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6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泽漆醇提取物抗氧化活性及对油酸诱导HepG2细胞脂肪堆积的影响
1
作者 甘露珍 姜琼 +3 位作者 饶志威 张聪子 杜光 章登政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30-336,共7页
为了探究泽漆醇提取物体外抗氧化作用及其对油酸诱导HepG2细胞脂肪堆积的影响。本研究采用浸渍法分别以25%、50%、75%甲醇和乙醇对泽漆粉末进行提取,评估不同泽漆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并测定其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建立HepG2细胞脂肪... 为了探究泽漆醇提取物体外抗氧化作用及其对油酸诱导HepG2细胞脂肪堆积的影响。本研究采用浸渍法分别以25%、50%、75%甲醇和乙醇对泽漆粉末进行提取,评估不同泽漆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并测定其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建立HepG2细胞脂肪堆积模型,不同浓度(20、40、60μg/mL)泽漆50%乙醇提取物处理24 h,观察细胞内脂滴形成情况;测定细胞中甘油三脂(triglyceride,TG)含量、总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的活性及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OC)。结果表明,泽漆醇提取物均具有抗氧化活性,且有浓度依赖性,其中50%乙醇提取物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抗氧化效果最佳(P<0.05),且总酚(8.813%±1.344%)和总黄酮(17.938%±0.819%)含量也较高。与模型组比较,泽漆50%乙醇提取物能够降低HepG2细胞内脂滴和TG值,提高细胞GSH、T-AOC含量和SOD活性(P<0.05),具有浓度依赖性。综上可知,50%乙醇提取物可以抑制油酸诱导的HepG2细胞脂肪堆积,并增强细胞内源性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泽漆 醇提取物 抗氧化作用 HEPG2细胞 脂肪堆积
下载PDF
罗哌卡因对大鼠脂肪干细胞增殖、凋亡及成骨分化的影响观察
2
作者 王静 唐琳 +3 位作者 宋双荣 苏小丽 任丽洁 王萍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9期52-55,共4页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对大鼠脂肪干细胞(ADSCs)增殖、凋亡及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分离并提取大鼠ADSCs,传代培养后,取对数生长期ADSCs分别加入含0 mg/mL、200 mg/mL、500 mg/mL罗哌卡因的培养基100µL,分别记为对照组、200 mg/mL组、500...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对大鼠脂肪干细胞(ADSCs)增殖、凋亡及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分离并提取大鼠ADSCs,传代培养后,取对数生长期ADSCs分别加入含0 mg/mL、200 mg/mL、500 mg/mL罗哌卡因的培养基100µL,分别记为对照组、200 mg/mL组、500 mg/mL组。取各组细胞,继续培养24、48、72 h时,采用CCK-8实验观察细胞增殖能力。取各组细胞,继续培养24 h,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取各组细胞,加入成骨诱导培养基,观察各组细胞成骨分化能力,包括成骨潜能(以ALP活性表示)、矿化能力(以OD值表示)和成骨相关蛋白骨钙素(OCN)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200 mg/mL组、500 mg/mL组细胞培养24、48、72 h时的增殖能力均显著下降,且500 mg/mL组低于200 mg/mL组。对照组、200 mg/mL组、500 mg/mL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78%±0.23%、4.15%±0.62%、5.88%±0.78%,组间相比,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200 mg/mL组、500 mg/mL组细胞ALP活性、矿化能力、OCN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且500 mg/mL组低于200 mg/mL组。结论200 mg/mL、500 mg/mL的罗哌卡因均可抑制大鼠ADSCs增殖能力,降低其成骨能力,促进其凋亡,且500 mg/mL罗哌卡因的抑制效果高于200 m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脂肪干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成骨分化 细胞凋亡
下载PDF
天然药物活性成分防治口腔感染性疾病作用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赵今 陈琰 刘媛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488-493,共6页
