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8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赣伊班蛛在庐山的分布特征
1
作者 尹海阳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第1期40-42,共3页
江西庐山以“雄奇、秀绝、灵秀、神奇”著称。自唐代起,庐山就是著名的游览胜地。从唐代到宋代,庐山的文化、宗教、名人均曾经在此留下足迹。唐代白居易在《草堂记》中曾有过“匡庐奇秀,甲天下山”的美誉,近代以来,庐山更是中外游客向... 江西庐山以“雄奇、秀绝、灵秀、神奇”著称。自唐代起,庐山就是著名的游览胜地。从唐代到宋代,庐山的文化、宗教、名人均曾经在此留下足迹。唐代白居易在《草堂记》中曾有过“匡庐奇秀,甲天下山”的美誉,近代以来,庐山更是中外游客向往的旅游胜地。2020年7月,井冈山大学蜘蛛生物学研究团队首次在井冈山国家自然保护区采集到伊班蛛属蜘蛛,并且详细记录了它的生活习性。2023年8月,笔者所在的生物研究团队在江西庐山采集标本期间,首次拍摄记录到世界唯二、中国唯一的一种伊斑蛛——赣伊班蛛(蟹蛛科伊班蛛属)。经查询,目前没有学者在庐山地区做赣伊班蛛分布的研究,因此研究庐山赣伊班蛛的形态特征、生态习性、栖息环境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伊蜘蛛 庐山 分布特征
下载PDF
本科生动物营养和饲料学综合实验课程设计与实践
2
作者 赵磊 姜宁 +2 位作者 李雁冰 刘东宇 李沐阳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第7期124-127,共4页
为适应现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需要,本文剖析了动物营养和饲料学综合实验课程实践教学现状。从优化实践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强化实验室条件建设,增加案例分析的课程思政内容,以及开展教学评价方面进行了课程设计与教学实践改革。以增强... 为适应现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需要,本文剖析了动物营养和饲料学综合实验课程实践教学现状。从优化实践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强化实验室条件建设,增加案例分析的课程思政内容,以及开展教学评价方面进行了课程设计与教学实践改革。以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营养和饲料学综合实验 农学人才培养 蛋白质饲料资源 饲料加工新技术
下载PDF
不同类型枣园节肢动物群落营养层及优势功能集团的组成与多样性时序动态 被引量:33
3
作者 师光禄 曹挥 +2 位作者 戈峰 夏乃斌 李镇宇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9-86,共8页
从物种、营养层和功能集团三个水平上分析了枣园节肢动物群落的组成和各营养层多样性的时序动态 ,结果表明 ,在五种类型的枣园区 ,种的多样性 >功能集团多样性 >营养层多样性 ,种的多样性、功能集团的多样性与营养层的多样性间的... 从物种、营养层和功能集团三个水平上分析了枣园节肢动物群落的组成和各营养层多样性的时序动态 ,结果表明 ,在五种类型的枣园区 ,种的多样性 >功能集团多样性 >营养层多样性 ,种的多样性、功能集团的多样性与营养层的多样性间的相关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P <0 0 1)。功能集团多样性与种多样性的变化趋势较一致 ,营养层多样性在时间序列过程中波动性较小 ,所以 ,在群落研究中可以用对功能集团的研究代替对种的研究 ,从而简化物种间复杂的网络关系 ,营养层多样性可用于群落相似性和稳定性的分析。认为对于天敌作用的评价应以整个群落为基础 ,全面考虑天敌、害虫、以及中性昆虫的数量、丰盛度、空间时间生态位等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型 营养层 时序动态 枣园生态系统 节肢动物群落 功能集团 丰盛度 多样性
下载PDF
梨园芳香植物间作区节肢动物群落的结构特征 被引量:22
4
