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93篇文章
< 1 2 1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裙带菜多糖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机制
1
作者 刘伟萍 陈建芬 +2 位作者 安金琪 罗艺 刘凤斌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70-678,共9页
目的探讨裙带菜多糖(sulfated polysaccharide from Undaria pinnatifida,SPUP)对肝癌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及潜在机制。方法MTT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SPUP对肝癌细胞HepG2、SMMC-7721增殖的影响;Hoechst 33258染色和Western blot法检测SPU... 目的探讨裙带菜多糖(sulfated polysaccharide from Undaria pinnatifida,SPUP)对肝癌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及潜在机制。方法MTT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SPUP对肝癌细胞HepG2、SMMC-7721增殖的影响;Hoechst 33258染色和Western blot法检测SPUP干预后对HepG2、SMMC-7721细胞凋亡的影响;Transwell和划痕法检测HepG2、SMMC-7721细胞的迁移和侵袭;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法检测SPUP对肝癌细胞自噬、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2,MMP-2)、MMP-9蛋白的影响。结果SPUP对HepG2、SMMC-7721细胞有短期和长期的抑制增殖作用,对正常肝细胞L-02无明显抑制作用,SPUP可促进两种肝癌细胞凋亡和自噬水平。同时,SPUP可以抑制肝癌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降低EMT和MMPs水平。结论SPUP通过促进凋亡和自噬、抑制EMT和MMPs,进而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裙带菜多糖 肝细胞癌 增殖 自噬 凋亡 侵袭迁移 上皮间质转化 基质金属蛋白酶
下载PDF
社区居民长期服用质子泵抑制剂和处方精简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2
作者 荆冠宁 邹颖 +5 位作者 禚小琪 时司晏 宋应柳 姚弥 迟春花 李俊霞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2344-2351,共8页
背景质子泵抑制剂(PPI)长期服用的潜在风险和潜在不合理用药问题逐渐得到重视。PPI处方精简已得到广泛认同,我国社区居民中长期服用PPI的情况及进行PPI处方精简的意愿尚不明确。目的了解社区居民长期服用PPI及PPI处方精简的现状,探讨其... 背景质子泵抑制剂(PPI)长期服用的潜在风险和潜在不合理用药问题逐渐得到重视。PPI处方精简已得到广泛认同,我国社区居民中长期服用PPI的情况及进行PPI处方精简的意愿尚不明确。目的了解社区居民长期服用PPI及PPI处方精简的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并提出改进措施。方法于2018年4月—2020年1月对在北京市西城区什刹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长期服用PPI的389例居民进行调查,通过社区电子健康信息系统和电话问卷调查收集居民一般情况、PPI使用情况、是否同时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和/或抗血小板药物、合并慢性疾病情况、用药数量、是否可开展PPI精简处方、多重用药情况等。通过电话问卷调查2020年6—12月仍长期服用PPI的92例居民对PPI长期服用的认知和处方精简态度。对可开展处方精简居民连续服用PPI时间>6个月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次调查排除拒绝回答或无法联系、未连续服用PPI的患者后,最终318例长期服用PPI的居民纳入研究,平均年龄(63.9±12.5)岁,女性占61.0%,合并慢性疾病的数量平均为(3.3±1.4)种,用药数量平均为(6.1±3.3)种。可开展PPI处方精简的居民231例(72.6%)。PPI的处方指征中预防NSAIDs和抗血小板药物消化道损伤最多[202例(63.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居民的年龄(OR=1.044,95%CI=1.016~1.073)、用药数量(OR=1.175,95%CI=1.009~1.376)是连续服用PPI>6个月的影响因素(P<0.05)。2020年6—12月仍长期服用PPI且可开展处方精简的居民中82.6%(76/92)知晓药物使用适应证,70.7%(65/92)不了解长期服用PPI的潜在不良反应,71.7%(66/92)的愿意在全科医生的帮助下精简PPI处方,对于处方精简的主要担心是症状反复。结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长期服用PPI居民的年龄较大、女性居多,多重用药比例高;应关注年龄大、用药数量较多居民使用PPI药物的情况,需加强对PPI长期服用潜在风险的宣教;长期服用PPI的居民对PPI处方精简的态度积极,但需加强对PPI长期用药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泵抑制剂 长期服用 处方精简 电话问卷调查 社区卫生服务 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PDF
