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42篇文章
< 1 2 8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土丘陵沟壑区梯田的碳汇作用及其变化特征
1
作者 喻恺阳 成辉 +4 位作者 李智广 张晓萍 冯浩 马红斌 白云斌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87-293,共7页
[目的]定量分析和探讨梯田碳汇作用与其特征,为明确梯田的碳汇作用、巩固和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研编梯田碳汇方法学等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选取黄土丘陵沟壑区的陕西省吴起县1~7 a(T_(5)),8~12 a(T_(10)),13~17 a(T_(15)),18~22 a(T_... [目的]定量分析和探讨梯田碳汇作用与其特征,为明确梯田的碳汇作用、巩固和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研编梯田碳汇方法学等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选取黄土丘陵沟壑区的陕西省吴起县1~7 a(T_(5)),8~12 a(T_(10)),13~17 a(T_(15)),18~22 a(T_(20)),23~27 a(T_(25))这5个年份区间的梯田作为研究对象,以未实施水土保持措施的坡耕地为对照,研究不同年份梯田保碳、减排、增汇等能力与其变化规律。[结果]①坡耕地修建为梯田后可发挥保碳、减排、增汇等碳汇作用,梯田年均保碳量、减排量、增汇量(0-100 cm)分别为0.26,0.05,1.36 t/(hm^(2)·a)。②梯田各土层均发挥了一定的增汇效益,表层土壤(0-40 cm)和深层土壤(40-100 cm)增汇效益分别占0-100 cm整个土层的61.50%和38.50%。③随着运行年份的增加,梯田表层土壤增汇效益显著增加,深层土壤的增汇效益稍有提升但总体上保持平稳。表层土壤增汇率从T_(5)的16.30%提升至T_(25)的51.34%,深层土壤从T_(5)的14.00%提升至T_(25)的23.66%。[结论]黄土丘陵沟壑区梯田发挥着良好的保土保碳、减蚀减排和土壤增汇等碳汇作用。在修建27 a内,梯田增汇作用的比例最大,且表层土壤增汇更为显著;随着运行年份增加,梯田保碳作用的比例将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梯田 碳汇 监测评价 黄土丘陵沟壑区
下载PDF
半干旱地区露天矿排土场复垦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王鹤燕 李龙 +2 位作者 李强 张亮 高鑫宇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4-183,共10页
为研究露天煤矿排土场复垦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以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黑岱沟露天矿排土场平台为研究对象。针对矿区自然地貌(ZR)、未复垦的排土场(WF)与复垦5年排土场(FK)0—60 cm土层土壤物理性质的差异,运用方差分析、... 为研究露天煤矿排土场复垦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以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黑岱沟露天矿排土场平台为研究对象。针对矿区自然地貌(ZR)、未复垦的排土场(WF)与复垦5年排土场(FK)0—60 cm土层土壤物理性质的差异,运用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方法研究复垦对排土场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未复垦排土场的土壤容重和砾石含量均显著高于复垦排土场和自然地貌,而土壤含水率、饱和含水率和田间持水量均低于复垦排土场和自然地貌,其中田间持水量显著低于复垦排土场和自然地貌。相关性分析和回归方程拟合分析发现,土壤砾石含量影响土壤容重和持水保水性能。复垦使排土场土壤容重及砾石含量呈降低趋势,而土壤含水率、饱和含水率、田间持水量呈升高趋势;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排土场土壤容重、含水率、饱和含水率呈升高趋势,而田间持水量和砾石含量呈降低趋势。复垦排土场40—60 cm、自然地貌40—60 cm、复垦排土场20—40 cm土层土壤的综合评分分别排第1、2、3位,说明排土场复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良土壤、优化土壤质地,并在复垦5年情况下对土壤的改良深度可达60 cm。以上研究结果对矿区复垦工作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矿 排土场 土壤物理性质 复垦
下载PDF
季节性冻土区保护性耕作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王柏 刘斌 +2 位作者 司振江 黄彦 孙艳玲 《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 2024年第8期1-6,共6页
