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53篇文章
< 1 2 1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姜黄素与抗肿瘤药物联合应用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刘文清 杨莎 +1 位作者 刘明松 徐志栋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0-59,共10页
联合用药能显著弥补单药使用的不足并能加快开发治疗复杂性疾病的新治疗方案.姜黄素是一种1,3-二酮类化合物,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其中抗肿瘤作用得到广泛关注.姜黄素能够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等,具有毒性低、耐受性好等特点... 联合用药能显著弥补单药使用的不足并能加快开发治疗复杂性疾病的新治疗方案.姜黄素是一种1,3-二酮类化合物,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其中抗肿瘤作用得到广泛关注.姜黄素能够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等,具有毒性低、耐受性好等特点.研究发现:姜黄素与临床抗肿瘤药物联合应用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能有效地抑制癌细胞生长,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减少药物剂量,达到增效减毒的效果.本文在细胞和实验动物水平上总结了姜黄素与抗肿瘤药物联合应用所产生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抗肿瘤药物 联合用药 抗肿瘤作用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二甲双胍/多奈哌齐治疗糖尿病脑病的机制
2
作者 赵丽 李福智 +5 位作者 甄露露 王宏烨 于简瑞 钟家旺 郭笑川 侯阳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40-44,50,共6页
目的应用网络药理学的研究方法预测二甲双胍/多奈哌齐治疗糖尿病脑病的作用机制并初步进行动物实验。方法Drugbank和DisGeNET数据库检索二甲双胍/多奈哌齐和糖尿病脑病靶点,得到交集靶点。使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互作... 目的应用网络药理学的研究方法预测二甲双胍/多奈哌齐治疗糖尿病脑病的作用机制并初步进行动物实验。方法Drugbank和DisGeNET数据库检索二甲双胍/多奈哌齐和糖尿病脑病靶点,得到交集靶点。使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互作网络(PPI),DAVID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功能(gene ontology,GO)和通路(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筛选出关键基因,动物实验进行初步验证。结果药物和疾病共同靶点15个、10个hub基因;GO功能注释结果显示:交集靶点主要富集于离子型谷氨酸受体信号通路、化学突触传递等。KEGG通路富集分析表明交集靶点的KEGG信号通路主要为Cocaine addiction、Nicotine addiction等。动物实验结果显示,二甲双胍/多奈哌齐能改善糖尿病学习认知能力,改善脑组织IL1B和ACHE的改变。结论可通过调节GRIN2B、GRIN2A、GRIN1、GRIN2C、GRIN2D、GRIN3A、NOS1、GRIN3B、IL1B、ACHE等靶点基因,调控Cocaine addiction,Nicotine addiction,Amphetamine addiction,cAMP signaling pathway等信号通路来实现抗糖尿病脑病作用,并初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糖尿病脑病 二甲双胍/多奈哌齐 交互网络 hub基因
下载PDF
氨甲环酸非止血功效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王景文 王琪 王晓东 《山东化工》 CAS 2024年第6期82-85,共4页
为氨甲环酸临床应用的拓宽和创新提供参考。检索中国知网、Web of Science、PubMed等数据库中近5年来与氨甲环酸非止血用途相关的文献,对氨甲环酸的功效、作用机制进行综述,并对其创新应用进行了讨论和展望。氨甲环酸由于其分子结构和... 为氨甲环酸临床应用的拓宽和创新提供参考。检索中国知网、Web of Science、PubMed等数据库中近5年来与氨甲环酸非止血用途相关的文献,对氨甲环酸的功效、作用机制进行综述,并对其创新应用进行了讨论和展望。氨甲环酸由于其分子结构和抗纤溶作用,衍生出诸多功效,除了止血之外,还具有保护线粒体、抗菌、抗病毒、抗癌、延缓衰老、美白,治疗痤疮、玫瑰痤疮、黄褐斑、银屑病、炎症后色素沉着等功效。氨甲环酸在衰老、感染、癌症、皮肤等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以及医美项目中的应用具有巨大潜力,创新制剂和氨甲环酸衍生物的研发更有利于氨甲环酸功效的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甲环酸 抗纤溶 线粒体 抗病毒 延缓衰老 美白 黄褐斑 炎症后色素沉着
下载PDF