肝星状细胞特异性Grk2基因敲除小鼠模型的制备及鉴定
3
作者 王语涵 许雅萍 +6 位作者 李南 陈婷婷 李玲 高萍萍 王华 魏伟 孙妩弋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9-194,共6页
目的利用Cre-loxP基因敲除技术建立肝星状细胞特异性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2(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kinase 2,GRK2)基因敲除小鼠模型,为研究GRK2在肝星状细胞中的生物学功能提供动物模型基础。方法将loxP标记的Grk2基因小鼠(Grk2^(fl/... 目的利用Cre-loxP基因敲除技术建立肝星状细胞特异性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2(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kinase 2,GRK2)基因敲除小鼠模型,为研究GRK2在肝星状细胞中的生物学功能提供动物模型基础。方法将loxP标记的Grk2基因小鼠(Grk2^(fl/fl))和Lrat-Cre工具鼠进行多次繁殖,建立肝星状细胞特异性Grk2基因敲除(Grk2^(ΔHSC))小鼠模型。观察和分析小鼠的生长繁殖情况;通过PCR反应鉴定flox和Cre基因型;免疫荧光双染检测肝星状细胞中GRK2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肝星状细胞及肺、脾、肾脏、心脏组织中GRK2蛋白表达;HE染色观察肝脏及肺、脾、心脏、肾脏组织学形态。结果成功鉴定Grk2^(ΔHSC)小鼠基因型;两组小鼠体质量、繁殖能力无明显差异;免疫荧光双染及Western blot结果表明,Grk2^(ΔHSC)小鼠的肝星状细胞中GRK2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小鼠,Grk2^(ΔHSC)小鼠肺、脾、肾脏和心脏组织中GRK2蛋白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HE染色结果显示,Grk2^(ΔHSC)小鼠肝脏及主要组织结构与Grk2^(fl/fl)相比差异无显著性,可用于后续研究。结论本研究应用Cre-loxP技术成功构建了肝星状细胞特异性Grk2基因敲除小鼠,为进一步研究GRK2在肝脏中的作用提供了优良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2 Cre-loxP重组酶系统 细胞特异性敲除 肝星状细胞 基因鉴定 繁育
下载PDF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在不同保存条件下的稳定性分析
4
作者 王静 李刚 张莉 《临床研究》 2024年第5期142-144,共3页
目的 分析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在各种保存条件下的稳定性。方法 将驻马店市中心血站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ALT快速检验合格的健康献血者血样(26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集健康献血者抗凝血标本,随即立刻检测ALT初始值,完成上述操作后... 目的 分析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在各种保存条件下的稳定性。方法 将驻马店市中心血站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ALT快速检验合格的健康献血者血样(26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集健康献血者抗凝血标本,随即立刻检测ALT初始值,完成上述操作后对血浆实施分离,分别在4℃、25℃、37℃条件下保存,分别检测不同时间ALT活性。结果 ALT在4℃存放72 h内测定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LT在25℃下放置24 h测定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48 h测定值开始发生明显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7℃温度下保存12 h其检测值开始发生显著性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ALT活性与保存环境内温度密切相关,为确保血ALT检验结果准确无误,建议血样标本采集后24 h完成检验,如不能即刻检验,应分离血清并低温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 不同保存条件 温度 稳定性
下载PDF
受体结合苏氨酸/丝氨酸蛋白激酶3及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陈迪 罗秀菊 彭军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1-405,共5页