免耕和秸秆覆盖被认为是东北黑土区耕地质量提升的重要现代耕作技术。冻融过程和免耕秸秆覆盖耦合作用会影响黑土地土壤理化性状,土壤水热养分转化也会受影响,但相关的研究还不充分。免耕秸秆覆盖下土壤理化效应与常规翻耕土壤状况呈不... 免耕和秸秆覆盖被认为是东北黑土区耕地质量提升的重要现代耕作技术。冻融过程和免耕秸秆覆盖耦合作用会影响黑土地土壤理化性状,土壤水热养分转化也会受影响,但相关的研究还不充分。免耕秸秆覆盖下土壤理化效应与常规翻耕土壤状况呈不同的变化特征,土壤冻融过程与免耕秸秆覆盖之间密切相关,考虑冻融、免耕、秸秆覆盖之间的相互影响规律及其对土壤理化特性促进或削弱机制的研究有待于深入开展。在探索机理性问题的同时,将保护性耕作措施的研究上升到应用层面,提出黑土地、冻土水资源和秸秆资源的有效利用模式,提升黑土区耕地质量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性冻土区 免耕 秸秆覆盖 冻融作用 土壤理化特性
下载PDF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农田灌溉系统设计研究
4
作者 李淑娟 《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 2024年第9期72-76,共5页
为了提高灌溉环境监控的及时性,自动化进行农田灌溉,研究基于物联网设计了从监测传感器到农田灌溉系统云平台的物联网系统。试验结果表明系统通信成功率稳定在90%,采集数据与人工实测值相比,大部分相对误差小于5%,表明农田灌溉系统能够... 为了提高灌溉环境监控的及时性,自动化进行农田灌溉,研究基于物联网设计了从监测传感器到农田灌溉系统云平台的物联网系统。试验结果表明系统通信成功率稳定在90%,采集数据与人工实测值相比,大部分相对误差小于5%,表明农田灌溉系统能够满足信息交互需求,具有优秀处理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联网 农田 灌溉 NB-IOT 自动化
下载PDF
烟草种植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及综合应用
5
作者 刘晶 吕俊波 +2 位作者 张媛媛 杨玲玲 肖晓 《数字农业与智能农机》 2024年第10期94-96,共3页
综述了烟草种植土地适宜性评价的两种常用方法:定性评价方法包括土地类别法和土地潜力评价法;定量评价方法包括多指标评价法、GIS和遥感技术、数学模型和统计分析。通过对比,分析了方法的优缺点:定性评价方法简单直观,但受主观因素影响... 综述了烟草种植土地适宜性评价的两种常用方法:定性评价方法包括土地类别法和土地潜力评价法;定量评价方法包括多指标评价法、GIS和遥感技术、数学模型和统计分析。通过对比,分析了方法的优缺点:定性评价方法简单直观,但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定量评价方法科学客观,但数据获取和处理较为复杂。评价烟草种植土地适宜性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或将两种方法相结合,以提高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种植 土地适宜性评价 综合应用 农业发展
下载PDF
基于高分7号卫星DEM的坡度坡长计算精度评价 被引量:2
6
作者 赵云龙 符素华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6-146,共11页
[目的]坡度和坡长作为重要的地形因子,其计算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坡面土壤侵蚀模型的评价精度。高分7号卫星的高精度高程测量能力在地形因子的准确提取上具有较大潜力,期望能将其利用到坡度和坡长提取之中,实现对地形的准确表达。这需要对... [目的]坡度和坡长作为重要的地形因子,其计算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坡面土壤侵蚀模型的评价精度。高分7号卫星的高精度高程测量能力在地形因子的准确提取上具有较大潜力,期望能将其利用到坡度和坡长提取之中,实现对地形的准确表达。这需要对利用高分7号卫星DEM提取坡度坡长的结果进行精度评价。[方法]利用地形因子(LS)计算工具,对陕西省吴堡县4个小流域高分7号卫星、1∶10000地形图、激光雷达影像生成的DEM进行坡度、坡长的提取。采用相关系数(r)、相对偏差和绝对偏差作为评价指标,评价高分7号提取地形因子的精度。[结果]与激光雷达和1∶10000地形图的坡度和坡长相比,高分7号提取的流域平均坡度偏低7.50%~9.02%,坡长偏大1.83%~19.35%,但坡长和坡度分级的面积比例并不存在显著差异;高分7号提取的坡度结果偏差(16.46%~44.26%)明显小于坡长的偏差(75.25%~140.87%);高分7号所提取的坡度坡长在沟间地上的相对偏差(坡度15.48%~56.63%,坡长50.02%~130.79%)明显低于沟谷地(坡度21.28%~63.61%,坡长93.01%~192.51%)。[结论]利用高分7号DEM提取坡度坡长时,对于获取坡长坡度面积分级和对指定点的坡度提取时是可行的,而对于指定点的坡长提取时则结果不够可靠,在研究流域中坡长坡度的空间分布上具有较大优势,而提取具体某一位置处的坡长坡度时的优势则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7号 地形因子 DEM 土壤侵蚀模型
