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35篇文章
< 1 2 1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西广医1号急性毒性、鼻黏膜刺激性和增强免疫功能的研究
1
作者 杨宁 李轶 +2 位作者 彭成 张明 谢晓芳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020-4027,共8页
为初步了解拟开发医院雾化制剂华西广医1号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通过小鼠急性毒性试验、大鼠鼻黏膜刺激性试验和增强免疫功能的药效学试验方法研究了华西广医1号安全性和药效。结果表明:以0.34 g/mL药液24 h内雾化给药,对小鼠无明显急性毒... 为初步了解拟开发医院雾化制剂华西广医1号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通过小鼠急性毒性试验、大鼠鼻黏膜刺激性试验和增强免疫功能的药效学试验方法研究了华西广医1号安全性和药效。结果表明:以0.34 g/mL药液24 h内雾化给药,对小鼠无明显急性毒性;对大鼠经鼻腔给药无明显刺激性;以0.068 g/mL雾化给药,有升高幼龄小鼠的胸腺指数的作用趋势;可升高环磷酰胺致免疫功能低下小鼠的巨噬细胞碳粒廓清指数K、校正指数α和外周血白细胞数目(white blood cell,WBC),红细胞数目(red blood cell,RBC)和血红蛋白浓度(hemoglobin,HGB)水平,并可升高溶血素值。可见,华西广医1号雾化给药小鼠的最大给药量为34 g/kg,无明显鼻黏膜刺激性,0.068 g/mL雾化给药有增强免疫功能,可用于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西广医1号 玉屏风散 雾化 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毒性 刺激性 免疫功能
下载PDF
自热型熥敷中药镇痛抗炎作用评价及皮肤用药安全性观察
2
作者 徐方楚 杨志晖 +1 位作者 戴博 林阳 《空军航空医学》 2024年第1期47-51,共5页
目的考察自热型熥敷中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大鼠醋酸扭体实验:将70只SD大鼠根据体质量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组(0.125 g/次,0.5 h)、传统熥敷中药组(12.42 g/kg,0.5 h)、自热型熥敷中药A(3.06 g/kg,0.5... 目的考察自热型熥敷中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大鼠醋酸扭体实验:将70只SD大鼠根据体质量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组(0.125 g/次,0.5 h)、传统熥敷中药组(12.42 g/kg,0.5 h)、自热型熥敷中药A(3.06 g/kg,0.5 h)、B(3.06 g/kg,3 h)、C(3.06 g/kg,6 h)组,通过注射醋酸建立大鼠疼痛模型,记录30 min内大鼠扭体的次数和潜伏期,考察自热型熥敷中药镇痛疗效以及与传统熥敷中药对比的疗效差异性;大鼠炎症模型实验:选取20只SD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60只大鼠腹股沟植入棉球建立炎症模型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组、传统熥敷中药、自热型熥敷中药A、B、C组(给药剂量、时长同醋酸扭体实验),考察自热型熥敷中药抗炎疗效以及与传统熥敷中药对比的疗效差异性;实验兔皮肤刺激性实验:将8只实验兔分为皮肤完整组以及皮肤受损组,各4只,在左、右两侧分别贴上自热型熥敷中药包及去除药的自热型熥敷中药包。每次6 h,连续使用7 d,在自然光下肉眼观察并记录去除药物后1、24、48 h和72 h敷贴部位有无红斑和水肿等情况;豚鼠斑贴实验:将40只背部经去毛处理无损伤的豚鼠,分为阴性对照组(去除药的自热型熥敷中药包)、阳性对照组(1-氯-2,4-二硝基苯)、供试品组(自热型熥敷中药)。致敏阶段:在第0 d、第7 d和第14 d,观察豚鼠背部左侧给药6 h后1 h、24 h是否出现皮肤刺激性反应,末次致敏14 d后,观察豚鼠右侧给药6 h后24 h、48 h是否出现皮肤刺激性反应。结果自热型熥敷中药B、C组大鼠扭体次数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0.007);传统熥敷中药组与自热型熥敷中药A组大鼠扭体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双氯芬酸二乙胺组潜伏期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自热型熥敷中药C组肉芽肿重量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自热型熥敷中药对皮肤无刺激、无致敏性。结论自热型熥敷中药是具有明显镇痛抗炎作用且安全性较高的新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热型中药 镇痛 抗炎 安全性实验