北五味子水煎液对小鼠抗运动性疲劳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陈丹 朱薇 周兴芹 《西部中医药》 2023年第7期13-16,共4页
目的:探讨五味子水煎液对小鼠抗运动性疲劳和抗氧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健康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五味子水煎液高(400 mg/kg)、中(200 mg/kg)、低(100 mg/kg)剂量组,空白对照组小鼠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测定各组小鼠力竭游泳时... 目的:探讨五味子水煎液对小鼠抗运动性疲劳和抗氧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健康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五味子水煎液高(400 mg/kg)、中(200 mg/kg)、低(100 mg/kg)剂量组,空白对照组小鼠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测定各组小鼠力竭游泳时间,肝糖原、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血乳酸(blood lactic acid,BLA)、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过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含量。结果:五味子水煎液对负重小鼠游泳时间有延长作用,五味子中、高剂量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五味子水煎液各剂量组小鼠肝糖原含量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五味子水煎液各剂量能降低血液中BLA含量;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五味子高剂量组小鼠运动疲劳后BUN体内蓄积含量降低;五味子水煎液各剂量能提升SOD活力,抑制小鼠肝组织中MDA含量;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五味子水煎液高剂量组CAT含量升高。结论:五味子水煎液具有延缓疲劳和提高机体抗疲劳、抗氧化的能力,其机制可能与升高肝糖原、CAT含量及SOD活力,降低BLA、BUN与MDA含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性疲劳 力竭游泳时间 抗氧化 五味子水煎液
下载PDF
祖卡木颗粒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药效及机制研究
5
作者 刘芮绮 袁天翊 +6 位作者 王冉冉 郑瑞芳 龚迪菲 王守宝 邢建国 杜冠华 方莲花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50-560,共11页
目的探究祖卡木颗粒对单纯低氧及低氧+Su5416诱导的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PH)小鼠的防治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多种数据库及相关文献搜集祖卡木颗粒中10种单味药的活性成分,预测药物靶点并获得HPH相关靶点,进行网络构建及富集... 目的探究祖卡木颗粒对单纯低氧及低氧+Su5416诱导的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PH)小鼠的防治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多种数据库及相关文献搜集祖卡木颗粒中10种单味药的活性成分,预测药物靶点并获得HPH相关靶点,进行网络构建及富集分析。通过单纯二周低氧及四周低氧+Su5416诱导建立HPH小鼠模型,观察小鼠右心室压力等主要药效学指标,Masson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肺组织中Bcl-2-相关X蛋白质(Bcl-Associated X,Bax)、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ell lymphoma-2,Bcl-2)、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I3K)、p-PI3K、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ase synthase,eNOS)、低氧诱导因子-1α亚基(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筛选得到祖卡木颗粒共167种活性成分,与HPH有179个交集靶点,涉及PIK3CA、HIF1等靶点。验证结果显示,祖卡木颗粒可以显著降低HPH小鼠的右心室压力,减轻右心室肥厚,下调小鼠肺组织中Bcl-2、HIF-1α蛋白的表达,上调Bax、PI3K、p-PI3K、eNOS蛋白的表达。结论祖卡木颗粒可能通过调节Bax/Bcl及PI3K-eNOS/HIF-1α信号通路对HPH起到防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祖卡木颗粒 低氧性肺动脉高压 网络药理学 药效机制 Bcl-2相关X蛋白质/B淋巴细胞瘤-2基因 磷脂酰肌醇3-激酶-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低氧诱导因子-1α亚基
下载PDF
