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3篇文章
< 1 2 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TK/JAK3双靶点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和生物活性评价
1
作者 岑丽芳 程铭 +5 位作者 任玮杰 叶柳 王禄华 郭维博 张强 徐云根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3-86,共14页
以课题组前期发现的XL-12为先导化合物,通过末端苯环的结构修饰,进一步提高化合物的抗炎活性。设计并合成了12个目标化合物。所有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HRMS确证。体外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大部分化合物对布鲁顿型酪氨... 以课题组前期发现的XL-12为先导化合物,通过末端苯环的结构修饰,进一步提高化合物的抗炎活性。设计并合成了12个目标化合物。所有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HRMS确证。体外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大部分化合物对布鲁顿型酪氨酸激酶(Bruton’s tyrosine,BTK)和Janus激酶3(JAK3)具有较好的酶抑制活性,化合物I-3对Daudi细胞和BaF3-JAK3细胞显示中等的细胞增殖抑制活性。在体外抗炎活性评价中,化合物I-3能有效抑制炎症因子IL-6的产生。此外,在小鼠二甲苯致耳廓肿胀模型中,化合物I-3显示出优于阳性药依鲁替尼(ibrutinib)的抗炎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BTK抑制剂 JAK3抑制剂 双靶点抑制剂 抗炎
下载PDF
cGAS-STING信号通路调节剂在免疫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娄方宁 郑明月 +1 位作者 陈凯先 张素林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25,共11页
环鸟嘌呤-腺嘌呤核苷酸合成酶(cGAS)-干扰素基因刺激蛋白(STING)信号通路感知细胞质中的异常双链DNA后,诱导Ⅰ型干扰素(IFN-Ⅰ)和促炎细胞因子表达,从而激活宿主的免疫应答,增强机体抗肿瘤免疫反应和抗病原体感染。但是,cGAS-STING信号... 环鸟嘌呤-腺嘌呤核苷酸合成酶(cGAS)-干扰素基因刺激蛋白(STING)信号通路感知细胞质中的异常双链DNA后,诱导Ⅰ型干扰素(IFN-Ⅰ)和促炎细胞因子表达,从而激活宿主的免疫应答,增强机体抗肿瘤免疫反应和抗病原体感染。但是,cGAS-STING信号通路的持续激活会驱动自身免疫性疾病、衰老相关炎症和神经退行性病变等疾病。本文阐述了cGAS-STING信号通路参与调控多种免疫相关性疾病发生发展的机制,重点回顾了STING激动剂、cGAS抑制剂以及STING抑制剂的研发进展,为cGAS-STING调节剂的研发提供更多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GAS-STING信号通路 STING激动剂 cGAS抑制剂 STING抑制剂 免疫治疗
下载PDF
人工智能与分子模拟在药物设计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民权 龚铭城 +2 位作者 陈泽锴 陈振华 周良良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8-84,共7页
随着现代药物研究的不断深入,传统计算机模拟已经不能满足未来药物设计实验的需求。分子模拟作为传统计算机模拟的经典技术之一,可以构造分析复杂的分子模型,研究分子运动的动态过程,但模拟结果受人为因素影响大,准确度较低。近年来,人... 随着现代药物研究的不断深入,传统计算机模拟已经不能满足未来药物设计实验的需求。分子模拟作为传统计算机模拟的经典技术之一,可以构造分析复杂的分子模型,研究分子运动的动态过程,但模拟结果受人为因素影响大,准确度较低。近年来,人工智能与分子模拟技术的融合成为药物设计研究的新方法。人工智能技术利用大数据筛选出对应的化合物进行分子模拟,并将模拟结果反馈给人工智能系统进行学习,不断优化人工神经网络。联用人工智能与分子模拟技术,提高了药物设计研究的效率,降低了人为因素对模拟结果的影响,增加了模拟结果的可信度。该文总结了当前国内外应用人工智能和分子模拟技术进行药物设计的研究成果,以期为未来药物研发从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CADD)向人工智能辅助药物研发(AIDD)的转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模拟 人工智能 药物载体 药物设计
下载PDF
负载3-甲基腺嘌呤介孔二氧化硅的制备与释药性能研究
4
