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63篇文章
< 1 2 10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干混悬剂体内外评价
1
作者 孙晨 李小荣 +2 位作者 张云鹏 施斌 贺敦伟 《生物化工》 CAS 2024年第1期24-29,共6页
目的:探究放大生产中处方筛选的溶出曲线表征方法,筛选合适批次的制剂进行体内生物等效性研究,降低体内生物等效性试验的风险。方法:通过溶出仪桨法和流通池法对不同批次(肠溶层增重不同)的制剂进行溶出曲线表征,挑选出合适的制剂进行... 目的:探究放大生产中处方筛选的溶出曲线表征方法,筛选合适批次的制剂进行体内生物等效性研究,降低体内生物等效性试验的风险。方法:通过溶出仪桨法和流通池法对不同批次(肠溶层增重不同)的制剂进行溶出曲线表征,挑选出合适的制剂进行空腹、餐后的生物等效性研究。结果:肠溶层增重30%的制剂A和肠溶层增重32%的制剂B在0.1 mol/L盐酸-pH6.8磷酸盐缓冲液中溶出差异较小,在pH 4.5-pH 6.8磷酸盐缓冲液中,制剂A与参比制剂的溶出曲线更加拟合,受试者空腹、餐后口服制剂A后,艾司奥美拉唑的C_(max)、AUC_(0-t)、AUC_(0-∞)的几何均值比和90%置信区间均在80.00%~125.00%的等效区间内。结论:肠溶层增重30%的制剂A与参比制剂生物等效,溶出仪浆法联合流通池法可提高药物研发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奥美拉唑 生物等效性 流通池法 溶出曲线
下载PDF
手性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的合成及在载药递药中的应用
2
作者 颜南 吴宣京 +8 位作者 王子琪 伍静 赵彤彤 薛妍 赵伟洁 王丽杰 武子媚 张文清 李静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0期4890-4895,共6页
背景:近些年来,手性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逐渐成为了一种热门的药物载体,其是凭借哪些性能具有独特递送药物优势呢?目的:探讨手性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在药物递送系统中发挥优势作用的关键因素。方法:从手性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的合成、成型... 背景:近些年来,手性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逐渐成为了一种热门的药物载体,其是凭借哪些性能具有独特递送药物优势呢?目的:探讨手性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在药物递送系统中发挥优势作用的关键因素。方法:从手性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的合成、成型机制、手性性质、载药释药性能及生物安全性研究等方面入手,利用PubMed和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1990-2022年的有关文献,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对所有文章进行初筛后,保留相关性较高的49篇文章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除了模板是合成手性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的重要条件外,表面活性剂及反应温度、酸碱度、搅拌速度、表面活性剂链长、阴阳离子等因素对合成材料的结构也有所影响。在作为药物载体的应用中,手性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的扭曲孔道使其在载药和递药方面更具优势,如手性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的高孔隙网络结构特性可以增加药物的负载量。一般情况下,手性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的比表面积和孔容越大,载药量越高。手性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的孔径对药物的晶体结构有抑制作用,可有效改变药物晶型为无定形,从而显著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如何根据药物应用需求精确设计具有手性形貌或手性结构亦或分子级手性的手性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是实现该种载体应用价值的关键问题,有待更多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性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 药物递送 难溶性药物 生物相容性 生物可降解性 细胞毒性 生物利用度 表面活性剂
