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99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咪达唑仑联合右美托咪定用于儿童MRI检查镇静
1
作者 王少超 王磊 +3 位作者 昝云雷 李全德 赵文 林晓洁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10期64-67,共4页
目的 评价咪达唑仑联合右美托咪定用于儿童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镇静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2021年8月至2022年7月在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镇静中心接受镇静行MRI检查的3773例患儿的病历资料。根据年龄... 目的 评价咪达唑仑联合右美托咪定用于儿童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镇静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2021年8月至2022年7月在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镇静中心接受镇静行MRI检查的3773例患儿的病历资料。根据年龄将其分为婴儿组(年龄≤1岁,922例)、幼儿组(1岁<年龄≤3岁,1153例)和儿童组(3岁<年龄≤8岁,1698例)。镇静方案为咪达唑仑0.5mg/kg口服联合右美托咪定2μg/kg滴鼻,MRI检查前30min用药,使用Ramsay镇静量表评估镇静深度,评分≥5分视为达到深度镇静。统计并分析各年龄组患儿的一般资料、镇静成功率、入睡时间、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共纳入分析患儿3773例,镇静成功3480例,总成功率92.2%。儿童组患儿的15min和30min镇静成功率显著低于婴儿组和幼儿组(P<0.05);幼儿组患儿的45min和60min镇静成功率显著低于婴儿组和儿童组(P<0.05);儿童组患儿的入睡时间显著长于婴儿组和幼儿组(P<0.001);婴儿组患儿的苏醒时间显著长于幼儿组和儿童组(P<0.001)。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9%,儿童组患儿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婴儿组和幼儿组(P<0.001)。结论 口服咪达唑仑联合右美托咪定滴鼻可安全有效地用于8岁以下儿童的MRI检查镇静。年龄越小镇静成功率越高,苏醒时间越长,但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不失为儿童MRI检查镇静的一个安全有效的联合用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咪达唑仑 右美托咪定 儿童 镇静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氨甲环酸在跟骨骨折术中的应用疗效
2
作者 吕印格 王闯 +2 位作者 部志军 刘佳 刘铁军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420-423,共4页
目的:通过回顾分析行跟骨骨折外侧扩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的住院患者术中静脉滴注和外用氨甲环酸(TXA)的相关数据,探讨其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2016年9月~2021年4月北京市昌平区沙河医院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46例,依据Sanders分型行跟... 目的:通过回顾分析行跟骨骨折外侧扩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的住院患者术中静脉滴注和外用氨甲环酸(TXA)的相关数据,探讨其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2016年9月~2021年4月北京市昌平区沙河医院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46例,依据Sanders分型行跟骨外侧扩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按照术中是否运用TXA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术中予以静脉滴注TXA(1 g),局部稀释的TXA(3 g)灌注,观察两组在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围手术期总失血量、术后切口干燥时间、凝血酶原时间、D-二聚体、术后切口并发症及血管不良事件等数据。结果:治疗组在隐性失血量[(65.78±15.68)ml比(78.12±12.69)ml]、总失血量[(160.46±12.37)ml比(227.48±11.29)ml]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术后切口干燥时间[(4.76±2.71)d比(6.87±2.96)d]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22,P<0.05);两组在凝血酶原时间、D-二聚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98、0.819,P>0.05);两组在切口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111,P<0.05)。结论:行跟骨外侧扩大入路复位内固定术中静滴联合局部用药TXA,可有效减少术后引流量及围手术期出血量,降低切口不良事件发生率,无凝血异常及DVT等不良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氨甲环酸 失血量 有效性 安全性
下载PDF
布比卡因脂质体注射液研究进展
3
作者 徐鑫 汪小海 +2 位作者 汤春艳 陈洁 葛卫红 《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期91-96,共6页
布比卡因是临床上广泛使用的长效局部麻醉药,但是,对于手术后需要数天镇痛的患者,其6~8 h的作用时效尚不能满足临床需求。设计药物剂型可以延长局部麻醉药的作用时效或减小其毒性。将局部麻醉药包封在药物输送系统中可以为手术患者提供... 布比卡因是临床上广泛使用的长效局部麻醉药,但是,对于手术后需要数天镇痛的患者,其6~8 h的作用时效尚不能满足临床需求。设计药物剂型可以延长局部麻醉药的作用时效或减小其毒性。将局部麻醉药包封在药物输送系统中可以为手术患者提供长效镇痛。2011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了一种基于DepoFoam TM技术的多泡布比卡因脂质体注射液,该制剂时效可达72 h以上。该文综述了布比卡因脂质体注射液的临床安全性研究和应用于手术后镇痛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比卡因脂质体注射液 长效制剂 脂质体 手术后镇痛