作者 韩卓越 王秀 +2 位作者 巫业振 胡浩然 邢亚群 《中南药学》 CAS 2024年第2期347-351,共5页
目的制备唑来膦酸(ZOL)修饰的聚多巴胺(PDA)包覆介孔二氧化硅(MSN)纳米颗粒,对其进行表征及释药性能研究。方法将ZOL与氨基-聚乙二醇-巯基连接作为骨靶向配体,通过加成反应修饰在PDA包覆的MSN表面,得到药物载体MSN@PDA-PEG-ZOL,通过1H-... 目的制备唑来膦酸(ZOL)修饰的聚多巴胺(PDA)包覆介孔二氧化硅(MSN)纳米颗粒,对其进行表征及释药性能研究。方法将ZOL与氨基-聚乙二醇-巯基连接作为骨靶向配体,通过加成反应修饰在PDA包覆的MSN表面,得到药物载体MSN@PDA-PEG-ZOL,通过1H-NMR、FT-IR、TEM、粒径及Zeta电位等方法对其进行表征。以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A)为药物模型,设计不同药物浓度计算载药量及包封率,筛选最佳处方,并考察药物在不同环境下的释放量。结果制备得到的纳米颗粒为分散均匀的球形结构;粒径及Zeta电位分别为(229.1±8.8)nm、-(30.3±0.6)mV;载药浓度在1000μg·mL^(-1)时,其包封率为(90.87±0.05)%,载药量为(37.55±0.02)%。纳米颗粒在pH 7.4的PBS溶液中48 h内的药物释放率为(16.99±0.15)%,在pH 5.0的PBS溶液中的释放率为(65.11±1.64)%,有利于药物在肿瘤微环境中的释放。结论本文成功制备了负载3-MA且具有靶向性和pH响应性的纳米制剂,其分散性好,具有高载药量、高包封率等特点,可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孔二氧化硅 3-甲基腺嘌呤 骨靶向 PH响应
原文传递
喹啉酮类BRD4抑制剂的3D-QSAR研究
5
作者 刘亚平 程平 张淑平 《广州化学》 CAS 2024年第1期56-61,I0003,共7页
使用比较分子力场分析法(CoMFA)和比较分子相似性指数法(CoMSIA)对33个已报道的喹啉酮类BRD4抑制剂进行3D-QSAR模型建立,研究了其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间的关系,并用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computer-aided drug design,CADD)设计出7个喹啉酮... 使用比较分子力场分析法(CoMFA)和比较分子相似性指数法(CoMSIA)对33个已报道的喹啉酮类BRD4抑制剂进行3D-QSAR模型建立,研究了其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间的关系,并用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computer-aided drug design,CADD)设计出7个喹啉酮类抑制剂。结果表明,建立的CoMFA(q^(2)=0.926,r^(2)=0.997,r^(2)_(pred)=0.744)和CoMSIA(q^(2)=0.939,r^(2)=0.991,r^(2)_(pred)=0.786)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基于这些模型设计的7个新喹啉酮类BRD4抑制剂具有高活性,并对其进行ADMET性质评价和类药性分析。以上研究结果有助于改造和开发更加有效的喹啉酮类BRD4抑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喹啉酮 BRD4抑制剂 3D-QSAR COMFA COMSIA ADMET 类药性
下载PDF
新型靶向αvβ6多肽的设计、合成与亲和力评价
6
作者 李跃鹏 王远强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1-188,共8页
通过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策略及固相合成法设计并筛选具有全新结构的αvβ6多肽配体,并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多肽配体与αvβ6的结合亲和力,建立αvβ6多肽配体的筛选方案.首先用Sybyl-X 1.3对αvβ6多肽配体及天然配体进行分子对... 通过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策略及固相合成法设计并筛选具有全新结构的αvβ6多肽配体,并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多肽配体与αvβ6的结合亲和力,建立αvβ6多肽配体的筛选方案.首先用Sybyl-X 1.3对αvβ6多肽配体及天然配体进行分子对接;其次用Amber 16对分子对接结果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确定多肽配体与αvβ6蛋白之间的结合模式,并以RGDLXXL(X为任意氨基酸)为多肽配体核心结构,通过逐步延伸氨基酸构建虚拟肽库,筛选获得长度为7~10个氨基酸的多肽配体,进一步通过相似氨基酸替换的方法设计筛选不同于RGDLXXL核心的新的多肽配体;最后用固相合成法合成新设计的多肽配体,利用间接ELISA法测定多肽配体-αvβ6的结合亲和力.