作者 宋备舟 王美超 +5 位作者 孔云 姚允聪 吴红英 胡竞辉 亓丽萍 毕宁宁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69-779,共11页
【目的】探讨间作芳香植物对沙地梨园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方法】以沙地黄金梨园设置间作薄荷(Tr1)、孔雀草(Tr2)、罗勒(Tr3)和自然生草(Tr4)为处理,清耕区(Tr5,CK)为对照,对梨树年生长周期中各间作区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特征进行系... 【目的】探讨间作芳香植物对沙地梨园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方法】以沙地黄金梨园设置间作薄荷(Tr1)、孔雀草(Tr2)、罗勒(Tr3)和自然生草(Tr4)为处理,清耕区(Tr5,CK)为对照,对梨树年生长周期中各间作区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特征进行系统调查和分析。【结果】梨园不同芳香植物间作区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特征不同:各间作区中节肢动物群落的科数无明显差别;而个体数以Tr2、Tr1<Tr3<Tr4<Tr5(CK)(P<0.01)顺序依次增加。不同芳香植物间作区节肢动物各功能群的结构特征存在不同差异:梨园间作芳香植物条件下,节肢动物群落中各功能群的科数总和、个体数总和以及益害比(天敌/害虫)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同一类群中节肢动物群落的科数在各间作区无显著差异,而个体数、优势度集中性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在各间作区间呈现多样性差异。梨园间作芳香植物条件下,各间作区节肢动物群落个体数、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和均匀度在梨树各生长阶段表现不同;梨园间作芳香植物能有效降低梨树花期以后的节肢动物数量,尤其以梨果实膨大期效果最为明显。【结论】梨园间作芳香植物对控制梨园害虫数量的发生,增加天敌数量,调控梨园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具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园 芳香植物 节肢动物 群落与类群结构
下载PDF
茶园节肢动物类群多样性和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32
5
作者 陈亦根 熊锦君 +1 位作者 黄明度 古德就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5期875-878,共4页
对常年用人工或除草剂除草的茶园和地面种植长节耳草 (Hedyotisuncinella)的茶园茶树生境节肢动物类群的多样性和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结果表明 ,复合茶园节肢动物类群主要特征的丰富度值除一次低于 4外 ,其他都在 4~ 8之间 ,最高... 对常年用人工或除草剂除草的茶园和地面种植长节耳草 (Hedyotisuncinella)的茶园茶树生境节肢动物类群的多样性和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结果表明 ,复合茶园节肢动物类群主要特征的丰富度值除一次低于 4外 ,其他都在 4~ 8之间 ,最高达 7 74 0 3.单一园丰富度值大部分在 4~ 6之间 ,最高的为6 7810 ;复合园丰富度值平均值为 5 4 6 72± 0 3483,高于单一园相应值 4 880 9± 0 3175 .复合园节肢动物Shannon Weiner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 3 85 35± 0 12 32 ,比单一园相应值 3 4 6 5 4± 0 185 6高 .复合园均匀度指数平均值 0 8781± 0 0 12 ,高于单一园均匀度值 0 82 6 1± 0 0 38.相反 ,复合园节肢动物优势集中度平均值 (0 0 992± 0 0 0 9)低于单一园值 (0 16 36± 0 0 38) .复合园稳定性指标Ss/Si 和Sn/Sp 比单一园的高 ,而复合园多样性变异系数ds/dm 值 (0 110 7)比单一园相应值 (0 185 5 )低 .研究表明 ,复合茶园生态系统有比单一茶园生态系统更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更高的系统稳定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 节肢动物类群 多样性 稳定性