下载PDF
基于金纳米粒子修饰的喜树碱纳米药物的构建及其抗癌活性
3
作者 宋文静 刘涛 +1 位作者 王际辉 詹宏磊 《大连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69-175,共7页
金纳米粒子具有抗癌及高光热转换效率的潜能,以透明质酸为稳定剂、金纳米粒子为还原及固定层,将化疗与光热疗法两种模式进行组合,合成了金纳米粒子修饰的纳米药物晶体(CPT-HA-AuNPs)。利用DLS、SEM等技术对CPT-HA-AuNPs的理化性质及药... 金纳米粒子具有抗癌及高光热转换效率的潜能,以透明质酸为稳定剂、金纳米粒子为还原及固定层,将化疗与光热疗法两种模式进行组合,合成了金纳米粒子修饰的纳米药物晶体(CPT-HA-AuNPs)。利用DLS、SEM等技术对CPT-HA-AuNPs的理化性质及药物控释行为进行表征,利用MTT、细胞摄取实验及AnnexinV-FITC/PI双染法对其生物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PT-HA-AuNPs呈杆状纳米晶体结构,粒径(238.60±4.51)nm,Zeta电位(-47.29±0.84)mV,显示出较好的稳定性;具有较高的光热转换效率,并展现出光热及pH双响应性释放行为。与对照组相比,CPT-HA-AuNPs在NIR光激发条件下表现出显著提高的MDA-MB-231细胞摄取率、体外抗癌活性及促凋亡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树碱 金纳米粒子 纳米药物晶体 乳腺癌 光热疗法
下载PDF
治疗脚气乳膏的制备工艺优化及其初步质量考察
4
作者 檀圆圆 李胜利 +4 位作者 李安琪 谢先进 郭浩船 马玲玲 孙淑萍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76-83,共8页
目的:制备治疗脚气的乳膏并对其进行质量考察.方法:利用单因素实验,筛选乳膏油水比例、乳化剂和增稠剂的品种及用量,对乳膏的乳化温度、搅拌时间、搅拌速度进行筛选,并对制成的乳膏进行质量考察.结果:该脚气乳膏最佳的制备工艺条件为:... 目的:制备治疗脚气的乳膏并对其进行质量考察.方法:利用单因素实验,筛选乳膏油水比例、乳化剂和增稠剂的品种及用量,对乳膏的乳化温度、搅拌时间、搅拌速度进行筛选,并对制成的乳膏进行质量考察.结果:该脚气乳膏最佳的制备工艺条件为:乳膏的最佳油水比例为7∶15,乳化剂采用万用自乳化复合型乳化剂AC-402 2.5 g、全能乳化剂2.0 g复配制成的乳膏最为稳定;增稠剂采用冰晶形成剂AVC,其用量为1.5 g,乳膏增稠效果最好;乳化温度为80℃、搅拌时间为30 min、搅拌速度为变速(乳化时采用800 r/min,待停止乳化时调至600 r/min).结论 优选出的治疗脚气的乳膏处方及制备工艺均合理,重复性好,各项质量检查合格,可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脚气 乳膏 制备工艺 工艺优化
下载PDF
光固化3D打印微针在透皮给药系统中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张怡心 楚皓文 +5 位作者 李翔 洪晓轩 韩晓璐 王增明 康东周 郑爱萍 《微纳电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979-987,共9页
微针是一种新型的透皮给药方式,因具有无痛、生物利用度高及易给药等特点而被广泛关注。介绍了微针的分类和释药机制、光固化3D打印微针技术的原理和优缺点及其应用,重点分析了光固化3D打印微针在皮肤疾病治疗、胰岛素递送、癌症治疗和... 微针是一种新型的透皮给药方式,因具有无痛、生物利用度高及易给药等特点而被广泛关注。介绍了微针的分类和释药机制、光固化3D打印微针技术的原理和优缺点及其应用,重点分析了光固化3D打印微针在皮肤疾病治疗、胰岛素递送、癌症治疗和美容医疗方面应用的研究进展,阐述了光固化3D打印微针具有可以显著提高药物经皮渗透率、提高给药精确性、减少全身副作用的独特优势。最后,对光固化3D打印微针当前面临的材料生物相容性差、载药量低和现行法规不完善等问题进行探讨,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针 光固化3D打印 透皮给药 胰岛素递送 生物相容性
原文传递
中空栓剂的研究概况及应用展望 被引量:8
6
作者 缴万里 刘海洋 胡跃民 《天津药学》 2008年第2期70-72,共3页
关键词 中空栓剂 固体制剂 生物利用度 基质制 阴道给药 药理作用 释药速度 给药途径
下载PDF
参藻籽胶囊的提取和制剂工艺研究
7
作者 李春燕 张娅楠 薛金涛 《广州化工》 CAS 2023年第10期35-37,共3页
