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5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吲哚布芬用于预防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1
作者 郑宇静 赵紫楠 +4 位作者 张天齐 李文英 赵飞 张亚同 金鹏飞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4年第3期317-321,326,共6页
目的:评价吲哚布芬在预防静脉血栓形成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在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linicalTrial.gov、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检索,纳入吲哚布芬用于预防静脉血栓形成的随机对照试验... 目的:评价吲哚布芬在预防静脉血栓形成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在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linicalTrial.gov、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检索,纳入吲哚布芬用于预防静脉血栓形成的随机对照试验(干预措施为吲哚布芬单药或联合其他常规用药治疗;对照措施为其他阳性对照药单药或联合其他常规用药治疗),检索时间截至2023年5月。2名评价者按照事先制定的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对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5项RCT研究,共2164例患者,其中吲哚布芬组1117例,对照组1047例。有效性结局显示,吲哚布芬在心房颤动(AF)血栓预防、骨科大手术后血栓预防和特发性膜性肾病血栓预防方面有足够的循证证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均不劣于华法林或其他抗凝血药;在AF合并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肾病综合征和下肢浅静脉曲张术后血栓预防方面,吲哚布芬也具有一定的证据,但尚不足以进行定量分析。安全性结果显示,吲哚布芬在预防AF血栓形成中造成出血(RR=0.18,95%CI=0.09~0.38,P<0.00001)和轻微出血(RR=0.17,95%CI=0.05~0.52,P=0.002)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华法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吲哚布芬在预防静脉血栓形成方面已积累了一定的循证证据,其临床有效性不劣于传统治疗方案,在安全性方面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布芬 静脉血栓形成 META分析 随机对照试验
下载PDF
基于《中国医疗机构药品评价与遴选快速指南(第二版)》的口服抗凝药物临床综合评价
2
作者 田冬冬 曹格溪 +3 位作者 薛朝军 董占军 刘建平 赵志刚 《医药导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4-282,共9页
目的基于《中国医疗机构药品评价与遴选快速指南(第二版)》,对口服抗凝药物(OACs)进行综合评价,以期为医疗机构药品遴选、临床用药决策提供参考。方法收集评价证据,从临床属性(有效性和安全性)、药学特性、经济性及其他属性4个维度对纳... 目的基于《中国医疗机构药品评价与遴选快速指南(第二版)》,对口服抗凝药物(OACs)进行综合评价,以期为医疗机构药品遴选、临床用药决策提供参考。方法收集评价证据,从临床属性(有效性和安全性)、药学特性、经济性及其他属性4个维度对纳入的药品赋分与评价。结果所有纳入评价的OACs综合评分均在70分以上,华法林综合评分最高。临床属性和药学特性是药品遴选评价的核心属性,当仅评估临床属性和药学特性时,评分最高的药品是艾多沙班。结论OACs是长期抗凝治疗患者的首选药物,不同OACs在临床治疗中有不同的优势。通过《指南(第二版)》对OACs进行遴选评价,可为医疗机构药品遴选与科学、合理、安全用药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服抗凝药物 华法林 达比加群酯 利伐沙班 艾多沙班 阿哌沙班 遴选评价 数字化评分
下载PDF
对比罗沙司他与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的影响
3
作者 文杨 夏运风 +2 位作者 甘华 李正荣 龚颖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90-594,共5页
目的对比罗沙司他与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取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净化中心2019年4月至2021年6月处方中含罗沙司他的56例MHD患者作为ROX组,... 目的对比罗沙司他与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取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净化中心2019年4月至2021年6月处方中含罗沙司他的56例MHD患者作为ROX组,同期处方中含rHuEPO的60例MHD患者作为EPO组,随访观察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查指标、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心脏超声参数的差异及随访期间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及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AC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ROX组患者治疗前后的CACS差值明显低于EPO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脏超声参数及实验室检查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ROX组患者的脑卒中和心肌梗死发生率显著低于EPO组(P<0.05),但两组间因心衰住院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rHuEPO比较,罗沙司他可能对延缓MHD患者冠状动脉钙化有积极作用,且可能有利于减少MHD患者心肌梗死、脑卒中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沙司他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 维持性血液透析 冠状动脉钙化
