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1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桔梗总皂苷对痛风性关节炎小鼠的影响机制研究
1
作者 孙萍 徐慧 +5 位作者 刘洋 张婷婷 王珊珊 李泽润 聂玉朋 刘建军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24年第4期91-98,共8页
研究桔梗总皂苷对痛风性关节炎小鼠的影响及基于NLRP3/ASC/caspase-1途径的抗炎作用。将小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秋水仙碱(1 mg/kg)组和桔梗皂苷(25、50、100 mg/kg)组,连续灌胃7 d。在第5 d灌胃1 h后,将小鼠麻醉,踝关节处消毒后将MSU... 研究桔梗总皂苷对痛风性关节炎小鼠的影响及基于NLRP3/ASC/caspase-1途径的抗炎作用。将小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秋水仙碱(1 mg/kg)组和桔梗皂苷(25、50、100 mg/kg)组,连续灌胃7 d。在第5 d灌胃1 h后,将小鼠麻醉,踝关节处消毒后将MSU注射到关节中。通过测量关节肿胀程度和检测炎症因子、过氧化物因子和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阐明桔梗总皂苷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抗炎作用。结果表明,桔梗总皂苷能有效减轻肿胀,降低炎症因子和过氧化物水平。桔梗总皂苷能够改变炎症区域的细胞形态,踝关节处的NLRP3、ASC、caspase-1和IL-1β的蛋白质水平也显著降低。因此桔梗总皂苷能有效缓解MSU引起的痛风性关节炎,其机制与NLRP3/ASC/caspase-1途径上的蛋白减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桔梗总皂苷 痛风性关节炎 炎症反应 炎症通路
下载PDF
基于FAERS的对乙酰氨基酚药物不良反应性别差异信号分析
2
作者 崔润丽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79-83,共5页
目的:挖掘和分析对乙酰氨基酚不良反应(ADR)性别差异的信号。方法: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反应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中提取2004年—2022年的对乙酰氨基酚不良反应报告数据。采用报告比值比法(ROR)进行数据挖掘,主要分析检测对乙酰... 目的:挖掘和分析对乙酰氨基酚不良反应(ADR)性别差异的信号。方法: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反应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中提取2004年—2022年的对乙酰氨基酚不良反应报告数据。采用报告比值比法(ROR)进行数据挖掘,主要分析检测对乙酰氨基酚相关的不良反应在不同性别之间的差异性。结果:纳入分析的ADR报告女性和男性分别为132244,85643份。挖掘分析发现女性更易出现恶心[ROR=1.47,95%CI:1.35~1.60,比例报告比值比(PRR)=1.46,95%CI:1.34~1.59,IC=0.19,IC025=0.18,EBGM=1.14,EBGM05=1.06]、呕吐(ROR=1.30,95%CI:1.19~1.42,PRR=1.30,95%CI:1.18~1.41,IC=0.14,IC025=0.13,EBGM=1.10,EBGM05=1.02)、头痛(ROR=1.69,95%CI:1.52~1.88,PRR=1.68,95%CI:1.52~1.87,IC=0.25,IC025=0.23,EBGM=1.19,EBGM05=1.09)等不良反应。男性更易出现低血压(ROR=1.56,95%CI:1.38~1.75,PRR=1.55,95%CI:1.38~1.75,IC=0.35,IC025=0.31,EBGM=1.27,EBGM05=1.15)、胸痛(ROR=1.02,95%CI:1.00~1.64,PRR=1.02,95%CI:1.20~1.64,IC=0.02,IC025=0.02,EBGM=1.01,EBGM05=0.92)、肾功能衰竭(ROR=3.05,95%CI:2.68~3.45,PRR=3.04,95%CI:2.68~3.44,IC=0.67,IC025=0.59,EBGM=2.52,EBGM05=2.27)等不良反应。结论:对乙酰氨基酚不良反应信号存在性别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乙酰氨基酚 不良反应 性别差异 FAERS数据库
下载PDF
围手术期不同镇痛方案对肩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后疼痛和康复的影响
3
作者 王琳 尚文强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4年第2期197-201,共5页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不同镇痛方案对肩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后疼痛程度及康复效果的影响,为优化个性化镇痛方案、促进肩袖损伤患者早期康复、改善肩关节功能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该院收治的肩袖损伤患者150例,以随机数...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不同镇痛方案对肩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后疼痛程度及康复效果的影响,为优化个性化镇痛方案、促进肩袖损伤患者早期康复、改善肩关节功能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该院收治的肩袖损伤患者15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每组50例。A组患者术中注射罗哌卡因,B组患者术中注射罗哌卡因+术后口服塞来昔布,C组患者术中注射罗哌卡因+围手术期口服塞来昔布。比较三组患者术后康复情况、术后不同时间点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前列腺素E2(PGE2)]、功能康复[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肩关节评分、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SES)评分]、镇痛药的不良反应、术后3个月肩袖愈合情况。