下载PDF
盐酸羟考酮对舌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血流动力学和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
4
作者 杨兴 袁丽 +2 位作者 刘飞 赵蕊 孙丽丽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1期98-101,共4页
目的 探讨盐酸羟考酮对舌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血流动力学和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行舌癌根治术的舌癌患者11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7例)和对照组(56例)。两组患者均采用舒苏太尼复合咪达唑仑进行... 目的 探讨盐酸羟考酮对舌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血流动力学和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行舌癌根治术的舌癌患者11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7例)和对照组(56例)。两组患者均采用舒苏太尼复合咪达唑仑进行麻醉诱导,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进行麻醉维持。术后,观察组给予盐酸羟考酮自控镇痛泵,对照组给予舒芬太尼自控镇痛泵。结果 术后2,6,24 h,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的苏醒期血清血红素加氧酶-1、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丙二醛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术毕警觉-镇静分级量表(OAA/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疼痛数字等级评定量表(N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的苏醒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P> 0.05)。结论 盐酸羟考酮用于舌癌根治术患者的术后镇痛,可有效缓解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减轻氧化应激反应,稳定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水平,且不影响麻醉苏醒时间,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羟考酮 舌癌根治术 血流动力学 氧化应激反应 术后镇痛
下载PDF
利多卡因气雾剂在老年病人无痛胃镜诊疗中的应用
5
作者 刘向荣 宋少波 +2 位作者 柳胜安 李慧 陈国胜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265-269,共5页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气雾剂在老年病人无痛胃镜诊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22年6—12月我院内镜中心行无痛胃镜诊疗的年龄>65岁、美国麻醉医师学会分级Ⅰ~Ⅲ级的老年病人10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A、B组(n=50),A组先采用利多...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气雾剂在老年病人无痛胃镜诊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22年6—12月我院内镜中心行无痛胃镜诊疗的年龄>65岁、美国麻醉医师学会分级Ⅰ~Ⅲ级的老年病人10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A、B组(n=50),A组先采用利多卡因气雾剂咽喉部喷雾表面麻醉,然后采用瑞芬太尼+丙泊酚组合静脉麻醉;B组直接采用瑞芬太尼+丙泊酚组合静脉麻醉。记录并比较2组术前基础和术中最低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SpO_(2),胃镜成功置入时丙泊酚的用量和丙泊酚总用量,胃镜成功置入时的Ramsay镇静评分,苏醒时间以及术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B组相比,A组胃镜成功置入时丙泊酚的用量和总用量显著减少(P<0.05),术中最低MAP、HR、SpO_(2)显著增高(P<0.05),Ramsay镇静评分和苏醒时间显著减少(P<0.05),术中呛咳体动、呼吸抑制、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利多卡因气雾剂能够显著减少丙泊酚的用量,同时呛咳、呼吸抑制、低血压和HR降低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病人苏醒更快,是适合老年病人无痛胃镜诊疗的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多卡因气雾剂 老年人 无痛胃镜
下载PDF
柯里拉京对吗啡耐受大鼠脊髓小胶质细胞活化的作用机制
6
作者 关森 王慧淼 +1 位作者 汪冬梅 胡杰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24年第1期81-85,共5页