外界因素对茶黄素(TF)水溶液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6
作者 俞晨秀 孙莉 +2 位作者 孙益民 秦亚东 高焕 《农产品加工》 2023年第2期18-21,共4页
研究某些外界因素对茶黄素(TF)水溶液稳定性的影响,为了解茶黄素的稳定性提供参考依据。选用茶黄素(TF)标准品(含量99.636%),采用HPLC法测定茶黄素在不同条件下的吸收峰面积(响应值mAU),通过各条件下吸收峰面积变化值来判断茶黄素的稳... 研究某些外界因素对茶黄素(TF)水溶液稳定性的影响,为了解茶黄素的稳定性提供参考依据。选用茶黄素(TF)标准品(含量99.636%),采用HPLC法测定茶黄素在不同条件下的吸收峰面积(响应值mAU),通过各条件下吸收峰面积变化值来判断茶黄素的稳定性。结果表明,茶黄素水溶液在50℃以上30 min分解明显;在酸中比较稳定,当pH值>8以上时吸收峰面积下降明显;在有Fe^(3+)存在下不稳定,加入Fe^(3+)时吸收峰面积下降明显;在温度(10~20℃)放置有缓慢分解,低功率日光灯(20 W)照射基本不影响,加入稳定液能提高茶黄素水溶液的稳定性。茶黄素水溶液不稳定,温度、碱性、Fe^(3+)会明显影响茶黄素的稳定性,10~20℃下有缓慢分解、低功率日光灯照射不影响,稳定液中放置1周较为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黄素 稳定性 外界因素 吸收峰面积
下载PDF
氟尿嘧啶类药物致高甘油三酯血症的病例报告及文献分析
7
作者 陈刚 李岩 +2 位作者 姜彩虹 解沛涛 苏长海 《疾病监测与控制》 2023年第2期85-88,100,共5页
目的通过报道临床工作中发现的氟尿嘧啶和卡培他滨导致的高甘油三酯血症的案例,体现临床药师在药物治疗过程中的药学监护意义。方法报告5-氟尿嘧啶和卡培他滨诱导的高甘油三酯血症的识别和治疗过程,回顾文献,分析其潜在的致病机制。结... 目的通过报道临床工作中发现的氟尿嘧啶和卡培他滨导致的高甘油三酯血症的案例,体现临床药师在药物治疗过程中的药学监护意义。方法报告5-氟尿嘧啶和卡培他滨诱导的高甘油三酯血症的识别和治疗过程,回顾文献,分析其潜在的致病机制。结果案例1:52岁结肠癌患者,在第5周期的FOLFIRI方案化疗后出现高甘油三酯血症,血清甘油三酯升高至29.4 mmol/L。案例2:58岁直肠癌患者,在第2个周期的XELIRI方案化疗后,血清甘油三酯升高至8.2 mmol/L。二者均给予降脂药物对症处理,未减少5-氟尿嘧啶和卡培他滨的剂量,甘油三酯指标逐渐改善,并在2周内恢复良好。5-氟尿嘧啶和卡培他滨诱导的高甘油三酯血症的Naranjo评分均为8分(很可能)。结论医师和药师应重视化疗后可能出现血脂异常的情况,特别是5-氟尿嘧啶类药物引起的高甘油三酯血症,应及时发现、及时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甘油三酯血症 5-氟尿嘧啶 卡培他滨
下载PDF
亚甲蓝注射液术后镇痛作用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张婷 辛学知 黄秀芳 《中国民间疗法》 2023年第9期106-108,共3页
疼痛是临床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之一,不仅给患者带来身心的痛苦和额外的经济负担,而且影响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伤口愈合恢复等。临床研究发现,亚甲蓝注射液能有效缓解术后疼痛问题,该文对亚甲蓝注射液的术后镇痛作用进行总结。
关键词 亚甲蓝注射液 术后疼痛 神经保护 机制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平胃散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潜在机制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马琪 翁与竞 +2 位作者 覃施媛 曹立亭 毕师诚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6-106,共11页
通过网络药理学研究平胃散对于溃疡性结肠炎(UC)的治疗作用及其潜在机制.通过检索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TCMSP)收集平胃散中苍术、厚朴、陈皮、甘草4味中药的主要活性成分及其相关药物作用靶点;基于UC相关疾病数据库GeneCards、 TTD以及O... 通过网络药理学研究平胃散对于溃疡性结肠炎(UC)的治疗作用及其潜在机制.通过检索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TCMSP)收集平胃散中苍术、厚朴、陈皮、甘草4味中药的主要活性成分及其相关药物作用靶点;基于UC相关疾病数据库GeneCards、 TTD以及OMIM综合筛选疾病靶点;比对药物与疾病靶点筛选共同潜在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库、 Cytoscape软件构建平胃散治疗UC靶点相互作用网络并筛出核心节点;同时将药物和疾病的共同潜在靶点与筛选后的平胃散中活性成分通过Cytoscape_v3.2.1软件生成体现活性成分-靶点相互作用的网络图并筛选出核心节点;利用STRING在线分析药物与疾病共同潜在靶点的GO生物富集过程和KEGG通路富集情况,构建活性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并通过AutoDock_Vina软件对药物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在平胃散活性成分-靶点-通路网络中有40个活性成分、 35条KEGG通路以及16个核心靶点,分子对接结果显示,10个活性成分与蛋白靶点MMP9,CAT,PTGS2,MAPK3,MAPK8,AKT1,MAPK14的最低结合能小于-7 kJ/mol,说明这些活性成分与上述靶点蛋白结合较好.表明平胃散主要活性成分能通过MMP9,CAT,PTGS2,MAPK等靶点作用于MAPK,IL-17,TNF,NF-κB等多个信号通路,起到治疗UC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胃散 溃疡性结肠炎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原文传递
