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72篇文章
< 1 2 20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R-152-3p表达下调降低紫杉醇耐药人卵巢癌细胞A2780T对紫杉醇的耐药性
1
作者 张洋 赵辰戈 +2 位作者 程荔春 吕慧怡 吴迪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30,共9页
目的探讨miR-152-3p对紫杉醇耐药人卵巢癌细胞A2780T对紫杉醇耐药性的影响及机制。方法①紫杉醇(1.875,3.75,7.5,17和23μmol·L^(-1))与人卵巢癌A2780和A2780T细胞作用48 h,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计算抑制细胞存活半数抑制浓度(IC50... 目的探讨miR-152-3p对紫杉醇耐药人卵巢癌细胞A2780T对紫杉醇耐药性的影响及机制。方法①紫杉醇(1.875,3.75,7.5,17和23μmol·L^(-1))与人卵巢癌A2780和A2780T细胞作用48 h,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计算抑制细胞存活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和耐药指数(RI)。Western印迹法检测A2780和A2780T细胞耐药蛋白P-糖蛋白(P-gp)、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MRP1)和三磷酸腺苷结合转运蛋白G超家族成员2(ABCG2)蛋白表达。②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A2780和A2780T细胞miR-152-3p表达水平。脂质体瞬时转染技术转染miR-152-3p抑制物降低A2780T细胞中miR-152-3p表达(miR-152-3p抑制物组),同时设转染miR-152-3p阴性对照组,RT-qPCR检测转染效率,MTT法、划痕实验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转染miR-152-3p抑制物对A2780T细胞存活、迁移和凋亡的影响;Western印迹法检测转染miR-152-3p抑制物对A2780T细胞Bax和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③用miRDB,Targetscan,miRWalk和Starbase数据库预测miR-152-3p的靶基因,并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转染miR-152-3p抑制物后A2780T细胞磷酸酯酶张力蛋白同源物(PTEN)蛋白表达的变化及RT-qPCR检测A2780和A2780T细胞PTEN mRNA表达水平予以验证。随后,脂质体瞬时转染技术转染PTEN siRNA沉默A2780T细胞中PTEN表达,同时设转染siRNA阴性对照组,RT-qPCR检测转染效率,MTT法检测沉默PTEN表达后A2780T细胞存活率和IC50值,Western印迹法检测P-gp,MRP1和ABCG2蛋白表达。结果①紫杉醇处理后A2780和A2780T细胞存活率均降低(P<0.01),A2780T细胞RI为2.8。与A2780细胞相比,A2780T细胞P-gp,MRP1和ABCG2蛋白高表达(P<0.05,P<0.01)。②与A2780细胞相比,A2780T细胞miR-152-3p明显高表达(P<0.01)。与转染miR-152-3p阴性对照组比较,转染miR-152-3p抑制物后A2780T细胞存活率(P<0.05,P<0.01)和细胞迁移能力(P<0.05)明显降低,细胞凋亡率升高(P<0.01);Bax蛋白表达增加(P<0.01),Bcl-2蛋白表达降低(P<0.05)。③生物信息学数据库分析结果提示,PTEN是miR-152-3p的一个靶基因;Western印迹法验证显示,转染miR-152-3p抑制物组A2780T细胞PTEN蛋白表达低于转染miR-152-3p阴性对照组(P<0.05);RT-qPCR结果显示,A2780T细胞PTEN mRNA表达水平高于A2780细胞(P<0.01)。转染PTEN siRNA沉默PTEN表达后,与转染siRNA阴性对照组相比,A2780T细胞存活率(P<0.05,P<0.01)和IC50值(P<0.01)显著降低,P-gp,MRP1和ABCG2蛋白表达降低(P<0.05,P<0.01)。结论miR-152-3p在A2780T细胞中高表达,其表达下调可抑制A2780T细胞增殖和迁移,促进细胞凋亡,降低A2780T细胞对紫杉醇的耐药性,该作用可能是通过降低其靶基因PTEN表达发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miR-152-3p 紫杉醇 耐药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下载PDF
基于HPLC-Q-Exactive Orbitrap MS/MS整合网络药理学研究衢枳壳降糖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
2
作者 姜莉苑 董馨 +5 位作者 田雨欣 宋剑锋 赵维良 胡颖菲 李梦盈 冯敬骞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3期461-467,共7页
目的以入血成分为研究对象,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衢枳壳对糖尿病起效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tandem quadrupole-electrostatic field orb... 目的以入血成分为研究对象,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衢枳壳对糖尿病起效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tandem quadrupole-electrostatic field orbitrap high resolution mass spectrometry,HPLC-Q-Exactive Orbitrap MS/MS)对衢枳壳入血成分进行鉴定,在此基础上通过Swiss Target Prediction与SuperPred数据库预测入血成分作用靶点,同时在OMIM,GeneCards等数据库获取糖尿病靶点。采用Cytoscape 3.9.1绘制中药衢枳壳“活性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关系图,利用String数据分析平台进行蛋白互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分析,筛选关键靶点。