口腔为多种微生物群共生的多菌系环境,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口腔微生物群的稳态对维持口腔健康至关重要,口腔微生物群失衡可诱发龋病、牙周炎、牙髓根尖周病和口腔黏膜病等多种口腔感染性疾病。研究发现天然药物在抑菌、抗炎、免疫调... 口腔为多种微生物群共生的多菌系环境,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口腔微生物群的稳态对维持口腔健康至关重要,口腔微生物群失衡可诱发龋病、牙周炎、牙髓根尖周病和口腔黏膜病等多种口腔感染性疾病。研究发现天然药物在抑菌、抗炎、免疫调节、抑制骨破坏和促进骨再生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在防治口腔感染性疾病方面也显示出良好疗效,本文对天然药物及其活性成分防治口腔感染性疾病的应用现状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寻找天然药物活性成分防治口腔感染性疾病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药物 龋病 牙周炎 牙髓根尖周病 口腔黏膜感染性疾病
下载PDF
小檗碱抗脑瘤和头颈部肿瘤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4
作者 张明发 沈雅琴 《抗感染药学》 2024年第1期6-13,共8页
小檗碱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除抗炎、抗感染、降血糖、调血脂、心脏保护等作用外,对胃癌、乳腺癌、膀胱癌、肝癌等还具有显著的抗肿瘤作用,是一个潜在的抗肿瘤药物。该文主要围绕小檗碱对甲状腺癌、鼻咽癌、口腔鳞癌、舌癌、喉癌、腺样... 小檗碱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除抗炎、抗感染、降血糖、调血脂、心脏保护等作用外,对胃癌、乳腺癌、膀胱癌、肝癌等还具有显著的抗肿瘤作用,是一个潜在的抗肿瘤药物。该文主要围绕小檗碱对甲状腺癌、鼻咽癌、口腔鳞癌、舌癌、喉癌、腺样囊性癌等头颈部肿瘤和脑癌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进行了综述和分析,为小檗碱的后续开发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檗碱 药理作用 抗肿瘤作用 脑瘤 头颈部肿瘤
原文传递
外用中药膏剂配合西药治疗肾虚寒湿型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5
作者 于文宁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3期0089-0095,共7页
观察外用中药膏剂骨通贴膏对“大偻”(强直性脊柱炎)辨证为肾虚寒湿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由经验丰富的专业医生评判患者入组,并将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共有2组,应用西药常规治疗方案的患者定为对照组,共有25例患者;再纳入25例患者... 观察外用中药膏剂骨通贴膏对“大偻”(强直性脊柱炎)辨证为肾虚寒湿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由经验丰富的专业医生评判患者入组,并将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共有2组,应用西药常规治疗方案的患者定为对照组,共有25例患者;再纳入25例患者进入治疗组,此组患者除西药常规治疗方案外,均需加用外用中药膏剂骨通贴膏治疗。两组的常规西药治疗方案都为口服非甾体类药物(美洛昔康)和慢作用药物(柳氮磺胺吡啶)。试验观察期结束后,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上述资料进行用药前后及用药后的组间及组内对比、评判,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应用西药常规方案及中药外用膏剂骨通贴膏治疗患者,在中医证候评分及疗效评价、西医临床治疗效果及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等代表炎性程度的指标评价方面,较只应用西药常规方案治疗的对照组而言,显示出更具有临床优势的益处,将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学对比,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 对于寒湿瘀阻型大偻(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而言,在应用西药常规治疗方案基础上结合外用中药膏剂骨通贴膏治疗,可更加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骨痛贴膏 中药外敷 寒湿瘀阻
原文传递
褐藻聚合酚下调TGF-β_(1)/Smads信号通路抑制大肠癌细胞增殖与侵袭
6
作者 李红 董玮 +1 位作者 侯杰 贺德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95-501,共7页