已有多肽配体和天然配体的分子对接以及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表明,αvβ6与配体的结合主要通过Asp218和多肽配体之间形成氢键,以及Mg2+和多肽配体形成金属螯合作用完成.结合虚拟组合筛选与相似氨基酸替换,发现GRTDLGTLLFR,GRRTDLATIHG,RTDVGRVRGRG和RGDVGRVGR等多肽均满足该结合模式,RTDVGRVRGRG与αvβ6的亲和力为10.76μmol/L.可见RTDVGRVRGRG与αvβ6亲和力良好,是一条全新的αvβ6多肽配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合素ΑVΒ6 多肽配体 药物设计 亲和力 酶联免疫吸附法
下载PDF
基于增强采样构建的隐式马尔可夫状态模型分析GLP-1R激动剂对GLP-1R激活机制
7
作者 刘一卜 汤磊 范菊娣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44-50,共7页
目的 基于增强采样构建的隐式马尔可夫状态模型,分析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GLP-1R)激动剂PF-06882961激活GLP-1R的机制。方法 从PDB数据库中下载GLP-1R晶体结构(PDBID:6X1A),基于该晶体结构构建PF06882961与GLP-1R结合的高斯加速动力学(G... 目的 基于增强采样构建的隐式马尔可夫状态模型,分析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GLP-1R)激动剂PF-06882961激活GLP-1R的机制。方法 从PDB数据库中下载GLP-1R晶体结构(PDBID:6X1A),基于该晶体结构构建PF06882961与GLP-1R结合的高斯加速动力学(GaMD)体系,模拟PF06882961与GLP-1R结合的动力学轨迹。使用工具包Pyemma读取PF06882961与GLP-1R结合的GaMD动力学轨迹,构建马尔可夫模型。然后分别从一级结构[关键氨基酸残基间的αC间距(Glu247-His180;Glu364-Arg190)]和二级结构[关键α螺旋间扭转角(Val365-Pro358-Ala350;Arg380-Phe390-Met397)]两个层面对构建的马尔可夫模型中PF-06882961与GLP-1R复合物若干构象进行聚类分析,得出5个结构具有差异的PF-06882961与GLP-1R复合物宏观态构象(S1、2、3、4、5),将其可视化后分析各个宏观态构象之间的结构差异,以明确PF-06882961激活GLP-1R的结构基础。结果 从二级结构层面进行聚类分析时,PF06882961与GLP-1R结合后,GLP-1R细胞外结构域部分与跨膜结构域间距离减小,GLP-1R下游的G蛋白发生了重要构象转变。从一级结构及二级结构层面进行聚类分析时,PF-06882961结合GLP-1R后,GLP-1R的跨膜结构域内关键氨基酸残基重排出新的极性网络(Glu364-Tyr241-His180-Glu247),细胞外结构域内由Phe385-Tyr203-Tyr148组成π-π堆叠网络。结论 PF-06882961与GLP-1R结合后,通过由Phe385-Tyr203-Tyr148组成的π-π堆叠网络、由Glu364-Tyr241-His180-Glu247重排而成的新极性网络分别稳定GLP-1R的细胞外结构域及跨膜结构域,从而激活GLP-1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 PF-06882961 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 马尔可夫状态模型 高斯加速动力学 分子动力学模拟
下载PDF
三七素类似物的合成及促凝活性研究
8
作者 张曦 赵梦诗 +5 位作者 陈紫怡 陈靓 张然然 秦文亮 李军 孙敬勇 《食品与药品》 CAS 2024年第2期116-121,共6页
目的 研究在三七素分子上以显酸性的四氮唑基团进行电子等排替换对其促凝活性的影响。方法 以N2-Fmoc-L-2, 3-二氨基丙氨酸为原料,分别与2H-1, 2, 3-三氮唑-2-乙酸,1H-1, 2, 4-三氮唑-1-乙酸,1H-四氮唑-5-乙酸反应,合成3种三七素类似物... 目的 研究在三七素分子上以显酸性的四氮唑基团进行电子等排替换对其促凝活性的影响。方法 以N2-Fmoc-L-2, 3-二氨基丙氨酸为原料,分别与2H-1, 2, 3-三氮唑-2-乙酸,1H-1, 2, 4-三氮唑-1-乙酸,1H-四氮唑-5-乙酸反应,合成3种三七素类似物,并通过质谱(MS)、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及核磁共振碳谱(13C NMR)对其结构进行确证。结果 3种三七类似物分别为2-({[(9H-芴-9-基甲基)氧基]羰基}氨基)-3-{[2-(1, 2, 3-三氮唑-2-基)乙酰基]氨基}丙酸(Ⅰ),2-({[(9H-芴-9-基甲基)氧基]羰基}氨基)-3-{[2-(1, 2, 4-三氮唑-1-基)乙酰基]氨基}丙酸(Ⅱ)及2-({[(9H-芴-9-基甲基)氧基]羰基}氨基)-3-{[2-(3H-1, 2, 3, 4-四氮唑-5-基)乙酰基]氨基}丙酸(Ⅲ)。凝血4项检查与血浆复钙时间检测表明,Ⅲ的促凝血活性优于Ⅰ、Ⅱ。结论 在三七素分子上以显酸性的四氮唑基团进行电子等排替换,对其促凝活性有一定的增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素 类似物 凝血4项 血浆复钙时间 促凝活性
