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9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数字表面模型的冬小麦生物量估算
1
作者 郭燕 贺佳 +6 位作者 位盼盼 曾凯 史舟 叶粟 杨秀忠 郑国清 王来刚 《南方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3-63,共11页
【目的】构建冬小麦主要生育时期生物量估算模型,分析不同水处理和不同年份情景下估算模型的迁移能力,为冬小麦生物量快速估算、表型研究及制定作物水肥决策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通过设置不同水氮处理,采用大疆M600 Pro无人机搭载安... 【目的】构建冬小麦主要生育时期生物量估算模型,分析不同水处理和不同年份情景下估算模型的迁移能力,为冬小麦生物量快速估算、表型研究及制定作物水肥决策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通过设置不同水氮处理,采用大疆M600 Pro无人机搭载安洲科技K6多光谱成像仪获取冬小麦关键生育期影像,提取影像数字表面模型,基于无人机影像提取株高,通过BP神经网络构建并改进冬小麦生物量估算模型。【结果】水氮耦合自然状态条件下冬小麦实测株高的变化较小,但在氮充足条件下灌溉可增加冬小麦实测株高。无人机提取株高与实测株高的线性决定系数(R^(2))为0.81,即无人机提取株高可解释81%的株高变异。基于无人机遥感影像提取株高构建的冬小麦生物量估算模型,R^(2)、均方根误差(RMSE)、相对分析误差(RPD)分别为0.58、4528.23 kg/ha和1.25,说明该模型可对冬小麦生物量进行快速估算,但模型稳健性较差(RPD<1.4),估算值(16198.27 kg/ha)较实测值(16960.23 kg/ha)偏小,且估算值较分散。通过数据转换,基于生物量/无人机提取株高比值构建的冬小麦生物量估算模型R^(2)、RMSE、RPD分别为0.88、2291.90 kg/ha和2.75,改进后的模型稳健性较强(RPD>2.0),估算值(17478.21 kg/ha)与实测值(17222.59 kg/ha)较接近,模型估算精度提高了51.72%。经验证,改进的冬小麦生物量估算模型在不同水处理和不同年份情景下具有较强的迁移能力,迁移估算模型的R^(2)均在0.85以上,能实现对冬小麦生物量的精准快速估算。【结论】利用无人机影像提取株高信息,通过数据转换,能有效提高冬小麦生物量估算模型的估算精度。改进的冬小麦生物量估算模型在不同水处理和不同年份情景下均表现出较强的迁移能力,但在不同氮水平情景下的迁移能力存在差异,因此,模型迁移利用前应对不同情景数据集进行直方图特征分析,并综合考虑多种影响因素以提升模型的泛化能力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生物量 株高 数字表面模型(DSM) 迁移能力
下载PDF
基于最大熵模型(Max Ent)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晚熟柑橘适宜性评价
2
作者 姚莉 邓春秀 +7 位作者 唐彪 王宏 吴月颖 张奇 李源洪 刘忠友 卢昌艾 林超文 《中国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48-758,共11页
【目的】开展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晚熟柑橘适宜性评价,可为当地晚熟柑橘合理种植、优化生产空间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基于14个气候指标、3个地形指标和22个土壤理化性状指标,以及372个晚熟柑橘种植区采样点数据,利用最大熵模型(MaxEnt... 【目的】开展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晚熟柑橘适宜性评价,可为当地晚熟柑橘合理种植、优化生产空间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基于14个气候指标、3个地形指标和22个土壤理化性状指标,以及372个晚熟柑橘种植区采样点数据,利用最大熵模型(MaxEnt)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结合相关性分析筛选影响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晚熟柑橘分布的关键环境因子,构建评价晚熟柑橘种植适宜性模型。【结果】MaxEnt模型计算效果非常好,受试者特征工作曲线(ROC曲线)中的下面积值(AUC)达0.843,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与可靠性。MaxEnt分析表明,年平均气温、海拔、全磷、pH、年平均相对湿度、粉粒量、年降水量、年日照时数、秋季降水量、土壤交换性钙、全钾和有机质是影响晚熟柑橘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影响柑橘分布的气候变量累计贡献率为43.0%,其中,年平均气温(22.9%)、年平均相对湿度(7.0%)和年降水量(4.6%)是影响晚熟柑橘分布的3个最主要的气候因子;影响晚熟柑橘分布的土壤变量累计贡献率为41.3%,其中,全磷(13.8%)、pH(10.4%)和粉粒量(5.7%)是影响晚熟柑橘分布的3个最主要的土壤因子;海拔是影响柑橘分布的地形因子,贡献率为15.7%。通过统计分析各主导环境因子在不同等级分布区的参数值,结合各生态因子响应曲线、实地调查情况以及查阅文献,综合分析得出晚熟柑橘适宜分布的基本气候和地形环境要求为:年平均气温17℃左右,年平均相对湿度80%,年降雨量1300 mm左右,年日照时数1350 h,秋季降雨量390 mm,海拔400—700 m;土壤pH为4.5—7.5,土壤养分状况受立地条件和栽培管理措施的综合影响。全区34673.29 hm~2的宜园土地中,优势区、适宜区和不适宜区分别占23.51%、61.37%和15.12%。【结论】客观地反映了在气候、地形和土壤因素影响下,东坡区晚熟柑橘种植适宜性变化特征、适宜性面积及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熟柑橘 最大熵模型 地理信息系统 适宜性评价
