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25篇文章
< 1 2 2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机肥配施生物质炭对根际/非根际土壤氮赋存形态的影响
1
作者 李越 王颖 +3 位作者 熊子怡 谢军 王子芳 高明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95-505,共11页
阐明化肥和有机肥配施生物质炭对根际/非根际土壤养分和氮赋存形态的影响,有助于农田氮的高效利用及科学管理。采用盆栽试验方法,设置不施肥(CK)、单施化肥(CF)、施有机肥(M)、化肥配施生物质炭(CFB)、有机肥配施生物质炭(MB)、新鲜有... 阐明化肥和有机肥配施生物质炭对根际/非根际土壤养分和氮赋存形态的影响,有助于农田氮的高效利用及科学管理。采用盆栽试验方法,设置不施肥(CK)、单施化肥(CF)、施有机肥(M)、化肥配施生物质炭(CFB)、有机肥配施生物质炭(MB)、新鲜有机肥配施生物质炭(FMB)6个处理,通过测定根际及非根际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氮赋存形态,阐明不同施肥处理对氮形态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MB处理提高非根际及根际土壤pH 0.32和0.28个单位,FMB处理提高根际土壤pH 0.63个单位;MB和FMB处理分别提高根际土壤有机质含量25.4%和84.9%,同时显著提高根际土壤全氮含量25.4%和50.9%,表现出明显的根际效应。施肥能显著提高土壤离子交换态氮(IEF-N)含量,以CF和CFB处理的效果最好。施用有机肥和生物质炭能显著提高土壤碳酸盐结合态氮(CF-N)含量,以M和MB处理效果最好,且CF-N存在根际富集效应。配施生物质炭(CFB、MB和FMB)处理能促进土壤非可转化态氮(NTF-N)向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氮(IMOF-N)和有机硫化物结合态氮(OSF-N)这两种活性更高的氮形态转化,其中IMOF-N和OSF-N分别占可转化态氮的35.9%~61.7%和26.7%~46.6%,是根际及非根际土壤可转化态氮(TF-N)的主要成分。因此,有机肥配施生物质炭是改善根际及非根际土壤养分和调控氮转化有效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 生物质炭 根际土 非根际土 土壤养分 氮形态
下载PDF
生物质缓释土壤保水增肥剂对宁夏盐池县土壤及其作物的影响
2
作者 武金龙 李郝琪 +5 位作者 马锋茂 韩凤兰 黄家和 刘燕华 邵自强 江成云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9-134,共6页
为探讨生物质缓释土壤保水增肥剂对农田土壤水温环境、土壤养分吸收和作物产量的影响,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盐池县以玉米、马铃薯、燕麦等为供试作物,生物质缓释土壤保水增肥剂为供试材料,采用田间试验,设置生物质缓释土壤保水增肥剂... 为探讨生物质缓释土壤保水增肥剂对农田土壤水温环境、土壤养分吸收和作物产量的影响,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盐池县以玉米、马铃薯、燕麦等为供试作物,生物质缓释土壤保水增肥剂为供试材料,采用田间试验,设置生物质缓释土壤保水增肥剂不同梯度的施用量,测定土壤含水量、酸碱度、电导率、容重和土壤养分等,研究其对试验地区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养分以及不同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用量不同的情况下,所种植的作物总体上产量都有所增加。苏丹草和燕麦草增产率最高,分别达到36.26%和24.35%。荞麦在生物质缓释土壤保水增肥剂施用量为120kg/hm^(2)时产量增产率达到23.19%,而马铃薯在生物质缓释土壤保水增肥剂施用量为120kg/hm^(2)时产量增产率最高,达到了77.78%,增产效果显著。但玉米产量变化趋势有所不同,在生物质缓释土壤保水增肥剂施用量为60kg/hm^(2)时产量反而有所下降,当施用量增加至120kg/hm^(2)时产量有所上升,但增产率只有0.69%,主要是由于地块所处位置、地势以及土壤组分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性,导致生物质缓释土壤保水增肥剂施用量对玉米产量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甲基纤维素 农作物 产量 土壤性质 保水增肥作用
下载PDF
湖北省植烟土壤养分现状及变化趋势
3
作者 赵书军 朱柳 +4 位作者 周剑雄 徐大兵 王义伟 马俊锋 唐大鹏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9期35-41,共7页