下载PDF
黄芪活性成分结合EphA2的分子对接分析
9
作者 韩雪 金家莉 +4 位作者 周蜜儿 武体林 万子豪 李志强 卞冰芝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3-28,共6页
目的研究黄芪主要活性成分与目标蛋白EphA2的结合模式,并探讨药物分子与目标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方法本研究使用Autodock4和Autodock vina两种不同的分子对接方法,对黄芪主要活性成分与EphA2蛋白的结合进行了分子对接研究。结果完... 目的研究黄芪主要活性成分与目标蛋白EphA2的结合模式,并探讨药物分子与目标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方法本研究使用Autodock4和Autodock vina两种不同的分子对接方法,对黄芪主要活性成分与EphA2蛋白的结合进行了分子对接研究。结果完成了黄芪主要活性成分阿拉伯糖、黄芪皂苷甲和毛蕊异黄酮苷与EphA2的分子对接,分析对接结果得到主要结合位点及残基。结论本研究为靶向EphA2蛋白的药物设计和进一步优化黄芪主要活性成分的结构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对接 氢键作用 药物设计 EPHA2 黄芪 gHgL
下载PDF
基于免疫调控的药物研发进展
10
作者 徐云根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共4页
免疫系统是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的复杂系统。正常的免疫系统是人体维持健康的重要武器。但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免疫监视机制不能正常运转,不能及时地发现并清除恶性转化的细胞,导致肿瘤细胞在体内迅速增殖,形成肿瘤。... 免疫系统是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的复杂系统。正常的免疫系统是人体维持健康的重要武器。但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免疫监视机制不能正常运转,不能及时地发现并清除恶性转化的细胞,导致肿瘤细胞在体内迅速增殖,形成肿瘤。但如果免疫系统被过度激活,其功能的亢进会对自身器官和组织产生伤害,并诱发自身免疫性疾病。因此,人体免疫系统的失调与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力低下 自身免疫性疾病 人体免疫系统 免疫活性物质 免疫细胞 免疫调控 免疫器官 恶性转化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外CADD领域研究现状与趋势分析
11
作者 王雨晴 胡孔法 胡晨骏 《药学研究》 CAS 2023年第10期745-752,758,共9页
目的近年来,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computer aided drug design,CADD)发展迅速,受到了中外学者和医药界的广泛关注。系统了解CADD领域的发展进程,对科研人员和药物研发机构的研究方向和工作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方法以... 目的近年来,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computer aided drug design,CADD)发展迅速,受到了中外学者和医药界的广泛关注。系统了解CADD领域的发展进程,对科研人员和药物研发机构的研究方向和工作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方法以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作为数据来源,利用可视化工具CiteSpace软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总结归纳了2010—2022年区间段内发表的CADD文献,绘制科学知识图谱,从研究热点和演进趋势等方面展开分析。结果与结论研究结果显示,国内外关于CADD研究的侧重点各有不同,加快人工智能算法的实际应用,提高计算机药物设计的效率将成为新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TESPACE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 知识图谱 可视化分析 文献计量学