下载PDF
梨园芳香植物间作区节肢动物群落时序格局 被引量:15
6
作者 胡竞辉 王美超 +4 位作者 孔云 姚允聪 魏巍 宋备舟 李振茹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4578-4589,共12页
以沙地梨园间作罗勒、孔雀草、薄荷为处理,自然生草和清耕区为对照,应用最优分割法和模糊聚类法,探讨梨园节肢动物群落、害虫亚群落和天敌亚群落发生的时序格局特征及其相互联系。结果表明:总群落、害虫亚群落以及其优势种个体数时序变... 以沙地梨园间作罗勒、孔雀草、薄荷为处理,自然生草和清耕区为对照,应用最优分割法和模糊聚类法,探讨梨园节肢动物群落、害虫亚群落和天敌亚群落发生的时序格局特征及其相互联系。结果表明:总群落、害虫亚群落以及其优势种个体数时序变化趋势呈偏态分布,而天敌亚群落以及其优势种个体数的呈正态分布,高峰期出现在6月末至7月中旬,比总群落和害虫亚群落个体数发生高峰晚。在梨树年生长周期的主要时段中,芳香植物间作区较自然生草区、清耕区害虫亚群落的发生数量(4月中至8月底)少;而天敌亚群落发生数量(4月底至6月底)多。梨园各间作区节肢动物总群落和害虫亚群落时序最优格局均可划分5个时段:发展初期、发展期、稳定期、波动期和衰退期;天敌亚群落分为3个时段:发展期、稳定期、衰退期。但处理间在发生时段的时间范围、发生数量及组成特征上存在复杂的差异。梨园节肢动物总群落、害虫亚群落、天敌亚群落时序聚类结果不同,预示着处理间节肢动物总群落、害虫亚群落和天敌亚群落在各发生时段上的个体组成、物种丰富度、群落多样性指数、优势度和均匀度指数存在着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园 芳香植物 节肢动物群落 最优格局 聚类分析
下载PDF
玉米田节肢动物群落特征的时序动态 被引量:28
7
作者 邱明生 张孝羲 +1 位作者 王进军 赵志模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1年第1期70-73,共4页
通过对玉米整个生长季节内的节肢动物群落调查 ,共发现节肢动物 12目、 39科、 12 3种 ,主要为蜘蛛类、蚜虫类和瓢虫类。玉米田节肢动物群落的相对多度、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等群落特征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动态 ;不同类型田的节肢... 通过对玉米整个生长季节内的节肢动物群落调查 ,共发现节肢动物 12目、 39科、 12 3种 ,主要为蜘蛛类、蚜虫类和瓢虫类。玉米田节肢动物群落的相对多度、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等群落特征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动态 ;不同类型田的节肢动物群落组成、群落多样性明显不同。重庆地区小麦 玉米 红苕间套作类型田丰富的节肢动物群落和较大比例的天敌类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田 节肢动物 群落特征 时序动态 害虫 天敌
下载PDF
群落结构特征参数对葡萄园节肢动物群落作用的比较 被引量:10
8
作者 邹运鼎 李昌根 +5 位作者 毕守东 巫厚长 陈向阳 李芬 周夏芝 林雪飞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75-1080,共6页