通过DAVID数据库对关键靶点进行基因本体功能(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应用Autodock 1.5.7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共鉴定衢枳壳入血成分20个,筛选出潜在靶点170个,核心靶点32个。GO功能富集和KEGG信号通路分析结果显示缺氧诱导因子(hypoxia-inducible factor,HIF)-1信号通路、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eceptor for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RAGE)信号通路、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信号通路、癌症蛋白聚糖通路等为衢枳壳降糖的关键通路,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RAC serine/threonine-protein kinase,AKT)1、白蛋白(albumin,ALB)、细胞肿瘤抗原p53(cellular tumor antigenp 53,TP53)、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EGFR为其中关键靶点,且衢枳壳中5个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经分子对接后的结合活性较好。结论衢枳壳中的芦丁、新橙皮苷、橙皮苷、芸香柚皮苷、川陈皮素等可能为衢枳壳降糖的物质基础,可能是通过调控HIF-1、AGE-RAGE、EGFR等信号通路及AKT1、ALB、TP53等核心基因发挥降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衢枳壳 糖尿病 网络药理学 物质基础 作用机制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中药芫花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作用机制
3
作者 李思蒙 田荣 +1 位作者 殷明婧 谷巍 《亚热带植物科学》 CAS 2024年第1期31-39,共9页
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预测芫花治疗原发性痛经的功效物质基础及其潜在的作用机制。基于TCMSP数据库预测获得芫花的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同时借助DisGeNET等数据库获得与原发性痛经相关的靶点,基于获得的芫花与原发性痛经的交集靶... 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预测芫花治疗原发性痛经的功效物质基础及其潜在的作用机制。基于TCMSP数据库预测获得芫花的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同时借助DisGeNET等数据库获得与原发性痛经相关的靶点,基于获得的芫花与原发性痛经的交集靶点,使用STRING数据库构建交集靶点蛋白互作网络,并采用Cytoscape3.7.2构建芫花–活性成分–靶点–原发性痛经网络。采用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论(GO)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Autodock tools将核心靶点与对应的活性成分进行分子对接。结果表明,中药芫花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核心活性成分为芫花素、柚皮素、7-羟基-6-甲氧基-3,7’-双香豆素、龙胆山酮酚、羟基芫花素、山奈酚、木犀草素、谷甾醇、羟光刺苞菊内酯;关键靶点包括ESR1、PTGS1、PTGS2、GSTM1、CYP1A1、OPRM1、NTRK2和NR1H2;涉及的生物学过程主要与老化、一氧化氮生物合成过程的正向调节、细胞质和ATP酶结合等有关;KEGG通路主要富集在癌症的发病途径、化学致癌作用–受体激活、化学致癌作用-DNA加合物等。此外,分子对接显示核心活性成分芫花素与关键靶点蛋白之间的对接能量值均小于–7.0kcal·mol–1,具有强烈的结合活性,能形成稳定的结构构象。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从“中药–成分–靶点–疾病”的思路初步探究芫花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活性物质基础,为深入研究该类成分治疗痛经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芫花 原发性痛经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物质基础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葛根治疗肝损伤的作用机制
4
作者 刘师卜 郑济凡 +3 位作者 张励 马利波 朵慧 刘梦琪 《癌变.畸变.突变》 CAS 2024年第2期118-123,共6页
目的:探究葛根治疗肝损伤的有效成分、靶标和作用通路,为葛根用于肝损伤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中医药整合药理学网络计算平台(TCMIP)、中药综合资源数据库(TCMID)、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人类基因数据库(GeneCa... 目的:探究葛根治疗肝损伤的有效成分、靶标和作用通路,为葛根用于肝损伤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中医药整合药理学网络计算平台(TCMIP)、中药综合资源数据库(TCMID)、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人类基因数据库(GeneCards)等公共数据库和KEGG通路分析等网络药理学基本方法预测葛根治疗肝损伤的作用机制。结果:葛根主要活性成分靶点与肝损伤靶点具有交集,功能分析、富集分析和分子对接发现,刺芒柄花素、β-谷甾醇与雌激素受体1(ESR1),香豆雌酚、3′-甲氧基大豆黄素与PPARG与之间对接具有良好的亲和力,其中刺芒柄花素与ESR1之间作用力最强(-8.04 kcal/mol)。推断葛根治疗肝损伤的机制与ESR1和PPARG介导的路径相关。结论:葛根治疗肝损伤可能通过ESR信号通路、PPAR-γ激活和调节靶基因转录等发挥调节肝细胞的生长、分化和生理功能,减轻氧化应激性肝损伤和肝细胞凋亡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葛根 肝损伤 活性成分 作用机制
下载PDF
