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43篇文章
< 1 2 15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妊娠合并癫痫患者孕期抗癫痫药物血液浓度以及服用种类和数量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1
作者 李巧艳 马爱玲 +4 位作者 王漪檬 杨丹 陈晓萌 陈辞 赵宁民 《中国药物评价》 2024年第1期78-80,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妊娠合并癫痫患者孕期抗癫痫药物服用情况以及血液药物浓度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为癫痫女性备孕以及孕期抗癫痫药物安全、有效服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至2022年我院就诊癫痫女性备孕期以及孕期抗癫痫药物服用情... 目的:回顾性分析妊娠合并癫痫患者孕期抗癫痫药物服用情况以及血液药物浓度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为癫痫女性备孕以及孕期抗癫痫药物安全、有效服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至2022年我院就诊癫痫女性备孕期以及孕期抗癫痫药物服用情况和血药浓度数据,统计分析妊娠结局。分析抗癫痫药物妊娠期应用和药物浓度对孕妇癫痫发作的控制情况和对孕妇以及胎儿的影响。结果:相较于足月正常妊娠的癫痫患者,出现不良妊娠结局的患者孕期抗癫痫药物血液浓度偏低比率更高(65.2%vs 9.1%,P=0.002)。服用传统抗癫痫药物相较于新型抗癫痫药物出现不良妊娠结局的比率更高(92.3%vs 19%,P=0.000)。多药联合抗癫痫出现不良妊娠结局的概率虽略高于单药治疗(50%vs 44.4%),但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746)。结论:癫痫合并妊娠的患者妊娠期癫痫控制情况是影响妊娠结局的重要因素,患者应根据治疗药物监测结果科学服用抗癫痫药物,过度担忧抗癫痫药物的不良反应导致服药依从性降低进而引起体内药物浓度偏低,会使不良妊娠结局风险增加。育龄期癫痫患者应科学备孕,在妊娠前及时科学调整抗癫痫药物的种类和数量以降低不良妊娠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合并妊娠 治疗药物监测 妊娠结局
下载PDF
抗癫痫药物致住院患者药疹的临床表现及防治策略
2
作者 陈慧 张青霞 +4 位作者 张艺丹 林于樱 赵琛 赵宇 朱威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1期124-128,共5页
目的 初步评价抗癫痫药物的安全性,并探讨抗癫痫药物引发药疹的防治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神经内科或儿科2016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经皮肤科会诊确诊为由抗癫痫药物致药疹的15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常见引发药疹的抗癫痫药... 目的 初步评价抗癫痫药物的安全性,并探讨抗癫痫药物引发药疹的防治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神经内科或儿科2016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经皮肤科会诊确诊为由抗癫痫药物致药疹的15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常见引发药疹的抗癫痫药物种类、药疹的分型、系统受累情况、药疹治疗方法的选择和预后。结果 15例患者中,最常引发药疹的药物为奥卡西平(6/15);药疹分型中以麻疹型最常见(13/15),2例Stevens-Johnson综合征(SJS)型分别由奥卡西平和苯巴比妥引起;除药疹外,患者常合并肝功能异常(8/15)、发热(7/15)和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升高(6/15)。经停用/更换致敏抗癫痫药物、抗过敏等对症治疗后,药疹完全消退、系统损害恢复正常。结论 多种抗癫痫药物均可引发药疹,抗癫痫药物引发的药疹以麻疹型多见,但应警惕SJS型的出现及肝功能损害。及时停用致敏药物并更换抗癫痫药物的种类,使用糖皮质激素和(或)抗组胺药物对症治疗,对抗癫痫药物引发的药疹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癫痫药物 药疹 临床表现 防治策略
下载PDF
左乙拉西坦片仿制药与原研药治疗儿童癫痫的疗效、安全性比较
3
作者 颜颖慧 王凤娇 +1 位作者 王文娟 朱增燕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4年第1期62-65,70,共5页
