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71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星点设计-效应面法联用正交设计优选抗骨质疏松颗粒的制剂工艺
1
作者 季欧 范依霖 +4 位作者 骆巧媚 洪冉 孙小丽 仲瑞雪 段小云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07-112,共6页
目的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CCD-RSM)联用正交实验设计优选抗骨质疏松颗粒的制剂工艺。方法以溶媒用量、煎煮时间为考察因素,以有效成分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总量和干膏收率的总评“归一值”(optical density,OD)为评价指标,用CCDRSM确定... 目的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CCD-RSM)联用正交实验设计优选抗骨质疏松颗粒的制剂工艺。方法以溶媒用量、煎煮时间为考察因素,以有效成分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总量和干膏收率的总评“归一值”(optical density,OD)为评价指标,用CCDRSM确定最佳提取工艺;以颗粒溶化性、吸湿率、水分、成型率、休止角为评价指标,用正交实验优选最佳成型工艺。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加水量12倍,提取2次,每次130 min;成型工艺为浸膏与辅料的比例为1∶2,可溶性淀粉与糊精的比例为1∶3,用体积分数为90%的乙醇制粒,75℃干燥,过16目筛整粒,即得。结论优选的制剂工艺条件稳定、可行,可为抗骨质疏松颗粒的实际生产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骨质疏松颗粒 补骨脂素 异补骨脂素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 正交实验设计
下载PDF
大麻二酚递送体系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谢洋 隋新 李鹏 《黑龙江科学》 2024年第6期9-11,15,共4页
大麻二酚因其在治疗疼痛、焦虑、神经及运动障碍等方面的作用而备受关注。但大麻二酚存在水溶性低、首过代谢效应及全身生物利用度较低的缺点,极大限制了它的应用。构建递送体系可改善大麻二酚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和生物利用度。综述了近... 大麻二酚因其在治疗疼痛、焦虑、神经及运动障碍等方面的作用而备受关注。但大麻二酚存在水溶性低、首过代谢效应及全身生物利用度较低的缺点,极大限制了它的应用。构建递送体系可改善大麻二酚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和生物利用度。综述了近年来用于提高大麻二酚溶解性及生物利用度的递送体系,分析了聚合物颗粒、脂质体、醇质体及环糊精递送体系的优势与局限性,展望了大麻二酚递送载体的发展方向,为开发新的大麻二酚纳米制剂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麻二酚 递送体系 水溶性 生物利用度
下载PDF
四氢姜黄素脂质制剂处方优化
3
作者 朱宁 凌海燕 +2 位作者 杨安东 赵军宁 李小芳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5-231,共7页
目的优化四氢姜黄素脂质制剂处方。方法考察四氢姜黄素在不同类型脂质处方中的溶解度和溶出度,以确定适宜的处方类型,采用D-最优混料设计考察不同处方在简化体外消化试验中四氢姜黄素时间-浓度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探索不同载药量对... 目的优化四氢姜黄素脂质制剂处方。方法考察四氢姜黄素在不同类型脂质处方中的溶解度和溶出度,以确定适宜的处方类型,采用D-最优混料设计考察不同处方在简化体外消化试验中四氢姜黄素时间-浓度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探索不同载药量对脂解条件下制剂体外性能的影响。结果最佳条件为蓖麻油7.6%,吐温8080%,Transcutol HP 12.4%,载药处方具有体外消化试验中最大的释放曲线AUC。最佳载药量为60%饱和载药量,即213 mg/g。结论该方法稳定可靠,预测性好,可用于四氢姜黄素脂质制剂处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氢姜黄素 脂质制剂 处方 D-最优混料设计