miR-122-5p靶向调控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成骨分化的分子机制研究
5
作者 蔡立雄 缪忠绿 《中医康复》 2024年第1期26-31,共6页
目的:研究miR-122-5p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细胞成骨分化诱导的作用分子机制。方法:运用茜素红S、碱性磷酸酶活性ALP染色试剂盒检测hBMSCs成骨分化的钙结节与成骨活性;使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122-5p与BRCC3之间的靶向... 目的:研究miR-122-5p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细胞成骨分化诱导的作用分子机制。方法:运用茜素红S、碱性磷酸酶活性ALP染色试剂盒检测hBMSCs成骨分化的钙结节与成骨活性;使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122-5p与BRCC3之间的靶向关系;运用qRT-PCR分别检测Runx2、Osterix、wnt3a、β-catenin、GSK3-β、miR-122-5以及BRCC3基因的表达情况;Western印迹检测β-catenin蛋白的表达量。结果:过表达miR-122-5p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细胞成骨分化诱导21天后的钙结节与干细胞成骨活性均有明显促进作用,对成骨分化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主要转录因子Runx2、Os‐terix及wnt3a、β-catenin、GSK3-β主要基因均激活作用,过表达BRCC3对干细胞成骨分化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主要转录因子Runx2、Osterix及wnt3a、β-catenin、GSK3-β主要基因有抑制作用;并且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与回复性实验确定miR122-5p与BRCC3之间的靶向关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R-122-5p靶向抑制BRCC3的表达诱导hBMSCs细胞通过wnt/β-catenin通路进行成骨分化诱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22-5p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分化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动物实验探讨银杏叶对肥胖症的作用
6
作者 陆江 朱道仙 +2 位作者 卢劲晔 刘莉 刘静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73-1378,共6页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动物实验探讨银杏叶干预肥胖症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运用TCMSP数据库检索银杏叶活性成分及其靶点,Gene Cards及TCMSP数据库获取肥胖症相关靶点,将活性成分作用靶点与肥胖症相关靶点进行映射,筛选出银杏叶与肥胖...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动物实验探讨银杏叶干预肥胖症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运用TCMSP数据库检索银杏叶活性成分及其靶点,Gene Cards及TCMSP数据库获取肥胖症相关靶点,将活性成分作用靶点与肥胖症相关靶点进行映射,筛选出银杏叶与肥胖症的共同靶点,构建“中药-活性成分-靶点-疾病”网络。运用String数据库构建靶点蛋白之间相互作用网络(PPI),并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通过分子对接、肥胖犬模型进行验证。结果 共得到27种活性成分,108个银杏叶与肥胖症相交靶点。槲皮素、木犀草素、山柰酚等核心活性成分与肥胖症关系密切。TNF、Akt1、IL-6、PPARG等53个靶点为银杏叶治疗肥胖症的潜在核心靶点,主要富集于GO生物过程(BP)和KEGG通路中的TNF、癌症等信号通路。槲皮素、木犀草素、山柰酚能与TNF、Akt1、IL-6、PPARG靶点稳定结合。银杏叶干预后,肥胖犬体质量、血脂及血清TNF-α、IL-6水平降低(P<0.05),脂肪组织PPARγ、Akt1、TNF-α、IL-6 mRNA表达降低(P<0.05),PPARγ及Akt1磷酸化水平降低(P<0.05)。结论 银杏叶可能通过槲皮素、木犀草素、山柰酚等活性成分作用于PPARG、Akt1、TNF、IL-6等靶点,调节多条信号通路来治疗肥胖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叶 肥胖症 网络药理学 动物实验
下载PDF
绿原酸抗菌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李阳昱 李庆蓉 +4 位作者 陈孝红 薛丽 和平安 吕梅 杨旭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1-150,共10页
绿原酸是植物体在有氧呼吸过程中经莽草酸途径合成的一种苯丙素类物质,自然存在于多种中药材和食物中,杜仲、金银花和咖啡等植物中含量较高,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抗癌和免疫调节等多种药理活性。近年来,绿原酸作为研究活性物质的焦... 绿原酸是植物体在有氧呼吸过程中经莽草酸途径合成的一种苯丙素类物质,自然存在于多种中药材和食物中,杜仲、金银花和咖啡等植物中含量较高,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抗癌和免疫调节等多种药理活性。近年来,绿原酸作为研究活性物质的焦点之一,因其抗菌谱广,对多种细菌和真菌均有较好的抗菌活性,故绿原酸对临床菌株的抗菌作用逐渐被重视和研究。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绿原酸对多种致病菌的抗菌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旨在为绿原酸抗菌作用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为临床抗感染治疗和控制带来新思路,有助于绿原酸在医药领域的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原酸 活性多酚 抗菌作用 临床耐药菌 机制
