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70篇文章
< 1 2 8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他沙星片致中性粒细胞缺乏1例
1
作者 刘揭 侯周华 +1 位作者 李沙陵 胡琴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7-148,共2页
1 病例介绍患者,女,57岁。因反酸、乏力、食欲不振1个月余,进食后腹胀,全身皮肤黄染20余天,于2022年5月6日收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感染科。既往史:30余年前检查发现乙型肝炎(乙肝),无症状,未接受抗病毒治疗。入院体检:体温36.7 ℃,脉搏80... 1 病例介绍患者,女,57岁。因反酸、乏力、食欲不振1个月余,进食后腹胀,全身皮肤黄染20余天,于2022年5月6日收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感染科。既往史:30余年前检查发现乙型肝炎(乙肝),无症状,未接受抗病毒治疗。入院体检:体温36.7 ℃,脉搏80次·min-1,呼吸20次·min-1,血压116/70 mmHg(1 mmHg=0.133 kPa)。消瘦体貌,神志清楚,自主体位,慢性肝病病容,皮肤巩膜重度黄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他沙星 中性粒细胞减少 中性粒细胞缺乏 药品不良反应
下载PDF
新氨基糖苷类抗生素89—07体外抗菌作用研究 被引量:56
2
作者 李家泰 刘健 +1 位作者 张烨 钟巍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407-415,共9页
用琼脂二倍稀释法研究了抗生素89-07的体外抗菌作用。共测定临床分离茵1106株,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780株,革兰氏阳性球菌326株。6种氨基糖苷类、2种β-内酰胺类与1种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用作对照,研究结果表明:抗生... 用琼脂二倍稀释法研究了抗生素89-07的体外抗菌作用。共测定临床分离茵1106株,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780株,革兰氏阳性球菌326株。6种氨基糖苷类、2种β-内酰胺类与1种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用作对照,研究结果表明:抗生素89—07抑制半数以上致病菌的MIC≤lmg/L;对庆大霉素、小诺米星和头孢唑林耐药的金葡球菌以及大肠杆菌的MIC50为8mg/L;对头孢唑林耐药的克雷伯氏肺炎杆菌的MIC50为0.5mg/L。抑制66%的甲氧西林耐药金葡球菌所需抗生素89-07的浓度为0.5~8mg/L这些结果说明上述半数以上耐药菌对抗生素89—07敏感的浓度在其安全有效的血药浓度范围之内,该浓度低于1993年NCCLS规定的奈替米星的敏感临界浓度(≤12mg/L)。抗生素89-07对多数敏感菌的最低杀菌浓度(MBC)为MIC值的2~4倍。细菌接种量对其体外抗菌活性无明显影响。抗菌作用的最佳pH值为7.8~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糖苷类 抗生素 89-07 体外抗菌作用
下载PDF
半合成新抗生素──抗生素89-07的合成和结构测定 被引量:29
3
作者 范瑾 赵敏 +2 位作者 刘军 胡小玲 范铭琦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401-406,419,共7页
以庆大霉素C1a为母核,采用保护合成法,将其二脱氧链霉胺(2-DOS)1-N位上的1个氢原子用1个乙基取代,得到半合成新抗生素89-07。经IR、UV、MS、1H-NMR、13C-NMR、DEPT、1H-1H-COS... 以庆大霉素C1a为母核,采用保护合成法,将其二脱氧链霉胺(2-DOS)1-N位上的1个氢原子用1个乙基取代,得到半合成新抗生素89-07。经IR、UV、MS、1H-NMR、13C-NMR、DEPT、1H-1H-COSY、13C-1H-COSY等测试证实该抗生素和中间体的结构分别与1-N-乙基GMC1a和3.2’,6’-三-N-乙酰基GMC1a(P1)、3,2’,6’-三-N-乙酰基-1-N-乙基GMC1a(P2)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89-07 结构测定 新药
下载PDF
抗生素89—07、庆大霉素和阿米卡星的耳毒性比较 被引量:19
4
作者 李兴启 方耀云 +6 位作者 孙建和 张素珍 王沛英 周承勇 于黎明 李玉 胡吟燕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442-447,共6页
采用听性脑干电反应、眼震电图,结合火棉胶切片、耳蜗铺片琥珀酸脱氢酶染色方法和扫描电镜等形态学观察,综合评价抗生素89-07与阿米卡星(AMK)、庆大霉素(GM)的耳毒性。结果表明:GM100mg确有耳蜗系和前庭系毒性... 采用听性脑干电反应、眼震电图,结合火棉胶切片、耳蜗铺片琥珀酸脱氢酶染色方法和扫描电镜等形态学观察,综合评价抗生素89-07与阿米卡星(AMK)、庆大霉素(GM)的耳毒性。结果表明:GM100mg确有耳蜗系和前庭系毒性;AMK200mg对耳蜗系有轻度损伤;而抗生素89-0725、50、100mg对耳蜗均无损伤。抗生素89-0725mg对前庭无影响,AMK50mg和GM25mg对前庭有轻度损伤,中、大剂量的GM、AMK和抗生素89-07对前庭均有损伤,并随着剂量的增加损伤程度加重。3种药物对耳蜗和前庭毒性为GM>AMK>抗生素89-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89-07 阿米卡星 庆大霉素 耳毒性