目的:研究住院环境下儿童癫痫患者使用左乙拉西坦片仿制药与原研药以及在两者之间切换使用的临床结果,探讨门诊环境下左乙拉西坦片原研药的转换与回切。方法:对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于该院住院并接受左乙拉西坦片250 mg治疗的125例儿童... 目的:研究住院环境下儿童癫痫患者使用左乙拉西坦片仿制药与原研药以及在两者之间切换使用的临床结果,探讨门诊环境下左乙拉西坦片原研药的转换与回切。方法:对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于该院住院并接受左乙拉西坦片250 mg治疗的125例儿童癫痫患者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计算使用仿制药及原研药患者的发作频率减少率,汇总并分析在两个品种间切换的患者的特征,并进一步随访原研药在门诊的转换与回切率。结果:125例癫痫患者中,原研药组患者的癫痫控制率为87.50%(63/72),仿制药组为83.02%(44/53),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联合用药数量增加将降低癫痫控制率(OR=0.333,95%CI=0.114~0.969,P=0.044)。报告的4例不良反应均来自原研药组单药治疗的患者,分别为情绪不稳(2例)、皮疹(2例)。入组患者中,14例存在原研及仿制药品种间切换的情况,在控制性别、年龄及治疗特征时,患者入院次数(OR=2.7,95%CI=1.506~4.791,P=0.001)、癫痫控制情况(OR=0.07,95%CI=0.009~0.555,P=0.012)与品种切换相关。门诊随访过程中,原研药的累积转换率为50.05%,校正累积回切率为20.29%。结论:本研究队列中,原研与仿制左乙拉西坦片对癫痫儿童的疗效和安全性无差异,药物品种的切换更多出现在入院次数增加和癫痫未控制的情况下。尽管仿制药物已在门诊普及,原研药物仍存在固定的使用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研药 仿制药 左乙拉西坦片 儿童癫痫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694例癫痫医师药师联合门诊患者药品不良反应分析
4
作者 蒋文硕 杨莉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1期102-106,共5页
目的分析癫痫医师药师联合门诊患者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率、常见类型及其相关因素,为癫痫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于某院癫痫医师药师联合门诊就诊的患者,对患者性别、年龄及ADR发生情况进行... 目的分析癫痫医师药师联合门诊患者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率、常见类型及其相关因素,为癫痫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于某院癫痫医师药师联合门诊就诊的患者,对患者性别、年龄及ADR发生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并对患者ADR发生率与性别、年龄、是否联合用药的相关性进行卡方检验。结果694例癫痫医师药师联合门诊患者中ADR发生率为36.17%(251/694)。男性和女性患者ADR发生率分别为37.08%(142/383)、35.05%(109/311),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0.306,P=0.580)。≤14岁、15~44岁、45~64岁、≥65岁年龄组的ADR发生率分别为24.00%、33.88%、42.96%、55.10%;4个年龄组的ADR发生率之间有统计学差异(χ^(2)=16.226,P=0.001)。合并用药与无合并用药的ADR发生率分别为45.00%和26.65%,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25.279,P=0.000)。结论癫痫的药物治疗强调个体化,应当在充分考虑患者性别、年龄、合并用药等基础上制定给药方案,必须向患者或家属强调定期复查的重要性与复查项目,保障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医师 药师 联合门诊 抗癫痫药 药品不良反应 个体化治疗
下载PDF
左乙拉西坦辅助治疗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效果观察
5
作者 陈凡 《北方药学》 2024年第2期135-137,共3页
目的:观察并分析左乙拉西坦辅助治疗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2021年01月—2023年01月)收治以惊厥性癫痫为诊断的患者总计8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40例,接受常规治疗为对照组,以左乙拉西坦辅助治疗为研究组。... 