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96篇文章
< 1 2 1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农书整理与农业科技史研究新动向——中国农业历史学会2023学术年会综述
1
作者 杨柳 王思昊 赵飞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6-259,共4页
2023年11月24—26日,中国农业历史学会2023学术年会在华南农业大学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农业历史学会、华南农业大学主办,华南农业大学人文与法学学院、中国农业历史遗产研究所、岭南农耕文明重点实验室、广州农业文化遗产研究基地... 2023年11月24—26日,中国农业历史学会2023学术年会在华南农业大学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农业历史学会、华南农业大学主办,华南农业大学人文与法学学院、中国农业历史遗产研究所、岭南农耕文明重点实验室、广州农业文化遗产研究基地承办,是华南农业大学近年来举办的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次全国性农业科技史学术盛会,是对新时代我国农业科技史研究学术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文化遗产 重点实验室 华南农业大学 农耕文明 研究新动向 古农书 中国农业历史学会 学术年会
下载PDF
稳定同位素混合模型揭示的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人群摄食策略
2
作者 王伟 黎海明 段阜涛 《地球环境学报》 CSCD 2024年第2期249-266,共18页
长江下游地区是稻作农业的主要起源地之一。然而,水稻对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人群饮食的贡献程度仍不清晰。稳定同位素混合模型能够量化揭示长江下游地区史前人群的摄食策略。系统收集长江下游地区已发表的人骨、动物骨和植物稳定碳氮同... 长江下游地区是稻作农业的主要起源地之一。然而,水稻对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人群饮食的贡献程度仍不清晰。稳定同位素混合模型能够量化揭示长江下游地区史前人群的摄食策略。系统收集长江下游地区已发表的人骨、动物骨和植物稳定碳氮同位素数据,基于稳定同位素混合模型,对长江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人群的摄食策略进行研究。结果发现:距今7.0—5.3 ka长江下游地区人群可能摄食多种动植物资源,该时期水稻对人类饮食的贡献与其他植物资源基本相当。距今5.3—4.3 ka,水稻已超过其他动植物资源,成为美人地遗址人群的主要食物资源。研究揭示了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文明化进程与稻作农业发展具有同步性,狩猎采集经济则为该区域文明化进程起到基础支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下游地区 水稻 摄食策略 稳定同位素混合模型 文明化进程
下载PDF
古代的农耕智慧
3
作者 曾雄生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110-112,共3页
我国传统农业不仅着眼于对自然环境的改造以实现高产,而且更注重对自然环境的适应以确保稳产。“杂种五谷”是我国传统农业应对各种不利因素、发展农业生产所采取的重要措施。这一举措不仅使环境及其变迁对农业的不利影响缩小到最低限度... 我国传统农业不仅着眼于对自然环境的改造以实现高产,而且更注重对自然环境的适应以确保稳产。“杂种五谷”是我国传统农业应对各种不利因素、发展农业生产所采取的重要措施。这一举措不仅使环境及其变迁对农业的不利影响缩小到最低限度,同时适应了土地零碎化的需要。我们要在坚持精耕细作的同时,更加注重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耕细作 生物多样性 “杂种五谷”
下载PDF
《齐民要术》农学思想内涵、价值与应用
4
作者 李兴军 《古今农业》 2024年第2期124-136,共13页
以农业哲学思想和农学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传统农业思想,形成于中国传统哲学与生产生活的融合发展。学界对《齐民要术》的研究重于传统农业科技,而疏于农学思想的系统研究。本文通过文本研究,综合学界相关成果,结合当代农业发展,系统探析... 以农业哲学思想和农学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传统农业思想,形成于中国传统哲学与生产生活的融合发展。学界对《齐民要术》的研究重于传统农业科技,而疏于农学思想的系统研究。本文通过文本研究,综合学界相关成果,结合当代农业发展,系统探析其农学思想内涵、价值,及指导和转化为实用技术的应用,认为《齐民要术》农学思想是继承中国传统哲学和农业哲学思想,创新发展为以农本和民本为本体,技术创新和综合经营致富为根本,系统相关为核心,用养结合、良种选育、防护与生态思想为支撑,勤俭节约为原则的完整体系,可为传统文化“两创”,服务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民要术》 农学思想 传统农业哲学 乡村振兴