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葡萄园节肢动物群落、植食类亚群落、捕食类亚群落的特征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葡萄园节肢动物群落、植食类亚群落、捕食类亚群落特征向量矩阵中第1主分量综合指标贡献率依次为66·70%、73·39%和54·1... 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葡萄园节肢动物群落、植食类亚群落、捕食类亚群落的特征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葡萄园节肢动物群落、植食类亚群落、捕食类亚群落特征向量矩阵中第1主分量综合指标贡献率依次为66·70%、73·39%和54·17%.节肢动物群落的总个体数N、Hill多样性指数N1、Hill多样性指数N2和McIntosh指数Dmc的标准回归系数绝对值较大,对群落贡献大;植食类亚群落的N、N2、N1和物种数S的标准回归系数绝对值较大,对植食类亚群落贡献大;捕食类亚群落的N2、N1、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丰富度R的标准回归系数绝对值较大,对捕食类亚群落贡献大.综合分析,多样性指数N1和N2对3种类型群落贡献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特征 葡萄园 节肢动物群落 植食类亚群落 捕食类亚群落
下载PDF
华北潮土长期施肥对土壤跳虫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12
9
作者 朱强根 朱安宁 +3 位作者 张佳宝 钦绳武 张焕朝 信秀丽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46-952,共7页
通过试验研究了河南封丘潮土长期施肥处理下土壤跳虫的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试验包括氮磷钾(NPK)、氮磷(NP)、氮钾(NK)、磷钾(PK)、有机肥(OM)、1∶1化学氮肥与有机氮(MNPK)和不施肥(CK)7个处理。结果表明,7种施肥试验处理下,平均土壤跳... 通过试验研究了河南封丘潮土长期施肥处理下土壤跳虫的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试验包括氮磷钾(NPK)、氮磷(NP)、氮钾(NK)、磷钾(PK)、有机肥(OM)、1∶1化学氮肥与有机氮(MNPK)和不施肥(CK)7个处理。结果表明,7种施肥试验处理下,平均土壤跳虫密度为30 000头m-2,施用有机肥显著增加了土壤跳虫数量,而磷肥可能是该地区跳虫数量增长的一个限制因素。OM和MNPK处理下土壤跳虫多样性显著高于其他处理,OM和NPK处理具有最高的相似性,其次是MNPK和OM处理之间,而CK处理与其他处理相似性指数较小。不同施肥处理下表现了土壤跳虫类群对环境的选择性,多数跳虫与OM处理成正相关关系,而MNPK处理促进了Isotoma和Xenylla属在数量上的增长,PK处理与Hypogastrura和Sminthurinus属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施肥处理也引起了土壤跳虫的垂直分布差异,MNPK、NPK和OM处理下土壤跳虫趋于表层(0~10cm)分布,而NK和CK处理下趋于下层(10~20cm)分布。土壤跳虫的量化指标(如个体数、类群数和多样性)对施肥处理表现敏感,可作为土壤质量评价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跳虫 长期定位施肥 华北潮土 群落结构 多样性
下载PDF
食用菌眼蕈蚊的分子鉴定及2种植物源农药的室内毒力测定 被引量:14
10
作者 曲绍轩 马林 +2 位作者 宋金俤 李辉平 华秀红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23-125,共3页
分析食用菌眼蕈蚊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OⅠ)的基因序列,为建立分子鉴定方法奠定基础,并研究1%苦皮藤素和0.6%印楝素对3龄幼虫的室内毒力。对成蚊mtDNA COI部分编码区进行PCR扩增和序列测定,与GenBank中相应序进行比对。室内毒力采用... 分析食用菌眼蕈蚊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OⅠ)的基因序列,为建立分子鉴定方法奠定基础,并研究1%苦皮藤素和0.6%印楝素对3龄幼虫的室内毒力。对成蚊mtDNA COI部分编码区进行PCR扩增和序列测定,与GenBank中相应序进行比对。室内毒力采用胃毒触杀联合作用法,观察24 h后2种植物源农药对3龄幼虫的毒力。结果显示,COⅠ基因扩增片段的长度约440 bp;核苷酸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与食用菌异迟眼蕈蚊(Bradysia difformis)COⅠ基因同源性为100%;室内毒力结果显示,24 h,1%苦皮藤素乳油和0.6%印楝素乳油的LD50分别为16.775 23、19.926 88 mg/L。在50 mg/L的处理下,2种植物源杀虫剂校正死亡率均达80%以上,均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蕈蚊 分子鉴定 苦皮藤素 印楝素 植物杀虫剂 室内毒力