下载PDF
含巴西人参中药复方颗粒剂制备工艺优化
4
作者 刘志青 李斌 +4 位作者 颜冬梅 唐琍萍 王飞 黄璐琦 徐玲霞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62-966,共5页
目的 优化含巴西人参中药复方颗粒剂制备工艺。方法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赋形剂[可溶性淀粉+环糊精(1∶3)]用量、乙醇体积分数、乙醇用量为影响因素,成型率、粒度、溶化率、休止角、吸湿率、感官评价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Box-Behnke... 目的 优化含巴西人参中药复方颗粒剂制备工艺。方法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赋形剂[可溶性淀粉+环糊精(1∶3)]用量、乙醇体积分数、乙醇用量为影响因素,成型率、粒度、溶化率、休止角、吸湿率、感官评价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制备工艺。结果 最优条件为赋形剂用量50 g, 89%乙醇用量16 mL,巴西人参中药复方浸膏冻干粉、可溶性淀粉、环糊精用量比例50∶12.5∶37.5,制软材,制粒,在60℃下干燥1 h,综合评分为98.83分。结论 该方法稳定可行,所得含巴西人参中药复方颗粒剂体验感较好,可为其后续规模化生产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西人参 中药复方颗粒剂 制备工艺 Box-Behnken响应面法
下载PDF
河蚌多糖生物活性与提取、纯化工艺研究进展
5
作者 蒋洁莹 史万忠 +2 位作者 刘瑾 元唯安 朱蕾蕾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8期125-128,共4页
目的为河蚌多糖的提取工艺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维普、中国知网、PubMed数据库1995年1月至2023年9月与河蚌多糖相关的文献,归纳河蚌多糖的生物活性及其提取、纯化工艺,比较不同提取、纯化工艺参数下河蚌多糖提取物的... 目的为河蚌多糖的提取工艺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维普、中国知网、PubMed数据库1995年1月至2023年9月与河蚌多糖相关的文献,归纳河蚌多糖的生物活性及其提取、纯化工艺,比较不同提取、纯化工艺参数下河蚌多糖提取物的差异。结果河蚌多糖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镇痛、抗炎,抗乙型肝炎病毒、保肝等生物活性。河蚌多糖多以热水(80~100℃)提取法为基础,辅以微波或超声等提取方法,但工艺参数差异较大;提取液多以醇沉方式获得粗提物;纯化后的河蚌多糖在单糖组成(葡萄糖占比较大)、分子量(400~1700kDa)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结论需加强河蚌多糖提取工艺-药效关系、活性成分构效关系、化学修饰-药效关系等研究,为相关药物和功能性食品的开发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蚌多糖 生物活性 提取 纯化 工艺
下载PDF
聚乙二醇修饰杨梅苷固体脂质纳米粒制备及其体内药动学研究
6
作者 李明 辛娟 +2 位作者 王远侠 崔二平 决利利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02-1109,共8页
目的制备聚乙二醇修饰杨梅苷固体脂质纳米粒,并考察其体内药动学。方法高压均质法制备聚乙二醇修饰固体脂质纳米粒,测定包封率、载药量、粒径、Zeta电位,单因素试验优化处方,XRPD进行晶型分析,考察体外释药、稳定性。24只大鼠随机分为4... 目的制备聚乙二醇修饰杨梅苷固体脂质纳米粒,并考察其体内药动学。方法高压均质法制备聚乙二醇修饰固体脂质纳米粒,测定包封率、载药量、粒径、Zeta电位,单因素试验优化处方,XRPD进行晶型分析,考察体外释药、稳定性。24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灌胃给予杨梅苷、杨梅苷固体脂质纳米粒、杨梅苷固体脂质纳米粒+聚乙二醇硬脂酸酯、聚乙二醇修饰杨梅苷固体脂质纳米粒的0.5%CMC-Na混悬液(150 mg/kg),于不同时间点采血,HPLC法测定杨梅素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最优处方为药脂比1∶15,单硬酯酸甘油酯与聚乙二醇硬脂酸酯比例10∶1,泊洛沙姆188浓度0.8%,均质次数8次,包封率为81.75%,载药量为5.04%,粒径为207.56 nm,PDI为0.092,Zeta电位为-14.79 mV。