下载PDF
甲状腺功能异常对凝血系统的影响及治疗药物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4
作者 蒋敏 边原 龙恩武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5-90,共6页
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的凝血指标可出现异常,存在潜在发生血栓或出血的风险。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存在显著的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并引起血栓风险,但关于甲状腺功能减退对凝血功能的影响仍存在争议。甲状腺功能异常对凝血系统的潜在风险可能干... 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的凝血指标可出现异常,存在潜在发生血栓或出血的风险。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存在显著的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并引起血栓风险,但关于甲状腺功能减退对凝血功能的影响仍存在争议。甲状腺功能异常对凝血系统的潜在风险可能干扰抗凝药物治疗安全性,同时甲状腺疾病治疗药物与抗凝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对患者的用药安全造成影响。该文基于既往研究文献分析甲状腺功能异常与凝血功能相关性,评估和探讨甲状腺功能异常对凝血系统的影响及相关治疗药物相互作用,以期为甲状腺功能紊乱合并凝血功能异常患者的诊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抗甲状腺药 甲状腺素 抗凝药 促凝药 药物相互作用 凝血系统
下载PDF
44例氯吡格雷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文献病例分析
5
作者 江璐 许梦帆 +2 位作者 夏凡 朱建国 谢诚 《医药导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4-308,共5页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建库至2022年11月收录在PubMed、Embase、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期刊数据库有关氯吡格雷致血小板减少症的病例报道并对其发生情况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建库至2022年11月收录在PubMed、Embase、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期刊数据库有关氯吡格雷致血小板减少症的病例报道并对其发生情况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共纳入43篇文献合计44例患者;男30例(68.2%),女14例(31.8%);年龄37~88(65.0±11.4)岁,其中≥60岁30例(68.2%)。发生血小板减少症的时间为用药后8 h~9个月,其中29例(65.9%)出现在2周内。31例(70.5%)表现为重度血小板减少,38例(86.4%)伴有并发症,其中24例(63.2%)表现为出血,19例(50.0%)表现为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经停药和对症治疗后41例(93.2%)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3例(6.8%)死亡。结论氯吡格雷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以重度血小板减少居多,且常伴发出血或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但整体转归良好。临床在使用该药的前2周内应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小板计数,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停药并予以对症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吡格雷 血小板减少症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药品不良反应 文献病例分析
下载PDF
注射用尖吻蝮蛇血凝酶在手术创面止血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6
作者 高琰 王品 +1 位作者 黄飞 张冰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4年第2期232-236,共5页