分析了2022年湖北省烟叶主产区4205份土壤样品的化学性状,并与2011年植烟土壤相关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2022年湖北省植烟土壤pH平均为6.3;有机质含量为25.8 g/kg;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分别为121.3、56.70、351 mg/kg。与2... 分析了2022年湖北省烟叶主产区4205份土壤样品的化学性状,并与2011年植烟土壤相关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2022年湖北省植烟土壤pH平均为6.3;有机质含量为25.8 g/kg;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分别为121.3、56.70、351 mg/kg。与2011年相比,2022年植烟土壤有酸化趋势,有机质含量总体较稳定,碱解氮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有效磷、速效钾含量明显增加。因此,在烟叶生产中,一方面需因地制宜采取措施对土壤酸碱度进行调控,另一方面需要增加有机肥的施用,推广“绿肥压青”“深耕”等措施改善烟田土壤的理化性质,同时合理调整烟草专用复合肥的配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烟土壤 养分现状 变化趋势 湖北省
下载PDF
减氮配施生物炭对土壤肥力和水稻产量的补偿效应与机制
4
作者 刘慧 焦岩 +2 位作者 窦婉毓 张文龙 裴巍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91-401,469,共12页
氮素是水稻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为了提高产量往往过量施加氮肥,这不仅导致氮肥利用率低,还破坏了土壤质量,减少氮肥施用则会导致水稻减产。为探究土壤改良剂(生物炭)能否补偿减氮带来的负面影响,本研究采用盆栽试验,设置常规施氮(氮... 氮素是水稻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为了提高产量往往过量施加氮肥,这不仅导致氮肥利用率低,还破坏了土壤质量,减少氮肥施用则会导致水稻减产。为探究土壤改良剂(生物炭)能否补偿减氮带来的负面影响,本研究采用盆栽试验,设置常规施氮(氮肥施用量110 kg/hm^(2),CK)、减氮10%(C1)及减氮10%条件下配施2.5%生物炭(C2)和5%生物炭(C3)4个处理,探讨在减少氮肥使用条件下生物炭对土壤肥力及水稻产量的补偿效应及机制。结果表明:减氮10%对土壤综合肥力无显著影响,施加生物炭可有效地提高土壤肥力,且添加5%生物炭对土壤肥力的提升效果优于添加2.5%生物炭。减氮10%导致水稻产量显著降低,而生物炭施加可一定程度补偿减氮造成的减产,其中添加2.5%生物炭对水稻产量的补偿效果优于添加5%生物炭,但仍未恢复到常规施氮水平。采用结构方程探究减氮和施加生物炭条件下水稻产量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减氮配施生物炭通过改变土壤pH值、全钾含量、铵态氮含量和硝态氮含量,进而直接或间接影响水稻产量,其中铵态氮含量和硝态氮含量是主要的调控因子,其不仅直接影响水稻产量,还可通过调控每穗粒数、有效穗数和千粒质量间接影响水稻产量的形成;pH值和全钾含量对水稻产量有负面效应。本研究可为东北黑土区水稻种植业化肥减量和生物炭的高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产量 土壤肥力 减氮 生物炭 结构方程模型
下载PDF
覆膜和施化肥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及玉米、大豆产量的影响
5
作者 刘洋 龙大勇 +4 位作者 赵娜 杨胜美 王小利 何进 魏晓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4年第2期78-84,共7页
以贵州安顺大田试验为依托,设置4个处理:不覆膜不施肥(non-F+CK)、不覆膜施肥(non-F+NP)、覆膜不施肥(F+CK)和覆膜施肥(F+NP),探究覆膜和施肥对土壤有机碳和玉米、大豆产量的影响,为贵州农田土壤固碳培肥和作物产量提升提供理论依据。... 以贵州安顺大田试验为依托,设置4个处理:不覆膜不施肥(non-F+CK)、不覆膜施肥(non-F+NP)、覆膜不施肥(F+CK)和覆膜施肥(F+NP),探究覆膜和施肥对土壤有机碳和玉米、大豆产量的影响,为贵州农田土壤固碳培肥和作物产量提升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覆膜或施肥对土壤有机碳(SOC)影响不显著;施肥和不施肥条件下覆膜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含量分别降低了9.1%和10.2%,施肥使土壤MBC显著增加了8.2%~32.5%;施肥对土壤全氮(TN)的增加幅度在2.9%~76.5%之间,施肥和不施肥条件下覆膜处理的TN分别降低了11.4%(P<0.05)和4.4%;与non-F+NP相比,F+NP处理玉米大豆分别增产10.4%和28.6%;SOC与土壤MBC和TN呈正相关,MBC与TN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C/N呈负相关,玉米和大豆产量均与MBC呈显著正相关。综上,覆膜不利于SOC和MBC含量的增加,施肥则相反,将覆膜与施肥相结合可增加玉米和大豆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膜 施肥 土壤有机碳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 产量