受体结合苏氨酸/丝氨酸蛋白激酶3(receptor-interacting serine/threonine-protein kinase 3,RIPK3)是RIP激酶家族的成员之一,在细胞死亡,特别是在坏死样凋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此外,RIPK3还参与细胞凋亡和焦亡的发生,提示RIPK3可能... 受体结合苏氨酸/丝氨酸蛋白激酶3(receptor-interacting serine/threonine-protein kinase 3,RIPK3)是RIP激酶家族的成员之一,在细胞死亡,特别是在坏死样凋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此外,RIPK3还参与细胞凋亡和焦亡的发生,提示RIPK3可能是多种细胞死亡方式的交汇点,有可能成为精准调控细胞死亡方式的靶点。根据激酶结合模式,目前RIPK3抑制剂可分为Ⅰ型、Ⅱ型和其它类型。该文总结了RIPK3在细胞死亡中的作用及其抑制剂开发的研究进展,对寻找治疗损伤相关性疾病的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PK3 细胞死亡 坏死样凋亡 细胞凋亡 细胞焦亡 抑制剂
下载PDF
人尿激肽原酶对SAMP8小鼠模型认知功能的影响及机制
6
作者 王智亮 赵莉 +2 位作者 李靖 高世超 张跃其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1-76,共6页
目的研究人尿激肽原酶(human urinary kallidinogenase,HUK)对SAMP8小鼠模型认知功能的影响及机制。方法SAMP8鼠分为5组:SAMP8组、治疗组(分别给予8.75×10^(-3)、1.75×10^(-2)、3.5×10^(-2)、7.0×10^(-2)PNAU·... 目的研究人尿激肽原酶(human urinary kallidinogenase,HUK)对SAMP8小鼠模型认知功能的影响及机制。方法SAMP8鼠分为5组:SAMP8组、治疗组(分别给予8.75×10^(-3)、1.75×10^(-2)、3.5×10^(-2)、7.0×10^(-2)PNAU·kg^(-1) HUK),并以SAMR1溶媒组作为空白对照。各组行Morris水迷宫检测空间认知水平,选取认知改善最明显一组(HUK组)进行后续实验。免疫组化检测CA3区ChAT表达情况,以RT-PCR进一步验证。Western blot检测PSD95、SYN、BDNF、pCREB蛋白表达。测定MPO活性及IL-1β、IL-18含量。结果SAMP8组小鼠的平台穿梭次数较SAMR1组减少(P<0.05),给予不同剂量HUK后,平台穿梭次数较SAMP8组增多(P<0.05或P<0.01),目的象限探索时间短(P<0.05或P<0.01),我们以7.0×10^(-2)PNAU·kg^(-1)剂量组(HUK组)进行后续实验。SAMP8组CA3区ChAT阳性细胞较SAMR1组表达明显减少;HUK组阳性细胞表达明显增多;RtPCR显示ChAT在SAMP8组表达明显低于SAMR1组,给予HUK治疗后ChAT表达明显高于SAMP8组。与SAMR1组比较,SAMP8组CA3区中IL-1β、IL-18含量、MPO活性明显升高,PSD95、SYN、BNDF和pCREB蛋白表达降低。经HUK干预后,IL-1β、IL-18含量及MPO活性降低,PSD95、SYN、BNDF和pCREB蛋白表达均增加。结论HUK改善SAMP8小鼠的空间认知功能,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CA3区ChAT表达、减轻氧化应激水平及增加突触相关蛋白表达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尿激肽原酶 散发型阿尔茨海默病 SAMP8小鼠 认知 胆碱乙酰转移酶 氧化应激
下载PDF
L-NMMA对过量氟暴露引起的小鼠MC3T3E1成骨细胞中NO/iNOS表达的影响
7
作者 王文彦 何文雯 +7 位作者 刘宇平 桂传枝 王龙 陈莹 邓明芬 南楠 段筱娟 官志忠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266-271,共6页
目的探讨L-单甲基-精氨酸(L-NMMA)与过量氟化钠(NaF)共培养对小鼠颅顶前成骨(MC3T3E1)细胞中一氧化氮(NO)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的影响。方法将MC3T3E1成骨细胞分为空白组(只含培养基)、NaF染毒组(0、0.5、1.0、2.0、4.0、8.0 ... 目的探讨L-单甲基-精氨酸(L-NMMA)与过量氟化钠(NaF)共培养对小鼠颅顶前成骨(MC3T3E1)细胞中一氧化氮(NO)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的影响。方法将MC3T3E1成骨细胞分为空白组(只含培养基)、NaF染毒组(0、0.5、1.0、2.0、4.0、8.0 mmol/L)及L-NMMA染毒组(0、5、10、20、40、80 mol/L),采用细胞增殖-毒性检测试剂盒(CCK8)检测细胞存活率,并筛选最佳染氟浓度和最佳L-NMMA用药浓度;再将MC3T3E1成骨细胞分为对照组(0.0 mmol/L NaF)、低氟组(1.0 mmol/L NaF)、高氟组(4.0 mmol/L NaF)、低氟+L-NMMA组(1.0 mmol/L NaF+20μmol/L L-NMMA)、高氟+L-NMMA组(4.0 mmol/L NaF+20μmol/L L-NMMA)、L-NMMA组(20μmol/L L-NMMA),处理24 h,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细胞中NO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别检测iNOS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1.0、2.0、4.0、8.0 mmol/L NaF染毒组及80μmol/L L-NMMA染毒组MC3T3E1成骨细胞存活率降低(P<0.05),选择1.0 mmol/L和4.0 