目的探讨褐藻聚合酚(PFFE-A)对大肠癌细胞增殖与侵袭的影响,以及其对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及母体抗生物皮肤生长因子同源物2/3(Smad2/3)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细胞分组:依次以50、100、150μmol·L-1的小、中、大剂量的PFF... 目的探讨褐藻聚合酚(PFFE-A)对大肠癌细胞增殖与侵袭的影响,以及其对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及母体抗生物皮肤生长因子同源物2/3(Smad2/3)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细胞分组:依次以50、100、150μmol·L-1的小、中、大剂量的PFFE-A干预细胞,另设立正常对照组细胞。5-乙炔基-2'脱氧尿苷(EdU)染色检测细胞的增殖;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的侵袭能力;异种种植结肠癌裸鼠模型检测细胞的体内生长与转移能力;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细胞中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基因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中TGF-β_(1)、p-Smad2/3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FFE-A小、中、大剂量组细胞的增殖率、侵袭细胞数、肿瘤瘤体质量、病灶转移比例、神经型钙黏附蛋白(N-cadherin)的mRNA的表达、TGF-β_(1)和p-Smad2/3的表达明显下降(P<0.05),E-钙黏蛋白(E-cadherin)的mRNA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P<0.05)。结论PFFE-A能抑制肿瘤细胞的EMT过程,抑制大肠癌细胞HT29的体外增殖与侵袭能力,下调其体内生长与转移的能力,这可能是通过下调TGF-β_(1)/Smads信号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藻聚合酚 大肠癌 增殖与侵袭 转化生长因子β_(1)/母体抗生物皮肤生长因子同源物2/3通路
下载PDF
基于科教融合理念构建药学专业综合实验
7
作者 赵静 朱金玲 +3 位作者 贺雷雨 李文利 史美云 王贺成 《实验室科学》 2024年第2期47-52,共6页
将科研成果转化为药学本科专业综合实验项目,探究儿茶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分子机制。以网络药理学为主要方法,结合分子对接技术对儿茶中所含化学活性成分、作用靶点、信号通路等进行了研究。从中药系统药理学技术平台数据库中共筛选得到1... 将科研成果转化为药学本科专业综合实验项目,探究儿茶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分子机制。以网络药理学为主要方法,结合分子对接技术对儿茶中所含化学活性成分、作用靶点、信号通路等进行了研究。从中药系统药理学技术平台数据库中共筛选得到11个儿茶有效成分, 130个儿茶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共同靶点。Autodock软件进行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儿茶中的有效成分可通过调节关键靶点蛋白和相关信号通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本综合实验的设置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用科研的视角解决未知的科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学专业 科教融合 综合实验 网络药理学
下载PDF
天麻首乌片致严重肝损伤1例分析
8
作者 曹桂萍 邓琳琳 +4 位作者 朱干红 陆颖 马爽 陈玲玲 刘丽丽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2期216-218,共3页
目的 探讨严重肝损伤与天麻首乌片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1例服用天麻首乌片导致严重肝损伤的不良反应,梳理其组方中药肝毒性的文献研究结果,采用《中国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2023年版)》相关标准及更新后的RUCAM量表对肝损伤分型及与天麻... 目的 探讨严重肝损伤与天麻首乌片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1例服用天麻首乌片导致严重肝损伤的不良反应,梳理其组方中药肝毒性的文献研究结果,采用《中国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2023年版)》相关标准及更新后的RUCAM量表对肝损伤分型及与天麻首乌片的因果关系进行评估,探讨治疗策略的合理性。结果 天麻首乌片中制何首乌和炒蒺藜可能造成肝损伤,本例患者肝损伤为肝细胞损伤型,RUCAM评分7分(很可能),治疗策略通常包括保肝、利胆、抗炎等。文献分析发现,人类白细胞抗原(HLA)-B*35:01等位基因是何首乌肝损伤的风险因素,可作为预测何首乌所致肝损伤的潜在生物标志物。结论 本例患者严重肝损伤与天麻首乌片存在相关性;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应主动监测相关品种的不良反应,并及时更新说明书,减少患者用药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麻首乌片 肝损伤 何首乌 蒺藜 药品不良反应