下载PDF
秸秆还田量对半干旱区褐土团聚体稳定性及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刘晖 吴红艳 +3 位作者 冯建 王智学 胡琴琴 于淼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9-225,共7页
为探究秸秆还田量对辽西褐土团聚体稳定性及各组分有机碳含量的影响,以辽宁西部半干旱地区褐土为试验对象,研究不同秸秆还田量对于不同剖面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其有机碳组分含量的影响。于2020年3月中旬进行秸秆还田,共设置4个秸秆施用... 为探究秸秆还田量对辽西褐土团聚体稳定性及各组分有机碳含量的影响,以辽宁西部半干旱地区褐土为试验对象,研究不同秸秆还田量对于不同剖面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其有机碳组分含量的影响。于2020年3月中旬进行秸秆还田,共设置4个秸秆施用量(0、5 000、10 000、20 000 kg/hm^(2)),于2022年秋收后采集土壤样品,对褐土土壤团聚体及其有机碳组分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各处理水稳性团聚体占比主要集中于<0.250 mm粒径。与CK相比较,秸秆还田显著提高了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0.25 mm)与水稳性团聚体MWD(平均重量直径),且随着还田量的增加而提高。秸秆还田使不同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呈现出增加的趋势;10 cm剖面,与CK相比较,3个秸秆处理显著提高了>0.25 mm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30 cm剖面,仅>0.250~2.000 mm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提升显著。与CK相比较,秸秆处理显著提高了10 cm剖面与30 cm剖面土壤颗粒有机碳(POC)含量,其中以S2处理增幅最高。可见,秸秆还田能有效提升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有利于增加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对于土壤颗粒有机碳含量提升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团聚体 秸秆还田 颗粒有机碳 稳定性 有机碳组分
下载PDF
施氮对田菁翻压还田滩涂盐渍土碳氮及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邢锦城 洪立洲 +5 位作者 朱小梅 刘冲 董静 王建红 韩建均 张振华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2-89,共8页
为探讨不同施氮处理下田菁翻压还田对滩涂盐渍土的改良效果,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下(CK、SN1、SN2、SN3、SN4对应的施氮量分别为0、90、135、180、225 kg/hm^(2))绿肥田菁还田对土壤碳氮、pH、水溶性盐和细菌群落结构的... 为探讨不同施氮处理下田菁翻压还田对滩涂盐渍土的改良效果,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下(CK、SN1、SN2、SN3、SN4对应的施氮量分别为0、90、135、180、225 kg/hm^(2))绿肥田菁还田对土壤碳氮、pH、水溶性盐和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SN3处理下田菁生物量和碳、氮累积量最高,分别为41 882、3 756和101.5 kg/hm^(2)。作绿肥翻压还田后,则以SN2处理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最高,分别为6.51 g/kg和0.637 g/kg。各施氮处理下,田菁翻压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低于CK处理。随田菁翻压量的增加,土壤pH呈逐步下降趋势,而土壤水溶性盐总量则随施氮水平和翻压量的增加而上升,但较种植前明显降低。不同施氮处理田菁翻压后,土壤中具有一定有机降解功能的变形菌门、酸杆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和绿弯菌门等细菌类群占据主导地位,且相对丰度随田菁翻压量的增加呈一定变化趋势,但细菌群落结构变化不明显。土壤门水平优势菌群相对丰度与土壤碳氮含量、pH和水溶性盐总量等指标均呈一定的相关关系,其中以拟杆菌门、厚壁菌门、蓝菌门、绿弯菌门和迷踪菌门相对丰度与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的相关性较显著。综上所述,SN2处理下田菁翻压还田可显著提升滩涂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不同施氮水平下生长的田菁翻压还田后,土壤水溶性盐总量均较种植前显著降低,主要优势菌群均有利于绿肥降解与土壤培肥,改善滩涂土壤微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用量 田菁 翻压还田 土壤理化性状 盐渍土