下载PDF
病毒载体遗传毒性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3
作者 何伟伟 周长慧 +5 位作者 郑明岚 李嫚琪 崔文腾 方雅励 王晓炜 常艳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14-320,共7页
随着基因治疗产品逐渐进入市场,迫切需要建立病毒载体介导的遗传毒性评价方法。目前应用广泛的病毒载体主要有2种:慢病毒载体和腺相关病毒载体。慢病毒载体能够稳定整合到宿主基因组中;而腺相关病毒载体基因组在宿主细胞核中主要以附加... 随着基因治疗产品逐渐进入市场,迫切需要建立病毒载体介导的遗传毒性评价方法。目前应用广泛的病毒载体主要有2种:慢病毒载体和腺相关病毒载体。慢病毒载体能够稳定整合到宿主基因组中;而腺相关病毒载体基因组在宿主细胞核中主要以附加体形式存在,仍能以低频率随机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组中,其整合方式包括随机整合和靶向整合。本文对已有的病毒载体介导的遗传毒性评价方法,包括脱靶修饰的全基因组分析、整合位点分析、核型分析和评估细胞转化潜力试验等进行综述,并对建立准确快速的病毒载体介导的遗传毒性的评价体系予以展望,以期为进一步完善和研发新的病毒载体遗传毒性评价方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治疗 病毒载体 整合 遗传毒性
下载PDF
皮肤外用桑白皮水提物安全性研究
4
作者 钱明明 杨颖 +1 位作者 王婷婷 王玺宁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2期52-55,共4页
目的评估皮肤外用桑白皮水提物的安全性。方法选取豚鼠进行皮肤急性毒性试验,观察豚鼠14 d内的体质量变化、毒性反应和死亡情况;进行皮肤致敏试验,观察72 h内皮肤致敏情况并评分。选取新西兰兔,采用自身对比法进行单次、多次皮肤刺激,观... 目的评估皮肤外用桑白皮水提物的安全性。方法选取豚鼠进行皮肤急性毒性试验,观察豚鼠14 d内的体质量变化、毒性反应和死亡情况;进行皮肤致敏试验,观察72 h内皮肤致敏情况并评分。选取新西兰兔,采用自身对比法进行单次、多次皮肤刺激,观察72 h内完整及破损皮肤刺激性反应并评分。结果经低、中、高剂量(6.0,12.0,24.0 mg/mL)桑白皮水提物处理后,豚鼠均正常生长,完整皮肤、破损皮肤均未见急性毒性反应,且破损皮肤处结痂正常;各组豚鼠用药前及用药后7,14 d的体质量无显著差异(P>0.05);未出现局部皮肤红斑、水肿或站立不稳、呼吸困难和过敏性休克等全身性症状,豚鼠未发生皮肤致敏反应。试验兔完整皮肤、破损皮肤均未出现刺激性反应。结论在外用质量浓度不超过24 mg/mL桑白皮水提物作用下,豚鼠无皮肤急性毒性、致敏性表现,试验兔无刺激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白皮水提物 皮肤外用药 急性毒性试验 致敏试验 刺激性试验 安全性
下载PDF
几种壳聚糖类产品的致敏试验研究
5
作者 侯丽 王国伟 +2 位作者 李非非 王鸾鸾 董传俊 《食品与药品》 CAS 2024年第2期170-174,共5页
目的通过豚鼠最大剂量试验(GPMT)、小鼠局部淋巴结试验(LLNA)、人细胞系激发试验(h-CLAT)探究几种壳聚糖类产品的致敏性。方法将羧甲基壳聚糖、壳聚糖止血粉、羧甲基壳聚糖愈创膏、羧甲基壳聚糖止血纱作为试验样品,按GB/T 16886.12规定... 目的通过豚鼠最大剂量试验(GPMT)、小鼠局部淋巴结试验(LLNA)、人细胞系激发试验(h-CLAT)探究几种壳聚糖类产品的致敏性。方法将羧甲基壳聚糖、壳聚糖止血粉、羧甲基壳聚糖愈创膏、羧甲基壳聚糖止血纱作为试验样品,按GB/T 16886.12规定的比例浸提制备受试液,按GB/T 16886.10-2017进行GPMT、LLNA试验,按OECD442(E)进行h-CLAT试验,对样品进行致敏性检测。结果羧甲基壳聚糖、壳聚糖止血粉、羧甲基壳聚糖愈创膏、羧甲基壳聚糖止血纱的GPMT、LLNA试验结果均为阴性。h-CLAT试验中,羧甲基壳聚糖、羧甲基壳聚糖愈创膏、羧甲基壳聚糖止血纱的综合判定结果为阴性;壳聚糖止血粉100%、50%、25%浓度受试液CD54的相对荧光强度(RFI)均高于2.00,CD86的RFI均高于1.50,综合判定结果为阳性。结论采用作为皮肤致敏评价体外替代方法之一的h-CLAT评估壳聚糖止血粉的致敏反应风险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致敏试验 豚鼠最大剂量试验(GPMT) 小鼠局部淋巴结试验(LLNA) 人细胞系激发试验(h-CLAT)
下载PDF
医用重组人源胶原蛋白功能敷料体外免疫原性评价
6
作者 王国伟 侯丽 +3 位作者 秦越 王焱 王鸾鸾 刘成虎 《食品与药品》 CAS 2024年第2期153-157,共5页
