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7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免疫调节探讨葛根汤颗粒治疗小鼠病毒性肺炎的作用机制
1
作者 赵荣华 孙静 +10 位作者 包蕾 耿子涵 陶夏莉 张敬升 庞博 徐英莉 曹姗 李舒冉 郭姗姗 王道涵 崔晓兰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2期132-136,151,共6页
目的研究葛根汤颗粒对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IAV)致小鼠病毒性肺炎模型的药效评价及免疫调节作用。方法ICR小鼠,13~15 g,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磷酸奥司他韦阳性药对照组及葛根汤颗粒高、中、低剂量组(6.6、3.3、1.7 g-... 目的研究葛根汤颗粒对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IAV)致小鼠病毒性肺炎模型的药效评价及免疫调节作用。方法ICR小鼠,13~15 g,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磷酸奥司他韦阳性药对照组及葛根汤颗粒高、中、低剂量组(6.6、3.3、1.7 g-1·kg^(-1)·d^(-1)),每组10只,采用IAV(FM1株)病毒液感染建立小鼠病毒性肺炎模型,同时给予相关药物治疗。观察各组小鼠肺指数及肺指数抑制率,RT-PCR法检测肺组织核酸,ELISA法检测小鼠肺组织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同时采用IAV(FM1株)病毒液滴鼻感染小鼠,造成死亡保护模型,观察小鼠感染后2周内的死亡情况,计算小鼠的死亡率、死亡保护率、平均存活天数和生命延长率。结果葛根汤颗粒中剂量组肺指数及肺组织病毒载量显著降低(P<0.01),肺指数抑制率为50.73%;葛根汤颗粒高、中剂量组肺组织炎性因子IL-10含量显著降低(P<0.01)、葛根汤颗粒中、低剂量组肺组织炎性因子TNF-α含量显著降低(P<0.01);葛根汤颗粒3个剂量组肺组织炎性因子IL-6含量显著降低(P<0.01);模型组小鼠死亡率90%,平均存活天数9.45 d,葛根汤颗粒3个剂量组小鼠死亡率显著降低、平均存活天数显著延长,生命延长率显著提高(P<0.01)。结论葛根汤颗粒可通过调节模型小鼠免疫炎性因子水平达到改善病毒性肺炎小鼠免疫功能的作用,同时可显著降低模型小鼠肺指数和肺组织病毒载量,从而减轻模型小鼠的肺部炎性损伤;对模型小鼠有死亡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流感病毒 葛根汤颗粒 炎性因子 免疫调节 死亡保护 肺指数 小鼠
下载PDF
瞬时受体电位通道在病毒性肺炎发展过程中的关键作用
2
作者 包蕾 耿子涵 +5 位作者 李舒冉 冀祖恩 赵荣华 孙静 郭姗姗 崔晓兰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2期137-140,共4页
目的对病毒性肺炎感染过程中与瞬时受体电位(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TRP)通道家族可能的发生机制进行综述研究。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和PubMed数据库,收集近30年关于TRP通道家族与病毒性肺炎关系研究和机制探讨的相关报道。结果... 目的对病毒性肺炎感染过程中与瞬时受体电位(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TRP)通道家族可能的发生机制进行综述研究。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和PubMed数据库,收集近30年关于TRP通道家族与病毒性肺炎关系研究和机制探讨的相关报道。结果作为细胞膜上的离子受体通道,TRP通道能够调节细胞内外钙离子平衡,抑制或加速病毒入侵宿主;通过加速钙离子内流,激化细胞氧化应激反应,加速细胞自噬或凋亡;通过促进细胞形态变化,增强其对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的响应等。结论TRP通道是病毒感染宿主过程中的重要调控因子,其对病毒感染过程中的多个生理过程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进一步对TRP通道家族进行深入研究,可成为抗病毒药物研发的新靶点,为临床抗病毒性肺炎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病毒性肺炎 瞬时受体电位通道 离子 细胞
下载PDF
黄芩素对人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侵袭、迁移、上皮间充质转化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
3
作者 陈林 梁秋果 +1 位作者 吉杨丹 王恒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6期10-13,共4页
目的观察黄岑素对人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的侵袭、迁移及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的调控作用,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MDA-MB-231细胞分为一组、二组、三组及对照组,一组、二组、三组分别加入2.5、5、10μmol/L的黄岑素,对... 目的观察黄岑素对人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的侵袭、迁移及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的调控作用,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MDA-MB-231细胞分为一组、二组、三组及对照组,一组、二组、三组分别加入2.5、5、10μmol/L的黄岑素,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培养48 h时采用划痕修复实验观察四组细胞迁移能力、采用Transwell侵袭实验观察四组细胞侵袭能力,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EMT标志物波形蛋白(vimentin)及E-钙黏蛋白(E-cadherin)、整合素αv、β3、磷酸化黏着斑激酶(p-FAK)、磷酸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整合素p-PI3K)。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黄岑素组细胞迁移率降低、侵袭细胞数少,细胞E-cadherin相对表达量高,vimentin、整合素αv、整合素β3、p-FAK、p-PI3K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且呈剂量依赖性(P均<0.05)。结论黄芩素抑制MDA-MB-231细胞的侵袭、迁移及EMT。黄岑素可能通过抑制整合素αv、整合素β3表达,进一步抑制p-FAK、p-PI3K蛋白表达,抑制MDA-MB-231的侵袭、迁移及EM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素 乳腺癌 细胞侵袭 细胞迁移 上皮间质转化 波形蛋白 E-钙黏蛋白 整合素αv、整合素β3 黏着斑激酶 磷脂酰肌醇3激酶
