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50篇文章
< 1 2 14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苯并[a]芘恶性转化16HBE细胞元素组分析及铜与顺铂或长春瑞滨联用对细胞增殖的作用
1
作者 王裕 闫赖赖 +5 位作者 付娟玲 郝明媚 陈雯 姚碧云 常兵 赵鹏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
目的研究苯并[a]芘(BaP)致细胞恶性转化中元素组的变化,探讨铜与顺铂或长春瑞滨联用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以16HBE细胞和BaP恶性转化细胞T-16HBE-C1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分析44种元素在2种细胞中的含量,采用偏最小二... 目的研究苯并[a]芘(BaP)致细胞恶性转化中元素组的变化,探讨铜与顺铂或长春瑞滨联用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以16HBE细胞和BaP恶性转化细胞T-16HBE-C1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分析44种元素在2种细胞中的含量,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元素含量对2种细胞的区分能力,采用MTT法检测铜(0,237,340,487,1000和1432μmol·L^(-1))、顺铂(0,4.4,6.1,8.6,12.0和16.8μmol·L^(-1))和长春瑞滨(0,3.8,9.8,25.0,40.0和64.0μmol·L^(-1))对2种细胞存活率的影响,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_(50))。根据IC_(50)比例制备铜与顺铂混合物和铜与长春瑞滨混合物,采用MTT法检测其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并采用等效线图法分析铜与顺铂或长春瑞滨的联合作用。采用MTT法检测铜(0,50,100,200,400和800μmol·L^(-1))与IC_(50)的顺铂或长春瑞滨联用对T-16HBE-C1细胞存活率的影响。结果在2种细胞中共检出29种元素,其中铜、锌、银、硒和铷含量在T-16HBE-C1细胞中较16HBE细胞降低(P<0.01,P<0.05),钼、砷、锂、锗、锶、镍、镧、汞、铁和铯含量升高(P<0.01,P<0.05)。元素含量可用于区分16HBE和T-16HBE-C1细胞。铜可抑制16HBE和T-16HBE-C1细胞增殖,IC_(50)分别为(613±16)μmol·L^(-1)和(776±15)μmol·L^(-1)(P<0.01)。铜与顺铂混合物(1∶69.5)和铜与长春瑞滨混合物(1∶33.4)抑制T-16HBE-C1细胞增殖,且铜与顺铂和长春瑞滨具有相加作用。与单独IC_(50)浓度的顺铂(11.2μmol·L^(-1))或长春瑞滨(23.2μmol·L^(-1))相比,当铜>400μmol·L^(-1),其与IC_(50)浓度的顺铂或长春瑞滨联合作用可抑制T-16HBE-C1细胞增殖。结论16HBE细胞经BaP恶性转化后元素含量和相关关系发生改变。铜可抑制T-16HBE-C1细胞增殖,且在高浓度时与顺铂和长春瑞滨具有相加的联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素组 顺铂 长春瑞滨 苯并[A]芘 细胞增殖 T-16HBE-C1细胞
下载PDF
氨氯地平过量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1例分析
2
作者 郭清华 彭笑笑 +3 位作者 朱萍 刘西霖 杨颖华 陈志海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2期204-207,共4页
目的 强调独居老人氨氯地平的规范化使用,提高临床医生对药品不良反应或过量的认识。方法 分析1例独居老人氨氯地平过量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临床资料,查阅国内外相关案例报道,总结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和预后。结果 氨氯地... 目的 强调独居老人氨氯地平的规范化使用,提高临床医生对药品不良反应或过量的认识。方法 分析1例独居老人氨氯地平过量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临床资料,查阅国内外相关案例报道,总结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和预后。结果 氨氯地平过量可能会引起MODS,主要表现为心率减慢、严重的心肌抑制、高乳酸血症、难治性休克、肝肾功能不全。治疗方法以停用责任药物,脏器功能支持为主,包括呼吸支持、循环支持、肾脏替代治疗等。结论 氨氯地平在特殊人群中存在MODS风险,对于不明原因MODS患者要警惕药品不良反应或过量中毒的风险,尽早识别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可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氯地平 中毒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药品不良反应 血浆置换 体外膜氧合 过量