目的:观察并分析左乙拉西坦辅助治疗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2021年01月—2023年01月)收治以惊厥性癫痫为诊断的患者总计8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40例,接受常规治疗为对照组,以左乙拉西坦辅助治疗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血清指标水平,治疗效果指标,判断治疗效果及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MDA较治疗前提升,研究组低于对照组,SOD研究组较治疗前提升,对照组较治疗前下降,MPO、MBP均较治疗前下降,研究组更低,CAT、BDNF较治疗前提升,研究组更高,两组组间及治疗前、后组内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在症状控制时间、应用药物至发作终止的时间、用药24h复发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P<0.05)。两组在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相比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在惊厥性癫痫疾病的治疗上,以左乙拉西坦辅助治疗,可改善患者在治疗后的血清指标,缩短症状控制、应用药物至发作终止、用药24h复发时间,改善治疗效果,用药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乙拉西坦 辅助治疗 惊厥性癫痫 持续状态 效果观察
下载PDF
卡马西平治疗肿瘤患者神经痛引起Stevens-Johnson综合征1例
6
作者 周盛会 葸风林 《甘肃医药》 2024年第1期37-40,共4页
使用卡马西平出现一般良性皮疹的概率为10%~15%,出现Stevens-Johnson综合征的概率较低,约2/100万~7/100万人,致死率约10%。本文报告1例肿瘤患者接受卡马西平治疗周围神经痛,约2个月后出现高热和Stevens-Johnson综合征黏膜皮肤表现。通... 使用卡马西平出现一般良性皮疹的概率为10%~15%,出现Stevens-Johnson综合征的概率较低,约2/100万~7/100万人,致死率约10%。本文报告1例肿瘤患者接受卡马西平治疗周围神经痛,约2个月后出现高热和Stevens-Johnson综合征黏膜皮肤表现。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分析该病例出现Stevens-Johnson综合征的原因及治疗措施,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借鉴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马西平 STEVENS-JOHNSON综合征 HLA-B*1502
下载PDF
左乙拉西坦治疗药物监测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高畅 倪斌 +2 位作者 陈芳辉 郭春钰 魏桂林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1-256,共6页
左乙拉西坦(LEV)是第二代广谱抗癫痫药物,具有起效快、半衰期短、疗效确切、耐受性好、药物相互作用少等优点。为提高LEV的临床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应对儿童、妊娠期妇女、老年人、肾功能不全等特殊人群予以治疗药物监测(TDM)。临... 左乙拉西坦(LEV)是第二代广谱抗癫痫药物,具有起效快、半衰期短、疗效确切、耐受性好、药物相互作用少等优点。为提高LEV的临床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应对儿童、妊娠期妇女、老年人、肾功能不全等特殊人群予以治疗药物监测(TDM)。临床上LEV监测样本常选择血浆或血清,监测方法多选择免疫分析法或色谱分析法。LEV的有效浓度范围目前尚无统一意见,血药浓度与不良反应的相关性也不明确。影响LEV血药浓度的因素主要有年龄、妊娠及患者用药依从性等。如何解读TDM结果并根据结果调整给药剂量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乙拉西坦 治疗药物监测 合理用药 血药浓度
下载PDF
吡仑帕奈致癫痫患者精神行为异常1例报告
8
作者 王倩倩 王迎新 +2 位作者 王凌玲 苗爱亮 余年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17-120,126,共5页
目前国内关于癫痫患者服用吡仑帕奈出现情绪改变、易激惹及自杀行为的相关报道及研究较少。本文通过对1例癫痫患者服用吡仑帕奈治疗后出现精神行为异常,导致自杀未遂的案例进行报道,以引起医护人员对该药相关精神行为异常方面不良反应... 目前国内关于癫痫患者服用吡仑帕奈出现情绪改变、易激惹及自杀行为的相关报道及研究较少。本文通过对1例癫痫患者服用吡仑帕奈治疗后出现精神行为异常,导致自杀未遂的案例进行报道,以引起医护人员对该药相关精神行为异常方面不良反应的重视。患者女性,24岁,诊断为“局灶性癫痫”,病程19年,曾长期服用“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因妇科检查诊断为“多囊卵巢综合征”,至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神经内科调整抗癫痫发作药物为“吡仑帕奈片”治疗,2周后患者出现剧烈背痛、烦躁不安及入睡困难等,2个月后出现显著纳差、情绪低落及悲观消极,随后患者服用过量药物自杀,因抢救及时自杀未遂,停用该药后患者未再出现类似精神行为异常反应。结合既往文献报道,服用吡仑帕奈后可引起患者精神行为异常,严重者可出现自杀等极端行为,这可能与癫痫疾病本身及共患病无明显相关性,但其确切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癫痫发作药物 吡仑帕奈 不良反应 自杀 精神行为异常