目的对一种医用重组人源胶原蛋白功能敷料的体外免疫原性进行评价。方法以细胞培养液为浸提介质,按0.2 g/ml的比例浸提制备试验液,进行体外淋巴细胞增殖试验、人细胞系激活试验(h-CLAT)、细胞炎症因子含量检测。结果体外淋巴细胞增殖试... 目的对一种医用重组人源胶原蛋白功能敷料的体外免疫原性进行评价。方法以细胞培养液为浸提介质,按0.2 g/ml的比例浸提制备试验液,进行体外淋巴细胞增殖试验、人细胞系激活试验(h-CLAT)、细胞炎症因子含量检测。结果体外淋巴细胞增殖试验中,100%,50%,25%3种浓度试验液的淋巴细胞增殖率分别为105%,111%,86.3%,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CLAT结果显示,试验组THP-1细胞表面分子CD54 RFI值<200,CD86 RFI值<150,判定为阴性结果。试验组细胞上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8(IL-8)的含量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用重组人源胶原蛋白功能敷料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重组人源胶原蛋白 生物相容性 淋巴细胞增殖试验 免疫原性 人细胞系激活试验(h-CLAT)
下载PDF
基于关联规则分析肿瘤患者帕博利珠单抗联合用药特征
7
作者 孙晓利 白万军 +4 位作者 冯晓杰 刘红 高书萍 杜文力 冯锐 《河北医药》 CAS 2023年第2期297-301,共5页
目的 探究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帕博利珠单抗的临床应用现状及利用SPSS Clementine关联规则分析药物联用特征。方法 统计患者的基本信息、医嘱信息、用药顺序、不良反应及药物联用,并对以上数据利用Apriori算法及关联规则进行关联性分析,探... 目的 探究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帕博利珠单抗的临床应用现状及利用SPSS Clementine关联规则分析药物联用特征。方法 统计患者的基本信息、医嘱信息、用药顺序、不良反应及药物联用,并对以上数据利用Apriori算法及关联规则进行关联性分析,探究联合用药的规律。结果 本次共统计使用帕博利珠单抗179例患者,共计410例次。男性患者占多数(134例,74.86%),年龄60~69岁患者居多(80例,44.69%),患癌类型主要为肺癌(81例,45.25%)、食管癌(29例,16.20%)、胃癌(11例,6.25%)。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共179例次,占43.66%。采用Clementine 12.0软件建立关联规则,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方案最常用的是紫杉醇+铂类药物。结论 利用数据挖掘关联规则分析帕博利珠单抗联合用药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博利珠单抗 关联规则 不良反应 联合用药
下载PDF
基因治疗药物AAV5-脂蛋白脂酶变异体临床前神经系统安全性评价
8
作者 李芊芊 夏艳 +9 位作者 侯田田 王超 石茜茜 马雪梅 刘子洋 张颖丽 吴小兵 王三龙 刘国庆 耿兴超 《中国药物警戒》 2023年第1期34-39,共6页
目的通过评价AAV5-脂蛋白脂酶变异体(GC304)腺相关病毒注射液对C57BL/6N小鼠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以确定受试物可能关系到人的安全性问题。方法共使用40只小鼠,雌雄各半,分别单次尾静脉给予溶媒对照、1.0×10^(13)、5×10^(13)、... 目的通过评价AAV5-脂蛋白脂酶变异体(GC304)腺相关病毒注射液对C57BL/6N小鼠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以确定受试物可能关系到人的安全性问题。方法共使用40只小鼠,雌雄各半,分别单次尾静脉给予溶媒对照、1.0×10^(13)、5×10^(13)、1.5×10^(14)vg·kg^(-1)GC304腺相关病毒注射液,采用功能观测组合试验方法(FOB),分别在给药前和给药后1、4、24、48、96 h,7、14 d观察小鼠运动功能、感觉功能、自主活动等行为,评价受试物对小鼠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并在给药后第14天检测血清TG、白蛋白和总蛋白改变。结果本研究前期,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小鼠脑中目的基因(LPL),其结果显示给予1.5×10^(14)vg·kg^(-1)GC3042周后,仍可在脑区内检测到目的基因(LPL)的拷贝数,基于上述数据开展了GC304行为学检测,其结果显示给予GC304后,可引起与药理作用相关的甘油三酯的明显降低,但在给药后2周内,GC304各剂量组动物笼内观察、手持观察、开放场观察、反射评价各指标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GC304可进入脑区,且给药后14 d内,目的基因在脑区内仍有少量分布,但其不会诱导产生神经毒性,为临床用药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治疗 AAV5-脂蛋白脂酶变异体(GC304) 功能观测组合试验方法 LPL 神经毒性 安全性 小鼠