目的:系统评价注射用尖吻蝮蛇血凝酶在手术创面止血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3年3月,收集注射用尖吻蝮蛇血凝酶... 目的:系统评价注射用尖吻蝮蛇血凝酶在手术创面止血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3年3月,收集注射用尖吻蝮蛇血凝酶用于手术创面止血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组干预措施为注射用尖吻蝮蛇血凝酶,对照组为安慰剂或空白对照),中文数据库中限定期刊为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英文数据库中不限制期刊。由2名研究者对文献进行筛选、提取及偏倚风险评估,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9项RCT研究,包括1 384例患者,其中研究组患者716例,对照组患者66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有效性方面,研究组方案降低术中出血量(MD=-65.71,95%CI=-81.99~-49.43,P<0.000 01)、缩短止血时间(MD=-27.25,95%CI=-36.73~-17.77,P<0.000 01)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安全性方面,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24 h后纤维蛋白原水平有一定的降低趋势,24 h后凝血酶原时间有一定的缩短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现有证据表明,注射用尖吻蝮蛇血凝酶针对手术创面止血具有良好的效果及安全性。因当前所掌握的研究数据在数量和质量方面存在限制,因此,需要未来开展更多高质量的RCT研究进一步验证上述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尖吻蝮蛇血凝酶 手术止血 META分析 有效性 安全性 系统评价
下载PDF
艾曲泊帕致儿童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7
作者 王南 王志法 +2 位作者 王晓玲 吴润晖 成晓玲 《实用药物与临床》 2024年第1期59-64,共6页
目的分析艾曲泊帕(Eltrombopag)在儿童患者中致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临床特点和一般规律,为其临床合理、安全使用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VIP)、PubMed等数据库收录的艾曲泊帕致儿童不良反应相... 目的分析艾曲泊帕(Eltrombopag)在儿童患者中致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临床特点和一般规律,为其临床合理、安全使用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VIP)、PubMed等数据库收录的艾曲泊帕致儿童不良反应相关病例报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5月,并对纳入文献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22篇,应用艾曲泊帕治疗的患儿共800例,ADR共计246例,主要累及消化系统和血液系统,绝大多数ADR为轻症,可自行缓解,或经减停药、对症处理后缓解。结论儿童群体应用艾曲泊帕整体耐受性良好,但仍需加强监测,保障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曲泊帕 儿童 药品不良反应 文献分析
下载PDF
低分子质量肝素锂的制备及其体外抗凝血性能评价
8
作者 蔡鑫鑫 袁建梅 +4 位作者 李曰珍 谭新强 李志利 高宾 汪应灵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0-174,181,共6页
以肝素钠粗品为原料,采用超声盐解-阳离子交换转锂-二氧化氯氧化-醇沉-干燥的新型离子交换工艺制备低分子质量肝素锂。采用Box-Behnlen实验对制备工艺条件进行优化。通过FT-IR、UV-Vis、1HNMR、XPS、比旋光度等对产品进行组成、结构和... 以肝素钠粗品为原料,采用超声盐解-阳离子交换转锂-二氧化氯氧化-醇沉-干燥的新型离子交换工艺制备低分子质量肝素锂。采用Box-Behnlen实验对制备工艺条件进行优化。通过FT-IR、UV-Vis、1HNMR、XPS、比旋光度等对产品进行组成、结构和性能表征,考察了其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体外抗凝3项指标。结果表明,盐解辅以超声、转锂时锂型树脂交换、ClO_(2)氧化脱色为该工艺改良的3个关键环节。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得肝素锂效价为173.3 IU/mg,锂质量分数为3.6%,比旋光度为+51.422°。自制肝素锂与肝素钠标准品具有高度相似的结构特征,保留了肝素中—OSO_(3)^(-)、—COO^(-)、OH^(-)等活性基团。自制肝素锂展现出较强的体外抗凝血活性,主要通过内源凝性途径和共同途径作用于凝血过程,可作为医用采血器的预置抗凝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锂 新型离子交换法 超声盐解 二氧化氯氧化 抗凝血性能
原文传递
华法林相关基因CYP2C9、VKORC1、CYP4F2的多态性分布
9
作者 王慧 甄拴平 +2 位作者 冯淳 王华 邓明星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515-518,共4页
目的研究CYP2C9、VKORC1、CYP4F2基因多态性在陕西省宝鸡地区汉族人群中的分布情况,为华法林个体化用药提供遗传依据。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5月在宝鸡市中医医院心内科接受华法林治疗并进行相关基因检测的住院患者475例,采用飞行... 目的研究CYP2C9、VKORC1、CYP4F2基因多态性在陕西省宝鸡地区汉族人群中的分布情况,为华法林个体化用药提供遗传依据。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5月在宝鸡市中医医院心内科接受华法林治疗并进行相关基因检测的住院患者475例,采用飞行时间质谱仪对华法林药物相关基因CYP2C9、VKORC1、CYP4F2分别进行检测,然后对检测结果的基因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华法林药物相关各基因分布频率符合Hardy-Weinberg equilibrium规律,475例患者VKORC1基因型分别是AA型、AG型、GG型,基因频率分别为83.79%,15.58%,0.63%;CYP2C9基因型分别是*1/*1型、*1/*3型、*1/*2型,基因频率分别为95.17%,4.74%,0.11%,未检出*2/*2、*2/*3、*3/*3基因型;CYP4F2基因型分别是*1/*1型、*1/*3型、*3/*3型,基因频率分别为52.40%,39.37%,8.21%。各基因型分布在患者不同性别、年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陕西宝鸡地区汉族人群华法林药物基因VKORC1(c.-1639G>A)以变异型为主,包括纯合变异和杂合变异,而CYP2C9(*1、*2、*3)和CYP4F2(*1,*3)以野生型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多态性 华法林 CYP2C9基因 VKORC1基因 CYP4F2基因
