二号”90 d头低位卧床实验中受试者生理心理相关数据,构建基于图卷积网络面部多区域特征融合的非接触式心率检测模型和考虑数据可靠性的非接触式负性心境状态检测模型,并以指夹式心率和POMS-SF量表为标签,验证模型的有效性。结果研究结果显示,非接触式心率检测模型的Bland-Altman图差值平均数为-1.26 bpm,且96.3%的误差值检测数据处于95%一致性区间内,模型检测的心率与指夹式心率有较高的一致性;非接触式负性心境状态检测模型对于紧张、压抑、愤怒、疲劳的检测准确率均超过0.85,且心率、AU06、眼部视线、头部姿态对心境状态检测的影响显著。结论非接触式生理心理检测方法不仅能够用于长期模拟失重的生理效应分析,还可为未来长期空间飞行的航天员在轨健康保障提供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失重效应 非接触检测 心率检测 心境状态分析
原文传递
抗阻训练对航母舰载机飞行学员颈部疼痛和颈部功能的影响
5
作者 张军 肖楠 +3 位作者 刘大伟 齐效文 高祖训 杨广辉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2024年第1期31-37,共7页
目的通过运动疗法和颈肌抗阻训练改善飞行员颈部功能,研究抗阻训练对舰母载机飞行学员颈部疼痛水平和表面肌电活动的影响。方法对航母舰载机飞行学员进行颈部疼痛干预实验,实验周期为3个月。纳入23~35岁的男性舰载机飞行学员,运动前进... 目的通过运动疗法和颈肌抗阻训练改善飞行员颈部功能,研究抗阻训练对舰母载机飞行学员颈部疼痛水平和表面肌电活动的影响。方法对航母舰载机飞行学员进行颈部疼痛干预实验,实验周期为3个月。纳入23~35岁的男性舰载机飞行学员,运动前进行健康筛查和风险评估,排除高风险人群。发放调查问卷,包括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表和中国体力活动调查表。进行颈肌功能测试,包括颈肌最大肌力、颈椎关节活动度和表面肌电。将实验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8名。第一组为对照组,每天照常进行部队安排的训练;第二组为抗阻训练组,在照常进行部队安排训练的基础上使用自主研发的舰载机飞行员用颈椎病预防训练器,制订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案。每周进行3次抗阻训练,每次训练时间为20 min,在干预实验结束时再次测试颈肌最大肌力、颈椎关节活动度和表面肌电值。将所有数据导入SPSS 22.0软件,结果采用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干预3个月后,抗阻训练对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的影响效果显著。(2)干预后受试者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的自身前后测试结果表明,其颈椎功能障碍水平得到明显好转。(3)干预后,受试者自身关节活动度的组间对比结果显示,抗阻训练组受试者的前屈、后伸、左屈、右屈、左旋和右旋的自身变化差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干预后,两组受试者的自身颈部肌力结果显示,抗阻训练组受试者的六个动作自身变化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干预前后在前屈、后伸、左屈、右屈四个动作测试中抗阻训练组的均方根值(RMS)结果显示,左右胸锁乳突肌和左右侧斜方肌上束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干预前后在前屈、后伸、左屈、右屈四个动作测试中抗阻训练组的积分肌电值(iEMG)结果显示,左右胸锁乳突肌和左右侧斜方肌上束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受3个月抗阻训练可有效缓解舰载机飞行学员的颈部疼痛,改善颈椎功能障碍以及颈部被测四块肌肉深浅肌纤维的载荷,增强颈部肌肉力量、抗疲劳能力和颈部关节活动度,优化颈部深浅层肌肉的激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母舰载机飞行学员 抗阻训练 颈部疼痛 颈部功能 运动康复
原文传递
陆军航空兵女飞行员卫勤保障现状和健康路径分析
6
作者 余静 严军 《联勤军事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63-66,共4页
目的探讨陆军航空兵女飞行员卫勤保障现状和健康路径。方法采用文献检索、资料收集和实地调研等方式,掌握国内外直升机女飞行员需求和航空卫勤保障现状,分析其特点和不足,提出针对该人群卫勤保障的健康路径。结果目前的女飞行员通用卫... 目的探讨陆军航空兵女飞行员卫勤保障现状和健康路径。方法采用文献检索、资料收集和实地调研等方式,掌握国内外直升机女飞行员需求和航空卫勤保障现状,分析其特点和不足,提出针对该人群卫勤保障的健康路径。结果目前的女飞行员通用卫勤保障措施不能完全解决陆军航空兵女飞行员因性别和作业环境导致的作业能力差异问题,女性固有月经周期、妊娠和直升机特殊坏境产生的噪音、振动、辐射以及低压、缺氧等因素可能促进陆军航空兵女飞行员疲劳和焦虑产生,进而影响作业能力和健康水平。结论需聚焦陆军航空医学和人文社会科学视角层面,加强直升机特殊环境、女飞行员特殊生理和心理问题、领悟社会支持等研究,发掘针对陆军航空兵女飞行员性别特点的精准卫勤保障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军航空兵 女飞行员 陆军航空医学 健康路径 卫勤保障