下载PDF
考察注射用利福平配置过程产生微粒的影响因素
9
作者 黄华英 叶小金 +2 位作者 刘丽秀 钟洪兰 招子聪 《现代医院》 2023年第12期1965-1968,共4页
目的对注射用利福平在不同配置和使用条件下的输液微粒及PH值变化进行考察,为注射用利福平提供最佳的配置方法和最佳的输液质量控制策略。方法考察和检测不同配置和使用条件下注射用利福平的微粒数和pH值,分析影响注射用利福平在配置和... 目的对注射用利福平在不同配置和使用条件下的输液微粒及PH值变化进行考察,为注射用利福平提供最佳的配置方法和最佳的输液质量控制策略。方法考察和检测不同配置和使用条件下注射用利福平的微粒数和pH值,分析影响注射用利福平在配置和使用过程影响微粒产生的因素。结果注射用利福平的稳定pH值为7.2~8.1,在遮光过滤、5%葡萄糖500 mL中微粒最少,配置后1~4 h时间内记录的微粒数最少。结论注射用利福平在配置和使用期间以遮光过滤、溶媒5%葡萄糖500 mL、配置后在1~4 h内使用,使用时用一次性精密过滤输液器为最佳的输液质量控制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利福平 稳定性试验 微粒 PH值
下载PDF
前列腺液中炎性因子与PSA关系及其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10
作者 郑蕊 齐林 《中国医学工程》 2023年第5期78-81,共4页
目的研究前列腺液中炎性因子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PSA关系及其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纳入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期间,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前列腺增生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取同期收治入院的前列腺癌患者30例作为研究组,分... 目的研究前列腺液中炎性因子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PSA关系及其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纳入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期间,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前列腺增生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取同期收治入院的前列腺癌患者30例作为研究组,分别提取两组患者的前列腺液进行炎性因子与PSA表达水平检测,对比组间检测结果差异,并分析炎性因子与PSA关系以及二者在前列腺癌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结果检测结果显示,研究组的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fPSA/tPS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前列腺液中的IL-6、IL-8以及TNF-α与tPSA、fPSA表现呈现为正相关关系,而与fPSA/tPSA表达则呈现为负相关关系(P<0.05);前列腺液炎性因子与fPSA/tPSA联合用于前列腺癌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明显高于炎性因子单独诊断(P<0.05)。结论前列腺癌患者前列腺液当中的炎性因子表达水平与PSA有着明显的相关性,二者联合检验可有效提升前列腺癌的早期确诊率,建议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液 炎性因子 PSA 前列腺癌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基因治疗药物AAV5-脂蛋白脂酶变异体在小鼠体内的毒性研究
11
作者 侯田田 马思思 +8 位作者 吴小兵 霍桂桃 潘东升 王超 夏艳 刘艺 周晓冰 刘国庆 耿兴超 《中国药物警戒》 2023年第1期19-26,共8页