结果:B、C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2.57±0.56)、(2.74±0.41) d,均短于A组的(3.56±0.34) d;B、C组患者的住院费用分别为(2.71±0.52)、(2.69±0.63)万元,均少于A组的(3.12±0.48)万元;B、C组患者的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发生率分别为14%(7/50)、6%(3/50),均低于A组的36%(18/50);术后3 d, B、C组患者的VAS评分低于A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SIRS发生率、术后3 d 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14 d、1个月的VAS评分比较,C组B组>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 d、1个月、3个月,3组患者的UCLA、ASES评分均逐渐升高,且C组>B组>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患者的镇痛药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2%(6/50)、18%(9/50),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患者肩袖愈合率分别为86%(43/50)、90%(45/50)、88%(44/50),再撕裂发生率分别为14%(7/50)、10%(5/50)、8%(4/5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肩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后镇痛有助于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加速康复进程,减轻术后疼痛,控制应激所致炎症反应,改善肩关节功能,其中术中注射罗哌卡因结合围手术期口服塞来昔布在镇痛、抗炎、促进康复方面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袖修复术 镇痛方案 疼痛程度 康复效果
下载PDF
艾司氯胺酮在肺癌胸腔镜根治术麻醉诱导及术后镇痛中的临床疗效
4
作者 黄晓丹 《北方药学》 2024年第1期123-125,共3页
目的:探讨艾司氯胺酮在肺癌胸腔镜根治术麻醉诱导及术后镇痛的临床疗效.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接受胸腔镜根治术的60例肺癌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选例时间均在2022年6月至2022年11月.对照组麻醉诱导使用芬太尼、依托咪酯... 目的:探讨艾司氯胺酮在肺癌胸腔镜根治术麻醉诱导及术后镇痛的临床疗效.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接受胸腔镜根治术的60例肺癌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选例时间均在2022年6月至2022年11月.对照组麻醉诱导使用芬太尼、依托咪酯、苯磺顺阿曲库铵注射液,术中进行常规麻醉维持,术后给予芬太尼、昂丹司琼、生理盐水进行镇痛、止吐;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调整上述药物用量并给予艾司氯胺酮进行术前麻醉诱导及术后镇痛.术后均观察2d,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疼痛程度、麻醉苏醒时间、补救镇痛药物情况等指标.结果:术后2h~48h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PACU留观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首次补救镇痛药物使用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谵妄、补救镇痛、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48h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48h两组MMSE评分均降低,观察组更低(P<0.05).结论:艾司氯胺酮在肺癌胸腔镜根治术麻醉诱导及术后镇痛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改善其负面情绪,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较好的镇痛作用,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氯胺酮 肺癌 胸腔镜根治术 麻醉诱导 镇痛 疗效
下载PDF
医师-药师联合门诊及“三级随访法”对中/重度癌性疼痛患者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
5
作者 李亚 张寅斌 +5 位作者 张莉 余静洁 谢姣 李莎 张抗怀 张淑群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09-813,共5页
目的 评价医师-药师联合门诊及“三级随访法”对门诊中、重度癌性疼痛(癌痛)患者镇痛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纳入某三甲医院2021年3月—2022年3月诊断为中、重度癌痛并使用阿片类药物治疗的门诊患者,医师-药师联合门诊(简称联合门诊)组患... 目的 评价医师-药师联合门诊及“三级随访法”对门诊中、重度癌性疼痛(癌痛)患者镇痛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纳入某三甲医院2021年3月—2022年3月诊断为中、重度癌痛并使用阿片类药物治疗的门诊患者,医师-药师联合门诊(简称联合门诊)组患者46例和普通医师门诊(简称普通门诊)组患者37例,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镇痛疗效、不良反应、遵医嘱用药、联合用药情况等。结果 治疗4周后,联合门诊和普通门诊患者使用等效吗啡日剂量分别为40、80 mg,数字评分法(NRS)评分均显著下降(5.78±1.38 vs.3.29±1.37,P<0.01;5.51±1.36 vs.4.50±1.62,P<0.01),联合门诊NRS评分下降幅度大于普通门诊(P<0.01),联合门诊联合用药比例高于普通门诊(52.2%vs.13.5%,P<0.01),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47.8%vs.97.3%,P<0.05),遵医嘱用药比例更高(84.8%vs.32.4%,P<0.01)。结论 医师-药师联合癌痛门诊遵循癌痛综合治疗原则、个体化治疗原则,并采用“三级随访法”对患者进行居家用药管理,可提高患者的镇痛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是一种值得借鉴和推广的癌痛管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性疼痛 医师-药师联合门诊 三级随访法 居家用药
