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50篇文章
< 1 2 18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LP-1受体激动剂对心血管作用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柯志强 马倩倩 +3 位作者 李丹 赵辛元 刘超 苏正定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6-430,共5页
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GLP-1)由肠道内分泌细胞产生。GLP-1受体激动剂(GLP-1 receptor agonists,GLP-1RAs)促进葡萄糖相关的胰岛素分泌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GLP-1RAs还能抑制胃排空、食物摄入和限制体质量增加。... 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GLP-1)由肠道内分泌细胞产生。GLP-1受体激动剂(GLP-1 receptor agonists,GLP-1RAs)促进葡萄糖相关的胰岛素分泌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GLP-1RAs还能抑制胃排空、食物摄入和限制体质量增加。在过去的十年中,GLP-1RAs对心血管系统影响的研究已经取得重大进展。口服小分子GLP-1RAs具有潜在优势,可以提高该类药物的应用。该文综述了GLP-1RAs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多种作用,为GLP-1RAs的心血管获益提供新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GLP-1 心血管疾病 GLP-1受体激动剂 口服GLP-1受体激动剂 小分子GLP-1受体激动剂
下载PDF
硝化应激在肺动脉高压中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冀磊 杨进 芦殿香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06-611,共6页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是一种进行性发展的肺血管疾病,病理基础包括内皮功能障碍、平滑肌细胞异常增生、炎症浸润以及肺纤维化。PH的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硝化应激已经证实在PH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文综述了活性氮(r...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是一种进行性发展的肺血管疾病,病理基础包括内皮功能障碍、平滑肌细胞异常增生、炎症浸润以及肺纤维化。PH的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硝化应激已经证实在PH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文综述了活性氮(reactive nitrogen species,RNS)的种类及肺循环中RNS的来源,以及由此引发的硝化应激在PH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期为靶向抗硝化治疗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高压 活性氮 硝化应激 一氧化氮 内皮细胞 一氧化氮合酶 小窝蛋白-1
下载PDF
Humanin对鱼藤酮诱导的多巴胺神经元毒性的保护作用研究
3
作者 单耀辉 张启夫 +8 位作者 程晋 叶枫 张玺 余文珮 王晓刚 赵远鹏 但国蓉 陈明亮 赛燕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70-677,共8页
目的探讨Humanin(HN)对鱼藤酮(rotenone,Rot)诱导的多巴胺神经元毒性损伤的保护作用和机制。方法构建Rot染毒PC12细胞模型,实验设对照组、Rot染毒组、HN预处理Rot染毒组、单独HN处理组。采用ELISA检测Rot染毒细胞内外HN的含量,CCK-8法... 目的探讨Humanin(HN)对鱼藤酮(rotenone,Rot)诱导的多巴胺神经元毒性损伤的保护作用和机制。方法构建Rot染毒PC12细胞模型,实验设对照组、Rot染毒组、HN预处理Rot染毒组、单独HN处理组。采用ELISA检测Rot染毒细胞内外HN的含量,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ATP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内ATP含量,DCFH-DA探针检测细胞内ROS水平,Western blot分别检测线粒体自噬调控蛋白Pink1、Parkin、p-Parkin、p62、LC3,线粒体生物发生调控蛋白PGC1α和分裂/融合调控蛋白OPA1、MFN2、DRP1、p-DRP1以及抗氧化应激调控蛋白Keap1、Nrf2的表达。采用HBAD-mcherry-EGFP-LC3腺病毒转染细胞观察自噬体和自噬溶酶体的数量。结果Rot染毒组PC12细胞内HN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Rot染毒组PC12细胞活性下降,ATP含量下降,ROS的生成增加,Rot染毒后PC12细胞内Pink1、p-Parkin表达升高,LC3Ⅱ/LC3Ⅰ比值升高,p62表达下降,细胞线粒体生物发生蛋白PGC1α和线粒体融合蛋白MFN2、OPA1表达下降,而线粒体分裂蛋白p-DRP1表达升高,抗氧化应激蛋白Keap1和Nrf2表达下降(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Rot染毒组PC12细胞中自噬体和自噬溶酶体数量增多(P<0.05),而20μmol/L HN预处理可以改善Rot染毒引起的上述变化(P<0.05)。结论HN通过抑制线粒体自噬和线粒体分裂、促进线粒体生物发生和融合以及抗氧化应激,改善Rot诱导的多巴胺神经元毒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MANIN 鱼藤酮 多巴胺神经元 线粒体
原文传递
n-3多不饱和脂肪酸调节小胶质细胞激活及极化改善APPPS1小鼠学习记忆能力
4