细辛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及其质量标志物的预测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瑜 张红 +1 位作者 李宁 陈娟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3年第10期1794-1807,共14页
细辛为马兜铃科植物北细辛Asarum heterotropoides Fr.Schmidt var.mandshuricum(Maxim.)Kitag.、汉城细辛Asarum sieboldii Miq.var.seoulense Nakai或华细辛Asarum sieboldii Miq.的干燥根和根茎,其主要含有挥发油类、木脂素类、黄酮... 细辛为马兜铃科植物北细辛Asarum heterotropoides Fr.Schmidt var.mandshuricum(Maxim.)Kitag.、汉城细辛Asarum sieboldii Miq.var.seoulense Nakai或华细辛Asarum sieboldii Miq.的干燥根和根茎,其主要含有挥发油类、木脂素类、黄酮类和多糖类等化学成分。现代药理学和临床研究表明细辛具有镇痛抗炎、抗氧化、抗菌、止咳平喘、抗抑郁、抗癌、降血压等多种药理活性,用于治疗风寒感冒、风湿、多种疼痛、痰饮喘咳等病症。基于对细辛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归纳总结,结合其质量控制研究现状,从亲缘性、特征性成分、有效性、药动学、化学成分可测性及中药配伍等方面对其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进行预测。初步预测出马兜铃酸Ⅳa、甲基丁香酚、黄樟醚、L-细辛脂素、L-芝麻脂素、2-甲氧基-4-乙烯基酚、三甲氧基甲苯、1,8-桉叶素、β-细辛醚、卡枯醇、水鬼蕉宾碱、山柰酚等成分可作为细辛质量标志物的候选化合物,以期为建立质量标准、深入研究及综合利用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辛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质量标志物
下载PDF
马齿苋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最新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娇 袁明金 张华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CSCD 2023年第5期74-82,共9页
马齿苋为一年生的药食两用植物,多为野生。味酸,性寒,归肝、大肠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止痢的作用。现代研究表明马齿苋含有黄酮、生物碱、香豆素、有机酸、多糖等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降脂、降尿酸、抗真菌、抗肿瘤等多种活性,... 马齿苋为一年生的药食两用植物,多为野生。味酸,性寒,归肝、大肠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止痢的作用。现代研究表明马齿苋含有黄酮、生物碱、香豆素、有机酸、多糖等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降脂、降尿酸、抗真菌、抗肿瘤等多种活性,常应用于药品、保健食品、化妆品等领域。通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文献,对马齿苋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最新研究进行综述,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马齿苋的深入研究和拓展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齿苋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
下载PDF
Ferulaldehyde的体外抗流感作用研究
12
作者 周艳 宿露 +4 位作者 王云 范韦佟 李洪梅 李蓉涛 刘丹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3年第8期1364-1371,共8页
本研究对从蜘蛛香(Valeriana jatamansi Jones)和赤芍(Paeoniae Rubra Radix)中分离的一种苯丙素类化合物ferulaldehyde的抗甲型流感病毒的作用机制进行探索。通过加药时间点、免疫荧光实验、红细胞凝集法与神经氨酸酶活力检测等实验,... 本研究对从蜘蛛香(Valeriana jatamansi Jones)和赤芍(Paeoniae Rubra Radix)中分离的一种苯丙素类化合物ferulaldehyde的抗甲型流感病毒的作用机制进行探索。通过加药时间点、免疫荧光实验、红细胞凝集法与神经氨酸酶活力检测等实验,发现化合物ferulaldehyde主要影响流感病毒的复制和释放环节,干扰病毒的生命周期从而发挥抗流感病毒活性。分子对接结果进一步确认流感病毒NP和NA蛋白很可能是它作用的靶点。同时,该化合物还能显著抑制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巨噬细胞炎症相关蛋白和趋化因子的表达。综上所述,化合物ferulaldehyde可能通过直接抑制流感病毒复制和释放的过程以及影响免疫细胞的功能从而发挥抗流感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rulaldehyde 苯丙素 病毒复制周期 炎性相关蛋白 抗流感病毒