目的 探讨柯里拉京对吗啡耐受大鼠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慢性吗啡镇痛大鼠耐受模型。采用水浴甩尾法检测大鼠甩尾潜伏期,利用免疫荧光检测离子化钙结合适配分子1(Iba-1)的阳性细胞率;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Iba-1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目的 探讨柯里拉京对吗啡耐受大鼠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慢性吗啡镇痛大鼠耐受模型。采用水浴甩尾法检测大鼠甩尾潜伏期,利用免疫荧光检测离子化钙结合适配分子1(Iba-1)的阳性细胞率;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Iba-1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表达;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IL-6、TNF-α、IL-1β的mRNA表达。结果 与吗啡组相比,吗啡+柯里拉京组镇痛效果随柯里拉京浓度升高而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吗啡组中Iba-1的阳性细胞率、Iba-1蛋白表达水平、炎性因子IL-6,TNF-α,IL-1β表达水平以及MA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抗体(p38)的磷酸化水平显著增加,但在吗啡+柯里拉京组中随柯里拉京浓度升高而下降。吗啡和(或)柯里拉京处理对ERK、JNK和p38表达水平没有显著影响。结论 柯里拉京通过抑制MAPK通路降低大鼠吗啡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里拉京 吗啡耐受 小胶质细胞
下载PDF
罗哌卡因联合右美托咪定对剖宫产产妇镇痛效果、术后恢复和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7
作者 侯桂婷 李丹 +1 位作者 张金金 杨百武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375-378,共4页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联合右美托咪定对剖宫产产妇镇痛效果和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按镇痛方案不同,将行116例剖宫产术的产妇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各58例。对照组使用罗哌卡因+舒芬太尼镇痛;试验组使用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镇痛。分别于...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联合右美托咪定对剖宫产产妇镇痛效果和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按镇痛方案不同,将行116例剖宫产术的产妇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各58例。对照组使用罗哌卡因+舒芬太尼镇痛;试验组使用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镇痛。分别于术后3、6、12、24、及48 h,对产妇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记录产妇术后镇痛泵使用情况;记录两组产妇阻滞时效和术后恢复相关指标;检测产妇术前及术后24 h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记录产妇术后48 h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3~48 h各时间点VAS评分、首次镇痛按压时间及术后48 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腰麻感觉阻滞达到最高平面经历的时间、感觉恢复时间较长(P<0.05),两组腰麻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泌乳始动时间均明显提前(P<0.05),48 h哺乳次数增多(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术后24 h血清IL-6、TNF-α水平更低(P<0.05),术后48 h内恶心呕吐发生率、皮肤瘙痒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与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比较,在腰硬联合麻醉中使用罗哌卡因联合右美托咪定也能够提供确切镇痛效果,且可减少不良反应,更能促进产妇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腰硬联合麻醉 罗哌卡因 去阿片化镇痛 右美托咪定
下载PDF
氟马西尼在全身麻醉术后高龄患者催醒方面的作用分析
8
作者 吴祥 陈世新 +1 位作者 伍青青 桂江华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7期900-902,906,共4页
目的分析氟马西尼在全身麻醉(简称全麻)术后高龄患者催醒方面的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2月该院收治的60例全麻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催醒采用生理盐水,观察组患者催... 目的分析氟马西尼在全身麻醉(简称全麻)术后高龄患者催醒方面的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2月该院收治的60例全麻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催醒采用生理盐水,观察组患者催醒采用氟马西尼,比较两组患者注射后神经敏感程度、清醒程度、不良反应、催醒效果。结果两组注射后0~<10 min的神经敏感程度及清醒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注射10、20、30 min后神经功能敏感程度与清醒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催醒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马西尼在高龄患者全麻术后的应用,可以提高其神经功能敏感程度,使其更快清醒,未增加不良反应,具有显著的催醒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 术后 氟马西尼 高龄 催醒
下载PDF
围术期麻醉用药诱发癫痫样活动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冯艳 陈小波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1期137-146,共10页
癫痫样活动指各种原因诱发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导致局部或全身出现的单组或多组肌群阵发性不自主震颤、抽搐,甚至全身强直,伴或不伴有脑电图异常。全身麻醉或椎管内麻醉均可导致患者出现一定程度的抽搐,说明麻醉药可以诱发癫痫样活动,且... 癫痫样活动指各种原因诱发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导致局部或全身出现的单组或多组肌群阵发性不自主震颤、抽搐,甚至全身强直,伴或不伴有脑电图异常。全身麻醉或椎管内麻醉均可导致患者出现一定程度的抽搐,说明麻醉药可以诱发癫痫样活动,且其机制可能不尽相同。本文就目前围术期麻醉用药诱发的癫痫样活动的研究进展及可能机制进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全身 麻醉 脊椎 癫痫样活动 围术期 麻醉药 震颤 抽搐 肌强直