下载PDF
飞行员心理疲劳:测量、成因及干预
7
作者 邓丽芳 裴蓓 孙馨林 《心理学进展》 2024年第3期131-139,共9页
心理疲劳对飞行员的身心、行为及航空安全都有着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国内外文献分析,系统地阐述了飞行员心理疲劳的测量方法、产生原因及干预方式。以往测量方法主要包含生理指标评价、主观评价和行为表现测量,认知负荷、人格特质、动机... 心理疲劳对飞行员的身心、行为及航空安全都有着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国内外文献分析,系统地阐述了飞行员心理疲劳的测量方法、产生原因及干预方式。以往测量方法主要包含生理指标评价、主观评价和行为表现测量,认知负荷、人格特质、动机水平和生理状况,以及源自工作、家庭和人际等方面的压力源是导致飞行员心理疲劳的重要因素。飞行员心理疲劳的干预主要体现在心理训练、睡眠保障和日常工作安排方面。对飞行员心理疲劳的系统性研究有助于为飞行员的身心健康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保障飞行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行员 心理疲劳 测量 干预
下载PDF
某高校建筑类专业学生眩晕发病危险因素的调查研究
8
作者 王丹 刘昌晟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07-112,共6页
目的:探索建筑专业学生眩晕的相关风险因素,为降低未来高空作业的坠落事件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选取了湖北职业技术学院2022年9月至2023年6月期间在校建筑类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根据人口学信息、临床特征、PHQ-9评测结果及眼震视图检... 目的:探索建筑专业学生眩晕的相关风险因素,为降低未来高空作业的坠落事件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选取了湖北职业技术学院2022年9月至2023年6月期间在校建筑类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根据人口学信息、临床特征、PHQ-9评测结果及眼震视图检查结果,以多因素回归分析探索眩晕相关的风险因素。结果:研究纳入541名参与者,234人(43.25%)有眩晕病史,其中女性比例高于男性,抑郁症状在眩晕患者中更常见。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心理状态,双温试验、疲劳及睡眠障碍与眩晕发病显著相关。结论:前庭功能异常、抑郁、疲劳状态及睡眠障碍与眩晕发病相关,对建筑专业学生进行前庭功能普查、心理及疲劳状态评估有助于降低高空作业时的安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因素回归分析 前庭功能 眩晕患者 疲劳状态 睡眠障碍 建筑类专业 发病危险因素 高空作业
下载PDF
通用航空空间定向障碍多阶多因素影响分析模型
9
作者 晏碧华 孔研 +1 位作者 刘真 高羽晨熙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5-10,共6页
为建立通用航空飞行空间定向障碍发生的多阶多因素影响分析模型,基于空间定向障碍事故飞行员主观报告分析,从人-机-环境三个角度着手,确定了飞行情境、飞机故障、飞行员身心健康、机组协作、飞行员专业技能5个影响空间定向障碍发生的一... 为建立通用航空飞行空间定向障碍发生的多阶多因素影响分析模型,基于空间定向障碍事故飞行员主观报告分析,从人-机-环境三个角度着手,确定了飞行情境、飞机故障、飞行员身心健康、机组协作、飞行员专业技能5个影响空间定向障碍发生的一阶因素及22个二阶因素。采用调查法请75名通航飞行员对22个二阶因素的重要程度进行赋分,并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通航飞行员身心健康是一阶因素中引发飞行员空间定向障碍的首要因素;二阶因素中,位列前五的因素依次为情境意识与决策、疲劳、飞行纪律、身体健康状况、自动化系统操作。结果为通用航空实现多途径避免空间定向障碍的发生及通航飞行员克服空间定向障碍的训练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定向障碍(SD) 影响因素 层次分析法(AHP) 通用航空 航空安全
下载PDF
陆军直升机飞行人员寒区飞行错觉发生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10
作者 刘媛 余静 +8 位作者 严军 李森 夏雨 朱莹 龙在云 王海燕 周阿香 李玲 杨策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9-45,共7页