下载PDF
不同耕作方式对东北旱地土壤养分和生物学性质的影响
8
作者 马星竹 郝小雨 +5 位作者 赵月 郑雨 邢占强 于磊 姬景红 刘双全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6期19-24,共6页
为提高黑土区土壤质量和作物产量,并促进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进行了4年田间定位试验,设置了深松、免耕以及传统耕作3种耕作方式,研究了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速效养分、土壤微生物数量以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耕作相比,深松... 为提高黑土区土壤质量和作物产量,并促进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进行了4年田间定位试验,设置了深松、免耕以及传统耕作3种耕作方式,研究了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速效养分、土壤微生物数量以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耕作相比,深松能够显著提高上层土壤(0~20 cm)碱解氮、有效磷以及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23.6%、49.6%和63.3%),同时,显著提高了下层土壤(20~40 cm)有效磷含量(86.2%);深松处理上层土壤pH显著提高,下层土壤各处理间pH变化较小;深松和免耕能够显著增加上层土壤细菌和真菌的数量,深松显著增加放线菌数量;下层土壤各处理间微生物数量差别较小,表现为深松>免耕>传统耕作;深松处理上层土壤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最高,免耕增加了土壤脲酶和磷酸酶活性;除过氧化氢酶外,其他3种酶活性均为上层土壤高于下层。深松和免耕处理能增加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有助于改善土壤化学和生物学性状,进而提高土壤质量,其中,深松方式效果最为显著,对于培肥土壤和维护土壤生物的生存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方式 黑土区 土壤养分 微生物数量 酶活性
下载PDF
基于最小数据集的集约化葡萄园土壤健康评价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斌 李云 +3 位作者 李瑞鹏 方菲 张江周 张俊伶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1-79,共9页
健康土壤是生产高产优质葡萄的基础,目前葡萄园不合理管理导致果园土壤生产力下降和生态失衡。为摸清集约化葡萄园土壤健康状况,该研究以河北省曲周县典型葡萄园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20项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构... 健康土壤是生产高产优质葡萄的基础,目前葡萄园不合理管理导致果园土壤生产力下降和生态失衡。为摸清集约化葡萄园土壤健康状况,该研究以河北省曲周县典型葡萄园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20项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最小数据集,开展土壤健康评价并揭示葡萄园存在的主要障碍因子。结果表明,集约化葡萄园土壤健康评价最小数据集由有机碳、亚表层土壤硬度、交换性钠、容重、含水率和水稳性团聚体6个指标构成。利用线性和非线性评分函数,基于全数据集和最小数据集计算的土壤健康指数间呈显著正相关(P<0.01),这说明最小数据集可以代替全数据集用于葡萄园土壤健康评价。基于最小数据集,利用线性和非线性评分函数获得的葡萄园土壤健康指数范围分别为0.39~0.59和0.36~0.66,平均值分别为0.52和0.51,处于中等水平。不同树龄葡萄土壤健康指数差异不显著(P>0.05)。集约化葡萄园土壤障碍因子主要有土壤压实、养分不平衡和有机碳含量低等问题。通过适当减少田间管理频率,结合增施(生物)有机肥、种植覆盖作物和养分综合管理能有效消减土壤障碍因子,提升葡萄园土壤健康水平,促进当地葡萄产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葡萄园 主成分分析 最小数据集 土壤健康指数
下载PDF
宁夏不同生态类型区土壤养分状况比较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百云 许泽华 +1 位作者 郭鑫年 周涛 《寒旱农业科学》 2024年第5期434-440,共7页