下载PDF
人工智能算法在癌症相关微RNA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8
作者 鲁洪宇 张佳 +3 位作者 曹一鑫 吴书铭 魏渊 殷润婷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1-243,共13页
微RNA(miRNA)是一类通过不完全碱基互补配对实现后转录调控作用的小分子非编码RNA,其往往在癌症患者的病灶和外周血中表达失调。近年来,基于人工智能算法如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的模型逐渐应用于miRNA生物信息学研究。与传统的生物信息学... 微RNA(miRNA)是一类通过不完全碱基互补配对实现后转录调控作用的小分子非编码RNA,其往往在癌症患者的病灶和外周血中表达失调。近年来,基于人工智能算法如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的模型逐渐应用于miRNA生物信息学研究。与传统的生物信息学工具比较,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miRNA靶点预测工具准确度更高,并实现了miRNA亚细胞定位和亚细胞重分布的预测,进一步深化了科研人员对miRNA的认识。此外,人工智能算法在临床模型构建的应用也显著提升了miRNA生物标志物的挖掘效率。本文总结了近年来人工智能算法在miRNA靶点预测、亚细胞定位和生物标志物挖掘的应用,并探讨了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对癌症相关miRNA研究的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RNA 机器学习 深度学习 靶点预测 亚细胞分布 临床预测模型 综述
下载PDF
齐墩果酸对B淋巴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索其作用机制
9
作者 代雨鑫 梁立春 +5 位作者 彭琳茜 孟凡奇 韩献锋 张玥 杨玉 商宇 《癌变.畸变.突变》 CAS 2024年第1期48-52,共5页
目的:研究齐墩果酸对B淋巴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在实验第1~5天每天给昆明小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80 mg/kg以建立免疫抑制动物模型。从造模第6天开始每天给予25 mg/kg齐墩果酸处理,连续28 d作为干... 目的:研究齐墩果酸对B淋巴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在实验第1~5天每天给昆明小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80 mg/kg以建立免疫抑制动物模型。从造模第6天开始每天给予25 mg/kg齐墩果酸处理,连续28 d作为干预组,同时设置模型组和空白组作为对照。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小鼠的骨髓B淋巴细胞亚群百分率。为探索齐墩果酸的作用机制,进一步使用PubChem数据库获得齐墩果酸的化学结构,用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齐墩果酸的药物靶点,通过String平台对潜在的药物靶点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分析、基因本体(GO)生物过程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在给药28 d后,模型组的成熟B细胞亚群(IgD与B220双阳性细胞)百分率为(2.585±0.248)%,明显低于空白组的(8.235±0.3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免疫抑制动物模型成功建立;而齐墩果酸干预组的成熟B细胞亚群百分率为(3.395±0.445)%,明显高于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通过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筛选到PTPN1、CD81等齐墩果酸的潜在药物靶点。经String平台分析和Cytoscape绘图计算后,连通性排名前5的节点蛋白有PPARG、PTGS2、PPARA、MAPK3和HMGCR。通过GO生物过程富集分析及KEGG信号通路分析得出,齐墩果酸的药理作用富集于脂质储存的负调控等生物过程及B细胞受体(BCR)信号通路。结论:齐墩果酸能够增加骨髓成熟B细胞亚群的百分率,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影响BCR信号通路在B淋巴细胞的发育过程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墩果酸 B淋巴细胞发育 网络药理学 信号通路
下载PDF
HK2和VDAC1在二乙酰吗啡致心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10
作者 肖锦玲 管雅玲 +3 位作者 朱森森 庄梦婕 苏丽萍 蒲红伟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7-13,共7页
目的探讨HK2和VDAC1在二乙酰吗啡致心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剂量递增方法,建立二乙酰吗啡成瘾大鼠模型。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Control,n=10)皮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模型组(Model,n=15)首次皮下注射二乙酰吗啡剂量为5 m... 目的探讨HK2和VDAC1在二乙酰吗啡致心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剂量递增方法,建立二乙酰吗啡成瘾大鼠模型。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Control,n=10)皮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模型组(Model,n=15)首次皮下注射二乙酰吗啡剂量为5 mg/kg,以后逐日递增剂量2.5 mg/(kg·d),连续注射20 d;模型+10 D组(Model+10D,n=15)在模型组基础上继续递增剂量至第10天。