目的了解陆军直升机飞行人员在寒区飞行错觉的发生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与应对措施。方法运用“飞行错觉综合量表(Comprehensive flight illusion scales)”调查74名寒区陆军直升机飞行人员在2022年12月至2023年2月飞行错觉的发生情况... 目的了解陆军直升机飞行人员在寒区飞行错觉的发生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与应对措施。方法运用“飞行错觉综合量表(Comprehensive flight illusion scales)”调查74名寒区陆军直升机飞行人员在2022年12月至2023年2月飞行错觉的发生情况、相关影响因素及应对飞行错觉的措施。通过SPSS 22.0软件统计分析各变量之间的差异和飞行错觉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74份,收回74份,有效回收率100%。其中飞行错觉的发生率为32.43%。飞行时间与飞行错觉的发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寒区发生率较高的3种飞行错觉分别为距离错觉(20.27%)、倾斜错觉(18.92%)和相对位置错觉(16.22%);发生率较低的3种飞行错觉分别为:脱离现象(4.05%)、旋转错觉(4.05%)和倒飞错觉(2.70%)。飞行错觉发生后66.67%的人员出现紧张、感觉杆“搬不动”、头痛、头昏以及飞行后失眠等多种反应。陆军直升机飞行人员几乎都知晓并认同积极应对飞行错觉的处理方式,却有50%的人员认为可采用消极等待的方式。通过对影响飞行错觉发生的相关因素统计分析提示:除了飞行科目以外,与飞行员身心状态、外界环境和飞行活动相关的多种因素均影响飞行错觉的发生,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寒区作业的陆军直升机飞行人员在冬季短时期内飞行错觉发生后会出现明显的心理和生理反应,他们的疲劳焦虑状态、气候、地形环境以及驾驶机型的座舱界面飞行参数与飞行错觉的发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区 陆军飞行人员 直升机 飞行错觉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民航空勤人员耳和听力保健常识及体检鉴定标准知晓率调查
11
作者 秦彩虹 胡墨绳 +2 位作者 马峰杰 尹海英 白银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4-167,共4页
目的 了解民航空勤人员对耳和听力保健常识、体检鉴定标准的认知程度,为制订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计划提供依据。方法 参考世界卫生组织资料、既往调查文献及中国民航局空勤人员体检鉴定医学标准,设计“耳和听力保健常识及体检标准的知晓情... 目的 了解民航空勤人员对耳和听力保健常识、体检鉴定标准的认知程度,为制订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计划提供依据。方法 参考世界卫生组织资料、既往调查文献及中国民航局空勤人员体检鉴定医学标准,设计“耳和听力保健常识及体检标准的知晓情况调查问卷”,对空勤人员共计2 253例进行调查,分别统计常识及标准知晓率。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2 253份,空勤人员耳和听力保健常识总知晓率82.97%,不同年龄组间知晓率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其中51~60岁组飞行员受试者常识知晓率最低。体检鉴定标准总知晓率61.55%,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不同工种和不同地区间常识知晓率及体检标准知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飞行学员和飞行员两类问题知晓率均高于乘务员;华东地区常识20题和西南地区空勤人员的标准4题知晓率最高。结论 民航空勤人员对耳和听力保健、体检鉴定标准的知晓率存在地区及人群差异,应加大大龄飞行员及客舱乘务员等人群的宣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航空勤人员 耳和听力保健 体检鉴定标准 问卷调查 知晓率
下载PDF
微重力通过骨髓微环境嘌呤代谢影响造血干细胞分化的机制研究
12
作者 刘希汝 张豪 +2 位作者 闫金笑 李想 杨慧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26-126,共1页