下载PDF
433例非甾体抗炎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3
作者 王丽 于文雯 +3 位作者 郭瑞惠 李敏 曹广生 戚迎梅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9期121-124,共4页
目的通过对非甾体抗炎药物(NSAIDs)致药品不良反应(ADRs)进行分析,了解NSAIDs致ADRs发生特点,为临床合理安全用药作参考。方法收集2022年10月1日至2023年9月30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接收的济南市范围内的所有NSAIDs相关ADRs报告,... 目的通过对非甾体抗炎药物(NSAIDs)致药品不良反应(ADRs)进行分析,了解NSAIDs致ADRs发生特点,为临床合理安全用药作参考。方法收集2022年10月1日至2023年9月30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接收的济南市范围内的所有NSAIDs相关ADRs报告,共计535例;剔除药品等相关信息不详报告,最终433例纳入统计分析,对报告一般情况、性别和年龄、NSAIDs类别、ADR发生时间、给药途径以及ADRs累及系统/器官和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NSAIDs所致ADRs患者中,一般报告379例;严重ADR报告54例,转归情况大部分为痊愈或好转;男女性别比为1∶1.23,多发生于≥60岁人群(66.7%);NSAIDs涉及乙酸类(24.2%)、丙酸类(22.2%)、甲酸类(21.5%)等十大类别:ADRs发生时间≤1天(264例,61.0%);给药途径以口服(256例,59.1%)和静脉(133例,30.7%)为主。433例ADRs报告中累及多个系统/器官,共计551例次,其中排名前3位分别为胃肠系统(310,56.3%)、皮肤及其附件(122,22.1%)和视觉障碍(25,8.7%);54例严重报告累及多个系统/器官共计76例次,主要累及皮肤及其附件系统(40,52.6%)、胃肠系统(14,18.4%)和泌尿系统(4,5.3%),临床表现主要以皮疹、瘙痒、呕吐等为主。结论NSAIDs在临床上使用广泛,会导致不同程度ADRs,临床中应合理用药,确保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甾体抗炎药物 自发报告 药品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下载PDF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分析苦参藜芦配伍禁忌 被引量:1
4
作者 王超 王宇光 +1 位作者 马增春 高月 《中国药物警戒》 2023年第2期163-167,共5页
目的 探讨苦参藜芦配伍合煎毒性化合物变化,为苦参藜芦配伍禁忌的深入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检测苦参藜芦药对配伍禁忌的合煎液和单煎合并液,通过主成分分析法(PCA)、正交偏最小二乘... 目的 探讨苦参藜芦配伍合煎毒性化合物变化,为苦参藜芦配伍禁忌的深入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检测苦参藜芦药对配伍禁忌的合煎液和单煎合并液,通过主成分分析法(PCA)、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法(OPLS-DA)、变量重要性投影(VIP)分析二者特征化合物差异,结合质谱数据库检索对潜在的特征化合物进行快速鉴定。结果 苦参藜芦合煎液中来自藜芦的甾体类生物碱(VSA)含量显著增加,2组比较发现8个化合物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合煎液中藜芦新碱(峰3)、藜芦洛明(峰7)、伪芥芬胺(峰2)、藜芦胺(峰6)、伊贝辛(峰4)、3-藜芦酰棋盘花胺(峰9)、茄啶(峰11)含量增加显著,藜芦新碱、藜芦洛明、伪芥芬胺、藜芦胺、伊贝辛、3-藜芦酰棋盘花胺、茄啶可能是二者配伍导致毒副反应的潜在化学标志物。结论 苦参藜芦合煎促进藜芦中VSA溶出,二者配伍禁忌可能与其中多种毒性成分含量增加密切相关,10∶1比例配伍合煎可以初步认为是苦参藜芦反药组合的禁忌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 藜芦 配伍禁忌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