采用ELISA法检测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谷草转氨酶(glutamic oxaloacetic transaminase,GOT)含量;采用HE染色观察各组心肌组织病理变化;采用TUNEL染色检测各组心肌组织细胞凋亡;采用免疫组化、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HK2、VDAC1及凋亡相关因子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HE染色发现随着二乙酰吗啡干预时间的延长,心肌组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损伤。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中血清LDH、GOT含量及心肌凋亡率升高,HK2和抗凋亡因子Bcl-2的mRNA和蛋白水平下降,VDAC1和促凋亡因子Bax、Caspase-3的mRNA和蛋白水平升高,Clevead Caspase-3蛋白水平升高;与正常组相比,模型+10 D组中以上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乙酰吗啡可导致心肌细胞凋亡,HK2和VDAC1可能参与了二乙酰吗啡致心肌细胞凋亡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乙酰吗啡 心肌凋亡 己糖激酶2 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1 裂解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
下载PDF
RNA甲基化调控细胞衰老机制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朱晨雨 程文栎 张文娟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2-219,共8页
RNA甲基化是常见的表观转录后修饰类型,其种类多样,包括1-甲基腺苷(m1A)、5-甲基胞苷(m5C)和N6-甲基腺苷(m6A)等,可作用于相应靶点,发挥特定生物学功能,且动态可逆。外源环境因素可诱导机体发生氧化应激、炎症、自噬和细胞周期失调等,... RNA甲基化是常见的表观转录后修饰类型,其种类多样,包括1-甲基腺苷(m1A)、5-甲基胞苷(m5C)和N6-甲基腺苷(m6A)等,可作用于相应靶点,发挥特定生物学功能,且动态可逆。外源环境因素可诱导机体发生氧化应激、炎症、自噬和细胞周期失调等,并受到特定RNA甲基化修饰调控,出现表观遗传毒性效应,而这些改变作为新的关键分子事件,参与调控细胞衰老进程,影响衰老及年龄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RNA甲基化与细胞衰老的关联将为衰老的预防和干预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甲基化 细胞衰老 外源环境因素 表观遗传毒性效应
下载PDF
蟛蜞菊内酯通过PI3K/Akt/mTOR信号通路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氧化损伤的影响
12
作者 刘素连 谢凯 +3 位作者 叶冬宁 李汶静 陈杰 许静 《医药导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1-166,共6页
目的研究蟛蜞菊内酯(WEL)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建立过氧化氢(H_(2)O_(2))诱导HUVECs氧化应激损伤模型,给予200μmol·L^(-1) H_(2)O_(2)处理24 h。实验分组:正常对照组、二甲亚砜(DMSO)... 目的研究蟛蜞菊内酯(WEL)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建立过氧化氢(H_(2)O_(2))诱导HUVECs氧化应激损伤模型,给予200μmol·L^(-1) H_(2)O_(2)处理24 h。实验分组:正常对照组、二甲亚砜(DMSO)组、H_(2)O_(2)组、WEL组(20μmol·L^(-1))。通过噻唑蓝(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荧光显微镜观察各分组细胞p62蛋白表达情况。Western blotting测定细胞中mTOR、p-mTOR、PI3K、p-PI3K、SOD1等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H_(2)O_(2)组比较,WEL组HUVECs细胞存活率升高(P<0.01),细胞内ROS减少,SOD1表达增强,自噬体膜上p62蛋白聚集增多;与H_(2)O_(2)损伤组相比,WEL能明显增加损伤后HUVECs的p-mTOR蛋白表达水平(P<0.01)。结论WEL可通过抑制H_(2)O_(2)诱导的HUVECs炎症损伤,从而抑制HUVECs自噬,这一作用与WEL促进PI3K、Akt、mTOR蛋白的磷酸化,抑制自噬,从而抵抗HUVECs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蟛蜞菊内酯 氧化应激 PI3K/Akt/mTOR信号通路 自噬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方法探究舒胸方治疗冠心病的机制研究
13
作者 杨策 冉珍珍 +5 位作者 龙冰冰 易东阳 朱小龙 陈芸彤 庞毅 王文祥 《广东化工》 CAS 2024年第2期133-137,共5页
目的:研究舒胸方治疗冠心病(CHD)的分子机制。方法:应用TCMSP获取舒胸方中红花、川芎、三七的化学成分,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预测舒胸方活性成分和冠心病靶点;用STRING数据库绘制成分-靶点PPI网络图;以Cytoscape软件绘制“成分-靶点-... 目的:研究舒胸方治疗冠心病(CHD)的分子机制。方法:应用TCMSP获取舒胸方中红花、川芎、三七的化学成分,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预测舒胸方活性成分和冠心病靶点;用STRING数据库绘制成分-靶点PPI网络图;以Cytoscape软件绘制“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图,对于所获得的靶点和化合物分子信息应用微生信平台分别再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使用PDB、Pubchem数据库和AutoDockTools软件对舒胸方核心化合物和CHD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筛得舒胸方中497个化学成分及8408个CHD的相关靶点;PPI网络分析获取353个交集靶点后,根据Degree值得到30个核心靶点,其主要核心靶点包括SRC、STAT3、PIK3R1等。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112条与生物过程相关条目、102条与分子功能相关条目、63条与细胞组分相关条目(P<0.05),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到P13K-Akt、MAPK等164条通路(P<0.05)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木脂素与SRC,6-羟基黄酮与STAT3,杨酶酮与PIK3R1具有较高的对接活性。结论:舒胸方的多种活性成分,如木脂素,6-羟基黄酮,杨酶酮可能通过抑制SRC,STAT3、PIK3R1的基因表达进而调控PI3K-AKT、MAPK等信号通路来治疗CH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胸方 网络药理学 冠心病 分子对接 作用机制