下载PDF
ChemOffice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13
作者 段长飞 吴伟林 +4 位作者 张素霞 王少林 吴聪明 沈建忠 王战辉 《广州化工》 CAS 2023年第14期165-167,170,共4页
药理学是医学学科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药物的药理作用与其分子结构和理化性质密切相关。ChemOffice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化学结构及分子图形绘制软件,可绘制药物分子的二维和三维结构图,获得药物的各种理化参数,预测紫外、核磁和红... 药理学是医学学科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药物的药理作用与其分子结构和理化性质密切相关。ChemOffice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化学结构及分子图形绘制软件,可绘制药物分子的二维和三维结构图,获得药物的各种理化参数,预测紫外、核磁和红外图谱等。介绍了ChemOffice在药理学中的基本应用,旨在引导学生自主绘制药物二维结构式或三维分子构象,加深对药物结构的认识;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而提高药理学的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理学 ChemOffice 分子结构 应用实践
下载PDF
圣草酚调控Akt/mTOR通路对胶质瘤细胞自噬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庆龙 郑相如 +1 位作者 李文军 刘松青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3年第1期13-21,共9页
为研究圣草酚对胶质瘤细胞自噬的影响,探讨其通过调控Akt/mTOR通路在胶质瘤自噬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采用CCK8和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圣草酚对胶质瘤细胞增殖的影响。构建GFP-mRFP-LC3B稳定表达的细胞株,圣草酚(100μmol/L)处理48 h,观... 为研究圣草酚对胶质瘤细胞自噬的影响,探讨其通过调控Akt/mTOR通路在胶质瘤自噬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采用CCK8和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圣草酚对胶质瘤细胞增殖的影响。构建GFP-mRFP-LC3B稳定表达的细胞株,圣草酚(100μmol/L)处理48 h,观察自噬小体的形成情况;然后分别用圣草酚(100μmol/L)、雷帕霉素(200 nmol/L)以及圣草酚(100μmol/L)+雷帕霉素(200 nmol/L)处理48 h后观察自噬流的情况。利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圣草酚对自噬及Akt/mTOR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建立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观察圣草酚在体内对胶质瘤自噬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圣草酚能够显著抑制胶质瘤细胞的增殖,且呈时间—剂量依赖性(P<0.05)。圣草酚使胶质瘤细胞中绿色自噬小体明显增多,LC3Ⅱ、Beclin 1、ATG5蛋白表达上调。圣草酚处理GFP-mRFP-LC3B稳转细胞株48 h后呈亮黄色,且减弱了雷帕霉素对自噬流的促进作用,并上调P62蛋白的表达。此外,圣草酚可抑制p-Akt、p-mTOR的表达,但该作用被Akt激动剂740 Y-P逆转。体内实验结果同体外一致。说明圣草酚能够抑制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和自噬流,其影响自噬过程的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Akt/mTOR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圣草酚 胶质瘤 自噬 增殖 AKT/MTOR
下载PDF
黄酮类化合物协同增效作用研究进展
15
作者 茹琪 金蒙 +1 位作者 苏远 沈建福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3年第3期531-538,共8页