目的长期暴露在太空微重力环境下影响宇航员机体健康,包括骨质流失、免疫功能障碍以及造血功能障碍等。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作为血液系统的祖细胞,微重力环境对其命运分化的影响仍有待阐明。本研究通过构建小鼠尾悬吊... 目的长期暴露在太空微重力环境下影响宇航员机体健康,包括骨质流失、免疫功能障碍以及造血功能障碍等。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作为血液系统的祖细胞,微重力环境对其命运分化的影响仍有待阐明。本研究通过构建小鼠尾悬吊模拟微重力模型,结合转录组和代谢组联合分析的方法,揭示微重力影响HSCs的命运分化及其具体机制。方法采用尾悬吊后肢去负荷构建模拟微重力小鼠模型,并基于外周血组分及骨密度分析进行评估。在此模型成功建立的基础上,检测微重力对小鼠HSCs增殖和分化的影响。进一步,联合HSCs转录组和骨髓上清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HSCs响应微重力的分子机制。结果尾悬吊处理后,小鼠后肢骨密度显著减少,外周血中白细胞数、淋巴细胞数显著下降,红细胞数及血红蛋白数增加。对HSCs各谱系的流式分析结果显示,微重力显著增加了骨髓中HSCs的比例,并减少了淋系祖细胞和红系祖细胞的分化。与此一致,转录组分析显示微重力抑制了HSCs的造血谱系通路。进一步,代谢组分析结果表明骨髓微环境中嘌呤代谢通路被明显抑制。结论本项研究表明微重力会通过改变骨髓微环境中嘌呤代谢通路,抑制小鼠HSCs向红系和淋巴系的分化,扰乱HSCs体内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微环境 免疫功能障碍 淋巴细胞数 造血干细胞 淋巴系 嘌呤代谢 模拟微重力 体内平衡
原文传递
固态胺吸附去除CO_(2)行为研究
13
作者 王传增 刘昊 +3 位作者 周国栋 杨润泽 魏巍 赵雪霏 《载人航天》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6-311,共6页
为解决基于固态胺材料的再生式CO_(2)去除技术在便携式生保系统中的应用问题,开展了固态胺材料吸附去除CO_(2)的性能研究。进行了不同吸附温度、入口CO_(2)浓度、气体流量条件下固态胺吸附CO_(2)的穿透试验,获得了相应的穿透曲线;利用Wh... 为解决基于固态胺材料的再生式CO_(2)去除技术在便携式生保系统中的应用问题,开展了固态胺材料吸附去除CO_(2)的性能研究。进行了不同吸附温度、入口CO_(2)浓度、气体流量条件下固态胺吸附CO_(2)的穿透试验,获得了相应的穿透曲线;利用Wheeler方程对穿透曲线进行了拟合,得到了相应的拟合方程、平衡吸附量等结果。结果表明:通过Wheeler方程能够准确描述固态胺吸附CO_(2)的行为;获得了CO_(2)穿透率分别为10%和50%时的穿透时间与气体流量间的线性关系方程,方程可应用于预测固态胺反应器性能、切换周期等,使评估反应器性能的试验大为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胺 吸附行为 Wheeler方程 穿透曲线
下载PDF
BDD电催化耦合电解析处理载人航天器中冷凝废水的研究
14
作者 王传增 周文兴 +3 位作者 余青霓 魏巍 卞强 杨润泽 《载人航天》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4-182,共9页
为解决在硼掺杂的金刚石电极(BDD)电催化处理冷凝废水中,由于冷凝废水电导率低而导致处理能耗较高的问题,提出了BDD电催化耦合电解析的新方法处理冷凝废水。在BDD反应器内填充吸附有无机盐的混合阴阳离子交换树脂,电催化处理冷凝废水时... 为解决在硼掺杂的金刚石电极(BDD)电催化处理冷凝废水中,由于冷凝废水电导率低而导致处理能耗较高的问题,提出了BDD电催化耦合电解析的新方法处理冷凝废水。在BDD反应器内填充吸附有无机盐的混合阴阳离子交换树脂,电催化处理冷凝废水时吸附在树脂上的离子在电场作用下解析下来进入废水中,并进行交替的吸附、解析及定向运动,从而改善废水的导电性,电极两端电压显著降低,停止加电后,离子又能重新交换吸附在树脂上。以Na_(2)SO_(4),Na_(3)PO_(4)以及NaNO_(3)作为电解质时,对总有机碳(TOC)去除没有影响;而以NaCl作为电解质时,TOC去除率随着NaCl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凝废水 BDD 电催化耦合电解析 离子交换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体内实验探讨射麻止喘液治疗中性粒细胞型哮喘的分子机制
15
作者 连乐燊 孟星汝 +5 位作者 黄秀芳 周谨希 谢燕小 陶海澜 蒋紫云 刘小虹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7-256,共10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及体内实验探讨射麻止喘液治疗中性粒细胞型哮喘(NA)的分子机制。方法(1)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文献检索及Swiss ADME、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检索、筛选射麻止喘液的活性成分及其作...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及体内实验探讨射麻止喘液治疗中性粒细胞型哮喘(NA)的分子机制。