下载PDF
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使用泮托拉唑延迟大剂量甲氨蝶呤排泄的药学监护
5
作者 全香花 刘锋 +3 位作者 崔萌纳 杨雪 邱翠平 李静 《肿瘤药学》 CAS 2023年第3期369-373,共5页
目的观察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接受4周期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巩固化疗的经过,探讨在治疗儿童ALL中质子泵抑制剂(PPI)延迟HDMTX排泄的解决方案和药学监护。方法通过监测MTX血药浓度指导亚叶酸钙解救,分析患儿使用泮托拉唑延... 目的观察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接受4周期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巩固化疗的经过,探讨在治疗儿童ALL中质子泵抑制剂(PPI)延迟HDMTX排泄的解决方案和药学监护。方法通过监测MTX血药浓度指导亚叶酸钙解救,分析患儿使用泮托拉唑延迟HDMTX化疗排泄的情况。结果本案例中,患儿第1周期未出现HDMTX延迟排泄,第2、3周期出现了明显的延迟排泄,并发生了相关不良反应事件(肝损害、黏膜炎)。第4周期采用西咪替丁替代泮托拉唑后未发生HDMTX延迟排泄。结论PPIs可致HDMTX延迟排泄风险增加,H2受体拮抗剂(H2RA)在降低HDMTX延迟排泄风险方面可能优于PP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大剂量甲氨蝶呤 延迟排泄 不良反应
下载PDF
伏立康唑对肺移植患者术后他克莫司血药浓度影响的真实世界研究
6
作者 郭冬杰 李朋梅 +1 位作者 陈文倩 刘丽宏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2519-2524,共6页
目的为肺移植患者联用伏立康唑后他克莫司的剂量调整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联合使用了伏立康唑和他克莫司的肺移植患者资料。采用SPSS 21.0软件分析伏立康唑对他克莫司谷浓度、日剂量和标准化血药浓度的... 目的为肺移植患者联用伏立康唑后他克莫司的剂量调整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联合使用了伏立康唑和他克莫司的肺移植患者资料。采用SPSS 21.0软件分析伏立康唑对他克莫司谷浓度、日剂量和标准化血药浓度的影响,并对可能影响他克莫司标准化血药浓度的因素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共纳入肺移植患者153例。联用伏立康唑后,患者使用的他克莫司平均日剂量从3.37 mg降至0.76 mg,谷浓度和标准化血药浓度均显著升高(P<0.0001)。伏立康唑日剂量与他克莫司标准化血药浓度呈显著负相关(P=0.0001,r=-0.224);伏立康唑谷浓度与他克莫司谷浓度(P<0.0001,r=0.316)、标准化血药浓度(P<0.0001,r=0.249)均呈显著正相关。联用伏立康唑后,单肺移植患者的他克莫司标准化血药浓度显著高于双肺移植患者,且口服伏立康唑后他克莫司的标准化血药浓度显著高于静脉滴注伏立康唑后(P<0.05);大部分肝肾功能指标均无显著变化。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伏立康唑谷浓度对他克莫司标准化血药浓度具有显著影响(P<0.001)。结论伏立康唑谷浓度对他克莫司的血药浓度和剂量调整影响较大,是影响他克莫司血药浓度的独立因素。临床应在联合伏立康唑后对他克莫司减量,同时对两药进行治疗药物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立康唑 他克莫司 肺移植 血药浓度 治疗药物监测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升高秋水仙碱血浆浓度及潜在机制研究
7
作者 郗恒 吴华 +3 位作者 杨玉洁 马晴 熊子越 兰瑛 《四川医学》 CAS 2023年第6期575-579,共5页