下载PDF
抗虫转基因水稻和化学杀虫剂对稻田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27
11
作者 刘志诚 叶恭银 胡萃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2期2309-2314,共6页
从功能团优势度、功能团内科组成及其优势度、功能团个体数量、群落主要参数及群落结构相异性等方面 ,就含cry1Ab/cry1Ac融合基因的Bt水稻和化学杀虫剂对稻田节肢动物群落影响进行比较研究 .结果表明 ,与对照田相比 ,Bt稻田的节肢动物... 从功能团优势度、功能团内科组成及其优势度、功能团个体数量、群落主要参数及群落结构相异性等方面 ,就含cry1Ab/cry1Ac融合基因的Bt水稻和化学杀虫剂对稻田节肢动物群落影响进行比较研究 .结果表明 ,与对照田相比 ,Bt稻田的节肢动物功能团组成及其优势度、各功能团内科组成及其优势度分布、功能团内个体数量的时间动态、群落参数 (物种丰富度、Shannon Wiener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优势集中性指数 )及时间动态在大多情况下均无显著差异 ,两者间群落结构相似性较高 .Bt水稻对稻田节肢动物群落基本无明显的负效应 .而化防田的功能团优势度等群落特征指标与对照田相比 ,有时具有明显甚至显著的差异 ;群落结构相似性也较低 .综合分析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T水稻 节肢动物 功能团 群落 化学杀虫剂
下载PDF
南疆棉田节肢动物群落时间结构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姬华 马祁 +4 位作者 姚举 杨德松 肉孜.买买提 孙世龙 艾力江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5年第2期89-93,共5页
南疆莎车棉田节肢动物有75种,害虫15种,天敌47种,中性节肢动物13种。害虫群落的种类和数量在6月中、下旬达到高峰时,7月后数量减少;天敌群落7月后种类和数量达高峰,后期起伏较小。节肢动物总体群落多样性指数6月下旬最低,之后逐渐升高;... 南疆莎车棉田节肢动物有75种,害虫15种,天敌47种,中性节肢动物13种。害虫群落的种类和数量在6月中、下旬达到高峰时,7月后数量减少;天敌群落7月后种类和数量达高峰,后期起伏较小。节肢动物总体群落多样性指数6月下旬最低,之后逐渐升高;害虫多样性指数变化与之相同。系统聚类法对群落进行聚类和排序,可以将整个节肢动物群落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即前期、中期、后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田 节肢动物群落 时间结构 新疆 害虫 天敌 中性节肢动物
下载PDF
不同类型烟草上节肢动物群落的季节特征 被引量:8
13
作者 蒋金炜 郭线茹 +2 位作者 罗梅浩 郑晓军 张树华 《中国烟草学报》 EI CAS CSCD 2003年第1期35-38,47,共5页
洛阳山区烟田的调查发现 ,黄花烟草单作田 ,黄花烟与 RG17混栽烟田和 RG17单作田的节肢动物群落分别由 2 4种、6 8种、5 9种组成 ,其季节变化随烟草生育期不同可以分成 3个阶段。烟田的捕食性天敌是控制害虫的优势种群 ,对害虫具有一定... 洛阳山区烟田的调查发现 ,黄花烟草单作田 ,黄花烟与 RG17混栽烟田和 RG17单作田的节肢动物群落分别由 2 4种、6 8种、5 9种组成 ,其季节变化随烟草生育期不同可以分成 3个阶段。烟田的捕食性天敌是控制害虫的优势种群 ,对害虫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黄花烟草对烟青虫、棉铃虫产卵具有较强的诱集作用 ,种植黄花烟草可作为防治烟草害虫的措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类型 节肢动物群落 季节特征 捕食性天敌 害虫