下载PDF
双特异抗体药物研发现状及发展对策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永超 杨昭 《生物技术进展》 2023年第3期353-358,共6页
双特异性抗体(bispecific antibody,BsAb)是具有两个特异性抗原结合位点的人工抗体,能够在靶细胞的两个功能分子之间或靶细胞与其他细胞类型之间发挥桥接作用,在抗血管生成、清除肿瘤细胞、调节肿瘤微环境和增强抗肿瘤免疫反应等方面具... 双特异性抗体(bispecific antibody,BsAb)是具有两个特异性抗原结合位点的人工抗体,能够在靶细胞的两个功能分子之间或靶细胞与其他细胞类型之间发挥桥接作用,在抗血管生成、清除肿瘤细胞、调节肿瘤微环境和增强抗肿瘤免疫反应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是生物医药领域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全球已有近200种BsAb药物进入临床试验,其中7款药物已获批上市。我国有60余种BsAb药物,但大多数BsAb药物处于临床Ⅰ期或者Ⅱ期阶段,仅有Cadonilimab已获批上市以及KN046和AK112处于临床Ⅲ期。综述了BsAb药物的前沿进展及其在研发和转化过程中所面临的难点与挑战,并提出了合理可行的解决方案,以期为我国在BsAb药物的研发与布局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特异性抗体 抗血管生成 肿瘤微环境 肿瘤免疫 Cadonilimab
下载PDF
胆汁酸替代胆固醇制备盐酸伊立替康脂质体的可行性研究
13
作者 刘均晶 周涛 +4 位作者 胡明浩 徐敏 陈俞辰 陈蓉 叶强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2期22-28,共7页
目的:探讨用胆汁酸代替胆固醇制备盐酸伊立替康脂质体的可行性,并优化制备工艺处方,减少胆固醇的使用。方法:以薄膜分散法制备含不同比例的胆汁酸-胆固醇的盐酸伊立替康脂质体,采用Sephadex G-50凝胶色谱法分离游离的盐酸伊立替康和脂质... 目的:探讨用胆汁酸代替胆固醇制备盐酸伊立替康脂质体的可行性,并优化制备工艺处方,减少胆固醇的使用。方法:以薄膜分散法制备含不同比例的胆汁酸-胆固醇的盐酸伊立替康脂质体,采用Sephadex G-50凝胶色谱法分离游离的盐酸伊立替康和脂质体,进行高效液相分析,计算脂质体的包封率(EE)和载药量(DL)。以包封率、载药量,粒径和分散性指数(PDI)评价胆汁酸对脂质体的影响。最后以胆酸为代表,采用Box-Behnken实验设计法优化胆酸-盐酸伊立替康脂质体的工艺处方,对优化后的脂质体进行表征。结果:在不同胆汁酸-胆固醇比例下制备的盐酸伊立替康脂质体均具有类似于传统脂质体(胆固醇型)的EE、DL、粒径和PDI,经过处方优化后的胆酸-盐酸伊立替康脂质体为类球形,EE为82.04%±1.38%,DL为3.72%±0.04%,粒径为(154.16±4.92)nm,PDI为0.15±0.02,剪切面电位为(-56.93±0.46)mV,在体外表现出缓释作用。结论:胆汁酸可以作为膜材料辅料,应用于脂质体的制备,降低胆固醇的使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酸 胆固醇 盐酸伊立替康 脂质体 包封率 载药量 粒径 分散性指数
下载PDF
人工智能在药物靶点的筛选及验证方面的应用进展
14
作者 王超 肖辅 +5 位作者 李妙竹 潘颖 丁晓 任峰 Zhavoronkov Alex 王亚洲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69-281,共13页
近年来人工智能发展迅速,随着算力的提升、算法的迭代,人工智能极大方便了生物信息、化学信息和临床数据的收集及处理,为新药研发注入了新的活力。本综述对人工智能在制药领域的发展历程及其主要算法进行了简要介绍,随后结合具体实例对... 近年来人工智能发展迅速,随着算力的提升、算法的迭代,人工智能极大方便了生物信息、化学信息和临床数据的收集及处理,为新药研发注入了新的活力。本综述对人工智能在制药领域的发展历程及其主要算法进行了简要介绍,随后结合具体实例对人工智能在药物靶点筛选及验证方面的不同阶段进行了详细描述,包括药物靶点发现、蛋白结构预测以及苗头化合物生成与优化等。最后对人工智能平台“端到端”的一次高效应用过程进行了具体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靶点发现 蛋白结构预测 苗头化合物生成 端到端应用
下载PDF
PD-1/PD-L1抑制剂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和分子对接研究
15