下载PDF
现代家庭农场经营人才培育路径和对策研究——以浙江省为例
5
作者 罗黎敏 邱飞 +2 位作者 宋丽丽 刘强 沈希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686-1693,共8页
我国现代家庭农场发展迅速,要实现高效、绿色、专业化的发展目标,亟需大量高层次复合型农场经营人才。文章以浙江省为例,研究分析了该省在现代家庭农场主等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方面的典型做法、存在的问题,并在借鉴国外相关人才培育经验的... 我国现代家庭农场发展迅速,要实现高效、绿色、专业化的发展目标,亟需大量高层次复合型农场经营人才。文章以浙江省为例,研究分析了该省在现代家庭农场主等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方面的典型做法、存在的问题,并在借鉴国外相关人才培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现代家庭农场主培育路径,即统筹非学历教育与学历教育两个层面,定制专业化培育方案,开展专项育人行动,精准化提供课程、项目、平台等优质资源,完善育人质量评估与监督体系。国家层面,提出须加强部委间协同,持续投入专项资金,完善大学生返乡就业促进政策等意见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家庭农场 农场主 培育 涉农高校
下载PDF
民具中的设计——评《造物史话:明代手作农器设计研究》
6
作者 蔡克中 《创意与设计》 2024年第3期103-104,共2页
设计学界在设计研究的对象方面总是有两种争论,值得关注和商榷。首先,中国古代是否有设计,古代的造物是否属于设计。作为独立的设计师尤其是工业设计师诚然是在工业革命之后,成为独立的职业。工业化、批量化生产,也是现代设计的重要标... 设计学界在设计研究的对象方面总是有两种争论,值得关注和商榷。首先,中国古代是否有设计,古代的造物是否属于设计。作为独立的设计师尤其是工业设计师诚然是在工业革命之后,成为独立的职业。工业化、批量化生产,也是现代设计的重要标志。但是,古代人与现代人都需要生存和发展、生产与生活,都需要衣食住行用相关的产品。从此角度而言,一切人造物都是人类为了一定的目的、采取一定的手段、使用一定的材料与工具创造出具有一定物质形态的产品,以满足一定的需求。这一类活动,应该都能被称为“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量化生产 工业设计师 物质形态 人造物 值得关注 工业化 工业革命 衣食住行
下载PDF
民国时期(1935-1938)福建茶业科研的起步研究
7
作者 王秀萍 项丽慧 《茶叶学报》 2024年第3期100-105,共6页
现代科研活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活动,科技的发展离不开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本文聚焦民国时期福建茶业科研的蹒跚起步,剖析福建茶业科技事业诞生的历史背景,细究福建茶业科技事业的最初建树,品味当时的艰辛与遗憾,从而为认识茶科技与茶... 现代科研活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活动,科技的发展离不开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本文聚焦民国时期福建茶业科研的蹒跚起步,剖析福建茶业科技事业诞生的历史背景,细究福建茶业科技事业的最初建树,品味当时的艰辛与遗憾,从而为认识茶科技与茶产业的密切关系,提升茶科技贡献度等找到源头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 福建 茶业 科研
下载PDF
邝璠“农务女红图”与明代日用类书中的耕织图
8
作者 杜新豪 《古今农业》 2024年第3期128-136,59,共10页
学界围绕邝璠是否是“农务女红图”的作者以及日用类书中的耕织图是否源自《便民图纂》这两个问题仍存在些许争议。本文结合版本学、书籍史与技术史的进路进行考证,认为根本不存在一个早于《便民图纂》的“农务女红图”版本,邝璠确系是... 学界围绕邝璠是否是“农务女红图”的作者以及日用类书中的耕织图是否源自《便民图纂》这两个问题仍存在些许争议。本文结合版本学、书籍史与技术史的进路进行考证,认为根本不存在一个早于《便民图纂》的“农务女红图”版本,邝璠确系是“农务女红图”的作者,他所开创的“耕织图+竹枝词”模式被明人视作继楼璹之后的又一次创新。之后,随着弘治本《便民图纂》被建阳书坊所翻刻,其中的“农务女红图”成为明代中后期诸多日用类书中耕织图像与农业竹枝词的来源,这从日用类书中的“题农务女红之图”与农业竹枝词部分皆可得到印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民图纂》 农务女红图 耕织图 日用类书
下载PDF
汉晋南朝南方地区铁犁牛耕的形制演化和推广使用
9