下载PDF
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在老年患者无痛胃镜检查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10
作者 喻是霖 胡文 +5 位作者 张梅 徐贺辰 熊灏靖 苏殿三 胡柏龙 邹小华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436-442,共7页
目的探讨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在老年患者无痛胃镜检查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154例行无痛胃镜检查老年患者均分为丙泊酚组(P组,丙泊酚1.5 mg/kg+舒芬太尼0.15μg/kg麻醉)和甲苯磺酸瑞马唑仑组(R组,甲苯磺酸瑞马唑仑0.2 mg/kg+舒芬太尼0.1... 目的探讨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在老年患者无痛胃镜检查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154例行无痛胃镜检查老年患者均分为丙泊酚组(P组,丙泊酚1.5 mg/kg+舒芬太尼0.15μg/kg麻醉)和甲苯磺酸瑞马唑仑组(R组,甲苯磺酸瑞马唑仑0.2 mg/kg+舒芬太尼0.15μg/kg麻醉),待观察者警觉性/镇静评估量表(MOAA/S)评分≤1分后行胃镜操作,术中如有体动每次分别追加丙泊酚和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初始剂量的1/3,收集2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性别、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基础性疾病],记录2组患者给药前(T 0)和给药后2 min(T 1)、4 min(T 2)、6 min(T 3)、8 min(T 4)及离院时(T 5)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 2)、呼吸频率(RR)、呼吸抑制率以及有效性指标和安全性指标,观察2组患者的镇静效果和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2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OAA/S评分均达到≤1分、镇静成功率均为100%;用药后R组患者RR<8次/min的发生率较P组降低(P<0.001);R组和P组患者RR<8次/min的最小值及SpO 2最小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组患者注射痛的例数明显少于P组(P<0.001)。结论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在老年患者无痛胃镜检查中是安全且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苯磺酸瑞马唑仑 丙泊酚 老年患者 无痛胃镜 镇静 麻醉
下载PDF
剖宫产行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麻醉的临床效果
11
作者 朱连松 肖波涛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395-397,共3页
目的:分析剖宫产行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湖北省黄冈市妇幼保健院2021年8月~2022年7月剖宫产产妇共120例,按数字表随机分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的产妇给予单纯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麻醉,观察组行... 目的:分析剖宫产行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湖北省黄冈市妇幼保健院2021年8月~2022年7月剖宫产产妇共120例,按数字表随机分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的产妇给予单纯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麻醉,观察组行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麻醉。比较两组起效、持续、恢复时间、两组Bromage评分、感觉阻滞最高平面和新生儿Apgar评分/治疗前后产妇平均动脉压、麻醉优良率、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麻醉剂起效时间、麻醉剂持续时间均明显降低,痛觉恢复时间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Bromage评分明显降低,感觉阻滞最高平面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前二组产妇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5 min观察组平均动脉压波动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行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麻醉的临床效果确切,可维持术中动脉压稳定,减少不良反应,且麻醉起效快,持续时间更长,恢复更快,对新生儿无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小剂量罗哌卡因 舒芬太尼 蛛网膜下腔麻醉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地佐辛靶向TLR4/NF-κB信号通路减轻瑞芬太尼诱导的痛觉过敏机制研究
12
作者 陈钱正 黄宇捷 顾春淼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181-185,191,共6页
