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4篇文章
< 1 2 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植被状态指数的中国干旱演变特征及遥相关驱动研究
1
作者 徐明立 王飞 +1 位作者 徐菲 贾敏敏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24,19,共6页
干旱会引发植被绿度下降、农作物减产、生物栖息地破坏等诸多问题,对人类和自然环境均具有显著影响。以植被状态指数作为干旱指标,利用极点对称模态分解EPSMD方法对1999~2019年全国植被状态指数序列进行周期与趋势识别,采用网格化趋势... 干旱会引发植被绿度下降、农作物减产、生物栖息地破坏等诸多问题,对人类和自然环境均具有显著影响。以植被状态指数作为干旱指标,利用极点对称模态分解EPSMD方法对1999~2019年全国植被状态指数序列进行周期与趋势识别,采用网格化趋势检验法揭示网格化的干旱趋势特征,运用多变量小波相干方法探讨干旱与多种遥相关因素的内在关系。结果表明,1999~2019年基于植被状态指数的全国干旱大体呈减轻趋势,植被状态指数的线性倾向率为0.044/10a;不同分区的干旱变化特征各不相同,其中黄土高原区的干旱减轻趋势最为明显,植被状态指数线性倾向率为0.215/10a;网格尺度的植被状态指数趋势特征Z均值在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分别为0.41、0.79、0.50、0.11,各季度旱情均呈减轻态势;遥相关因素组合PNA-ENSO对全国干旱的影响最为明显。未来可将PNA、ENSO作为干旱预警输入因子提高干旱预报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植被状态指数 遥相关因素 演变特征
原文传递
广西干旱灾害风险评估及区划
2
作者 王星明 褚彦琪 +2 位作者 杨的山 李子威 唐湘玲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0-68,共9页
随着全球变暖的不断加剧,许多地区极端干旱事件频繁发生。为探究广西极端干旱事件发生频率及风险情况,基于1950-2022年逐日降水和气温数据计算的SPEI指数识别干旱事件并依据囊括社会经济数据和农业数据的灾害风险评估理论,使用层次分析... 随着全球变暖的不断加剧,许多地区极端干旱事件频繁发生。为探究广西极端干旱事件发生频率及风险情况,基于1950-2022年逐日降水和气温数据计算的SPEI指数识别干旱事件并依据囊括社会经济数据和农业数据的灾害风险评估理论,使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构建广西干旱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并绘制广西干旱灾害风险区划图。结果表明:干旱灾害危险性指数较高的地区主要分布在百色、玉林、北海等地;环境脆弱性指数以明显的北高南低特征分布,百色、河池、桂林等地脆弱性指数较高,并有向南递减趋势;承灾体易损性指数整体偏低,南宁、桂林及玉林小部分地区最高;防灾减灾能力指数呈西北高东南低的特征分布,高指数地区主要分布在南宁,玉林柳州等地也有零星分布;广西干旱灾害风险总体呈现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的特征分布,高风险地区主要在百色、桂林和南宁等地,较高风险地区主要在河池西部、玉林、钦州、来宾、崇左北部和柳州北部,较低风险地区主要分布在崇左南部到北海,贺州到梧州一带。得出了比较精确的广西干旱灾害空间分布情况,可为广西抗旱减灾提供切实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SPEI指数 风险评估 区划 广西
下载PDF
基于SPEI的黑龙江省干旱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3
作者 施巧 姜宁 +1 位作者 孟凡香 田肖冉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32,共4页
为分析黑龙江省干旱时空分布特征,利用黑龙江省27个站点1961~2020年的气象数据,采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不同时间尺度的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从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分析黑龙江省干旱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黑龙江省近60年来干旱... 为分析黑龙江省干旱时空分布特征,利用黑龙江省27个站点1961~2020年的气象数据,采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不同时间尺度的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从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分析黑龙江省干旱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黑龙江省近60年来干旱趋势在逐渐减弱,慢慢呈现湿润化趋势;春、夏、秋季呈不显著湿润化趋势(P>0.05),冬季呈显著湿润化趋势(P<0.05);在空间上其北部、西北部和东北部为干旱频发区,且干旱程度上多以轻旱和中旱为主。黑龙江省整体上干旱趋势减弱,干旱时空分布具有较明显的季节性和区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EI指数 干旱 时空分布特征 黑龙江省