下载PDF
东北黑土区地埂坡耕地土壤物理性质的空间分布特征
7
作者 魏思雨 张延玲 +1 位作者 刘滨辉 付玉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5-144,共10页
[目的]揭示东北黑土区有、无地埂措施土壤物理性质空间分布的差异,为黑土区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及坡耕地土壤恢复效果的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东北黑土区修筑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地埂)的坡耕地为研究对象,以无措施坡耕地作为对照,采用... [目的]揭示东北黑土区有、无地埂措施土壤物理性质空间分布的差异,为黑土区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及坡耕地土壤恢复效果的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东北黑土区修筑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地埂)的坡耕地为研究对象,以无措施坡耕地作为对照,采用空间均匀布点取样法,获取了表层(0—15 cm)土壤物理性质基本指标,量化有、无地埂措施坡耕地土壤持水能力和土壤结构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1)修筑地埂后,土壤含水率、饱和持水量、田间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分别提高7.89%,30.15%,17.83%,19.41%;(2)在坡上、坡中及坡下位置修筑地埂样地的土壤持水能力均高于无措施对照样地,且随坡位的下降,土壤的持水能力也在逐渐增大;(3)修筑地埂后,土壤容重和分形维数分别降低12.04%,0.58%,而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WR>0.25、平均重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分别增大14.02%,17.83%,17.74%,28.48%,21.31%;(4)在坡上、坡中及坡下位置修筑地埂样地的土壤结构较无措施对照样地更好,尤其是坡上位置主要影响土壤总孔隙度、平均重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和分形维数(D);坡中和坡下位置主要影响WR>0.25,较无措施对照样地增大18.5%,17.89%。[结论]坡耕地修筑水土保持措施后,能有效提高土壤持水能力,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尤其在坡下位置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区 地埂 空间变化特征 土壤持水能力 土壤结构特征
下载PDF
淤地坝坝地有机碳空间分布及其对流域土地利用的响应
8
作者 孙睿哲 韩剑桥 +1 位作者 李宗遥 刘子涵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9-389,共11页
[目的]淤地坝以直接拦截泥沙的方式治理水土流失,显著改变土壤有机碳(SOC)的横向迁移过程。分析淤地坝坝地内SOC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流域土地利用对坝地浅土层(0—200 cm)内SOC分布的影响,为淤地坝建设与流域生态环境协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目的]淤地坝以直接拦截泥沙的方式治理水土流失,显著改变土壤有机碳(SOC)的横向迁移过程。分析淤地坝坝地内SOC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流域土地利用对坝地浅土层(0—200 cm)内SOC分布的影响,为淤地坝建设与流域生态环境协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岔巴沟流域内3个土地利用类型差异较大(草地、坡耕地、梯田面积占比不同)的小流域为对象,采用遥感解译、野外采样与室内测试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坝地SOC空间分布特征及坝地表土层SOC对土地利用的响应关系。[结果](1)在垂直方向上,SOC在表层土(0—20 cm)含量最高,并随土层深度增加快速降低,深层SOC含量变化较小,在3.5 g/kg上下浮动。(2)在顺水流方向上,因土壤侵蚀沉积特征等影响,SOC在坝地中、后段含量较高;在平行坝体方向上,两侧含量较高。(3)流域内梯田占比较高的B淤地坝,坝地SOC均值(4.4 g/kg)显著高于A淤地坝坝地(3.9 g/kg)和C淤地坝坝地(3.5 g/kg)。(4)流域内梯田的SOC最高,同时梯田建设影响了侵蚀泥沙的土壤粒径,从而使得流域内梯田占比与坝地表土层SOC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草地表层SOC碳含量较低,使得坝地地表SOC含量与草地呈负相关关系。