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不同维度低场核磁共振技术的大豆含油率检测与判别
1
作者 张宇 赵亚楠 +1 位作者 赵健翔 宋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37-344,共8页
大豆含油率的高低直接影响榨油与育种结果。为探究大豆含油率的最佳检测方法与构建含油率高低判别模型,该研究基于不同维度低场核磁共振(low 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LF-NMR)技术,以国标法为对照,利用LF-NMR波谱和LF-NMR含油... 大豆含油率的高低直接影响榨油与育种结果。为探究大豆含油率的最佳检测方法与构建含油率高低判别模型,该研究基于不同维度低场核磁共振(low 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LF-NMR)技术,以国标法为对照,利用LF-NMR波谱和LF-NMR含油含水率软件检测大豆含油率;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结合深度学习,建立大豆含油率高低判别模型。引入低场二维核磁共振(low field two-dimensional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LF-2D-NMR)技术,定性分析一维波谱中信号重叠无法区分组分的问题。试验结果表明,LF-NMR含油含水率软件能快速准确检测大豆含油率,T1-T2二维核磁图谱成功解决了自由水和油信号重叠问题。利用U-net++深度学习模型对MRI成像的矢状面、冠状面、横截面以及三面混合数据集进行训练,其中横截面评价指标与其他数据集相比更优,语义分割部分中平均交并比(mean intersection over union,mIoU)约0.9058,全局准确率0.9980,训练后的模型能够将MRI图像识别并分割,快速判别大豆含油率高低。试验证明,LF-NMR及MRI能够快速无损掌握大豆含油率信息,为大豆的高油育种提供了新思路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场核磁共振 低场二维核磁共振 磁共振成像 大豆含油率 深度学习
下载PDF
用低场核磁共振检测水稻浸种过程中种子水分的相态及分布特征 被引量:36
2
作者 宋平 徐静 +3 位作者 马贺男 王成 杨涛 高鹤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04-210,共7页
为研究水稻浸种过程中种子的水分相态及其分布特征,利用低场核磁共振快速、无损、准确的检测技术,通过硬脉冲回波序列CPMG(carr-purcell-meiboom-gill sequence)测量水稻种子横向弛豫时间T2,根据横向弛豫时间T2的差异区分种子内部的水... 为研究水稻浸种过程中种子的水分相态及其分布特征,利用低场核磁共振快速、无损、准确的检测技术,通过硬脉冲回波序列CPMG(carr-purcell-meiboom-gill sequence)测量水稻种子横向弛豫时间T2,根据横向弛豫时间T2的差异区分种子内部的水分相态及其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通过T2反演谱横向弛豫时间T2长短的差异,发现水稻浸种过程中种子内部水分存在结合水、自由水2种水分状态,同时可区分出内层水、中层水、外层水3种水分分层;二者均能通过回归方程合理的估测水稻在浸种过程中种子的吸水率情况;通过T2反演谱信号幅值大小的差异,发现水稻浸种过程中的种子总水含量不断上升,但由于判定依据及划分方式的不同,二者在水分的流动方式上略显差异。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对水稻浸种过程中种子内部的水分变化进行了直观的揭示,提供了一种高效的种子水分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 水分 核磁共振 低场核磁共振 弛豫时间 弛豫谱 自由水 结合水
下载PDF
利用低场核磁共振及其成像技术分析水稻浸种过程水分传递 被引量:18
3
作者 宋平 徐静 +3 位作者 马贺男 王成 杨涛 李娜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274-280,共7页