作者 邓梦延 朱晓辉 +4 位作者 黄力 白倩 李韦昉 王斌 糜漫天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28-939,共12页
目的 建立Fat-1/APPPS1转基因小鼠的体内模型及小胶质细胞体外模型,探讨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n-3 PUFAs)调节小胶质细胞激活及极化改善APPPS1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效果和机制。方法 将杂合子Fat-1雄性小... 目的 建立Fat-1/APPPS1转基因小鼠的体内模型及小胶质细胞体外模型,探讨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n-3 PUFAs)调节小胶质细胞激活及极化改善APPPS1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效果和机制。方法 将杂合子Fat-1雄性小鼠与杂合子APPPS1雌性小鼠进行杂交,筛选子代得到WT、Fat-1、Fat-1/APPPS1以及APPPS1雄性小鼠,培育至9月龄。运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估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气-质联用技术(GS-MS)测定小鼠脑组织内多不饱和脂肪酸水平;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小鼠大脑海马区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 Aβ)沉积情况;运用组织免疫荧光、qRT-PCR及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各组小鼠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炎症水平,小胶质细胞激活及极化水平,基因Iba-1的转录及表达小胶质细胞激活水平,基因CD86、CD206的转录及表达小胶质细胞极化水平。采用脂多糖(LPS)诱导小鼠来源的永生化BV2小胶质细胞损伤建立细胞炎症模型,用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 DHA)和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 EPA)对细胞预处理,运用细胞免疫荧光、q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技术检测各组小胶质细胞炎症、激活及极化水平,采用的激活与极化指标与动物实验相同。结果 与APPPS1小鼠相比,内源性表达n-3 PUFAs的Fat-1/APPPS1小鼠学习记忆障碍明显改善(P<0.05),海马区Aβ沉积有效缓解(P<0.05),CNS炎症水平以及小胶质细胞激活水平显著降低(P<0.05),同时小胶质细胞激活表型从M1向M2型转化(P<0.05)。DHA+EPA预处理显著降低了LPS诱导的BV2细胞炎症水平(P<0.05),且促使细胞从M1向M2型转化(P<0.05)。结论 n-3 PUFAs可以抑制APPPS1小鼠大脑小胶质细胞激活,调节小胶质细胞由M1向M2转化,降低中枢神经炎症水平,改善APPPS1小鼠学习记忆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3多不饱和脂肪酸 阿尔茨海默症 神经炎症 小胶质细胞
原文传递
Parkin泛素化调节线粒体稳态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李珂娟 陈建淑 +3 位作者 李勇男 谢宜欣 卜佳乐 张小卫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4-228,共5页
线粒体不仅为细胞提供能量,还参与细胞钙稳态、细胞信息传递、细胞凋亡、细胞生长和分化等过程。因此,维持线粒体稳态对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至关重要。泛素化是一种蛋白质翻译后修饰方式,通过调节线粒体稳态过程进而参与细胞的多种生理... 线粒体不仅为细胞提供能量,还参与细胞钙稳态、细胞信息传递、细胞凋亡、细胞生长和分化等过程。因此,维持线粒体稳态对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至关重要。泛素化是一种蛋白质翻译后修饰方式,通过调节线粒体稳态过程进而参与细胞的多种生理病理过程。但目前还未对泛素化调节线粒体稳态的机制进行总结性阐述,特别是Parkin蛋白对心血管疾病影响的机制。该文主要通过对Parkin蛋白泛素化调节线粒体稳态的具体机制进行讨论,同时将线粒体稳态失衡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进行综述,以期对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潜在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素化 线粒体动力学 线粒体自噬 PINK1/Parkin 高血压 冠心病 心力衰竭 心肌病
下载PDF
BMP9下调HIF-1α抑制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有氧糖酵解和迁移侵袭
6
作者 余涛 陈远香 +6 位作者 刘施妍 余伙梅 廖德宇 杨诗雨 曾涛 魏兰 张彦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40-846,共7页
目的研究骨形成蛋白BMP9对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有氧糖酵解和迁移侵袭的调控作用。方法实验组使用人BMP9重组腺病毒(AdBMP9)感染MDA-MB-231细胞,对照组用空载的GFP腺病毒感染细胞。采用乳酸、葡萄糖和ATP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的葡... 目的研究骨形成蛋白BMP9对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有氧糖酵解和迁移侵袭的调控作用。方法实验组使用人BMP9重组腺病毒(AdBMP9)感染MDA-MB-231细胞,对照组用空载的GFP腺病毒感染细胞。