对参藻籽胶囊的提取工艺和制剂工艺进行研究,以干膏重及人参皂苷、虾青素和白藜芦醇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实验分别研究人参、红球藻和葡萄籽的提取工艺,并分析不同辅料和不同浓度润湿剂的制粒效果并装胶囊。最佳制剂工艺为人参采用50%乙... 对参藻籽胶囊的提取工艺和制剂工艺进行研究,以干膏重及人参皂苷、虾青素和白藜芦醇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实验分别研究人参、红球藻和葡萄籽的提取工艺,并分析不同辅料和不同浓度润湿剂的制粒效果并装胶囊。最佳制剂工艺为人参采用50%乙醇,6倍料液比,提取3次;红球藻采用70%乙醇,提取温度65℃,提取4.0 h;葡萄籽采用80%乙醇,15倍料液比,提取2 h;最佳辅料为CMC-Na,70%乙醇做润湿剂,填装0号胶囊壳。本制剂工艺可行性较强,科学合理,颗粒成药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藻籽胶囊 人参皂苷 虾青素 白藜芦醇 制剂工艺 正交实验
下载PDF
黄连素-白及多糖-羧甲基壳聚糖复合敷料的设计和药效评价
8
作者 龚彦溶 王智博 +3 位作者 石磊 王喻綮 向兴 张慧卿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18-725,共8页
目的制备黄连素-白及多糖-羧甲基壳聚糖复合敷料(BBCCD),并评估其物理性能及药效。方法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法制备BBCCD。根据孔隙率、吸水率、透气率筛选最佳处方配比。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所制备的BBCCD的微观结构,抑菌圈法评价其抑... 目的制备黄连素-白及多糖-羧甲基壳聚糖复合敷料(BBCCD),并评估其物理性能及药效。方法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法制备BBCCD。根据孔隙率、吸水率、透气率筛选最佳处方配比。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所制备的BBCCD的微观结构,抑菌圈法评价其抑菌效果,CCK-8法检测其细胞毒性。将新西兰兔血液样本随机分为医用纱布组、明胶海绵组、BBCCD组,通过体外凝血实验评价BBCCD的凝血效果(n=6)。将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医用纱布组、明胶海绵组和BBCCD组,通过大鼠股静脉、肝脏及断尾止血实验分析止血时间(n=8);将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壳聚糖敷料组和BBCCD组,采用伤口愈合率(n=6)和血清IL-1β、TNF-α、IL-10水平(n=4)测定及创面病理学变化综合评价BBCCD的促愈合效果。结果BBCCD中5%白及多糖溶液与5%羧甲基壳聚糖溶液的最佳体积比为1∶3。BBCCD为膜性海绵状多孔结构,无明显毒性,可吸收创面渗液而产生强黏附性,黄连素含量为(52.39±0.87)mg/g,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均有抑菌效果。BBCCD组的体外凝血指数、股静脉创伤止血时间、肝脏创伤止血时间、断尾止血时间均优于明胶海绵组和医用纱布组(P均<0.01)。在皮肤创面修复的第3、5、7、14天,BBCCD组大鼠的伤口愈合率均高于壳聚糖敷料组和空白组(P均<0.05)。在皮肤创面修复的第7、14天,与壳聚糖敷料组和空白组相比,BBCCD组大鼠血清IL-10水平均升高,IL-1β、TNF-α水平均降低(P均<0.05)。病理结果显示,BBCCD在伤口愈合的初期可促进新生肉芽组织和毛细血管的生成,减少炎症反应,加速创面愈合。结论所制备的BBCCD性质稳定,具有良好的抑菌、止血及促创面愈合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素 白及多糖 羧甲基壳聚糖 复合敷料 止血 创面愈合
原文传递
化学药口服固体制剂变更原料药供应商研究流程
9
作者 王燕敏 《中国药业》 CAS 2023年第21期73-79,共7页
目的探讨化学药口服固体制剂变更原料药供应商的研究流程。方法以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变更原料药供应商为例,考察变更后原料药的晶型、粒度分布、有机杂质、残留溶剂、致突变杂质、元素杂质;利用变更后的原料药制备3批小试样品,考察在0.01 ... 目的探讨化学药口服固体制剂变更原料药供应商的研究流程。方法以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变更原料药供应商为例,考察变更后原料药的晶型、粒度分布、有机杂质、残留溶剂、致突变杂质、元素杂质;利用变更后的原料药制备3批小试样品,考察在0.01 mol/L盐酸溶液、pH 4.0醋酸盐缓冲液、pH 5.5磷酸盐缓冲液、pH 6.8磷酸盐缓冲液中的溶出曲线;进行3批工艺验证,比较原料药供应商变更前后样品中有关物质、含量均匀度、溶出度、含量等制剂关键质量指标的差异,并考察溶出曲线。结果供应商变更后,原料药粒度D_(50)为9~10μm,D_(90)为20~23μm;晶型、有机杂质基本一致;均未检出残留溶剂、致突变杂质;元素杂质含量测定结果均符合规定。3批小试样品在4种溶出介质中的溶出曲线与参比制剂和生物等效(BE)批制剂的溶出曲线均一致。3批工艺验证样品的含量、含量均匀度、溶出度分别为99.7%~99.9%、5.8%~5.9%、97%~100%,均不低于变更前的98.3%~99.5%、5.3%~5.8%、97%~99%;有关物质中,杂质D含量均为0.04%,低于变更前的0.06%~0.10%。结论基于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变更原料药供应商质量研究,初步建立了化学药口服固体制剂变更原料药供应商研究的基本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磺酸氨氯地平片 化学药 口服固体制剂 药物活性成分 供应商变更 药品监管