为研究水稻种子浸种过程中内部水分流动情况,可视化内部水分传递过程,利用低场核磁共振及其成像技术,监测沈农9816号、七山占及秀子糯3个品种水稻种子48 h浸种过程。每6 h时间间隔利用自旋回波(spin echo,SE)脉冲序列获取样品的质子密... 为研究水稻种子浸种过程中内部水分流动情况,可视化内部水分传递过程,利用低场核磁共振及其成像技术,监测沈农9816号、七山占及秀子糯3个品种水稻种子48 h浸种过程。每6 h时间间隔利用自旋回波(spin echo,SE)脉冲序列获取样品的质子密度加权像,利用硬脉冲自旋回波(carr-purcell-meiboomgill sequence,CPMG)序列获取样品的横向弛豫时间T2反演谱,从而分析浸种过程对水稻种子内部水分分布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核磁共振是一种有效的水分检测技术,可以实现浸种过程中种子内部水分的快速、准确、无损的检测。利用水稻种子的质子密度加权像,能够直观检测到种子内部水分分布情况,动态的监测到种子内部水分流动过程,分析发现水分最初是从胚进入种子内部,继而通过种皮的渗透,最后到达胚乳部分。根据T2反演谱信号幅值计算得到的水稻种子吸水率,发现3个品种在相同浸种时间的各个监测点均反映出秀子糯吸水率最高,沈农9816号吸水率最低,试验结果验证了支链淀粉的吸水性优于直链淀粉。研究结果可以为水稻种子浸种过程中水分传递的理论模型构建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 核磁共振 种子 质子密度加权像 伪彩图 浸种 水分传递 T2反演谱
下载PDF
低场核磁共振分析聚乙二醇对萌发期水稻种子水分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杨洪伟 张丽颖 +4 位作者 纪建伟 王成 王晓冬 宋平 宋鹏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276-283,共8页
为研究聚乙二醇(PEG,polyethylene glycol)处理下水稻种子萌发过程中内部水分分布和变化规律,进而揭示水稻耐旱性在水分吸收规律上的重要特征。应用低场核磁共振的T2弛豫谱和质子密度加权成像分析了PEG处理下水稻种子萌发过程中的水分变... 为研究聚乙二醇(PEG,polyethylene glycol)处理下水稻种子萌发过程中内部水分分布和变化规律,进而揭示水稻耐旱性在水分吸收规律上的重要特征。应用低场核磁共振的T2弛豫谱和质子密度加权成像分析了PEG处理下水稻种子萌发过程中的水分变化,研究了利用蒸馏水(对照)和质量分数分别为10%、20%PEG6000处理对两个水稻品种旱9710、辽星1发芽指标的影响,以及对两个水稻品种萌发0、6、22、48、72 h吸水量的影响,确定单位质量核磁信号幅值与水稻种子湿基含水率的回归函数关系。发芽指标检测结果显示:旱9710耐旱性高于辽星1。质子密度加权成像结果显示:在水分吸收初期,水分子直接通过种子表面裂缝进入种子体内,胚乳中的淀粉粒等物质开始吸水膨胀,种子体积增大。24 h后,种子内营养物质向种胚流动。PEG处理下,水稻种子吸水量明显减少,发芽速度明显降低,且PEG质量分数越高,发芽速度越慢。基于核磁共振理论及T2弛豫谱的多组分特征,当反演频率为10 000时,水稻种子萌发过程中的水分分为束缚水与自由水两部分。T2弛豫谱结果表明:在蒸馏水和质量分数分别为10%、20%PEG处理下,种子湿基含水率和核磁信号幅值均逐渐增长。PEG处理下,核磁信号幅值增长相比对照处理显著降低(P<0.05)。PEG处理抑制了两个水稻品种种子对水分的吸收,PEG质量分数越高,抑制作用越强。PEG处理24 h后,耐旱性强的水稻品种吸水率相比对照处理的降低幅度小于耐旱性弱的品种。回归分析表明,3种处理下,核磁信号幅值和湿基含水率具有一致的线性关系(R2=0.983),由回归方程可以求得水稻种子萌发过程中各状态水分的含量。试验为研究水稻种子萌发过程对干旱胁迫的反应机制,开发种子水分微观活体无损检测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 种子 水分 核磁共振成像 干旱胁迫 萌发过程
下载PDF
玉米种子萌发过程内部水分流动规律的低场核磁共振检测 被引量:17
5
作者 宋平 彭宇飞 +3 位作者 王桂红 宋鹏 王开田 杨涛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74-281,共8页
为研究玉米种子萌发过程中内部水分的流动规律,分析其内部生理代谢状态,该文利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连续60 h对3个品种玉米种子的吸胀、萌动和发芽3个阶段的萌发过程进行动态监测。分别在萌发时间为0、12、36和60 h这4个典型的萌发时刻,... 为研究玉米种子萌发过程中内部水分的流动规律,分析其内部生理代谢状态,该文利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连续60 h对3个品种玉米种子的吸胀、萌动和发芽3个阶段的萌发过程进行动态监测。分别在萌发时间为0、12、36和60 h这4个典型的萌发时刻,对处于25和31℃的2个恒温萌发环境中的玉米种子进行核磁共振横向弛豫时间信号采集,并通过反演运算得到其横向弛豫时间T_2反演谱。试验结果表明:通过横向弛豫时间可以将玉米种子内部水分划分为结合水(0.1<T_2<10 ms)、半结合水(10<T_2<100 ms)及自由水(100<T_2<1 000 ms)3种水分相态;随着萌发时间的延长,3个品种玉米种子在2个不同温度的萌发环境中,结合水均呈现先迅速增加后逐渐降低的趋势,自由水均反映为先降低后不断增加的态势,而半结合水和总体水分含量则表现为持续增加的现象;外界温度对3种相态水分含量的影响不尽相同,但提高萌发温度可以明显促进玉米种子吸水,同时提高玉米种子的发芽率。本试验快速并直接揭示了玉米种子在萌发过程中的水分分布情况,可为玉米种子萌发过程的机理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 水分 核磁共振 萌发