mmol/LNaF为染氟浓度、20μmol/LL-NMMA用药浓度进行后续实验;与对照组比较,低氟组、高氟组MC3T3E1成骨细胞中NO含量增加(P<0.05),低氟+L-NMMA组中NO含量低于低氟组(P<0.05),高氟+L-NMMA组细胞中NO含量低于高氟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高氟组MC3T3E1成骨细胞中iNOS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高氟组比较,高氟+L-NMMA组细胞中iNOS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过量氟可致MC3T3E1成骨细胞损伤、iNOS蛋白和mRNA表达增强、细胞中NO含量增加,L-NMMA与氟共培养后可减弱这一效应,提示L-NMMA对过量氟所致MC3T3E1成骨细胞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一氧化氮 L-单甲基-精氨酸 MC3T3E1细胞
下载PDF
精氨酸甲基转移酶5发挥促血管平滑肌表型转化作用研究
8
作者 刘思彤 段岩 +4 位作者 蔡思栋 麦艳琪 罗文威 刘培庆 李卓明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1-6,共6页
目的探究精氨酸甲基转移酶5(protein arginine methyltransferase 5,PRMT5)对血管平滑肌表型转化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组织贴块法培养原代SD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VSMCs),构建血小板衍生物生长因子(PDGFBB)诱导的平滑肌表型转化模型,检... 目的探究精氨酸甲基转移酶5(protein arginine methyltransferase 5,PRMT5)对血管平滑肌表型转化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组织贴块法培养原代SD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VSMCs),构建血小板衍生物生长因子(PDGFBB)诱导的平滑肌表型转化模型,检测PRMT5蛋白表达水平。在此模型基础上给予PRMT5抑制剂EPZ015666(EPZ)1μmol/L共处理48 h,检测其对平滑肌收缩表型指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平滑肌蛋白22(SM22)的蛋白表达影响。采用胶原凝胶收缩实验检测EPZ对VSMCs收缩能力的影响。划痕实验考察EPZ对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利用腺病毒过表达PRMT5检测其对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SM22的蛋白表达影响。结果PRMT5在PDGF-BB诱导的表型转化模型中表达增加(P<0.05)。利用EPZ抑制PRMT5后可部分逆转模型中的收缩表型指标蛋白α-SMA和SM22的下调(P<0.05),且能改善PDGF-BB诱导的细胞凝胶收缩力下降(P<0.01),划痕实验表明EPZ可抵抗PDGF-BB诱导的细胞迁移增加(P<0.05)。VSMCs中过表达PRMT5可促进收缩表型蛋白SM22的下降和合成表型蛋白PCNA的上调(P<0.01)。结论PRMT5在平滑肌表型转化过程中上调,并发挥促VSMCs从收缩表型向合成表型转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平滑肌细胞 PRMT5抑制剂 表型转化
下载PDF
紫檀芪减轻小鼠肝窦内皮细胞氧化损伤的机制 被引量:1
9
作者 姚雷 蔡海建 +3 位作者 刘邓 陈立建 唐震海 都建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10-314,共5页
目的探索天然的酚类化合物紫檀芪(pterostilbene,PTE)减轻小鼠肝窦内皮细胞氧化损伤的机制。方法40只C57小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建立70%肝脏缺血/再灌注(缺血60 min)模型,并通过灌注和消化法分离原代肝窦内皮细胞(liver sinusoi... 目的探索天然的酚类化合物紫檀芪(pterostilbene,PTE)减轻小鼠肝窦内皮细胞氧化损伤的机制。方法40只C57小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建立70%肝脏缺血/再灌注(缺血60 min)模型,并通过灌注和消化法分离原代肝窦内皮细胞(liver sinusoidal endothelial cells,LSECs)。通过HE染色观察肝脏结构;透射电镜(TEM)观察肝窦内皮细胞超微结构;扫描电镜(SEM)观察LSECs窗孔的结构;Western blot检测LSECs内血红素氧化酶-1(heme oxygenase 1,HO-1)表达水平。结果HE染色显示,PTE能够改善肝脏缺血性损伤;TEM观察到PTE对肝窦内皮细胞具有保护作用;扫描电镜观察发现,空白对照组LSECs窗孔数量较多,模型组窗孔数量减少;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LSECs窗孔数量有所增加。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TE能够诱导LSECs中HO-1表达。结论PTE通过诱导血红素氧化酶-1表达减轻小鼠肝窦内皮细胞氧化损伤,保护肝脏免受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檀芪 缺血/再灌注 肝窦内皮细胞 窗孔 扫描电镜 血红素加氧酶1
下载PDF