目的探索他汀类药物影响秋水仙碱体内药代动力学的环节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及在体肠灌流方法,利用HPLC检测血液及肠灌流液中秋水仙碱的含量,考察大鼠分别给予阿托伐他汀或维拉帕米后,秋水仙碱在肠道吸收的情况。使用... 目的探索他汀类药物影响秋水仙碱体内药代动力学的环节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及在体肠灌流方法,利用HPLC检测血液及肠灌流液中秋水仙碱的含量,考察大鼠分别给予阿托伐他汀或维拉帕米后,秋水仙碱在肠道吸收的情况。使用DAS软件计算房室模型及相关PK参数。结果大鼠给予阿托伐他汀或维拉帕米后,秋水仙碱的C_(max)和AUC显著增加(P<0.05),但t_(max)、k_(α)、k_(10)、k_(12)、k_(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体肠灌流试验显示,阿托伐他汀或维拉帕米均可增加秋水仙碱的吸收参数kα和Papp(P<0.05),但对秋水仙碱的k_(α)和P_(app)的增加,阿托伐他汀与维拉帕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可增加秋水仙碱的肠道吸收,可能是他汀类药物通过抑制P糖蛋白(P-gp)减少了秋水仙碱外排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秋水仙碱 相互作用 血浆浓度
下载PDF
三种非甾体抗炎药对伊曲康唑体外血浆蛋白结合率的影响
8
作者 康斯丹 黄巧玲 王迅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年第4期354-357,共4页
伊曲康唑为第二代三唑类合成抗真菌药,临床主要用于皮肤癣菌、念珠菌、糠秕孢子菌属、曲霉菌属、巴西副球孢子菌等感染的治疗,主要在肝中代谢,具有较强亲脂性,血浆蛋白结合率>99%[1]。目前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为心脏毒性、肝脏毒性、... 伊曲康唑为第二代三唑类合成抗真菌药,临床主要用于皮肤癣菌、念珠菌、糠秕孢子菌属、曲霉菌属、巴西副球孢子菌等感染的治疗,主要在肝中代谢,具有较强亲脂性,血浆蛋白结合率>99%[1]。目前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为心脏毒性、肝脏毒性、恶心、上腹痛、腹泻及皮疹等[2]。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作用的临床常用药物,其血浆蛋白结合率均较高[3]。当合并使用时,NSAIDs可能影响伊曲康唑的血浆蛋白结合率,使伊曲康唑游离血药浓度升高,从而影响用药安全。本研究选取了双氯芬酸钠、布洛芬、美洛昔康三种常用NSAIDs,采用平衡透析法研究其对于伊曲康唑体外血浆蛋白结合率的影响,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曲康唑 双氯芬酸钠 布洛芬 美洛昔康 血浆蛋白结合率
下载PDF
某三甲医院达比加群酯潜在药物相互作用的回顾性研究
9
作者 魏安华 李文静 黄妍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1期1243-1249,共7页
目的了解医疗机构的达比加群酯合并用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以达比加群酯药品说明书为基础,参考相关指南、文献及专业数据库,对某三甲综合医院2020年1月1日—2022年6月30日使用达比加群酯的住院患者... 目的了解医疗机构的达比加群酯合并用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以达比加群酯药品说明书为基础,参考相关指南、文献及专业数据库,对某三甲综合医院2020年1月1日—2022年6月30日使用达比加群酯的住院患者潜在药物相互作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1965份使用达比加群酯的病历,共发生736例(1088例次)潜在药物相互作用,发生率37.46%。涉及41种药物,主要为抗心律失常药、抗血小板药、抗凝药、非甾体抗炎药等,其中高风险药物相互作用共879例次,占80.79%。结论达比加群酯临床应用过程中发生潜在药物相互作用现象较普遍,临床医师应权衡利弊,优化药物治疗方案,药师应通过药学监护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比加群酯 潜在药物相互作用 安全性 回顾性研究
原文传递
1例药源性双硫仑反应病例的分析
10
作者 何力 曾义 +1 位作者 易兰 韦亚军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第19期175-177,共3页
通过分析1例患者围术期使用头孢呋辛预防感染期间,服用复方甘草口服溶液后发生双硫仑反应事件,探讨其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和相关药物反应,从而避免药源性双硫仑反应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关键词 药源性双硫仑反应 头孢呋辛 复方甘草口服溶液
下载PDF