目的评估基因治疗药物AAV5-脂蛋白脂酶变异体(GC304)在小鼠体内的毒性。方法(1)急性毒性研究中,40只C57BL/6N小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溶媒组和受试物组,单次尾静脉注射后,进行连续15 d临床症状观察、体重和摄食量测定,于第15天剖检。(2)... 目的评估基因治疗药物AAV5-脂蛋白脂酶变异体(GC304)在小鼠体内的毒性。方法(1)急性毒性研究中,40只C57BL/6N小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溶媒组和受试物组,单次尾静脉注射后,进行连续15 d临床症状观察、体重和摄食量测定,于第15天剖检。(2)长期毒性研究中,440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设置溶媒组,受试物低剂量组(1×10^(13)vg·kg^(-1))、中剂量组(5×10^(13)vg·kg^(-1))和高剂量组(1.5×10^(14)vg·kg^(-1)),单次尾静脉注射后,对动物体重、摄食量、血液学、血清生化、免疫毒性及免疫原性等毒性指标进行测定。给药后4周和6个月时解剖,动物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并在2、4周,3、6个月采用q PCR的方法检测GC304在动物各个脏器的分布和表达情况。结果(1)急性毒性研究中,动物临床症状、体重、摄食量未见异常,未见与GC304相关的大体病理学改变。(2)长期毒性研究中,动物临床症状、体重、摄食量、细胞因子和T淋巴细胞亚群未见与GC304相关的明显异常。GC304能够降低血浆中甘油三酯以及与抗药抗体相关的白蛋白/球蛋白比值下降,能够诱导抗AAV5结合抗体和中和抗体的产生,并持续至给药后6个月。给予GC304后,未检测到抗脂蛋白脂肪酶(LPL)抗体。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小鼠给药后4周,注射部位出现与药物相关的炎性细胞浸润,至给药后6个月可见恢复。与药物相关的改变为脾脏生发中心活跃伴易染体巨噬细胞增多、腹股沟淋巴结生发中心活跃伴易染体巨噬细胞增多。qPCR检测结果显示,GC304在小鼠外周血及脏器广泛分布和表达,但在肝脏中分布和表达显著高于其他脏器。结论C57BL/6N小鼠单次静脉给予GC304后,主要在肝脏中表达和分布,并且动物耐受性良好,未见明显毒性反应,为该药物进入临床试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治疗 AAV5-脂蛋白脂酶变异体 毒性研究 小鼠
下载PDF
基因治疗药物AAV5-脂蛋白脂酶变异体在食蟹猴体内的毒性研究
12
作者 侯田田 夏艳 +10 位作者 潘东升 霍桂桃 马雪梅 刘子洋 孙立 刘艺 闫建奥 吴小兵 周晓冰 刘国庆 耿兴超 《中国药物警戒》 2023年第1期27-33,共7页
目的评估基因治疗药物AAV5-脂蛋白脂酶变异体(GC304)在食蟹猴体内的毒性。方法30只食蟹猴,分为溶媒对照组(静脉注射溶媒)、GC304低剂量组(3×10^(13)vg·kg^(-1))和高剂量组(1×10^(14)vg·kg^(-1))。试验期间,所有动... 目的评估基因治疗药物AAV5-脂蛋白脂酶变异体(GC304)在食蟹猴体内的毒性。方法30只食蟹猴,分为溶媒对照组(静脉注射溶媒)、GC304低剂量组(3×10^(13)vg·kg^(-1))和高剂量组(1×10^(14)vg·kg^(-1))。试验期间,所有动物进行临床症状和注射部位观察,每周进行摄食量和体重测定。在给药前后不同时间点进行免疫原性检测(包含抗AAV5结合抗体、中和抗体及抗LPL结合抗体)、血液学、血清生化、血凝和尿生化检查,并同时进行T淋巴细胞分型、细胞因子、心电、血压、体温和眼科检查。给药后4周和6个月解剖,动物进行大体观察、脏器称重和组织病理学检查,同时进行GC304的生物分布研究及表达产物测定,并在不同时间点对血液中目的基因DNA进行检测。结果受试物对食蟹猴临床症状、注射部位、体重、摄食量、眼睛各项指标、体温、血压、心电图、血凝、血清生化、T淋巴细胞分型、尿液、细胞因子、脏器重量等指标未见影响。高剂量组动物给药后4周血小板下降。与给予受试物相关的组织病理学改变为脾脏和腹股沟淋巴结生发中心活跃伴易染体巨噬细胞增多。低剂量和高剂量均可引起食蟹猴产生抗AAV5结合与中和抗体,给药后6个月2种抗体仍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但未见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给予GC304后,未显著诱导食蟹猴产生抗LPL抗体。qPCR检测结果显示,受试物在食蟹猴外周血及脏器广泛分布和表达,但主要集中在肝脏。结论食蟹猴单次静脉给予GC304,动物耐受性良好,未见明显毒性反应,且主要在肝脏中分布和表达,为该药物进入临床试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治疗 AAV5-脂蛋白脂酶变异体(GC304) 食蟹猴 毒性研究
下载PDF
中药外敷联合放化疗治疗肺癌疗效与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13