下载PDF
丁香酚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14
作者 朱秋梦 石佳琦 +2 位作者 吕玮 张昕 肖云峰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7-11,共5页
目的观察丁香酚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抑制作用并分析其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MIRI组、丁香酚低剂量组、丁香酚中剂量组、丁香酚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每组10只。丁香酚低、中、高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分别给... 目的观察丁香酚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抑制作用并分析其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MIRI组、丁香酚低剂量组、丁香酚中剂量组、丁香酚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每组10只。丁香酚低、中、高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分别给予50、100、200 mg/(kg·d)丁香酚及30 mg/(kg·d)盐酸地尔硫[艹卓]灌胃14 d,假手术组、MIRI组给予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灌胃。除假手术组外,各组均于末次给药1 h后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法建立大鼠MIRI模型,假手术组开胸后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处仅穿线不结扎。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各组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摘取大鼠心脏,TTC染色后计算心肌梗死面积比。采用转录组测序筛选丁香酚作用于MIRI的差异表达基因,对转录组测序筛选出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功能及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CK、CK-MB、LDH水平MIRI组>丁香酚低剂量组、丁香酚中剂量组、丁香酚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假手术组,心肌梗死面积比假手术组>丁香酚低剂量组、丁香酚中剂量组、丁香酚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MIRI组(P均<0.05)。与MIRI组比较,丁香酚低剂量组共有1035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594个基因上调、441个基因下调;丁香酚中剂量组共有513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197个基因上调、316个基因上调;丁香酚高剂量组共有1962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1151个基因上调、811个基因下调。丁香酚各剂量组与MIRI组差异表达基因的GO分析结果显示,丁香酚作用于MIRI的生物过程主要涉及免疫反应、氧气输送、急性期反应等;细胞组分主要涉及细胞外空间、染色体、细胞外基质等;分子功能主要涉及趋化因子的活动、载氧活性、钙离子结合等。丁香酚各剂量组与MIRI组差异表达基因的KEGG分析结果显示,丁香酚作用下差异表达基因主要涉及FOXO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JAK-STAT信号通路等,其中以HIF-1信号通路富集得分最高且差异最明显。结论丁香酚可抑制大鼠MIRI,其机制可能与调控HIF-1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香酚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转录组学 HIF-1信号通路
下载PDF
利用胚胎干细胞骨分化实验评价Cry1Ab蛋白的发育毒性
15
作者 简远志 王菲 +2 位作者 周若宇 尹宁 王军波 《食品与药品》 CAS 2024年第2期97-102,共6页
目的通过小鼠胚胎干细胞骨分化实验研究Cry1Ab蛋白对胚胎干细胞成骨分化过程的影响,以评估Cry1Ab蛋白的发育毒性。方法以Cry1Ab蛋白为受试物,设置5个剂量(125,250,320,1000,2000 ng/ml)染毒小鼠胚胎干细胞形成的拟胚胎体(embryonic body... 目的通过小鼠胚胎干细胞骨分化实验研究Cry1Ab蛋白对胚胎干细胞成骨分化过程的影响,以评估Cry1Ab蛋白的发育毒性。方法以Cry1Ab蛋白为受试物,设置5个剂量(125,250,320,1000,2000 ng/ml)染毒小鼠胚胎干细胞形成的拟胚胎体(embryonic body,EB),设置溶剂对照和阳性对照,同时向培养基中添加β-甘油磷酸盐(10 mmol/L)、抗坏血酸(50μg/ml)和维生素D3(500μmol/L)诱导EB向骨细胞分化,通过茜素红S染色和吸光度检测确定骨细胞钙化结节生成情况;收集EB制备细胞裂解液,通过BCA法测量细胞总蛋白浓度,采用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裂解液中ALP活性;收集EB样本提取总RNA,通过qPCR检测骨细胞分化相关标志物Runx2、SPARC和I型胶原的基因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Cry1Ab蛋白处理组的EB细胞团大小、钙化结节数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Cry1Ab蛋白各浓度组的细胞总蛋白浓度和ALP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Cry1Ab蛋白各浓度组的Runx2、SPARC和I型胶原基因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本次试验中,未观察到Cry1Ab蛋白对小鼠胚胎干细胞成骨分化过程产生影响,125~2000 ng/ml的Cry1Ab蛋白不具有发育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y1Ab蛋白 成骨分化 发育毒性 胚胎干细胞