下载PDF
活血化瘀类中药饮片与口服抗凝血药联合应用的出血风险研究
10
作者 杜秋 丁淜 郭华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4年第3期283-286,共4页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活血化瘀类中药饮片与口服抗凝血药治疗疾病的出血风险。方法:回顾性研究2022年该院服用口服抗凝血药和活血化瘀类中药饮片的住院患者158例,根据是否联合应用活血化瘀类中药饮片分为联合组(80例)和对照组(78例)。对照...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活血化瘀类中药饮片与口服抗凝血药治疗疾病的出血风险。方法:回顾性研究2022年该院服用口服抗凝血药和活血化瘀类中药饮片的住院患者158例,根据是否联合应用活血化瘀类中药饮片分为联合组(80例)和对照组(78例)。对照组患者使用的口服抗凝血药包括华法林、利伐沙班、达比加群酯;联合组患者联合应用的活血化瘀类中药饮片包括丹参、川芎、牛膝等。观察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相关指标如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PT-INR)、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出血事件发生率等。结果:联合组与对照组患者PT-INR、FIB、D-D、APTT和TT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的出血事件发生率为66.25%(53/80),高于对照组的42.31%(33/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联合应用活血化瘀类中药饮片与口服抗凝血药后,虽然相关凝血指标并未出现明显变化,但是出血事件发生率显著升高。临床用药时,需重点关注含有丹参、川芎、牛膝和红花等的活血化瘀类中药饮片或中药复方制剂与口服抗凝血药联合应用会增加出血的风险。本研究为中西药相互作用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血化瘀类中药饮片 口服抗凝血药 出血风险 中西药联合应用
下载PDF
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11
作者 石岩硕 邱学佳 +3 位作者 曹格溪 赵建群 庞国勋 董占军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4年第3期333-336,共4页
目的:系统评价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用药选择提供循证学支持。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等(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3年8月),收集... 目的:系统评价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用药选择提供循证学支持。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等(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3年8月),收集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阿替普酶(观察组)对比单用阿替普酶(对照组)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和质量评价,并应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项RCT研究,包含120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RR=1.18,95%CI=1.12~1.23,P<0.00001)、痊愈率(RR=1.55,95%CI=1.21~2.00,P=0.0006)和显效率(RR=1.27,95%CI=1.07~1.51,P=0.006)均高于对照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评分(MD=-2.09,95%CI=-2.84~-1.33,P<0.00001)和无效率(RR=0.28,95%CI=0.18~0.42,P<0.00001)显著低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06,95%CI=0.69~1.61,P=0.80)。结论: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阿替普酶与单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相比,临床疗效更优,且安全性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右莰醇 阿替普酶 急性脑梗死 Meta分析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学和可视化技术的抗栓治疗危险因素分析
12
作者 许丽丽 李舒悦 +4 位作者 王丽曼 陈艳 戴梦飞 徐航 葛卫红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14-619,共6页