下载PDF
基于中药系统毒理学数据库的中药致肾毒性及药物规律研究
9
作者 李嘉昕 刘慧敏 +3 位作者 钱文秀 马宁 宋丽丽 李遇伯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2期173-180,共8页
目的基于中药系统毒理学数据库(TCMSTD)对中药致肾毒性及用药规律进行探究和总结。方法利用TCMSTD对收录的具有毒性的中药材按照毒性类型进行筛选并分析,总结具有肾毒性的中药材其药性、药味、功效、归经等规律。结果发现具有肾毒性的中... 目的基于中药系统毒理学数据库(TCMSTD)对中药致肾毒性及用药规律进行探究和总结。方法利用TCMSTD对收录的具有毒性的中药材按照毒性类型进行筛选并分析,总结具有肾毒性的中药材其药性、药味、功效、归经等规律。结果发现具有肾毒性的中药101种,其肾毒性依据肾脏损伤部位不同,可分为肾小管损伤、急性肾小管坏死、肾小球损伤、肾间质损伤4种,同一味中药可能对肾脏不同部位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具有肾毒性的中药中明确具有肾毒性的毒性成分共27种,分别属于生物碱类、酚类等13种成分类型。对肾毒性成分作用靶点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重复频次最高的靶点为ESR1、ALOX5,出现频次均为21次。101种肾毒性中药其药性多为寒、温;药味则以苦、辛为主;归经多归肝、肺、脾、肾经。结论具有肾毒性的中药药性以寒、温为主,药味以苦、辛为主,药物功效分布相对较均匀,提示一些常用传统中药在日常使用时应注意剂量与配伍,减少药物本身对肾脏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系统毒理学数据库 肾毒性 中药 毒性成分 作用机制 减毒方法 规律研究
下载PDF
精益管理在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药物配置中的应用
10
作者 卞丽娟 管金梅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8期22-25,共4页
目的 分析在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配置环节中应用精益管理的效果。方法 抽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期间我院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收到的医嘱3000组,2022年1月—2022年6月(未实施精益管理)期间的1500组医嘱为对照组,2022年7月—2023年1月... 目的 分析在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配置环节中应用精益管理的效果。方法 抽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期间我院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收到的医嘱3000组,2022年1月—2022年6月(未实施精益管理)期间的1500组医嘱为对照组,2022年7月—2023年1月(实施精益管理)期间的1500组医嘱为观察组。对比两组的细胞毒性药物调配过程中各个环节差错发生率、药物配置时间、药物残余液体量、病区医护工作人员对调配中心配置环节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细胞毒性药物调配过程中各个环节差错发生率均比对照组低(均P <0.05);观察组药物配置时间用时比对照组短、药物残余液体量比对照组少(均P <0.05);病区医护工作人员对观察组的满意度更高(P <0.05)。结论 在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配置环节中实施精益管理可降低配置环节差错率、提高配置工作效率、减少浪费、提高病区医护工作人员对配置环节工作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益管理 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 药物配置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药食同源物质缓解酒精性肝损伤研究进展
11
作者 向琴 张国泰 +4 位作者 芦润青 唐菁雯 贺思桥 闵聪 耿敬章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1,共11页
目的:分析药食同源物质缓解酒精性肝损伤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及热点内容,为学者对药食同源物质缓解酒精性肝损伤的深入研究提供思路。方法: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以CNKI、WOS及PubMed数据库为文献源,对自建库起至2022年12月药食同源物质缓... 目的:分析药食同源物质缓解酒精性肝损伤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及热点内容,为学者对药食同源物质缓解酒精性肝损伤的深入研究提供思路。方法: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以CNKI、WOS及PubMed数据库为文献源,对自建库起至2022年12月药食同源物质缓解酒精性肝损伤研究领域文献的分布情况进行检索和分析。结果:共检索药食同源物质缓解酒精性肝损伤的中英文文献418篇,专利276项。国内该领域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快,且发文量及专利数量均高于国外,发文量呈指数型结构上升,专利量呈线性结构上升;研究热点主要为葛根、枳椇子、枸杞等药食同源物质缓解酒精性肝损伤的作用机制研究。结论:通过分析药食同源物质缓解酒精性肝损伤文献及专利现状,系统总结了酒精性肝损伤的发病机制,主要与乙醇代谢、氧化应激、免疫炎症反应及肠道屏障受损和菌群失调相关;药食同源物质缓解酒精性肝损伤的作用机制主要与抗脂质过氧化、抗氧化应激反应、抗炎作用及清除自由基、调节肠道菌群有关;未来该领域将以网络药理学、组学技术等技术手段进行更深入的机制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食同源物质 酒精性肝损伤 文献 研究现状 发病机制 作用机制