坡耕地SOC密度与坝地地表的SOC含量呈正相关关系,但由于坡耕地面积较小,其占比与坝地地表SOC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受土壤侵蚀、SOC来源和矿化特征影响,坝地表层土SOC最高,随土层深度增加快速降低并趋于稳定。梯田地类内的高SOC含量水平及较细颗粒的侵蚀土粒特征,导致了梯田占比最高的B淤地坝坝地内SOC含量最高。黄土丘陵沟壑区坝控流域内的梯田建设对淤地坝坝地SOC的正向响应。梯田及淤地坝不仅能够减少流域内的水土流失,同时还能够显著提高流域内土壤有机碳水平,改善流域微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淤地坝 SOC 土地利用 空间分布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基于甘肃省中低产田现状的改良措施及其应用效果 被引量:2
9
作者 孙建好 郭全恩 +3 位作者 赵建华 李伟绮 陈亮之 杨新强 《寒旱农业科学》 2023年第2期139-144,共6页
中低产田是指土壤存在一种或几种制约农业生产的障碍因素,农业单产相对低而不稳的耕地。研究和分析甘肃省中低产田的现状及其改良技术措施,有针对性地实施中低产田改良改造,对改善甘肃省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土地产出率和经济... 中低产田是指土壤存在一种或几种制约农业生产的障碍因素,农业单产相对低而不稳的耕地。研究和分析甘肃省中低产田的现状及其改良技术措施,有针对性地实施中低产田改良改造,对改善甘肃省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土地产出率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针对甘肃省中低产田面积大、分布广和相对集中的特征,在分析中低产田障碍因素成因和主要类型的基础上,梳理了近年甘肃省主要的中低产田改良集成技术措施及其应用效果,提出了中低产田改良和治理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产田 现状 改良 治理 应用效果 甘肃省
下载PDF
水土保持中淤地坝建设的相关要点探讨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跟彩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4年第1期220-222,共3页
介绍了淤地坝在水土保持中发挥的拦蓄入黄泥沙、扩大耕地面积、防洪减灾、涵养水源、调整土地利用结构等作用,分析了淤地坝建设管理中存在的坝系规划布局不合理、设计标准有待提升、施工质量偏低、坝体维护管理水平低等问题。并围绕水... 介绍了淤地坝在水土保持中发挥的拦蓄入黄泥沙、扩大耕地面积、防洪减灾、涵养水源、调整土地利用结构等作用,分析了淤地坝建设管理中存在的坝系规划布局不合理、设计标准有待提升、施工质量偏低、坝体维护管理水平低等问题。并围绕水文计算、选址、单坝建设时序、库容设计、坝高与坝体断面尺寸设计、放水工程设计、溢洪道设计、施工前准备、施工放样、地基处理、清基与削坡、坝体填筑、放水工程与溢洪道施工、坝体运行维护管理等方面,探讨水土保持中淤地坝建设管理的相关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淤地坝 建设管理
下载PDF
天水市藉口镇大(2)型淤地坝“四变”改革试点的探索与成效
11
作者 王鸿雁 《南方农业》 2024年第1期90-92,共3页
深入研究并不断优化淤地坝产权制度改革及运行管理模式,确保建立具有持久效力的淤地坝安全运行机制。针对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铁炉大(2)型淤地坝库容已基本淤满现状,进行“坝变田”试点,将淤地坝与当地产业发展、居民利益相结合,对淤地... 深入研究并不断优化淤地坝产权制度改革及运行管理模式,确保建立具有持久效力的淤地坝安全运行机制。针对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铁炉大(2)型淤地坝库容已基本淤满现状,进行“坝变田”试点,将淤地坝与当地产业发展、居民利益相结合,对淤地坝排洪设施进行安全处理后,将淤积的高产坝地纳入基本农田。从改革试点内容、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情况及建设成效等方面分析了此次“坝变田”试点的经验,为其他淤地坝的“四变”改革提供了实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淤地坝 “四变”改革 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
下载PDF
甘肃省淤地坝坝地集约化利用改革初探
12
作者 颉文伟 《甘肃水利水电技术》 2024年第1期26-28,43,共4页