下载PDF
水杨酸对喜树细胞次级代谢的诱导作用 被引量:20
5
作者 于放 张冬艳 +1 位作者 白凤武 安利佳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0-73,共4页
将水杨酸(SA)应用于喜树细胞培养体系中.通过添加不同浓度的水杨酸,研究了它对喜树细胞过氧化物酶(POD)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可溶性蛋白含量、细胞活力以及细胞生长和代谢产物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SA可以提高POD和SOD的活力... 将水杨酸(SA)应用于喜树细胞培养体系中.通过添加不同浓度的水杨酸,研究了它对喜树细胞过氧化物酶(POD)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可溶性蛋白含量、细胞活力以及细胞生长和代谢产物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SA可以提高POD和SOD的活力以及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增强喜树细胞的次级代谢作用,有利于代谢产物喜树异碱A和喜树异碱B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喜树 次级代谢 诱导作用 SA 水杨酸 代谢产物 活力 可溶性蛋白含量 POD
下载PDF
抗生素89-07在大鼠体内组织分布及与正常人血浆蛋白结合率研究 被引量:25
6
作者 陈琼 郭东文 +1 位作者 孙曼琴 李家泰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439-441,共3页
本文报道抗生素89-07在大鼠体内组织分布及与人血浆蛋白结合率,并与庆大霉素作比较,以了解抗生素89-07与庆大霉素在以上特性中的差异,对其进行药理学评价。结果表明:抗生素89-07和庆大霉素在大鼠体内各组织中以肾脏... 本文报道抗生素89-07在大鼠体内组织分布及与人血浆蛋白结合率,并与庆大霉素作比较,以了解抗生素89-07与庆大霉素在以上特性中的差异,对其进行药理学评价。结果表明:抗生素89-07和庆大霉素在大鼠体内各组织中以肾脏中药物含量最高,3min时分别为9.48±2.17和6.21±3.10μg/g,30min分别为9.75±2.45和10.45±3.33μg/g,240min分别为12.27±7.34和13.85±7.17μg/g。另外还测定了脑、心、胃肠道、胰、脾、肝、生殖腺、肌肉、脂肪和血中的浓度。抗生素89-07与人血浆蛋白结合率为23.21%±1.53%;庆大霉素为25.51%±1.02%,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由研究结果可以看出,抗生素89-07在大鼠体内组织分布及与正常人血浆蛋白结合率与庆大霉素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89-07 血浆 蛋白结合率 组织分布
下载PDF
2822例患者应用硫酸依替米星注射剂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27
7
作者 宋毅 唐尧 +2 位作者 徐廷 潘晓鸥 张李华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1-32,51,共3页
目的了解硫酸依替米星注射剂不良反应和安全性。方法对2003年11月-2004年5月我院硫酸依替米星注射剂的住院患者用药出现的不良反应及联合用药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3%(142/2822),其中听力平衡异常发生率为0... 目的了解硫酸依替米星注射剂不良反应和安全性。方法对2003年11月-2004年5月我院硫酸依替米星注射剂的住院患者用药出现的不良反应及联合用药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3%(142/2822),其中听力平衡异常发生率为0.567%(16/2822);肝功能异常发生率为0.14%(4/2822);肾功能异常发生率为0.425%(12/2822)。结论硫酸依替米星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中安全性较高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依替米星 不良反应 安全性
下载PDF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耳毒性的保护和修饰 被引量:23
8
作者 伍越 郑静 +4 位作者 郑斌娇 方芳 梁玲芝 吕建新 管敏鑫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60-269,共10页