FoxO1/p38 MAPK信号通路在LPS致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亚丽 田荣 +2 位作者 袁茵 王艳佳 杨晓玲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6-42,共7页
目的探讨叉头状转录因子O1(forkhead transcription factors of O class1,FoxO1)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致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中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方法采用LPS模拟诱导ALI模型。HE染色法观察肺组织的病理变... 目的探讨叉头状转录因子O1(forkhead transcription factors of O class1,FoxO1)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致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中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方法采用LPS模拟诱导ALI模型。HE染色法观察肺组织的病理变化;ELISA法检测肺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免疫组化染色观察FoxO1在小鼠肺组织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FoxO1、DNA甲基转移酶和p38 MAPK的磷酸化水平;qRT-PCR检测FoxO1、IL-6、TNF-α和DNA甲基转移酶的mRNA水平;巢式甲基化特异性PCR(nMS-PCR)检测肺组织中FoxO1启动子区DNA甲基化的水平变化;培养肺血管内皮细胞(pulmonary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PVECs)并转染FoxO1 siRNA,Western blot检测p38 MAPK的磷酸化水平;采用Pearson方法分析FoxO1甲基化水平与炎症因子的相关性。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LPS组小鼠肺泡炎性细胞明显增多,肺组织水肿、充血明显;TNF-α和IL-6的水平分别升高52.2%和150.4%(P<0.05);p38 MAPK磷酸化水平及FoxO1表达分别增加134.1%和61.8%(P<0.05),而FoxO1启动子区DNA甲基化水平降低17.2%(P<0.05),体外转染FoxO1 siRNA后,p38磷酸化水平降低,Pearson分析显示,FoxO1甲基化水平与炎症因子成负相关。结论FoxO1启动子区低甲基化调控FoxO1/p38 MAPK信号通路是LPS诱导急性肺损伤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XO1 LPS 急性肺损伤 DNA甲基化 p38 MAPK信号通路 肺血管内皮细胞
下载PDF
黄芩苷调节let-7i-3p/PI3K/Akt/NF-κB信号轴减轻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NLRP3炎性小体活化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炜 王莉 +4 位作者 杨雨欣 马锐 王丽 黄菱 万巧凤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313-2319,共7页
目的研究黄芩苷减轻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human fibroblast like synoviocytes of rheumatoid arthritis,HFLS-RA)NLRP3炎性小体活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为证实黄芩苷减轻HFLS-RA中NLRP3炎性小体活化,采用免疫荧光观察黄芩苷处... 目的研究黄芩苷减轻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human fibroblast like synoviocytes of rheumatoid arthritis,HFLS-RA)NLRP3炎性小体活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为证实黄芩苷减轻HFLS-RA中NLRP3炎性小体活化,采用免疫荧光观察黄芩苷处理前后NLRP3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黄芩苷处理48 h后,p-PI3K、p-Akt、NF-κB p65、NLRP3、ASC及caspase-1蛋白的表达;ELISA检测细胞上清中IL-1及IL-18的含量。为探究黄芩苷减轻NLRP3炎性小体活化的机制,采用双荧光素酶及Western blot验证let-7i-3p与PIK3CA的对应关系;RT-qPCR检测黄芩苷干预前后let-7i-3p及PI3K的表达;采用let-7i-3p干扰,验证黄芩苷是否减轻了增强的NLRP3炎性小体的活化。结果50、100 mg·L^(-1)黄芩苷明显减轻了NLRP3炎性小体的活化,抑制p-PI3K、p-Akt、NF-κB p65、NLRP3、ASC、caspase-1蛋白的表达,抑制IL-1、IL-18的分泌。let-7i-3p与PIK3CA存在靶向对应关系,黄芩苷上调了let-7i-3p的表达、下调了PIK3CA的表达;黄芩苷减轻了因let-7i-3p干扰而增强的NLRP3炎性小体的活化。结论黄芩苷经上调let-7i-3p表达、抑制PI3K/Akt/NF-κB信号转导,从而减轻NLRP3炎性小体的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苷 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 NLRP3炎性小体 miRNA 双荧光素酶