采用乳酸、葡萄糖和ATP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的葡萄糖摄取量、乳酸和ATP生成量;通过GEPIA2数据库,分析BMP9在泛癌中与糖酵解关键酶基因的相关性;qRT-PCR检测过表达BMP9后,MDA-MB-231中糖酵解关键酶GLUT1、HK2、PKM2、LDHA的mRNA表达水平;STRING数据库分析BMP9抑制MDA-MB-231有氧糖酵解潜在靶点;Western blot检测细胞HIF-1α和下游蛋白表达水平;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评估不同处理后,细胞的迁移与侵袭能力的改变。结果与对照组相比,BMP9下调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葡萄糖摄取、乳酸生成及ATP水平(P<0.01),抑制HIF-1α及其下游蛋白表达;Rescue实验中,过表达HIF-1α能逆转BMP9对MDA-MB-231细胞有氧糖酵解和迁移侵袭的抑制作用。结论BMP9下调HIF-1α抑制乳腺癌细胞MDA-MB-231有氧糖酵解和迁移侵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BMP9 HIF-1Α 有氧糖酵解 迁移 侵袭
下载PDF
干扰素诱导蛋白16的生物学机制研究进展
7
作者 崔京 李逸雯 +1 位作者 刘艳飞 刘玥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9-224,共6页
干扰素诱导蛋白16(interferonγ-inducible protein 16,IFI16)是人类PYHIN(pyrin and HIN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家族(也称干扰素诱导蛋白P200家族)成员之一,在人体器官组织中广泛存在,参与细胞周期调控、细胞衰老、细胞凋亡及免... 干扰素诱导蛋白16(interferonγ-inducible protein 16,IFI16)是人类PYHIN(pyrin and HIN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家族(也称干扰素诱导蛋白P200家族)成员之一,在人体器官组织中广泛存在,参与细胞周期调控、细胞衰老、细胞凋亡及免疫反应等多种生物过程。不同生理及病理状态下,IFI16的含量及定位均会发生改变,近年来研究发现,其在抗病毒、肿瘤、炎性疾病及其他多种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该文对其机制及其在疾病中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深入研究IFI16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诱导蛋白16 PYHIN 细胞衰老 生物学机制 疾病 进展
下载PDF
丁酸钠对低氧寒冷暴露大鼠的保护效应研究
8
作者 郭晓玉 谭小玲 +6 位作者 崔琪 谢宏晨 黄榆杰 孟祥琼 蒋雯俊 丁宇 荆海霞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01-911,共11页
目的探究丁酸钠对低氧寒冷暴露下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7~8周、体质量240~260 g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常氧常温生理盐水对照(normoxia normothermia saline control,NNC,n=10)组、常氧常温丁酸钠(normoxia normothermia sodium but... 目的探究丁酸钠对低氧寒冷暴露下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7~8周、体质量240~260 g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常氧常温生理盐水对照(normoxia normothermia saline control,NNC,n=10)组、常氧常温丁酸钠(normoxia normothermia sodium butyrate,NNB,n=10)组、低氧寒冷生理盐水对照(hypoxia cold saline control,HCC,n=19)组和低氧寒冷丁酸钠(hypoxia cold sodium butyrate,HCB,n=19)组。NNB、HCB组的灌胃剂量为200 mg/kg,NNC、HCC组的灌胃剂量为5 mL/kg。①连续灌胃7 d后,HCC、HCB组大鼠置于低压低氧舱内模拟海拔5000 m、温度8℃暴露7 d,取腹主动脉血进行血气、血常规和血清生化指标检测,ELISA测定血清炎症因子和内分泌激素。NNC、NNB组大鼠在舱外同时喂养,7 d后进行指标检测,评价丁酸对机体的保护效应(n=10)。②监测HCC、HCB组大鼠核心体温,评价丁酸对低氧寒冷暴露大鼠的体热平衡(n=3)。③检测低氧寒冷暴露前后HCC、HCB大鼠的低氧(平原低氧箱,11%O_(2))运动耐力,评价耐缺氧能力(n=6)。结果与NNC组比较,HCC组大鼠动脉血氧饱和度(arterial oxygen saturation,SaO_(2))、动脉血氧分压(arterial oxygen partial pressure,PaO_(2))、IL-4、内分泌激素雌二醇(estradiol,E_(2))、皮质醇(cortisol,F)、核心体温以及低氧暴露下的运动时长显著降低(P<0.05);而红细胞数目(red blood cell,RBC)、血红蛋白浓度(haemoglobin,HGB)、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血清心肌钙蛋白(cardiac troponin,CRDAC-T)、尿酸(uric acid,UA)、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H)和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IL-6以及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M-CSF)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HCC组比较,HCB组大鼠动脉SaO_(2)、PaO_(2)、IL-4、E_(2)、F、促肾上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ortic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显著升高(P<0.05),低氧暴露下的运动时长显著增加(P<0.05);而RBC、HGB、HCT、CRDAC-T、UA、ALT、TCH、LDL、IL-6、GM-CSF、游离甲状腺素(free thyroxine,FT 4)以及核心体温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酸钠对低氧寒冷暴露条件下的大鼠具有保护作用,有利于低氧寒冷的共习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酸钠 习服 低氧 寒冷 耐缺氧