下载PDF
利用低场核磁共振分析水稻种子浸泡过程中的水分变化 被引量:33
6
作者 宋平 杨涛 +2 位作者 王成 潘大宇 任鹏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279-284,共6页
为研究水稻种子在浸泡过程中的水分变化情况,应用核磁共振无损、非侵入的技术优势,根据弛豫时间呈现的多组份特征,通过弛豫谱分析水稻种子不同相态水分的变化和流动过程,确定弛豫谱峰值总面积与水稻种子吸水率的回归方程,研究了水稻品种... 为研究水稻种子在浸泡过程中的水分变化情况,应用核磁共振无损、非侵入的技术优势,根据弛豫时间呈现的多组份特征,通过弛豫谱分析水稻种子不同相态水分的变化和流动过程,确定弛豫谱峰值总面积与水稻种子吸水率的回归方程,研究了水稻品种(沈农9816号、沈农9903号)及浸种温度(18、24、32℃)对水稻种子吸水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弛豫谱峰值总面积可以合理估测水稻种子的吸水率;水稻种子在6h浸种过程中,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结合水及总水含量变化趋势为不断上升,自由水则呈现不规则的反复变化态势;水稻种子吸水量在2个水稻品种间差异不明显,对浸种温度高度敏感。该试验提出了一种无损的水分检测方法,能够更加直接准确的揭示水稻种子在浸泡过程中的水分变化规律,为探求种子的最佳浸泡条件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 核磁共振 种子 横向弛豫时间 反演谱 水稻 浸种
下载PDF
银杏种子萌发过程低场核磁T2反演谱解译初探 被引量:7
7
作者 赵茂程 顾盛 +2 位作者 汪希伟 汪贵斌 李忠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317-324,共8页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低场核磁共振(Low 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LF-NMR)横向弛豫时间(Transverse Relaxation Time, T_2)反演谱检测技术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农业,但当前对T_2反演谱的解译尚停留在水分相态分布层面。为探索从...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低场核磁共振(Low 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LF-NMR)横向弛豫时间(Transverse Relaxation Time, T_2)反演谱检测技术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农业,但当前对T_2反演谱的解译尚停留在水分相态分布层面。为探索从物质成分角度对种子T_2反演谱进行解译的新方法,该研究以银杏种子为对象,利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检测并对比银杏鲜种、种子粉末及其主要成分试样的T_2反演谱,分析各信号峰的形成机理,并以此为依据对其在种子萌发过程中的变化进行解译。研究结果表明:淀粉与蛋白质混合试样T_2反演谱的峰T_(21)、T_(22)、T_(23)以及淀粉与油脂混合试样的峰T_(24)在峰顶时间上和种子粉末试样相对应信号峰完全一致;在物质成分及配比完全相同的情况下,种子粉末试样T_2反演谱的峰T_(21)~T24的峰顶时间较鲜种分别相差12.98%、32.21%、13.02%、0%,T_(21)、T_(22)峰比例较鲜种分别偏少41.72%、29.33%,T_(23)峰比例偏多92.26%,T_(24)峰比例偏少91.71%,说明种子组织结构会对其内部水分的弛豫时间和相态分布比例造成一定影响。仅从物质成分角度考虑,种子内水分的弛豫时间主要在淀粉、蛋白质的影响下表现为T_(21)、T_(22)、T_(23),在淀粉和油脂的影响下表现为T_(24)。由此认为峰T_(21)、T_(22)主要为吸附在淀粉和蛋白质上相态不同的结合水的信号,峰T_(23)为主要被淀粉和蛋白质束缚后产生的半结合水的信号,峰T_(24)主要为种子中自由水的信号(少量源自油脂)。此外,种子即将裂壳时将形成T_(2a)(峰顶时间在10 ms左右)、T_(2b)(峰顶时间>1 000 ms)2个新信号峰,可作为预示种子萌发状态即将发生重要变化的"预兆峰"。提出的从化学组分及核磁检测原理角度对银杏种子萌发过程T_2反演谱进行解译的新途径,可为基于LF-NMR方法对种子萌发过程中化学组分变化进行活体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 种子 水分 T2反演谱 解译 萌发过程
下载PDF
硫酸锰浸种处理对玉米种子萌发的生理效应 被引量:9
8