黄酮类化合物是自然界中较为常见的植物化学素,具有多种生理活性与功能,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等诸多领域中。但是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发挥作用有限,单独作用时功能效果不显著,因此,对目前来说增强黄酮类化合物功效的发挥是迫切需要... 黄酮类化合物是自然界中较为常见的植物化学素,具有多种生理活性与功能,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等诸多领域中。但是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发挥作用有限,单独作用时功能效果不显著,因此,对目前来说增强黄酮类化合物功效的发挥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综述了天然产物黄酮类化合物在与自然界其他天然分子间协同增效方面的研究进展,对协同作用的评价方法进行了归纳,并对协同效应相关机制进行了总结,以期为以黄酮类化合物为主的天然功能食品与药品的复配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酮类化合物 生物利用度 协同增效 天然分子 机制
下载PDF
利塞膦酸钠皮肤微透析方法的建立
16
作者 梁俊晖 苏安宇 +3 位作者 李亚欣 邓世森 杜锦颜 王利胜 《中国药业》 CAS 2023年第15期54-58,共5页
目的建立利塞膦酸钠皮肤微透析方法。方法以利塞膦酸钠探针体外回收率为指标,采用增量法确定微透析试验中利塞膦酸钠的灌流速度及取样间隔;采用增量法和减量法考察灌流液流速及质量浓度对探针体外回收率和损失率的影响,以验证反透析法... 目的建立利塞膦酸钠皮肤微透析方法。方法以利塞膦酸钠探针体外回收率为指标,采用增量法确定微透析试验中利塞膦酸钠的灌流速度及取样间隔;采用增量法和减量法考察灌流液流速及质量浓度对探针体外回收率和损失率的影响,以验证反透析法用于探针体内回收率测定的可行性。结果利塞膦酸钠探针体外回收率随流速的升高呈类线性下降。综合考虑试验因素,确定灌流速度为1.0μL/min,每次采样间隔为40 min,此条件下利塞膦酸钠的探针体外回收率为(45.85±0.63)%。在相同流速及温度下,不同质量浓度的利塞膦酸钠探针体外回收率变化不明显,且探针体外增量法回收率与减量法损失率相当(RSD=1.82%)。结论建立的利塞膦酸钠皮肤微透析方法可用于利塞膦酸钠经皮局部药效动力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塞膦酸钠 皮肤微透析 双膦酸盐 经皮给药 药效动力学
下载PDF
蒺藜皂苷对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17
作者 王琢文 黄婷 +7 位作者 吴宇陪 王洁琼 杨洪飞 葛婷婷 要辉 张雨晨 闵清 白育庭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 2023年第5期379-384,411,F0002,共8页
目的寻找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相关的潜在代谢标志物,评价蒺藜皂苷(GSTT)对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小鼠单次大剂量酒精灌胃建立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并以GSTT进行干预,测定肝脏和血清生化指标,同时采用核磁共振氢谱(^(1)... 目的寻找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相关的潜在代谢标志物,评价蒺藜皂苷(GSTT)对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小鼠单次大剂量酒精灌胃建立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并以GSTT进行干预,测定肝脏和血清生化指标,同时采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技术结合数据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研究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所致肝脏代谢物谱的变化并鉴定相关代谢标志物。结果与Con组相比,Model组小鼠血清ALT、AST、MDA活力显著升高(P<0.01),SOD、GSH活力显著降低(P<0.01);与Model组相比,蒺藜皂苷给药组出现剂量依赖性差异,小鼠血清ALT、AST、MDA活力显著降低(P<0.01),SOD、GSH活力显著升高(P<0.01);GSTT能明显回调琥珀酸、延胡索酸、乳酸等13种肝脏代谢标志物,纠正代谢紊乱。结论GSTT可以使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小鼠肝脏中代谢物水平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其保护作用可能与降低氧化应激,改善能量代谢、氨基酸代谢、脂质代谢、嘌呤代谢等方面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H-NMR 代谢组学 小鼠 酒精性肝损伤 蒺藜皂苷
下载PDF
临床药师参与新型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药学监护的应用效果
18
作者 叶开媛 谢智平 +3 位作者 郭敏 袁珍娥 刘杜平 郭轶芳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3年第14期2171-2173,共3页
