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9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村振兴背景下“百团千员”助农增收服务模式的工作成效——以云南省农业科学院高山经济植物研究所为例
1
作者 王玲 黄杏娥 +4 位作者 郭承刚 汤王外 王丽娟 曹杨 和寿星 《农业科技管理》 2025年第1期64-68,共5页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云南省农业科学院高山经济植物研究所(以下简称“高山所”)实施了“百团千员”助农增收服务模式,旨在通过科技创新支撑农业发展,解决“三农”问题,推动“一县一业”发展。文章介绍了“百团千员”助农增收行动的...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云南省农业科学院高山经济植物研究所(以下简称“高山所”)实施了“百团千员”助农增收服务模式,旨在通过科技创新支撑农业发展,解决“三农”问题,推动“一县一业”发展。文章介绍了“百团千员”助农增收行动的宏大蓝图,回顾了高山所在“百团千员”行动中的组织担当与实践求索,从精准对接需求、创新服务模式、驱动协同服务创新等方面梳理了“百团千员”助农增收行动工作取得的成效,分析了“百团千员”助农增收科技服务面临的挑战,提出了优化农业科技服务激励体系、加强地方技术人才培养、强化农业科技服务的多部门联动和激活“云岭农科110”平台效能等提升“百团千员”助农增收服务效能的对策与建议,以进一步激发乡村振兴的新活力,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科技创新 助农增收 “百团千员” 农科服务团
下载PDF
科研成果转化为优质研究生教学资源的有效路径和保障机制
2
作者 刘双清 刘磊 +3 位作者 王玉生 黄国华 唐前君 张亚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6期271-273,282,共4页
倡导科学研究与研究生教学的深度融合,实现科研促进研究生教学,这对于提升研究生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十分重要。如何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优质研究生教学资源是研究生教学改革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从科研成果转化为研究生教学资源的必要... 倡导科学研究与研究生教学的深度融合,实现科研促进研究生教学,这对于提升研究生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十分重要。如何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优质研究生教学资源是研究生教学改革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从科研成果转化为研究生教学资源的必要性出发,结合植物保护学科研究生教学特点,分析了科研成果教学转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科研成果转化为优质研究生教学资源的有效路径和保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成果 研究生教学 教学资源 有效路径 保障机制
下载PDF
新农科背景下林木育种学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实践
3
作者 张丽杰 王玉成 +2 位作者 崔建国 吴月亮 邓继峰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265-267,270,共4页
在新农科建设的背景下,加强林木育种学课程思政体系的建设,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夯实林学专业学生的专业理论基础,而且可以通过挖掘思政元素筑牢学生的思想根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根据林木育种学课程的特点,初步挖掘了该门课程的思... 在新农科建设的背景下,加强林木育种学课程思政体系的建设,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夯实林学专业学生的专业理论基础,而且可以通过挖掘思政元素筑牢学生的思想根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根据林木育种学课程的特点,初步挖掘了该门课程的思政元素,构建了林木育种学课程的思政教学体系,并将其应用于课堂教学中。该研究不仅可为林木育种学课程思政体系建设和教学改革提供借鉴经验,而且可为培养知林、爱林新型林业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科 林木育种学 课程思政 挖掘与实践
下载PDF
“农文旅+”融合背景下休闲农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研究
4
作者 乔扬 韦庆翠 +1 位作者 张衡锋 曲良谱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5期259-262,共4页
随着“农文旅+”融合背景下的休闲农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兴起,休闲农业领域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但现有的人才培养体系未能充分满足市场需求。在“农文旅+”融合发展背景下,针对性地提出了休闲农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策略,旨... 随着“农文旅+”融合背景下的休闲农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兴起,休闲农业领域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但现有的人才培养体系未能充分满足市场需求。在“农文旅+”融合发展背景下,针对性地提出了休闲农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策略,旨在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产教融合机制和创新能力培养,提升休闲农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以适应农文旅融合发展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文旅 休闲农业 人才培养 模式优化
下载PDF
“三全育人”视域下地方应用型高校涉农专业本科生学业导师制建设探析
5
作者 乔宁 李守杰 +1 位作者 李法君 刘杰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4期271-273,278,共4页