下载PDF
基于多动物模型药效评价体系研究羚羊感冒口服液儿童用药剂量
4
作者 孙绮悦 赵荣华 +7 位作者 包蕾 郭姗姗 耿子涵 李舒冉 徐英莉 张敬升 崔晓兰 孙静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2期121-126,共6页
目的确定羚羊感冒口服液儿童用药的有效性和最佳剂量范围,增加其儿童用法用量,为儿童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多动物模型药效评价体系,采用反映主要功能主治的5种相应幼龄动物模型,包括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致小鼠肺炎模型;冰醋酸致... 目的确定羚羊感冒口服液儿童用药的有效性和最佳剂量范围,增加其儿童用法用量,为儿童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多动物模型药效评价体系,采用反映主要功能主治的5种相应幼龄动物模型,包括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致小鼠肺炎模型;冰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急性炎症模型;氨水雾化致小鼠咳嗽模型;冰醋酸致小鼠疼痛模型;脂多糖(LPS)致家兔发热模型,分别观察羚羊感冒口服液的人用剂量(儿童)0.1、0.2、0.4、0.6、0.8、1.0mL·kg^(-1)·d^(-1)6个剂量组抗病毒、抗炎、止咳、镇痛及解热的有效性,按体表面积换算公式换算为动物用量:小鼠用量分别为1、2、4、6、8、10 mL·kg^(-1)·d^(-1);家兔用量分别为0.3、0.6、1.2、1.8、2.4、3.0 mL·kg^(-1)·d^(-1)。最终根据结果确定儿童最佳剂量范围。结果羚羊感冒口服液在所试剂量范围内均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小鼠肺指数、抑制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小鼠咳嗽次数及扭体次数、降低家兔体温,其中发挥稳定药效的剂量范围分别为4.0~8.0 mL·kg^(-1)·d^(-1)和1.2~2.4m L·kg^(-1)·d^(-1),相当于人用剂量0.4~0.8 m L·kg^(-1)·d^(-1)。结论羚羊感冒口服液在0.4~0.8 mL·kg^(-1)·d^(-1)剂量范围内产生稳定有效的抗病毒、抗炎、止咳、镇痛及解热作用,换算成不同年龄小儿临床推荐用量为1~3岁:每次5 mL、每日1~2次;4~6岁:每次5 mL、每日1~3次;7~12岁:每次5 mL、每日2~4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羚羊感冒口服液 儿童 抗病毒 抗炎 镇痛 止咳 解热 多动物模型 小鼠 家兔
下载PDF
羚羊感冒口服液多重药理作用研究
5
作者 孙绮悦 赵荣华 +7 位作者 郭姗姗 包蕾 耿子涵 李舒冉 徐英莉 张敬升 崔晓兰 孙静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2期127-131,共5页
目的在动物水平对羚羊感冒口服液多重药理作用进行评价,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方法依据羚羊感冒口服液的功能主治及临床适应证,建立6种动物模型:流感病毒FM1株及肺炎链球菌感染小鼠致肺炎模型,冰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 目的在动物水平对羚羊感冒口服液多重药理作用进行评价,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方法依据羚羊感冒口服液的功能主治及临床适应证,建立6种动物模型:流感病毒FM1株及肺炎链球菌感染小鼠致肺炎模型,冰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模型及扭体模型,氨水致小鼠咳嗽模型及小鼠气管酚红排泌模型。通过观察肺指数、肺指数抑制率、伊文思蓝OD值、扭体次数,咳嗽次数及酚红排泌量等药效指标,评价羚羊感冒口服液的抗病毒、抗菌、抗炎、止痛、止咳、化痰作用。结果羚羊感冒口服液20 mL·kg^(-1)·d^(-1)剂量组可显著抑制流感病毒FM1引起的肺指数增高,明显增加小鼠气管酚红排泌量;肺炎链球菌感染小鼠的肺指数升高及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羚羊感冒口服液20、15、10 mL·kg^(-1)·d^(-1)3个剂量组对咳嗽有明显抑制作用,可显著减少氨水引起的小鼠咳嗽次数,延长咳嗽潜伏期;20、15 mL·kg^(-1)·d^(-1)2个剂量组均可显著减少醋酸致小鼠疼痛的扭体次数。结论不同剂量组羚羊感冒口服液作用程度不同且具有多重药理作用,包括抗病毒、抗菌、抗炎、止痛、止咳、化痰作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羚羊感冒口服液 抗病毒 抗菌 抗炎 止咳 化痰 肺指数 酚红排泌量 小鼠
下载PDF
土藤草颗粒对微晶型尿酸钠致家兔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药效学研究
6
作者 姚荣妹 毛鑫 +5 位作者 徐英莉 高英杰 包蕾 鲍岩岩 孟凤仙 崔晓兰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3期263-268,共6页
目的观察土藤草颗粒对微晶型尿酸钠(monosodium urate,MSU)致家兔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的药效学作用。方法选用取雄性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药秋水仙碱组(0.18 mg·kg^(-1)),土藤草颗粒高、中、低剂量组... 目的观察土藤草颗粒对微晶型尿酸钠(monosodium urate,MSU)致家兔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的药效学作用。方法选用取雄性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药秋水仙碱组(0.18 mg·kg^(-1)),土藤草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为600、300、150 mg·kg^(-1)。通过家兔左后肢膝关节腔内注入MSU的方式建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给药5天后收集关节液,检测关节腔积液中的白细胞数,测定关节液中炎症细胞因子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介素-8(interleukin-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umou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含量;采血检测血尿酸值,给药前后血清中尿素(urea,UREA)、胆固醇(cholesterol,CHO)、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Cre)、血糖(glucose,GLU)及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含量。