奥美拉唑对伊马替尼在大鼠体内药动学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振寰 荆伟丽 +2 位作者 王凯 吕志强 徐文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78-681,共4页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对伊马替尼在大鼠体内药动学参数的影响。方法将大鼠按体质量分为伊马替尼+低、中、高剂量奥美拉唑组和伊马替尼组,每组6只。各组分别按1.8、3.6、7.2 g/kg的剂量灌胃奥美拉唑混悬液或0.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1 h后,再...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对伊马替尼在大鼠体内药动学参数的影响。方法将大鼠按体质量分为伊马替尼+低、中、高剂量奥美拉唑组和伊马替尼组,每组6只。各组分别按1.8、3.6、7.2 g/kg的剂量灌胃奥美拉唑混悬液或0.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1 h后,再按10 mg/kg的剂量灌胃伊马替尼混悬液。分别于灌胃前及灌胃后0.5、1、2、2.5、3、4、5、6、8、12、24、36 h时于眼眶取血100μL,以伊马替尼-d3为内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大鼠血浆中伊马替尼及其代谢产物N-去甲基伊马替尼的浓度;使用DAS 2.0软件计算两种成分的药动学参数并进行比较。结果与伊马替尼组比较,伊马替尼+中剂量奥美拉唑组大鼠血浆中伊马替尼的AUC_(0-∞)、AUMC_(0-∞)和伊马替尼+高剂量奥美拉唑组大鼠血浆中伊马替尼的c_(max)、t_(1/2)、AUC_(0-∞),AUMC_(0-∞)均显著升高或延长(P<0.05)。与伊马替尼组比较,伊马替尼+中剂量奥美拉唑组大鼠血浆中N-去甲基伊马替尼的AUC_(0-∞)、AUMC_(0-∞)和伊马替尼+高剂量奥美拉唑组大鼠血浆中N-去甲基伊马替尼的c_(max)、AUC_(0-∞)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奥美拉唑可提高伊马替尼在大鼠体内的血药浓度并降低代谢产物N-去甲基伊马替尼的血药浓度,可能与伊马替尼代谢过程受到抑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美拉唑 伊马替尼 N-去甲基伊马替尼 药动学 大鼠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醒神解郁汤治疗卒中后抑郁的分子作用机制
12
作者 王青青 郑嘉妮 +9 位作者 刘梦秋 楼倩颖 陆韫青 魏翀琦 曹程 朱梓强 孟雪儿 陈祥 朱悦 韩振翔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2期167-175,共9页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醒神解郁汤治疗卒中后抑郁的分子作用机制,并通过细胞实验进行相关生物学事件验证。通过TCMSP、化源网、Chemistry Database等数据库及相关文献收集醒神解郁汤中单味药的化学成分,结合口服利用度(OB)≥30%、类药性(DL...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醒神解郁汤治疗卒中后抑郁的分子作用机制,并通过细胞实验进行相关生物学事件验证。通过TCMSP、化源网、Chemistry Database等数据库及相关文献收集醒神解郁汤中单味药的化学成分,结合口服利用度(OB)≥30%、类药性(DL)≥0.18及Swiss数据库筛选出活性成分并预测其靶点,构建中药-成分-靶点网络图。筛选活性成分与疾病交集核心靶点,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图并进行拓扑分析。通过Metascape数据库进行KEGG通路和GO功能富集分析。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获得通路及核心靶点,建立神经元细胞、星形胶质细胞糖氧剥夺模型,并检测细胞存活率。筛选出醒神解郁汤共有成分有128个,共有靶点460个,交集核心靶点57个。其中AKT1与32个靶点发生相互作用,PI3K-Akt信号通路可能是醒神解郁汤治疗卒中后抑郁的关键作用信号通路。MTT实验结果显示醒神解郁汤能够有效提高神经元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在缺血缺氧条件下的存活率。醒神解郁汤能通过核心靶点治疗卒中后抑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抑郁 醒神解郁汤 网络药理学
下载PDF
基于潜在药物相互作用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住院时间延长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
13
作者 席田兰 幸晓琼 +1 位作者 杨佳丹 王红梅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3年第4期400-403,共4页