为了解宁夏土壤地力养分状况,对宁夏三个生态区主要土壤类型进行典型区域采样,测定了0~40 cm土层土壤pH、有机碳(组分)、全氮、全磷、全钾、速效磷、阳离子交换量(CEC)以及交换性钾、钠、钙、镁和颗粒组成、矿物组成等理化性状。结果表... 为了解宁夏土壤地力养分状况,对宁夏三个生态区主要土壤类型进行典型区域采样,测定了0~40 cm土层土壤pH、有机碳(组分)、全氮、全磷、全钾、速效磷、阳离子交换量(CEC)以及交换性钾、钠、钙、镁和颗粒组成、矿物组成等理化性状。结果表明,中部干旱带土壤养分含量最低,其次为宁南山区,引黄灌区营养状况总体最好。pH和盐基饱和度均是引黄灌区(银北)最高,宁南山区最低,矿质离子含量中部干旱带最低。土壤颗粒组成中,宁南山区土壤组成最好,中间粗细颗粒占主要成分。宁南山区黑垆土和灰褐土的土壤氮含量较高,分别是0.83 g/kg和1.51 g/kg,其余土壤均低于0.60 g/kg,土壤氮素匮乏。引黄灌区盐碱土和灌淤土速效磷含量分别为19.62 mg/kg和18.28 mg/kg,是该生态区灰漠土和灰钙土的速效磷3~4倍。中部干旱带黄绵土速效磷含量为15.82 mg/kg,而宁南山区黄绵土速效磷含量仅为3.13 mg/kg,不足1/5。引黄灌区(银北)的灰漠土和宁南山区灰褐土有机碳含量分别为19.09 g/kg和17.43 g/kg,明显高于其他生态区土壤,其他土壤均低于10.00 g/kg,在全国土壤养分分级中处于第四级及以下,表明宁夏土壤总体有机质含量偏低。引黄灌区和中部干旱带有机质中的胡敏素含量较高,而宁南山区黑垆土和灰褐土中腐殖酸含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养分 生态类型区 土壤类型 比较 宁夏
下载PDF
希拉穆仁荒漠草原围封区植物群落土壤有机碳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魏亚娟 刘美英 +4 位作者 解云虎 高玉寒 刘美萍 悦普庆 刘澜波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5-43,共9页
[目的]明晰各植物群落土壤有机碳含量,以期为草原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希拉穆仁荒漠草原围封区6种植物群落(短花针茅、洽草、羊草、克氏针茅、银灰旋花、蒙古韭)为研究对象,对0—30 cm土层各植物群落土壤机械组成、土壤有机碳含... [目的]明晰各植物群落土壤有机碳含量,以期为草原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希拉穆仁荒漠草原围封区6种植物群落(短花针茅、洽草、羊草、克氏针茅、银灰旋花、蒙古韭)为研究对象,对0—30 cm土层各植物群落土壤机械组成、土壤有机碳含量和根系特征进行研究。[结果](1) 6种植物群落0—30 cm土层土壤机械组成主要以粉粒和极细砂为主,其平均值分别介于26.50%~54.62%和16.90%~34.08%。(2) 6种植物群落根系生物量随土层深度逐渐减小,且根系生物量总量介于229.21~731.71 g/m^(2)。由根系分布特征判断,短花针茅群落各土层根系呈“E”型分布,其他植物群落均呈“V”型分布。(3)各植物群落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层深度逐渐降低。0—30 cm平均有机碳含量介于6.07~11.75 g/kg。(4)根系生物量、土壤有机碳含量与黏粒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粉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表明土壤粉粒、黏粒含量越多,植物群落根系生物量和土壤有机碳越丰富。[结论]围封可以有效促使土壤有机碳增加,但有机碳对不同植被群落的响应有所差异,草原有机碳储量准确度应根据草原植被群落特征而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群落 根系生物量 有机碳 土壤机械组成 围封区 希拉穆仁
下载PDF
长期轮作施肥处理对植烟土壤有机碳组分和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蒋如 宁诗琪 +2 位作者 隋宗明 袁玲 刘京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0-516,共7页
以贵州省遵义市烤烟长期(18年)定位试验为平台,研究两种种植制度(烤烟-玉米轮作和烤烟连作)下的3种不同施肥模式(不施肥、单施化肥、化肥有机肥配施)对植烟土壤有机碳组分、酶活性和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探究植烟土壤的碳素转化,为土壤... 以贵州省遵义市烤烟长期(18年)定位试验为平台,研究两种种植制度(烤烟-玉米轮作和烤烟连作)下的3种不同施肥模式(不施肥、单施化肥、化肥有机肥配施)对植烟土壤有机碳组分、酶活性和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探究植烟土壤的碳素转化,为土壤碳素科学管理提供依据。结果显示:在相同种植模式下,化肥有机肥配施处理比单施化肥处理的土壤总有机碳(TOC)增加5.65%~12.13%,其中,轻组有机碳(LFOC)、溶解性有机碳(DOC)和易氧化有机碳(ROC)分别提高23.33%~28.71%、24.46%~25.54%、10.26%~18.99%,碳库管理指数增加12.89%~23.34%;土壤纤维素酶、β-葡萄糖苷酶、淀粉酶、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活性显著增强,且与土壤有机碳各组分含量和碳库管理指数呈显著正相关(0.59^(*)~0.97^(**),n=18)。在相同施肥条件下,轮作处理的土壤有机碳含量、酶活性和碳库管理指数分别比连作处理提高6.14%~23.51%、9.00%~37.92%和4.74%~14.44%,以烤烟-玉米轮作+化肥有机肥配施处理最优。综上,通过“轮作+化肥有机肥配施”不仅能显著提高植烟土壤有机碳含量和碳库管理指数,还能增加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活性有机碳(LOC)组分,对于提高植烟土壤肥力和维持土地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活性有机碳 土壤酶活性 碳库管理指数