目的探讨地佐辛对瑞芬太尼诱导的痛觉过敏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4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切口痛组(I组)、瑞芬太尼输注+切口痛组(R+I组)、瑞芬太尼联合地佐辛输注+切口痛组(R+D+I组),每组10只。其中,C组不做任何处理。... 目的探讨地佐辛对瑞芬太尼诱导的痛觉过敏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4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切口痛组(I组)、瑞芬太尼输注+切口痛组(R+I组)、瑞芬太尼联合地佐辛输注+切口痛组(R+D+I组),每组10只。其中,C组不做任何处理。R+I组和R+D+I组于造模前静脉输注瑞芬太尼,I组输注等量0.9%氯化钠溶液。随后,基于左后足底切口术对I组、R+I组和R+D+I组大鼠建立切口痛模型。R+D+I组大鼠在瑞芬太尼输注前通过尾静脉注射给予地佐辛预处理。采用痛觉行为学实验评估大鼠在术前和术后不同时间点的机械缩足反应阈(paw withdrawal threshold,PWT)和热缩足反应潜伏期(paw withdrawal latency,PWL);酶联免疫吸附(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4组大鼠脊髓背角相关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及IL-10的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检测4组大鼠脊髓背角TLR4、NF-κB和TRPA1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组大鼠脊髓背角TLR4、NF-κB和TRPA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成功构建瑞芬太尼诱导的大鼠术后痛觉过敏模型,与C组比较,I组在术后PWT值和PWL值均显著降低,脊髓背角促炎因子TNF-α、和IL-1β表达升高,而抗炎因子IL-10表达降低,TLR4、NF-κB、TRPA1蛋白和mRNA水平均明显增加(P<0.05);与I组比较,R+I组在术后PWT值和PWL值均明显下降,脊髓背角促炎因子TNF-α、和IL-1β表达升高,而抗炎因子IL-10表达降低以及TLR4、NF-κB、TRPA1蛋白和mRNA水平均明显增加(P<0.05);与R+I组比,R+D+I组在术后PWT值和PWL值均明显升高,脊髓背角促炎因子TNF-α、和IL-1β表达降低,而抗炎因子IL-10表达升高以及TLR4、NF-κB、TRPA1蛋白和mRNA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地佐辛通过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下调TRPA1蛋白和mRNA表达,减少脊髓背角炎症,达到减轻瑞芬太尼诱导的术后痛觉过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佐辛 瑞芬太尼 痛觉过敏 TLR4 NF-ΚB
下载PDF
丙泊酚减轻脑缺血破坏血脑屏障的实验研究
13
作者 张华山 张元泽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4-18,共5页
目的探讨丙泊酚对脑缺血大鼠血脑屏障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48只10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组、丙泊酚组、丙泊酚+LY294002组。丙泊酚+LY294002组大鼠于建模前24 h经侧脑室注射PI3K抑制剂LY294002(0.3 mg·kg^(... 目的探讨丙泊酚对脑缺血大鼠血脑屏障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48只10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组、丙泊酚组、丙泊酚+LY294002组。丙泊酚+LY294002组大鼠于建模前24 h经侧脑室注射PI3K抑制剂LY294002(0.3 mg·kg^(-1)),其余各组大鼠注射生理盐水(10µL)。脑缺血组、丙泊酚组、丙泊酚+LY294002组大鼠通过颈动脉线栓阻塞法构建脑缺血模型,假手术组大鼠仅分离出颈总动脉,结扎颈外动脉,不进行其他处理。建模期间,丙泊酚组与丙泊酚+LY294002组大鼠尾静脉滴注丙泊酚(10 mg·kg^(-1)),假手术组与丙泊酚组注射生理盐水。24 h后,采用Zea Longa法评估大鼠神经功能,采用TTC染色测定大鼠脑梗死面积,干湿重法检测大鼠脑水肿程度,EB示踪法评估血脑屏障完整性,ELISA法检测脑脊液中炎症细胞因子水平,Western blot检测PI3K/AKT信号通路蛋白及血脑屏障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5、Occludin表达。结果脑缺血导致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升高,脑组织出现局部梗死。与假手术组相比,脑缺血组大鼠脑组织中EB含量增加,脑水肿程度升高,脑脊液中炎症细胞因子含量增加;给予丙泊酚能够明显降低神经功能评分,减少脑梗死面积,抑制EB穿透血脑屏障,降低脑水肿程度,减少炎症细胞因子释放,上调PI3K/AKT信号通路蛋白与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5、Occludin表达;LY294002则明显逆转了丙泊酚的上述作用。结论丙泊酚可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维持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5、Occludin蛋白表达,保护血脑屏障结构与功能完整性,降低脑水肿程度,避免其他炎症细胞因子进入脑组织,减少脑梗死,减轻脑缺血造成的神经功能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脑缺血 血脑屏障 炎症细胞因子 PI3K/AKT信号通路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14
作者 唐营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380-384,共5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2年9月东海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以随机掷骰子法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行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观...