本科生学业导师制是围绕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全面建立师生互动的新型导学关系,落实“三全育人”的关键举措。以潍坊科技学院贾思勰农学院为例,以解决地方应用型高校涉农专业学业导师制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为突破口,从制度保障的完善、... 本科生学业导师制是围绕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全面建立师生互动的新型导学关系,落实“三全育人”的关键举措。以潍坊科技学院贾思勰农学院为例,以解决地方应用型高校涉农专业学业导师制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为突破口,从制度保障的完善、师生互选程序的优化、生生互助机制的建立以及具有农学特色的培养体系和激励奖励制度等方面形成了可借鉴的模式,旨在为其他相关高校学业导师制的实施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启示,共同推动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全育人 地方高校 本科生 学业导师制
下载PDF
新时期南通智慧农业应用发展路径研究
6
作者 李敏 章洪娟 薛晨霞 《农业科技管理》 2025年第1期42-43,52,共3页
智慧农业是应用互联网、物联网、3S、大数据、无线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与信息化深度融合,从更高层次上提高农业生产力和转化率,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高级阶段。文章阐述了新时代南通智慧农业应用的基本情况,... 智慧农业是应用互联网、物联网、3S、大数据、无线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与信息化深度融合,从更高层次上提高农业生产力和转化率,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高级阶段。文章阐述了新时代南通智慧农业应用的基本情况,分析了智慧农业应用存在的不足,并从提升智慧农业技术水平、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加强政策支持等方面提出了促进智慧农业应用发展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农业 农业现代化 发展路径
下载PDF
基于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7
作者 张新国 冯再平 王蓓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5期256-258,共3页
产学研深度融合是提升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作为生物医药类专业重要的核心专业基础课之一,微生物学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至关重要。分析了产学研深度融合背景下当前微生物学教学面临的挑战,提出了一些适应... 产学研深度融合是提升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作为生物医药类专业重要的核心专业基础课之一,微生物学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至关重要。分析了产学研深度融合背景下当前微生物学教学面临的挑战,提出了一些适应当前教育和产业发展需求的教学改革措施,以期推动微生物学教学质量的提升,为培养能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提供新的教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学研深度融合 微生物学 课程教学 教学改革 人才培养
下载PDF
2008—2018年功能农业的理论发展与实践 被引量:25
8
作者 赵其国 尹雪斌 +3 位作者 孙敏 刘永贤 侯非凡 张宁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61-1071,共11页
功能农业作为高产农业、绿色农业之后,农业发展的新阶段,是"调优供给"、"调强农业产业"的重要支撑性技术,加强功能农业研究是构建生态高值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是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举措之一,对我... 功能农业作为高产农业、绿色农业之后,农业发展的新阶段,是"调优供给"、"调强农业产业"的重要支撑性技术,加强功能农业研究是构建生态高值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是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举措之一,对我国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功能农业从2008年提出至今已有十年时间,本文对有关功能农业的定义、学科的发展、应用实践,进行了系统回顾,对于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高值农业 功能农业 矿物质 植物有益物质
下载PDF
传统聚落景观的环境适应性营建智慧阐释——以良渚聚落为例
9
作者 杨淑梅 邹后曦 《农业与技术》 2025年第8期107-113,共7页
传统聚落景观作为文化景观中的一种重要类型,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信仰民俗以及经年累月形成的景观价值观念,同时也是人类顺应自然、改善自然生活环境的综合产物,是古代先民们智慧与文明的见证。本文以浙江良渚遗址聚... 传统聚落景观作为文化景观中的一种重要类型,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信仰民俗以及经年累月形成的景观价值观念,同时也是人类顺应自然、改善自然生活环境的综合产物,是古代先民们智慧与文明的见证。本文以浙江良渚遗址聚落为例,通过溯源良渚聚落的主要类型和聚落产生的周边环境,基于景观考古学相关理论分析了良渚聚落间的关系及构成要素特征。阐述了良渚先民通过垫石堆土、草裹泥垒基堆筑台丘的建造技术,逐水而居、就地取材、因循自然的环境适应性能力,充分体现了利用自然资源、改善生活环境的营建大智慧。良渚先民在聚落景观营建中蕴含的适应环境、建造技艺的智慧思想,可为当代乡村传统聚落文化景观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考古学 传统聚落 景观特征 营建智慧 良渚聚落
下载PDF
黄芩种质资源、栽培及炮制方法研究进展
10
作者 郭艳丽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117-120,共4页