作者 郑遥 赵越云 《古今农业》 2024年第2期32-44,共13页
通过整理目前所见汉晋南朝南方地区出土的铁犁和牛耕画像石以及内部配置铁犁牛耕的水田模型,佐之必要的文献资料,本文对汉晋南朝南方地区铁犁牛耕的形制演化和推广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南方地区铁犁牛耕技术历经两汉时期的“二... 通过整理目前所见汉晋南朝南方地区出土的铁犁和牛耕画像石以及内部配置铁犁牛耕的水田模型,佐之必要的文献资料,本文对汉晋南朝南方地区铁犁牛耕的形制演化和推广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南方地区铁犁牛耕技术历经两汉时期的“二牛抬杠”式长辕犁到两晋南朝时期的“单牛挽拉”式短辕犁的形制演化过程,呈现出曲轭、绳索牵引耕犁等“软配套”技术特征,有利于南方水田耕作。南方地区铁犁牛耕推广程度有限且存在区域差异,并以豪强庄园地主为使用主体。汉晋南朝南方耕犁与唐代曲辕犁和农业组织方式的关系值得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晋南朝 铁犁牛耕 形制演化 推广使用
下载PDF
从《农业本论》看新渡户稻造的农学思想——兼论民国知识分子的评价与接受
10
作者 庾凌峰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68-75,共8页
《农业本论》是新渡户稻造农学思想的集大成之作。甲午战争以后,在中国大量吸收日本农业知识的潮流中,新渡户的《农业本论》被罗振玉主编的《农学报》译介到中国,引起了作新社及清末民国知识分子的注意。新渡户的农学思想包含了农业二... 《农业本论》是新渡户稻造农学思想的集大成之作。甲午战争以后,在中国大量吸收日本农业知识的潮流中,新渡户的《农业本论》被罗振玉主编的《农学报》译介到中国,引起了作新社及清末民国知识分子的注意。新渡户的农学思想包含了农业二分法、地方学、贵农说、农工商鼎力并进论等内容,融合了政治学、经济学、法学、数学、植物学等各类学科知识,从现代意义而言,具有跨学科研究的特点。新渡户农学思想中的“地方学”视角开辟了日本“区域研究”的先河,为近代日本的“区域史”研究指明了方向。农业二分法、《糖业改良意见书》等作为新渡户农学思想的核心内容和理论实践被汪洪法、陈騊声等民国时期知名的农学家、生物学家吸收和借鉴,成为他们研究农学的参考资料。新渡户农学著作在近代中国的译介,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清末民国知识分子对日本先进农学经验的学习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渡户稻造 农学思想 《农业本论》 近代中国
下载PDF
清末吐鲁番地区农业灾害与治理
11
作者 丁君涛 《古今农业》 2024年第3期48-59,共12页
中国传统社会有着悠久而丰富的应对与战胜灾害的历史,民间社会与官僚体制都各自形成了一套应对的系统。两套系统中,官僚体制居中协调与调度,充分发挥空间优势,调动民间力量,以保障农业生产的稳定;民间社会则提供灾害的信息、应对方法与... 中国传统社会有着悠久而丰富的应对与战胜灾害的历史,民间社会与官僚体制都各自形成了一套应对的系统。两套系统中,官僚体制居中协调与调度,充分发挥空间优势,调动民间力量,以保障农业生产的稳定;民间社会则提供灾害的信息、应对方法与充沛民力,为政府的组织提供可能。清代是中国国家治理由核心到边缘的又一扩张时期,核心区域的灾害应对机制逐渐覆盖到边疆地区,为边疆农业生产提供了保障,又持续吸纳边疆灾害应对特殊方法,丰富国家的灾害应对经验。吐鲁番地区历来自然灾害频发,当地民众在共同的灾难面前守望相助,在克服自然灾害的过程中,不断增强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在传统社会视野下,清末的灾害应对虽然有许多可取之处,但是,将其置于世界视野下,则突显了近代中国社会的落后与转型的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害 资源调配 赈济
下载PDF
草地生态系统服务经济价值评估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黄季焜 侯玲玲 +6 位作者 亢楠楠 刘会芳 吕欣欣 张岩 仇焕广 龚亚珍 南志标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8-206,共9页
草地是我国面积第二大的陆地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突出,但蕴含的经济价值和相应实现机制有待深入研究。本文基于现有文献,系统评估了全球和中国的草地生态系统服务经济价值与时空变动规律,完成了部分主要生态价值的实证研究。结果... 草地是我国面积第二大的陆地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突出,但蕴含的经济价值和相应实现机制有待深入研究。本文基于现有文献,系统评估了全球和中国的草地生态系统服务经济价值与时空变动规律,完成了部分主要生态价值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全球草地生态服务价值年均为2.19×10^(13)美元,相当于2020年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6.4%;中国草地年均生态服务价值为6.22×10^(12)元(相当于2020年GDP的6.13%或农业GDP的80%),其中草地生态调节功能占比为84%,集中在西藏、内蒙、新疆、青海等省份;生态服务经济价值随着经济发展而不断提高。研究发现,草地生态系统在旅游文化、防沙固沙等方面的潜在经济价值相比已有文献结果更高,但实现相应价值面临诸多挑战。文章提出了提升和实现草地生态服务经济价值的发展战略、试点示范工程、保障措施等建议,以期为该领域发展及实践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生态系统服务 经济价值 价值实现 生态保护补偿