原文传递
绵阳市干旱危险性综合评估模型及应用
4
作者 刘雅琳 蔡元刚 +2 位作者 杨戬 吴婷婷 任然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23年第S01期86-92,共7页
利用1969-2018年夏季日降水量资料,以绵阳、安州、北川、平武、三台、江油、梓潼及盐亭8个国家气象站作为代表站,选取正态分布、对数正态分布、Weibull分布及Gamma分布对降水概率分布进行拟合,建立降水概率分布模型。结果表明:通过比对... 利用1969-2018年夏季日降水量资料,以绵阳、安州、北川、平武、三台、江油、梓潼及盐亭8个国家气象站作为代表站,选取正态分布、对数正态分布、Weibull分布及Gamma分布对降水概率分布进行拟合,建立降水概率分布模型。结果表明:通过比对K-S检验和OLS计算结果,采用矩法和极大似然估计参数对上述8个国家气象站的夏季降水概率分布模型进行优选,建立了绵阳市夏季干旱危险性综合评估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1969—2018年绵阳市干旱危险度进行了界定,其结果可为绵阳市干旱灾害防御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危险性 概率分布 综合评估 干旱防御
下载PDF
半干旱雨养区不同覆盖方式对马铃薯土壤氮含量及分布的影响
5
作者 夏博文 逄蕾 +6 位作者 常磊 吴海梅 Galimah Girmanee Taylor 尚旭民 周彦莉 王凤仁 路建龙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3年第1期55-62,共8页
【目的】探讨西北半干旱雨养区不同覆盖方式对马铃薯地土壤氮素含量及分布的影响。【方法】设玉米整秸秆带状覆盖(T_(秸秆))、黑色地膜覆盖(T_(地膜))和露地平作(T_(露地))3个处理。测定分析了2019年和2020年马铃薯开花期和成熟期的秸... 【目的】探讨西北半干旱雨养区不同覆盖方式对马铃薯地土壤氮素含量及分布的影响。【方法】设玉米整秸秆带状覆盖(T_(秸秆))、黑色地膜覆盖(T_(地膜))和露地平作(T_(露地))3个处理。测定分析了2019年和2020年马铃薯开花期和成熟期的秸秆种植带株行间(T_(秸秆-带上))、秸秆覆盖带下(T_(秸秆-带下))、地膜下(T_(地膜))和露地对照(T_(露地))在0~120 cm土层的土壤全氮、铵态氮、硝态氮、微生物量氮和碳氮比的变化。【结果】地膜覆盖较对照显著提高了0~20cm土层的土壤速效氮含量,2 a平均提高了22.73%,降低了0~40 cm土层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降低了10.01%。秸秆带状覆盖较露地能够显著提高土壤0~20 cm土层土壤全氮和速效氮含量,全氮两年平均提高了17.32%,速效氮提高了9.41%;能够显著提高0~90 cm土层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平均提高了45.01%;较地膜覆盖处理显著提高了0~20 cm土层的全氮含量和0~40 cm土层微生物量氮含量,分别提高了20.98%和83.83%。【结论】秸秆带状覆盖能够有效提高土壤氮素含量,是促进农业农田可持续利用与发展,提高土壤生产潜力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秸秆带状覆盖 地膜覆盖 全氮 速效氮 微生物量氮
下载PDF
半干旱地区玉米的水肥空间耦合效应研究 被引量:39
6
作者 邢维芹 王林权 +2 位作者 骆永明 李立平 李生秀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6-49,共4页
在半干旱地区的杨凌 ,通过对大田夏玉米在拔节期和抽雄期进行灌溉水和氮肥的不同数量和空间耦合处理 ,研究了不同耦合方式对玉米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及其节水效果 ,结果表明 :在全生育期灌水量为 112 5 m3/ hm2和 60 0m3/ hm2 的水平... 在半干旱地区的杨凌 ,通过对大田夏玉米在拔节期和抽雄期进行灌溉水和氮肥的不同数量和空间耦合处理 ,研究了不同耦合方式对玉米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及其节水效果 ,结果表明 :在全生育期灌水量为 112 5 m3/ hm2和 60 0m3/ hm2 的水平下 ,均匀施肥交替灌水、水肥同区交替灌水、水肥异区交替灌水 3种水肥空间耦合方式的产量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P <0 .0 5 ) ;玉米全生育期灌水量从 2 2 5 0 m3/ hm2下降到 60 0 m3/ hm2 ,玉米产量下降幅度小于 15 .2 6% ;在相同灌水量下 ,水肥异区交替灌水和水肥同区交替灌水的根系活力、光合速率、产量和灌溉水利用效率较高 ;在试验范围内 ,灌水量越高 ,水分利用效率越低。以上结果表明 ,在杨凌地区夏玉米生产中仍有较大的节水潜力 ;在试验条件下 ,每次灌水 5 62 .5m3/ hm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干旱地区 夏玉米 水肥空间耦合 产量 生理指标