下载PDF
时间序列雷达数据识别耕地种粮类型的研究
3
作者 武晓天 欧正蜂 +3 位作者 王晓蕾 孙汉英 王长委 黄永奇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4-128,135,共6页
以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为研究对象,采用2021年下半年的时间序列哨兵一号数据,分析了实测样本的水稻、玉米、坑塘水面、未耕种、树林和蔬菜等耕地上不同覆盖物的时间序列后向散射系数特征和类间差异性,结果表明耕地种粮类型分类的最优极... 以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为研究对象,采用2021年下半年的时间序列哨兵一号数据,分析了实测样本的水稻、玉米、坑塘水面、未耕种、树林和蔬菜等耕地上不同覆盖物的时间序列后向散射系数特征和类间差异性,结果表明耕地种粮类型分类的最优极化方式为VH极化,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 networks,LSTM)的耕地种粮类型识别模型,模型精度达到90%。根据模型提取了研究区的水稻、玉米、坑塘水面、未耕种、树林和蔬菜的空间分布,为多云地区的耕地种类监测提供了新的遥感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种粮监测 哨兵一号 时间序列 长短期记忆网络 揭西县
下载PDF
基于多源遥感NDVI时序曲线特征的田区尺度冬小麦物候期提取
4
作者 张晓春 况梦柯 +2 位作者 史良胜 钟立傲 易鸣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1-191,共11页
冬小麦是中国北方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物候是随季节变化的特定生命周期事件,准确获取区域冬小麦物候期对指导粮食作物生产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物候期监测方法主要基于野外实地观测,在时间和空间范围上存在局限性。遥感技术的发展使得... 冬小麦是中国北方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物候是随季节变化的特定生命周期事件,准确获取区域冬小麦物候期对指导粮食作物生产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物候期监测方法主要基于野外实地观测,在时间和空间范围上存在局限性。遥感技术的发展使得长时间、大范围的冬小麦物候监测成为可能。目前遥感物候监测结果是以像元为单位空间分辨率较低的栅格影像,而以田区地块为单元的物候期图更符合实际作物生长状况。为了提高物候期分布图的空间分辨率和精度,并获取田区尺度冬小麦物候期图,该研究首先基于多源高时空分辨率遥感数据建立时间上非均匀的NDVI影像数据集(2017年9月—2023年7月),然后基于插值法获取均匀的每日NDVI数据集,并通过SG滤波重构获取能够反映冬小麦真实生长状态的NDVI时序曲线。最后基于冬小麦NDVI时序曲线特征与物候特征对应关系,采用极值法和动态阈值法提取了生长季开始期(播种)、峰值期(抽穗)、成熟期和结束期4种物候期的栅格影像,并将像元尺度的物候期结果转为田区尺度。结果显示:2017—2018年度冬小麦播种期晚于其他5年;2019—2020年度和2020—2021年度抽穗期明显早于其他4年;2019—2020年度冬小麦成熟时间早于其他5年,同时该年度生长季结束期也早于其他5年。通过验证对比发现遥感物候期结果与田间数据和其他物候研究结果一致,满足物候期县域田区尺度提取的需求。进一步讨论冬小麦遥感抽穗期结果与气候变化响应,发现抽穗期与当年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关系密切。研究综合运用高分一号、环境二号、Landsat-8和哨兵二号多源光学遥感影像,准确提取了6年冬小麦田区尺度物候期的空间分布图,可为监测冬小麦生长发育状态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一化植被指数 遥感 物候期 冬小麦 多源遥感影像 田区尺度
下载PDF
1986—2021年江苏省沿海养殖池塘年际时空特征分析与优化管理
5
作者 蔡丹丰 王慧南 +1 位作者 田鹏 胡求光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10-423,共14页