方法(1)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文献检索及Swiss ADME、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检索、筛选射麻止喘液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利用OMIM、Gene Cards、Dis Ge NET及Drug Bank数据库检索、筛选NA疾病相关靶点。通过微生信平台对射麻止喘液活性成分作用靶点与NA疾病相关靶点取交集,得到射麻止喘液治疗NA的潜在作用靶点(共有靶点)。采用Cytoscape 3.8软件构建“中药-活性成分-潜在作用靶点”网络。通过STRING数据库建立潜在作用靶点蛋白互作(PPI)网络,使用内置Mcode插件分析获得核心靶点。使用Metascape平台对潜在作用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2)将BALB/C小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空白组、NA模型组、射麻止喘液低剂量组(2.5 g·kg^(-1))、射麻止喘液高剂量组(10 g·kg^(-1))、地塞米松对照组(1 mg·kg^(-1));通过腹腔注射致敏剂[鸡卵清白蛋白(OVA)+弗氏完全佐剂(CFA)]并通过雾化吸入激发的方法复制NA小鼠模型,第0、7、14天分别腹腔注射OVA+CFA(20μg OVA+75μg CFA,0.3 m L)致敏,第21~30天采用5%OVA混悬液雾化激发(每次8 m L,每次雾化时间40 min,每天1次);雾化激发前1 h各组灌胃给药,地塞米松对照组腹腔注射给药,每天1次。采用HE染色法观察小鼠肺组织病理变化;ELISA法检测肺泡灌洗液中IL-8含量;RT-q PCR法检测肺组织中NLRP3、CXCR2 m RNA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中p-m TOR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共筛选得到射麻止喘液活性成分作用靶点826个,NA疾病相关靶点154个,取交集后得到射麻止喘液治疗NA的51个潜在作用靶点(共有靶点)。通过“中药-活性成分-潜在作用靶点”网络分析得到槲皮素、木犀草素、山柰酚、豆甾醇、柚皮素等关键活性成分。通过对潜在作用靶点的PPI网络分析得到29个核心靶点,包括AKT1、IL6、TNF、EGFR、NLRP3、RELA、MIF、CXCR2、VEGFA等。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882个生物学过程条目、33个细胞组分条目、61个分子功能条目;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到142条信号通路,主要涉及TNF信号通路、甲型流感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通路、MAPK信号通路、m TOR信号通路等。(2)动物实验结果:与空白组比较,NA模型组小鼠的气道黏膜损伤明显,结构紊乱,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黏膜充血、水肿,肺泡壁明显增厚,肺泡腔缩小;肺泡灌洗液中的炎症因子IL-8水平明显升高(P<0.05);小鼠肺组织NLRP3、CXCR2 m RNA表达显著上调(P<0.01),p-m TOR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与NA模型组比较,射麻止喘液低、高剂量组小鼠肺组织支气管上皮细胞结构排列可见少许紊乱,气管及血管周围有少量的炎性细胞浸润,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明显减轻;小鼠肺组织CXCR2 m RNA表达显著下调(P<0.01),p-m TOR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射麻止喘液高剂量组小鼠肺泡灌洗液中的IL-8水平明显降低(P<0.05);射麻止喘液低剂量组小鼠肺组织NLRP3m RNA表达明显下调(P<0.05)。结论射麻止喘液对NA的治疗作用可能是通过槲皮素、木犀草素、山柰酚等关键活性成分,作用于NLRP3、CXCR2等核心靶点,调控TNF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Toll样信号通路、m TOR等关键信号通路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麻止喘液 中性粒细胞型哮喘 网络药理学 NLRP3 CXCR2 MTOR信号通路 小鼠
原文传递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及实验验证探讨参附益心颗粒治疗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
16