目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分离和鉴定距今已70多年,对治疗严重革兰阴性菌感染,如肠球菌和结核杆菌感染有着强大的功效。然而,随着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用药疗程的延长或(和)剂量的增加往往导致肾毒性和耳毒性,阻碍了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由... 目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分离和鉴定距今已70多年,对治疗严重革兰阴性菌感染,如肠球菌和结核杆菌感染有着强大的功效。然而,随着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用药疗程的延长或(和)剂量的增加往往导致肾毒性和耳毒性,阻碍了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由于非耳毒性抗生素也具有较广的抗菌谱,用于许多系统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使得曾经作为优先选择使用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逐渐被取代。然而现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处于一个潜伏的复兴时期,正逐渐用于治疗对大多数一线抗生素耐受生物所引起的严重性感染,如多重耐药结核、复杂性院内获得性急性尿路感染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使用的增加,再次向科学家和医生提出了挑战,即肾毒性和耳毒性的问题,尤其该类抗生素导致的耳聋对于具有遗传易感性的患者往往是极重度且不可逆转的。基于这个原因,在过去二十年里,科学家提出了很多种分子治疗策略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导致的耳毒性副作用相抗衡。本文主要概述了:①氨基糖苷类药物杀菌的分子机制,②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何导致具有遗传易感倾向的患者发生耳毒性,③到目前为止,在临床实验和/或临床上已被证明的能阻止和调节氨基糖苷类耳毒性的药物和化合物,④减少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剂量来减少耳毒性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耳毒性 非综合征型耳聋 链霉素 巴龙霉素 庆大霉素 新霉素 阿司匹林
下载PDF
大鼠肌注抗生素89-07、阿米卡星和庆大霉素肾毒作用的比较 被引量:22
9
作者 李培忠 孙永立 +3 位作者 郑德琪 于文梅 沈菊英 翟文生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459-459,470,共2页
抗生素89-07、庆大霉素、阿米卡星按每天50、100、150mg/kg,im给予大鼠。分别于给药后5、10、15天处死动物,取样作肾功能和肾脏光镜形态学检查,比较评价了3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肾脏毒性,im庆大霉素1... 抗生素89-07、庆大霉素、阿米卡星按每天50、100、150mg/kg,im给予大鼠。分别于给药后5、10、15天处死动物,取样作肾功能和肾脏光镜形态学检查,比较评价了3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肾脏毒性,im庆大霉素100mg/(kg·d)以上剂量的动物,给药后7天就出现死亡,50mg组随给药时间的延长,肾功能异常的指标逐渐增多,肾小管上皮细胞也由个别散在性的坏死发展到大片状和广泛性的严重坏死。抗生素89-07和阿米卡星50mg组,仅见个别肾功能指标异常,肾小管上皮细胞仅见混浊肿胀等变性,即使是100mg组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的程度也没有庆大霉素50mg组严重。上述结果表明,抗生素89—07的肾毒作用明显比庆大霉素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89-07 阿米卡星 庆大霉素 肾毒性
下载PDF
氨基糖甙类抗生素不同给药法与血药浓度的关系 被引量:17
10
作者 黄祥 杨永革 +2 位作者 杨学军 田惠英 梅巍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24-226,共3页
对45例使用庆大霉素(GTM)和丁胺卡那霉素(AMK)的住院病人,对其不同给药法进行了血药浓度的测定(TDX仪),同时监测肾功能。结果,GTM组16例(160mg/d,bid,im,连用5d)血药浓度C_(max)(... 对45例使用庆大霉素(GTM)和丁胺卡那霉素(AMK)的住院病人,对其不同给药法进行了血药浓度的测定(TDX仪),同时监测肾功能。结果,GTM组16例(160mg/d,bid,im,连用5d)血药浓度C_(max)(μg/ml)4.0±0.9,峰值偏低。AMK组29例(400mg/d,分为qd与bid,im和iv),血药浓度qd与bid分别为(μg/ml):im组18.6±2.7与8.02±2.0;iv组17.2±4.0与7.2±2.9,有显著性差异(P<0。01)。用药前、后肾功能监测均在正常值范围。本结果初步表明:qd给药法可提高抗菌效果,降低肾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糖甙类 抗生素 血药浓度 给药法
下载PDF
分光光度法测定卡那霉素的研究 被引量:45
11
作者 姚成 徐丽娜 +1 位作者 王镇浦 杨德仁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1999年第1期16-18,共3页