下载PDF
陕西泾阳蒋刘遗址炭化植物遗存及相关问题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田多 邵晶 +1 位作者 裴学松 李静波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1-128,共8页
陕西泾阳蒋刘遗址是一处仰韶晚期聚落遗址。2021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该遗址开展了抢救性发掘,出土遗物丰富,遗迹尤以袋状灰坑最为显著。本研究对该遗址植物考古浮选样品进行分类、鉴定和统计,发现炭化农作物主要以粟和黍为主,并有少... 陕西泾阳蒋刘遗址是一处仰韶晚期聚落遗址。2021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该遗址开展了抢救性发掘,出土遗物丰富,遗迹尤以袋状灰坑最为显著。本研究对该遗址植物考古浮选样品进行分类、鉴定和统计,发现炭化农作物主要以粟和黍为主,并有少量稻米,同时还有适生于湿地和盐碱地的杂草。本文分析了袋状灰坑的功能和埋藏过程,并通过伴生农田杂草遗存种类、环境状况、历史记载等方面讨论了关中地区史前时期稻米种植的可行性和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刘遗址 植物遗存 仰韶晚期 泾河流域
下载PDF
《农业考古》编辑委员会
14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共1页
下载PDF
邹秉文与近代中国涉农机构之创设
15
作者 刘晓云 《西部学刊》 2024年第12期138-141,共4页
自古中国就是一个农业大国,然而近代以来中国的农业地位日渐衰落,固守传统的耕作经验方式,缺乏科学知识、现代技术和机器的有力支撑,为其主要原因。著名农学家邹秉文主持创办中央农业实验所、棉花、畜产检验处、上海商品检验局以及上海... 自古中国就是一个农业大国,然而近代以来中国的农业地位日渐衰落,固守传统的耕作经验方式,缺乏科学知识、现代技术和机器的有力支撑,为其主要原因。著名农学家邹秉文主持创办中央农业实验所、棉花、畜产检验处、上海商品检验局以及上海商业银行、农业贷款部、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等一系列现代涉农机构,致力于推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农业金融发展,对改善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不利地位,解决农业改进资金问题,推动区域乃至全国农业的改进和发展起了积极有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邹秉文 近代中国 涉农机构 农业改进
下载PDF
石声汉——中国农史学科奠基人
16
作者 董琰 李晓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石声汉(1907-1971),湖南湘潭人,农史学家、农业教育家、植物生理学家,我国农史学科奠基人。1924年考入国立武昌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前身)生物系,1936年获英国伦敦大学植物生理学哲学博士学位。长期从事生物学、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方向... 石声汉(1907-1971),湖南湘潭人,农史学家、农业教育家、植物生理学家,我国农史学科奠基人。1924年考入国立武昌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前身)生物系,1936年获英国伦敦大学植物生理学哲学博士学位。长期从事生物学、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方向的教学与科研,48岁后致力于整理、研究我国古代农业科学文化遗产工作,先后完成《齐民要术今释》《农政全书校注》《氾胜之书今释》《四民月令校注》等14部巨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生理学 齐民要术 教学与科研 英国伦敦大学 哲学博士学位 石声汉 四民月令 湖南湘潭
下载PDF
中国农学史的分期问题
17
作者 邱志诚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24年第5期106-112,F0002,共8页