原文传递
TLR2/TLR9激动剂对鲍曼不动杆菌肺部感染的保护作用
9
作者 程浩 杨赟 +6 位作者 孙红武 邓炎 李郭成 曹静文 魏静 迟宇 李海波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29-836,共8页
目的评价toll-like receptor(TLR)2/TLR9激动剂对肺部感染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8周龄雌性C57小鼠分为PBS组、Pam_(2)CSK_(4)(Pam)组、CpG ODN(CpG)组和Pam+CpG组,以不同剂量滴鼻免疫后24 ... 目的评价toll-like receptor(TLR)2/TLR9激动剂对肺部感染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8周龄雌性C57小鼠分为PBS组、Pam_(2)CSK_(4)(Pam)组、CpG ODN(CpG)组和Pam+CpG组,以不同剂量滴鼻免疫后24 h进行Ab肺部致死性感染,观察小鼠生存率。构建亚致死剂量Ab肺部感染模型,测定感染后小鼠血液、肺脏、肝脏、肾脏和脾脏的细菌定植量,并取小鼠肺脏和肾脏进行HE染色,分析病理损伤程度。探索免疫1、3、7 d后对小鼠Ab感染的保护作用,明确保护时间窗。Pam+CpG体外刺激A549上皮细胞和RAW264.7细胞,考察两种细胞对Ab的杀伤或吞噬作用。结果与PBS组比较,Pam+CpG组能显著提高Ab致死感染小鼠的生存率(P<0.05,P<0.01),降低亚致死感染后小鼠血液(P<0.01)、肺脏(P<0.01)、肝脏(P<0.05)、肾脏(P<0.01)和脾脏(P<0.01)的细菌定植量,减轻感染导致的病理损伤;在感染之前1 d或3 d免疫均可显著提高小鼠的生存率(P<0.05),其中免疫后3 d保护效果最好。与PBS、Pam、CpG组比较,Pam+CpG组可以显著促进A549上皮细胞和R AW264.7细胞对Ab的杀伤或吞噬作用(P<0.01)。结论TLR2/TLR9激动剂合用对Ab致死和亚致死感染均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可能的机制是其促进了肺上皮细胞和巨噬细胞对Ab的杀伤或吞噬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TLR2 TLR9 滴鼻免疫 肺部感染
原文传递
7,8-二羟基黄酮对脂多糖诱导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10
作者 李启航 马紫微 +7 位作者 张曼茹 于华青 葛凤琴 宋雨晨 郭丹丹 赵静 杭鹏洲 朱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16-722,共7页
目的研究7,8-二羟基黄酮(7,8-dihydroxyflavone,7,8-DHF)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心肌细胞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传代培养H9c2心肌细胞系,随机分为对照组(Ctrl)、LPS组、LPS+7,8-DHF组和7,8-DHF单独处理组,给药24 h后... 目的研究7,8-二羟基黄酮(7,8-dihydroxyflavone,7,8-DHF)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心肌细胞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传代培养H9c2心肌细胞系,随机分为对照组(Ctrl)、LPS组、LPS+7,8-DHF组和7,8-DHF单独处理组,给药24 h后观察细胞形态,分别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Live/Dead染色检测细胞活死比例、Mitosox染色检测细胞线粒体氧化应激水平,Western blot技术检测Akt、核因子κB(NF-κB)p65、信号传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等蛋白表达水平。结果7,8-DHF增加LPS诱导的心肌细胞活力,减少氧化应激水平和细胞死亡。7,8-DHF激活LPS诱导的心肌细胞Akt信号,抑制STAT3磷酸化水平和NF-κB p65蛋白表达。结论7,8-DHF可能通过激活Akt、抑制磷酸化STAT3和NF-κB p65信号分子减轻LPS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细胞 7 8-二羟基黄酮 脂多糖 氧化应激 核因子ΚB 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
下载PDF
海马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1参与癫痫调控的转录组学研究
11
作者 左娣 郝世杰 +8 位作者 杨盼 李苗 任晓璠 丁娜 马文倩 王盼盼 王诗雨 戎伟芳 刘昆梅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09-715,共7页
目的本研究分别将野生型(WT)、Gper1敲低(Gper1-KD)大鼠海马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探讨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1(G-protein coupled estrogen receptor 1,GPER1)影响癫痫发病可能的信号通路和分子机制。方法海马组织进行RNA提取和cDNA文库构... 目的本研究分别将野生型(WT)、Gper1敲低(Gper1-KD)大鼠海马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探讨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1(G-protein coupled estrogen receptor 1,GPER1)影响癫痫发病可能的信号通路和分子机制。方法海马组织进行RNA提取和cDNA文库构建,与NCBI数据库大鼠基因组及基因注释比对,通过FPKM值,筛选组别间差异表达基因(DEGs)。