作者 张永升 杨国航 崔彦宏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9,共5页
以‘郑单958’和‘农大108’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硫酸锰浸种对老化玉米种子的萌发及萌发过程中种子抗氧化酶活性、脱氢酶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用0.25~1.0g/L的硫酸锰处理玉米种子,提... 以‘郑单958’和‘农大108’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硫酸锰浸种对老化玉米种子的萌发及萌发过程中种子抗氧化酶活性、脱氢酶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用0.25~1.0g/L的硫酸锰处理玉米种子,提高了种子的活力指数和种子萌发时脱氢酶的活性,降低了MDA含量,其中以1.0 g/L浓度处理效果最好。同时,1.0 g/L的硫酸锰处理显著提高了种子萌发时的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1.0 g/L硫酸锰作用下‘郑单958’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可溶性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显著升高,但对‘农大108’作用不明显。综上所述,硫酸锰处理加快了玉米种子的萌发速率,提高了玉米种子萌发期间的抗氧化水平,但作用机制存在基因型上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种子 萌发 生理特性
下载PDF
黄花棘豆种子发芽试验条件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汤涛 周青平 李玉玲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33-35,共3页
为探寻破除黄花棘豆种子休眠的有效方法,采用预冷、细沙和砂纸摩擦、热水和浓硫酸浸种4种方法对其进行处理。试验结果表明:4种处理均可显著提高黄花棘豆种子的发芽率,其中砂纸摩擦方法简单、效果最佳,其发芽势和发芽率分别从8.2%和10.7... 为探寻破除黄花棘豆种子休眠的有效方法,采用预冷、细沙和砂纸摩擦、热水和浓硫酸浸种4种方法对其进行处理。试验结果表明:4种处理均可显著提高黄花棘豆种子的发芽率,其中砂纸摩擦方法简单、效果最佳,其发芽势和发芽率分别从8.2%和10.7%提高到51.9%和5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花棘豆 种子 发芽率 破处休眠
下载PDF
白三叶水浸液对高羊茅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0
10
作者 谢苑 高素萍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3616-3618,共3页
[目的]研究白三叶水浸液对高羊茅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方法]用0(对照)、0.15、0.100、.05 g/ml的白三叶根茎、叶及根际土壤水浸液浸种,观察高羊茅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情况。[结果]不同部位的白三叶水浸液对高羊茅的种子萌发都... [目的]研究白三叶水浸液对高羊茅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方法]用0(对照)、0.15、0.100、.05 g/ml的白三叶根茎、叶及根际土壤水浸液浸种,观察高羊茅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情况。[结果]不同部位的白三叶水浸液对高羊茅的种子萌发都有促进作用,大小顺序为:叶水浸液>根茎水浸液>根际土壤水浸液。总体来看,白三叶的叶和根茎水浸液对高羊茅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大于促进作用,根际土壤水浸液的促进作用大于抑制作用。各处理高羊茅幼苗的SOD活性总体趋势为:根际土壤水浸液>根茎水浸液>CK>叶水浸液。[结论]白三叶不同部位的水浸液对高羊茅的化感作用不同,且都具有一定的浓度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三叶 高羊茅 化感作用 水浸液
下载PDF
沼液浸种对油菜种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魏素珍 达仓 边巴吉巴 《现代农业科技》 2012年第16期13-14,共2页