作者 李国英 郑茜 +1 位作者 陈良 刘军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9期1215-1220,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中药外敷联合放化疗治疗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通过CNKI、VIP、万方、Pubmed、Embase、CBM等中英文数据库检索纳入符合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Jadad质量评分法进行评价,对纳入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3... 目的系统评价中药外敷联合放化疗治疗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通过CNKI、VIP、万方、Pubmed、Embase、CBM等中英文数据库检索纳入符合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Jadad质量评分法进行评价,对纳入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3篇文献,总病例数99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药外敷联合放化疗治疗肺癌的临床总有效率[OR=2.81,95%CI(2.09,3.79),P<0.00001]、生活质量改善情况[OR=3.04,95%CI(2.13,4.33),P<0.00001]、止痛效果[OR=2.4,95%CI(1.21,5.14),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WMD=0.16,95%CI(0.08,0.33),P<0.00001]等方面比单用放化疗治疗更具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外敷联合放化疗治疗肺癌安全可行,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外敷 放化疗 肺癌 安全性 META分析
下载PDF
局部给药毒性试验设计、关注点及案例分享
14
作者 侯衍豹 荆宝琴 +1 位作者 温和 张建军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4-78,共5页
局部给药毒性试验为药物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的组成部分,《药物刺激性、过敏性和溶血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简称指导原则)对局部给药毒性试验的试验方法、剂量设计等进行了详细的描述,然而由于药物类型众多和药物作用机制不同,在实际试验... 局部给药毒性试验为药物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的组成部分,《药物刺激性、过敏性和溶血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简称指导原则)对局部给药毒性试验的试验方法、剂量设计等进行了详细的描述,然而由于药物类型众多和药物作用机制不同,在实际试验过程中,试验方法、剂量设计并不一定能完全按照指导原则进行操作。本文选用部分案例总结了部分无法完全参考指导原则的药物在进行局部给药毒性试验时的试验方法、剂量设计及关注点,以期为指导原则的补充及为局部给药毒性试验的设计及相关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给药毒性 刺激性 过敏性 溶血性
下载PDF
红花续断膏的皮肤安全性研究
15
作者 韩苗苗 李君霞 +1 位作者 刘金磊 赵晓辉 《食品与药品》 CAS 2023年第2期I0008-I0011,共4页
目的观察红花续断膏对动物皮肤的刺激性及致敏性。方法用家兔进行刺激性实验;用大鼠进行皮肤刺激性、过敏性实验。结果红花续断膏对兔皮肤无刺激性,对大鼠皮肤无刺激性。红花续断膏对大鼠稍有致敏作用(致敏率为10%),停药后过敏反应消失... 目的观察红花续断膏对动物皮肤的刺激性及致敏性。方法用家兔进行刺激性实验;用大鼠进行皮肤刺激性、过敏性实验。结果红花续断膏对兔皮肤无刺激性,对大鼠皮肤无刺激性。红花续断膏对大鼠稍有致敏作用(致敏率为10%),停药后过敏反应消失,皮肤恢复正常。结论红花续断膏皮肤局部用药有较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续断膏 皮肤给药 刺激性 过敏性
下载PDF
豚鼠被动皮肤过敏试验条件研究
16
作者 张娟 董建欣 +2 位作者 李水仙 赵岩 祝清芬 《中国药业》 CAS 2023年第24期65-68,共4页
目的探讨豚鼠被动皮肤过敏(PCA)试验的最佳条件(致敏阳性物质、时间)。方法采用卵白蛋白(ova,0.4%)和牛血清白蛋白(BSA,1%)为PCA抗原,分别于不同激发时间(4 h和24 h)对不同生产厂家(潍坊圣诺实验动物养殖有限公司、青岛康大生物科技有... 目的探讨豚鼠被动皮肤过敏(PCA)试验的最佳条件(致敏阳性物质、时间)。方法采用卵白蛋白(ova,0.4%)和牛血清白蛋白(BSA,1%)为PCA抗原,分别于不同激发时间(4 h和24 h)对不同生产厂家(潍坊圣诺实验动物养殖有限公司、青岛康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济南金丰实验动物有限公司,简称圣诺、康大、金丰)的豚鼠进行PCA试验,记录蓝斑直径。结果在ova被动致敏4 h后,3个生产厂家的豚鼠产生的蓝斑分界清晰且直径均大于5.0 mm(阳性);在ova被动致敏24 h后,3个生产厂家的豚鼠产生的蓝斑已混在一起、分界不清,无法测量。在BSA被动致敏4 h后,圣诺和康大生产的豚鼠产生的蓝斑分界清晰且直径均大于5.0 mm,金丰生产的豚鼠仅含抗体血清(1∶2、1∶4,V/V)的蓝斑直径大于5.0 mm;在BSA被动致敏24 h后,金丰生产的豚鼠的蓝斑分界清晰且直径大于5.0 mm,圣诺和康大生产的豚鼠产生的蓝斑已混在一起、分界不清,无法测量。结论豚鼠PCA中首选0.4%ova溶液作为试验抗原时致敏时间宜为4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皮肤过敏试验 豚鼠 激发时间 卵白蛋白 牛血清白蛋白