将DEGs进行GO富集、KEGG富集分析,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利用RT-qPCR法对关键DEGs进行验证。结果Gper1-KD组与WT组相比,筛选(Fold change>2且FDR<0.01)后,检测到DEGs 2253个,其中上调基因1380个,下调基因873个;GO结果显示,DEGs主要分布在淋巴细胞趋化性、细胞分泌、巨噬细胞趋化性、中性粒细胞趋化性、血管生成正向调控等生物过程;KEGG结果显示,DEGs相关分子信号通路主要有癌症信号通路、PI3K-Akt通路、癌症蛋白聚糖相关信号通路、细胞黏附相关通路、MAPK信号通路等;RT-qPCR结果表明,Mapk12、Pdpk1、Foxo3、Camk2d、Pik3cg等基因表达水平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MAPK、TNF信号通路在GPER1影响癫痫发生中可能起关键作用,GABA能神经元和Pik3cg在GPER1影响癫痫易感性方面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ER1 癫痫 DEGs GO富集 KEGG富集 蛋白互作网络
下载PDF
植物鞘氨醇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12
作者 杨官翠 刘金宜 +8 位作者 蒋佩洁 许玉溪 田小龙 王筱淇 王瑞 杨世杰 宋清晓 魏锦 张曦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59-368,共10页
目的 初步探讨植物鞘氨醇(phytosphingosine, PHS)对白血病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人白血病细胞株K562及SUP-B15作为研究模型,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EdU检测细胞DNA合成能力,RNA-seq检测PHS处理后差异表达基因,GO功能富集... 目的 初步探讨植物鞘氨醇(phytosphingosine, PHS)对白血病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人白血病细胞株K562及SUP-B15作为研究模型,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EdU检测细胞DNA合成能力,RNA-seq检测PHS处理后差异表达基因,GO功能富集及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PHS可能作用的分子途径,CTD数据库和Discovery Studio软件对PHS进行反向找靶,Discovery Studio软件对PHS和BCL-2进行分子对接,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变化,JC-1染色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分子蛋白水平表达变化。结果 PHS能抑制K562和SUP-B15细胞增殖,且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PHS的半数抑制浓度在K562细胞中分别为17.67μmol/L(24 h)和12.52μmol/L(48 h),在SUP-B15细胞中分别为17.58μmol/L(24 h)和14.86μmol/L(48 h)。20μmol/L PHS作用白血病细胞48 h后,能显著抑制细胞DNA的合成(P<0.05)。对PHS作用于K562细胞后差异基因进行GO富集分析发现PHS可能参与细胞凋亡正向调控、细胞质膜及组分、激酶结合与活性等生物功能。反向找靶结果提示,BCL-2作为PHS作用靶点的可能性最高。PHS作用白血病细胞48 h后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P<0.05),呈剂量依赖性;线粒体膜电位下降,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下调(P<0.05),Cleaved caspase-3及Cleaved caspase-9蛋白表达上调(P<0.05)。结论 PHS诱导白血病细胞发生线粒体依赖性细胞凋亡,抑制白血病细胞增殖,并可能与PHS/BCL-2结合体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鞘氨醇 白血病 细胞凋亡 转录组分析
原文传递
穿山龙薯蓣皂苷通过调控自噬治疗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小鼠模型的机制
13
作者 江涛 由涌 +4 位作者 夏东帅 薄思涵 王永为 高亚贤 宋鸿儒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45-651,共7页
目的探讨穿山龙薯蓣皂苷通过自噬治疗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模型小鼠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鸡Ⅱ型胶原乳剂建立CIA模型小鼠,初次免疫DBA1小鼠(0.1 mL),第21天后再次给予相同剂量刺激。加强免疫后将胶原免疫... 目的探讨穿山龙薯蓣皂苷通过自噬治疗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模型小鼠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鸡Ⅱ型胶原乳剂建立CIA模型小鼠,初次免疫DBA1小鼠(0.1 mL),第21天后再次给予相同剂量刺激。加强免疫后将胶原免疫的50只小鼠随机分组为CIA模型组、雷公藤组和穿山龙薯蓣皂苷低、中、高剂量组,另有10只小鼠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在对小鼠进行连续14天灌胃治疗并观察各组小鼠足爪的炎症程度,取下各组小鼠脾、腹股沟淋巴结和踝关节、膝关节,对踝关节、膝关节进行HE染色,检测各组淋巴结、脾组织中mRNA和蛋白质水平的相关自噬指标。结果与CIA模型组相比,穿山龙薯蓣皂苷高剂量组关节炎指数(AI)评分降低(P<0.05);雷公藤组及穿山龙薯蓣皂苷组足爪厚度差值减小(P<0.01)。与对照组相比,CIA模型组体质量明显下降(P<0.01);小鼠膝关节滑膜和足爪踝关节HE染色结果显示CIA模型组对比对照组出现免疫细胞浸润、骨质侵蚀、软骨破坏和滑膜增生的症状;雷公藤组与穿山龙薯蓣皂苷中、高剂量组对CIA模型有不同程度的治疗作用,可以减轻和预防症状。与CIA模型组相比,雷公藤组和穿山龙薯蓣皂苷治疗组中LC3、Beclin-1的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升高,p62的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降低。结论穿山龙薯蓣皂苷可能通过抑制自噬对CIA模型小鼠起到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山龙薯蓣皂苷 自噬 类风湿性关节炎 胶原诱导性关节炎 P62 LC3 BECLIN-1