下载PDF
聚多巴胺在生物医学方面的应用
12
作者 张迎秋 周琳 房绍龙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3年第6期413-416,共4页
受到海洋贻贝仿生学启发,Lee等[1]利用邻苯二酚类衍生物多巴胺来模仿贻贝足蛋白,在多巴胺的碱性水溶液放入多种类型材料,经过简单浸涂在材料表面形成聚多巴胺(Polydopamine,PDA)涂层,由此PDA展现出很强的粘附特性。基于PDA纳米材料修饰... 受到海洋贻贝仿生学启发,Lee等[1]利用邻苯二酚类衍生物多巴胺来模仿贻贝足蛋白,在多巴胺的碱性水溶液放入多种类型材料,经过简单浸涂在材料表面形成聚多巴胺(Polydopamine,PDA)涂层,由此PDA展现出很强的粘附特性。基于PDA纳米材料修饰策略的研究开发,PDA还表现出优异的光热转换性能和生物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多巴胺 生物医学 纳米材料
下载PDF
DNMT3A对高糖环境下小鼠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与迁移的影响
13
作者 孙赫 涂彬 +8 位作者 宋凯 周洋 李锐 王娟 孙峰 沙纪名 徐盛松 张野 陶辉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55-560,共6页
目的探讨DNA甲基化转移酶3A(DNA methyltransferases 3A,DNMT3A)在高糖环境下对小鼠心肌成纤维细胞(cardiac fibroblasts,CFs)增殖与迁移的作用。方法取新生C57乳鼠心脏,剪碎后提取CFs,在显微镜下观察并鉴定形态。细胞贴壁后分别在低糖(... 目的探讨DNA甲基化转移酶3A(DNA methyltransferases 3A,DNMT3A)在高糖环境下对小鼠心肌成纤维细胞(cardiac fibroblasts,CFs)增殖与迁移的作用。方法取新生C57乳鼠心脏,剪碎后提取CFs,在显微镜下观察并鉴定形态。细胞贴壁后分别在低糖(5.5 mmol·L^(-1))培养基和高糖(33.0 mmol·L^(-1))培养基下培养,并使用DNMT3A慢病毒(沉默DNMT3A基因)处理。应用qRT-PCR方法检测DNMT3A、α-平滑肌肌动蛋白(alpha-smooth muscle actin,α-SMA)和Ⅰ型胶原A1(CollagenⅠA1,Col1A1)的mRNA表达变化;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DNMT3A、α-SMA、Col1A1的蛋白表达变化;CCK-8与MTT法检测CFs增殖活性;划痕实验与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CFs迁移能力。结果与低糖培养的对照组CFs相比,高糖环境诱导了CFs的DNMT3A表达水平升高与胶原纤维沉积,同时CFs的异常活化明显增强。使用慢病毒处理沉默高糖环境下CFs DNMT3A表达后,与空载体组相比,沉默组DNMT3A表达下调,胶原纤维沉积减少,同时CFs的异常增殖与活化明显降低。结论沉默DNMT3A能抑制高糖诱导的胶原沉积与CFs异常活化增殖,DNMT3A通过刺激高糖环境下CFs异常活化与增殖导致糖尿病心肌纤维化和DCM的发生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MT3A 心肌成纤维细胞 高糖 增殖 迁移 糖尿病性心肌病
下载PDF
DVC1在氮芥致人支气管上皮细胞DNA-蛋白交联损伤修复中的作用
14
作者 程晋 余文珮 +4 位作者 叶枫 董训虎 赵远鹏 但国蓉 邹仲敏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2214-2221,共8页
目的探讨蛋白水解酶DVC1在氮芥诱导人支气管上皮细胞DNA-蛋白交联损伤修复中的作用。方法利用siRNA干预DVC1表达,50μmol/L氮芥染毒细胞后,采用Western blot检测DNA损伤修复蛋白的表达;荧光酶标仪测定1~24 h DNA-蛋白交联总量;Slot blo... 目的探讨蛋白水解酶DVC1在氮芥诱导人支气管上皮细胞DNA-蛋白交联损伤修复中的作用。方法利用siRNA干预DVC1表达,50μmol/L氮芥染毒细胞后,采用Western blot检测DNA损伤修复蛋白的表达;荧光酶标仪测定1~24 h DNA-蛋白交联总量;Slot blot检测DNA与O 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DNA methyltransferase,MGMT)的共价交联;免疫沉淀检测MGMT泛素化水平。构建GST-DVC1融合蛋白,GST下拉实验检测DVC1与MGMT、泛素的结合。结果si-DVC1干预后,DNA-蛋白交联总量升高。氮芥降低交联蛋白MGMT原型的水平,但增强其泛素化水平;DVC1可结合泛素,si-DVC1可进一步增强MGMT的泛素化及DNA-MGMT的交联量,与泛素结合酶抑制剂NSC697923和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引起的交联结果类似。si-DVC1引起DNA损伤修复蛋白Rad51表达降低、Ku70表达升高。结论DNA-蛋白交联的清除依赖于交联蛋白的泛素化;DVC1通过与泛素相互作用,促进氮芥诱导的DNA-蛋白交联的清除,并维持DNA以同源重组方式修复损伤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芥 DVC1 DNA蛋白交联 O 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 人支气管上皮细胞