结果土藤草颗粒高、中、低剂量组给药5 d后关节腔内白细胞数均有所下降,中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高、中剂量组有降低血尿酸的趋势;土藤草颗粒对家兔血清中UREA、CHO、Cre、GLU及TG含量均无影响;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土藤草颗粒高、中、低剂量组IL-6、IL-8、TNF-α及PGE2含量均明显降低,其中高、中、低剂量组的IL-6、TNF-α含量,高、中剂量组IL-8含量及中剂量组PGE2含量与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土藤草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关节液中IL-1β含量。结论土藤草颗粒对MSU致急性关节炎家兔模型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可以减少动物关节腔内白细胞数量、抑制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降低血清中尿酸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藤草颗粒 微晶型尿酸钠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药效学 大耳白兔 白介素-6 白介素-8 肿瘤坏死因子
下载PDF
颅痛宁颗粒对眶下神经缩窄环术诱导三叉神经痛大鼠的治疗作用研究
7
作者 李舒冉 郭姗姗 +12 位作者 高双荣 包蕾 耿子涵 赵荣华 张敬升 庞博 张宇 王雅欣 徐英利 曹姗 韩冰 崔晓兰 孙静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3期257-262,共6页
目的研究颅痛宁颗粒对三叉神经痛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资料。方法采用眶下神经缩窄环术(ION-CCI)制备大鼠三叉神经痛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卡马西平阳性药组、颅痛宁高剂量组(2.70 g生药·... 目的研究颅痛宁颗粒对三叉神经痛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资料。方法采用眶下神经缩窄环术(ION-CCI)制备大鼠三叉神经痛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卡马西平阳性药组、颅痛宁高剂量组(2.70 g生药·kg^(-1)·d^(-1))、颅痛宁低剂量组(1.35 g生药·kg^(-1)·d^(-1))。Von Frey毛刷测定大鼠触须垫机械痛阈值,生化法检测血液血流变和凝血功能,HE染色观察眶下神经病理变化,Western blot技术检测三叉神经内P38和P-P38的蛋白水平。结果颅痛宁颗粒能提高模型大鼠的痛阈值(P<0.05,P<0.01)降低模型大鼠血浆黏度(P<0.05,P<0.01)和全血还原黏度(P<0.05,P<0.01),提高模型大鼠血流变能力;提高模型大鼠血液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tin time,APTT)和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水平(P<0.05,P<0.01),降低模型大鼠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水平(P<0.01),改善凝血功能;改善模型大鼠眶下神经的病理改变;并降低模型大鼠三叉神经内P-P38的表达量(P<0.01)。结论颅痛宁颗粒具有改善三叉神经痛作用,可能与其活血化瘀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眶下神经缩窄环术 颅痛宁颗粒 活血化瘀 三叉神经痛模型 大鼠 卡马西平
下载PDF
菝葜总黄酮对慢性盆腔炎大鼠的保护作用研究
8
作者 宋路瑶 施婷婷 +3 位作者 马云 冯海兴 刘文钦 侯楚祺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5期727-734,740,共9页
目的探讨菝葜总黄酮对慢性盆腔炎(CPID)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建立CPID大鼠模型(苯酚胶浆化学烧伤法),将造模成功的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对照组、菝葜总黄酮高[32.4 g/(kg·d)]、中[16.2 g/(kg·d)]、低[8.1 g/(kg&#... 目的探讨菝葜总黄酮对慢性盆腔炎(CPID)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建立CPID大鼠模型(苯酚胶浆化学烧伤法),将造模成功的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对照组、菝葜总黄酮高[32.4 g/(kg·d)]、中[16.2 g/(kg·d)]、低[8.1 g/(kg·d)]剂量组,金刚藤胶囊组,地塞米松组,各10只。假手术处理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与本底对照组,各10只。另外设立空白对照组(10只)不作任何处理。给药14 d后检测各组大鼠血液流变学及血常规指标;观察大鼠左右侧子宫的形态变化,计算子宫肿胀率及肿胀抑制率,苏木精-伊红(HE)染色及Masson染色观察大鼠子宫病理改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大鼠子宫组织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4、IL-6和IL-10的表达。结果与模型对照组及金刚藤胶囊组比较,菝葜总黄酮各剂量组均能显著降低CPID模型大鼠血液中白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数及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大鼠子宫肿胀率,抑制大鼠子宫组织IL-1β及IL-6的表达,促进IL-4及IL-10的表达,并能显著减轻子宫充血、水肿症状,减少炎症细胞浸润,减轻腺体周围纤维结缔组织增生,改善子宫内膜增生及纤维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菝葜总黄酮能综合改善CPID模型大鼠症状,增强其血液流动性,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并同时抑制CPID模型大鼠子宫炎症反应及子宫纤维化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菝葜 黄酮 慢性盆腔炎 子宫 纤维化 大鼠
下载PDF
没食子酸改善低压低氧诱发心肌损伤的体内外观察及机制探讨
9
作者 阿迪莱·艾合麦提托合提 艾尼娃尔·艾克木 +3 位作者 是文辉 方磊 杨涛 伊力亚尔·尼加提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1-6,共6页