沿海养殖池塘对保障食物供给、提供优质蛋白和促进沿海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养殖池塘快速扩张对区域生态系统稳定带来巨大挑战,急需加强沿海养殖池塘时空监测和可持续管理,而目前缺乏长时序养殖池塘年际空间分布数据集。本文基于... 沿海养殖池塘对保障食物供给、提供优质蛋白和促进沿海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养殖池塘快速扩张对区域生态系统稳定带来巨大挑战,急需加强沿海养殖池塘时空监测和可持续管理,而目前缺乏长时序养殖池塘年际空间分布数据集。本文基于1986—2021年长时序Landsat遥感影像,借助Google Earth Engine平台与ArcGIS软件生成了江苏省沿海36年的养殖池溏空间分布数据,并探究其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江苏省沿海养殖池塘识别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均大于91%和81%,分类结果准确。江苏省沿海养殖池塘快速增长,1986—2021年增长761.75 km2,且突出表现为缓慢增长阶段(1986—1996年)、快速增长阶段(1997—2001年)、波动增长阶段(2002—2005年)、快速增长阶段(2006—2013年)、波动下降阶段(2014—2021年)。空间分布集中于盐城市的大丰区、射阳县、响水县和东台市。江苏省沿海养殖池塘空间聚集于河口、港口和沿海平原,如临洪河河口、灌河河口、新淮河河口、新洋港、晚庄港和川东港,且空间聚集性加强。江苏省沿海养殖池塘扩张集中发生于1995—2015年,转入来源主要为其它建设用地、高覆被草地和滩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海养殖池塘 MNDWI指数 Google Earth Engine 空间格局 江苏省 时空特征
下载PDF
基于SLAM下温室自主导航系统的设计与试验
6
作者 张胜男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2-88,共7页
传统的温室作业方式依赖于人工操作,工作效率低且难以保证作业的质量和稳定性。温室自主导航系统可以实现温室内自动化导航和作业,提高温室作物的生产效率和品质。因此,设计一种定位与地图构建(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 ... 传统的温室作业方式依赖于人工操作,工作效率低且难以保证作业的质量和稳定性。温室自主导航系统可以实现温室内自动化导航和作业,提高温室作物的生产效率和品质。因此,设计一种定位与地图构建(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 SLAM)技术下的温室自主导航系统,可利用激光雷达等传感器实时构建温室内的地图,并利用SLAM算法实现自主定位与导航。为了提高系统的鲁棒性和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粒子滤波算法的姿态估计方法。试验结果表明:该温室自主导航系统能够高效准确地实现温室内的自主导航任务,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一种新的自动化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自主导航系统 SLAM技术 粒子滤波算法 姿态估计
下载PDF
基于波段优化光谱指数的马铃薯叶水势估测
7
作者 高凯 杨海波 +4 位作者 尹航 王伟 孙宇 赵亮 李斐 《灌溉排水学报》 2025年第3期1-11,共11页
【目的】通过优化光谱指数与叶水势(Leaf Water Potential,LWP)之间的关系,寻找不同生育时期的最佳敏感波段,提高作物水分状况的估测精度。【方法】利用布置在内蒙古武川县和察哈尔右翼前旗的多品种不同水分梯度的田间试验,基于不同生... 【目的】通过优化光谱指数与叶水势(Leaf Water Potential,LWP)之间的关系,寻找不同生育时期的最佳敏感波段,提高作物水分状况的估测精度。【方法】利用布置在内蒙古武川县和察哈尔右翼前旗的多品种不同水分梯度的田间试验,基于不同生育时期采集的叶片光谱反射率和LWP,分析水分敏感波段与生育时期的关系,并探究350~2500 nm波段范围内差值、比值和归一化差异光谱指数的最佳波段组合。【结果】生育时期对光谱指数最佳敏感波段的选择对研究结果具有显著影响。单一生育时期的最佳敏感波段主要分布在红边和近红外波段,而不同生育时期合并后的最佳敏感波段则主要位于近红外波段。优化光谱指数与LWP之间呈高度线性相关性,其中优化归一化差异光谱指数(NDSI)是估测单一生育时期马铃薯LWP的最佳优化光谱指数。随着生育时期的推进,光谱指数与LWP之间的线性关系逐渐增强,在淀粉积累期估测效果最佳且具有更强的鲁棒性,训练数据的决定系数(R^(2))达到0.90,RMSE为0.07MPa,MRE为6.70%,而验证数据的R^(2)为0.87,RMSE为0.08MPa,MRE为7.41%。生育时期合并后,优化光谱指数对块茎形成期和块茎膨大期的合并生育时期的马铃薯LWP估测表现出更好的效果。训练数据和验证数据的R^(2)分别为0.64和0.53,RMSE分别为0.14 MPa和0.16 MPa,MRE分别为10.39%和12.40%。相比于现有的水分敏感光谱指数,优化光谱指数明显提高了合并生育时期估测LWP的准确性和稳定性。【结论】马铃薯生育时期对现有水分敏感光谱指数估测LWP有显著影响,基于波段优化构建的新光谱指数能够改善现有光谱指数在估测时指数敏感性低和数据离散问题,显著提高了马铃薯LWP模型估测稳定性,为优化光谱指数在马铃薯水分状况监测和精准灌溉管理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叶水势 水分指数 波段优化 高光谱 生育时期
下载PDF
基于决策融合的南方复杂地区覆膜农田信息快速提取研究
8