作者 张璐 赵学敏 +5 位作者 张清昱 戴晨 余秀燕 黄奎龙 沈燕 林治华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0-69,共10页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抑制剂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和分子对接研究。方法针对现有的小分子化合物进行合理研究,取45个新型o-(联苯-3-基甲/氧基)硝基苯抑制剂进行三维定量构效关系研究,包括使用分...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抑制剂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和分子对接研究。方法针对现有的小分子化合物进行合理研究,取45个新型o-(联苯-3-基甲/氧基)硝基苯抑制剂进行三维定量构效关系研究,包括使用分子力场分析法(comparative molecular field analysis,CoMFA)和比较分子相似性指数法(comparative molecular similarity indices analysis,CoMSIA),并且对分子对接,观察小分子与5J89蛋白的结合效果。结果Co MFA模型(q^(2)=0.644,r^(2)=0.950)和CoMSIA模型(q^(2)=0.622,r^(2)=0.998)具有一定预测能力。TYR:56、GLN:66氨基酸是影响这些抑制剂活性的主要氨基酸。结论该研究是计算机辅助药物方法在抗肿瘤方面的应用,可为开发PD-1/PD-L1抑制剂作为抗癌药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受体-1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 抑制剂 三维定量构效关系 分子对接
原文传递
基于人工智能模型筛选与生成先导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顾志浩 郭文浩 +2 位作者 姚和权 李宣仪 林克江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94-304,共11页
良好的先导化合物对于药物研发具有深远影响,可以提高药物上市的成功率。利用传统方法发现先导化合物存在成本高且耗时的问题,而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可以高效发现良好的先导化合物。本文系统地总结了通过人工智能的筛... 良好的先导化合物对于药物研发具有深远影响,可以提高药物上市的成功率。利用传统方法发现先导化合物存在成本高且耗时的问题,而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可以高效发现良好的先导化合物。本文系统地总结了通过人工智能的筛选模型与生成模型获得先导化合物的研究进展,按照输入信息的类型归纳整理不同的模型,重点介绍了利用筛选模型实现药物重定位和利用生成模型实现多目标药物设计,探讨了人工智能在先导化合物研究领域的发展前景,为人工智能在先导化合物方面的应用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先导化合物 筛选 生成
下载PDF
KRAS小分子抑制剂研究进展
17
作者 焦龙华 田从魁 +3 位作者 王胜超 王永广 郜红利 史伯安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17-228,共12页
约30%人类癌症与RAS突变有关。RAS家族有3种亚型,即KRAS,HRAS和NRAS。KRAS已成为人类癌症中最常出现突变的基因之一,在多种癌症如胰腺癌、肺癌和结肠癌等均发现KRAS蛋白被上调或被突变激活。多年来,针对KRAS突变抗癌药物的临床活性并不... 约30%人类癌症与RAS突变有关。RAS家族有3种亚型,即KRAS,HRAS和NRAS。KRAS已成为人类癌症中最常出现突变的基因之一,在多种癌症如胰腺癌、肺癌和结肠癌等均发现KRAS蛋白被上调或被突变激活。多年来,针对KRAS突变抗癌药物的临床活性并不乐观。安进公司利用KRAS突变产生的半胱氨酸残基成功开发上市了共价抑制剂AMG510,使KRAS再次成为新药研发热点。本文以小分子与KRAS蛋白的相互作用模式为依据,将KRAS小分子抑制剂分为直接作用抑制剂和间接作用抑制剂,综述了各类抑制剂的代表结构、作用机制和生物活性研究进展,为KRAS小分子抑制剂抗肿瘤新药的开发提供思路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RAS 抗肿瘤药 抑制剂 小分子
下载PDF
结核分枝杆菌1-脱氧-D-木酮糖-5-磷酸还原异构酶抑制剂的3D-QSAR研究及优化设计
18
作者 谢稳 谢双龙 +1 位作者 余娜 林治华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57-368,共12页