作者 王彬 王新陆 +4 位作者 李兰馨 张泸丹 乔利杰 卫靖靖 朱明军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52-1363,共12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及实验验证探讨参附益心颗粒治疗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方法(1)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检索、筛选参附益心颗粒组方中药的有效活性成分;利用PubChem数据库、Swiss Target Prediction平...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及实验验证探讨参附益心颗粒治疗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方法(1)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检索、筛选参附益心颗粒组方中药的有效活性成分;利用PubChem数据库、Swiss Target Prediction平台进行作用靶点预测;通过GeneCards、OMIM数据库检索、筛选心力衰竭疾病相关靶点;通过Venny 2.1.0平台对参附益心颗粒活性成分作用靶点与心力衰竭疾病相关靶点取交集(共同靶点),即为参附益心颗粒抗心力衰竭的潜在作用靶点。将潜在作用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PPI)网络,筛选参附益心颗粒治疗心力衰竭的核心靶点。通过Cytoscape 3.6.1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疾病-靶点”网络,筛选参附益心颗粒治疗心力衰竭的关键活性成分。利用DAVID数据库对潜在作用靶点进行GO功能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AutoDock Vina软件对关键活性成分和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2)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参附益心颗粒组(5.28 g·kg^(-1))及阳性药组(沙库巴曲缬沙坦组,20.8 mg·kg^(-1)),每组8只。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复制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模型。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4周。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大鼠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HE、Masson染色法观察大鼠心脏组织病理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脑钠素(BNP)、心钠肽(ANP)、醛固酮(ALD)水平;q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脏组织CAV1、F2、MAPK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共获得参附益心颗粒的活性成分210个,作用靶点1196个,心力衰竭疾病相关靶点801个;通过Venny 2.1.0平台取交集,共得到参附益心颗粒治疗心力衰竭的潜在作用靶点(共同靶点)97个。通过“药物-活性成分-疾病-靶点”网络分析得到槲皮素、木犀草素、花生四烯酸、山柰酚、丹参醛等关键活性成分。通过潜在作用靶点的PPI网络分析得到MAPK1、F2、CAV1、EDN1、GJA1等核心靶点。潜在作用靶点主要集中在基因表达的正向调节、心脏发育及对MAPK级联的正向调节等生物过程,涉及MAPK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和PI3K/Akt等关键通路。MAPK1、CAV1、EDN1、F2与槲皮素、木犀草素、山柰酚、丹参醛以及MAPK1、F2与花生四烯酸均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2)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LVEF、LVFS显著降低(P<0.01),心脏质量指数明显升高(P<0.05);心肌组织病理损伤明显,间质纤维化程度严重,心脏胶原容积分数显著升高(P<0.01);血清BNP、ANP、ALD水平显著升高(P<0.01);心肌组织中CAV1、F2、MAPK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参附益心颗粒组、阳性药组大鼠的LVEF、LVFS均显著升高(P<0.01),但是心脏质量指数下降不明显(P>0.05);心肌组织病理损伤明显改善,间质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心脏胶原容积分数显著降低(P<0.01);血清BNP、ANP、ALD水平显著降低(P<0.01);心肌组织中CAV1、F2、MAPK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P<0.01)。结论参附益心颗粒可能是通过槲皮素、木犀草素、花生四烯酸、山柰酚、丹参醛等活性成分,作用于MAPK1、F2、CAV-1、EDN1等靶点,调控MAPK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等相关通路,从而改善心力衰竭大鼠的心功能及心肌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参附益心颗粒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实验验证 心肌纤维化 大鼠