杨梅苷以无定型状态存在于聚乙二醇修饰固体脂质纳米粒中,18 h内累积释放度为64.71%,模拟胃液中2 h内、模拟肠液中12 h内稳定性良好。与原料药、固体脂质纳米粒比较,聚乙二醇修饰固体脂质纳米粒t_(max)延长(P<0.05),C_(max)、AUC_(0~t)、AUC_(0~∞)升高(P<0.05,P<0.01),相对生物利用度与原料药相比增加至4.60倍。结论聚乙二醇修饰固体脂质纳米粒可改善杨梅苷稳定性,促进其口服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梅苷 固体脂质纳米粒 聚乙二醇 制备 体内药动学 高压均质法 HPLC
下载PDF
新型透明质酸/壳聚糖交联膜制备及性能研究
7
作者 姚平 杨伟渊 +4 位作者 祝震 胡富华 沈君 陈凤 冯海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7-221,共5页
采用1,4-丁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作为交联剂对透明质酸(Hyaluroic acid,HA)和壳聚糖(Chitosan,CS)进行混合交联并考察其反应条件。与传统的交联HA薄膜进行机械性能和抗酶解性能比较,研究结果表明:CS/HA混合交联防粘连膜抗拉伸性能较传统交... 采用1,4-丁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作为交联剂对透明质酸(Hyaluroic acid,HA)和壳聚糖(Chitosan,CS)进行混合交联并考察其反应条件。与传统的交联HA薄膜进行机械性能和抗酶解性能比较,研究结果表明:CS/HA混合交联防粘连膜抗拉伸性能较传统交联HA薄膜提高了6倍,耐酶系数提高了220%,流变学测试中该薄膜储能模量G'和损耗模量G"分别提高了206%,107%(1 Hz)。研究结果表明:混合交联得到的CS/HA凝胶薄膜具有黏弹性高、抗拉伸强度强、抗酶解性能较优越的特性,可作为一种较为理想的体内防粘连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质酸 壳聚糖 BDDE 防粘连
下载PDF
静脉注射吴茱萸碱-甘草酸纳米胶束后吴茱萸碱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
8
作者 邓英光 银雪艳 +2 位作者 郭秀彩 张紫萍 李峰 《中南药学》 CAS 2024年第1期141-144,共4页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大鼠血浆中的吴茱萸碱,研究大鼠尾静脉注射吴茱萸碱-甘草酸纳米胶束后的药代动力学情况。方法 大鼠尾静脉注射吴茱萸碱-甘草酸纳米胶束和吴茱萸碱溶液后,采用HPLC测定大鼠血浆中吴茱萸碱的含量,绘制...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大鼠血浆中的吴茱萸碱,研究大鼠尾静脉注射吴茱萸碱-甘草酸纳米胶束后的药代动力学情况。方法 大鼠尾静脉注射吴茱萸碱-甘草酸纳米胶束和吴茱萸碱溶液后,采用HPLC测定大鼠血浆中吴茱萸碱的含量,绘制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以DAS 2.0软件分析处理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吴茱萸碱-甘草酸纳米胶束和吴茱萸溶液的Cmax分别为(1.61±0.19)和(0.92±0.11)μg·mL^(-1),AUC_(0~t)分别为(4.76±1.41)和(2.07±0.22)mg·L^(-1)·h,CL分别为(0.67±0.21)和(1.38±0.14)L·h^(-1)·kg^(-1),吴茱萸碱-甘草酸纳米胶束的C_(max)、AUC_(0~t)较吴茱萸碱溶液提高了1.75、2.30倍,CL是吴茱萸碱溶液的0.48倍,C_(max)、AUC_(0~t)和C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将吴茱萸碱制备为吴茱萸碱-甘草酸纳米胶束能延长吴茱萸碱在体内的作用时间,延缓吴茱萸碱在体内的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茱萸碱 甘草酸 胶束 药代动力学
原文传递
烟酰胺凝胶剂的制备与含量测定
9
作者 王磊 任锐洁 +2 位作者 付彬 安雅婷 王雅琦 《继续医学教育》 2024年第2期176-180,共5页