下载PDF
畜禽粪便施用对红壤铝胁迫下油菜幼苗生长及光合荧光特性的影响
13
作者 余居华 王利民 +4 位作者 丁洪 王煌平 郑祥洲 张玉树 张银龙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6-215,共10页
【目的】红壤铝毒是限制作物生长的主要因素,畜禽粪便等有机物料作为改善土壤酸度和推动国家化肥零增长行动计划的重要途径之一,其对铝毒胁迫下作物生长及光合荧光特性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利用盆栽试验,探究不施... 【目的】红壤铝毒是限制作物生长的主要因素,畜禽粪便等有机物料作为改善土壤酸度和推动国家化肥零增长行动计划的重要途径之一,其对铝毒胁迫下作物生长及光合荧光特性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利用盆栽试验,探究不施畜禽粪便(CK)、施用猪粪10 g·kg^(-1)(P10)、猪粪30 g·kg^(-1)(P30)、猪粪50g·kg^(-1)(P50)、鸡粪10 g·kg^(-1)(C10)、鸡粪30 g·kg^(-1)(C30)、鸡粪50 g·kg^(-1)(C50)、鸡粪猪粪各15 g·kg^(-1)(PC15)等8个处理对酸性土壤铝毒胁迫下油菜(Brassica napus L.)生物量、光合作用参数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在土壤铝毒胁迫下,不同畜禽粪便处理均促进了油菜幼苗地上部生物量、光合色素含量、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特性,在第80天各处理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表明畜禽粪便有效缓解红壤铝胁迫对油菜幼苗生长的毒害作用。施用等量鸡粪处理比猪粪更有利于促进油菜幼苗地上部生物量、光合色素含量,但对光合作用参数、Fv/Fm值和qP的促进作用较弱,而且鸡粪、猪粪混施处理光合色素含量、光合参数Tr、Gs、Ci、qN均大于单施处理(P<0.05),说明高pH值的鸡粪更利于促进油菜生长,而高养分含量的猪粪更利于促进油菜光合荧光特性。【结论】猪粪施用量50 g·kg^(-1)对油菜生长及光合荧光特性的铝毒胁迫缓解作用最佳,而鸡粪最佳施用量为30g·kg^(-1)。就油菜幼苗生长和光合荧光特性而言,畜禽粪便种类筛选、最佳用量确定并结合土壤酸度调控对缓解红壤铝毒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畜禽粪便 铝毒 生长 光合荧光 油菜
下载PDF
利于苏北沿海滩涂土壤有机碳固定的绿肥粉垄耦合种植模式研究
14
作者 刘冲 洪立洲 +5 位作者 郁凯 董静 陈环宇 彭昊 卢明海 邢锦城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16-221,共6页
为探索利于苏北沿海滩涂土壤有机碳固定的绿肥粉垄耦合种植模式,在苏北沿海滩涂设置:裸地+常规深耕(15 cm)(对照)、裸地+粉垄(20 cm)、裸地+粉垄(30 cm)、裸地+粉垄(40 cm)、种植苕子+常规深耕翻压(15 cm)、种植苕子+粉垄翻压(20 cm)、... 为探索利于苏北沿海滩涂土壤有机碳固定的绿肥粉垄耦合种植模式,在苏北沿海滩涂设置:裸地+常规深耕(15 cm)(对照)、裸地+粉垄(20 cm)、裸地+粉垄(30 cm)、裸地+粉垄(40 cm)、种植苕子+常规深耕翻压(15 cm)、种植苕子+粉垄翻压(20 cm)、种植苕子+粉垄翻压(30 cm)、种植苕子+粉垄翻压(40 cm) 8种种植模式试验,研究对比8种模式土壤有机碳固定表现以及下季玉米产量。结果表明:粉垄耕作降低了沿海滩涂土壤容重,提高了土壤>2.00 mm、>0.25~2.00 mm粒级土壤团聚体质量百分数,降低了0.05~0.25 mm、<0.05 mm粒级团聚体质量百分数。粉垄耕作可使沿海滩涂土壤物理结构,尤其是大团聚体结构得以有效改善。绿肥粉垄耦合模式下,土壤养分及可溶性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含量显著提高,土壤碳库指数、碳库活度指数和碳库管理指数显著上升,土壤>2.00 mm、>0.25~2.00 mm粒级土壤团聚体质量百分数提高,0.05~0.25 mm、<0.05 mm粒级团聚体质量百分数降低,且各粒级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2.00 mm、>0.25~2.00 mm团聚体中有机碳贡献率显著提高,玉米产量显著增加,其中,种植苕子+粉垄翻压(30 cm)模式可较大程度地结合绿肥提供有机碳,粉垄耕作改善土壤物理结构的优势,最有利于滩涂土壤有机碳的积累、固定以及玉米产量的增加,从而达到改善沿海滩涂土壤碳封存、提高滩涂土壤耕地质量、实现沿海滩涂地区增产增收的目的。该模式操作简单、见效快,可在苏北沿海滩涂区域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海滩涂 绿肥 粉垄 有机碳固定