下载PDF
口服固体制剂粒度和粒度分布相关问题探讨
10
作者 何驰宇 朱雪萍 胡玉玺 《药学研究》 CAS 2023年第11期884-890,共7页
粒度和粒度分布是原辅料以及药物颗粒的关键质量属性,对药物制剂的生产可行性和产品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旨在通过对口服固体制剂粒度和粒度分布与生产可行性、产品性能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剖析,提出粒度和粒度分布分析方法开发和验证... 粒度和粒度分布是原辅料以及药物颗粒的关键质量属性,对药物制剂的生产可行性和产品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旨在通过对口服固体制剂粒度和粒度分布与生产可行性、产品性能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剖析,提出粒度和粒度分布分析方法开发和验证过程的关键考虑因素,并探讨如何建立合理的粒度分布控制标准,为药物研发和生产阶段进行粒度和粒度分布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度 粒度分布 分析方法验证 控制标准
下载PDF
蓝苓解毒颗粒的质量标准研究
11
作者 熊青 何佳莹 杨敏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83-88,共6页
目的建立蓝苓解毒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对颗粒性状进行规范化描述;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蓝苓解毒颗粒中板蓝根、关黄柏、虎杖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R,S)-告依春进行定量分析。色谱柱为C18(4.6 mm×250 mm,5μm)... 目的建立蓝苓解毒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对颗粒性状进行规范化描述;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蓝苓解毒颗粒中板蓝根、关黄柏、虎杖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R,S)-告依春进行定量分析。色谱柱为C18(4.6 mm×250 mm,5μm),以甲醇-0.02%磷酸水溶液(6∶94)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45 nm,柱温30℃。同时,对蓝苓解毒颗粒的粒度、水分、溶化性、装量差异和微生物限度等项目进行检查。结果板蓝根、关黄柏和虎杖的薄层色谱主斑点清晰,分离良好,阴性对照无干扰;(R,S)-告依春在20.04~200.40 ng范围内线性良好,测得平均回收率为99.46%,RSD为0.77%。结论建立的TLC和HPLC方法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准确可靠,能够有效评价蓝苓解毒颗粒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苓解毒颗粒 质量标准研究 薄层色谱 (R S)-告依春 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莪术油纳米脂质载体给药系统的制备及其评价 被引量:23
12
作者 杨凯亮 陈大为 +6 位作者 王书典 姚崇舜 李校堃 胡海洋 赵秀丽 仇德安 姜义娜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4期1881-1884,共4页
目的研制莪术油纳米脂质载体系统。方法采用熔融超声-低温固化法制备莪术油纳米质脂载体系统,考察载药纳米粒的形态、粒径、Zeta电位等理化性质;用HPLC测定药物的包封率及体外释放特性;采用肝内隧道植入法,在小鼠H-22移植瘤模型上观察... 目的研制莪术油纳米脂质载体系统。方法采用熔融超声-低温固化法制备莪术油纳米质脂载体系统,考察载药纳米粒的形态、粒径、Zeta电位等理化性质;用HPLC测定药物的包封率及体外释放特性;采用肝内隧道植入法,在小鼠H-22移植瘤模型上观察两种莪术油制剂的体内抑瘤活性。结果制得的纳米粒在透射电镜下均呈圆球形,平均粒径为(82·26±3·63)nm,Zeta电位为-(23·53±1·29)mV,制剂中吉玛酮的质量浓度为(0·972±0·021)g·L-1,包封率为(94·95±1·87)%。结论熔融超声-低温固化法应用于莪术油等挥发油类药物纳米分散给药系统的制备是可行的,对小鼠体内H-22肉瘤株有显著的抑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莪术油 纳米脂质载体系统 熔融超声-低温固化法 药效学