作者 林娜 陈宏 +1 位作者 谢骞 赵健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229-235,242,共8页
为实现快速且准确地获取南方复杂地区覆膜农田信息,探索一种基于决策融合规则的单时相遥感提取方法。首先基于Sentinel-2影像数据,在南方丘陵山区这一典型地表混杂区域,应用特征提取算法与最小距离、最大似然、支持向量机、BP神经网络... 为实现快速且准确地获取南方复杂地区覆膜农田信息,探索一种基于决策融合规则的单时相遥感提取方法。首先基于Sentinel-2影像数据,在南方丘陵山区这一典型地表混杂区域,应用特征提取算法与最小距离、最大似然、支持向量机、BP神经网络、随机森林5种单分类器进行遥感影像分类,在此基础上依据各分类器分类结果与分类性能,构建一种结合层次分析与投票机制的自适应决策融合规则,进行了覆膜农田信息的提取,并评估其精度。对比5种单分类器与决策融合模型的分类性能,结果表明决策融合模型在精度评价指标上均显著优于单一分类器,总体精度达到91.82%,Kappa系数达到0.89,对覆膜农田的提取识别能力也表现优异,其生产者精度、用户精度和F_(1)Score分别达到92.68%、81.74%和0.87。提出的方法有效提高了覆膜农田的提取准确率、复杂度和计算成本较低,具有较强的泛化性与可操作性,适用于南方复杂农业环境,为实际生产应用提供了可靠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决策融合 多分类器 覆膜农田 Sentinel-2 复杂地区
下载PDF
农业机械车路感知融合协同系统的设计
9
作者 陈宁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44-250,共7页
为了提高农业机械车的自主导航和智能化程度,并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的操作,对农业机械车路感知融合协同系统进行优化设计。首先,采用了基于哈希分区的感知融合算法,构建了农业机械车路感知融合协同模型,提高了感知融合... 为了提高农业机械车的自主导航和智能化程度,并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的操作,对农业机械车路感知融合协同系统进行优化设计。首先,采用了基于哈希分区的感知融合算法,构建了农业机械车路感知融合协同模型,提高了感知融合的效率和精度;然后,基于激光雷达、GPS、IMU和相机等传感器,构建了农业机械车路感知融合协同系统。系统可以对车辆周围环境进行高精度的感知和识别,实现自动规划行驶路线、避障和停车等操作,提高了农业机械车的智能化程度和操作效率。此外,通过与云端平台的连接,实现了对农作物生长情况、天气状况和土地质量等数据的实时监测和分析,帮助农民做出科学决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试验结果表明:系统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定位精度平均误差<1 cm,同时可以检测到路面的细微起伏并准确检测到路面上的障碍物,平均误差<2 cm,系统响应时间较短,平均约为100 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导航 感知融合 协同系统 GPS 云端平台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多光谱数据和氮素空间分异的玉米冠层氮浓度估算
10
作者 郝琪 陈天陆 +4 位作者 王富贵 王振 白岚方 王永强 王志刚 《作物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9-206,共18页
作物冠层氮素营养的遥感诊断对指导作物精准施氮,提高作物氮效率和产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针对玉米冠层纵深大影响无人机估算氮浓度精度的问题,基于2022年和2023年不同氮肥运筹处理下田间无人机多光谱数据和氮浓度实测数据,分析玉米... 作物冠层氮素营养的遥感诊断对指导作物精准施氮,提高作物氮效率和产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针对玉米冠层纵深大影响无人机估算氮浓度精度的问题,基于2022年和2023年不同氮肥运筹处理下田间无人机多光谱数据和氮浓度实测数据,分析玉米冠层氮浓度空间分布特征,并利用随机森林算法确定估算冠层氮浓度的有效叶层。进一步结合随机森林算法和多光谱植被指数构建有效叶层氮浓度估算模型,最终将有效叶层氮浓度转换到冠层尺度实现冠层氮浓度的估算。结果表明:(1)九叶展期和大喇叭口期玉米冠层氮浓度表现为上层叶片>中层叶片>下层叶片,吐丝期和乳熟期表现为中层叶片>上层叶片>下层叶片。(2)各时期估算冠层氮浓度的有效叶层分别为下层、中层、中层和中层。与支持向量回归模型相比,随机森林回归估算冠层氮浓度的精度较高。(3)结合随机森林算法,基于有效叶层氮浓度估算冠层氮浓度的平均RMSE、NRMSE和MAE分别为0.10%、4.41%和0.07%,而直接基于植被指数估算冠层氮浓度的平均RMSE、NRMSE和MAE分别为0.19%、9.00%和0.15%。综上,玉米冠层氮浓度存在空间分异特征,估算冠层氮浓度时考虑基于随机森林和植被指数估算的有效叶层氮浓度能明显提高冠层氮浓度的估算精度。本研究确定的考虑空间分异的冠层氮浓度估算框架可为玉米氮素营养实时诊断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冠层氮浓度 氮素空间分异 多光谱数据 机器学习
下载PDF