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2年9月东海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以随机掷骰子法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行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观察组给予右美托咪定,对比两组血流动力学、炎性反应、相关指标、免疫功能、肾功能、术后谵妄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期间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等血流动力学指标稳定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 d观察组的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谵妄持续时间更短,术后1、3、7 d观察组的MMSE评分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CD4^(+)、CD8^(+)、CD4^(+)/CD8^(+)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观察组CD4^(+)、CD4^(+)/CD8^(+)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D8^(+)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肾功能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观察组肾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在右美托咪定辅助腰-硬联合麻醉相对于无右美托咪定辅助麻醉安全性更高,血流动力学更稳定,术后炎症反应较轻,还可减少对免疫功能的影响,保护肾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老年髋关节置换术 生理盐水 血流动力学 炎性反应
下载PDF
七氟烷麻醉对老年择期手术患者认知能力及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白细胞介素-10水平的影响
15
作者 张丽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585-589,共5页
目的:观察七氟烷麻醉对老年择期手术患者的认知能力和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白细胞介素-10(IL-10)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6月咸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老年择期手术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60例,对... 目的:观察七氟烷麻醉对老年择期手术患者的认知能力和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白细胞介素-10(IL-10)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6月咸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老年择期手术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应用丙泊酚麻醉,研究组应用七氟烷麻醉,全身麻醉前(T0)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插管3 min(T1)、插管5 min(T2)、插管10 min(T3)、缝合时(T4)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颈内静脉球部(Da-jvO 2)及脑氧代谢速率(CMRO 2);分析术前、术后1 d、术后4 d、术后7 d的认知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在T1、T2、T3、T4的HR、MA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Da-jvO 2、血清BDNF、IL-10水平均显著增高,CMRO 2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术后4 d和术后7 d,研究组的简单心理状况测验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其中,研究组的认知能力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七氟烷麻醉对老年患者手术后的认知功能损害具有一定的影响,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改善脑血氧供应,调控BDNF和IL-10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烷 老年择期手术 认知功能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抗炎性细胞因子
下载PDF
艾司氯胺酮的药理学特点及临床应用进展
16
作者 金币 杨恒 骆宏 《淮海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104-106,共3页
氯胺酮是苯环己哌啶的衍生物,一种具有镇痛作用的静脉麻醉药。曾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麻醉中,但由于其各种副作用逐渐被淘汰。近年来,有研究发现氯胺酮除麻醉和镇痛作用外,还具有快速抗抑郁作用。艾司氯胺酮是从氯胺酮中分离提纯出的右旋体... 氯胺酮是苯环己哌啶的衍生物,一种具有镇痛作用的静脉麻醉药。曾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麻醉中,但由于其各种副作用逐渐被淘汰。近年来,有研究发现氯胺酮除麻醉和镇痛作用外,还具有快速抗抑郁作用。艾司氯胺酮是从氯胺酮中分离提纯出的右旋体,其镇静镇痛及抗抑郁作用比氯胺酮更强,而精神反应等副作用则较少。1997年8月艾司氯胺酮作为一种静脉麻醉和镇痛制剂于德国上市;2019年新开发的艾司氯胺酮鼻喷剂作为一种快速抗抑郁药在美国上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氯胺酮 麻醉和镇痛 抗抑郁药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甲状腺癌手术患者麻醉并发症及术后镇痛的影响研究
17
作者 韩兰 马庆颖 《北方药学》 2024年第1期19-20,24,共3页