下载PDF
秋水仙碱对LPS诱导内皮间质转化的影响及机制
6
作者 郭俊 唐光能 +2 位作者 赵祺 曹政 涂强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3-248,共6页
目的研究秋水仙碱(colchicine,Col)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HUVECs)内皮间质转化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采用LPS处理HUVECs建立内皮间质转化(end... 目的研究秋水仙碱(colchicine,Col)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HUVECs)内皮间质转化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采用LPS处理HUVECs建立内皮间质转化(endothelial to mesenchymal transition,EndMT)模型。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率,LDH实验检测细胞毒性,筛选最适药物浓度。将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正常对照+秋水仙碱(10 nmol·L^(-1))组,LPS(10 mg·L^(-1))模型组,LPS+秋水仙碱(10 nmol·L^(-1))组。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情况,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小管形成实验检测小管形成能力,Western blot检测内皮标志物(CD31/VE-cadherin)及间质转化标志物(α-SMA/FSP-1)表达情况;使用NF-κB信号通路抑制剂处理,检测相关信号通路变化情况。结果CCK-8及LDH实验显示,10 nmol·L^(-1)的Col为最适药物浓度;LPS可诱导细胞形态发生变化,Col在一定程度可逆转HUVECs的形态学变化;Transwell实验显示,LPS处理组HUVECs迁移能力明显增强(P<0.05),而Col可明显逆转这种现象(P<0.05);小管形成实验显示,LPS处理可抑制HUVECs小管形成能力(P<0.05),Col可改善LPS诱导的小管形成能力受损(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Col与LPS共同孵育后,CD31及VE-cadherin表达水平相比于模型组明显增加(P<0.05),α-SMA及FSP-1表达水平相比于模型组明显下降(P<0.05);在LPS诱导内皮细胞EndMT过程中,Col可抑制NF-κB/Snail信号通路激活。结论Col能有效抑制LPS诱导的EndMT,其机制与调控NF-κB/Snail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多糖 内皮细胞 内皮间质转化 秋水仙碱 炎症 NF-ΚB信号通路
下载PDF
非布司他片治疗痛风伴高尿酸血症的效果
7
作者 秦晨曼 《临床研究》 2024年第5期34-37,共4页
目的 研究与分析不同治疗方式对痛风伴高尿酸血症患者的影响。方法 筛选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期间在焦作市人民医院就诊的92例痛风伴高尿酸血症患者进行研究。以随机数法分为两组,每组46例。其中参照组以别嘌呤醇治疗,治疗组以非布司他... 目的 研究与分析不同治疗方式对痛风伴高尿酸血症患者的影响。方法 筛选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期间在焦作市人民医院就诊的92例痛风伴高尿酸血症患者进行研究。以随机数法分为两组,每组46例。其中参照组以别嘌呤醇治疗,治疗组以非布司他片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炎性因子与尿酸水平,不良反应,生活质量。结果 治疗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炎性因子与尿酸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尿酸(UA)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同时段治疗组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6个月生活质量评分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布司他片能显著改善痛风合并高尿酸血症症状及UA、sICAM-1、TNF-α水平,临床疗效确切,并且安全性高,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尿酸血症 别嘌呤醇片 痛风 非布司他片
下载PDF
新精神活性物质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8
作者 李香豫 陈园园 +4 位作者 乔艳玲 李楠 许雅雯 曾宪斌 徐鹏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30-636,共7页
新精神活性物质是近几年开始流行的新型滥用物质,比起传统毒品来说其种类更丰富、化学结构更复杂。新精神活性物质按照药理学作用可分为七大类,除了效果未知的类别,其余的兴奋剂类、合成大麻素受体激动剂类、经典致幻剂类、合成阿片类... 新精神活性物质是近几年开始流行的新型滥用物质,比起传统毒品来说其种类更丰富、化学结构更复杂。新精神活性物质按照药理学作用可分为七大类,除了效果未知的类别,其余的兴奋剂类、合成大麻素受体激动剂类、经典致幻剂类、合成阿片类、身心分离剂类和镇静催眠类都可通过与特异性受体结合从而发挥作用。该文对新精神活性物质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新精神活性物质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精神活性物质 兴奋剂类 合成大麻素受体激动剂类 经典致幻剂类 合成阿片类 身心分离剂类 镇静催眠类 作用机制
下载PDF