目的分析国内外抗栓治疗(抗血小板治疗和抗凝治疗,即抗栓的药物治疗)危险因素的现状和特点,为防治抗栓治疗引起的血栓或出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检索2011年1月至2021年11月期间发表在中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 目的分析国内外抗栓治疗(抗血小板治疗和抗凝治疗,即抗栓的药物治疗)危险因素的现状和特点,为防治抗栓治疗引起的血栓或出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检索2011年1月至2021年11月期间发表在中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以及英文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MEDLINE)有关抗栓治疗危险因素的相关文献,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并使用VOSviewer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共纳入595篇文献,英文文献发表量前三的国家分别为美国、中国和日本。研究类型以队列研究为主,样本数量大多在1000例以内。抗栓治疗危险因素分为影响抗血小板药物、华法林以及新型口服抗凝药治疗的危险因素。年龄、性别、肾功能、抗栓药物的联用等是共同的危险因素,不同的抗栓药物的危险因素也有其自身特点。结论国内外抗栓治疗危险因素的研究数量较多但样本量有待增加。药师应基于不同药物和不同人群进行个体化用药服务,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栓治疗 危险因素 计量分析 可视化技术
下载PDF
基于AGREEⅡ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指南评价
13
作者 宋鹏飞 王婷 +1 位作者 董亚琳 张璐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4年第1期5-8,12,共5页
目的:采用临床指南研究与评估系统Ⅱ(AGREEⅡ)工具,对2010—2019年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相关临床实践指南进行方法学评价。方法:选取2010—2019年国内外公开发表的ACS患者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指南及相... 目的:采用临床指南研究与评估系统Ⅱ(AGREEⅡ)工具,对2010—2019年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相关临床实践指南进行方法学评价。方法:选取2010—2019年国内外公开发表的ACS患者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指南及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使用AGREEⅡ对其进行系统评价,并分析各指南推荐内容的差异。结果:共纳入相关文献10篇,其中7篇治疗指南,3篇专家建议与共识。AGREEⅡ各领域的平均得分,范围和目的为(82.5±8.7)%,参与人员为(67.5±15.3)%,制定的严谨性为(68.7±18.2)%,表达的清晰性为(89.3±4.0)%,应用性为(68.1±13.8)%,编辑的独立性为(54.8±12.3)%,总体评价为(65.7±12.3)%。组内相关系数及95%CI为0.89(0.72~0.92),说明研究员评分一致性较高。指南均推荐术后使用阿司匹林+P2Y12受体拮抗剂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结论:临床实践指南用药推荐术后使用阿司匹林+P2Y12受体拮抗剂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用药疗程为12个月。ACS患者非必要无需进行基因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抗血小板药物治疗 指南评价
下载PDF
尼洛替尼与达沙替尼二线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的成本效用分析
14
作者 马玲 赵燕鸿 +1 位作者 刘佳 屠文莲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92-98,共7页
目的评估费城染色体阳性慢性髓性白血病慢性期(Ph+CML-CP)患者中对伊马替尼耐药或不耐受的二线尼洛替尼与达沙替尼的成本效果。方法建立状态转移马尔可夫(Markov)模型进行成本效用分析,模型包括4种健康状态:慢性期(CP),加速期(AP),急变... 目的评估费城染色体阳性慢性髓性白血病慢性期(Ph+CML-CP)患者中对伊马替尼耐药或不耐受的二线尼洛替尼与达沙替尼的成本效果。方法建立状态转移马尔可夫(Markov)模型进行成本效用分析,模型包括4种健康状态:慢性期(CP),加速期(AP),急变期(BP)和死亡。尼洛替尼与达沙替尼治疗的无进展生存率,疾病进展发生率,总生存率等有关临床参数来源于既往发表的研究和专家意见,健康状态效用值来源于文献。通过Treeage软件以增量成本效果比(ICER)作为评价指标,对尼洛替尼和达沙替尼2个方案的总产出和总成本进行评价,并通过单变量、概率敏感性分析评估模型稳定性。结果与选用达沙替尼治疗相比,选用尼洛替尼治疗的ICER为182487.71元·QALY^(-1),低于3倍2021年全国人均GDP。敏感性分析显示主要的影响参数有贴现率,达沙替尼价格和尼洛替尼价格,模型结果稳定。结论选用尼洛替尼相对达沙替尼用于对伊马替尼耐药或不耐受的Ph+CML-CP患者治疗具有成本效用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洛替尼 达沙替尼 慢性髓性白血病 成本效果分析 二线治疗
下载PDF
那屈肝素钙中N-NO的去除方法研究
15
作者 郑华淦 廖冬 曲和之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5-68,共4页
分别采用氧化法、加热法、微波照射法、紫外照射法处理那屈肝素钙粗品,比较了不同方法对N-NO的去除效果;并进一步研究了紫外照射时间对那屈肝素钙产品关键指标的影响,进行了3批工艺验证和N-NO含量测定的方法学验证。结果表明,氧化法、... 分别采用氧化法、加热法、微波照射法、紫外照射法处理那屈肝素钙粗品,比较了不同方法对N-NO的去除效果;并进一步研究了紫外照射时间对那屈肝素钙产品关键指标的影响,进行了3批工艺验证和N-NO含量测定的方法学验证。结果表明,氧化法、加热法、微波照射法仅能去除50%左右的N-NO,而紫外照射20~60 min可以去除95%以上的N-NO,使那屈肝素钙产品符合欧洲药典(EP)标准要求(N-NO含量≤0.25μg·g^(-1));紫外照射对那屈肝素钙产品的分子量、效价等关键指标无影响;方法学验证结果表明,热能分析仪适用于那屈肝素钙中N-NO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那屈肝素钙 N-NO 亚硝胺 紫外照射 效价 热能分析仪