目的建立烟酰胺凝胶的制备工艺及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正交实验,以卡波姆、中和剂、保湿剂为考察因素,以凝胶剂的外观性状为考察指标,筛选凝胶剂最优处方基质;以卡波姆-940、丙二醇、聚山梨酯-80等制备烟酰胺凝胶剂,采用紫外—可见光... 目的建立烟酰胺凝胶的制备工艺及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正交实验,以卡波姆、中和剂、保湿剂为考察因素,以凝胶剂的外观性状为考察指标,筛选凝胶剂最优处方基质;以卡波姆-940、丙二醇、聚山梨酯-80等制备烟酰胺凝胶剂,采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度法测定含量。结果烟酰胺在2.0~12.0 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2),加样平均回收率为99.65%,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值为0.42%。结论此次研究成功建立了适合批量生产烟酰胺凝胶的制备工艺及便捷可靠的含量测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酰胺 卡波姆 凝胶剂 正交试验 制备 含量测定
下载PDF
智能递送系统在基因药物治疗中的应用
10
作者 黄燕妮 王艳 +3 位作者 王晓波 李镇 郝堂娜 周雪莹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4期482-492,共11页
随着医药技术的发展,联合递送药物与基因是目前治疗癌症的热门手段,智能递送系统优化了基因药物递送中的载体脱靶性、细胞毒性以及基因药物靶向性等问题。本文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以基因药物、智能递送系统、温度敏感、光敏感、pH敏感、... 随着医药技术的发展,联合递送药物与基因是目前治疗癌症的热门手段,智能递送系统优化了基因药物递送中的载体脱靶性、细胞毒性以及基因药物靶向性等问题。本文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以基因药物、智能递送系统、温度敏感、光敏感、pH敏感、磁性敏感和氧化还原敏感等为关键词,结合查询的相关文献,对基因药物的智能递送进行各方面的介绍并综述了智能递送系统在基因药物治疗中的应用情况。通过智能基因药物递送系统的研发,实现了基因药物在体内对肿瘤微环境产生敏感性应答,从而能够定时、定量、定位智能调控基因药物的释放,为肿瘤基因药物治疗手段的开发提供了更多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药物 智能递送系统 温度敏感 光敏感 PH敏感 磁性敏感 氧化还原敏感
原文传递
痛舒凝胶膏剂的制备及体外透皮研究
11
作者 薛云凤 王佳婧 +3 位作者 杨雪 刘婧 关枫 王艳宏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27-134,共8页
目的痛舒方为治疗痛经的临床常用方,为了提高治疗效果,本研究将该散剂改良为凝胶膏剂,并考察其体外透皮吸收性能,为其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建立综合评分标准,结合单因素实验与响应面法确定凝胶膏剂的基质用量。进行体外透皮实验... 目的痛舒方为治疗痛经的临床常用方,为了提高治疗效果,本研究将该散剂改良为凝胶膏剂,并考察其体外透皮吸收性能,为其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建立综合评分标准,结合单因素实验与响应面法确定凝胶膏剂的基质用量。进行体外透皮实验,以延胡索乙素、芍药苷、粉防己碱、乌药醚内酯为评价指标,考察加入不同比例氮酮促渗剂对凝胶膏剂体外透皮渗透量的影响。结果痛舒凝胶膏剂基质的最优处方为聚丙烯酸钠0.50 g、甘氨酸铝0.1 g、保湿剂8.00 g(甘油∶丙二醇=8∶2)、酒石酸0.1 g、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明胶1.75 g(CMC-Na∶明胶=1∶3),体外透皮吸收实验结果表明,透皮促渗剂比例为3%时药物透皮效果最好。结论用最优处方制备的痛舒凝胶膏剂,具有骨架型缓释制剂的特性,为痛舒方外用新剂型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胶膏剂 基质 响应面法 体外透皮实验 氮酮
下载PDF
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及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兴芝 代英辉 王东凯 《中国药剂学杂志(网络版)》 2024年第1期14-24,共11页