眼镜蛇神经毒素分离纯化及其经大鼠直肠给药吸收的实验研究
9
作者 张昊 廖明 +6 位作者 张学荣 周怡 孔露平 胡少聪 肖曼琪 张子彦 罗小玲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87-694,共8页
目的利用色谱技术从眼镜蛇粗毒中分离纯化神经毒素,探索神经毒素经大鼠直肠途径给药后的吸收情况和镇痛活性。方法通过CM Sepharose Fast Flow阳离子交换色谱和Sephadex G-50凝胶过滤色谱两步法分离纯化神经毒素。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目的利用色谱技术从眼镜蛇粗毒中分离纯化神经毒素,探索神经毒素经大鼠直肠途径给药后的吸收情况和镇痛活性。方法通过CM Sepharose Fast Flow阳离子交换色谱和Sephadex G-50凝胶过滤色谱两步法分离纯化神经毒素。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神经毒素在大鼠直肠组织中的分布。利用Shotgun质谱技术和数据库检测大鼠血浆神经毒素片段。利用HE染色观察神经毒素对大鼠直肠组织结构的影响。利用醋酸扭体法测定神经毒素直肠给药后镇痛活性。结果通过色谱分离纯化得到电泳纯的神经毒素。神经毒素直肠给药3 h后直肠黏膜组织内神经毒素分布明显,阳性面积比率、平均光密度值、H-SCORE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P<0.01)。质谱检测到大鼠血浆中神经毒素有关片段。HE染色表明神经毒素对大鼠直肠组织没有损伤,组织结构无明显病理变化。醋酸扭体法测定小鼠直肠给药神经毒素3 h后扭体抑制率达50%,提示具有镇痛活性。结论眼镜蛇神经毒素可以通过直肠吸收入血并且发挥镇痛作用,为后续研究眼镜蛇神经毒素直肠给药制剂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镜蛇 神经毒素 直肠给药 免疫组化 质谱 镇痛
下载PDF
《脊柱关节炎靶向药物治疗专家共识》要点解读
10
作者 杨晓曦 田新平 +3 位作者 李梦涛 冷晓梅 赵岩 曾小峰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8-67,共10页
脊柱关节炎(spondyloarthritis,SpA)是一组以中轴骨和/或外周关节受累为主的慢性炎症性、致残性风湿免疫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功能和生活质量。随着靶向药物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多,其精准且规范应用成为目前关注的重点。遵循共识制订的国... 脊柱关节炎(spondyloarthritis,SpA)是一组以中轴骨和/或外周关节受累为主的慢性炎症性、致残性风湿免疫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功能和生活质量。随着靶向药物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多,其精准且规范应用成为目前关注的重点。遵循共识制订的国际规范,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制定了我国首部《脊柱关节炎靶向药物治疗专家共识》,该共识对13个靶向药物应用过程中的重点问题作出推荐,涵盖了靶向药物治疗SpA的原则、适用人群、用药前筛查、用药时机、药物选择和转换、合并用药、不良反应监测等,并对特殊人群的用药注意事项提出建议,对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关节炎 靶向药物治疗 专家共识 解读
下载PDF
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联合非甾体抗炎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与安全性系统评价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立群 周继和 +3 位作者 马江 张晓蕊 陶星宇 何本祥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3年第6期731-736,共6页
目的:评价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GS)联合非甾体抗炎药(NSAID)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MEDLINE、PubMed、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纳入GS联合NSAID治疗KOA的随机对... 目的:评价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GS)联合非甾体抗炎药(NSAID)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MEDLINE、PubMed、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纳入GS联合NSAID治疗KOA的随机对照试验(联合组患者接受GS与NSAID联合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安慰剂或GS或NSAID治疗),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2年6月。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后提取相关资料,应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项随机对照试验,其中6项为中文研究,1项为英文研究。涉及患者1071例,其中联合组489例,对照组582例。(1)在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性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方面,联合组患者低于GS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10.04,95%CI=-17.31~-2.78,P=0.007);联合组与NSAID对照组患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0.25,95%CI=-3.99~3.49,P=0.90)。(2)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方面,联合组患者低于GS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1.12,95%CI=-1.23~-1.00,P<0.00001);联合组患者低于NSAID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2.40,95%CI=-2.58~-2.22,P<0.00001)。