下载PDF
依达拉奉与银杏叶提取物联合应用对脑梗死后上肢感觉异常的影响
16
作者 纪波波 谢磊 +1 位作者 黄莉莉 章新华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427-429,共3页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与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联合应用对脑梗死患者上肢感觉异常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2年8月南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70例,将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将常规治疗和康复训练应用于...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与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联合应用对脑梗死患者上肢感觉异常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2年8月南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70例,将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将常规治疗和康复训练应用于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将依达拉奉与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联合应用于观察组患者,两组均进行两周的治疗。将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上肢麻木程度、不同时间点(治疗前、治疗后)的神经与运动功能、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白细胞介素(IL)-6水平以及生活质量进行统一的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较对照组的65.71%对比,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88.57%处于较高水平;治疗后,两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FMA)、生活质量各项评分与治疗前对比均呈现升高的趋势,其中较对照组比观察组处于较高水平;治疗后,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清TNF-α、MMP-9、IL-6水平与治疗前对比均呈现降低趋势,较对照组比观察组处于较低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与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患者可有效减轻其上肢麻木程度,促进机体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恢复,且可对炎性反应起到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上肢感觉异常 依达拉奉 银杏叶提取物 神经功能 运动功能 炎性反应
下载PDF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个案处方用药规律挖掘
17
作者 滕羽鸥 朱顺 +3 位作者 李婷 倪敬年 魏明清 时晶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4期53-57,共5页
目的为中医临床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中以中药治疗ALS的个案文献,检索时限为自建库起至2022年11月。采用Excel软件统计复方中组方药物的使用频次(率)、四气(性)、五味、归经、功效,并导入中医传... 目的为中医临床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中以中药治疗ALS的个案文献,检索时限为自建库起至2022年11月。采用Excel软件统计复方中组方药物的使用频次(率)、四气(性)、五味、归经、功效,并导入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 3.0)进行数据挖掘。结果共纳入个案文献110篇,涉及中药组方139个、中药218味,累计使用频次1946次。常用药物(使用频率>10%)45味,性味归经分别以温性(47.35%)、甘味(42.45%)、归脾经(20.29%)为主,药物功效以补虚类(41.37%)为主。中药组合98个,涉及中药24味,其中以黄芪、白术、党参组合(33次)最常见,药对以黄芪-山药、黄芪-熟地黄最常见(均使用32次);聚类分析提取核心药物组合5类。结论ALS个案用药处方以补虚类中药为核心,分补气、补血、补阳、补肝肾,配以升阳、温里、行气等药味。处方组合以气血双补、阴阳双补、清热化痰和益气活血为主要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萎缩侧索硬化 中医传承计算平台 个案 补虚 中药 用药规律
下载PDF
基于FⅧ探讨不同脱盐方式的效果及对其成分的影响
18
作者 裴仁俊 杜晞 +5 位作者 孙盼 黎小月 蒋鹏 李长清 林方昭 曹海军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304-311,共8页