下载PDF
微丸的进展 被引量:25
13
作者 于少云 王洪光 +2 位作者 刘璐 尔艳 刘力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12期802-805,共4页
通过查阅近年国内外有关文献,对微丸的释药机制、制备方法及辅料作了综述。
关键词 微丸 释药机制 制备 辅料
下载PDF
多索茶碱片在中国人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34
14
作者 顾健 张春燕 +2 位作者 曹兆龙 李玉珍 陈尔璋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6期396-398,共3页
目的 :考察健康中国人口服国产多索茶碱片后的体内药代动力学的过程。方法 :采用HPLC测定了不同时间的血浆中多索茶碱浓度。血浆浓度 时间数据用非线性程序处理 ,拟合最适曲线 ,求得药代动力学参数 ,评价了口服多索茶碱的体内过程。结... 目的 :考察健康中国人口服国产多索茶碱片后的体内药代动力学的过程。方法 :采用HPLC测定了不同时间的血浆中多索茶碱浓度。血浆浓度 时间数据用非线性程序处理 ,拟合最适曲线 ,求得药代动力学参数 ,评价了口服多索茶碱的体内过程。结果 :口服多索茶碱后的药时曲线呈一级吸收的一室开放式模型 ,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吸收速度常数Ka 为 ( 2 .41± 1.6 3) /h ,消除速度常数Ke 为 ( 0 .6 4± 0 .2 7) /h ,t1/ 2 为 ( 1.2 8± 0 .6 0 )h ,AUC为( 7.5 8± 5 .79)mg·h/L ,Tmax为 ( 0 .98± 0 .46 )h ,Cmax为 ( 2 .10± 1.2 2 )mg/L。 结论 :口服多索茶碱片的体内药代动力学呈一级吸收一级消除过程 ,其口服吸收迅速 ,但个体差异大 ;体内分布迅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索茶碱 药代动力学 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胰岛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及其理化性质研究 被引量:16
15
作者 张继明 胡富强 +1 位作者 应晓英 袁弘 《中国药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605-607,634,共4页
目的 制备胰岛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并考察其理化性质。方法 采用溶剂扩散法制备胰岛素固体脂质纳米粒,考察制备过程中加入多聚阴离子对纳米粒粒径、表面电位和药物包封率的影响;研究载药纳米粒的体外释放特性;荧光标记固体脂质纳米粒经大... 目的 制备胰岛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并考察其理化性质。方法 采用溶剂扩散法制备胰岛素固体脂质纳米粒,考察制备过程中加入多聚阴离子对纳米粒粒径、表面电位和药物包封率的影响;研究载药纳米粒的体外释放特性;荧光标记固体脂质纳米粒经大鼠口服给药,由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血液和淋巴液中的荧光强度。结果胰岛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平均粒径为(388.6±143.5)nm,水相中加入三聚磷酸钠对纳米粒粒径无明显影响,而表面电位下降,药物包封率明显增加;胰岛素固体脂质纳米粒最初1 h快速释放了药物包封总量的35.63%,随后以接近每小时1.5%的速度释放,呈明显的缓释特征,24 h体外累积释放量为药物包封量的67.30%;固体脂质纳米粒经大鼠口服研究发现,0.5 h时淋巴液中的荧光强度明显高于相同时间血液中的荧光强度。结论 采用溶剂扩散法制备得到的胰岛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具有明显的药物缓释作用;通过调节纳米粒表面电位,可明显提高药物的包封率;固体脂质纳米粒口服给药,具有明显的纳米粒整体淋巴吸收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 固体脂质纳米粒 制备 理化性质 溶剂扩散法
下载PDF
固体分散技术在药剂学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16
作者 张惠平 向大雄 +1 位作者 罗杰英 刘伟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807-811,共5页