下载PDF
黄芩苷与盐酸小檗碱自沉淀理化性质及抑菌作用机制研究
12
作者 蒋庆佳 徐杨 +3 位作者 杜叶 刘日慧 刘涛 徐玉玲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2-240,I0001,共10页
目的 以黄芩苷和盐酸小檗碱产生的自沉淀为研究对象,探究其理化性质,对其抑菌作用及其机制展开研究,为中药自沉淀现象产生的物质深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差示热量扫描法、红外光谱扫描和紫外光谱扫描测定黄芩苷和盐酸小檗碱的自沉... 目的 以黄芩苷和盐酸小檗碱产生的自沉淀为研究对象,探究其理化性质,对其抑菌作用及其机制展开研究,为中药自沉淀现象产生的物质深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差示热量扫描法、红外光谱扫描和紫外光谱扫描测定黄芩苷和盐酸小檗碱的自沉淀理化性质;采用牛津杯法探索黄芩苷、盐酸小檗碱及自沉淀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采用二倍稀释法进一步研究黄芩苷、盐酸小檗碱、自沉淀对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并通过测定菌体的生长曲线、胞外核酸相对含量、胞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电导率研究黄芩苷、盐酸小檗碱及自沉淀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机制,分析对比黄芩苷、盐酸小檗碱反应前后抑菌作用机制是否发生改变。结果 差示热量扫描法结果显示盐酸小檗碱与黄芩苷反应前后存在热量变化,该自沉淀是一种不同于盐酸小檗碱、黄芩苷的新物质或复合物,其官能团、紫外吸收均发生了变化。盐酸小檗碱对大肠埃希菌的MIC为0.9375 mg/mL,MBC为7.5 m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为0.9375 mg/mL,MBC为7.5 mg/mL。黄芩苷对大肠埃希菌的MIC为1.875 mg/mL,MBC为7.5 m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为3.75 mg/mL,MBC为15 mg/mL。自沉淀对大肠埃希菌的MIC为3.75 mg/mL,MBC为3.75 m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为3.75 mg/mL,MBC为3.75 mg/mL。3种物质对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菌体生长均有显著的抑制效果,但作用机制有所差异。结论 3种物质对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显示出较好的抑菌活性,由强到弱为盐酸小檗碱、黄芩苷、自沉淀,均通过对细菌细胞膜造成损伤改变其通透性,影响细菌生长,从而起到抑制细菌生长的目的。三种物质虽能使菌体内容物大量渗出,但对胞内物质泄出作用存在差异,研究成果为进一步探究中药自沉淀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沉淀 黄芩苷 盐酸小檗碱 抑菌机制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刺芒柄花素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靶点及机制
13
作者 李珊 赵康 +2 位作者 杨提 王莹 邓生琼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1期24-30,共7页
目的 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联合GEO基因芯片数据及分子对接技术探索刺芒柄花素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潜在分子作用机制。方法 在PubChem等数据库获取刺芒柄花素的作用靶点,在GeneCards、DisGeNET等数据库获取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相关靶... 目的 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联合GEO基因芯片数据及分子对接技术探索刺芒柄花素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潜在分子作用机制。