目的:在甲状腺癌手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复合麻醉,分析其对患者麻醉并发症、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纳入2021年1月至2023年11月确诊甲状腺癌且在我院行手术切除治疗的患者87例进行研究,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气管... 目的:在甲状腺癌手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复合麻醉,分析其对患者麻醉并发症、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纳入2021年1月至2023年11月确诊甲状腺癌且在我院行手术切除治疗的患者87例进行研究,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气管插管全麻处理,观察组应用右美托咪定进行复合全麻处理,比较两组不同时刻的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麻醉相关并发症及术后疼痛评分.结果:手术结束即刻,观察组HR高于对照组,麻醉后10min、手术结束即刻,观察组MAP均高于对照组(P<0.05).在麻醉相关并发症方面,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9.1%)低于对照组(25.6%)(P<0.05),而且在术后镇痛方面,观察组清醒即刻、术后6~24h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在甲状腺癌术中的应用有助于稳定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降低麻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利于减轻术后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甲状腺癌 麻醉 并发症 术后镇痛
下载PDF
艾司氯胺酮联合常规镇静药物用于小儿腺样体切除术效果观察
18
作者 史胜哲 白耀武 +1 位作者 郑玉娟 闫宏岭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7期92-96,共5页
目的探讨艾司氯胺酮联合常规镇静药物对腺样体切除术患儿血流动力学指标、术后躁动行为和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北省唐山市妇幼保健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行腺样体切除术的患儿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两组... 目的探讨艾司氯胺酮联合常规镇静药物对腺样体切除术患儿血流动力学指标、术后躁动行为和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北省唐山市妇幼保健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行腺样体切除术的患儿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两组患儿均予常规镇静药物麻醉,研究组患儿加用艾司氯胺酮麻醉。结果与麻醉前(T_(1))比较,两组患儿麻醉起效时(T2)的舒张压、收缩压、心率均显著降低(P<0.05);与T_(2)比较,两组患儿麻醉停止10 min时(T_(3))的舒张压、收缩压、心率均显著升高(P<0.05);且研究组患儿的变化幅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儿的睫毛反射消失时间、疼痛反应消失时间、苏醒室停留时间均显著缩短(P<0.05),术后6,12,24 h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麻醉苏醒后、术后3 d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研究组患儿的术后躁动发生率为11.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33%(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11.67%比8.33%,P>0.05)。结论艾司氯胺酮联合常规镇静药物用于小儿腺样体切除术麻醉诱导中的效果良好,可维持患儿术中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改善术后认知功能,减少术后躁动行为,减轻疼痛,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氯胺酮 腺样体切除术 麻醉诱导 躁动行为 疼痛程度
下载PDF
左侧星状神经节吗啡后处理在心肌梗死后重塑中的调节作用
19
作者 毛遂 陶辉 张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2024年第3期440-446,共7页
目的探讨左侧星状神经节(left stellate ganglion,LSG)吗啡后处理在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后重塑中的调控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组)、心肌梗死组(MI组)、MI+生理盐水组(Control组)和MI+吗啡后处理组(M... 目的探讨左侧星状神经节(left stellate ganglion,LSG)吗啡后处理在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后重塑中的调控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组)、心肌梗死组(MI组)、MI+生理盐水组(Control组)和MI+吗啡后处理组(MI+Morphine组)。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构建大鼠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模型,随后采用经皮后入路法给予吗啡到LSG周围。4周后超声检测大鼠心功能变化;Masson染色检测纤维化改变;Western blot检测CollagenⅠ、CollagenⅢ蛋白表达;RT-qPCR检测ANP和BNP的mRNA表达;免疫荧光检测μ阿片受体(μopioid receptor,μOR)在LSG的表达;ELISA法检测血浆和心肌组织中儿茶酚胺浓度。结果与Sham组相比,MI组大鼠心功能明显受损,心肌组织呈现纤维化改变,血浆和心肌组织中儿茶酚胺浓度明显增高。与Control组相比,MI+Morphine组减少MI后大鼠心肌纤维化胶原沉积,抑制心肌组织中ANP和BNP的表达,降低儿茶酚胺的浓度,改善MI大鼠的心功能。免疫荧光结果显示μOR在MI后LSG中有表达,并且在吗啡后处理后表达增高。结论本研究表明,LSG吗啡后处理在MI后重塑中有心肌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吗啡激动LSG中μOR,减少交感神经末梢儿茶酚胺释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星状神经节 Μ阿片受体 吗啡 纤维化 儿茶酚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