下载PDF
第三代新型抗癫痫药物布瓦西坦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李莹 王鸣璐 +2 位作者 王成彬 赵明明 肇丽梅 《中南药学》 CAS 2023年第4期1008-1012,共5页
布瓦西坦是第三代新型抗癫痫药物,是第一个高亲和力的突触囊泡蛋白2A(SV2A)配体,具有吸收速度快、生物利用度高、药物相互作用少等优点,被批准用于4岁及以上伴或不伴继发全面性发作的局灶性癫痫患者的单药治疗或辅助治疗。本文就布瓦西... 布瓦西坦是第三代新型抗癫痫药物,是第一个高亲和力的突触囊泡蛋白2A(SV2A)配体,具有吸收速度快、生物利用度高、药物相互作用少等优点,被批准用于4岁及以上伴或不伴继发全面性发作的局灶性癫痫患者的单药治疗或辅助治疗。本文就布瓦西坦的抗癫痫作用机制、药动学特征、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妊娠期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癫痫治疗提供更有效的药物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瓦西坦 抗癫痫药 药动学 药效学
原文传递
癫痫患者拉莫三嗪治疗药物监测研究进展
10
作者 牛明慧 李倩 尹东锋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4期I0001-I0006,共6页
目的为临床合理使用拉莫三嗪(LTG)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自建库起至2023年11月的LTG治疗药物监测相关文献,从治疗窗、药物代谢动力学(简称药动学)特征,特殊人群(妊娠期女性、儿童、老... 目的为临床合理使用拉莫三嗪(LTG)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自建库起至2023年11月的LTG治疗药物监测相关文献,从治疗窗、药物代谢动力学(简称药动学)特征,特殊人群(妊娠期女性、儿童、老年人等)药动学特征及代谢酶相关基因多态性对血药浓度的影响等方面,总结LTG治疗药物监测研究进展。结果LTG是治疗癫痫发作和双相情感障碍的药物,临床应用时需参考最新治疗窗;临床监测样本以血浆为主,头发和唾液也可作为非入侵样本;血药浓度检测的主要方法为液相色谱法,荧光光谱法和电化学传感器正逐渐被应用。LTG生物利用度约为98%,蛋白质结合率约为55%,达峰时间不受给药剂量限制;在与其他药物联用时要注意调整剂量。有潜在生育能力的癫痫女性用药首选LTG,用于老年癫痫时更适用于新发患者,对于癫痫患儿应重点监测血药浓度,以避免发生不良反应。尿苷5'-二磷酸-葡萄糖醛酸糖基转移酶是参与LTG代谢的主要酶,其相关基因的多态性也是血药浓度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应采用合适的样本和方法检测LTG血药浓度,并关注不同人群及不同基因型,以预防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拉莫三嗪 治疗药物监测 药物代谢动力学 基因多态性 药品不良反应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加味柴胡疏肝汤君臣配伍抗癫痫作用机制的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卢玲 胡跃强 +3 位作者 廖现秋 李欢 蔡伦 刁丽梅 《西部中医药》 2023年第2期12-17,共6页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加味柴胡疏肝汤中君药和臣药配伍的抗癫痫作用机制,并通过分子对接技术预测药物有效成分与抗癫痫靶标的结合性。方法:从DisGeNET和GeneCards数据库中分别收集癫痫的靶标,取二者交集。在TCMSP数据库中检索加...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加味柴胡疏肝汤中君药和臣药配伍的抗癫痫作用机制,并通过分子对接技术预测药物有效成分与抗癫痫靶标的结合性。方法:从DisGeNET和GeneCards数据库中分别收集癫痫的靶标,取二者交集。在TCMSP数据库中检索加味柴胡疏肝汤中君药和臣药的有效成分及靶标。利用在线软件Venny进行映射得到加味柴胡疏肝汤君臣配伍抗癫痫作用的潜在靶标。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基因功能关联网络。基于clusterProfiler包进行GO富集分析(gene ontology,GO)和KEGG富集分析(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同时使用Cytoscape软件构建“成分-靶标-通路”关系网络。最后,通过Autodock Vina实现君臣配伍有效成分与癫痫靶标蛋白的分子对接。结果:加味柴胡疏肝汤君臣配伍的多种有效成分能够作用于癫痫的37个潜在靶标。这些潜在靶标主要影响了69个GO生物学功能。涉及了113条KEGG信号通路。此外,加味柴胡疏肝汤君臣配伍的有效成分均可与癫痫核心靶标自发地结合,且结合性良好。结论:加味柴胡疏肝汤君臣配伍的有效成分与癫痫相关的靶标具有良好的结合性。加味柴胡疏肝汤君臣配伍的有效成分可能是通过多靶标、多途径共同发挥抗癫痫作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技术 癫痫 加味柴胡疏肝汤 君臣配伍