坝地是淤地坝“拦泥、蓄洪、排清、落淤”后的产物,是一种新型的农业资源。通过对坝地高效利用技术和坝地变为农田的政策保障进行初步探索,可以为甘肃省淤地坝坝地集约化利用的顺利实施提供技术参考。针对甘肃省淤地坝坝地集约化利用过... 坝地是淤地坝“拦泥、蓄洪、排清、落淤”后的产物,是一种新型的农业资源。通过对坝地高效利用技术和坝地变为农田的政策保障进行初步探索,可以为甘肃省淤地坝坝地集约化利用的顺利实施提供技术参考。针对甘肃省淤地坝坝地集约化利用过程中存在的制约因素,提出了安全快速成地、提升坝地利用速率、完善坝地截(排)水设施、控制洪水走向、提高坝地保收率、增加坝地农业投入、提升土壤质量、优化产业结构和提高坝地利用效率等技术措施。重点阐明了坝地集约化利用的政策保障机制:一是明晰坝地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建立筹资机制,解决坝地管护资金问题,提升利用和管护坝地的积极性;二是将坝地按照耕地等级要求,整治为高产稳产的农田,纳入地方政府占补平衡的建设用地指标中,通过政府交易平台,将用地指标出售给有占用农用地需求的企业以置换建设用地指标,所得收益反哺于坝地建设与管护,最终形成“以坝养坝、以坝护坝”的高质量发展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淤地坝 坝地 集约化利用 甘肃省
下载PDF
长期间作及免耕对土壤物理性状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刘敏 赵财 +4 位作者 范虹 殷文 樊志龙 胡发龙 孙亚斌 《中国农学通报》 2023年第2期28-35,共8页
针对西北绿洲灌区长期传统覆膜耕作造成土壤结构的稳定性下降、地膜残留过多和土壤质量下降等问题,研究覆膜免耕与禾豆间作种植模式对土壤物理性质和作物产量的影响,以期为试区优化耕作方式和作物种植模式提供理论支撑。田间试验于2013... 针对西北绿洲灌区长期传统覆膜耕作造成土壤结构的稳定性下降、地膜残留过多和土壤质量下降等问题,研究覆膜免耕与禾豆间作种植模式对土壤物理性质和作物产量的影响,以期为试区优化耕作方式和作物种植模式提供理论支撑。田间试验于2013—2020年在河西绿洲灌区进行,设置传统耕作覆膜(CT)、覆膜免耕(NT)2种耕作措施;单作豌豆(P)、单作玉米(M)、玉米间作豌豆(M//P)3种种植模式,2019年和2020年玉米收获后测定土壤物理性状和作物产量等相关指标。结果表明:(1)0~30 cm土层≥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平均重量直径(MWD)、土壤容重和土壤总孔隙度在NT与CT处理间存显著差异,NT较CT≥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提高2.02%~7.76%、MWD提高19.4%~26.0%、土壤容重降低1.31%~1.57%、总孔隙度增加1.97%~2.28%;(2)NT处理下,不同种植模式间存在显著差异,M//P分别较P和M处理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增加12.60%~20.11%和7.05%~11.55%,MWD分别较P和M处理增加9.61%~12.44%和4.01%~8.01%,土壤容重平均降低2.97%和1.98%,土壤孔隙度分别增加4.50%和2.98%;(3)耕作方式对作物产量影响不显著,但种植模式对玉米籽粒产量有显著影响,单位面积间作玉米籽粒产量在2种耕作措施下分别较单作玉米增加29.41%~31.68%,31.92%~33.38%。覆膜免耕下禾豆间作种植模式是该区域改善土壤物理性状、提高作物产量、实现资源高效利用的有效农艺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作 覆膜免耕 土壤团聚体 土壤容重 产量
原文传递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施前后耕地质量等级变化——以甘肃省灵台县为例 被引量:3
14
作者 周引弟 蔡立群 +3 位作者 董博 武均 马倩倩 刘江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31-338,共8页
以甘肃省灵台县2020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为研究区域,以国家标准《耕地质量等级》(GB/T33469-2016)作为评价依据,研究项目区耕地质量等级和土壤理化性状的变化及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项目区项目建设后耕地质量平均等级提升0.20,中等地(... 以甘肃省灵台县2020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为研究区域,以国家标准《耕地质量等级》(GB/T33469-2016)作为评价依据,研究项目区耕地质量等级和土壤理化性状的变化及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项目区项目建设后耕地质量平均等级提升0.20,中等地(4~6等)面积增加8.63hm^(2).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的平均含量(S_(o)、T_(N)、A_(P)、A_(K))增加,土壤pH及容重降低.项目建设前后S_(o)和容重均处于较高水平,AP均处于较低水平,其他指标均处于中等水平.项目建设后土壤pH分级区间面积无变化,TN、AP和容重分级较低的区间耕地面积减少,S_(o)和A_(K)则相反.项目建设后各乡镇耕地的理化性状指标在不同分级区间的分布面积均发生了变化.高标准农田建设可提升耕地质量等级,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有效防治水土流失,为黄土高原旱作农业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标准农田 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耕地质量等级 土壤理化性状