目的:构建基于潜在药物相互作用(pDDIs)等因素的心血管疾病(CVD)患者住院时间延长风险预测模型。方法:收集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CVD住院患者人口学资料、相关检查以及pDDIs等信息,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 目的:构建基于潜在药物相互作用(pDDIs)等因素的心血管疾病(CVD)患者住院时间延长风险预测模型。方法:收集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CVD住院患者人口学资料、相关检查以及pDDIs等信息,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VD患者住院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校准曲线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共纳入599例CVD住院患者,其中566例患者(占94.49%)存在至少1种pDDIs。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禁忌pDDIs、体重指数和用药总数是CVD患者住院时间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基于此构建的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821(95%CI=0.787~0.850),校准曲线预测值与实际值基本一致。结论:CVD患者中pDDIs发生率较高,基于pDDIs等因素构建的CVD患者住院时间延长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可为临床决策提供相关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在药物相互作用 危险因素 住院时间 预测模型 心血管疾病
下载PDF
1例肺结核合并肺栓塞治疗药物的调整及分析
14
作者 罗芬 金美玲 +1 位作者 李晓宇 叶晓芬 《上海医药》 CAS 2023年第19期111-114,共4页
以1例肺结核合并肺栓塞患者需同时服用利福霉素类抗结核药和口服抗凝药为切入点,发现并全面分析了利福霉素类药物和口服抗凝药之间的相互作用,并给出了药物选择的建议:若同时需用利福霉素类药物和口服抗凝药,利福霉素类药物可选择利福... 以1例肺结核合并肺栓塞患者需同时服用利福霉素类抗结核药和口服抗凝药为切入点,发现并全面分析了利福霉素类药物和口服抗凝药之间的相互作用,并给出了药物选择的建议:若同时需用利福霉素类药物和口服抗凝药,利福霉素类药物可选择利福喷丁或利福布汀,抗凝药物可选择艾多沙班或达比加群酯;也可选利伐沙班或阿哌沙班,同时监测抗凝疗效。利福霉素类药物为CYP3A4中强效诱导剂,选用时需仔细分析用药方案有无药物相互作用,避免合用药物疗效降低,发生严重不良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肺栓塞 利福霉素 口服抗凝药 药物相互作用
下载PDF
系统综述新型口服抗凝药与抗菌药物相互作用
15
作者 马翠 谢珊珊 +2 位作者 林环玉 万瑾瑾 张卫芳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3年第29期174-177,181,共5页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NOACs)相较传统口服抗凝药(OACs)剂量固定、起效迅速且无需常规监测,已成为临床抗凝治疗的新选择。对于长期服用NOACs的患者,一旦遇到感染或手术,往往需联合使用抗菌药物。NOACs为P糖蛋白(P-gp)的底物,部分同时为细胞...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NOACs)相较传统口服抗凝药(OACs)剂量固定、起效迅速且无需常规监测,已成为临床抗凝治疗的新选择。对于长期服用NOACs的患者,一旦遇到感染或手术,往往需联合使用抗菌药物。NOACs为P糖蛋白(P-gp)的底物,部分同时为细胞色素P450(CYP3A4)酶的底物;而相当一部分抗菌药物可影响P-gp或CYP3A4酶活性,预测两药联用或可影响NOACs药代动力学,从而影响其疗效及安全性。本文通过系统综述NOACs与抗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为临床NOACs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口服抗凝药 抗菌药物 药物相互作用 P-糖蛋白 细胞色素P450酶
原文传递
环孢素A减轻急性胰腺炎模型小鼠心脏损伤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童 高雪飞 +1 位作者 贾迎丽 杨静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501-2506,2512,共7页