黄芩是大宗药材,来源于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气微,味苦,性寒,归肺经、胆经、脾经、大肠经、小肠经。黄芩用药历史悠久,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和安胎等功效,在世界各地分布,其种质资源异常丰富... 黄芩是大宗药材,来源于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气微,味苦,性寒,归肺经、胆经、脾经、大肠经、小肠经。黄芩用药历史悠久,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和安胎等功效,在世界各地分布,其种质资源异常丰富,具有很好的开发前景。近年来,以黄芩为主的抗炎、抑菌药物供不应求,市场需求量剧增,导致其资源供求矛盾日趋严重。如何有效地提高黄芩的产量与品质、扩大市场供求、保护其野生资源至关重要。因此本文通过查阅近几年发表的相关文献,对黄芩的种质资源、生态栽培、不同炮制方法、病虫害的种类及综合防止技术、贮藏与加工进行了总结整理。以期为黄芩的开发和利用以及开发新药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 种质资源 栽培 炮制
下载PDF
现代化视野下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11
作者 余红燕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276-278,282,共4页
从现代化视野出发,通过分析乡村人才振兴的背景与意义,梳理了职业教育对乡村振兴发展的作用与挑战,探索职业教育对乡村振兴发展的价值,进一步研究职业教育赋能乡村人才振兴的实践路径,从而提出了职业院校构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从现代化视野出发,通过分析乡村人才振兴的背景与意义,梳理了职业教育对乡村振兴发展的作用与挑战,探索职业教育对乡村振兴发展的价值,进一步研究职业教育赋能乡村人才振兴的实践路径,从而提出了职业院校构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创新乡村教学课堂模式、开发乡土化和技能化教学内容、打造专业化创新型乡村教师队伍、共建乡村振兴实践基地等策略和建议,旨在促进职业教育对乡村人才振兴的赋能作用,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推进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化 职业教育 乡村振兴 人才培养
下载PDF
华侨大学风景园林专业“三全育人”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建设探索
12
作者 刘仁芳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4期257-261,共5页
华侨大学风景园林专业“三全育人”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建设从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建设目标出发,遵循育人目标精准化的原则,探讨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课程组成,总结思政建设逻辑与内容,深入挖掘蕴含的思政内涵,改革教学方法与评价标准等,构建全... 华侨大学风景园林专业“三全育人”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建设从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建设目标出发,遵循育人目标精准化的原则,探讨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课程组成,总结思政建设逻辑与内容,深入挖掘蕴含的思政内涵,改革教学方法与评价标准等,构建全员育人共同体,搭建全过程课程思政体系,打造全方位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平台,以实现风景园林专业专业课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三全育人 课程思政建设 人才培育
下载PDF
依靠科技创新 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记辽宁省农业科学院2012年“农业科技促进年”部分活动 被引量:4
13
作者 周攀 王辉 +1 位作者 孙大为 董玥 《辽宁农业科学》 2013年第6期53-55,共3页
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委1号文件和全国、全省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结合实际深入开展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以"科技创新"为主题,通过不同形式,采取多种措施,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快自主创新、增强成果转化能力、... 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委1号文件和全国、全省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结合实际深入开展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以"科技创新"为主题,通过不同形式,采取多种措施,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快自主创新、增强成果转化能力、提升科技服务和技术培训水平,激发广大农业科技人员创新和服务热情,取得了良好的成效。通过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进一步扩大了科技农业的影响,助推辽宁现代农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科技促进 科技创新
下载PDF
靠创新促进科技进步 用科技强农惠农富农——学习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的思考 被引量:11
14
作者 钱加绪 《农业科技管理》 2012年第2期1-3,共3页