在pH6.5~8.8的水溶液中,作为氨基糖甙类广谱抗生素的卡那霉素与Cu2+离子迅速反应形成稳定的2∶1带正电荷络合物,其λmax为256nm,其表观ε为1.81×103L·mol-1·cm-1。卡那霉素... 在pH6.5~8.8的水溶液中,作为氨基糖甙类广谱抗生素的卡那霉素与Cu2+离子迅速反应形成稳定的2∶1带正电荷络合物,其λmax为256nm,其表观ε为1.81×103L·mol-1·cm-1。卡那霉素含量在1.30~120mg/L范围内遵从比耳定律,并探讨了络合物的结构。该方法用于注射用硫酸卡那霉素样品中卡那霉素含量的测定,结果与常规的抗生素微生物法相比,具有简便和快速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那霉素 分光光度法 硫酸卡那霉素 测定
下载PDF
抗生素89-07的体内抗菌作用 被引量:22
12
作者 张淑华 欧真蓉 +1 位作者 赵敏 范瑾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420-424,共5页
抗生素89-07对7种12株临床分离菌株感染小鼠的体内保护实验结果显示:静脉或皮下注射抗生素89-07对所试菌感染小鼠有良好的疗效,其中对金葡球菌92-198感染小鼠的ED50静脉和皮下注射分别为4.08和2.06m... 抗生素89-07对7种12株临床分离菌株感染小鼠的体内保护实验结果显示:静脉或皮下注射抗生素89-07对所试菌感染小鼠有良好的疗效,其中对金葡球菌92-198感染小鼠的ED50静脉和皮下注射分别为4.08和2.06mg/kg;对大肠杆菌90-20分别为0.83和1.60mg/kg;对绿脓假单胞茵92-28分别为4.07和3.79mg/kg,其体内抗菌作用优于同类抗生素中的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和妥布霉素,与奈替米星相近,尤其对庆大霉素耐药菌株仍有较强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89-07 抗菌作用 ED50
下载PDF
去甲万古霉素治疗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属感染的临床及细菌学评价 被引量:10
13
作者 汪波 蒋红 +3 位作者 李秀清 熊辉 陈旭岩 谭伟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87-189,共3页
目的 :观察去甲万古霉素治疗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属感染的疗效并评价其细菌学的结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开放性的方法 ,用国产去甲万古霉素治疗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肺部感染病人共 34例 ,每日总量1.2 g,治疗平均 10 .2 d,观察其症状体征变... 目的 :观察去甲万古霉素治疗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属感染的疗效并评价其细菌学的结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开放性的方法 ,用国产去甲万古霉素治疗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肺部感染病人共 34例 ,每日总量1.2 g,治疗平均 10 .2 d,观察其症状体征变化及细菌清除情况。结果 :34例病人中 32例治愈及显效 ,总有效率94.1% ,临床未见肝肾功能损害 ,治疗后细菌的总的清除率为 92 .9%。结论 :国产去甲万古霉素对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属临床效果满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甲万古霉素 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 感染 细菌学 糖肽类
下载PDF
综合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医院感染的常见致病菌分析以及耐药性监测结果 被引量:23
14
作者 刘海峰 周柱江 +7 位作者 胡靖青 黄妮娜 陈文兆 朱瑞秋 卢剑海 陈燕河 麦家惠 苏用鹏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82-385,共4页
目的调查综合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医院感染常见致病菌分布及耐药性变化,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离2007年1月至2014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顺德区第一人民医院ICU住院患者的各类标本中557株致... 目的调查综合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医院感染常见致病菌分布及耐药性变化,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离2007年1月至2014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顺德区第一人民医院ICU住院患者的各类标本中557株致病菌,采用K—B纸片扩散法和最低抑菌浓度(MIC)法进行药敏试验,并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NCCLS/CLSI)标准判定结果,分析ICU医院感染菌株分布特点及耐药性情况。