方法 在PubChem等数据库获取刺芒柄花素的作用靶点,在GeneCards、DisGeNET等数据库获取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相关靶点基因,与GEO芯片筛选的差异基因合并去重后得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靶点基因;通过构建韦恩图,得到药物与疾病共有靶点;利用R软件包对共有靶点进行富集分析;利用String在线平台构建共有靶点蛋白互作网络,运用Cytoscape软件对网络进行拓扑学参数筛选得到核心靶点;再运用分子对接技术将筛选出来的核心靶点分别与刺芒柄花素的结合活性进行验证。结果 筛选出413个刺芒柄花素作用靶点及1 244个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表达差异基因,两者取交集后得到55个刺芒柄花素干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潜在靶点,KEGG富集分析显著富集于PPAR信号通路、MAPK信号等通路,并显示基因功能与炎症及细胞凋亡相关;运用Cytoscape筛选得到核心靶点CAP1、CXCL8、EGFR、FOS、CTSS、IGF1、MMP9、PPARG;分子对接模拟验证显示,CAP1、CXCL8、EGFR、FOS、IGF1、MMP9、PPARG等核心靶点与刺芒柄花素结合强,有较好的结合活性。结论 刺芒柄花素作用于CAP1等多个核心靶点调节炎症相关信号通路,进而发挥抗动脉斑块形成的作用,可为后续临床用药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GEO数据库 刺芒柄花素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下载PDF
紫苏-乳香-没药挥发油对小鼠创口愈合的促进作用
14
作者 孟庆霖 董红畅 +3 位作者 赵冰倩 郝家乐 林珈羽 赵南晰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3期354-358,共5页
目的探讨紫苏挥发油与乳香-没药挥发油配伍对小鼠创口愈合的促进作用。方法将ICR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CON)、模型组(MOD)、表皮生长因子凝胶组(GEL)、乳香-没药挥发油组(OM,50μL/mL)、紫苏-乳香-没药挥发油组(POM,70μL/mL,V(紫苏挥发油... 目的探讨紫苏挥发油与乳香-没药挥发油配伍对小鼠创口愈合的促进作用。方法将ICR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CON)、模型组(MOD)、表皮生长因子凝胶组(GEL)、乳香-没药挥发油组(OM,50μL/mL)、紫苏-乳香-没药挥发油组(POM,70μL/mL,V(紫苏挥发油)V(乳香-没药挥发油)=25),除CON组外,其他各组在小鼠背部造一个直径0.8 cm的开放圆形创口。除MOD组外,每只小鼠涂药1次/d,连续14 d,观察小鼠创口愈合情况、病理组织形态,比较3、7、14 d小鼠血清中TNF-α、IL-1β和IL-6的表达情况。结果POM组小鼠创口愈合率大于OM组,且显著高于MOD组(P<0.05);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POM组创口恢复情况优于MOD组;创后3 d,POM组小鼠血清中TNF-α和IL-6水平显著低于MOD组(P<0.05)。结论紫苏-乳香-没药挥发油能减少创口前期炎症反应,促进小鼠创口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挥发油 乳香-没药 创口愈合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抗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信号通路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毅峰 叶楠 +2 位作者 王琳 郭帅成 黄健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64-1469,共6页
背景:右旋美托咪定具有抗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但对其信号通路全面、系统的综述较少。目的:重点对右旋美托咪定在抗氧化应激、抑制炎症、抗凋亡、自噬等机制方面的信号通路进行综述。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 背景:右旋美托咪定具有抗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但对其信号通路全面、系统的综述较少。目的:重点对右旋美托咪定在抗氧化应激、抑制炎症、抗凋亡、自噬等机制方面的信号通路进行综述。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及维普数据库的相关文章,英文检索词为“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dexmedetomidine,signal path,oxidative stress,inflammation,apoptosis”;中文检索词为“缺血再灌注损伤,右旋美托咪定,信号通路,氧化应激,炎症,凋亡”。排除重复性研究及部分相关性较低的基础类文章,最终纳入57篇文献进行评价。结果与结论:①右旋美托咪定主要通过抗氧化应激损伤、抗炎、抗细胞凋亡和自噬等多种机制发挥器官保护作用,这其中又涉及众多通路,主要包括Nrf2及其下游蛋白抗氧化应激通路、Toll样受体4家族和核因子κB相关抗炎通路、JAK2/STAT3相关抗炎通路、胆碱能抗炎通路,而且胆碱能通路是众多核因子κB信号通路的上游机制;②PI3K/Akt通路依据其激活的下游信号不同发挥不同的作用,抑制NLRP3炎性体激活,激活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缺氧诱导因子1α等信号分子发挥抗炎作用,激活Bad或Bax残基发挥抗凋亡作用,PI3K/Akt激活糖原合成酶激酶3β可同时发挥抗炎、抗凋亡作用;③右旋美托咪定激活SIRT3介导抗细胞凋亡作用,抑制内质网应激产生抗凋亡作用;④针对右旋美托咪定抗缺血再灌注损伤信号通路的详细综述,能为将来的机制研究及诊疗决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损伤 右旋美托咪定 信号通路 氧化应激 炎症 凋亡