文章从解读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的农业科技创新的主攻方向和重点入手,就进一步提高甘肃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出四点建议,一是推进五大农业关键技术创新,包括加强生物种业科技创新及新品种培育,加强农机农艺融合关键技术研... 文章从解读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的农业科技创新的主攻方向和重点入手,就进一步提高甘肃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出四点建议,一是推进五大农业关键技术创新,包括加强生物种业科技创新及新品种培育,加强农机农艺融合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研发农业资源高效利用关键技术,深化农产品产后处理和精深加工技术研究和重大病虫害监测与防治技术研究;二是在"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中实施"三百"增产增收科技计划;三是大幅度提高农业科研投入;四是启动建立现代农业产业技术科研创新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技创新 科技进步 强农惠农富农 中央“一号文件”
下载PDF
农林类院校U-S-B三级联动人才培养范式的构建与实施 被引量:2
15
作者 闫锋欣 魏星 王延斌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13期272-274,共3页
针对当前农林类院校生源数量质量总体不足、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差、毕业生创新创业意识不佳等问题,分析了农林类院校人才培养问题的成因,提出了农林类院校U-S-B三级联动人才培养新范式:改革和优化招生制度使农林类院校获得优秀生源,选... 针对当前农林类院校生源数量质量总体不足、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差、毕业生创新创业意识不佳等问题,分析了农林类院校人才培养问题的成因,提出了农林类院校U-S-B三级联动人才培养新范式:改革和优化招生制度使农林类院校获得优秀生源,选派师生在科学技术试验场站进行科学试验和技术验证,在生产性示范推广基地示范和商用产出的新成果和新技术,使得人才培养联动形成于院校(U)、场站(S)和基地(B)之间。最后,给出了新范式实施的具体建议,包括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深度融合产学研等,以期为培养师生实践动手能力、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和产学研深度融合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类院校 U-S-B三级联动 人才培养范式 构建 实施
下载PDF
绿色发展背景下的中国氮肥需求
16
作者 李婷玉 姚澜 +7 位作者 钟于秀 王怡 李伟芳 徐洋 李冬佳 刘蕊 李贝 张卫峰 《土壤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8-321,共14页
氮肥是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但过量施用会导致活性氮排放,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在全面推动绿色发展的新时期,明确我国氮肥合理需求与化学氮肥减量路径对农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合分析了我国31种主要作物的产量潜力和氮素需... 氮肥是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但过量施用会导致活性氮排放,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在全面推动绿色发展的新时期,明确我国氮肥合理需求与化学氮肥减量路径对农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合分析了我国31种主要作物的产量潜力和氮素需求,并结合不同作物在优化管理下的氮素合理盈余水平,确定了我国在满足粮食安全和生态可持续发展要求下的氮肥合理需求。绿色发展背景下我国氮素养分合理需求总量为3100万t,在不改变氮素投入结构的情况下,化学氮肥合理需求量为1904万t,占总需求的61%。未来我国氮肥合理化应用调整路径应考虑氮肥定额、提高有机养分投入及替代比例、增加豆科作物种植比例提高生物固氮潜力,以及优化氮肥产品结构等方面。在此路径下,化学氮肥减量潜力为26%~53%。如在合理的氮素投入情况下(氮肥定额),通过提高有机养分替代比例到适宜水平40%,可将化学氮肥需求量下调至1428万t,减量潜力为44%。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豆科作物种植面积(增加大豆-玉米轮作比例),化学氮肥合理需求量可下调至1360万t,减量潜力为47%。最后,进一步通过优化氮肥产品结构,我国化学氮肥合理需求可进一步降低至1213万t,减量潜力达53%。本文对氮肥合理需求的评估和氮肥绿色发展路径的探索将有助于实施更科学的管理体系,并为我国氮肥产业升级提供科学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定额 氮肥合理需求 绿色发展 发展路径 减量潜力
下载PDF
山西省农业领域碳排放影响因素及碳达峰预测研究
17
作者 葛晓华 朱宇恩 +4 位作者 张铭昊 李华 马建超 张淑玲 张西珠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8-140,共13页
[目的]农业是重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之一,本文探究山西省农业领域温室气体排放特征、预测碳达峰时间和峰值,并综合分析碳减排潜力,提出碳减排策略。[方法]首先按照《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和《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核... [目的]农业是重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之一,本文探究山西省农业领域温室气体排放特征、预测碳达峰时间和峰值,并综合分析碳减排潜力,提出碳减排策略。[方法]首先按照《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和《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核算山西省2005-2022年农业领域温室气体排放量,运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LMDI模型)对山西省农业领域碳排放进行影响因素分解,选择农业生产效率、农业经济水平、农业人口、农业化肥施用量和肉类总产量5个指标,构建基准、经济发展、低碳和低速4种碳排放情景,并采用STIRPA模型对2023-2040年农业领域温室气体排放量进行预测。[结果]山西省2005-2022年农业领域碳排放总体呈波动变化趋势,其中2020-2022年碳排放增长较快,2022年碳排放达到1087.49万吨当量;碳生产效率效应是主要的碳减排影响因素,与2005年相比,累计减少碳排放1450.40万吨当量,减排贡献率达到1037.75%;农业经济水平效应是主要的促增效应,与2005年相比,累计增加碳排放1728.59万吨当量,减排贡献率为-1236.80%。低碳发展情景是各指标最优的达峰情景,达峰时间在2030年左右,达峰碳排放量为1261.73万吨当量。[结论]山西农业领域未来碳排放仍有较大不确定性,低碳发展是实现碳减排的最优路径,建议在优先发展低碳技术、优化化肥施用结构、提升农民低碳意识等方面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推进山西农业低碳绿色稳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碳达峰 LMDI模型 STIRPAT模型