目的观察没食子酸(GA)在低压低氧(HH)诱发心肌损伤的体内、体外模型中的改善作用,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体内研究: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HH模型组及GA低、中、高剂量组,除正常组之外均采用模拟海拔5000 m的HH舱环境暴露30 d建立慢性... 目的观察没食子酸(GA)在低压低氧(HH)诱发心肌损伤的体内、体外模型中的改善作用,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体内研究: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HH模型组及GA低、中、高剂量组,除正常组之外均采用模拟海拔5000 m的HH舱环境暴露30 d建立慢性高原病模型,GA低、中、高剂量组在建模后分别给予12.5、25.0、50.0mg/kg的GA灌胃15 d,正常组及HH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采用心脏超声检测大鼠心功能指标右心室射血时间(RVET)、右心室射血前时间(RPEP)、射血分数(EF)、肺动脉压加速时间(PAAT);生化试剂盒测定大鼠血清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氢酶(GSH-Px);HE染色观察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学改变;ELISA法检测大鼠心肌组织血管内皮功能指标一氧化氮合酶(iNOS)、内皮素1(ET-1)。体外研究:大鼠H9C2心肌细胞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及GA低、中、高剂量组,GA低、中、高剂量组分别加入0.075、0.100、0.125μmol/L的GA处理,正常组不做处理正常培养,其余组均采用1%O2环境模式培养24 h构建细胞低氧损伤模型。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大鼠心肌细胞形态变化;采用AnnexinV-FITC/PI双染法观察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情况,计算细胞凋亡率;采用DCFH-DA荧光探针染色检测大鼠心肌细胞活性氧(ROS)水平;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关联X蛋白(Bax)、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结果体内研究:与正常组比较,HH模型组及GA低、中、高剂量组PAAT均降低,但HH模型组降低更明显;RPEP均升高,但HH模型组升高更明显(P均<0.05);各组大鼠EF、RVE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正常组比较,HH模型组及GA低、中、高剂量组血清SOD、GSH-Px均降低,但HH模型组降低更明显;MDA水平均升高,但HH模型组升高更明显(P均<0.05)。正常组心肌纤维排列整齐,结构正常,炎症细胞较少,少量红细胞浸润;HH模型组心肌纤维排列松散,可见炎症细胞浸润,部分心肌细胞有红细胞浸润;与HH模型组比较,GA低、中、高剂量组病理组织改变均有改善,且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改善更明显。与正常组比较,HH模型组及GA低、中、高剂量组心肌组织ET-1、iNOS均升高,但HH模型组升高更明显(P均<0.05)。体外研究:正常组细胞形态正常,排列整齐,细胞边界清晰;模型组细胞排列紊乱,稀疏拉丝,细胞间隙变宽;与模型组比较,GA低、中、高剂量组缺氧条件导致的拉丝明显改善,细胞数量增加。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及GA低、中、高剂量组心肌细胞凋亡率、ROS均升高,但模型组升高更明显(P均<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细胞Caspase-3、Bax蛋白表达升高,Bcl-2蛋白表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GA低、中、高剂量组Caspase-3、Bax蛋白表达降低,Bcl-2蛋白表达升高(P均<0.05)。结论GA在体内外HH心肌损伤模型中均可改善大鼠的心肌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减轻氧化应激、改善内皮功能、减少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没食子酸 心肌损伤 低压环境 低氧环境 氧化应激 细胞凋亡
下载PDF
基于人肾类器官构建顺铂诱导急性肾损伤模型
10
作者 马瑞麟 岳亮 +7 位作者 贠志敏 楼张蓉 刘琦 崔宏图 钟鹏飞 高卓 檀英霞 吴成君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79-285,共7页
目的基于人肾类器官建立顺铂诱导急性肾损伤(AKI)模型。方法①基于人多能干细胞(hiPSC)诱导技术设计并构建含有多种细胞类型的肾类器官,利用HE染色法和免疫荧光技术鉴定组织结构和细胞类型。②基于构建的人肾类器官模型,将顺铂20,50和75... 目的基于人肾类器官建立顺铂诱导急性肾损伤(AKI)模型。方法①基于人多能干细胞(hiPSC)诱导技术设计并构建含有多种细胞类型的肾类器官,利用HE染色法和免疫荧光技术鉴定组织结构和细胞类型。②基于构建的人肾类器官模型,将顺铂20,50和75μmol·L^(-1)分别作用于人肾类器官模型48 h,观察肾类器官形态变化,Live/Dead染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肾损伤因子1(Kim-1)和炎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8(IL-8)mRNA表达水平。结果①组织学和免疫荧光实验结果表明,hiPSC诱导分化后可产生成熟的人肾类器官,该类器官具有原始肾小管样结构,并包含近端肾小管、远端肾小管、足细胞、肾间质内皮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在内的多种细胞类型。②单次给顺铂20,50和75μmol·L^(-1)均造成细胞形态结构的破坏,管状结构大量消失;Live/Dead染色结果表明,顺铂可引起肾类器官细胞凋亡,20μmol·L^(-1)组细胞存活率<50%,75μmol·L^(-1)组存活率接近0。与正常对照组比较,Kim-1和IL-8 mRNA水平在不同浓度顺铂致AKI模型中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成功构建人肾类器官模型,验证了使用人肾类器官体外模拟化疗药物致AKI的可行性,Kim-1联合IL-8有望为临床预测药物引发AKI的可能性和不良反应的应对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和判断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肾损伤 肾类器官 顺铂 药物筛选
下载PDF
DCN通过VEGF因子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
11
作者 鞠文博 鞠欣达 刘岩峰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0-13,共4页