MODIS干旱监测指数结合PSO_RBFNN反演甘肃省胡麻出苗期土壤湿度
11
作者 杨慧 李玥 +6 位作者 武凌 吴兵 高玉红 剡斌 周慧 唐洁 赵永伟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7-277,共11页
针对目前单一的遥感干旱监测指数难以全面反映作物生长期土壤湿度的动态变化等问题,以甘肃省胡麻出苗期田间土壤相对湿度为研究对象,选取作物形态及绿度、冠层温度、冠层含水量等指标作为遥感干旱监测指数。利用MODIS遥感干旱监测指数... 针对目前单一的遥感干旱监测指数难以全面反映作物生长期土壤湿度的动态变化等问题,以甘肃省胡麻出苗期田间土壤相对湿度为研究对象,选取作物形态及绿度、冠层温度、冠层含水量等指标作为遥感干旱监测指数。利用MODIS遥感干旱监测指数和农田土壤相对湿度实测数据,结合经过粒子群优化的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PSO_RBFNN),构建了农田土壤相对湿度反演模型,并基于BP_NN、RBFNN、PSO_RBFNN人工神经网络和逻辑回归(LR)4种机器学习方法,利用土壤相对湿度实测数据对不同模型反演结果的精度进行了验证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其他3种模型相对比,MODIS遥感干旱监测指数与PSO_RBFNN结合反演甘肃省胡麻出苗期的农田土壤相对湿度效果较好;模型对10 cm和20 cm深度土壤相对湿度的反演结果平均精度分别达到89.91%和91.71%。与RBFNN、LR和BP_NN模型相比,PSO_RBFNN模型10 cm土层平均预测精度分别提高8.69个百分点、4.94个百分点、4.76个百分点,20 cm土层平均预测精度分别提高6.91个百分点、6.86个百分点、9.32个百分点。模型回归分析显示,相对于1∶1斜线,PSO_RBFNN模型偏差最小,与10 cm和20 cm深度土壤相对湿度的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68和0.74,说明利用PSO_RBFNN模型反演有效,可为区域农田土壤湿度遥感监测反演提供新的案例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土壤湿度 干旱指数 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 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 粒子群优化算法
下载PDF
基于最优光谱参数组合的辣椒SPAD值定量估测研究
12
作者 肖玖军 刘鸿雁 +3 位作者 李可相 邢丹 汪泓 张蓝月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3-104,共12页
准确估算叶绿素含量对于评估作物营养状况、预测作物产量、制定精准管理措施等具有重要作用。为寻求叶绿素含量的高精度估算模型,以辣椒为对象,基于2021年不同施氮水平下(0、200、350、500 kg/hm^(2))辣椒的地基高光谱数据和田间实测冠... 准确估算叶绿素含量对于评估作物营养状况、预测作物产量、制定精准管理措施等具有重要作用。为寻求叶绿素含量的高精度估算模型,以辣椒为对象,基于2021年不同施氮水平下(0、200、350、500 kg/hm^(2))辣椒的地基高光谱数据和田间实测冠层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数据,筛选了23个常用光谱参数,用简单线性回归法建立了辣椒SPAD值和光谱参数的23个关系模型;通过相关系数法、竞争自适应重加权采样法(CARS)、连续投影算法(SPA)、遗传偏最小二乘法(GAPLS)、无信息变量消除法(UVE)和迭代保留信息变量法(IRIV)等6种变量选择方法分析辣椒SPAD值和光谱参数的敏感性,找出优选光谱参数组合,以全光谱参数为对照,再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法(MLR)、主成分回归法(PCR)、偏最小二乘法回归法(PLSR)和支持向量机回归法(SVMR)4种统计回归方法,构建了26个辣椒SPAD值估测模型。结果表明:常用光谱参数中,BmDN_(705)和MTCI估测模型效果较好,校正集R_(c)^(2)在0.5以上。6种变量选择方法中,SPA法压缩率最高,其次为CARS法和UVE法。4种回归方法中,MLR法的模型效果最好,SVMR法效果最差。26个光谱参数组合回归模型中,CARS-MLR的模型效果最好,其模型表达式为:SPAD=-126.71CARI+108.39PRI+45.68BmSR_(705)+93.29BmDN_(705)-112.97SRr+102.99 Rr-5.88(R^(2)_(p)和RMSEp分别为0.942、3.853)。通过构建最优光谱参数组合能够较好改进辣椒SPAD值估测模型,这可为辣椒冠层叶绿素含量的快速、无损获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遥感 估测模型 辣椒 光谱参数组合 变量选择
下载PDF
基于哨兵二号影像和特征优选模型的生姜面积提取研究
13
作者 李剑风 柳平增 +1 位作者 董超 张艳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7-216,共10页