中国农学史研究在因应时代主题的范式嬗变过程中,承袭了政治史、社会史分期框架,但这种分期方法不能很好地揭显传统农学历史演进的内在逻辑、科学技术成就与阶段性特征。中国农学史分期应该从农学本身出发,立足现代农学知识体系“以今... 中国农学史研究在因应时代主题的范式嬗变过程中,承袭了政治史、社会史分期框架,但这种分期方法不能很好地揭显传统农学历史演进的内在逻辑、科学技术成就与阶段性特征。中国农学史分期应该从农学本身出发,立足现代农学知识体系“以今观古”,以求其科学真实;同时兼顾传统农学的特殊性“以古观古”,以求其社会真实。惟其如此,才能准确揭示出传统农业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本相。按照这一目的和要求,中国农学史可划分为五个时期:原始社会至西周为传统农学萌蘖前的知识储备期,春秋至西汉为传统农学形成期,东汉至五代为传统农学发展期,宋至明中期为传统农学成熟期,明后期至中华民国为传统农学走向现代农学的转型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农学史 分期 传统农学 现代转型 农业科学技术
下载PDF
中国杂交水稻的缘起、发展及面临的问题——基于矛盾分析法的诠释
18
作者 任思博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9期5-9,共5页
杂交水稻在中国的大范围推广,是矛盾分析法成功运用于指导科技发展的体现。在杂交水稻发展进程中,矛盾普遍存在,矛盾分析法为解决中国杂交水稻发展的分期问题、侧重问题、动力问题提供了思路。中国杂交水稻发展历程分为形成期、发展期... 杂交水稻在中国的大范围推广,是矛盾分析法成功运用于指导科技发展的体现。在杂交水稻发展进程中,矛盾普遍存在,矛盾分析法为解决中国杂交水稻发展的分期问题、侧重问题、动力问题提供了思路。中国杂交水稻发展历程分为形成期、发展期、成熟期三个主要阶段,杂交优势论与经典遗传学、高产量需求与增产技术、高质量需求与提质技术分别是三阶段主要矛盾所在,对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矛盾主次方面问题的把握,解决了杂交水稻推广的动力问题,对当下科技工作者与人民群众在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方面充分发挥作用具有较强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缘起 发展 问题 矛盾分析法
下载PDF
张謇的农业科技思想与实践
19
作者 王格格 陈祥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32-35,共4页
近代实业家张謇将传统农业科学技术的改良和革新当作振兴农业的基础,他主张在对我国传统农业进行技术改造的基础上引进西方农业科学技术,从“农、林、牧、副、渔”五方面发展农业科学技术。张謇的农业科技实践为当前农业科技发展和农业... 近代实业家张謇将传统农业科学技术的改良和革新当作振兴农业的基础,他主张在对我国传统农业进行技术改造的基础上引进西方农业科学技术,从“农、林、牧、副、渔”五方面发展农业科学技术。张謇的农业科技实践为当前农业科技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謇 农业科技 农业现代化
下载PDF
农谚中的农耕智慧、文化价值与当代传承——以江苏无锡农谚为例
20
作者 胡燕 余静林 陈奕翰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73-81,共9页
农谚作为农耕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民集体形成的生产生活经验。以王顺《北夏农谚的研究》所收集的无锡农谚为例,其中包含的时令、气象、作物和经济农谚勾勒出无锡农谚的多元化景象,蕴含丰富的农耕智慧。农谚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农谚作为农耕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民集体形成的生产生活经验。以王顺《北夏农谚的研究》所收集的无锡农谚为例,其中包含的时令、气象、作物和经济农谚勾勒出无锡农谚的多元化景象,蕴含丰富的农耕智慧。农谚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语言艺术、作为史料的历史积淀和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充实,展现多维度的文化价值,反映对农业社会中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复杂依存关系的认知与理解。新时代,必须探索传统智慧与现代价值的耦合,通过推动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活化传统农谚的内容和融优秀农谚入农民教育等途径,坚持有扬弃地继承、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有机统一,以文化振兴助推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谚 农耕文化 文化振兴 无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