下载PDF
间作苜蓿棉田节肢动物群落生态位及时间格局 被引量:25
14
作者 陈明 周昭旭 罗进仓 《草业学报》 CSCD 2008年第4期132-140,共9页
应用生态位理论对间作苜蓿棉田节肢动物群落进行了系统研究,探讨了棉苜间作棉田主要害虫和天敌的关系。间作苜蓿棉田天敌生态位宽度大于对照棉田,天敌群落在整个调查期内发生的时间长;而对照棉田主要害虫的生态位宽度大于间作苜蓿棉田,... 应用生态位理论对间作苜蓿棉田节肢动物群落进行了系统研究,探讨了棉苜间作棉田主要害虫和天敌的关系。间作苜蓿棉田天敌生态位宽度大于对照棉田,天敌群落在整个调查期内发生的时间长;而对照棉田主要害虫的生态位宽度大于间作苜蓿棉田,害虫对棉花的危害时间长、程度重。间作苜蓿棉田的主要天敌蜘蛛类、多异瓢虫与害虫生态位重叠度大于对照棉田,天敌能更有效地控制棉花害虫的危害。在时间变化过程中,节肢动物群落的时间格局分化明显,将间作苜蓿棉田节肢动物群落在时间动态中的变化分为4个阶段,并结合气候、物候变化,分析了各阶段内主要害虫和天敌的发生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作苜蓿棉田 节肢动物 时间格局 生态位 最优分割
下载PDF
三种类型稻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亚群落内禀增长率与链节数的关系 被引量:13
15
作者 杨国庆 吴进才 +3 位作者 张士新 张建汉 杨衍强 王洪全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86-692,共7页
通过对 3类型稻田 (有机养鸭田、有机稻田和常规化防田 )田间节肢动物群落调查 ,比较了节肢动物总群落丰富度、丰盛度、周转量、3个亚群落 (天敌、中性昆虫、害虫 )调查期间的平均内禀增长力 (r)和通过构建以稻田蜘蛛为顶、中位物种... 通过对 3类型稻田 (有机养鸭田、有机稻田和常规化防田 )田间节肢动物群落调查 ,比较了节肢动物总群落丰富度、丰盛度、周转量、3个亚群落 (天敌、中性昆虫、害虫 )调查期间的平均内禀增长力 (r)和通过构建以稻田蜘蛛为顶、中位物种的群落食物网的链节数与害虫、天敌亚群落的 r和链节增长率关系。结果表明 :整个调查期间 ,总群落丰富度呈上升趋势 ,移栽后 72 d前 ,3类稻田总群落丰盛度、丰富度依次为 :有机稻田 >有机养鸭稻田 >常规稻田 ;3类稻田节肢动物群落周转量时间动态均呈上口抛物线趋势 ,其最低值和出现时间依次为 :常规稻田 33.98、74 .1d;有机养鸭田 33.90、79.1d;有机稻田 33.4 9、5 4 .0 d,有机稻田和常规化防田群落周转量和害虫数量呈显著的负相关。 3类稻田中性昆虫亚群落在调查期间的 r依次为 :有机稻田 (0 .0 6 6 5 ) >常规化防田 (0 .0 6 5 2 ) >有机养鸭田 (0 .0 5 0 9) ;天敌 r依次为 :有机稻田 (0 .0 35 2 ) >有机养鸭田 (0 .0 2 4 3) >常规化防田(- 0 .0 132 ) ;害虫的 r依次为 :常规化防田 (0 .0 4 78) >有机养鸭田 (0 .0 199) >有机稻田 (0 .0 198)。 3类稻田总链节数依次为 :有机稻田 (6 6 2 3348) >有机养鸭田 (2 4 982 17) >常规化防田 (136 3372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肢动物群落 周转量 平均内禀增长力 链节数
下载PDF
大黄鱼与黄姑鱼杂交F_1及其双亲的核型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蔡明夷 刘贤德 +2 位作者 翁朝红 李斌 王志勇 《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5期321-326,共6页
研究了大黄鱼与黄姑鱼正反交F1原肠早期胚胎细胞及其亲本头肾细胞的染色体核型,为深入剖析大黄鱼与黄姑鱼杂交后代的基因组构成提供了细胞遗传学证据.大黄鱼与黄姑鱼染色体组均含有48条端部着丝粒染色体,染色体组型公式均为2n=48 t,染... 研究了大黄鱼与黄姑鱼正反交F1原肠早期胚胎细胞及其亲本头肾细胞的染色体核型,为深入剖析大黄鱼与黄姑鱼杂交后代的基因组构成提供了细胞遗传学证据.大黄鱼与黄姑鱼染色体组均含有48条端部着丝粒染色体,染色体组型公式均为2n=48 t,染色体臂数均为NF=48,组内染色体长度分布连续.两亲本物种间核型很相似,未找到鉴别两物种的细胞遗传标志.正反交F1原肠期胚胎细胞的染色体众数也均为48,均可较好地配为24对.结合前期AFLP分析结果可以推断,正反交胚胎细胞均同时含有一个大黄鱼染色体组和一个黄姑鱼染色体组.此外,杂交F1中的非整倍体比例与两亲本没有明显区别,初步表明杂交胚胎细胞未发生明显的染色体丢失.在黄姑鱼♀与大黄鱼♂杂交F1中出现4对非t-染色体,原因尚待查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黄姑鱼 远缘杂交 染色体