准确获取生姜的种植面积和空间分布等重要信息对于预测市场价格、估算产量、灾害预警和政策制定至关重要。然而,针对复杂种植模式下莱芜地区的生姜遥感识别研究仍然相当匮乏。对生姜的种植特征及栽培管理特点进行深入分析,并构建两个生... 准确获取生姜的种植面积和空间分布等重要信息对于预测市场价格、估算产量、灾害预警和政策制定至关重要。然而,针对复杂种植模式下莱芜地区的生姜遥感识别研究仍然相当匮乏。对生姜的种植特征及栽培管理特点进行深入分析,并构建两个生姜指数用以参与特征因子重要性排序;基于Sentinel-2数据,采用随机森林分类算法和特征优选模型提取生姜种植面积和空间分布。结果表明:Sentinel-2数据和构建的生姜指数的应用对莱芜区生姜种植面积遥感监测有良好效果,总体分类精度可达91.32%,与实际年种植面积相比,误差为4.47%,可满足生姜生产经营的实际需要。对提取具有复杂田间布局和多样化种植方式的生姜种植面积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姜面积 哨兵二号 生姜指数 特征优选 随机森林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高光谱影像的田块尺度玉米估产与生育时期优选
14
作者 贾增慧 张继真 +4 位作者 郝航 张星宇 夏晨真 高强 张月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9-89,共11页
为实现东北黑土区田块尺度上玉米产量的精准估算与生育时期优选,本研究以我国东北黑土区的春玉米为研究对象,选取吉林省梨树县的长期定位玉米试验田,于2019、2020年利用无人机采集玉米3个关键生育时期(拔节期、吐丝期、成熟期)的冠层高... 为实现东北黑土区田块尺度上玉米产量的精准估算与生育时期优选,本研究以我国东北黑土区的春玉米为研究对象,选取吉林省梨树县的长期定位玉米试验田,于2019、2020年利用无人机采集玉米3个关键生育时期(拔节期、吐丝期、成熟期)的冠层高光谱影像,选取10种与产量显著相关的窄波段植被指数,并结合作物农学参数与施肥信息,分别采用逐步回归、随机森林(RF)和极度梯度提升树(XGBoost)算法构建玉米产量估算模型。最后通过决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和归一化均方根误差(NRMSE)对产量模型进行精度评价,以筛选出最优估产模型。结果表明:3种产量预测模型中XGBoost模型估算精度较优,其2019年吐丝期的R^(2)、RMSE和NRMSE分别为0.93、1054.17 kg·hm^(-2)和11.68%。同时,3种模型均表现为在吐丝期估算精度最优,最佳模型——2019年吐丝期的XGBoost模型中用于玉米产量估算的指示因子——植被指数R-M、作物农学参数与施肥信息的特征重要性分别为19.72%、4.70%、62.41%。研究表明,结合无人机影像与机器学习算法并融合多源辅助信息可提高田块尺度玉米产量的估算精度,为农业生产中的作物产量精准预估提供数据支撑与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高光谱影像 田块尺度 玉米 产量 机器学习
下载PDF
结合光学与雷达遥感的张家口坝上地区作物残茬生物量估算
15
作者 于凯昕 李继峰 +5 位作者 甄天乐 张夏蕾 李慧茹 郭中领 常春平 赵雪晴 《干旱区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55-466,共12页
作物残茬等非光合植被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能量流动过程中承担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同时在阻抑土壤侵蚀、保持土壤水分、促进土壤发育等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张家口坝上地区位于首都两区建设及京津风沙源治理的核心区域,... 作物残茬等非光合植被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能量流动过程中承担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同时在阻抑土壤侵蚀、保持土壤水分、促进土壤发育等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张家口坝上地区位于首都两区建设及京津风沙源治理的核心区域,利用遥感手段估算该地区作物残茬生物量,对区域风蚀状况评估、生态环境评价及碳、氮循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实地测量的作物残茬生物量、Sentinel-2光学影像、Sentinel-1雷达影像构建作物残茬光学遥感指数和雷达遥感指数,采用最优指数归一化相乘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结合光学与雷达遥感的作物残茬生物量估算模型,计算并分析2017—2023年张家口坝上地区作物残茬生物量。结果表明:(1)光学遥感指数中,由Sentinel-2的短波红外波段(B11和B12)构建的RI_((11,12))指数与作物残茬生物量的相关性最高,模型决定系数(R^(2))为0.744。雷达遥感指数中,交叉极化(VH)后向散射系数与作物残茬生物量的相关性最高,R^(2)为0.409。(2)结合光学与雷达遥感估算模型中,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模型精度最高,R^(2)为0.796,均方根误差(RMSE)为8.84 g·m^(-2),可较好地预测作物残茬生物量。(3)构建的作物残茬生物量估算模型精度较单纯使用光学遥感高约9.72%,较单纯使用雷达遥感高约66.74%。(4)2017—2023年张家口坝上地区年均作物残茬生物量为23.74×10^(4)t,呈波动下降趋势,作物残茬生物量年际变化受气温和降水的影响,近年来,因土地流转政策造成的种植结构变化是导致该地区作物残茬生物量下降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残茬 生物量 光学遥感 雷达遥感 张家口坝上