目的:观察环孢素A(CSA)是否通过调节巨噬细胞极化影响急性胰腺炎(AP)的炎症反应,从而保护AP小鼠及相关心脏损伤。方法:采用RAW264.7细胞进行体外实验,0、5、10、20 nmol/L CSA刺激24 h,流式细胞术检测M2标志物。体内实验采用C57BL/6J小... 目的:观察环孢素A(CSA)是否通过调节巨噬细胞极化影响急性胰腺炎(AP)的炎症反应,从而保护AP小鼠及相关心脏损伤。方法:采用RAW264.7细胞进行体外实验,0、5、10、20 nmol/L CSA刺激24 h,流式细胞术检测M2标志物。体内实验采用C57BL/6J小鼠进行。将小鼠随机分为3组(n=15),即对照组、AP模型组(腹腔注射L-精氨)和AP+CSA(20 mg/kg)组,CSA采取预处理的方式给药。采用ELISA试剂盒测定小鼠血清胰腺及心肌损伤相关指标;HE染色检查胰腺和心脏组织病理变化;TUNEL法检测组织切片中细胞凋亡;细胞热位移分析(CETSA)确定CSA与PKM的关系;免疫印迹法检测PKM2、HIF1α、p-STAT1和p-STAT6蛋白表达。结果:CSA体外以剂量依赖性的方式增加M2巨噬细胞数量,并减少M1巨噬细胞数量。CSA预处理显著改善AP模型小鼠的胰腺结构和心肌损伤,降低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以及血清淀粉酶、脂肪酶、TNF-α、CK-MB、LDH和cTnT水平。CSA预处理显著减少AP模型小鼠心肌TUNEL阳性细胞数量。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CSA预处理显著抑制AP诱导的心肌巨噬细胞中CD11c+F4/80+比例,提高CD206+F4/80+比例。CETSA分析显示PKM2是CSA的靶标。结论:CSA可以显著改善L-精氨酸诱导的AP模型小鼠相关心脏损害严重程度,其作用机制与增加M2巨噬细胞数量、抑制促炎症细胞因子产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孢素A 巨噬细胞 极化 急性胰腺炎 心脏损伤
下载PDF
华法林-胺碘酮药物相互作用与肾功能关系的研究
17
作者 杨华蓉 周伯庭 《中南药学》 CAS 2023年第2期537-542,共6页
目的分析华法林与胺碘酮药物相互作用与肾功能的关系,探索华法林与胺碘酮药物相互作用异质性的来源。方法回顾性收集华法林和胺碘酮合并用药的患者纳入试验组,收集仅使用华法林未合并使用胺碘酮的患者纳入对照组。根据肾功能水平进行分... 目的分析华法林与胺碘酮药物相互作用与肾功能的关系,探索华法林与胺碘酮药物相互作用异质性的来源。方法回顾性收集华法林和胺碘酮合并用药的患者纳入试验组,收集仅使用华法林未合并使用胺碘酮的患者纳入对照组。根据肾功能水平进行分层分析,对抗凝情况及华法林敏感性指数(WSI)进行比较。结果抗凝情况的分析结果显示,从第三日起试验组的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根据肾功能水平分层分析的结果显示,除肌酐清除率为0~30 mL·min^(-1)的亚组外,其余亚组中试验组的INR在治疗范围内的时间百分比(TTR)平均水平及TTR>0的患者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WSI进行分析,整体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的WSI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根据肾功能水平分层分析,不同肌酐清除率水平之间WSI存在显著差异(P<0.001)。除肌酐清除率为0~30 mL·min^(-1)亚组外,其余亚组中试验组的WSI显著高于对照组,试验组WSI比对照组提高16%~31%。结论华法林与胺碘酮之间的药物相互作用与肾功能有关,本研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法林 胺碘酮 药物相互作用 肾功能 华法林敏感性指数
原文传递
泮托拉唑的不良反应及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孔宪彬 任永慧 孔宪彩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第17期133-135,共3页
目的 分析泮托拉唑的不良反应,并对其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展开研究。方法 75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泮托拉唑治疗,对用药后的不良反应进行统计与分析,并对其与其他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作进一步分析。结果 75例患者使用泮... 目的 分析泮托拉唑的不良反应,并对其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展开研究。方法 75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泮托拉唑治疗,对用药后的不良反应进行统计与分析,并对其与其他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作进一步分析。