下载PDF
蒺藜生药粉长期毒性实验研究
17
作者 尤力都孜·买买提 阿不都吉力力·阿布都艾尼 +2 位作者 艾西木江·热甫卡提 窦勤 李治建 《中国药业》 CAS 2023年第24期55-60,共6页
目的探讨蒺藜生药粉对大鼠的长期毒性。方法将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等体积饮用水)及低、中、高剂量组(蒺藜生药粉2.13,4.25,8.50 g/kg),各30只。各组大鼠灌胃给予相应药物或等体积饮用水(15 mL/kg),每天1次,连续30 d。观察末次给... 目的探讨蒺藜生药粉对大鼠的长期毒性。方法将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等体积饮用水)及低、中、高剂量组(蒺藜生药粉2.13,4.25,8.50 g/kg),各30只。各组大鼠灌胃给予相应药物或等体积饮用水(15 mL/kg),每天1次,连续30 d。观察末次给药后及末次给药30 d后大鼠的体质量、一般情况(形态外观、中毒反应症状等);采用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情况;检测血液细胞、血液生化、血清电解质、凝血指标变化情况。结果给药期间各给药组大鼠均未见死亡及明显毒性反应。开始给药至末次给药30 d后各给药组大鼠体质量均呈自然增长趋势,末次给药后及末次给药30 d后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末次给药后,各给药组出现不同程度灶状炎性细胞浸润,且高剂量组可见肝细胞脂肪变性,末次给药30 d后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末次给药后与对照组比较,中剂量组雌性大鼠碱性磷酸酶(ALP)水平明显降低(P<0.05);低剂量组雄性大鼠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水平、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明显升高,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网织红细胞水平明显降低,中剂量组雄性大鼠MCH明显降低,高剂量组雄性大鼠RBC及Hb水平明显升高(P<0.05)。末次给药30 d后与对照组比较,高剂量组雌性大鼠MCV明显升高,低、中、高剂量组雌性大鼠ALP及中剂量组雌性大鼠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明显降低(P<0.05);低、高剂量组雄性大鼠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P<0.05)。结论长期(≥30 d)给予高剂量(≥8.50 g/kg)蒺藜生药粉对大鼠具有一定的肝毒性,但随停药时间的延长大鼠可自行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蒺藜 生药 大鼠 长期毒性实验 肝毒性
下载PDF
依折麦布对糖基化终产物诱导的动脉粥样硬化影响
18
作者 魏新吉 史敏 +1 位作者 夏金青 于万水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CAS 2023年第6期422-426,共5页
目的:探讨依折麦布(ezetimibe,EZE)对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诱导的动脉粥样硬化的调控机制。方法:购买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大鼠,使用随机数字法分为模型组和治疗组各10只,治疗组使用EZE治疗8周后,分析两... 目的:探讨依折麦布(ezetimibe,EZE)对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诱导的动脉粥样硬化的调控机制。方法:购买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大鼠,使用随机数字法分为模型组和治疗组各10只,治疗组使用EZE治疗8周后,分析两组大鼠主动脉组织变化和蛋白表达情况。将体外培养的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分为对照组、AGEs组、EZE组和联合处理组,分析细胞特定蛋白表达水平;钙检测试剂和Von Kossa染色法检测细胞中钙含量;最后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和整合素连接激酶(integrin-lindedkinase,ILK)信号通路。