(3)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联合组患者高于GS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3.17,95%CI=1.06~9.50,P=0.04);联合组与NSAID对照组患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0.31,95%CI=0.06~1.60,P=0.16)。结论:该研究证实了GS联合NSAID治疗KOA的疗效,且该方案在一定程度上优于其他治疗方案。从疗效、耐受性和经济成本等方面考虑,该方案在KOA治疗中值得推广应用。但也应考虑到一些胃肠道不良反应和其他潜在的长期影响,仍需谨慎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 非甾体抗炎药 膝骨关节炎 疗效 安全性 系统评价
下载PDF
维生素D联合依托考昔对老年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骨代谢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文 杨卫兵 《中国药物评价》 2023年第5期430-434,共5页
目的:观察维生素D联合依托考昔对老年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康复、骨代谢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我院行TKA老年患者98例分为对照组、联合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依托考昔治疗,联合组采用维生素D... 目的:观察维生素D联合依托考昔对老年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康复、骨代谢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我院行TKA老年患者98例分为对照组、联合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依托考昔治疗,联合组采用维生素D+依托考昔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术后康复情况(膝关节功能、疼痛程度、膝关节活动度、康复质量)、骨愈合指标[骨保护素(OPG)、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全甲状腺旁腺素(iPTH)]、骨代谢指标[总I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INP)、骨钙素(BGP)、I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ICP)、I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炎症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IL-6、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联合组临床总有效率(93.88%)高于对照组(79.59%)(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联合组VAS评分较低,膝关节活动度、SER评分、HSS功能评分较高(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联合组VEGF、OPG明显升高,iPTH明显降低(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β-CTX、tPINP均降低,PICP、BGP均升高,且联合组更为显著(P<0.05);与治疗前相比,联合组治疗后hs-CRP、IL-6、TNF-α、IL-2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维生素D联合依托考昔治疗老年TKA术后患者疗效确切,可减轻炎症反应,缓解术后疼痛,还可改善骨代谢,加速骨愈合,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置换术 维生素D 依托考昔 骨代谢 炎症反应
下载PDF
补肾泻浊抗痛风膏方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13
作者 沙湖 余文景 +2 位作者 王翠平 王磊 梁翼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3年第8期111-114,共4页
目的探究补肾泻浊抗痛风膏方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该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126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63例患者,对照组使用非布司他,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补肾泻浊抗痛风膏方... 目的探究补肾泻浊抗痛风膏方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该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126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63例患者,对照组使用非布司他,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补肾泻浊抗痛风膏方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2、4、12周时患者症状积分,对关节疼痛、红肿、活动受限进行评分与使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血清尿酸水平(SU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红细胞沉降率(ESR)、及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率。结果治疗4、12周后,观察组关节疼痛、关节肿胀、活动受限和VA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治疗4、12周后观察组SUA、hs-crp、ESR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4、12周后观察组IL-8、IL-6、TNFα、TGF-β1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总有效为96.80%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4.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3.16%略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率7.90%,但两组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泻浊抗痛风膏方能降低痛风性关节炎的炎症反应、尿酸水平,且改善患者关节红肿、疼痛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泻浊 痛风 关节炎 应用价值