下载PDF
基于最优数学和小波变换的绿洲耕层土壤盐分RF高光谱反演
16
作者 郭艳萍 王雪梅 +1 位作者 赵枫 李平平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3-93,共11页
土壤盐渍化会导致土壤结构恶化、作物减产,影响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而其监测和管理已成为盐渍化地区亟待解决的问题。为精准识别盐渍化区域以优化农田管理,以新疆渭干河-库车河绿洲耕层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光谱反射率并进行数学... 土壤盐渍化会导致土壤结构恶化、作物减产,影响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而其监测和管理已成为盐渍化地区亟待解决的问题。为精准识别盐渍化区域以优化农田管理,以新疆渭干河-库车河绿洲耕层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光谱反射率并进行数学变换、连续小波变换(continuous wavelet transformation,CWT)、离散小波变换(discrete wavelet transformation,DWT),以及数学变换结合CWT和DWT处理,并基于Pearson相关分析提取与土壤盐分含量(soil salt content,SSC)密切相关的特征波段,从而构建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模型定量估算SSC。结果表明:1)在350~2450 nm范围内,不同盐渍化等级的土壤光谱反射率随SSC增加而升高,但达到极重度盐渍化时反射率降低。2)一阶微分变换、CWT、DWT以及一阶微分结合CWT和DWT处理均能显著提升光谱数据与SSC的相关性,其中DWT效果最优,相关系数最高达-0.621(P<0.01)。3)一阶微分结合CWT处理显著提升了模型的估测能力,以(1/R)′_CWT_2~8的全波段构建的估测模型最优,其验证集的决定系数为0.715,均方根误差为17.467 g/kg,相对分析误差为1.56。研究表明数学变换结合小波变换能提升模型的估测效果,可为SSC定量监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盐分 随机森林 数学变换 小波变换
下载PDF
基于Sentinel-2A影像和XGBoost模型的滇中高原地区土壤有机碳含量反演研究
17
作者 严正飞 杨明龙 +3 位作者 唐秀娟 夏永华 杨赈 李万涛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5-153,共9页
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在保持土壤肥力、促进植物生长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效精准地获取SOC含量非常重要。利用Sentinel-2A多光谱遥感影像数据并结合实测SOC含量、Sentinel-1后向散射系数... 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在保持土壤肥力、促进植物生长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效精准地获取SOC含量非常重要。利用Sentinel-2A多光谱遥感影像数据并结合实测SOC含量、Sentinel-1后向散射系数、植被指数和地形因子数据(高程、坡度、坡向),分别使用随机森林(RF)、深度森林(DF)和XGBoost算法模型,对姚安灌区的SOC含量进行反演研究。结果表明,从不同组合的辅助变量来看,结合不同变量因子(植被指数因子、地形因子、后向散射系数因子等)有助于提高SOC含量的预测精度,尤其加入地形因子后,RF、DF和XGBoost 3种模型的R^(2)分别提升0.0523、0.0398和0.0689。从不同预测模型测算结果分析,XGBoost和DF算法模型都可以有效地进行耕地SOC含量的精准预测,其中XGBoost算法模型与M3变量组合(Sentinel-2A影像的12个波段数据、植被指数数据、Sentinel-1后向散射系数数据以及地形因子数据的组合)结合的预测能力最高[决定系数(R^(2))=0.8106,均方根误差(RMSE)=1.8132],其次是DF算法模型(R^(2)=0.7512,RMSE=1.9255),而RF算法模型的预测能力相对较低(R^(2)=0.6245,RMSE=2.50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Sentinel-2A 遥感反演 机器学习 XGBoost算法 滇中高原
下载PDF
基于多光谱影像的冬小麦地土壤含盐量反演研究
18
作者 崔晓彤 靳亚红 +3 位作者 兰凤 吴鑫淼 张立杰 郄志红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7-115,126,共10页