下载PDF
FoxO3a对线粒体功能的调控作用及机制
14
作者 李杰 张丽 +1 位作者 汪晓寒 郭家彬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06-810,共5页
叉头框蛋白O3a(fork head box O3a,FoxO3a)是叉头框蛋白FOX转录因子O亚型家族中成员,作为一种转录调节因子在多种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中发挥重要调节作用。线粒体是细胞能量代谢的主要场所,也是维持细胞生长和功能的一类关键细胞器。线粒... 叉头框蛋白O3a(fork head box O3a,FoxO3a)是叉头框蛋白FOX转录因子O亚型家族中成员,作为一种转录调节因子在多种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中发挥重要调节作用。线粒体是细胞能量代谢的主要场所,也是维持细胞生长和功能的一类关键细胞器。线粒体功能受到多种转录因子调控。FoxO3a可定位于线粒体,通过调节细胞核与线粒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对线粒体功能产生重要影响,其机制与调节线粒体能量代谢、生物合成、自噬、分裂/融合,以及线粒体钙稳态密切相关。该文重点综述了FoxO3a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对线粒体的调控作用与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XO3A 线粒体 氧化应激 转录因子 功能紊乱 调控机制
下载PDF
二烯丙基二硫增强DJ-1过表达人胃癌SGC7901细胞对5-FU的敏感性
15
作者 寻艺 夏红 +3 位作者 李志敏 刘芳 苏琦 苏波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9-105,共7页
目的 探讨二烯丙基二硫(diallyl disulfide, DADS)是否增强DJ-1(protein/nucleic acid deglycase,蛋白/核酸去糖化酶)过表达人胃癌SGC7901细胞对5-FU(5-fluorouracil, 5-氟尿嘧啶)的敏感性。方法 实验分为Control组、DADS组、VCR(Vincri... 目的 探讨二烯丙基二硫(diallyl disulfide, DADS)是否增强DJ-1(protein/nucleic acid deglycase,蛋白/核酸去糖化酶)过表达人胃癌SGC7901细胞对5-FU(5-fluorouracil, 5-氟尿嘧啶)的敏感性。方法 实验分为Control组、DADS组、VCR(Vincristine,长春新碱)组、VCR+DADS组、DJ-1组、DJ-1+DADS组;MTT检测DADS对5-FU抑制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DADS对细胞凋亡的影响;qRT-PCR、Western blot、免疫荧光检测DADS对耐药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 DADS增强5-FU对VCR耐药细胞和DJ-1过表达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DADS诱导VCR耐药细胞凋亡;DADS下调DJ-1表达、诱导DJ-1过表达细胞凋亡;过表达DJ-1上调P-糖蛋白(P-glycoprotein, P-gp)、Bcl-2、XIAP(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下调caspase-3表达;DADS降低DJ-1过表达细胞和VCR耐药细胞P-gp、Bcl-2、XIAP,升高caspase-3表达。结论 DADS能增强DJ-1过表达细胞对5-FU的敏感性,与其拮抗DJ-1介导的P-gp、Bcl-2、XIAP上调、caspase-3下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烯丙基二硫 DJ-1 P-糖蛋白 胃癌细胞 耐药 5-氟尿嘧啶
下载PDF
外用鱼油促进2型糖尿病大鼠伤口创面的愈合
16
作者 黄荣江 辛文彬 +3 位作者 倪向敏 李正宙 张贵明 王建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35-543,共9页
目的 观察局部外用鱼油对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type 2, T2DM)大鼠伤口创面愈合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57只SD大鼠通过高脂高糖饮食联合STZ腹腔注射建立T2DM大鼠模型,建模成功49只。T2DM大鼠模型建立成功后通过外科方法... 目的 观察局部外用鱼油对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type 2, T2DM)大鼠伤口创面愈合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57只SD大鼠通过高脂高糖饮食联合STZ腹腔注射建立T2DM大鼠模型,建模成功49只。T2DM大鼠模型建立成功后通过外科方法创建伤口创面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鱼油组(n=17)、玉米油组(n=16)、模型对照组(n=16),各组于创面模型创建后次日开始给药,干预期间观察各组大鼠伤口创面愈合情况,分别于术后7、14 d取皮肤创面组织比较大鼠创面愈合情况,检测氧化应激指标(MDA、SOD、CAT)及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IL-10)水平,HE、Masson染色行病理学分析及观察皮肤真皮层胶原纤维沉积情况,Western blot检测SIRT1、Nrf2、NQO1蛋白表达。结果 与玉米油组和模型对照组相比,术后第7、14天鱼油组大鼠伤口创面愈合率明显提升(P<0.05),胶原纤维沉积增多;创面组织MDA、TNF-α、IL-1β、IL-6水平明显下降(P<0.05),而SOD、CAT、IL-10水平显著升高(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鱼油组大鼠创面组织SIRT1、Nrf2、NQO1蛋白表达水平较玉米油组和模型对照组显著提升(P<0.05);干预期间玉米油组与模型对照组间愈合效果无显著差异。结论 局部外用鱼油可有效促进T2DM大鼠伤口创面愈合,其机制可能与鱼油降低创面组织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油 糖尿病伤口 氧化应激 炎症反应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