下载PDF
阿克苏地区“三生空间”时空演变规律
18
作者 闵家森 王让会 刘春伟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8-119,共12页
为厘清干旱地区“三生空间”时空演变格局规律及驱动因素,本研究基于“三生空间”视角,以遥感影像解译的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综合应用生态环境质量指数模型、地学信息图谱和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分析阿克苏地区“三生空间”格局演... 为厘清干旱地区“三生空间”时空演变格局规律及驱动因素,本研究基于“三生空间”视角,以遥感影像解译的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综合应用生态环境质量指数模型、地学信息图谱和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分析阿克苏地区“三生空间”格局演变特征与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990—2020年阿克苏地区各地类空间面积变化显著,农业生产空间和林业生态空间面积分别增加6872.99 km^(2)和960.94 km^(2),草地生态空间面积骤降11993.18 km^(2)。农业生产空间和其他生态空间重心迁移明显,前者表现出先向西北后向东南迁移的趋势,后者重心总体向东南迁移。“三生空间”各地类之间相互转换,转换的正效应>负效应,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指数整体上升,逐渐趋向稳定。地理探测器结果表明该地区的“三生空间”演变深受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影响,自然因素对“三生空间”的影响力逐渐减小,社会经济因素影响力显著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 时空格局演变 生态效应 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 阿克苏地区
下载PDF
2004—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政策的演变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伟 《河南农业》 2018年第32期6-8,共3页
2004—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政策经历了从培养新型农民、以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为重点到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稳定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的转变。本文主要从新型职业农民术语表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和培育目... 2004—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政策经历了从培养新型农民、以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为重点到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稳定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的转变。本文主要从新型职业农民术语表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和培育目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资金扶持和制度化三方面探究2004—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的政策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职业农民 培育 政策 中央一号文件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涉农高职院校科教融汇研究与实践
20
作者 段小凤 朱锋钊 +2 位作者 王锋 张华琦 赵会芳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2期120-124,共5页
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等形式,采取文献研究、调查研究和比较研究等方法,分析了当前涉农高职院校对于科教融汇的重视程度、行业需求与人才培养匹配度、融汇渠道以及教师队伍4个方面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并开展具体实践。具体... 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等形式,采取文献研究、调查研究和比较研究等方法,分析了当前涉农高职院校对于科教融汇的重视程度、行业需求与人才培养匹配度、融汇渠道以及教师队伍4个方面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并开展具体实践。具体对策包括构建“产、学、研、训、创”五位一体的协同发展模式,构建科技创新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相融相辅相成的新模式,搭建平台畅通科教融汇渠道,以及引育结合提升教师团队教科研水平等。以铜仁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开展科教融汇的具体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包括政、校、行、企、研协同搭建创新驱动基地,创新“六双融通、互育共培”人才培养模式,建成融入山地特色高新技术的教学资源体系,协同攻关纵深推进校企深度合作,打造“双高三能型”教师队伍。本文为提升涉农高职院校科技创新能力、教师教学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助推产教深度融合、区域产业发展等提供实际应用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科教融汇 茶叶产业体系 中兽药制造 生态畜牧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