下载PDF
普瑞巴林联合血液灌流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难治性皮肤瘙痒的疗效 被引量:1
12
作者 沈娴文 朱俊 +1 位作者 张瑞林 韩静 《上海医药》 CAS 2023年第15期23-25,65,共4页
目的:探讨普瑞巴林联合血液灌流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难治性皮肤瘙痒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维持性血液透析难治性皮肤瘙痒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予血液透析加血液灌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普瑞巴林口服,观... 目的:探讨普瑞巴林联合血液灌流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难治性皮肤瘙痒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维持性血液透析难治性皮肤瘙痒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予血液透析加血液灌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普瑞巴林口服,观察治疗前后临床指标,及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改良Duo瘙痒评分。结果: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患者VAS评分和改良Duo瘙痒评分较对照组降低(P<0.05)。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普瑞巴林联合血液灌流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能显著改善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瑞巴林 血液灌流 维持性血液透析 难治性皮肤瘙痒
下载PDF
基于FAERS数据库的吡仑帕奈致药品不良事件信号挖掘与分析
13
作者 陈世祺 陶婧 +3 位作者 杭永付 谢诚 朱建国 缪丽燕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3年第1期108-111,115,共5页
目的:基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挖掘、评价新型抗癫痫药吡仑帕奈相关药品不良事件(ADE)风险,以期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比值失衡法,对FAERS数据库2013年第1季度至2022年第1季度共37个季度... 目的:基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挖掘、评价新型抗癫痫药吡仑帕奈相关药品不良事件(ADE)风险,以期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比值失衡法,对FAERS数据库2013年第1季度至2022年第1季度共37个季度的数据进行信号挖掘,对符合风险信号检测标准的吡仑帕奈ADE报告进行提取分析,并与药品说明书对比,挖掘新的ADE并分析其规律。结果:共提取吡仑帕奈相关ADE报告17112份,药品说明书中未标注的报告频次较多、信号较强的ADE主要分布于神经系统疾病、多重耐药性、先天性疾病、抗凝血药药效降低和代谢及营养类疾病。结论:临床使用吡仑帕奈时,应多关注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对特殊患者群体需评估患者状态,并探索最佳药物剂量,通过个体化治疗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仑帕奈 药品不良事件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 数据挖掘 个体化治疗
下载PDF
抗癫痫药物治疗无效患者的差异表达基因谱生物信息学分析
14
作者 姚承佼 李奕霖 +4 位作者 熊钦 罗利红 谢凤娇 陈蕾 冯培民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3年第7期1-7,I0001,共8页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一线抗癫痫药物治疗无效的癫痫患者与治疗有效患者的基因芯片数据,筛选抗癫痫药物治疗无效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探寻其下游生物学过程,预测西药治疗无效癫痫患者的潜在治疗中药。方法从基因表达数据库(GEO)提...