原文传递
谷胱甘肽改善卒中后抑郁和慢性社会挫败应激小鼠行为及其机制研究
17
作者 赵源 林森 杨清武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75-785,共11页
目的探究抑郁症的潜在致病机制及谷胱甘肽的改善作用。方法6~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分为3组(n=20):无处理对照(SHAM)组、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模型组和慢性社会挫败应激(chronic social defeat depression,CSDS)模型... 目的探究抑郁症的潜在致病机制及谷胱甘肽的改善作用。方法6~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分为3组(n=20):无处理对照(SHAM)组、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模型组和慢性社会挫败应激(chronic social defeat depression,CSDS)模型组。通过旷场实验、高架十字实验、悬尾实验、糖水偏好实验等验证模型小鼠是否有抑郁样行为表现,取2种模型小鼠以及对照小鼠内侧前额叶皮层(medial prefrontal cortex,mPFC)进行神经递质靶向代谢组学测序。通过主成分分析(principle component analysis,PCA)、相关性分析等方法探索各组小鼠代谢物表达情况、筛选差异代谢物,利用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预测与抑郁模型相关的代谢通路,并对关键差异代谢物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的表达以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lutathione peroxidase 4,GPX4)等铁死亡指标进行检测,外源性补充GSH观察模型小鼠抑郁样行为是否改善。结果神经递质靶向代谢组学分析结果显示3组小鼠代谢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在mPFC检测到的38种代谢物中,有6种在PSD组中特异性降低,有4种在CSDS组中特异性降低,而GSH、L-天冬酰胺和L-赖氨酸在PSD和CSDS组均表现出明显下降(P<0.05)。KEGG分析结果显示差异代谢物涉及到的主要通路有谷胱甘肽代谢,β-氨基酸代谢,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等通路。还原型谷胱甘肽/氧化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oxidized glutathione,GSH/GSSG)试剂盒检测发现两种抑郁模型小鼠mPFC还原型GSH明显减少(P<0.05),铁死亡指标检测发现与对照组比较,两种抑郁模型小鼠存在MDA升高并且GPX4阳性细胞比例显著减少的表型(P<0.05),而对抑郁模型小鼠外源补充GSH可增加小鼠高架十字实验开臂时间和旷场实验中央区时间(P<0.05),并且降低悬尾实验静止不动时间(P<0.05),显著改善抑郁样行为表现。结论PSD以及CSDS小鼠脑组织存在13种代谢物失调,其中谷胱甘肽代谢异常引发的铁死亡可能在抑郁症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外源性补充谷胱甘肽可以改善小鼠抑郁样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抑郁 慢性社会挫败应激 代谢组学 谷胱甘肽 铁死亡
原文传递
Del-1纳米颗粒/丝素水凝胶通过促进炎症消退加速慢性皮肤伤口愈合修复
18
作者 阚雪薇 姚萍萍 +1 位作者 陈嘉琪 唐隽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88-996,共9页
目的 探讨负载发育内皮基因座-1(developmental endothelial locus-1,Del-1)纳米颗粒的丝素水凝胶对小鼠慢性皮肤伤口愈合的影响。方法 在6~8周BALB/c小鼠背部皮肤用磁铁挤压12 h放松12 h,循环4 d,形成慢性压疮;小鼠分为3组,每组8只,分... 目的 探讨负载发育内皮基因座-1(developmental endothelial locus-1,Del-1)纳米颗粒的丝素水凝胶对小鼠慢性皮肤伤口愈合的影响。方法 在6~8周BALB/c小鼠背部皮肤用磁铁挤压12 h放松12 h,循环4 d,形成慢性压疮;小鼠分为3组,每组8只,分别给予皮肤创面PBS、丝素水凝胶或Del-1纳米颗粒/丝素水凝胶治疗,拍照并计算创面愈合率,连续治疗9 d, HE、Masson染色检测皮肤组织愈合;通过CD14和TNF-α的免疫荧光检测创面巨噬细胞和炎症因子表达;过氧叔丁醇(tert-butyl hydroperoxide, TBHP)体外刺激小鼠巨噬细胞系RAW 264.7和小鼠血管内皮细胞系C166;在C166细胞中过表达Del-1,结晶紫染色检测巨噬细胞迁移;RT-qPCR检测炎症因子IL-6表达。结果 小鼠实验证实Del-1纳米颗粒/丝素水凝胶组的创面愈合快于丝素水凝胶组和PBS组(P<0.01);Del-1纳米颗粒/丝素水凝胶组创面的TNF-α及CD14的表达低于丝素水凝胶组和PBS组(P<0.01),但胶原沉积和组织修复高于PBS和丝素水凝胶组(P<0.01)。体外实验证实TBHP激活巨噬细胞向内皮细胞迁移,但Del-1过表达组巨噬细胞迁移率显著下降(P<0.01);RT-qPCR显示Del-1抑制了IL-6表达(P<0.01)。结论 Del-1纳米颗粒/丝素水凝胶能够加速小鼠压疮愈合,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炎症消退和组织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l-1 丝素蛋白 慢性伤口愈合 巨噬细胞 炎症消退
原文传递
线粒体分裂抑制剂Mdivi-1对脓毒症大鼠肠道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