下载PDF
中国旱作农区不同量秸秆覆盖综合效应研究进展 Ⅰ.不同量秸秆覆盖的农田生态环境效应 被引量:56
7
作者 蔡太义 贾志宽 +5 位作者 黄耀威 黄会娟 杨宝平 张睿 韩清芳 聂俊峰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3-68,74,共7页
随着节水农业和土壤碳循环理论的发展和成熟,不同量秸秆覆盖研究作为当代保护性农业的新颖课题之一,备受广泛关注。为了深刻理解不同量秸秆覆盖的农田生态环境效应,本文综述了不同量秸秆覆盖对土壤温度、水分、养分、酶、土壤碳库、生... 随着节水农业和土壤碳循环理论的发展和成熟,不同量秸秆覆盖研究作为当代保护性农业的新颖课题之一,备受广泛关注。为了深刻理解不同量秸秆覆盖的农田生态环境效应,本文综述了不同量秸秆覆盖对土壤温度、水分、养分、酶、土壤碳库、生物结构和农田杂草病虫及小气候影响的研究现状和进展,旨在为该领域的研究和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作农区 秸秆覆盖量 生态效应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免耕覆盖对春小麦灌浆期干物质积累特性及最终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3
8
作者 陈乐梅 马林 +4 位作者 刘建喜 石书兵 郭飞 库再拉 蔺胜权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1-24,共4页
以常规耕作处理作对照,研究了免耕覆盖下春小麦灌浆期间干物质积累分配特性和产量变化,结果表明,高、低秸秆覆盖量下春小麦灌浆期间干物质积累量比常规耕作分别高16.1%、9.8%,免耕秸秆覆盖为春小麦籽粒和产量形成提供了更充足的物质来源... 以常规耕作处理作对照,研究了免耕覆盖下春小麦灌浆期间干物质积累分配特性和产量变化,结果表明,高、低秸秆覆盖量下春小麦灌浆期间干物质积累量比常规耕作分别高16.1%、9.8%,免耕秸秆覆盖为春小麦籽粒和产量形成提供了更充足的物质来源;与常规耕作比,免耕覆盖处理的春小麦在花后21-28 d时干物质积累量有个快速增加阶段;在干物质的运转分配中,免耕覆盖对春小麦灌浆期积累的干物质在各个器官间的分配比例影响较小。相对于常规耕作而言,免耕秸秆覆盖处理提高了春小麦产量,其产量的增加主要依赖于花前光合产物的积累,对花后光合产物调用较少。低覆盖量下春小麦较常规耕作增产11.68%,高量覆盖较常规增产18.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耕覆盖 春小麦 灌浆期 干物质积累分配 产量
下载PDF
旱地玉米保护性耕作经济效益分析 被引量:53
9
作者 李洪文 高焕文 +1 位作者 周兴祥 毛宁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44-49,共6页
在 7a旱地玉米保护性耕作试验研究基础上 ,根据山西省寿阳县农业生产的各种投入和农产品价格 ,对比分析了保护性耕作技术和传统耕作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 ,保护性耕作不但能够增产、增收 ,减轻劳动强度 ,而且机械投资回收期为 2 a~ 3a... 在 7a旱地玉米保护性耕作试验研究基础上 ,根据山西省寿阳县农业生产的各种投入和农产品价格 ,对比分析了保护性耕作技术和传统耕作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 ,保护性耕作不但能够增产、增收 ,减轻劳动强度 ,而且机械投资回收期为 2 a~ 3a,低于机械化传统耕作的投资回收期。经济效益的分析将有利于保护性耕作的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经济效益 玉米 旱地 推广
下载PDF
秸秆还田条件下腐熟剂对不同质地土壤真菌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21
10
作者 萨如拉 杨恒山 +2 位作者 邰继承 高聚林 李媛媛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061-1071,共11页