结果ICU医院感染常见菌株主要来源于痰液标本(占68.8%),其次是尿液(占12.4%)和血液(占6.8%)。557株临床分离菌中共检出革兰阴性(G^-)杆菌377株、革兰阳性(G^+)球菌103株和真菌77株,分别占67.7%、18.5%和13.8%。G^-杆菌中鲍曼不动杆菌(占34.5%)、肺炎克雷伯杆菌(占17.8%)、铜绿假单胞菌(占13.0%)排前3位。除碳青霉烯类药物外,鲍曼不动杆菌对其余抗菌药物耐药率均〉40%。G^+球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占36.9%),对青霉素、庆大霉素、红霉素的耐药率均〉50%。真菌77株中白色念珠菌排第一位,占41.6%。结论ICU感染主要以呼吸道为主;病原菌主要以G^-杆菌为主;对抗菌药物耐药性严重,临床工作中应该加强抗菌药物的规范使用,避免耐药菌株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加强治疗病房 医院感染 抗菌药物 耐药性
下载PDF
庆大霉素C_(1a)高产菌株的推理育种的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范铭琦 赵敏 +2 位作者 卜华祥 张星元 赵光鳌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410-414,共5页
已有研究表明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生物合成途径与细胞壁的合成途径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因而如能减小合成细胞壁的代谢流,则可促使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高产。已知磷霉素是一种抑制细胞壁合成的抗生素。本文采用筛选对磷霉素敏感的菌株来获... 已有研究表明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生物合成途径与细胞壁的合成途径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因而如能减小合成细胞壁的代谢流,则可促使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高产。已知磷霉素是一种抑制细胞壁合成的抗生素。本文采用筛选对磷霉素敏感的菌株来获得庆大霉素C1a(GMC1a)的高产株。结果表明在得到的60株超敏菌株中,正变率为73.3%。同时用薄层层析法和纸层析—生物显影法检测发酵液的组分情况,得到4株效价、组分均好的菌株(SF-01-1、-11、-14、-68)。稳定性试验表明这4株菌株稳定性良好,与亲株相比效价提高75%~101%。用该法筛选可减小工作量,而且有效地提高了GMC1a的产量已有研究表明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生物合成途径与细胞壁的合成途径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因而如能减小合成细胞壁的代谢流,则可促使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高产。已知磷霉素是一种抑制细胞壁合成的抗生素。本文采用筛选对磷霉素敏感的菌株来获得庆大霉素C1a(GMC1a)的高产株。结果表明在得到的60株超敏菌株中,正变率为73.3%。同时用薄层层析法和纸层析—生物显影法检测发酵液的组分情况,得到4株效价、组分均好的菌株(SF-01-1、-11、-14、-68)。稳定性试验表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庆大霉素C1a 高产菌株 育种 磷霉素
下载PDF
假单胞菌产壳聚糖酶突变菌株的筛选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艳 周培根 +3 位作者 俞剑 王平平 戚晓玉 陶圣诞 《中国海洋药物》 CAS CSCD 2004年第5期38-40,共3页
以假单胞菌Y1为出发菌株 ,分别通过亚硝基胍 (NTG) ,Co6 0 ,UV(紫外 )诱变 ,采用透明圈法筛选 ,获得了产壳聚糖酶较好的突变菌株假单胞菌Y8,其所产酶活力达到 3.0U·ml- 1,酶活力提高近 6倍 ,并具有较好的遗传稳定性。 3种诱变方法... 以假单胞菌Y1为出发菌株 ,分别通过亚硝基胍 (NTG) ,Co6 0 ,UV(紫外 )诱变 ,采用透明圈法筛选 ,获得了产壳聚糖酶较好的突变菌株假单胞菌Y8,其所产酶活力达到 3.0U·ml- 1,酶活力提高近 6倍 ,并具有较好的遗传稳定性。 3种诱变方法中 ,UV诱变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变菌株 变方 假单胞菌 筛选 NTG 效果 UV 诱变 遗传稳定性 发菌
下载PDF
采用HPLC-ELSD法分析小诺霉素及其有关物质 被引量:34
17
作者 王明娟 胡昌勤 金少鸿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05-208,共4页