下载PDF
水仙环素的抗肿瘤活性及机制研究进展
16
作者 杨敏 林琪琪 +1 位作者 刘丹丹 周宏宇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53-159,共7页
水仙环素(narciclasine,NCS)是从石蒜科水仙属植物水仙的鳞茎中提取出的水鬼蕉碱型生物碱,被证实对多种肿瘤细胞具有显著的抑制活性。NCS的抗肿瘤作用机制多样,通过不同途径产生抗肿瘤作用,适应了当前研发多靶点抗肿瘤药物的趋向。本文... 水仙环素(narciclasine,NCS)是从石蒜科水仙属植物水仙的鳞茎中提取出的水鬼蕉碱型生物碱,被证实对多种肿瘤细胞具有显著的抑制活性。NCS的抗肿瘤作用机制多样,通过不同途径产生抗肿瘤作用,适应了当前研发多靶点抗肿瘤药物的趋向。本文结合NCS抑制乳腺癌细胞、结肠癌细胞、胃癌细胞、黑色素瘤细胞、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细胞、口腔癌细胞和原发性渗出性淋巴瘤细胞的作用及分子机制,对NCS近年来的抗肿瘤活性及作用机制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将来NCS类抗肿瘤药物的研发与设计提供思路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仙环素 水鬼蕉碱型生物碱 抗肿瘤活性 分子机制
下载PDF
AKT抑制剂NTQ1062与Olaparib在卵巢癌细胞中的联用研究
17
作者 李月楚 周秋华 +5 位作者 苗雷 季晓君 马昌友 吴舰 李念光 徐丹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24年第2期97-102,共6页
目的:探讨AKT抑制剂NTQ1062和PARP抑制剂Olaparib的对卵巢癌细胞的联用增效可行性及作用机制。方法:研究NTQ1062和Olaparib联用对三种人卵巢癌细胞系(OVCAR-3、TOV-21G、A2780)增殖的影响,并通过Western blot技术检测PI3K/AKT信号通路... 目的:探讨AKT抑制剂NTQ1062和PARP抑制剂Olaparib的对卵巢癌细胞的联用增效可行性及作用机制。方法:研究NTQ1062和Olaparib联用对三种人卵巢癌细胞系(OVCAR-3、TOV-21G、A2780)增殖的影响,并通过Western blot技术检测PI3K/AKT信号通路及同源重组修复、DNA损伤修复相关蛋白的表达,最后使用Annexin V-FITC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实验结果显示,NTQ1062对TOV-21G、A2780细胞株具有较强的增殖抑制作用,对OVCAR-3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较弱,并且联合处理会增加三株卵巢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Western blot实验中NTQ1062增加卵巢癌细胞中AKT的磷酸化、抑制S6RP的磷酸化、增加γH2AX蛋白表达、降低RAD51蛋白表达,并发现联合处理具有协同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联合用药会降低TOV-21G细胞中BRCA1蛋白的表达,但对A2780细胞影响不显著;细胞凋亡实验中,NTQ1062增加细胞凋亡群,并且联合处理显著增加了细胞凋亡效果。结论:NTQ1062可抑制OVCAR-3、TOV-21G、A2780细胞增殖,与Olaparib联用具有协同作用,通过抑制PI3K/AKT通路、DNA损伤、减少同源重组修复、降低BRCA1蛋白表达、增加凋亡来发挥作用。本研究可为临床制订AKT抑制剂NTQ1062与PARP抑制剂联合应用于卵巢癌治疗策略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AKT抑制剂 PARP抑制剂 联用 DNA损伤 同源重组修复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氧化应激损伤探究异钩藤碱对小鼠肝纤维化的保护作用
18
作者 胡霞 李淳 +2 位作者 余雯靖 黄维琳 李先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7期601-607,共7页
目的 探讨异钩藤碱(IHY)对四氯化碳(CCl_(4))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HF)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方法 C57BL/6小鼠随机分对照(CON)组、CCl_(4)组、IHY 20 mg/kg组和IHY 40 mg/kg组,每组各10只。20%CCl_(4)橄榄油溶液(0.05 ml/10 g)灌胃8周制... 目的 探讨异钩藤碱(IHY)对四氯化碳(CCl_(4))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HF)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方法 C57BL/6小鼠随机分对照(CON)组、CCl_(4)组、IHY 20 mg/kg组和IHY 40 mg/kg组,每组各10只。20%CCl_(4)橄榄油溶液(0.05 ml/10 g)灌胃8周制备肝纤维化模型,造模后第5周开始每天连续灌胃给予IHY治疗4周。白蛋白(AL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分别采用溴甲酚绿法、丙氨酸底物法及天门冬氨酸底物法检测。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水平。HE和Masson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及胶原沉积情况。透射电镜观察肺组织线粒体结构。免疫组化检测肝组织Ⅰ型胶原(COL1A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表达。