为因地制宜鉴选适宜的秸秆腐熟剂,在西辽河平原灌区选择秸秆还田的砂壤土和中壤土连作玉米地,分别配施中农绿康腐熟剂、人元腐熟剂和农富康腐熟剂(简称中农、人元、农富康),以秸秆还田不施腐熟剂为对照,在玉米吐丝期取0~15 cm、15~30 cm... 为因地制宜鉴选适宜的秸秆腐熟剂,在西辽河平原灌区选择秸秆还田的砂壤土和中壤土连作玉米地,分别配施中农绿康腐熟剂、人元腐熟剂和农富康腐熟剂(简称中农、人元、农富康),以秸秆还田不施腐熟剂为对照,在玉米吐丝期取0~15 cm、15~30 cm、30~45 cm土层样品,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不同质地土壤秸秆还田配施腐熟剂情况下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多样性。结果表明,砂壤土秸秆还田配施腐熟剂处理特有OTU(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数均比对照多,中壤土则相反。所有处理土壤中被孢霉门(Mortierellomycota)、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相对丰度较高;优势属均为被孢霉属(Mortierella)和低温酵母(Guehomyces)。不同腐熟剂对土壤质地产生不同影响,中壤土秸秆还田配施中农和农富康对土壤真菌组成及丰度无显著影响,而配施人元显著改变中壤土真菌组成及丰度;砂壤土秸秆还田配施中农和人元显著增加土壤真菌组成及丰度。LEfSe分析可知,砂壤土秸秆还田配施中农、中壤土秸秆还田配施人元和农富康3个处理土壤真菌多样性存在差异,对真菌多样性差异发挥显著性作用的门为担子菌门、子囊菌门,纲为伞菌纲(Agaricomycetes),目为腔菌目(Pleosporales)和伞菌目(Agaricales),种为Mortierella fimbricystis。这种响应差异也体现在同一腐熟剂对中壤土和砂壤土不同土层真菌的影响;随土层的下移,砂壤土和中壤土对照中被孢霉属相对丰度先增加后下降,低温酵母相对丰度下降;施用腐熟剂后(中壤土农富康除外),深层土壤低温酵母相对丰度比表层土壤高。砂壤土秸秆还田配施中农后0~15 cm土层中上述2个优势菌属相对丰度显著提高;而中壤土秸秆还田配施人元增加0~15 cm土层低温酵母相对丰度和15~30 cm、30~45 cm土层被孢霉属相对丰度。由此可见,秸秆还田条件下腐熟剂与土壤质地间响应不同,所以秸秆腐熟剂配施应因地制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壤土 砂壤土 玉米秸秆还田 秸秆腐熟剂 真菌多样性
下载PDF
播种期对农牧交错带马铃薯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9
11
作者 沈姣姣 王靖 +3 位作者 潘学标 冯利平 赵沛义 陈辰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7-144,共8页
为了研究不同播种期对农牧交错带马铃薯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以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为农牧交错带马铃薯适期播种和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采用随机区组排列设计,分析了超早播(4月28日)、早播(5月8日)、中播(5月18日)、晚播(5月28日)和超... 为了研究不同播种期对农牧交错带马铃薯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以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为农牧交错带马铃薯适期播种和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采用随机区组排列设计,分析了超早播(4月28日)、早播(5月8日)、中播(5月18日)、晚播(5月28日)和超晚播(6月8日)五个播期下马铃薯生育期、形态指标、产量形成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播种期对马铃薯生育期、株高和叶面积指数影响显著。随播期推迟,马铃薯生育期缩短,播期每推迟10 d,生育期平均缩短6 d,而生殖生长期在总生长期中的比例增加,超早播和超晚播处理下分别为45%和59%。超早播和早播马铃薯地上部干物质积累显著低于其余播期,不同播期处理薯块鲜重增长符合Logistic生长曲线,播期间马铃薯总产量、大薯产量和大薯率差异均达显著水平,其中中播、晚播和超晚播产量差异不显著,平均达21 593 kg/hm2,超早播和早播产量平均为15 181 kg/hm2。马铃薯水分利用效率随播期推迟增加,超早播为45.2 kg/(hm2.mm),超晚播为86.3 kg/(hm2.mm)。建议农牧交错带马铃薯适宜播种期安排在5月中下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种期 生育期 产量构成 水分利用效率 马铃薯
下载PDF
全覆膜垄作种植对旱作马铃薯生长和土壤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8
12
作者 孙梦媛 刘景辉 +2 位作者 赵宝平 杨彦明 高宇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62-269,276,共9页