原文传递
羟考酮用于产科镇痛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陈丽丽 王银 +2 位作者 韩翠翠 冯善武 袁红梅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第20期68-70,共3页
羟考酮为阿片受体纯激动剂,通过激动μ、κ双阿片受体产生镇痛作用,具有口服生物利用度高、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在临床上被广泛用于中度到重度疼痛的治疗中。目前关于羟考酮对胎儿影响的相关临床研究较少,本文通过查阅文献总... 羟考酮为阿片受体纯激动剂,通过激动μ、κ双阿片受体产生镇痛作用,具有口服生物利用度高、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在临床上被广泛用于中度到重度疼痛的治疗中。目前关于羟考酮对胎儿影响的相关临床研究较少,本文通过查阅文献总结羟考酮的药理学、产科镇痛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考酮 药理学 分娩镇痛 术后镇痛 综述
下载PDF
离子色谱法测定别嘌醇中吗啉残留
15
作者 赵晓亚 郑文惠 +3 位作者 耿一楠 刘晓 常艳 丁俊飞 《中南药学》 CAS 2024年第1期200-203,共4页
目的 建立了别嘌醇中痕量吗啉测定的离子色谱方法。方法 采用IonPac CS12(250mm×4.0 mm)阳离子色谱柱;以8~40 mmol·L^(-1)甲烷磺酸溶液洗脱;流速为1.0 mL·min^(-1);进样量为500μL;柱温为30℃;抑制器为CERS 300(4 mm);... 目的 建立了别嘌醇中痕量吗啉测定的离子色谱方法。方法 采用IonPac CS12(250mm×4.0 mm)阳离子色谱柱;以8~40 mmol·L^(-1)甲烷磺酸溶液洗脱;流速为1.0 mL·min^(-1);进样量为500μL;柱温为30℃;抑制器为CERS 300(4 mm);抑制电流为161 mA;外标法定量。结果 该方法下,空白溶液和别嘌醇均不干扰吗啉的检测。吗啉在0.001 487~0.014 87μg·mL^(-1)与峰面积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1),加样回收率(n=3)在89.99%~118.00%,定量限为1.487 ng·mL^(-1)。室温条件下,吗啉对照品溶液和加标样品溶液分别在46.5 h、38 h内稳定性良好。结论 建立的方法灵敏、准确、专属性强、耐用性好,可用于别嘌醇中痕量吗啉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别嘌醇 吗啉 离子色谱 致突变性杂质
原文传递
痛风舒片治疗痛风的作用机制和疗效研究
16
作者 孙晓慧 马晶 柳杰 《系统医学》 2023年第5期30-32,50,共4页
目的研究痛风舒片治疗痛风的作用机制和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1—6月40只正常成年SD雄性大鼠,分成正常组、模型组、双氯芬酸组、痛风舒片组,每组10只,对大鼠给予对应的干预。观察对痛风样本镇痛作用机制及其疗效,比较关节周径、钾离子(K^... 目的研究痛风舒片治疗痛风的作用机制和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1—6月40只正常成年SD雄性大鼠,分成正常组、模型组、双氯芬酸组、痛风舒片组,每组10只,对大鼠给予对应的干预。观察对痛风样本镇痛作用机制及其疗效,比较关节周径、钾离子(K^(+))含量,荧光光度法测定多巴胺(DA)、5-羟色胺(5-HT)含量。结果模型组、双氯芬酸组、痛风舒片组在用药后5 d的受试关节周径(2.802±0.149)、(2.956±0.142)、(3.115±0.134)cm较用药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19、6.346、10.525,P<0.05);痛风舒片组、双氯芬酸组关节周围止痛物质含量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痛风舒片应用于痛风动物试验的治疗实践中,能改善关节肿胀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舒片 痛风 止痛 多巴胺 5-羟色胺
下载PDF
巴瑞替尼联合甲氨蝶呤治疗中重度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
17
作者 高利霞 陈艳 +4 位作者 观美华 钟彩铃 陈真富 陈珊瑚 李叶梅 《北方药学》 2023年第1期185-187,共3页
目的:分析中重度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给予巴瑞替尼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对其有效性及安全性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2年6月湛江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中重度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26例为研究对象。患者采用巴瑞替尼联合甲氨蝶呤治疗。... 目的:分析中重度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给予巴瑞替尼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对其有效性及安全性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2年6月湛江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中重度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26例为研究对象。