结果 75例患者使用泮托拉唑治疗后,有13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其中消化系统4例、占5.33%,包含恶心呕吐2例、腹泻1例、便秘1例;神经系统5例,占6.67%,包含头痛头晕3例、失眠1例、嗜睡1例;心血管系统2例,占2.67%,包含心律不齐1例、心绞痛1例;其他2例,占2.67%,包含转氨酶升高1例、白细胞粒细胞减少1例。泮托拉唑与茶碱、地西泮、利多卡因、美托利尔、卡马西平、咖啡因、环孢素、克拉霉素、硝苯地平和安替比林相互作用时,除了与利多卡因、环孢素存在不适用之外,与其他药物均不存在影响。结论 在泮托拉唑的使用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合理、规范用药,以减少用药不良反应发生,同时也要注意与其他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泮托拉唑 不良反应 伍配作用
下载PDF
1例多药联用导致高肌红蛋白血症的病例报道
19
作者 刘晓 卜一珊 《天津药学》 2023年第2期23-25,42,共4页
目的:分析并探讨1例患者出现药源性高肌红蛋白血症的具体原因,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报道1例多药联用导致高肌红蛋白血症的病例,通过分析患者临床表现和查阅文献推测患者高肌红蛋白血症的具体原因。结果:考虑该患者高肌红蛋白血症... 目的:分析并探讨1例患者出现药源性高肌红蛋白血症的具体原因,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报道1例多药联用导致高肌红蛋白血症的病例,通过分析患者临床表现和查阅文献推测患者高肌红蛋白血症的具体原因。结果:考虑该患者高肌红蛋白血症是由阿托伐他汀、伏立康唑以及药物之间相互作用的综合因素导致。结论:药源性高肌红蛋白血症应引起临床警惕,发生此类不良反应时临床药师需及时判断原因,分析可疑药物,为临床提供合理的用药方案,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肌红蛋白血症 阿托伐他汀 伏立康唑 药物相互作用 不良反应
下载PDF
不同溶媒对埃索美拉唑及其与其他药物配伍稳定性的观察
20
作者 黄润生 苏洪涛 《抗感染药学》 2023年第11期1174-1177,共4页
目的:探究不同溶媒对埃索美拉唑及其与其他药物配伍的稳定性,为临床埃索美拉唑的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将40 mg埃索美拉唑与不同溶媒配伍,于不同时间点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混合液中埃索美拉唑含量,观察溶液颜色/澄明度变化,定时测... 目的:探究不同溶媒对埃索美拉唑及其与其他药物配伍的稳定性,为临床埃索美拉唑的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将40 mg埃索美拉唑与不同溶媒配伍,于不同时间点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混合液中埃索美拉唑含量,观察溶液颜色/澄明度变化,定时测定混合液pH值;选择配伍后稳定性最高的溶媒配制埃索美拉唑,并分别加入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药物,配伍后于不同时间点观察溶液颜色/澄明度变化。结果:埃索美拉唑与0.9%氯化钠溶液配伍24 h后药物浓度(91.42±2.23)%、颜色/澄明度(-)、pH值(9.06±0.39)均无明显变化,但与其他溶媒配伍24 h后均有不同程度变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左氧氟沙星与埃索美拉唑配伍后24 h溶液颜色/澄明度(-)无明显变化,埃索美拉唑与甘露醇注射液、复方氨基酸注射液配伍后6 h溶液颜色(+)发生改变,与注射液用钠钾镁钙葡萄糖注射液(+)、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果糖二磷酸钠(+)、生长抑素(+)配伍后溶液颜色/澄明度立即发生改变。结论:0.9%氯化钠注射液与埃索美拉唑融合的稳定性较高,埃索美拉唑与甘露醇注射液、复方氨基酸配伍后溶液颜色/澄明度容易产生变化,临床用药时应重点关注,而与钠钾镁钙葡萄糖注射液、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果糖二磷酸钠、生长抑素存在配伍禁忌,临床上应禁止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媒种类 埃索美拉唑 稳定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4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