原文传递
起始联合降脂策略对心内科门诊“极高危ASCVD”患者疗效及安全性观察——真实世界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17
作者 赵震宇 李媛 +3 位作者 郭宇轩 毛萧萧 MD Sayed Ali Sheikh 夏珂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07-916,共10页
目的:在真实世界的前瞻性队列研究中观察心内科门诊“极高危ASCVD”患者在治疗起始阶段采用联合降脂策略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连续入组2021年1月至6月在湘雅医院心内科高脂血症专病门诊就诊的“极高危ASCVD”患者,根据其实际降脂策略... 目的:在真实世界的前瞻性队列研究中观察心内科门诊“极高危ASCVD”患者在治疗起始阶段采用联合降脂策略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连续入组2021年1月至6月在湘雅医院心内科高脂血症专病门诊就诊的“极高危ASCVD”患者,根据其实际降脂策略分为三组:阿托伐他汀单药组;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组;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洛尤单抗组。主要观察终点为治疗一个月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蛋白a[Lp(a)]、非-HDL-C变化,次要终点为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L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变化及安全性指标。结果:无论哪种联合方式,在“极高危ASCVD”患者降脂起始阶段联合降脂治疗的疗效均显著优于阿托伐他汀单药组:LDL-C、Log[Lp(a)]、非-HDL-C、TC的降幅更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两种联合降脂方案中,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洛尤单抗与联合依折麦布相比,LDL-C、Log[Lp(a)]的降幅更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C、TG有一定的降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LDL-C<1.4 mmol/L或<1.8 mmol/L”作为降脂达标的标准时,两组联合降脂治疗的LDL-C达标率均高于阿托伐他汀单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洛尤单抗组的LDL-C达标率高于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独或联合“LDL下降超过50%”的降幅为达标标准,三组均无人能达标。治疗后三组间的肝脏转氨酶水平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间心肌酶同工酶(CK-MB)均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阿托伐他汀单药组相比,两联合降脂组治疗组的血糖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组的血糖比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洛尤单抗组的降幅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起始联合降脂治疗1个月对心内科门诊“极高危ASCVD”患者的降脂效果及LDL-C的达标率优于阿托伐他汀单药组。以LDL-C<1.4 mmol/L或<1.8 mmol/L为降脂达标目标时,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洛尤单抗组治疗1个月后LDL-C达标率高于联合依折麦布组;以“LDL下降超过50%”的降幅作为降脂达标标准时,1个月内很难达标。门诊“极高危ASCVD”患者采用起始联合的降脂治疗1个月无不良反应。起始联合降脂策略可用于心内科门诊“极高危ASCVD”患者中LDL-C数值需早期达标的人群,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洛尤单抗可用于需在1个月内LDL-C<1.4 mmol/L或<1.8 mmol/L的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始联合降脂 极高危ASCVD 真实世界 前瞻性队列研究 早期达标