目的综述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及应用的研究进展,旨在为脂质体的进一步研究与开发新功能提供思路。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脂质体研究的相关文献,并对其进行整理、归纳与总结。结果脂质体作为近几十年发现的一种高效载体,可由人工合成的... 目的综述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及应用的研究进展,旨在为脂质体的进一步研究与开发新功能提供思路。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脂质体研究的相关文献,并对其进行整理、归纳与总结。结果脂质体作为近几十年发现的一种高效载体,可由人工合成的磷脂化合物来制备,且制备方法日益完善,可根据药物的不同特性对脂质体进行结构修饰,在医药、基因工程、食品、化妆品等领域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结论脂质体在药物治疗及生活中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与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体 主动载药 被动载药 研究进展 理化性质
下载PDF
基于“BOPPPS-PBL-CBL-TBL”四位一体教学模式下的模块化教学研究——以“中药药剂学”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策 王文祥 +2 位作者 李进 易东阳 蔡兴东 《科技风》 2024年第1期108-110,共3页
在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下,传统教学模式已经陈旧过时。现以“中药药剂学”为例,首次提出“BOPPPS-PBL-CBL-TBL”四位一体教学模式,结合模块化教学的创新性教学改革。从而,整合中药药剂学内容,呈现模块化体系,实施特色教学模式,以此探索... 在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下,传统教学模式已经陈旧过时。现以“中药药剂学”为例,首次提出“BOPPPS-PBL-CBL-TBL”四位一体教学模式,结合模块化教学的创新性教学改革。从而,整合中药药剂学内容,呈现模块化体系,实施特色教学模式,以此探索医学院校中药药剂学的特色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PPPS-PBL-CBL-TBL”四位一体教学模式 模块化教学 中药药剂学
下载PDF
皮肤脂质与仿皮肤脂类脂质体经皮给药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王源钰 陈凌妍 +4 位作者 王禹 刘晔 宋艳志 刘欣荣 邓意辉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1期25-43,共19页
目的对皮肤脂质与仿皮肤脂类脂质体(liposomes resembling skin lipids,LRSL)进行综述。方法参阅国内外209篇文献,总结了皮肤脂质组成及其含量、皮肤脂质的功能和皮肤疾病,并对LRSL的发现、形成与稳定性、脂质组成、形态大小、制备方法... 目的对皮肤脂质与仿皮肤脂类脂质体(liposomes resembling skin lipids,LRSL)进行综述。方法参阅国内外209篇文献,总结了皮肤脂质组成及其含量、皮肤脂质的功能和皮肤疾病,并对LRSL的发现、形成与稳定性、脂质组成、形态大小、制备方法、在体内的变化、优势及应用进行归纳、总结和分析。结果LRSL能将有效成分递送至皮肤的深层,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并能起到修复皮肤屏障的作用。因此,LRSL在药物的治疗方面具有非常大的优越性与可行性。结论为LRSL的开发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脂质 仿皮肤脂类脂质体 经皮给药
原文传递
曲安奈德给药途径及相应剂型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邵天娇 金莉莉 +3 位作者 王珊 闫博华 胡昕明 高静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96-900,共5页