目的基于人凝血因子Ⅷ(human coagulation factorⅧ,FⅧ)比较5种脱盐方法的脱盐效果及对FⅧ成分的影响,为蛋白脱盐方式提供参考。方法分别用Sephadex G-25 Medium凝胶、Fractogel EMD BioSEC凝胶、超滤、室温透析和4℃透析5种方法对人F... 目的基于人凝血因子Ⅷ(human coagulation factorⅧ,FⅧ)比较5种脱盐方法的脱盐效果及对FⅧ成分的影响,为蛋白脱盐方式提供参考。方法分别用Sephadex G-25 Medium凝胶、Fractogel EMD BioSEC凝胶、超滤、室温透析和4℃透析5种方法对人FⅧ进行脱盐处理。通过Na^(+)、柠檬酸根离子、甘氨酸去除率评估脱盐效果。通过脱盐前后FⅧ蛋白回收率、FⅧ活性(coagulation factorⅧactivity,FⅧ∶C)、VWF抗原(VWF antigen,VWF∶Ag)、VWF活性(VWF activity,VWF∶Ac)、VWF多聚体及SDS-PAGE分析,评估其对FⅧ成分的影响。结果在脱盐效果方面:Na+在超滤脱盐时去除率最低,为(97.90±0.06)%,Fractogel EMD BioSEC凝胶脱盐去除率最高,为(99.82±0.07)%。除Sephadex G-25 Medium凝胶脱盐与Fractoge EMD BioSEC凝胶脱盐间Na^(+)去除率无统计学意义(P=0.90)外,其他4种方法间Na+去除率存在统计学意义。甘氨酸在超滤脱盐时去除率最低,为(95.78±0.42)%,Fractogel EMD BioSEC凝胶脱盐去除率最高,为(99.81±0.08)%。除超滤脱盐外,其他4种脱盐方法间甘氨酸去除率无统计学意义。柠檬酸根离子在5种方法间去除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0.85)。对于FⅧ成分的影响方面:超滤脱盐FⅧ∶C、VWF∶Ag、VWF∶Ac及蛋白回收率最高,分别为(18.34±1.99)IU/mL、(11.81±0.33)IU/mL、(12.26±0.58)IU/mL、(97.13±1.37)%。5种方法脱盐前后VWF∶Ac/VWF∶Ag无明显变化。SDS-PAGE及VWF多聚体分析表明,不同脱盐方法对蛋白组成种类影响不明显。结论尽管不同方式脱盐对FⅧ蛋白组成种类无明显影响,但脱盐效果存在差异,不同方式脱盐对蛋白回收率、FⅧ∶C、VWF∶Ag及VWF∶Ac影响显著。蛋白处理过程中,对于脱盐方式的选择应给予足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凝血因子Ⅷ 脱盐 凝胶层析 超滤 透析
原文传递
心房颤动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初期发生抗凝过度的影响因素研究
19
作者 范彩霞 李娇 +4 位作者 魏延津 郭德群 刘存飞 李峥嵘 邱石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8-314,共7页
背景心房颤动发病率高,是引起脑卒中、心血管疾病及全因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而适当的抗凝治疗是预防心房颤动相关性卒中的核心。华法林仍然是目前主要的抗凝药物,但其治疗窗较窄,固定剂量的华法林在治疗初期很容易导致过度或抗凝治疗不... 背景心房颤动发病率高,是引起脑卒中、心血管疾病及全因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而适当的抗凝治疗是预防心房颤动相关性卒中的核心。华法林仍然是目前主要的抗凝药物,但其治疗窗较窄,固定剂量的华法林在治疗初期很容易导致过度或抗凝治疗不足,既往华法林抗凝过度的临床研究较少。目的分析心房颤动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初期发生抗凝过度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并探讨发生抗凝过度的影响因素。方法该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7年1月—2022年12月临沂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行华法林2.5 mg/d治疗的心房颤动患者552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质量、心房颤动类型(非瓣膜型/瓣膜型)、合并疾病(高血压、糖尿病、低蛋白血症、转氨酶异常、心力衰竭)、联合用药情况(联合用药数量、联用抗菌药物、联用胺碘酮),收集患者治疗前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血清白蛋白(Alb)、血清肌酐(Scr)、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收集患者治疗前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和用药7 d后INR。根据华法林治疗7 d后INR是否>3.0将患者分为抗凝过度组(INR>3.0,n=122)和未抗凝过度组(INR≤3.0,n=430),比较两组患者资料,并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华法林抗凝治疗初期发生抗凝过度的影响因素。结果抗凝过度组患者年龄,女性、瓣膜型心房颤动、低蛋白血症、转氨酶异常比例,联合用药数量,联用胺碘酮比例,AST高于未抗凝过度组;体质量、高血压比例、糖尿病比例、Alb、ALT低于未抗凝过度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OR=1.954,95%CI=1.243~3.073,P=0.004)、体质量≤63 kg(OR=2.967,95%CI=1.841~4.783,P<0.001)、联合用药数量>5种(OR=1.976,95%CI=1.175~3.323,P=0.010)、Scr≥91μmol/L(OR=2.087,95%CI=1.222~3.561,P=0.007)是心房颤动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初期发生抗凝过度的独立危险因素,而糖尿病(OR=0.424,95%CI=0.191~0.939,P=0.034)是心房颤动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初期发生抗凝过度的保护因素。结论年龄≥65岁、体质量≤63 kg、联合用药数量>5种、Scr≥91μmol/L可能是心房颤动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初期发生抗凝过度的危险因素,而糖尿病可能是心房颤动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初期发生抗凝过度的保护因素。对于高龄、低体质量、多种药物联合使用、Scr水平升高的华法林抗凝治疗患者应密切监测INR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华法林 国际标准化比值 抗凝过度 危险因素 LOGISTIC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