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一线抗癫痫药物治疗无效的癫痫患者与治疗有效患者的基因芯片数据,筛选抗癫痫药物治疗无效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探寻其下游生物学过程,预测西药治疗无效癫痫患者的潜在治疗中药。方法从基因表达数据库(GEO)提取数据集GSE143272基因芯片原始数据,使用GEO2R筛选抗癫痫药物无效与抗癫痫药物有效患者差异表达基因(DEGs)。利用在线分析软件DAVID对DEGs进行功能和信号通路的富集分析,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将DEGs与在线中药预测工具Coremine Medical相互映射,筛选治疗癫痫可能的靶向中药。结果丙戊酸钠治疗有效与治疗无效组筛选出DEGs 7个,卡马西平治疗有效与无效组筛选出DEGs 7个,苯妥英钠治疗有效与无效组筛选出DEGs 13个,其涉及的通路多与移植物抗宿主病、同种异体排斥反应、抗原处理和呈递等信号通路、自然杀伤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Th1/Th2细胞分化相关。筛选出的潜在中药以珍珠母、壁虎、南蛇藤、黄丝郁金、丹参、海狸香、天麻等定惊安神药,川芎、蕲蛇、香五加、川桐皮、艾纳香、白花丹等祛风通络药,茶树根、知母、白花蛇舌草、大黄、甘草、千金藤、忍冬藤、生地黄、蚕砂、水牛角等清热凉血药和厚朴、南沙参、大白部、瓜蒌、绞股蓝等祛痰药为主。结论抗癫痫药物治疗效果与基因差异表达密切相关,结果部分所述中药联合抗癫痫西药,可能提高抗癫痫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差异表达基因 耐药 中药预测 生物信息学
原文传递
1例奥拉帕利致Ⅳ度骨髓抑制患者的药学监护
15
作者 王祺茹 左丽 +4 位作者 杜琼 叶玲 阮聪 翟青 徐蕊 《中国药物警戒》 2023年第10期1176-1180,共5页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参与奥拉帕利致Ⅳ度骨髓抑制的药学干预,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临床药师参与1例奥拉帕利引起的Ⅳ度骨髓抑制的药学监护及不良反应管理,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并结合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抑制剂(PARPi)的...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参与奥拉帕利致Ⅳ度骨髓抑制的药学干预,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临床药师参与1例奥拉帕利引起的Ⅳ度骨髓抑制的药学监护及不良反应管理,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并结合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抑制剂(PARPi)的不良反应管理指南共识,对患者的不良反应症状、生化指标、凝血功能等进行定期监测评估并及时对症治疗,提出个体化用药建议。结果 临床药师与医师紧密协作给予卵巢癌患者服用奥拉帕利后的不良反应管理和药学监护,协助医师优化重启治疗方案,药师随访管理患者8月余,血生化在参考值范围,肿瘤病情稳定,未再出现明显Ⅱ度及以上骨髓抑制。结论 临床药师深入临床参与卵巢癌患者应用奥拉帕利维持治疗的用药监护和不良反应管理,协助医师调整个体化用药方案,可以促进患者用药合理、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拉帕利 卵巢癌 骨髓抑制 药品不良反应 药学监护
下载PDF
硫酸镁注射液致视觉障碍1例并文献分析
16
作者 曹建英 王佩军 《中国药业》 CAS 2023年第20期140-143,共4页
目的为临床安全使用硫酸镁注射液提供参考。方法分析某院收治的1例静脉滴注硫酸镁注射液过程中出现视觉障碍患者的治疗经过。结合文献资料分析其发生原因及防范措施。结果患者出现的视觉障碍与使用硫酸镁注射液的因果关系为“肯定”(Nar... 目的为临床安全使用硫酸镁注射液提供参考。方法分析某院收治的1例静脉滴注硫酸镁注射液过程中出现视觉障碍患者的治疗经过。结合文献资料分析其发生原因及防范措施。结果患者出现的视觉障碍与使用硫酸镁注射液的因果关系为“肯定”(Naranjo评分为13分)。该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与药品(非质量)因素、患者个体差异及药物(镁离子)的体内蓄积等相关。防范方面需密切关注该药使用过程中有无异常表现,尤其要区分视觉障碍为先兆子痫(或子痫)还是使用硫酸镁引起,并对症处理。如已发生过类似情况,硫酸镁需减量使用或停用,或换用其他保胎药。结论临床应重视硫酸镁注射液引起的视觉障碍。该ADR因国内药品说明书尚未收载,属新的ADR,建议加强用药安全监测及风险识别防控,生产企业亦应及时完善药品说明书,促进临床安全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镁注射液 视觉障碍 药品不良反应 文献分析 安全用药
下载PDF
抗癫痫药致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的文献分析
17
作者 丁玲 刘丽华 +5 位作者 罗星 段现来 黄芳 汤显靖 邱珂 毕方方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3年第2期245-249,共5页