目的:建立小诺霉素及其有关物质的分析方法,为该类药提供质量控制标准。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蒸发光散射检测器(HPLC-ELSD)分析了小诺霉素及其有关物质。采用的色谱条件如下:DiamonsiL C_(18)(150 mm×4.6mm,5μm)柱,流动相为0.... 目的:建立小诺霉素及其有关物质的分析方法,为该类药提供质量控制标准。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蒸发光散射检测器(HPLC-ELSD)分析了小诺霉素及其有关物质。采用的色谱条件如下:DiamonsiL C_(18)(150 mm×4.6mm,5μm)柱,流动相为0.2mol·L^(-1)三氟醋酸-甲醇(94:6),流速为0.6mL·min^(-1),漂移管温度为110℃,气体流速为2.80L·min^(-1)。结果: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小诺霉素和庆大霉素复合组分(包括小诺霉素产品中的主要杂质C_(1a))可达到很好的分离,小诺霉素与C_(1a)的非衍生化分离尚属首次。小诺霉素峰面积的对数与进样量的对数间呈较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小诺霉素的平均回收率为101.3%(RSD=1.6%),最低检出量为100ng。结论:方法快速、简便,重现性好,可用于控制小诺霉素中的有关物质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诺霉素 有关物质 高效液相色谱法 蒸发光散射检测器
下载PDF
抗生素89-07与奈替米星对豚鼠耳毒性的比较 被引量:11
18
作者 王沛英 李兴启 +6 位作者 方耀云 张素珍 孙建和 于黎明 李玉 赵承军 胡吟燕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448-454,共7页
92只豚鼠分别肌注4种剂量的抗生素89-07、NTL及生理盐水,28d后通过电生理、病理形态学检查,比较抗生素89-07与NTL对豚鼠的耳毒性。结果显示:抗生素89—07与NTL对听性脑干电反应阈值无显著影响。抗生素... 92只豚鼠分别肌注4种剂量的抗生素89-07、NTL及生理盐水,28d后通过电生理、病理形态学检查,比较抗生素89-07与NTL对豚鼠的耳毒性。结果显示:抗生素89—07与NTL对听性脑干电反应阈值无显著影响。抗生素89-07较NTL对前庭功能影响稍轻。耳蜗病变从扫描电镜、耳蜗铺片所见抗生素89-07较NTL轻。内耳切片观察两药无显著区别.前庭病变各剂量总体相比抗生素89-07较NTL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89-07 奈替米星 耳毒性
下载PDF
HPLC-PAD法测定盐酸大观霉素含量及有关物质 被引量:10
19
作者 王琰 姚尚辰 +6 位作者 王明娟 邹文博 薛晶 李进 张力 刘春亮 胡昌勤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39-446,共8页
目的建立了一种新的HPLC-PAD法测定盐酸大观霉素含量及其有关物质的分析方法。方法采用ApolloC18(250mm×4.6mm,5μm)色谱柱,以100mmol/L三氟乙酸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30℃,柱后衍生氢氧化钠溶液浓度为21g/... 目的建立了一种新的HPLC-PAD法测定盐酸大观霉素含量及其有关物质的分析方法。方法采用ApolloC18(250mm×4.6mm,5μm)色谱柱,以100mmol/L三氟乙酸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30℃,柱后衍生氢氧化钠溶液浓度为21g/L,流速为0.5mL/min。脉冲安培检测器,工作电极为金电极(3mm),四电位工作模式。结果盐酸大观霉素在0.15~150μg/mL(r=0.9999)内线性关系良好,杂质A在0.05~50μg/mL(r=0.9999)内线性关系良好,杂质B在0.5~50μg/mL(r=1.0000)内线性关系良好,杂质C在0.5~50μg/mL(r=1.0000)内线性关系良好。大观霉素、杂质A、杂质B和杂质C的检测限分别为1.5、1.0、2.0和3.0ng。大观霉素、杂质A、杂质B和杂质C的精密度分别为1.5%、1.1%、1.6%和1.8%。大观霉素的回收率为96.7%~102.5%。结论该方法准确、灵敏,重复性和耐用性好,可用于盐酸大观霉素及其有关物质的实验室日常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安培电化学检测 高效液相色谱 盐酸大观霉素 有关物质
下载PDF
安普霉素生物合成途径的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李相丰 何建勇 +2 位作者 田威 韩果红 白秀峰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97-100,共4页
安普霉素产生菌黑暗链霉菌 (S.tenebrarius) 1- 16经亚硝酸胍 (NTG)、硫酸二乙酯 (DES)诱变筛选获得了生物合成阻断变株。微生物转化实验结果表明 2 -脱氧链霉胺 (2 - DOS)、巴龙霉胺和安普霉胺是安普霉素生物合成的中间体。阻断变株共... 安普霉素产生菌黑暗链霉菌 (S.tenebrarius) 1- 16经亚硝酸胍 (NTG)、硫酸二乙酯 (DES)诱变筛选获得了生物合成阻断变株。微生物转化实验结果表明 2 -脱氧链霉胺 (2 - DOS)、巴龙霉胺和安普霉胺是安普霉素生物合成的中间体。阻断变株共合成实验结果明确了各阻断变株阻断位点间的关系及上述中间体在安普霉素生物合成中的衍生次序。依据以上实验结果 ,我们提出了安普霉素可能的生物合成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普霉素 阻断变株 生物合成途径 抗生素 微生物转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