针对内蒙古长城沿线丘陵区土壤保水保肥性差,春旱严重及马铃薯产量和降雨利用率低的问题,采用地膜覆盖和垄作种植相结合的技术手段,通过连续2年的田间试验,研究了露地平作(CK)、全膜垄作(全膜双垄垄上播(A1)、全膜单垄垄上播(A2)、全膜... 针对内蒙古长城沿线丘陵区土壤保水保肥性差,春旱严重及马铃薯产量和降雨利用率低的问题,采用地膜覆盖和垄作种植相结合的技术手段,通过连续2年的田间试验,研究了露地平作(CK)、全膜垄作(全膜双垄垄上播(A1)、全膜单垄垄上播(A2)、全膜单垄垄上微沟播(A3))和全覆膜平作(A4)5种栽培方式对旱作农田土壤酶活性与相应土层土壤含水量、温度、pH及马铃薯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个生育期内,全覆膜和垄作提高了土壤增温保墒能力,A1、A2、A3和A4处理,与CK相比,土壤含水量分别提高了32.76%,23.60%,42.92%,17.58%,土壤温度分别提高11.51%,9.41%,6.87%,4.83%,同时显著降低0—20cm土层土壤pH,提高了相应土层土壤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进而增加芽鲜重、根鲜重和芽粗,提高了根系活力,降低了丙二醛含量。与CK相比,产量分别提高48.62%,34.22%,52.85%,21.70%,显著增加了降雨利用率和肥料偏生产力。可见,全膜垄作种植可改善土壤质量,提高作物产量和降雨利用率,且以A1和A3效果最优,更适合作为内蒙古长城沿线丘陵区节水高产栽培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作马铃薯 全覆膜 垄作种植 生长 产量 土壤酶活性
下载PDF
西北干旱区土地荒漠化中人类活动作用及其指标选择 被引量:52
13
作者 李香云 王立新 +1 位作者 章予舒 张红旗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8-75,共8页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负效应在总体上导致以土地荒漠化急剧发展为主的生态环境质量显著下降是目前干旱区突出的矛盾。基于 1994年的《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给出的土地荒漠化概念和干旱区的特点 ,划分土地荒漠化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探...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负效应在总体上导致以土地荒漠化急剧发展为主的生态环境质量显著下降是目前干旱区突出的矛盾。基于 1994年的《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给出的土地荒漠化概念和干旱区的特点 ,划分土地荒漠化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探讨人类活动的涵义和特点 ,综合分析了土地荒漠化发展中人类活动因素 ,包括人类活动的驱动作用、人类各种活动方式的作用和人类活动的管理作用等。依据一定原则 ,构建出适用于干旱区人类活动对土地荒漠化作用的指标体系 ,该指标体系多为量化指标并可反映人类活动的动态变化 ,可为人类活动在土地荒漠化中作用的进一步 (定量 )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干旱区 土地荒漠化 人类活动 荒漠化驱动因子 人类活动评价指标
下载PDF
旱地春玉米田微集水保墒技术研究 被引量:24
14
作者 赵聚宝 钟兆站 +1 位作者 薛军红 梅旭荣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28-33,共6页
根据1992~1994年在北方旱区农业综合发展研究的寿阳试验区的农田水分平衡定位试验资料,研究分析了旱地春玉米田微集水保墒技术的蓄水保墒效果。结果表明:微集水处理的降水入渗深度比对照增加;微集水处理的0~200cm土... 根据1992~1994年在北方旱区农业综合发展研究的寿阳试验区的农田水分平衡定位试验资料,研究分析了旱地春玉米田微集水保墒技术的蓄水保墒效果。结果表明:微集水处理的降水入渗深度比对照增加;微集水处理的0~200cm土层的蓄水量,在玉米苗期、需水关键期和成熟收获期均比对照增加;农田微集水保墒技术有调控农田蒸散量的作用;农田微集水保墒技术有明显的增产作用,且在旱年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保墒 玉米 微集水技术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免耕对土壤物理性质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1
15
作者 郭晓霞 刘景辉 +3 位作者 张星杰 李立军 陈勤 Surya N.ACHARYA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8-42,共5页