下载PDF
纳米递送系统线粒体靶向策略在肿瘤诊疗中的应用
16
作者 瞿俊 晏霜 +3 位作者 雷龙天洋 欧阳妃君 张海涛 秦旭平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0-81,共12页
肿瘤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目前用于肿瘤治疗的方法有手术治疗、化学药物治疗、放射治疗等。然而,传统的治疗方法存在治疗效果不佳、易引发多药耐药、毒副作用大等缺点,仍需进一步探索新的肿瘤治疗靶点和策略。线粒体作为细胞... 肿瘤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目前用于肿瘤治疗的方法有手术治疗、化学药物治疗、放射治疗等。然而,传统的治疗方法存在治疗效果不佳、易引发多药耐药、毒副作用大等缺点,仍需进一步探索新的肿瘤治疗靶点和策略。线粒体作为细胞的能量转换器,被认为是肿瘤、心血管和神经性疾病新药设计的最重要靶点之一。纳米药物递送载体具有易被主动靶向基团修饰的特点,可实现细胞乃至细胞器的精准靶向给药。本文从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复发与转移、诱导细胞自噬等方面综述了线粒体靶向纳米载体在肿瘤诊疗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 靶向治疗 肿瘤治疗 肿瘤诊断 纳米载体
原文传递
环杷明与香青兰总黄酮联合用药对肺纤维化小鼠的影响
17
作者 吕佳敏 唐云辉 +2 位作者 何承辉 翟科峰 段红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9-116,共8页
研究环杷明(Cyc)和香青兰总黄酮(TFDM)联合用药对肺纤维化(PF)小鼠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将C57BL/6小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即正常对照组、模型组、TFDM组(360 mg/kg)、Cyc组(5 mg/kg)和TFDM组(360 mg/kg)+Cyc组(5 mg/kg)。采用气管内滴... 研究环杷明(Cyc)和香青兰总黄酮(TFDM)联合用药对肺纤维化(PF)小鼠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将C57BL/6小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即正常对照组、模型组、TFDM组(360 mg/kg)、Cyc组(5 mg/kg)和TFDM组(360 mg/kg)+Cyc组(5 mg/kg)。采用气管内滴注博来霉素(4 mg/kg)构建小鼠PF模型,正常对照组给予等量蒸馏水,建模第二天,给予相应药物干预,连续给药28 d。肺功能检测采用AniRes2005动物肺功能分析系统进行。肺组织进行冰冻切片的制作,使用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情况;水解法测定肺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1型胶原蛋白(Col-1)、纤维连接蛋白(FN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SHH、Ptch1、SMO、Gli1和SUFU蛋白表达。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HE染色中模型组肺组织结构异常,出现炎性细胞浸润;Masson染色中出现较多被染成蓝色的胶原纤维化组织,肺组织被严重损伤;HYP含量显著升高(P<0.01);肺功能检测显示吸气相气道阻力(RL)、呼气相气道阻力(RE)和FEV0.1/FVC显著升高,肺动态顺应性(Cdyn)、用力肺活量(FVC)和呼气峰流速(PEF)显著降低(P<0.01);Western blot的结果可得知模型组肺组织中Col-1、FN1、α-SMA、SHH、Ptch1、SMO和Gli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SUFU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减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Cyc组和TFDM组肺组织结构正常,几乎无炎性细胞浸润;Masson染色可以看出,蓝色纤维组织较少,肺组织纤维化程度得到缓解;HYP含量上调(P<0.01);肺功能检测显示RL、RE和FEV0.1/FVC显著下降,Cdyn和FVC和PEF显著升高(P<0.01);Western blot显示PF小鼠肺组织中Col-1、FN1、α-SMA、SHH、Ptch1、SMO和Gli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调,SUFU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TFDM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小鼠PF,进一步得出结论Cyc和TFDM联合用药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青兰总黄酮 肺纤维化 博来霉素 环杷明 HEDGEHOG信号通路