为了研究沼液浸种对油菜种子萌发的影响,应用方差分析法对沼液浸种时间(1、2、4、8 h)、沼液浓度(5%、10%、20%、40%、80%、100%)2个随机因素对油菜种子萌发过程中发芽率、芽长、根长以及单株重量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0%沼液可以... 为了研究沼液浸种对油菜种子萌发的影响,应用方差分析法对沼液浸种时间(1、2、4、8 h)、沼液浓度(5%、10%、20%、40%、80%、100%)2个随机因素对油菜种子萌发过程中发芽率、芽长、根长以及单株重量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0%沼液可以显著促进油菜的发芽,过高的沼液浓度不利于油菜的发芽,100%的沼液处理2 h以及80%的沼液处理4 h较其他处理组可以获得较好的油菜生长效果。该研究表明适当的沼液浸种有利于油菜种子萌发以及萌发后的生长,但过高浓度以及较长时间的浸种对油菜种子的萌发都是不利的,该研究为沼液浸种技术在油菜种子上的应用以及沼液的处理处置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液 浸种 油菜 种子萌芽
下载PDF
硫酸钠对白三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12
作者 高扬帆 任秀娟 王建华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CSSCI 2012年第2期102-103,共2页
通过室内沙基培养法测定白三叶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株高、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丙二醛和可溶性糖含量,研究了不同浓度的硫酸钠对白三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白三叶在硫酸钠作用下随着浓度增高,发芽势、发芽率... 通过室内沙基培养法测定白三叶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株高、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丙二醛和可溶性糖含量,研究了不同浓度的硫酸钠对白三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白三叶在硫酸钠作用下随着浓度增高,发芽势、发芽率、株高、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均表现出下降趋势,对白三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表现出抑制作用,而丙二醛和可溶性糖含量表现出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钠 白三叶 萌发 生长
下载PDF
稀土Nd^(3+)和牛蒡低聚果糖对草决明种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姚佳 柳春燕 +1 位作者 秦国正 陈靠山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8年第11期69-72,共4页
为了解决草决明在栽培中发芽率低的问题,用稀土Nd3+和牛蒡低聚果糖处理种子,采用室内生物测定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稀土Nd3+和牛蒡低聚果糖对草决明种子萌发率及萌发过程中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探讨解决草决明种子萌发率过低的问题。... 为了解决草决明在栽培中发芽率低的问题,用稀土Nd3+和牛蒡低聚果糖处理种子,采用室内生物测定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稀土Nd3+和牛蒡低聚果糖对草决明种子萌发率及萌发过程中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探讨解决草决明种子萌发率过低的问题。结果表明:低浓度Nd3+和牛蒡低聚果糖对草决明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Nd3+的最适浓度为3mg/L,牛蒡低聚果糖的最适浓度为0.5g/L。以3mg/LNd3+和0.5g/L牛蒡低聚果糖单独和混合处理草决明种子,均促进种子的发芽,提高了ɑ-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混合处理好于单独处理。结论:稀土Nd3+和牛蒡低聚果糖促进草决明种子萌发的原因在于提高了和种子萌发有关的水解酶的活性,二者混合使用对提高草决明种子的发芽率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牛蒡低聚果糖 草决明 萌发
下载PDF
磷浸种对种子萌发和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曲东 王保莉 +1 位作者 白红英 罗建峰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5-9,共5页