下载PDF
沼液和秸秆还田对土壤氮磷淋溶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志刚 韩雪 +3 位作者 刘运平 李伟 宋潇 郭立月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6期107-114,共8页
通过分析沼液和秸秆还田对土壤氮磷浓度及淋溶的影响,为指导农业废弃物利用和农田面源污染防控提供理论支撑。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设置4个处理即空白对照(CK)、常规施氮(CON)、优化施氮(OPT)和秸秆+沼液还田(SMB),通过测定作物产量、土壤... 通过分析沼液和秸秆还田对土壤氮磷浓度及淋溶的影响,为指导农业废弃物利用和农田面源污染防控提供理论支撑。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设置4个处理即空白对照(CK)、常规施氮(CON)、优化施氮(OPT)和秸秆+沼液还田(SMB),通过测定作物产量、土壤硝态氮残留与总磷淋溶,探讨秸秆和沼液还田后土壤氮磷浓度变化和淋溶特征。结果表明:SMB处理产量分别达到CON和OPT处理的99.6%和95.4%,氮、磷吸收量分别达到84.9%、78.4%和85.7%、82.4%,但是氮磷农学效率比CON和OPT处理提高了13%。SMB处理土壤硝态氮浓度和淋溶量分别比施氮处理降低43%和77.3%,表观淋失系数仅4.83%,硝态氮残留量仅为施氮处理的28.9%。SMB处理总磷平均淋溶量为0.045 kg/hm^(2),土壤无机磷浓度为常规施磷量80.7%,80%无机磷转化为Fe-P和Ca-P,同时SMB处理活性有机磷占比为55.8%显著高于常规施磷34.2%,说明沼液和秸秆还田提高土壤磷有效性。综上所述,沼液和秸秆还田是一种环境友好的资源化利用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液和秸秆还田 作物产量 利用效率 氮磷淋溶 磷形态
原文传递
吸咐磷后的镧改性秸秆替代化学磷肥施用对土壤磷形态的影响
16
作者 陈新宇 杨智 +6 位作者 杨梖 俞映倞 汤婕 周丹一 任卓 薛利红 杨林章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20-1027,共8页
定向改性材料能提升吸附磷的能力,高效去除水体中磷污染,然而吸附材料的后端利用却鲜有研究和报道。本研究以镧元素改性秸秆用于吸附畜禽养殖尾水中的磷,并将吸附磷后的材料作为磷肥进行小麦盆栽试验,动态取样测定不同形态的磷含量,分... 定向改性材料能提升吸附磷的能力,高效去除水体中磷污染,然而吸附材料的后端利用却鲜有研究和报道。本研究以镧元素改性秸秆用于吸附畜禽养殖尾水中的磷,并将吸附磷后的材料作为磷肥进行小麦盆栽试验,动态取样测定不同形态的磷含量,分析其对土壤中磷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本研究镧改性秸秆对养殖尾水中磷吸附效率达到98.59%,最佳投加量为1.4 g/L。小麦生长初期,附磷镧改性秸秆继续吸附土壤的活性态磷,促进土壤中活性磷转化为钙吸附态磷,防止土壤磷的流失。随着小麦生长,钙吸附态磷含量逐渐下降,转变为活性态磷持续供应养分,说明附磷镧改性秸秆具备缓释磷肥的属性。本研究为附磷后材料的利用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有助于缓解农业面源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镧改性秸秆 磷形态 面源污染 小麦
下载PDF
施用生物炭5年对桂北桉树人工林土壤磷的影响
17
作者 王紫卉 沈育伊 +7 位作者 毛馨月 褚俊智 徐广平 陈运霜 曹杨 张德楠 黄科朝 孙英杰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59-1170,共12页
【目的】研究不同桉树枝条废弃物生物炭施用量对桉树人工林土壤磷形态转化及磷素有效性的影响,评估生物炭对土壤磷素的活化潜力,为生物炭在农林业土壤改良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依托2017年开展的桉树人工林生物炭长期定位试验... 【目的】研究不同桉树枝条废弃物生物炭施用量对桉树人工林土壤磷形态转化及磷素有效性的影响,评估生物炭对土壤磷素的活化潜力,为生物炭在农林业土壤改良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依托2017年开展的桉树人工林生物炭长期定位试验,按生物炭与土壤的质量百分比,设置0(CK)、0.5%(T1)、1.0%(T2)、2%(T3)、4%(T4)和6%(T5)共6个处理,一次性施用生物炭5年后测定不同处理下0~10、10~20和20~30 cm土层中土壤全磷、有效磷、无机磷和有机磷形态的含量。【结果】与CK相比,在0~30 cm土层中,施用生物炭能显著增加土壤全磷、有效磷、二钙磷、铝磷、铁磷、八钙磷、活性有机磷和中等活性有机磷含量并提高磷素活化系数(P<0.05),降低十钙磷、闭蓄态磷、中稳定性有机磷和高稳定性有机磷含量。