目的综述了近年来固体分散技术在药剂学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为固体分散体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根据国内外有关文献,从新型固体分散体载体材料和成型技术两方面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新型的载体材料和成型技术为固体分散体在药剂学... 目的综述了近年来固体分散技术在药剂学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为固体分散体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根据国内外有关文献,从新型固体分散体载体材料和成型技术两方面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新型的载体材料和成型技术为固体分散体在药剂学中的应用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分散体 载体材料 成型技术
下载PDF
如意金黄散膜剂的制备 被引量:12
17
作者 韩刚 张爱国 +1 位作者 王超 李运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3-45,共3页
目的以脱乙酰壳聚糖为成膜材料制备了如意金黄散膜剂。方法兼顾如意金黄散中各主要成分的溶解性,以乙醇为溶剂提取有效成分,以壳聚糖为成膜材料制备膜剂,HPLC测定膜剂中的姜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小檗碱的含量。结果以膜剂中... 目的以脱乙酰壳聚糖为成膜材料制备了如意金黄散膜剂。方法兼顾如意金黄散中各主要成分的溶解性,以乙醇为溶剂提取有效成分,以壳聚糖为成膜材料制备膜剂,HPLC测定膜剂中的姜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小檗碱的含量。结果以膜剂中大黄酸的释放度为评价指标,膜剂体外缓释效果良好。结论以壳聚糖为成膜材料制备如意金黄散膜剂柔性良好,大黄酸体外缓释作用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如意金黄散 壳聚糖 膜剂 小檗碱 姜黄素 大黄酸
下载PDF
G-821树脂提取三七叶皂苷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刘睿 高巨 +1 位作者 王春红 施荣富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026-1028,共3页
关键词 三七叶皂苷 脂提取 工艺 人参皂苷RB1 三七总皂苷 活性成分 三七皂苷R1 五加科植物
下载PDF
口腔崩解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19
作者 胡雪莲 黄华 李英博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67-169,共3页
 目的:介绍口腔崩解片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国内外有关论文、专利文献并进行综述。结果:综述了口腔崩解片的概念、特点、近年来制备工艺的研究进展及国内外产品的研发情况。结论:口腔崩解片是一种服用方便的新剂型,近年来发展迅速,具...  目的:介绍口腔崩解片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国内外有关论文、专利文献并进行综述。结果:综述了口腔崩解片的概念、特点、近年来制备工艺的研究进展及国内外产品的研发情况。结论:口腔崩解片是一种服用方便的新剂型,近年来发展迅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崩解片 制备工艺 冷冻干燥 直接压片 崩解剂
下载PDF
尼莫地平固体分散体的制备 被引量:9
20
作者 管清香 林天慕 +2 位作者 刘晶瑶 狄艳琴 张恒弼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2-75,共4页
目的 :考察水溶性联合载体在增加难溶性药物的溶出速率上是否优于单一载体 ,并制备速释型固体分散体。方法 :分别用 PEG 60 0 0、泊洛沙姆 Poloxamer 1 88及二者不同比例联合做载体制备尼莫地平与载体比为 1∶ 4的固体分散体。 X射线衍... 目的 :考察水溶性联合载体在增加难溶性药物的溶出速率上是否优于单一载体 ,并制备速释型固体分散体。方法 :分别用 PEG 60 0 0、泊洛沙姆 Poloxamer 1 88及二者不同比例联合做载体制备尼莫地平与载体比为 1∶ 4的固体分散体。 X射线衍射法观察尼莫地平在分散体中的分散状态 ,并通过体外溶出试验考察其溶出速率。结果 :X射线衍射固体分散体中尼莫地平一部分呈分子状态分散 ,另一部分呈微晶状态分散。体外溶出试验中分散体的溶出速率明显快于原料药及物理混合物。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莫地平 固体分散体 X线衍射 体外溶出速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