将用磷酸二氢钾浸种处理的小麦和玉米种子,分别在30,25和20℃及0.0和-0.5MPa环境水势条件下萌发,测定萌发率与生长量等指标。结果表明:①玉米浸种的适宜磷酸二氢钾浓度为0.1mmol/L;②磷浸种使玉米和小麦... 将用磷酸二氢钾浸种处理的小麦和玉米种子,分别在30,25和20℃及0.0和-0.5MPa环境水势条件下萌发,测定萌发率与生长量等指标。结果表明:①玉米浸种的适宜磷酸二氢钾浓度为0.1mmol/L;②磷浸种使玉米和小麦的萌发时间提前;③磷浸种对种苗生长量的影响与不同作物及生长温度有密切关系,在高温下磷的作用明显;④不同浸种处理在萌发生长过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处理 干旱胁迫 旱地农业 浸种 种子萌发
原文传递
基于低场核磁成像的银杏胚检测及分类 被引量:1
15
作者 范凯旋 顾盛 +3 位作者 汪希伟 赵茂程 汪贵斌 李忠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93-301,共9页
银杏胚的有无及发育状况直接影响播种后的发芽率,而这些无法人工检测。该研究基于低场核磁共振成像(Low-fiel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LF-MRI)技术,结合深度学习,探索研究银杏种子内部缺陷检测方法。设计了一种基于改进的VGG-16迁... 银杏胚的有无及发育状况直接影响播种后的发芽率,而这些无法人工检测。该研究基于低场核磁共振成像(Low-fiel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LF-MRI)技术,结合深度学习,探索研究银杏种子内部缺陷检测方法。设计了一种基于改进的VGG-16迁移学习图像分类方法,在利用VGG-16卷积层对数据集进行迁移学习时,对模型的学习率、模型结构和归一化3个方面进行改进,比较研究调整初始学习率与更新周期、将全连接层替换为全局卷积层或全局平均池化层并扩展8种微调模型、添加3种归一化层对模型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全局平均池化层调用方便,能够替代全连接层融合深度特征,提升模型性能;分类输出层置于全局平均池化层后的分类效果较好;组归一化能提升模型性能,并使验证曲线收敛更稳定;学习率对迁移学习模型性能影响极大,使用分段常数衰减策略针对具体应用可有效提高模型性能。相比较VGG-16,该研究构建的基于VGG-Net的银杏种子MR图像识别模型(Ginkgo seed low-field MR images recognition model based on VGG-Net,GV)大小降低89%,参数量降低89%,训练时间减少64%,训练集与验证集损失分别降低64%与45%、准确率分别提高2.4与2.5个百分点,对正常、孔洞、有胚和无胚4个类别的银杏种子平均分类准确率达到97.40%。研究结果为无损监测银杏种子萌发过程、合理预测种子播种后的发芽率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损检测 图像处理 银杏种子 低场核磁共振成像(LF-MRI) 迁移学习 VGG-16 内部品质 分类
下载PDF
CeCl_4对油松幼芽酯酶同工酶及幼苗超氧物歧化酶同工酶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潘登魁 郭春绒 《稀土》 EI CAS CSCD 1995年第4期9-12,共4页
适当浓度的CeCl4浸种处理,能诱导油松幼芽产生酯酶同工酶,有利于脂库油酯动员,促进种子萌发;在幼苗由种子营养转入光合营养发育期,CeCl4浸种处理能诱导幼苗产生超氧物歧化酶(SOD)同工酶,增强光合组织消除超氧负离... 适当浓度的CeCl4浸种处理,能诱导油松幼芽产生酯酶同工酶,有利于脂库油酯动员,促进种子萌发;在幼苗由种子营养转入光合营养发育期,CeCl4浸种处理能诱导幼苗产生超氧物歧化酶(SOD)同工酶,增强光合组织消除超氧负离子,对膜起保护作用,有利于类囊体发育,促进幼苗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 酯酶 超氧物歧化酶 四氯化铈
下载PDF
盐胁迫下玉米种子萌发过程低场核磁共振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岳霞 白雨禾 +1 位作者 王昭懿 宋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292-300,共9页
为探究盐胁迫对玉米种子萌发过程中水分的分布和种子活性的影响,以非糯性玉米郑单958种子为检测对象,对不同NaCl浓度(0、50、100、150、200nmol/L)环境下试验样本进行低场核磁共振成像以及核磁共振波谱试验。结果表明:玉米萌发过程中,... 为探究盐胁迫对玉米种子萌发过程中水分的分布和种子活性的影响,以非糯性玉米郑单958种子为检测对象,对不同NaCl浓度(0、50、100、150、200nmol/L)环境下试验样本进行低场核磁共振成像以及核磁共振波谱试验。结果表明:玉米萌发过程中,胚乳和胚部位的含水率均在0~2d迅速增加,2d之后胚乳水分波动增长,而胚部位水分则出现水平波动的现象。随着盐胁迫程度上升,种子发芽率从90%降至0,盐浓度在50 nmol/L及以下时,不同相态水信号幅值变化趋势受盐胁迫影响较小,达到100 nmol/L时自由水信号幅值被抑制在低水平,达到150 nmol/L时结合水和半结合水信号幅值的变化速率均被大幅延缓。T_2弛豫谱图中结合水主峰左侧出现信号微弱且弛豫时间为0.1~1 ms的副峰,副峰的出现和玉米种子发芽密切关联,是一种标志着种子发芽的结合水。试验结果为玉米种子萌发过程对盐碱胁迫的反应机制后续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 水分 盐胁迫 玉米萌发 低场核磁共振技术 核磁共振图像