在0~30 cm土层中,不同生物炭处理下土壤无机磷和有机磷组分含量平均值的大小分别为铁磷>铝磷>闭蓄态磷>八钙磷>二钙磷>十钙磷,中等活性有机磷>活性有机磷>中稳定性有机磷>高稳定性有机磷。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在同一生物炭处理中,土壤全磷、有效磷、无机磷和有机磷组分含量均趋于减少。土壤有效磷分别与pH、有机质、全磷、二钙磷、八钙磷、铝磷、铁磷、活性有机磷和中等活性有机磷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主成分分析表明,施用生物炭对土壤无机磷组分、有机磷组分和有效磷具有正向作用;与有机磷组分相比,施用生物炭对土壤无机磷组分的影响更大。【结论】桉树枝条废弃物生物炭通过自身中磷素的释放和对土壤理化性质的积极作用,显著增加土壤有效磷和磷组分含量,促进土壤中难溶态磷向有效态磷的转化和有机磷向无机磷的转化,提高桉树林土壤磷素有效性和土壤供磷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土壤磷形态 土壤磷素有效性 桉树人工林
下载PDF
蓝藻泥浓度对其厌氧发酵产挥发性脂肪酸的影响
18
作者 付维莲 郭太勇 +7 位作者 邓优 王昌梅 尹芳 吴凯 杨斌 赵兴玲 梁承月 张无敌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3期4-8,共5页
采用不同浓度蓝藻泥进行厌氧发酵产挥发性脂肪酸(VFAs)试验,发现加入蓝藻泥后乙酸占比增多,但丙酸占比下降,对其他酸影响不大;蓝藻泥浓度为20%(w/v)时产VFAs最多,达4.10 g/L;蓝藻泥浓度越高,产酸越多,pH下降越明显,蓝藻泥浓度为20%(w/v)... 采用不同浓度蓝藻泥进行厌氧发酵产挥发性脂肪酸(VFAs)试验,发现加入蓝藻泥后乙酸占比增多,但丙酸占比下降,对其他酸影响不大;蓝藻泥浓度为20%(w/v)时产VFAs最多,达4.10 g/L;蓝藻泥浓度越高,产酸越多,pH下降越明显,蓝藻泥浓度为20%(w/v)时,pH下降2.12;发酵前后总固体(TS)、挥发性总固体(VS)和溶解性蛋白质显著下降,但溶解性碳水化合物、SCOD和氨氮浓度上升,表明产酸细菌更倾向于利用蛋白质生成VF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藻泥 厌氧发酵 浓度 挥发性脂肪酸
下载PDF
运用根形态及黄酮类成分鉴定不同年份黄芪品质
19
作者 贾鹏 贾静 +2 位作者 王玲丽 滕红梅 李德志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3期60-67,共8页
为了给黄芪的规范化栽培和合理采收提供依据,对3~8年生6个不同年份黄芪根的形态进行比较,并对根中总黄酮和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积累规律进行研究.运用游标卡尺对黄芪根的最粗直径予以测量,通过显微切片染色方法观测其解剖结构并定位黄酮... 为了给黄芪的规范化栽培和合理采收提供依据,对3~8年生6个不同年份黄芪根的形态进行比较,并对根中总黄酮和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积累规律进行研究.运用游标卡尺对黄芪根的最粗直径予以测量,通过显微切片染色方法观测其解剖结构并定位黄酮类成分主要位置,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不同年份黄芪总黄酮和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进行测定.6个不同年份黄芪根直径差异显著,韧皮部是黄芪根黄酮类成分主要储存部位,且5年生黄芪根韧皮部所占比例最高,5年生黄芪根中总黄酮和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的含量最高.综合分析认为,黄芪药材的合理采收应以5年生黄芪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形态 总黄酮 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 品质
下载PDF
蔬菜废弃物沼液对土壤性质和生菜品质的影响
20
作者 李开靖 李忠华 +7 位作者 李永辉 梁承月 余永才 吴凯 王昌梅 赵兴玲 张无敌 尹芳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3期9-11,共3页
比较了不同比例的蔬菜废弃物沼液配施化肥对土壤性质和生菜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沼液后土壤的孔隙率、总氮含量、有机质含量、速效磷、速效钾和pH均升高,提升的幅度大体上随沼液用量的增大而增大;蔬菜废弃物沼液能增加生菜的鲜重,... 比较了不同比例的蔬菜废弃物沼液配施化肥对土壤性质和生菜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沼液后土壤的孔隙率、总氮含量、有机质含量、速效磷、速效钾和pH均升高,提升的幅度大体上随沼液用量的增大而增大;蔬菜废弃物沼液能增加生菜的鲜重,同时可以使生菜的总糖、还原糖和维生素C含量增加,沼液与化肥配施比单独施加沼液的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废弃物沼液 配施化肥 生菜 土壤性质 品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