目的探讨核心蛋白聚糖(decorin,DCN)通过下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抑制乳腺癌MCF-7肿瘤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MCF-7细胞,质粒转染诱导MCF-7细胞高表达核心蛋白聚糖为DCN组,不转染... 目的探讨核心蛋白聚糖(decorin,DCN)通过下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抑制乳腺癌MCF-7肿瘤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MCF-7细胞,质粒转染诱导MCF-7细胞高表达核心蛋白聚糖为DCN组,不转染的MCF-7细胞为正常对照组。MTT法、流式细胞术细胞观察各自细胞增殖情况,RT-PCR、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VEGF mRNA和蛋白表达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流式细胞术检测DCN转染24、48、72 h后DCN组MCF-7细胞数目明显减少(P<0.05),MTT结果显示DCN组细胞增殖能力受到显著抑制(P<0.05),Western blot检测DCN组细胞VEGF蛋白表达水平有下降趋势。结论核心蛋白聚糖通过降低VEGF mRNA表达水平,使细胞内生成的VEGF蛋白减少,抑制MCF-7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蛋白聚糖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细胞增殖 MCF-7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3D bioprinting of in vitro porous hepatoma models:establishment,evaluation,and anticancer drug testing
12
作者 Xiaoyuan Wang Zixian Liu +7 位作者 Qianqian Duan Boye Zhang Yanyan Cao Zhizhong Shen Meng Li Yanfeng Xi Jianming Wang Shengbo Sang 《Bio-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37-152,共16页
Traditional tumor models do not tend to accurately simulate tumor growth in vitro or enable personalized treatment and are particularly unable to discover more beneficial targeted drugs.To address this,this study desc... Traditional tumor models do not tend to accurately simulate tumor growth in vitro or enable personalized treatment and are particularly unable to discover more beneficial targeted drugs.To address this,this study describes the use of threedimensional(3D)bioprinting technology to construct a 3D model with human hepatocarcinoma SMMC-7721 cells(3DP-7721)by combining gelatin methacrylate(GelMA)and poly(ethylene oxide)(PEO)as two immiscible aqueous phases to form a bioink and innovatively applying fluorescent carbon quantum dots for long-term tracking of cells.The GelMA(10%,mass fraction)and PEO(1.6%,mass fraction)hydrogel with 3:1 volume ratio offered distinct pore-forming characteristics,satisfactorymechanical properties,and biocompatibility for the creation of the 3DP-7721 model.Immunofluorescence analysis and quantitative real-time fluorescenc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biological properties of the model.Compared with the two-dimensional culture cell model(2D-7721)and the 3D mixed culture cell model(3DM-7721),3DP-7721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proliferation of cells and expression of tumor-related proteins and genes.Moreover,we evaluate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hree culture models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antitumor drugs in the three models and discovered that the efficacy of antitumor drugs varied because of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resistance proteins and genes between the three models.In addition,the comparison of tumor formation in the three models found that the cells cultured by the 3DP-7721 model had strong tumorigenicity in nude mice.Immunohistochemical evaluation of the levels of biochemical indicators related to the formation of solid tumors showed that the 3DP-7721 model group exhibited 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malignant tumors,the generated solid tumors were similar to actual tumors,and the deterioration was higher.This research therefore acts as a foundation for the application of 3DP-7721 models in drug development resear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 bioprinting Hepatoma tumor models Drug screening Antitumor drug development
下载PDF
肝细胞癌中HIF-1α依赖性的ATP2C1过表达指示不良预后
13