为评估冬小麦覆盖地不同生育期及深度的盐分反演模型适用性,基于无人机多光谱遥感数据提取32种光谱指数,并同步采集拔节期、抽穗期和灌浆期0~20、20~40和40~60 cm深度的土壤含盐量。采用递归特征消除-极端梯度提升算法(RFE-XGBoost)筛... 为评估冬小麦覆盖地不同生育期及深度的盐分反演模型适用性,基于无人机多光谱遥感数据提取32种光谱指数,并同步采集拔节期、抽穗期和灌浆期0~20、20~40和40~60 cm深度的土壤含盐量。采用递归特征消除-极端梯度提升算法(RFE-XGBoost)筛选关键光谱变量,结合随机森林(RF)构建盐分反演模型。结果表明,拔节期为最佳反演生育期,0~20 cm为最佳反演深度。RF模型预测性能最优,其决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和平均绝对误差(MAE)分别为0.748、0.029%和0.024%。本研究为冬小麦多生育期及多深度土壤含盐量估算提供了科学依据,对精准农业管理和土壤盐渍化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光谱遥感 冬小麦 土壤含盐量 变量筛选 反演模型
下载PDF
基于GF-5高光谱影像的滇中高原灌区土壤有机碳含量反演研究
19
作者 严正飞 杨明龙 +3 位作者 唐秀娟 夏永华 杨赈 李万涛 《南方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4-134,共11页
【目的】基于GF-5高光谱影像构建针对滇中高原灌区土壤有机碳(SOC)含量反演模型,为后续开展滇中高原灌区SOC含量反演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云南省楚雄州姚安县为研究区,以GF-5高光谱影像为基础数据源,筛选出与SOC含量相关性较... 【目的】基于GF-5高光谱影像构建针对滇中高原灌区土壤有机碳(SOC)含量反演模型,为后续开展滇中高原灌区SOC含量反演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云南省楚雄州姚安县为研究区,以GF-5高光谱影像为基础数据源,筛选出与SOC含量相关性较高的预处理方法并构建光谱指数,基于连续投影算法(SPA)和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算法(CARS)筛选特征波段组合,以筛选的特征波段、光谱指数、地形因子及Sentinel-1后向散射系数为辅助变量进行组合,结合实地采样的SOC含量数据,运用XGBoost模型进行SOC含量反演。【结果】在21种数据预处理方法中以AM-Normalize的预处理效果最优,与实测SOC含量的相关系数为0.7544;其次是SG-FD、SD和FD的预处理效果,与实测SOC含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791、0.6671和0.6202。SPA筛选的波段反演效果最优,其决定系数(R^(2))较CARS和全波段数据分别提升了0.0739和0.1524,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降低了0.9279和1.2793。引入地形因子的变量模型G2,其R^(2)较变量模型G1(特征波段+光谱指数)提升了0.0398,RMSE降低了0.1685;进一步加入Sentinel-1后向散射系数,变量模型G3的R^(2)较变量模型G2提升了0.0255,RMSE降低了0.1385。基于GF-5高光谱影像的SOC含量反演结果显示,滇中高原姚安灌区的SOC含量范围为9.8443~29.2514 g/kg,平均为19.4447 g/kg,与土壤样本SOC含量实测值的范围(10.47~30.11 g/kg)及平均值(20.6307 g/kg)较接近。【结论】基于GF-5高光谱影像构建的XGBoost模型,经AM-Normalize预处理降低噪声干扰、SPA筛选特征波段及引入光谱指数、地形因子和Sentinel-1后向散射系数后,能有效提升SOC含量反演的精度和适用性,为滇中高原地区SOC含量预测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SOC) GF-5高光谱影像 光谱指数 XGBoost模型 滇中高原
下载PDF
光学遥感技术在农情监测中的应用与展望
20
作者 宁岸 任淼淼 +3 位作者 蒋杉 余龙宝 王燕飞 张帅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9-206,共8页
光学遥感技术是“生态—环境—资源”领域的新兴研究手段之一,具有实时性好、覆盖面积大、获取成本低等优势,正朝着高精度、高时空分辨率和高光谱分辨率的方向发展。近年来,我国农业遥感领域的研究与应用取得长足进步,在核心技术上不断... 光学遥感技术是“生态—环境—资源”领域的新兴研究手段之一,具有实时性好、覆盖面积大、获取成本低等优势,正朝着高精度、高时空分辨率和高光谱分辨率的方向发展。近年来,我国农业遥感领域的研究与应用取得长足进步,在核心技术上不断突破壁垒,逐渐实现农情数据的自主可控。介绍国内外农业遥感技术的发展现状,针对作物遗传育种、田间管理和产量预测的应用需求,分析在植物表型、生物量和农田小气候模型等方面开展遥感监测的必要性,归纳和总结近15年来基于4种关键光学定量遥感技术(激光雷达技术、光谱分析技术、红外成像技术和可见光检测技术)的农情监测应用与研究,并对其中存在的精度、效率、成本等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目前农业遥感技术亟需提高、农业遥感应用网络建设不完善、农业遥感数据利用不充分等问题,以及提高遥感核心技术水平和遥感数据利用率,完善农业遥感应用网络建设,拓宽农业遥感应用场景等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农业 遥感技术 农情监测 光电技术 发展趋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