患者采用巴瑞替尼联合甲氨蝶呤治疗。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2、8、16、24周关节疼痛程度、压痛数、晨僵时间,实验室检查指标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ACR20、 ACR50、ACR70评估疗效。结果:用药前,患者疼痛程度、关节肿胀数、晨僵时间评分均超出正常范围,用药后,患者疼痛评分、关节肢体肿胀程度以及晨僵时间均有所改善(P<0.05);用药前后患者各项临床指标水平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用药后的血沉、CRP、RF、抗CCP抗体水平均低于用药前(P<0.05),用药后无明显不良反应,用药前后不良反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予巴瑞替尼联合甲氨蝶呤可以有效降低中重度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关节疼痛程度,改善关节肿胀数、晨僵时间,降低血沉、CRP、RF、抗CCP抗体水平,提升患者关节活动性,同时临床无明显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瑞替尼联合甲氨蝶呤 中重度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 疼痛程度 不良反应
下载PDF
清热养阴除湿丸对痛风大鼠炎症因子及关节功能的影响
18
作者 张硕 温博 《陕西中医》 CAS 2023年第11期1518-1522,共5页
目的:探讨清热养阴除湿丸对痛风大鼠的治疗机制。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秋水仙碱组、清热养阴除湿低剂量组、清热养阴除湿高剂量组。采用改良Coderre法构建痛风大鼠模型,按组别给予大鼠0.9%氯化钠溶液、秋水仙碱、... 目的:探讨清热养阴除湿丸对痛风大鼠的治疗机制。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秋水仙碱组、清热养阴除湿低剂量组、清热养阴除湿高剂量组。采用改良Coderre法构建痛风大鼠模型,按组别给予大鼠0.9%氯化钠溶液、秋水仙碱、清热养阴除湿丸灌胃治疗。通过HE染色观察大鼠滑膜组织病理改变;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外周血IL-1β、IL-18、IL-33、TNF-α水平;采用RT-qPCR、Western blotting检测大鼠滑膜组织中NLRP3炎症小体相关基因及线粒体自噬相关基因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外周血IL-1β、IL-18、IL-33、TNF-α高于空白组(均P<0.05)。干预后,秋水仙碱组、清热养阴除湿低剂量组、清热养阴除湿高剂量组大鼠外周血IL-1β、IL-18、IL-33、TNF-α下降,且清热养阴除湿高剂量组各项指标最低(P<0.05)。清热养阴除湿低剂量组、清热养阴除湿高剂量组大鼠滑膜组织中NLRP3、Caspase-1、IL-1β、LC3B、p62、PHB2蛋白相对表达低于模型组(均P<0.05)。结论:清热养阴除湿丸通过抑制NLRP3炎症小体形成及线粒体相关自噬的发生减轻痛风大鼠滑膜组织炎症,改善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 清热养阴除湿丸 炎症小体 线粒体自噬 秋水仙碱 NOD样受体蛋白3
下载PDF
塞来昔布潜在不良药物相互作用处方调查及对策 被引量:2
19
作者 程军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28-431,共4页
目的分析塞来昔布潜在不良药物相互作用(pADIs),促进合理用药。方法通过医院合理用药软件系统抽取2020年1月1日—12月31日安徽省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塞来昔布联合用药的所有门诊处方,鉴别pADIs,并对pADIs危险严重性进行分级。结果共收集... 目的分析塞来昔布潜在不良药物相互作用(pADIs),促进合理用药。方法通过医院合理用药软件系统抽取2020年1月1日—12月31日安徽省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塞来昔布联合用药的所有门诊处方,鉴别pADIs,并对pADIs危险严重性进行分级。结果共收集塞来昔布胶囊联合用药处方705张,存在pADIs处方169张(占24.0%),pADIs发生频次213次。其中塞来昔布与非甾体抗炎药、来氟米特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pADIs发生频次居前3位。塞来昔布+非甾体抗炎药危险严重性分级为“禁忌”。结论该院塞来昔布胶囊与其他药物存在pADIs,医院应当加强塞来昔布胶囊pADIs风险点培训,采取信息化平台进行pADIs警示,以减少和防范用药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来昔布 药物相互作用 对策
下载PDF
吲哚醌抗帕金森病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20
作者 胥建 徐辉辉 +2 位作者 尹磊 岳旺 李晓玲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815-1818,共4页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病变,治疗药物主要有拟多巴胺药和抗胆碱药两大类,多巴胺类及其增效剂现有长足发展,包括单胺氧化酶-B(monoamine oxidase B,MAO-B)抑制剂、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抑制剂、麦角类和...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病变,治疗药物主要有拟多巴胺药和抗胆碱药两大类,多巴胺类及其增效剂现有长足发展,包括单胺氧化酶-B(monoamine oxidase B,MAO-B)抑制剂、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抑制剂、麦角类和非麦角类多巴胺(dopamine,DA)受体激动剂、DA前体药物,中药大麻类和吲哚醌等。吲哚醌作为内源特异抗老化酶MAO-B抑制剂,有多种药理活性,其机制还涉及多种蛋白调节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醌 帕金森病 蛋白活性调节剂 单胺氧化酶-B 多巴胺 胆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