作者 任德续 马少杰 +9 位作者 丁圆圆 王雅嵩 钱其兰 邱腾 陈泽锋 施雯 王伟玲 马金鸣 王秀军 吉敬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44-57,共14页
缺氧诱导因子(hypoxia-inducible factor, HIF)与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相关。HIF-1α在包括肝细胞癌在内的多种癌症类型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在肝细胞癌中的靶基因尚未完全确定。为找到HIF-1α在肝癌中新的致癌靶点,通过整合HI... 缺氧诱导因子(hypoxia-inducible factor, HIF)与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相关。HIF-1α在包括肝细胞癌在内的多种癌症类型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在肝细胞癌中的靶基因尚未完全确定。为找到HIF-1α在肝癌中新的致癌靶点,通过整合HIF-1α敲除的RNA-seq数据,HIF-1α的ChIP-Seq数据,HIF-1α在肝癌中的共表达基因,以及肝癌相关的GEO(Gene Expression Omnibus)数据集,寻找HIF-1α的潜在靶基因。通过分析TCGA(The Cancer Genome Atlas)肝癌数据库、GEO和HPA(Human Protein Atlas)数据集,研究HIF-1α与ATP2C1的相关性,ATP2C1在肝癌中的表达及预后。通过建立物理和化学(氯化钴)缺氧模型验证ATP2C1与低氧及HIF-1α的关系。通过GO(Gene Ontology),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和GSEA(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分析探索ATP2C1的生物学功能。通过设计体外实验证实ATP2C1对HCC的作用。利用STRING和BioGRID两个蛋白互作在线数据库获得ATP2C1的互作蛋白,并研究其在肝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通过整合及筛选数据,ATP2C1被鉴定为一个HIF-1α的潜在靶基因。ATP2C1与HIF-1α高度相关,在肝细胞癌中高表达,且伴随有不良预后。富集分析与体外实验的结果表明ATP2C1参与调控HCC细胞的增殖迁移。蛋白互作数据表明ATP2C1与TMEM165存在互作关系,生存分析表明TMEM1651高表达的肝癌患者预后较差。相关性分析的结果显示ATP2C1与肝癌中TMEM165和MMP2的表达高度相关,表明ATP2C1可能与TMEM165和MMP2存在互作关系,并参与了肝癌的进展过程。结果表明,ATP2C1是HIF-1α的靶基因和肝细胞癌的生物标志物,其敲低抑制了HCC的增殖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 HIF-1Α ATP2C1 肝细胞癌 预后
下载PDF
红景天苷对血管生成及骨血管偶联的影响
14
作者 祁琳 韩鑫羽 +2 位作者 祁璐 王越 张磊 《武警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红景天苷对血管生成及骨血管偶联的影响。方法采用MTS法探究成骨细胞条件培养液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采用Transwell小室迁移实验探究成骨细胞条件培养液对血管内皮细胞迁移数量的影响;Matrigel管腔形成实验探究成骨细... 目的探讨红景天苷对血管生成及骨血管偶联的影响。方法采用MTS法探究成骨细胞条件培养液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采用Transwell小室迁移实验探究成骨细胞条件培养液对血管内皮细胞迁移数量的影响;Matrigel管腔形成实验探究成骨细胞条件培养液对管腔形成长度的影响;胎鼠跖骨血管生成实验用于研究红景天苷对内皮细胞出芽面积的影响。结果与条件培养液组比较,经红景天苷处理后的条件培养液组细胞活性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红景天苷组的血管内皮细胞的迁移数量及HUVEC管腔形成长度与条件培养液组相比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红景天苷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处理组的内皮细胞出芽面积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上述作用均能被抗VEGF抗体Avastin阻断。结论红景天苷是一种较好的促血管生成药物单体,且可通过上调VEGF的表达水平促进骨血管偶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景天苷 血管内皮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生成 骨血管偶联
下载PDF
肝细胞癌铜死亡标志物SLC31A1、DBT的鉴定及化合物筛选
15
作者 张楠楠 周伊帆 +3 位作者 朱燚 安明宇 邓颖 李军 《山东科学》 CAS 2024年第1期39-50,共12页
探究铜死亡相关基因对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影响,并挖掘治疗HCC的活性成分。通过GEO数据库下载GSE84402数据集,获取肝癌差异表达基因,通过文献检索铜死亡相关基因,两者取交集获得肝癌相关铜死亡基因。进一步分析交... 探究铜死亡相关基因对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影响,并挖掘治疗HCC的活性成分。通过GEO数据库下载GSE84402数据集,获取肝癌差异表达基因,通过文献检索铜死亡相关基因,两者取交集获得肝癌相关铜死亡基因。进一步分析交集基因,使用UALCAN分析其差异表达,R语言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的相关性,Kaplan-Meier Plortter分析其预后价值,HCMDB分析其与肝癌转移的关系,并使用THPA分析其与肝癌的病理关系。最后进行化合物预测与分子对接。结果表明,与正常组相比,铜死亡关键基因SLC31A1、DBT在肿瘤中表达水平下调,病理分析显示其蛋白在HCC组织中表达增加,且与临床相关性变量性别、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其高表达与肝癌预后良好相关,其中SLC31A1低表达与肝癌向肾上腺、肺部转移显著相关。最后筛选出可能与SLC31A1、DBT结合的活性化合物,其中白藜芦醇、叶酸对接分数高。研究认为铜死亡相关基因SLC31A1、DBT在HCC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为HCC的诊断及治疗药物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铜死亡 SLC31A1 DBT
下载PDF
14种喀斯特地区植物药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比较
16
作者 邹健 邓婕 +7 位作者 王道平 吴昌学 曾晓晓 向洁 冉龙艳 肖霄 喻彦龙 官志忠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41-47,共7页