目的:了解抗癫痫药相关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的临床特点。方法:检索PubMed、OVID、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截至2022年3月),收集抗癫痫药相关HLH的个案报道类文献,记录患者基本情况(年龄、性别和原发病... 目的:了解抗癫痫药相关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的临床特点。方法:检索PubMed、OVID、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截至2022年3月),收集抗癫痫药相关HLH的个案报道类文献,记录患者基本情况(年龄、性别和原发病等)、致敏药物、用药剂量和联合用药,以及HLH发生时间、临床表现、处置和转归等信息,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个案报道类文献20篇,涉及22例患者,其中男性14例,女性8例;年龄3~59岁;应用拉莫三嗪18例,苯巴比妥2例,奥卡西平1例,同时使用卡马西平、苯妥英和托吡酯1例;17例报告了出现HLH的时间,HLH发生时间最短和最长的药品均为拉莫三嗪,分别为用药后第6日和第42日。抗癫痫药致HLH的典型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皮疹及多脏器损害。停用抗癫痫药并使用糖皮质激素、依托泊苷、免疫球蛋白等治疗,19例患者的症状在数日至数月内逐渐改善,3例患者最终死亡。结论:应关注抗癫痫药所致HLH,加强用药教育,早期识别和停止使用致敏药物,结合相关治疗患者症状可改善,但严重者可致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癫痫药 噬血细胞综合征 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 药品不良反应
下载PDF
加巴喷丁有效缓解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大鼠痛敏并调控CACNA2D1的表达 被引量:1
18
作者 龙兴震 余胜丽 +4 位作者 马尊峰 霍文耀 孙蔺波 张洋 白雪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03-909,共7页
目的明确加巴喷丁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分子作用靶点。方法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方法分析加巴喷丁治疗PHN的分子靶点并通过共沉淀试验验证。制备PHN大鼠模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疾病模... 目的明确加巴喷丁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分子作用靶点。方法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方法分析加巴喷丁治疗PHN的分子靶点并通过共沉淀试验验证。制备PHN大鼠模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疾病模型组、模型组+50 mg·kg^(-1)加巴喷丁组、模型组+100 mg·kg^(-1)加巴喷丁组、模型组+200 mg·kg^(-1)加巴喷丁组,每组9只,并在不同时间点测定大鼠痛觉行为学;免疫荧光、Western blot和qPCR测定大鼠脊髓组织CACNA2D1、Bax和Bcl-2 mRNA及其蛋白表达。结果通过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和共沉淀试验证明,CACNA2D1是加巴喷丁的靶基因,二者能够稳定结合。各组大鼠在造模后机械痛阈和热疼痛阈明显降低,GABA细胞凋亡数量明显增加;分别腹腔注射50、100和200 mg·kg^(-1)加巴喷丁后,大鼠的机械痛阈和热疼痛阈明显增加(P<0.05),GABA细胞凋亡数量明显减少(P<0.05)。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随着加巴喷丁浓度的增加,Bax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降低,Bcl-2和CACNA2D1的阳性表达率明显增高。qPCR检测Bax、Bcl-2和CACNA2D1 mRNA表达水平与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结果一致。结论加巴喷丁能够上调靶蛋白CACNA2D1的蛋白表达,抑制促凋亡蛋白Bax,促进凋亡抑制因子Bcl-2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巴喷丁 网络药理学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疼痛行为学 细胞凋亡 CACNA2D1 BAX Bcl-2
下载PDF
LC-MS/MS法同时测定拉考沙胺和吡仑帕奈的血浆药物浓度 被引量:1
19