结果:HE染色发现EZE治疗后模型大鼠动脉组织中动脉内膜和中膜变薄。免疫组化染色显示,EZE治疗后动脉中膜α-SMA阳性细胞数量增加,OPN阳性细胞数量减少(P<0.05)。EZE能改善模型大鼠主动脉病理结构,细胞表面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muscleactin,α-SMA)升高,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表达降低(P<0.01)。AGEs处理血管平滑肌细胞后,α-SMA表达降低,OPN、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表达升高,细胞胞质钙含量增加;联合处理组细胞α-SMA表达升高,OPN、ALP和PCNA表达降低,细胞胞质钙含量降低(P<0.01)。AGEs能激活血管平滑肌细胞ILK/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信号通路,而EZE可显著抑制ILK/mTOR信号通路的激活。结论:EZE能够抑制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胞质钙生成及向成骨细胞转化,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发展,这一作用可能与调控ILK/mTOR信号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折麦布 动脉粥样硬化 整合素连接激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糖基化终产物 血管平滑肌细胞
下载PDF
三乌胶丸对SD大鼠6个月经口给药的毒性研究
19
作者 陈琼芳 胡灿 +2 位作者 唐海亮 张宗利 周利琴 《吉林中医药》 2023年第11期1327-1332,共6页
目的观察连续6个月经口灌胃给予不同剂量三乌胶丸(SWC)对SD大鼠的毒性反应。方法选用检疫合格的SPF级SD大鼠12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空白组(未加药)、三乌胶丸低剂量组(6.251 g/kg)、三乌胶丸中剂量组(12.458 g/kg)及三乌胶丸高剂量组(2... 目的观察连续6个月经口灌胃给予不同剂量三乌胶丸(SWC)对SD大鼠的毒性反应。方法选用检疫合格的SPF级SD大鼠12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空白组(未加药)、三乌胶丸低剂量组(6.251 g/kg)、三乌胶丸中剂量组(12.458 g/kg)及三乌胶丸高剂量组(24.915 g/kg),每组30只,按15 mL/kg体积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6个月(26周)。于给药末期(第26周末)及恢复期末(第30周末)每组分别解剖20只、10只SD大鼠,雌雄各半,检查大鼠一般情况、体质量、摄食量、血液学、血液生化学、脏器系数及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三乌胶丸低、中、高剂量组未引起大鼠一般状态、体质量、摄食量及组织病理学异常改变。三乌胶丸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血液学、血液生化学及脏器系数等部分指标与空白组比较有差异,但并无毒理学意义。结论SD大鼠经口灌胃给予三乌胶丸6个月,对大鼠体质量、摄食量、血液学、血液生化学、脏器系数以及组织病理学等无明显毒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乌胶丸 毒性 大鼠 血液学 血液生化学 脏器系数 组织病理学
下载PDF
复方重楼凝胶的皮肤刺激性及过敏性考察
20
作者 张梦迪 侯晶晶 +2 位作者 田蓉 潘佳雯 吴燕 《解放军药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4-7,共4页
目的考察复方重楼凝胶经皮给药的皮肤刺激性及过敏性。方法通过兔皮肤(完整和破损)刺激性实验、豚鼠主动皮肤过敏性实验,对皮肤刺激反应、刺激强度、过敏程度进行评价,并进行皮肤病理检测,考察复方重楼凝胶经皮给药的皮肤刺激性及过敏... 目的考察复方重楼凝胶经皮给药的皮肤刺激性及过敏性。方法通过兔皮肤(完整和破损)刺激性实验、豚鼠主动皮肤过敏性实验,对皮肤刺激反应、刺激强度、过敏程度进行评价,并进行皮肤病理检测,考察复方重楼凝胶经皮给药的皮肤刺激性及过敏性。结果皮肤刺激性实验中,复方重楼凝胶对兔完整和破损皮肤无明显刺激性;过敏性实验中,复方重楼凝胶未见致敏现象。结论复方重楼凝胶对皮肤无刺激性及致敏性,为开发治疗虫咬皮炎新制剂提供了安全性评价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重楼凝胶 皮肤刺激性 皮肤过敏性 豚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