原文传递
尿激酶或蚓激酶与氟罗沙星联合应用对细菌生物被膜的影响 被引量:27
15
作者 王睿 陈迁 +1 位作者 方向群 刘又宁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9期662-665,共4页
目的:研究尿激酶( U K) 或蚓激酶( E K) 与氟罗沙星( F L R X) 联合应用对细菌生物被膜的影响。方法:最低抑菌浓度测定采用标准微量稀释法;以银染法快速鉴定细菌生物被膜( B B F) ;扫描电镜( S E M) 观察... 目的:研究尿激酶( U K) 或蚓激酶( E K) 与氟罗沙星( F L R X) 联合应用对细菌生物被膜的影响。方法:最低抑菌浓度测定采用标准微量稀释法;以银染法快速鉴定细菌生物被膜( B B F) ;扫描电镜( S E M) 观察 B B F 形态;用甲基四氮唑蓝( M T T) 比色法测定 B B F 中活菌数。结果:经 F L R X 处理 B B F 的 S E M 图像示细菌形态仍保持短杆状,但细菌数量及菌体间纤维样黏液物质显著减少;经 U K 或 E K 与 F L R X 合用处理后的 B B F 图像显示细菌破碎、形态不一,菌数和菌体间粘液丝均比单用 F L R X 时明显减少。对活菌数影响与电镜图像结果一致。结论: U K 或 E K 与 F L R X 合用对铜绿假单胞菌 B B F 的抑制具有明显的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激酶 蚓激酶 氟罗沙星 细菌生物被膜
下载PDF
常用抗病毒蛋白酶抑制剂药物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16
作者 张艳 王丹 +5 位作者 成蕾 徐永寿 吴新玉 邓艳 唐富山 叶林虎 《中南药学》 2023年第6期1537-1543,共7页
病毒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且病毒性疾病常伴随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并发症,抗病毒药物常需要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蛋白酶抑制剂作为一类重要的抗病毒药物被广泛使用,但药动学相对复杂。常用抗病毒蛋白酶抑制剂与多种临床药物联用存在潜... 病毒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且病毒性疾病常伴随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并发症,抗病毒药物常需要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蛋白酶抑制剂作为一类重要的抗病毒药物被广泛使用,但药动学相对复杂。常用抗病毒蛋白酶抑制剂与多种临床药物联用存在潜在药物相互作用。本文综述了常用抗病毒蛋白酶抑制剂的潜在药物相互作用及机制,以期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病毒药物 蛋白酶抑制剂 药动学 药物相互作用
原文传递
乌司他丁对心肺脑复苏后血细胞因子与脑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6
17
作者 黄唯佳 李章平 +4 位作者 陈寿权 王卫 王明山 王万铁 卢中秋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4年第9期1057-1060,共4页
目的 :探讨酶抑制剂乌司他丁 (ulinastatinforinjection ,UTI)对心肺脑复苏后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白细胞介素 6 (IL 6 )、白细胞介素 10 (IL 10 )和脑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将 2 4只成年健康普通级SD大鼠 ,随机分成对照组、... 目的 :探讨酶抑制剂乌司他丁 (ulinastatinforinjection ,UTI)对心肺脑复苏后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白细胞介素 6 (IL 6 )、白细胞介素 10 (IL 10 )和脑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将 2 4只成年健康普通级SD大鼠 ,随机分成对照组、复苏组和乌司他丁组 ,每组 8只。对照组仅行气管切开术 ,不夹闭气管 ,不造成心跳呼吸骤停 ;复苏组与乌司他丁组建立心肺脑复苏模型 ,乌司他丁组在心肺脑复苏时加用单次UTI 10 6U·Kg-1。对照组在气管切开即刻、0 .5、2、4、6h采集血标本 ,复苏组与乌司他丁组分别在气管切开即刻、复苏成功后 0 .5、2、4、6h采集血标本 ,以放免法测定血清中TNF α、IL 6、IL 10的水平。实验结束时每组随机取 2只动物快速断头取皮层脑组织观察脑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对照组中TNF α、IL 6、IL 10基本平稳 ,各时间点间无显著变化 (P >0 .0 5 )。复苏组复苏后TNF α、IL 6明显上升 ,IL 10明显下降 (P <0 .0 1或P <0 .0 5 )。乌司他丁组TNF α、IL 6、IL 10复苏后各时间点与气管切开即刻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TNF α在复苏后0 .5、2、4h与复苏组同时间点比明显下降 (P <0 .0 5 ) ,IL 10在复苏后 0 .5、6h与复苏组同时间点比明显升高 (P <0 .0 5 )。脑组织超微结构改变 :乌司他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丁 心肺脑复苏 肿瘤坏死因子-A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10 脑超微结构