下载PDF
长期模拟失重实验中医证候诊断量表的研究
18
作者 石宏志 徐冲 +9 位作者 许家佗 范全春 刘军莲 屠立平 胡晓娟 张成普 赵爽 米涛 李勇枝 李莹辉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2024年第1期8-14,共7页
目的制订适用于长期模拟失重实验受试者整体健康状态评价的中医证候诊断量表,并对其信度与效度进行初步评价。方法本研究基于对长期航天飞行不同阶段中的人体中医病机的认识,通过文献调研结合专家咨询的方法制订量表。采用重测信度和内... 目的制订适用于长期模拟失重实验受试者整体健康状态评价的中医证候诊断量表,并对其信度与效度进行初步评价。方法本研究基于对长期航天飞行不同阶段中的人体中医病机的认识,通过文献调研结合专家咨询的方法制订量表。采用重测信度和内部一致性系数来检验量表信度;进行为期90 d的头低位卧床实验,采用项目分析和因子分析法评价量表的效度,采用旋转成分矩阵分析各条目与维度间的相关性。结果长期模拟失重实验中医证候诊断量表包含8个维度、57个条目。信度分析结果:30名受试者前后两次量表评分总分相关系数为0.889,表明量表的稳定性很高;量表的克龙巴赫α系数为0.934,表明量表内部一致性非常好;分半信度校正后为0.858,表明量表的信度很高。效度分析结果:57个条目在高分组和低分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条目与量表总分的皮尔逊相关系数均>0.4(P<0.001);采用主成分因子分析法提取8个公因子,累积贡献率为55.293%;旋转成分矩阵分析结果经医理分析和专家反馈显示,与初始8个维度的重合度高达87.5%,表明量表的结构效度良好。结论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能够进行中医证候诊断,适用于长期模拟失重实验,可为受试者主观感受的评价提供客观量化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模拟失重实验 中医 证候 诊断 量表
原文传递
基于损伤力学的颈部椎间盘退化与寿命预测研究
19
作者 刘景龙 徐鹏 +1 位作者 王丽珍 樊瑜波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658-658,共1页
目的在长期的循环载荷作用下,飞行员的椎间盘容易发生疲劳损伤,损伤的累积导致椎间盘退化,降低椎间盘的承载寿命,影响日常生活和飞行训练。然而目前缺少对长期振动载荷作用下椎间盘损伤退化及寿命预测的研究。本文基于连续介质损伤力学... 目的在长期的循环载荷作用下,飞行员的椎间盘容易发生疲劳损伤,损伤的累积导致椎间盘退化,降低椎间盘的承载寿命,影响日常生活和飞行训练。然而目前缺少对长期振动载荷作用下椎间盘损伤退化及寿命预测的研究。本文基于连续介质损伤力学方法分析了飞行时长、振动频率、头盔重量及恢复训练对飞行员椎间盘疲劳损伤的影响。方法基于连续介质损伤力学的非线性损伤演化方程,在方程中考虑适用于人体组织自修复的恢复因子,使用椎间盘的体外疲劳实验数据和人体在正常步态过程中不同年龄段的椎间盘损伤数据对损伤演化模型进行参数标定和模型验证,得到了适用于人体椎间盘损伤演化和寿命预测的损伤演化方程。基于此方程,考虑飞行时长、振动频率、头盔重量和恢复锻炼等参数的作用,分析了各参数下飞行员颈部椎间盘的损伤演化历程,对椎间盘的寿命进行了预测。结果和结论考虑恢复因子的损伤演化方程能够用于人体椎间盘的损伤演化分析。结果显示,随着飞行时间的增加,椎间盘损伤退化的速度加快,椎间盘到达完全损伤的寿命缩短。频率及头盔重量的增加均会加快椎间盘的损伤速度。恢复因子的增加可促进椎间盘的损伤恢复,延长其发生退化的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退化 椎间盘损伤 连续介质损伤力学 寿命预测 疲劳损伤 演化历程 振动载荷 循环载荷
原文传递
月球车驾驶运动感知特性研究
20
作者 陈炜 谢绍丽 +3 位作者 安明 杜芳 郭非 林万洪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2024年第2期116-120,共5页
航天员月球车驾驶技能地面训练需要模拟逼真的运动感知特性,其关键在于掌握地面与月面驾驶运动感知的差异。笔者建立了高度逼真的月球车驾驶运动仿真场景,模拟月球车驾驶运动的地月差异;开发了以空间定向模型为框架的人体运动感知软件,... 航天员月球车驾驶技能地面训练需要模拟逼真的运动感知特性,其关键在于掌握地面与月面驾驶运动感知的差异。笔者建立了高度逼真的月球车驾驶运动仿真场景,模拟月球车驾驶运动的地月差异;开发了以空间定向模型为框架的人体运动感知软件,仿真比较了月球车驾驶前向运动感知的地月差异。结果表明,月面环境下月球车加速度变化范围减小、加减速缓慢且易发生侧滑;视觉信息受限时动态俯仰角感知显著大于地面,而静态俯仰角感知则大大降低;这种地月差异在加入视觉信息后大幅度减少。揭示了月面与地面驾驶运动感知特性的差异,为月球车驾驶运动模拟策略的优化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球车 低重力 驾驶模拟 运动感知 空间定向模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