目的 对14种喀斯特地区特色植物药抗氧化活性进行筛选,为氧化应激诱导的相关疾病药物干预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构建抗氧化测定体系(清除羟自由基能力的测定、清除2,2-联苯基-1-苦基肼基(DPPH)自由基能力的测定、铁氰化钾还原能力的测定... 目的 对14种喀斯特地区特色植物药抗氧化活性进行筛选,为氧化应激诱导的相关疾病药物干预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构建抗氧化测定体系(清除羟自由基能力的测定、清除2,2-联苯基-1-苦基肼基(DPPH)自由基能力的测定、铁氰化钾还原能力的测定及抑制脂质过氧化能力测定),以维生素C作为阳性对照,检测14植物药醇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采用隶属函数分析法进行结果的综合评价及排序。结果 植物药对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强弱为仙桃草、瓜子金>凉粉柴>天冬>锦茵陈>维生素C>其余药物;植物药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强弱为维生素C>锁阳>吴茱萸>响铃草>皂角>薏苡仁>仙桃草>其余药物;植物药还原能力的强弱为吴茱萸、仙桃草、锁阳、锦茵陈和菟丝子的还原能力比阳性对照组强,响铃草和皂角的还原能力与对照组相近,其余药物弱于对照组;植物药抑制脂质过氧化能力强弱为凉粉柴>仙桃草>响铃草>吴茱萸>菟丝子>玉竹>瓜子金>天冬>维生素C>其余药物;最后通过隶属函数分析显示,14种植物药的抗氧化能力为仙桃草>吴茱萸>维生素C>凉粉柴>响铃草>锁阳>天冬>皂角>瓜子金>薏苡仁>菟丝子>锦茵陈>黄精>一朵云>玉竹。结论 所检测的植物药中,仙桃草可能作为潜在的抗氧化应激候选药物;采用抗氧化评价体系结合隶属函数分析,更加科学可靠地评价了药物的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药 氧化应激 抗氧化能力 隶属函数分析 仙桃草
下载PDF
舒筋定痛片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急性毒性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静 王峰 +3 位作者 张靖溥 孟杰 戴忠 马双成 《中国药物警戒》 2023年第3期262-265,272,共5页
目的采用斑马鱼胚胎模型评价舒筋定痛片样品的急性毒性。方法以模式生物斑马鱼胚胎为实验对象,以不同硼砂含量的舒筋定痛片样品给药处理,野生型为阴性对照,于不同发育时间点观察给药后胚胎的发育情况,包括胚胎致畸、致死检测。结果舒筋... 目的采用斑马鱼胚胎模型评价舒筋定痛片样品的急性毒性。方法以模式生物斑马鱼胚胎为实验对象,以不同硼砂含量的舒筋定痛片样品给药处理,野生型为阴性对照,于不同发育时间点观察给药后胚胎的发育情况,包括胚胎致畸、致死检测。结果舒筋定痛片4组测试样品在不同浓度下对斑马鱼胚胎发育有明显影响,高浓度时胚胎毒性以导致胚胎发育停滞为主,中浓度时可致发育滞后并出现心脏、脑、躯干等主要器官畸形,低浓度时大多数胚胎发育接近正常,少数胚胎出现胚胎发育中轻度的滞后。结论舒筋定痛片测试样品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高、中浓度下的胚胎发育停滞、滞后;同时,研究表明同一企业样品毒性作用与其中所含硼砂存在一定剂量依赖性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筋定痛片 斑马鱼 胚胎发育 急性毒性 硼砂 停滞 滞后
下载PDF
泽泻醇提物对亚临床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母鼠甲状腺功能及仔鼠神经功能的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燕君 俄洛吉 李玉琴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3-189,共7页
目的 探讨泽泻醇提物对亚临床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SCH)母鼠甲状腺功能及仔鼠神经功能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取85只8周龄SPF级Wistar雌鼠,其中15只行假手术处理作为假手术组,另70只采用甲状腺切除+皮下注射左旋甲状腺素(L-T4)制备... 目的 探讨泽泻醇提物对亚临床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SCH)母鼠甲状腺功能及仔鼠神经功能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取85只8周龄SPF级Wistar雌鼠,其中15只行假手术处理作为假手术组,另70只采用甲状腺切除+皮下注射左旋甲状腺素(L-T4)制备SCH模型,造模成功62只,随机分为模型组(n=15,等体积生理盐水)、低剂量泽泻醇提物组(n=15,9 g/kg泽泻醇提物灌胃)、高剂量泽泻醇提物组(n=16,36 g/kg泽泻醇提物灌胃)、L-T4组(n=16,4.5μg/kg L-T4灌胃),1次/d,干预时间为妊娠10 d(E10)至仔鼠出生后21 d(P21)。E17时,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母鼠血清促甲状腺素(TSH)、甲状腺素(T4)水平。P21时,ELISA法检测仔鼠海马组织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Westernblotting检测仔鼠海马组织原肌球蛋白受体激酶A(TrkA)、p-TrkA、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p-CREB蛋白表达水平。P40时,采用定位巡航实验测定仔鼠的逃避潜伏期;P41时,采用空间探索实验检测仔鼠穿越平台的次数。结果 E17时,5组母鼠的血清T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高剂量泽泻醇提物组及L-T4组母鼠血清TSH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高剂量泽泻醇提物组、L-T4组血清TSH水平明显低于低剂量泽泻醇提物组(P<0.05),而高剂量泽泻醇提物组与L-T4组血清TS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21时,低、高剂量泽泻醇提物组及L-T4组仔鼠海马组织NGF、BDNF、p-TrkA、p-CREB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高剂量泽泻醇提物组、L-T4组海马组织NGF、BDNF、p-TrkA、p-CREB水平明显高于低剂量泽泻醇提物组(P<0.05),而高剂量泽泻醇提物组与L-T4组海马组织NGF、BDN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高剂量泽泻醇提物组及L-T4组仔鼠逃避潜伏期短于模型组,穿越平台次数多于模型组(P<0.05);高剂量泽泻醇提物组、L-T4组仔鼠逃避潜伏期短于低剂量泽泻醇提物组,穿越平台次数多于低剂量泽泻醇提物组(P<0.05);高剂量泽泻醇提物组与L-T4组仔鼠逃避潜伏期、穿越平台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泽泻醇提物可改善SCH母鼠甲状腺功能,促进仔鼠神经因子表达,并提高仔鼠的学习与记忆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激活TrkA信号通路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临床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泽泻醇提物 甲状腺功能 神经功能 原肌球蛋白受体激酶A信号通路