下载PDF
耕作方式对玉-豆轮作地表节肢动物多样性及其营养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朱新玉 刘洁 +1 位作者 贺振 吴东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7242-7253,共12页
为阐明长期不同耕作方式对轮作种植模式黑土农田地表节肢动物多样性及其营养结构的影响,2015年5月至9月间,利用陷阱法对连续13年玉米大豆轮作模式的定位试验站三种耕作方式(免耕、垄作、秋翻)的地表节肢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共捕获动物1... 为阐明长期不同耕作方式对轮作种植模式黑土农田地表节肢动物多样性及其营养结构的影响,2015年5月至9月间,利用陷阱法对连续13年玉米大豆轮作模式的定位试验站三种耕作方式(免耕、垄作、秋翻)的地表节肢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共捕获动物1002只,隶属于3纲11目29科37个类群,凹唇蚁、玉米毛蚁和直角通缘步甲为优势类群。免耕(NT,no tillage)有利于增加蜘蛛类群密度,垄作(RT,ridge tillage)和秋翻(MP,mould board plough)显著增加了玉米毛蚁密度。耕作方式仅对群落密度有显著影响显著影响(P<0.05),而大豆不同生育阶段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地表节肢动物群落组成特征(P<0.05; P<0.001)。长期玉米大豆轮作种植的地表节肢动物群落营养功能群在不同耕作方式中所占比例不同,保护性耕作方式(NT、RT)更有利于捕食性和植食性动物的生存和繁殖,常规耕作(MP)则是杂食性动物占据优势,明显呈现对不稳定环境的适应。大豆不同生育期,各功能群的个体数与类群数的动态变化不尽一致,不具有明显的规律性。研究结果表明,免耕轮作对维持地表节肢动物群落内部物种间的关系及其营养结构有着较为重要的作用,保护性耕作和轮作种植模式相结合可维持农田生态系统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类群 保护性耕作 地表节肢动物 轮作 黑土
下载PDF
草甸黑土团聚体稳定性对耕作与炭基肥施用的响应 被引量:17
18
作者 张迪 姜佰文 +2 位作者 梁世鹏 吕思琪 许欣桐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125-132,共8页
为了阐明东北草甸黑土典型区域短期耕作深度及炭基肥料施入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影响,2016-2018年连续3a翻耕秸秆全量还田玉米地上,设置深耕(DCF)与旋耕(SCF),配施有机肥(M)和生物炭(C),共6个处理:DCF、DCF+M、DCF+B、SCF、SCF+M、SCF+B... 为了阐明东北草甸黑土典型区域短期耕作深度及炭基肥料施入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影响,2016-2018年连续3a翻耕秸秆全量还田玉米地上,设置深耕(DCF)与旋耕(SCF),配施有机肥(M)和生物炭(C),共6个处理:DCF、DCF+M、DCF+B、SCF、SCF+M、SCF+B。利用干湿筛法获得土壤团聚体6个粒级组,分析了平均重量直径(mean weight diameter,MWD)、水稳性团聚体比例(water-stable aggregate,WSA)、团聚体破坏度(percentage of aggregate destruction,PAD)、水稳性团聚体几何直径(geometric mean diameter,GMD)以及土壤团聚体有机碳组成和游离结晶态铁铝氧化物(Fe^DCB和Al^DCB)、无定性态铁铝氧化物(Fe^oxa和Al^oxa)。