比色法检测肝组织丙二醛(MDA)及4-羟基壬烯醛(4-HNE)含量。制备肝组织单细胞悬液,使用DCFH-DA探针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IL-6、TNF-α、TGF-β1、8-氧鸟嘌呤DNA糖基化酶1(OGG1)及沉默信号调节因子3(SIRT3)的蛋白水平。结果 与CON组相比,CCl_(4)组肝组织结构紊乱,肝细胞样结节再生,中央静脉周围可见炎症细胞浸润和大量蓝色胶原纤维沉积;COL1A1和MMP2蛋白表达明显升高;肝功能明显下降;炎症因子IL-6、TNF-α和TGF-β1水平明显升高;ROS、MDA及4-HNE水平明显增加,OGG1和SIRT3的表达明显降低,线粒体损伤明显加剧。与CCl_(4)组相比,IHY连续给药4周后,小鼠肝组织病理损伤明显减轻,胶原沉积明显减少,COL1A1和MMP2蛋白表达显著降低;肝功能明显改善;炎症因子IL-6、TNF-α和TGF-β1水平明显降低;ROS、MDA及4-HNE的水平也明显下降,OGG1和SIRT3的表达明显增加,线粒体损伤明显减轻。结论 IHY具有抗肝纤维化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减轻线粒体氧化应激损伤,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钩藤碱 肝纤维化 线粒体 氧化应激 小鼠
下载PDF
肿瘤血管破坏剂5,6-二甲基黄嘌呤-4-乙酸对小鼠Lewis肺癌转移的抑制作用及机制
19
作者 崔霞 何微 +3 位作者 肖智勇 王莹 刘峰 周文霞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1-169,共9页
目的探讨肿瘤血管破坏剂5,6-二甲基黄嘌呤-4-乙酸(DMXAA)对小鼠Lewis肺癌(LLC)转移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制备2种小鼠肿瘤模型(LLC异位移植瘤小鼠模型和转移型LLC小鼠模型),评价DMXAA对LLC转移的抑制作用。LLC异位移植瘤小鼠模型制... 目的探讨肿瘤血管破坏剂5,6-二甲基黄嘌呤-4-乙酸(DMXAA)对小鼠Lewis肺癌(LLC)转移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制备2种小鼠肿瘤模型(LLC异位移植瘤小鼠模型和转移型LLC小鼠模型),评价DMXAA对LLC转移的抑制作用。LLC异位移植瘤小鼠模型制备成功后,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含1%DMSO的生理盐水,ip,2天1次)、模型+苏尼替尼组(30 mg·kg^(-1),ip,2天1次)和模型+DMXAA组(25 mg·kg^(-1),ip,给药1次)。首次给药后每隔1天测量小鼠移植瘤体积,并绘制移植瘤体积生长曲线和小鼠体重变化曲线;给药后2和5 d剥瘤称取瘤重,并将瘤组织进行免疫荧光染色,测定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CD31)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阳性表达,计算α-SMA/CD31荧光强度比值,表示移植瘤组织血管表面周细胞覆盖率;哌莫硝唑(pimonidazole)染色检测瘤组织低氧程度。转移型LLC小鼠模型制备成功后,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含1%DMSO的生理盐水,ip,1周2次)、模型+苏尼替尼组(60 mg·kg^(-1),ip,1周2次)和模型+DMXAA组(25 mg·kg^(-1),ip,给药1次)。首次给药后2和5周用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观察小鼠体内肿瘤转移,并进行荧光定量分析。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模型+苏尼替尼组和模型+DMXAA组移植瘤体积和重量均显著减小(P<0.05,P<0.01);模型+苏尼替尼组小鼠体重明显下降(P<0.05),而模型+DMXAA组则无显著差异。与模型组相比,苏尼替尼对LLC转移无影响,而给药后2周DMXAA明显抑制LLC转移(P<0.01)。给药后5 d,模型+苏尼替尼组和模型+DMXAA组移植瘤组织中周细胞覆盖率均显著升高(P<0.05);模型+苏尼替尼组瘤组织低氧面积无明显变化,模型+DMXAA组瘤组织低氧面积显著降低(P<0.01)。结论肿瘤血管破坏剂DMXAA显著抑制小鼠LLC生长和转移,其机制可能与其诱导肿瘤血管正常化和改善瘤组织低氧微环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血管破坏剂 5 6-二甲基黄嘌呤-4-乙酸 苏尼替尼 转移 低氧
下载PDF
铁死亡抑制剂Fer-1对帕金森病的影响研究
20
作者 夏颜舟 汪惠丽 +1 位作者 叶赟妍 刘志华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33-538,569,共7页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全球第二大神经退行性疾病,近年来研究表明,帕金森病患者存在铁代谢异常。文章以果蝇为模式生物,利用Uas-Ga14系统靶向突变多巴胺能神经元(dopaminergic neuron,DA)中PINK 1基因构建果蝇帕金森病模...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全球第二大神经退行性疾病,近年来研究表明,帕金森病患者存在铁代谢异常。文章以果蝇为模式生物,利用Uas-Ga14系统靶向突变多巴胺能神经元(dopaminergic neuron,DA)中PINK 1基因构建果蝇帕金森病模型。通过检测对照组(W^(1118))、模型组(PINK1^(B 9))和铁死亡抑制剂(Ferrostatin-1,Fer-1)干预组(PINK1^(B 9)-Fer-1)3组果蝇的运动能力、脑中铁水平、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脂质过氧化水平和多巴胺能神经元数目以探究铁死亡在帕金森病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模型组果蝇运动能力下降,脑内铁质量浓度增多,ROS及脂质过氧化水平上升,多巴胺能神经元数目下降;通过Fer-1干预可以有效改善运动表型,并降低ROS及脂质过氧化水平,提高多巴胺能神经元数目。综上所述,通过突变PINK 1基因构建的帕金森病模型中存在细胞铁死亡,Fer-1治疗可以挽救相关症状。该文为后续研究帕金森病的病理机制提供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PD) 铁死亡 活性氧(ROS) 脂质过氧化 多巴胺能神经元(DA)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