曲安奈德作为一种临床应用广泛的糖皮质激素药物,可以通过眼部、鼻腔、关节腔、皮肤等多途径给药,用于治疗关节炎、黄斑水肿、鼻炎、荨麻疹等多种局部疾病。曲安奈德作为一种在水中溶解度极低的药物,剂型与给药途径、给药部位息息相关... 曲安奈德作为一种临床应用广泛的糖皮质激素药物,可以通过眼部、鼻腔、关节腔、皮肤等多途径给药,用于治疗关节炎、黄斑水肿、鼻炎、荨麻疹等多种局部疾病。曲安奈德作为一种在水中溶解度极低的药物,剂型与给药途径、给药部位息息相关。曲安奈德经注射(包括关节腔注射、玻璃体注射、脉络膜上腔注射、肌内注射)给药的剂型主要为混悬剂,代表性药物包括Kenalog-40■、Zilretta■、Triesence■、Xipere■等;鼻腔黏膜给药的剂型多为喷雾剂,代表性药物为Nasacort■;口腔黏膜给药的剂型多为贴剂、软膏剂和乳膏剂,代表性药物为Oracort■;经皮给药的剂型多为软膏剂、乳膏剂和洗剂,代表性药物包括Trianex■、Teva-Triacomb■等。现阶段有关曲安奈德各种给药途径的剂型研究主要围绕递送载体的构建、增加助溶剂或借助新型递送工具等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安奈德 给药途径 剂型 注射给药 黏膜给药 经皮给药
下载PDF
顺铂脂质体的制备及其体内外评价
16
作者 刘莉莉 徐晨 +5 位作者 刘晓庆 张宇 徐婷婷 王达 周浩 杨丽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95-200,共6页
目的制备抗肿瘤药物顺铂脂质复合物脂质体(CDDP-MM),以期降低顺铂的毒副作用,并保持其疗效。方法使用逆相蒸发法制备CDDP-MM;以SD大鼠为实验动物考察CDDP-MM的体内药动学行为;以H22荷瘤小鼠为模型,以市售注射用顺铂为参比,考察CDDP-MM... 目的制备抗肿瘤药物顺铂脂质复合物脂质体(CDDP-MM),以期降低顺铂的毒副作用,并保持其疗效。方法使用逆相蒸发法制备CDDP-MM;以SD大鼠为实验动物考察CDDP-MM的体内药动学行为;以H22荷瘤小鼠为模型,以市售注射用顺铂为参比,考察CDDP-MM的体内抗肿瘤效果及其毒副作用。结果所制备的CDDP-MM平均粒径为109.8 nm,包封率高达90%。大鼠体内药动学结果表明,与注射用顺铂相比,CDDP-MM最大血药浓度(cmax)提高2.93倍(P<0.001),t1/2α延长65.50倍(P<0.01);AUC0-24显著增大41.26倍(P<0.01),CDDP-MM显著改善了注射用顺铂的体内药动学行为。小鼠体内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CDDP-MM的抑瘤率为82.5%,与注射用顺铂组相比小鼠体重显著增加(P<0.0001),肾毒性下降。结论CDDP-MM显著改善顺铂的体内药动学行为且可以有效抑制肿瘤生长、显著降低顺铂的胃肠道毒性和肾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铂 脂质体 药动学 抗肿瘤活性 毒性
原文传递
肉苁蓉复方咀嚼片制备工艺及质量控制的研究
17
作者 刘佳丽 张石蕾 +3 位作者 胡君萍 王郑园 李明杰 杨建华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99-106,共8页
目的研究肉苁蓉复方咀嚼片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控制方法。方法基于中医理论对肉苁蓉、黄精和党参进行配伍,将其药材提取物与若干辅料等量递加混合,再加入硬脂酸镁,混合后过80目筛3次,每次混合时间超过5 min,压片制成肉苁蓉复方咀嚼片;以外... 目的研究肉苁蓉复方咀嚼片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控制方法。方法基于中医理论对肉苁蓉、黄精和党参进行配伍,将其药材提取物与若干辅料等量递加混合,再加入硬脂酸镁,混合后过80目筛3次,每次混合时间超过5 min,压片制成肉苁蓉复方咀嚼片;以外观、硬度和口感等为指标进行工艺初步筛选,用正交实验法优选最佳处方;对用最佳处方制得的咀嚼片进行质量评价,用HPLC法测定有效成分的含量;通过研究肉苁蓉复方咀嚼片低、中、高剂量对小鼠体质量、力竭游泳时间及疲劳代谢产物等的影响来验证该咀嚼片在缓解体力疲劳方面的功效。结果3批工艺验证结果显示,用最佳处方制得的咀嚼片口感细腻、酸甜适宜,片质量为0.5 g·片^(−1),硬度>8 kg·mm^(−2)、脆碎度<1%;每片含松果菊苷>0.025 g,松果菊苷>0.003 g。0.25、0.50、1.50 g·kg^(−1)·d^(−1)剂量的肉苁蓉复方咀嚼片均能显著延长小鼠力竭游泳时间,降低尿素氮和乳酸的含量,增加肝糖原、肌糖原的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优选了肉苁蓉复方咀嚼片的处方工艺。用最优处方制备的肉苁蓉复方咀嚼片的外观性状、口感、硬度及脆碎度等均达到预期要求。肉苁蓉复方咀嚼片对体力疲劳有缓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苁蓉复方咀嚼片 制备工艺 质量控制 抗疲劳