下载PDF
刺梨多糖协同帕博西尼治疗胰腺癌的作用及机制
18
作者 李敏 郭斌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46-52,共7页
目的探讨刺梨多糖是否通过靶向清除衰老的肿瘤细胞促进帕博西尼治疗胰腺癌的效果。方法首先运用CCK8法检测经过帕博西尼处理后PANC02细胞的增殖速率,用实时定量PCR(qRT-PCR)方法检测PANC02细胞Ki-67和PCNA基因水平的表达;然后利用SA-β-... 目的探讨刺梨多糖是否通过靶向清除衰老的肿瘤细胞促进帕博西尼治疗胰腺癌的效果。方法首先运用CCK8法检测经过帕博西尼处理后PANC02细胞的增殖速率,用实时定量PCR(qRT-PCR)方法检测PANC02细胞Ki-67和PCNA基因水平的表达;然后利用SA-β-Gal染色试剂盒和SA-β-Gal染色荧光探针检测PANC02细胞表达SA-β-Gal的比例;体外用CCK8法检测刺梨多糖联合帕博西尼对PANC02细胞增殖的影响,利用流式法检测联合处理对细胞凋亡水平的影响;同时采用皮下荷瘤模型进行体内实验,利用灌胃法给予小鼠刺梨多糖和帕博西尼,测量肿瘤体积,称量肿瘤质量,记录小鼠生存期以及复发率;最后利用SA-β-Gal染色荧光探针检测各组小鼠肿瘤细胞表达SA-β-Gal的比例。结果帕博西尼可有效抑制PANC02细胞的增殖,在基因水平上帕博西尼可降低PANC02细胞中Ki-67和PCNA的表达;同时,帕博西尼可诱导PANC02细胞发生衰老,增加SA-β-Gal的表达;当帕博西尼联合刺梨多糖后,在体外与单治疗组相比,联合治疗可以更有效地抑制PANC02细胞的增殖及增加该细胞的凋亡;体内治疗后,小鼠肿瘤质量和体积均明显下降,生存期延长,复发速度降低;且刺梨多糖可有效降低小鼠肿瘤细胞中衰老细胞的比例。结论刺梨多糖在体内体外可有效协同帕博西尼抑制胰腺癌细胞的生长,可能是通过靶向清除帕博西尼诱导的衰老的胰腺癌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梨多糖 帕博西尼 胰腺癌 抗衰老
下载PDF
淫羊藿苷通过上调SLC7A11/GPX4轴减轻铁死亡改善心力衰竭
19
作者 唐文静 罗亚丹 +2 位作者 朱尽染 文丹 杨丹莉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211-217,共7页
目的 基于脂质过氧化研究淫羊藿苷抗异丙肾上腺素所致小鼠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异丙肾上腺素模型组(ISO,15 mg/kg)、氯沙坦阳性药组(Los, 9 mg/kg),以及淫羊藿苷低剂量组(ICA-L组,15 mg/kg)、淫羊藿... 目的 基于脂质过氧化研究淫羊藿苷抗异丙肾上腺素所致小鼠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异丙肾上腺素模型组(ISO,15 mg/kg)、氯沙坦阳性药组(Los, 9 mg/kg),以及淫羊藿苷低剂量组(ICA-L组,15 mg/kg)、淫羊藿苷高剂量组(ICA-H组,60 mg/kg)。采用小动物超声检测仪检测小鼠心功能(EF%、FS%)的变化,计算小鼠心脏指数。采用HE染色观察小鼠左心室组织病理变化,采用布鲁士蓝染色观察小鼠左心室组织铁离子的积累。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小鼠左心室组织中铁死亡相关蛋白SLC7A11、GPX4、4-HNE、ACSL4、LPCAT3、TFR1、DMT1的表达。结果 ICA和Los可以改善ISO引起的小鼠左心室射血分数和短轴缩短率的降低,减轻ISO所致的左心室组织病理损伤以及铁离子过度积累,抑制ISO所致左心室组织中SLC7A11、GPX4蛋白的下调,4-HNE、ACSL4、LPCAT3、TFR1、DMT1蛋白的上调(P<0.05)。结论 ICA可能通过上调SLC7A11/GPX4轴抗脂质过氧化,减轻铁死亡,改善ISO所诱导的小鼠心力衰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苷 心力衰竭 铁死亡 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
下载PDF
缩宫素注射液与氯化钠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研究
20
作者 施建国 蒋宇丹 《上海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76-79,共4页
目的:考察缩宫素注射液与氯化钠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将缩宫素注射液分别与不同pH及不同内包材的0.9%氯化钠注射液进行配伍,在室温条件下考察配伍溶液的稳定性。结果:配伍溶液的性状、pH、渗透压、不溶性微粒、有关物质和含量均无... 目的:考察缩宫素注射液与氯化钠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将缩宫素注射液分别与不同pH及不同内包材的0.9%氯化钠注射液进行配伍,在室温条件下考察配伍溶液的稳定性。结果:配伍溶液的性状、pH、渗透压、不溶性微粒、有关物质和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缩宫素注射液与不同pH和不同内包材的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在24 h内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缩宫素注射液 0.9%氯化钠注射液 配伍稳定性 内包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