作者 余恒毅 徐艳娇 +4 位作者 向东 刘璐 李喜平 刘东 贡雪芃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1979-1983,共5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人血浆中2种第三代抗癫痫药拉考沙胺和吡仑帕奈血浆药物浓度的方法并应用于临床。方法10例癫痫患者的血浆样品经乙腈沉淀蛋白并以乙腈-水(20∶80,V/V)稀释后,以氯氮平为内标,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拉考沙胺、吡...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人血浆中2种第三代抗癫痫药拉考沙胺和吡仑帕奈血浆药物浓度的方法并应用于临床。方法10例癫痫患者的血浆样品经乙腈沉淀蛋白并以乙腈-水(20∶80,V/V)稀释后,以氯氮平为内标,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拉考沙胺、吡仑帕奈的质量浓度,再通过稀释倍数换算得血浆药物谷浓度。以Welch Ultimate XB-C_(18)为色谱柱,以10 mmol/L甲酸铵溶液为流动相A、甲醇-乙腈-异丙醇(0.2%甲酸)混合溶液(7∶1.5∶1.5,V/V/V)为流动相B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0.4 mL/min,柱温为40℃,进样量为5μL;采用电喷雾离子源以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正离子扫描,用于定量分析的离子对分别为m/z 251.2→144.1(拉考沙胺)、m/z 350.2→219.2(吡仑帕奈)、m/z 327.2→270.0(内标)。结果拉考沙胺、吡仑帕奈检测质量浓度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0125~0.125μg/mL(r>0.99)、0.0375~3.75 ng/mL(r>0.99),定量下限分别为0.00125μg/mL、0.0375 ng/mL;批内、批间精密度,准确度,提取回收率,基质效应,稳定性均符合相关要求。1~5号患者体内拉考沙胺的谷浓度为5.3~12.2μg/mL,6~10号患者体内吡仑帕奈的谷浓度为208~510 ng/mL。结论所建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可用于拉考沙胺和吡仑帕奈的治疗药物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考沙胺 吡仑帕奈 血浆药物浓度 治疗药物监测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下载PDF
局灶性癫痫患者停用抗癫痫药后的复发风险研究
20
作者 成孝林 袁文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3年第5期566-568,574,共4页
目的:评估停用抗癫痫药(AED)后成年患者局灶性癫痫复发的风险和复发的高危期,分析影响停药2年内的复发风险及相关危险因素,确定无癫痫发作2年以上的患者停药后复发的预测因素,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更多依据。方法:利用癫痫随访登记数... 目的:评估停用抗癫痫药(AED)后成年患者局灶性癫痫复发的风险和复发的高危期,分析影响停药2年内的复发风险及相关危险因素,确定无癫痫发作2年以上的患者停药后复发的预测因素,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更多依据。方法:利用癫痫随访登记数据库,对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该院收治的108例成年局灶性癫痫患者进行随访。用Kaplan-Meier法分析复发风险和复发时间,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确定预测因素。结果:108例患者中,39例出现了复发,其中8例在药物减停过程中发生,31例在完全停药之后出现。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AED停药后12、24、36、48、60、72和84个月的癫痫复发概率分别为24.0%、20.4%、8.3%、2.7%、4.6%、0.97%和0.98%。大部分复发发生于停药24个月内,尤其是停药12个月内。停药24个月后,癫痫复发的可能性下降,尤其是停药60个月后,癫痫复发率<1%,呈极低的水平曲线,仅2例患者分别在停药64个月和84个月时复发。此外,AED停药12、24、36、48和60个月癫痫复发的累积概率分别为24.0%、41.3%、48.4%、51.1%和56.9%。多因素分析发现,性别、脑电图异常、发作频率>4次/月、减药持续时间≤6个月和AED联合应用是影响癫痫复发的独立性危险因素(P<0.05)。结论:成年局灶性癫痫患者停药24个月内为癫痫复发的高危期,停药60个月以上癫痫复发率<1%。对于成年局灶性癫痫患者,性别、脑电图异常、发作频率>4次/月、减药持续时间≤6个月和AED联合应用为复发的独立性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灶性癫痫 抗癫痫药 合理用药 复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