下载PDF
细胞膜仿生修饰的纳米粒在癌症光疗中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李悦 尚靖 +3 位作者 夏琪 陈佳 殷佩浩 袁泽婷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3-24,共12页
目的传统的光疗剂容易被免疫系统识别、血液循环快速清除和在肿瘤部位聚集较低等问题进一步降低了光疗疗效。采用细胞膜仿生修饰已成为一种潜在的改善策略,因此,对细胞膜仿生修饰纳米粒在癌症光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方法通过查阅近五年... 目的传统的光疗剂容易被免疫系统识别、血液循环快速清除和在肿瘤部位聚集较低等问题进一步降低了光疗疗效。采用细胞膜仿生修饰已成为一种潜在的改善策略,因此,对细胞膜仿生修饰纳米粒在癌症光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方法通过查阅近五年的相关文献,对细胞膜修饰纳米粒在癌症光疗中的应用进行分类和总结。结果不同来源的细胞膜可运用多种制备手段包裹在纳米粒表面,且不会改变其光物理性质。修饰后的纳米粒还赋予了诸多生理学功能,如免疫逃逸、延长体内循环时间、同源靶向等。结论本文综述了红细胞、肿瘤细胞、干细胞、血小板或巨噬细胞等几种典型细胞膜的优劣势,旨在为细胞膜仿生策略用于癌症光疗中的发展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膜 光疗 纳米粒 肿瘤
原文传递
药用乳糖粉体流动性表征方法的研究
19
作者 李嘉懿 宋汝骁 +3 位作者 董龙涛 关健 陈蕾 毛世瑞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1期55-64,共10页
目的对比国内外乳糖粉体性质的差异,探究流动性参数的区分性和适用性。方法利用干湿法激光粒度仪、扫描电子显微镜、PT-R粉体性质测定仪和FT4粉体流变仪,对5种国内外乳糖的粒度、形貌、静态流动性(休止角、Hausner比、压缩度、平板角、... 目的对比国内外乳糖粉体性质的差异,探究流动性参数的区分性和适用性。方法利用干湿法激光粒度仪、扫描电子显微镜、PT-R粉体性质测定仪和FT4粉体流变仪,对5种国内外乳糖的粒度、形貌、静态流动性(休止角、Hausner比、压缩度、平板角、分散度等)和流变性质(动态流动性质、充气性质、透气性质和剪切性质)进行表征。结果15种乳糖的休止角均偏大,两种进口乳糖(I-1、I-2)的差角较大,国内厂家D-1和国外厂家I-2的乳糖具有较小的Hausner比和压缩度,国内厂家D-1生产的三批乳糖具有较高的基础流动能量、特性能量和空化能,国外厂家I-2乳糖的流动函数最大,其余乳糖的流动函数均小于4。结论国产乳糖与进口乳糖在流动性以及批次间一致性等方面存在差距,且与乳糖的粒度、形态特征相关。Hausner比、压缩度、流动函数和凝聚力对流动性的区分性较好,其余参数可以辅助了解药用乳糖的喷流性、分散性和微观颗粒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乳糖 流动性 流变性质
原文传递
水凝胶微针在经皮给药系统中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崔闻宇 王妍 +3 位作者 刘美琦 吴廷影 刘迪 王瑾 《微纳电子技术》 CAS 2024年第3期17-33,共17页
微针是一种微凸起阵列组成的微创装置,穿过皮肤角质层形成暂时性微通道,可实现对药物的经皮递送。对微针在经皮给药应用中的优缺点进行了简单阐述,重点介绍了水凝胶微针。综述了水凝胶微针的形成机制、基质材料及制备方法,并对水凝胶微... 微针是一种微凸起阵列组成的微创装置,穿过皮肤角质层形成暂时性微通道,可实现对药物的经皮递送。对微针在经皮给药应用中的优缺点进行了简单阐述,重点介绍了水凝胶微针。综述了水凝胶微针的形成机制、基质材料及制备方法,并对水凝胶微针在疾病诊断和治疗方面的应用进行了介绍,指出了水凝胶微针在生物安全性、制定载药量标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智能化、便携化是未来的微针发展趋势,若可以实现根据患者需求在给药时间、给药部位、给药剂量等方面的精准调控,水凝胶微针将在疾病诊断与治疗方面发挥更大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针 水凝胶 经皮给药 微成型技术 微通道 微创装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