下载PDF
关于水稻智能化浸种催芽技术的探讨 被引量:2
18
作者 吕强 《北方水稻》 CAS 2012年第1期62-62,19,共2页
水稻智能化浸种催芽技术,不仅避免了传统浸种催芽技术劳动强度大、不便管理、浸种不均匀、出芽率低等弊端,有明显的增产潜力,而且具有安全性高、浸催一体化、光温控制智能化、催芽农艺标准化、催芽全程机械化等多方面优势。通过对智能... 水稻智能化浸种催芽技术,不仅避免了传统浸种催芽技术劳动强度大、不便管理、浸种不均匀、出芽率低等弊端,有明显的增产潜力,而且具有安全性高、浸催一体化、光温控制智能化、催芽农艺标准化、催芽全程机械化等多方面优势。通过对智能化浸种催芽技术的应用,阐述了该项技术的增产效果,并提出了推广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智能化 浸种催芽 技术
下载PDF
富锦市水稻智能程控浸种催芽技术应用与推广 被引量:1
19
作者 魏源 《北方水稻》 CAS 2015年第1期45-46,共2页
水稻智能程控浸种催芽,可使水稻种子出芽整齐,出芽率达到96%以上,芽长且均匀。富锦市通过应用与推广该项技术,为全市水稻生产提供了优质芽种和高素质的水稻秧苗,不仅能够提高水稻产量、改善稻米品质,降低农户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收入,而... 水稻智能程控浸种催芽,可使水稻种子出芽整齐,出芽率达到96%以上,芽长且均匀。富锦市通过应用与推广该项技术,为全市水稻生产提供了优质芽种和高素质的水稻秧苗,不仅能够提高水稻产量、改善稻米品质,降低农户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收入,而且对实现育秧标准化、示范化、规模化、设施化、品牌化,加快水稻全程机械化进程,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和产业化发展等诸多方面产生了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智能程控 浸种催芽技术 应用 推广
下载PDF
利用低场核磁共振进行活体玉米籽粒水分动态测试与成像 被引量:4
20
作者 陈明 李金龙 +4 位作者 李伟 刘晨旭 陈琛 程德荷 陈绍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285-292,F0003,共9页
籽粒脱水速率慢是影响中国玉米机械化粒收的重要原因。精确测定玉米籽粒含水率是实现筛选脱水速率快玉米种质材料的重要方法。该研究设置玉米新鲜籽粒脱水(D)、干籽粒吸水(H)和再脱水处理(T),利用低场核磁共振(Low-Field Nuclear Magnet... 籽粒脱水速率慢是影响中国玉米机械化粒收的重要原因。精确测定玉米籽粒含水率是实现筛选脱水速率快玉米种质材料的重要方法。该研究设置玉米新鲜籽粒脱水(D)、干籽粒吸水(H)和再脱水处理(T),利用低场核磁共振(Low-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LF-NMR)单籽粒无损测试及核磁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技术,分别对郑单958及其亲本郑58和昌7-2籽粒含水率进行测定,采集T2弛豫反演谱和可视化图像,分时段监测3个处理的含水率变化及水分迁移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新鲜籽粒在D的D01~D02阶段含水率下降20.93~21.94个百分点,而在T中同等含水率的籽粒T01~T02阶段含水率下降25.13~27.69个百分点,2个阶段失水速率差异显著。在2次脱水处理中,昌7-2籽粒在D01~D03和T01~T03阶段的脱水速率均大于郑58和郑单958,而在D03~D06和T03~T06阶段,昌7-2籽粒的脱水速率均显著低于郑58和郑单958,显示不同种质材料籽粒在D与T处理中表现相似趋势。成像结果显示,籽粒脱水过程先从胚乳开始,而在籽粒吸水过程中,种脐部位水分增加速度快,说明种脐是籽粒吸水过程的主要通道。该研究结果表明,LF-NMR可以反映不同处理方式及种质材料间的水分变化,有助于解析玉米籽粒水分动态变化规律,可为籽粒水分的相关研究及宜机收种质改良和新种质材料创制提供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低场核磁共振 种子 籽粒含水率 可视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