下载PDF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1
18
作者 任晓岚 汪鑫 +1 位作者 李志裕 尤启冬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821-826,共6页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介导的信号转导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抑制该受体活性可以有效地抑制肿瘤。近年来,许多以此为靶点的新抗肿瘤药物陆续被开发,在多种肿瘤治疗中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疗效。综述了EGFR的结构和作用以及近年...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介导的信号转导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抑制该受体活性可以有效地抑制肿瘤。近年来,许多以此为靶点的新抗肿瘤药物陆续被开发,在多种肿瘤治疗中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疗效。综述了EGFR的结构和作用以及近年来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 酪氯酸激酶抑制剂 抗肿瘤活性 抗肿瘤药物
下载PDF
乳酸脱氢酶抑制剂减轻内毒素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
19
作者 昝欣言 杨梦欣 +2 位作者 张馨月 杨永强 张力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99-304,共6页
目的探讨乳酸脱氢酶抑制剂对内毒素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的影响。方法将BALB/c小鼠分为4组:溶剂对照组,乳酸脱氢酶抑制剂NHI-2对照组,脂多糖(LPS)/D-半乳糖胺(D-Gal)组,LPS/D-Gal+NHI-2组。LPS/D-Gal组及LPS/D-Gal+NHI-2组小鼠腹腔注射L... 目的探讨乳酸脱氢酶抑制剂对内毒素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的影响。方法将BALB/c小鼠分为4组:溶剂对照组,乳酸脱氢酶抑制剂NHI-2对照组,脂多糖(LPS)/D-半乳糖胺(D-Gal)组,LPS/D-Gal+NHI-2组。LPS/D-Gal组及LPS/D-Gal+NHI-2组小鼠腹腔注射LPS(10μg·kg^(-1))及D-Gal(700 mg·kg^(-1))诱导急性肝损伤,NHI-2在LPS/D-Gal暴露前30 min经腹腔注射NHI-2(30 mg·kg^(-1))。LPS/D-Gal暴露1.5 h或6 h后处死取肝组织及血清,检测血清中乳酸、冬氨酸转氨酶(ALT)、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ST)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检测肝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及caspase-3/8/9活性;HE染色评估肝组织损伤情况;TUNEL染色评估肝细胞凋亡情况;采用生存曲线记录实验小鼠存活率。结果NHI-2干预可明显降低模型小鼠血清乳酸水平;与LPS/D-Gal组相比,LPS/D-Gal+NHI-2组血清TNF-α浓度无明显差异,但血清ALT、AST水平明显下降、肝组织结构损伤明显减轻、肝组织MDA含量明显下调、肝内caspase-3/8/9活性明显降低、TUNEL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NHI-2干预也可明显提升模型小鼠生存率。结论乳酸脱氢酶抑制剂可减轻内毒素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脱氢酶 乳酸 糖酵解 急性肝损伤 内毒素 乳酸脱氢酶抑制剂
下载PDF
肝细胞微粒体的制备和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活性测定 被引量:22
20
作者 唐跃年 张顺国 +1 位作者 李岚 张宛陵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2期535-536,共2页
目的:为测定人肝细胞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的活性。方法:用差速离心法制备3例人肝细胞微粒体。结果:细胞色素P450的含量为0.523±0.005nmol·mg-1;细胞色素b5为0.285±0.02... 目的:为测定人肝细胞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的活性。方法:用差速离心法制备3例人肝细胞微粒体。结果:细胞色素P450的含量为0.523±0.005nmol·mg-1;细胞色素b5为0.285±0.025nmol·mg-1;氨基比林N-脱甲基酶的活力为0.5±0.6nmol·mg-1;乙基吗啡N-脱甲基酶活力为0.98±0.08nmol·mg-1。结论:P450酶活性影响因素较多,个体差异大。临床用药时应考虑患者的个体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微粒体 细胞色素P450 氧化酶 酶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