目的探究临床药师参与新型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药学监护的价值,促进患者用药安全。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我院肿瘤内科使用新型抗肿瘤药物治疗的9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行常规抗肿瘤治疗,... 目的探究临床药师参与新型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药学监护的价值,促进患者用药安全。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我院肿瘤内科使用新型抗肿瘤药物治疗的9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行常规抗肿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不良反应药学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患者用药依从性。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药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新型抗肿瘤药物患者用药监护,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抗肿瘤药物 不良反应 药学监护
下载PDF
桂籽提取物对LPS诱导的AML12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19
作者 黄婷 要辉 +6 位作者 张雨晨 吴宇培 王琢文 王洁琼 杨洪飞 葛婷婷 闵清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 2023年第5期369-373,共5页
目的研究桂籽提取物(OFSN)正丁醇部位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正常肝细胞(AML12)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AML12,CCK-8法测定不同浓度与时间下OFSN对AML12活性的影响,不同浓度的OFSN及Aspirin干预后对LPS诱导AML12活性的影响,... 目的研究桂籽提取物(OFSN)正丁醇部位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正常肝细胞(AML12)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AML12,CCK-8法测定不同浓度与时间下OFSN对AML12活性的影响,不同浓度的OFSN及Aspirin干预后对LPS诱导AML12活性的影响,筛选出合适的OFSN给药浓度及时间。将细胞分为Control组、LPS组(1μg/mL)、Asipirin组(900μg/mL)、OFSN低、中、高剂量组(100、200、400μg/mL)。利用荧光探针试剂盒检测活性氧(ROS)生成,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TLR4/NF-κB p65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经LPS诱导后的细胞存活率下降,TLR4/NF-κB p65通路蛋白表达增加,细胞内ROS生成增加。与LPS组相比,经过OFSN及Aspirin干预后细胞活力升高(P<0.01),且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呈现剂量依赖性;Aspirin组与OFSN中、高剂量组细胞中TLR4、NF-κB p65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性降低(P<0.05,P<0.01),ROS的产生显著减少(P<0.01),OFSN低剂量组无显著变化。结论OFSN对LPS诱导的AML12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TLR4/NF-κB p65信号通路蛋白表达,减少ROS的生成,同时减少COX-2的表达,从而减少炎症小体NLRP3及炎症因子IL-6的释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籽提取物 脂多糖 AML12 ROS TLR4/NF-κB p65
下载PDF
液质联用技术在中药化学成分中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尤斯涵 殷宏艳 +2 位作者 杨宋蕊 刘家萌 郭春燕 《神经药理学报》 2023年第4期8-12,共5页
随着液相色谱-质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PLC-MS)联用技术的发展,其已被广泛用于中药分析中。这项技术不仅提供了快速的色谱分离和较短的运行色谱时间,而且具有高灵敏度和选择性,有助于鉴定中药... 随着液相色谱-质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PLC-MS)联用技术的发展,其已被广泛用于中药分析中。这项技术不仅提供了快速的色谱分离和较短的运行色谱时间,而且具有高灵敏度和选择性,有助于鉴定中药各种化合物的结构、分析中药作用机制。该文对近年来液质联用技术在中药化学成分分析、质量控制以及中药药物代谢动力学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中药的深入研究和进一步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质联用技术 中药化学成分分析 中药质量控制 中药药物代谢动力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