在位于黄河流域半干旱区清水河县,设置免耕不同轮作方式对土壤物理性质及作物产量的影响试验。对免耕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团粒结构、总孔隙度、水热变化及作物产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经3 a的免耕+轮作后,土壤团粒结构,总孔隙度和... 在位于黄河流域半干旱区清水河县,设置免耕不同轮作方式对土壤物理性质及作物产量的影响试验。对免耕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团粒结构、总孔隙度、水热变化及作物产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经3 a的免耕+轮作后,土壤团粒结构,总孔隙度和水分含量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其中留茬覆盖处理尤为明显。秸秆覆盖处理土壤团聚体在0.25-0.5 mm之间含量最高;常规耕作与留茬不覆盖在0.1-0.25 mm之间达到最高值。说明,留茬覆盖有利于形成大粒径的团聚体颗粒,留茬不覆盖处理对于土壤微结构的形成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土壤总孔隙度在不同年际间均表现为留高茬覆盖〉留低茬覆盖〉留高茬〉留低茬〉常规耕作,可见,免耕不同轮作方式对土壤的改善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实施免耕的前2 a,作物产量不稳定,甚至造成减产,第3年免耕增产效应有所显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耕 土壤团粒结构 土壤总孔隙度 水热变化 作物产量
下载PDF
全膜垄作对旱作马铃薯土壤含水率、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4
16
作者 孙梦媛 刘景辉 +4 位作者 赵宝平 杨彦明 马斌 张兴隆 徐畅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8,共8页
为明确全膜垄作对黄土高原旱作马铃薯土壤保水改土效果及产量形成的影响,设全膜双垄垄上播(A1)、全膜单垄垄上播(A2)、全膜单垄垄上微沟播(A3)和露地常耕平作(CK)4种方式进行田间试验,分析了不同耕作方式对马铃薯田间土壤含水率、土壤... 为明确全膜垄作对黄土高原旱作马铃薯土壤保水改土效果及产量形成的影响,设全膜双垄垄上播(A1)、全膜单垄垄上播(A2)、全膜单垄垄上微沟播(A3)和露地常耕平作(CK)4种方式进行田间试验,分析了不同耕作方式对马铃薯田间土壤含水率、土壤酶活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膜垄作均能提高各生育阶段0~10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特别是对0~20 cm土层影响最为显著,在马铃薯需水关键期块茎形成期和块茎膨大期,0~10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A1、A2、A3处理较CK分别提高了27.93%、19.23%、34.93%和25.12%、26.94%、57.00%;全膜垄作均能显著提高马铃薯0~60 cm土层土壤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磷酸酶活性,以0~10 cm土层酶活性最高,随马铃薯生育期推进,土壤酶活性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在块茎膨大期达到最大;同时,全膜垄作均能增加马铃薯产量,由高到低次序为A3处理>A1处理>A2处理>CK,其中A3处理比A1处理增加5.53%,比A2处理增加14.23%;A1、A2、A3处理的产量分别较CK提高了75.77%、66.56%、53.88%;与CK相比,全膜垄作不仅提高了马铃薯产量,而且降低马铃薯烂薯率和青薯率,其中全膜单垄垄上微沟播(A3)优于其他处理,可作为内蒙古黄土高原旱作区节水高产栽培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酶活性 含水率 产量
下载PDF
固体水的吸水特性及其抗旱节水效应 被引量:15
17
作者 杜太生 康绍忠 +3 位作者 张富仓 石培泽 魏华 王金平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9-53,共5页
为了探讨固体水在西部生态建设和节水农业中应用的可行性 ,对“沙漠王”固体水的吸水保水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浓度离子对固体水的保水性能影响较大 ;该产品所保持的水分主要集中于 0~ 0 .5 MPa之间 ,属于植物易利用的水分... 为了探讨固体水在西部生态建设和节水农业中应用的可行性 ,对“沙漠王”固体水的吸水保水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浓度离子对固体水的保水性能影响较大 ;该产品所保持的水分主要集中于 0~ 0 .5 MPa之间 ,属于植物易利用的水分。固体水在日光照射时易分解 ,施用时不宜表施 ,有灌溉条件时施用方式应为浅层层施 ,在沙漠中植树时采用混施或袋施方式 (采用纸包装或袋侧打孔 )更佳。盆栽玉米试验结果表明 ,固体水处理根冠比和根干重明显增加 ,玉米总耗水量减小 ,固体水、保水剂层施处理促进了地上、地下部分的生长 ,水分利用效率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水 吸水特性 抗旱节水效应 保水剂 节水农业 干旱半干旱地区