19
作者 汤春琼 朱娱 +4 位作者 王易 叶蕤 刘良明 李涛 毛庆祥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19-426,共8页
目的拟探讨线粒体分裂抑制剂Mdivi-1对脓毒症大鼠肠道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CLP)复制大鼠脓毒症模型,根据脓毒症救治指南采用乳酸林格氏液(35 mL/kg)进行常规复苏,输液速度3 mL/h。... 目的拟探讨线粒体分裂抑制剂Mdivi-1对脓毒症大鼠肠道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CLP)复制大鼠脓毒症模型,根据脓毒症救治指南采用乳酸林格氏液(35 mL/kg)进行常规复苏,输液速度3 mL/h。同时在常规复苏的基础上静脉予以1 mg/kg Mdivi-1进行治疗。复苏结束后2 h观察各组大鼠肠道屏障功能、肠道中闭锁小带蛋白(zonula occludes-1,ZO-1)的表达、小肠病理变化、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的浓度、平均动脉血压(mean arterial blood pressure,MAP)和生存时间及72 h存活率。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脓毒症大鼠肠通透性明显增加,D-乳酸明显升高,血清中炎性因子TNF-α和IL-1β浓度显著增高(P<0.05);病理结果显示肠绒毛断裂,腺体萎缩,炎性细胞显著增多。常规复苏治疗后,与脓毒症组相比,血清中TNF-α和IL-1β浓度、肠通透性、D-乳酸浓度轻微降低,肠绒毛紊乱轻微改善,提示常规复苏治疗后对脓毒症的保护作用是有限的。与常规治疗组相比,常规治疗联合线粒体分裂抑制剂Mdivi-1治疗后大鼠血清中TNF-α和IL-1β浓度、肠通透性、D-乳酸浓度显著降低(P<0.05),病理结果显示肠绒毛结构清晰,炎性细胞浸润明显改善。肠组织免疫荧光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脓毒症后紧密连接发生断裂,Mdivi-1治疗后较脓毒症组紧密连接断裂发生明显好转。细胞水平上,LPS刺激后肠上皮细胞间ZO-1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Mdivi-1治疗后可逆转LPS导致的ZO-1表达量的降低(P<0.05)。结论Mdivi-1对脓毒症大鼠的肠道屏障功能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ZO-1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divi 脓毒症 肠屏障功能 线粒体
原文传递
氨基葡萄糖通过OGT-RIPK3轴抑制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心肌细胞死亡
20
作者 邓莉 周丽萍 苏锦锋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5-161,共7页
目的 探讨氨基葡萄糖(glucosamine, GlcN)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MI/RI)中细胞凋亡和程序性坏死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24只体质量220~250 g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假手术组、... 目的 探讨氨基葡萄糖(glucosamine, GlcN)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MI/RI)中细胞凋亡和程序性坏死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24只体质量220~250 g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再灌注+氨基葡萄糖组(氨基葡萄糖组)和缺血再灌注+氨基葡萄糖+OGT-IN-2共处理组(氨基葡萄糖+OGT-IN-2组),每组6只。经开胸行左前降支结扎术30 min后再灌注3 h以收集MI/RI心脏组织和血清样本,假手术组只穿线不结扎。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心肌组织损伤程度,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心肌损伤标志物CK-MB、LDH水平,TUNEL染色观察细胞凋亡情况,MLKL免疫组化评估程序性坏死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心肌组织中p-RIPK3、t-RIPK3、p-MLKL、cleaved Caspase-9、cleaved Caspase-3、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N-acetylglucosaminyltransferase, OGT)的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GlcN可明显改善MI/RI后心肌组织损伤程度并降低心肌损伤标志物CK-MB、LDH水平(P<0.05),而OGT特异性抑制剂OGT-IN-2则明显削弱GlcN的心肌保护作用(P<0.05)。TUNEL染色和MLKL免疫组化结果显示GlcN可同时减少细胞凋亡和程序性坏死发生,而OGT-IN-2则明显削弱GlcN对凋亡和程序性坏死的抑制作用。Western blot结果显示,GlcN可上调OGT活性后抑制RIPK3介导的p-RIPK3、p-MLKL、cleaved Caspase-9和cleaved Caspase-3表达(P<0.05),而OGT-IN-2则逆转GlcN的作用(P<0.05)。结论 GlcN可以有效减轻MI/RI,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OGT表达从而抑制RIPK3介导的细胞凋亡和程序性坏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葡萄糖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细胞凋亡 程序性坏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8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