原文传递
关于将斜拉坝技术运用于淤地坝建设的设想
15
作者 辛振科 《河北水利电力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9-42,共4页
均质土填筑的淤地坝易发生连锁溃坝,文中提出了将斜拉坝技术运用于淤地坝建设的设想,并与闸坝和液压升降坝2种方式进行了对比。在大厚度黄土地区修建斜拉坝,其主要技术难点是坝前拉索的锚固问题,对此开发设计了适用于深覆盖层上建设斜... 均质土填筑的淤地坝易发生连锁溃坝,文中提出了将斜拉坝技术运用于淤地坝建设的设想,并与闸坝和液压升降坝2种方式进行了对比。在大厚度黄土地区修建斜拉坝,其主要技术难点是坝前拉索的锚固问题,对此开发设计了适用于深覆盖层上建设斜拉坝的抗拔基础结构。并对斜拉坝的防渗、泄洪等方式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坝 淤地坝 抗拔基础
下载PDF
不同灌排模式下盐渍化土壤盐分及离子迁移规律及均衡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高宏远 刘霞 +1 位作者 高晓瑜 屈忠义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61-370,共10页
为探明盐渍化灌区不同灌排模式下土壤盐分及离子迁移及聚集规律,于2021年5—10月在巴彦淖尔市五原县盐碱化耕地改良示范区分别对“滴灌+明沟排水”与“黄灌+暗管排水”模式下农田进行土壤水盐监测与灌排水量监测,分析不同灌排模式下农... 为探明盐渍化灌区不同灌排模式下土壤盐分及离子迁移及聚集规律,于2021年5—10月在巴彦淖尔市五原县盐碱化耕地改良示范区分别对“滴灌+明沟排水”与“黄灌+暗管排水”模式下农田进行土壤水盐监测与灌排水量监测,分析不同灌排模式下农田土壤盐分迁移分布规律,利用均衡分析探讨土壤盐分和盐分离子积盐及脱盐特征,为灌区的节水规划及盐渍化防治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不同灌排模式下农田土壤均处于脱盐状态,黄灌与暗管排水模式下土壤脱盐效果相对较好,脱盐率为37.73%;滴灌与明沟排水条件下农田中出现HCO_(3)-累积,积累量为0.3 t,黄灌与暗管排水模式下农田中出现Ca^(2+)与Mg^(2+)的累积,积累量分别为2.9624,0.5774 t。滴灌与明沟排水模式下整个生育期内,0—40 cm土层处于脱盐状态,40—80 cm土层出现盐分积累现象,黄灌与暗管排水模式下整个生育期0—100 cm土层处于脱盐状态。不同灌排模式下地下水埋深变化趋势相同,黄灌与暗管排水模式下地下水埋深较低,滴灌与明沟排水模式下土壤积盐与地下水质整体呈负相关关系,仅土壤中HCO 3-与地下水各离子呈正相关关系,土壤中HCO_(3)-与地下水中Mg^(2+)、HCO_(3)-相关性较强,相关系数分别为0.833,0.759。黄灌与暗管排水模式下土壤积盐与地下水质整体相关关系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灌排模式 水盐均衡 水盐运移 盐分积累 地下水埋深
下载PDF
淤地坝保碳、减排、增汇作用与其能力评估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智广 成辉 +1 位作者 方怒放 曾奕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6,共6页
淤地坝是黄土高原地区重要的沟道治理措施,也是陆地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储碳场所。评估淤地坝的碳汇作用与能力,可为研究其他水土保持措施碳汇提供重要借鉴,也为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科学依据。以黄土高原淤地坝为研究对象,系统探讨... 淤地坝是黄土高原地区重要的沟道治理措施,也是陆地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储碳场所。评估淤地坝的碳汇作用与能力,可为研究其他水土保持措施碳汇提供重要借鉴,也为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科学依据。以黄土高原淤地坝为研究对象,系统探讨淤地坝的碳汇效应与机理,提出淤地坝碳汇能力估算方法。结果表明:淤地坝具有保土保碳、减蚀减排和增绿增汇作用。在过去50年中黄土高原淤地坝保碳能力为2.16×10^(7)t C,减排能力为4.33×10^(6)~8.66×10^(6)t C,增汇能力为6.84×10^(5)t C。淤地坝产生积极的碳汇效益,对提升生态系统碳中和能力、降低碳达峰的峰值发挥重要作用。淤地坝与其他主要水土保持措施都具有保土、减蚀等多种水土保持效益,可充分发挥保碳、减排、增汇等多种碳汇作用。推行碳汇水土保持工作、实施水土保持增汇行动,既可全面巩固陆地生态系统碳汇作用,又能持续提升生态系统增汇能力,对碳达峰与碳中和作出水土保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措施 淤地坝 碳汇 碳中和 碳达峰
下载PDF