结核分枝杆菌是导致结核病的病原体,1-脱氧-D-木酮糖-5-磷酸还原异构酶是结核分枝杆菌代谢的关键限速酶,因此被作为一个有潜力的抗菌靶点。收集了35个对结核分枝杆菌1-脱氧-D-木酮糖-5-磷酸还原异构酶(mtDXR)有体外抑制活性的膦胺霉素... 结核分枝杆菌是导致结核病的病原体,1-脱氧-D-木酮糖-5-磷酸还原异构酶是结核分枝杆菌代谢的关键限速酶,因此被作为一个有潜力的抗菌靶点。收集了35个对结核分枝杆菌1-脱氧-D-木酮糖-5-磷酸还原异构酶(mtDXR)有体外抑制活性的膦胺霉素衍生物,运用比较分子场分析方法和比较分子相似性指数分析方法对它们进行三维定量构效关系研究,建立了相应模型。结果表明:CoMFA模型的最佳主成分值n=7,交互检验系数q^(2)=0.601,相关系数r^(2)=0.979;CoMSIA模型的最佳主成分值n=8,交互检验系数q^(2)=0.609,相关系数r^(2)=0.983。数据显示所建模型拥有较为可靠的预测能力。同时,利用分子对接进一步考察膦胺霉素类小分子抑制剂和靶点活性部位氨基酸残基的非键作用,结合3D-QSAR等势图,明确了该类化合物分子结构上可供加工和优化的区域,进而设计出14个全新的膦胺霉素衍生物,并对它们进行活性预测,得到了拥有更高预测活性的新化合物27m,为mtDXR抑制剂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和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1-脱氧-D-木酮糖-5-磷酸还原异构酶(DXR) 膦胺霉素衍生物 3D-QSAR 分子对接
下载PDF
I_(2)-IR配体双环α-亚氨基膦酸酯定量构效关系研究
19
作者 时美淇 侯景轩 +3 位作者 谷庆山 高辉 郑璐 吴庆昆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3期56-62,共7页
咪唑啉I 2受体(I_(2)-IR)对阿尔茨海默症(AD)和其他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为获得更高活性的I_(2)-IR配体,采用比较分子场(CoMFA)和比较分子相似性指数分析(CoMSIA)方法,为新型I_(2)-IR配体双环α-亚氨基膦酸酯类化合物构... 咪唑啉I 2受体(I_(2)-IR)对阿尔茨海默症(AD)和其他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为获得更高活性的I_(2)-IR配体,采用比较分子场(CoMFA)和比较分子相似性指数分析(CoMSIA)方法,为新型I_(2)-IR配体双环α-亚氨基膦酸酯类化合物构建了合理的三维定量构象关系(3D-QSAR)模型。结果显示CoMFA和CoMSIA模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预测能力。根据3D-QSAR模型分析结果进行分子设计并完成活性预测,预测结果印证了分析的合理性,为该系列化合物的结构优化提供了合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咪唑啉I_(2)受体 双环α-亚氨基膦酸酯 3D-QSAR COMFA COMSIA 分子设计 抑制常数
下载PDF
基于一测多评法的肝舒胶囊中7种成分含量测定
20
作者 农璐蔚 PHAM THI THAI HOA +1 位作者 李运容 陈松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333-339,共7页
目的:基于一测多评法(QAMS)建立肝舒胶囊中虎杖苷、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C 7种成分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Phenomenex NX-C18柱(250 mm×4.6 mm×5μm),乙腈—0.2%甲酸水溶液为... 目的:基于一测多评法(QAMS)建立肝舒胶囊中虎杖苷、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C 7种成分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Phenomenex NX-C18柱(250 mm×4.6 mm×5μm),乙腈—0.2%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00 mL/min,检测波长328 nm,以虎杖苷为内参物,建立该成分与其他6个成分的相对校正因子,计算各成分含量,并与外标法测定所得含量进行比较,验证所建立方法的可行性。结果: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的相对校正因子(RCF)分别为1.1922、1.1839、1.2789、1.0510、0.9947、0.9945,相对保留时间(RRT)分别为0.3042、0.5036、0.5513、1.1531、1.1931、1.2771。5批样品QAMS计算所得结果与外标法检测结果一致(相对误差在-5%~5%)。结论:建立的QAMS操作简便,稳定性、精密度与重复性均良好,可用于肝舒胶囊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测多评法 肝舒胶囊 相对校正因子 质量控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