下载PDF
旱作农田沟垄覆盖集水栽培技术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7
18
作者 曹玉琴 刘彦明 +1 位作者 王梅春 刘杰英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74-78,共5页
旱作农田沟垄覆盖集水技术是在农田上开沟起垄,垄上覆膜,沟内种植,增加作物生长地段的地表集水量。莜麦地膜沟垄全生育期平均增墒值达1.3%~1.4%,相当于平均每次降水后增加3.8~4.1mm降水,比对照平均增墒10.3... 旱作农田沟垄覆盖集水技术是在农田上开沟起垄,垄上覆膜,沟内种植,增加作物生长地段的地表集水量。莜麦地膜沟垄全生育期平均增墒值达1.3%~1.4%,相当于平均每次降水后增加3.8~4.1mm降水,比对照平均增墒10.3%~11.97%,在其它各生育时期均表现增墒,增墒值平均为0.7%~1.8%,最高达2.7%。不同种植方式推广的位次为地膜玉米,地膜莜麦、小麦,土沟垄玉米、莜麦、小麦,仿砂田和平铺膜效益低于对照。增产幅度依次为85.2%、36.5%~39.1%、31.1%、27.3%、20.7%、17.7%、15.2%。旱地地膜沟垄小麦的沟垄宽度比5∶4,集水率为66.6%。地膜莜麦的沟垄比例2∶1,集水率为41.6%。旱作沟垄种植,可减小沟内风速,抑制作物棵间的无效蒸散,减少土壤水分的无效损耗。有利于抗旱、增墒、建立稳定的节水型农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沟垄覆盖 集水 旱作农田 栽培
下载PDF
西部旱作农业的有效新技术──留茬少耕或免耕秸杆全程覆盖 被引量:12
19
作者 王兆华 李立科 +1 位作者 赵二龙 洪晓强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71-73,共3页
The paper discusses about the problems and reasons in the agriculture of western China.According to our analysis,it is difficult to overcome limitations from traditional cultivation measures in the western agriculture... The paper discusses about the problems and reasons in the agriculture of western China.According to our analysis,it is difficult to overcome limitations from traditional cultivation measures in the western agriculture development.In combination with the local condition of Yan Chuan County,it is the oblingatory selection of western agriculture to implement the cultivation technique of low or non tillage with stubble and whole course straw covering.It is stratigic pint of the technique agriculture in the development of Wester China.It is effective to bring out the latent capacity of dryland farm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地区 旱作农业 耕作技术 留茬少耕 免耕秸秆全程覆盖
下载PDF
宁南半干旱地区农田微集水种植技术研究 被引量:41
20
作者 王俊鹏 马林 +1 位作者 蒋骏 贾志宽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2-27,共6页
1996年10月至1998年9月,在宁南旱作农业区,采用沟垄相间、垄上覆膜、沟内种植、垄面产流、沟内集水的微集水种植方式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玉米耗水量增加99.6%~100.5%,产量提高67.9%~71.0%,水分... 1996年10月至1998年9月,在宁南旱作农业区,采用沟垄相间、垄上覆膜、沟内种植、垄面产流、沟内集水的微集水种植方式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玉米耗水量增加99.6%~100.5%,产量提高67.9%~71.0%,水分利用率达到13.84~21.76kg/(mm·hm2);处理中窄垄型增产效果优于宽垄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集水种植 半干旱地区 玉米 水分利用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