不同坡面微集雨措施对红花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潘银珍 张文太 +1 位作者 胡桂清 李燕刚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4-110,共7页
[目的]利用微集雨技术在伊犁河谷温性荒漠类草地坡面种植红花,为红花旱作种植和草地水蚀荒漠化防治提供技术支撑。[方法] 2021年4—9月在新疆伊宁市铁厂沟观测场布设了对照、凹坑、水平阶、方片埂、等高垄5个处理,使用径流小区自然降雨... [目的]利用微集雨技术在伊犁河谷温性荒漠类草地坡面种植红花,为红花旱作种植和草地水蚀荒漠化防治提供技术支撑。[方法] 2021年4—9月在新疆伊宁市铁厂沟观测场布设了对照、凹坑、水平阶、方片埂、等高垄5个处理,使用径流小区自然降雨观测法监测了降雨量,各处理的径流量、土壤流失量,以及红花生长等数据,用TDR监测了0—10 cm土层含水量,用FAO Penman-Monteith模型估算了红花潜在蒸散发量。[结果]观测期总降雨量为53.1 mm,红花潜在蒸散发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5种措施中,对照处理的径流量最大,为6.50×10^(-2) mm,该处理红花未出苗;方片埂处理的土壤流失量最大,为0.684 t/km^(2)。5种处理表层土壤含水量在6月最低,平均值为1.50%。未观测到径流的凹坑处理开花期红花存活16株,株高25.3 cm,生长最好。[结论]开花期5种微集雨小区红花长势的顺序为:凹坑>水平阶、方片埂、等高垄>对照。观测小区总径流量越少,越有利于红花的存活和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面微集雨措施 Penman-Monteith模型 降水量 土壤水分 新疆伊宁市
下载PDF
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挑战与建议 被引量:3
19
作者 杨艳 谷树忠 《发展研究》 2023年第12期27-31,共5页
中国高标准农田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认识、选址、建设主体等方面仍存在问题。建议准确把握内涵和关键,因地制宜进行选址,努力契合建设与投资标准,充分发挥各主体在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建立健全“建—管—用”一条龙机制,以绿色生态理... 中国高标准农田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认识、选址、建设主体等方面仍存在问题。建议准确把握内涵和关键,因地制宜进行选址,努力契合建设与投资标准,充分发挥各主体在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建立健全“建—管—用”一条龙机制,以绿色生态理念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综合效能和可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标准农田 持续高效 粮食安全
下载PDF
基于坝前淤积厚度的淤地坝拦沙量计算方法
20
作者 张麟 高云飞 刘晓燕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13-116,162,共5页
淤地坝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主要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之一,准确计算淤地坝的拦沙量,对预测未来黄河输沙量、确定新时期黄河治理开发方略等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索更精确、实用的淤地坝拦沙量计算方法,基于收集到的典型淤地坝设计文... 淤地坝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主要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之一,准确计算淤地坝的拦沙量,对预测未来黄河输沙量、确定新时期黄河治理开发方略等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索更精确、实用的淤地坝拦沙量计算方法,基于收集到的典型淤地坝设计文件中的库容曲线数据和实测淤积资料等,通过点绘淤地坝库容曲线(即库容V与坝高H关系曲线)和函数拟合,分区(黄土丘陵沟壑区各副区和黄土高塬沟壑区)建立了基于坝前淤积厚度的拦沙量计算公式。研究表明: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库容曲线符合幂函数关系,对35座典型淤地坝按幂函数V=aHb进行拟合,确定系数R2均在0.9400以上,式中系数a与指数b成负相关的对数函数关系且a、b值可由淤地坝总坝高、总库容来确定;分区建立的淤地坝拦沙量计算公式,确定系数R2均在0.8800及以上,用20座有设计资料的淤地坝对建立的拦沙量计算公式进行验证,最大误差在30%以内、平均误差为4.22%,能够满足淤地坝拦沙量估算的精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淤地坝 拦沙量 库容曲线 计算公式 黄土高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