结果表明,耕作方式和施肥显著影响土壤团聚体组成,影响程度表现为旋耕>深耕,增施有机肥>常规施肥>增施生物炭。不同形态铁铝氧化物质量分数在0.10~2.45g/kg之间,游离结晶态铁铝氧化物含量显著高于无定形态铁铝氧化物含量。除FeDCB外,DCF处理铁铝氧化物含量均高于DCF+B处理,SCF处理Aloxa含量显著高于SCF+M、SCF+B处理19.35%和12.12%;Fe^oxa和Al^oxa与>0.25mm团聚体、WSA相关性大于其他影响因素,Fe^oxa对变异解释贡献率为61.3%。土壤有机碳含量与<0.25 mm团聚体负相关,而与>0.25 mm团聚体成正相关,其贡献率为33.0%。Al^DCB、Al^oxa及>0.25mm团聚体的形成呈正相关关系,二者总贡献率为9.3%;铁铝氧化物及有机碳改变共同解释74.9%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和粒级分布,铁铝氧化物单独贡献率为7.9%,有机碳组分单独贡献率为9.2%;综上所述,短期耕作与炭基肥料施入对土壤结构稳定性影响显著,SCF+M是比较理想的耕作模式,在草甸黑土改良中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料 土壤 有机质 耕作 土壤团聚体 稳定性 铁铝氧化物
下载PDF
华北潮土区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动物丰富度与多样性 被引量:6
19
作者 朱强根 朱安宁 +3 位作者 张佳宝 张焕朝 黄平 张丛志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36-242,共7页
在黄淮海平原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地区,试验设置了5个处理,分别为玉米小麦每年均翻耕(CTWT)、玉米免耕+小麦每年翻耕(CNTWT)、玉米免耕+小麦每2年翻耕(CNTW2T)、玉米免耕+小麦每4年翻耕(CNTW4T)、玉米小麦每年均免耕(CNTWNT),所有处理的... 在黄淮海平原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地区,试验设置了5个处理,分别为玉米小麦每年均翻耕(CTWT)、玉米免耕+小麦每年翻耕(CNTWT)、玉米免耕+小麦每2年翻耕(CNTW2T)、玉米免耕+小麦每4年翻耕(CNTW4T)、玉米小麦每年均免耕(CNTWNT),所有处理的农作物地上秸秆全部移出。调查结果显示,中小型土壤动物在数量上占总数的比例为83%~91%,土壤动物主要分布在表层,占有其总量的71.9%~73.2%。土壤动物存在显著的季节性动态,其丰富度在玉米季高于小麦季。土壤动物Shannon多样性指数在整体上表现为翻耕高于免耕处理,玉米季翻耕处理下有更高的均匀度指数,但小麦季均匀度指数差异不显著。多元典范冗余分析表明,耕作方式主要是对土壤动物的时间动态和垂直分布产生影响,从而间接地影响了土壤动物的数量和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玉米轮作 免耕 土壤动物 冗余分析
下载PDF
波纹巴非蛤染色体核型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蔡明夷 郭洋 +2 位作者 柯才焕 蔡冰冰 刘贤德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35-938,共4页
取波纹巴非蛤担轮幼体为材料,经秋水仙素浸泡、低渗处理后,用卡诺氏固定液固定,滴片后经Giemsa染色液染色镜检拍照,利用Photoshop软件排列核型,Micromeasure 3.3软件测量染色体长度与臂比.结果表明,波纹巴非蛤的染色体数为38,核型公式是... 取波纹巴非蛤担轮幼体为材料,经秋水仙素浸泡、低渗处理后,用卡诺氏固定液固定,滴片后经Giemsa染色液染色镜检拍照,利用Photoshop软件排列核型,Micromeasure 3.3软件测量染色体长度与臂比.结果表明,波纹巴非蛤的染色体数为38,核型公式是2n=38=14m+12sm+4st+8t,NF=64,未发现随体染色体,染色体绝对长度为1.5~4.0μm.所给出的波纹巴非蛤的核型,为波纹巴非蛤的种质鉴定、资源保护与遗传育种研究提供了必要的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纹巴非蛤 染色体 核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