下载PDF
基于VEGF/VEGFR信号通路探讨贝伐珠单抗对肠癌SW480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1
19
作者 樊叶 李超 汪志兵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12期1598-1602,共5页
目的:基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信号通路探讨贝伐珠单抗对肠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人肠癌细胞系SW480细胞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浓度(0、25、50、100、200μg/mL)的贝伐珠单抗处理SW48... 目的:基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信号通路探讨贝伐珠单抗对肠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人肠癌细胞系SW480细胞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浓度(0、25、50、100、200μg/mL)的贝伐珠单抗处理SW480细胞。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水平;Transwell迁移侵袭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Annexin V-FITC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内VEGF、VEGFR1和VEGFR2蛋白表达水平。比较不同浓度贝伐珠单抗对肠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凋亡及其对肠癌细胞内VEGF/VEGFR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贝伐珠单抗浓度依赖性地抑制肠癌细胞体外增殖、迁移和侵袭(P<0.05)。贝伐珠单抗浓度依赖性地诱导了肠癌细胞的体外凋亡(P<0.05)。随着贝伐珠单抗浓度的增加,VEGF的表达下调,VEGFR1和VEGFR2的表达上调(P<0.05)。结论:贝伐珠单抗能抑制肠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诱导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VEGF/VEGFR信号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 贝伐珠单抗 肠癌 细胞生物学行为
下载PDF
防风野生品对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
20
作者 林喆 王泰栋 +6 位作者 黄晓巍 马超 庄雪峰 王雨辰 林贺 郭骏骐 律广富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17-624,共8页
目的:探讨防风野生品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和对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5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低剂量防风组和高剂量防风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 目的:探讨防风野生品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和对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5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低剂量防风组和高剂量防风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采用尾根部和左后足跖处皮内注射Ⅱ型胶原制备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模型制备成功后,地塞米松组大鼠给予地塞米松(2mg·kg^(-1)),低和高剂量防风组大鼠给予防风野生品(0.45和0.90 g·kg^(-1)),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检测各组大鼠关节炎指数(AI)评分和足肿胀程度,计算各组大鼠脏器指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滑膜组织病理形态表现,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大鼠滑膜组织中NF-κB、NF-κB抑制因子α(IκB-α)、IκB-α激酶β(IKK-β)、环氧化酶2(COX-2)和TNF-α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AI评分明显升高(P<0.01),足肿胀程度明显加重(P<0.01),胸腺指数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地塞米松组和低及高剂量防风组大鼠AI评分明显降低(P<0.01),足肿胀程度明显减轻(P<0.05或P<0.01),胸腺指数明显降低(P<0.01)。ELISA法检测,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TNF-α、IL-1β和IL-6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地塞米松组、低和高剂量防风组大鼠血清中TNF-α、IL-1β和IL-6水平明显降低(P<0.01)。HE染色,对照组大鼠滑膜组织未见异常,模型组大鼠滑膜组织增生并伴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与模型组比较,地塞米松组和低及高剂量防风组大鼠滑膜组织增生和炎症细胞浸润程度减轻。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滑膜组织中NF-κB、IKK-β、COX-2和TNF-α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κB-α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地塞米松组、低和高剂量防风组大鼠滑膜组织中NF-κB、IKK-β、COX-2和TNF-α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IκB-α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防风野生品能够通过降低机体促炎细胞因子水平和抑制滑膜组织中NF-κB信号通路的过度激活改善关节组织损伤,从而发挥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风野生品 类风湿性关节炎 核因子ΚB 地塞米松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