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的鲜食葡萄成熟品质关键指标检测
1
作者 刘文政 周雪健 +4 位作者 平凤娇 苏媛 鞠延仑 房玉林 杨继红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72-383,共12页
酚类物质是评价葡萄成熟品质的重要指标,本文利用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定量分析方法对葡萄皮总酚、籽总酚、皮单宁和籽单宁含量开展了无损检测研究。通过手持式可见-近红外光谱仪采集巨玫瑰葡萄波长400~1029 nm范围内的漫... 酚类物质是评价葡萄成熟品质的重要指标,本文利用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定量分析方法对葡萄皮总酚、籽总酚、皮单宁和籽单宁含量开展了无损检测研究。通过手持式可见-近红外光谱仪采集巨玫瑰葡萄波长400~1029 nm范围内的漫反射光谱,采用SPXY算法将其划分为校正集和预测集,结合标准正态变换(Standard normal variate,SNV)、多元散射校正(Multiplicative scatter correction,MSC)、一阶导数(First derivative,1 D)、二阶导数(Second derivative,2 D)、Savitzky-Golay卷积平滑(Savitzky-Golay smoothing,SG)和Savitzky-Golay卷积平滑+一阶导数(SG+1D)6种预处理方法以及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支持向量机回归(Support vector machine regression,SVR)和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3种建模算法,分别建立了基于全波段和特征波长的葡萄皮总酚、籽总酚、皮单宁和籽单宁定量预测模型并进行综合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对于皮总酚、籽总酚和籽单宁,经特征波长筛选后建立的模型效果优于全波段,而对于皮单宁,全波段建立的模型较特征波长效果更佳;因此,在预测皮总酚、籽总酚、皮单宁和籽单宁含量时,最优模型分别为RAW-CARS-SVR、1D-CARS-SVR、RAW-CNN和RAW-CARS-PLSR,校正集相关系数(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calibration set,Rc)分别为0.96、0.99、0.96和0.91,预测集相关系数(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prediction set,Rp)分别为0.95、0.99、0.83和0.89,剩余预测偏差(Residual predictive deviation,RPD)分别为3.56、7.30、1.92和2.25。因此,结合可见-近红外光谱和合适的回归模型,可以实现对巨玫瑰葡萄的皮-籽总酚、皮-籽单宁含量的无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可见-近红外光谱 成熟度 品质检测
下载PDF
鸡皮果绿茶饮料的研发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2
作者 卢朝霞 苏秀芳 +2 位作者 卢珍兰 王志存 廖建红 《中国果菜》 2023年第12期14-20,66,共8页
以鸡皮果和绿茶为原料研发鸡皮果绿茶饮料,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优化饮料的工艺,并测定其对DPPH、ABTS、·OH的清除能力和铁氰化钾的还原能力。结果表明,鸡皮果绿茶饮料的最佳工艺为鸡皮果与水的比例1∶5、果汁与茶水比例1∶2、... 以鸡皮果和绿茶为原料研发鸡皮果绿茶饮料,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优化饮料的工艺,并测定其对DPPH、ABTS、·OH的清除能力和铁氰化钾的还原能力。结果表明,鸡皮果绿茶饮料的最佳工艺为鸡皮果与水的比例1∶5、果汁与茶水比例1∶2、绿茶与水比例1∶70、茶叶浸提温度95℃、茶叶浸提时间3 min、柠檬酸添加量0.03%、果葡糖浆添加量4%,其感官评分最高可达95;当饮料浓度为100 mg/mL时,鸡皮果绿茶饮料对DPPH、ABTS、·OH的IC50分别为21.54、8.62、39.03 mg/mL,表明鸡皮果绿茶饮料具有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皮果 绿茶 响应面法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不同收获方式对燕麦收获质量的影响
3
作者 刘芸 郑德聪 +1 位作者 卢琦 刘钊珲 《农业工程》 2023年第5期5-9,共5页
收获是燕麦生产关键环节之一,不同收获方式对燕麦损失及籽粒质量产生不同影响。分别采用联合收获、人工收获、人工收割+机械脱粒和机械收割+机械脱粒4种方式开展燕麦田间收获作业,试验以总损失率、含杂率、破碎率和种子发芽率为指标,对... 收获是燕麦生产关键环节之一,不同收获方式对燕麦损失及籽粒质量产生不同影响。分别采用联合收获、人工收获、人工收割+机械脱粒和机械收割+机械脱粒4种方式开展燕麦田间收获作业,试验以总损失率、含杂率、破碎率和种子发芽率为指标,对比分析了不同收获方式对燕麦收获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收获方式对燕麦总损失率、含杂率和破碎率影响显著,各组种子发芽率均在85%以上,满足国家标准要求,组间无显著差异。该研究为燕麦收获方式选择与收获技术推广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收获方式 损失率 含杂率 破碎率 种子发芽率
下载PDF
油菜角果裂角力的定量测定 被引量:25
4
作者 谭小力 张洁夫 +4 位作者 杨莉 张志燕 周佳 姜松 戚存扣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40-43,共4页
油菜的角果容易开裂,造成产量损失,同时也不利于油菜的机械化收获。定量测定油菜角果的开裂力对油菜裂角性的研究和选育耐裂角油菜十分必要。采用了拉裂法定量测定油菜角果的开裂力。为了保持不同测定值的可比性,收获的油菜角果在25... 油菜的角果容易开裂,造成产量损失,同时也不利于油菜的机械化收获。定量测定油菜角果的开裂力对油菜裂角性的研究和选育耐裂角油菜十分必要。采用了拉裂法定量测定油菜角果的开裂力。为了保持不同测定值的可比性,收获的油菜角果在25℃,50%湿度的环境下平衡2周,使测定材料含水量保持相对一致;测定时,在离角果基部2.5cm处,用金属线缠绕固定角果,使不同的测定,都拉裂2.5cm长的角果。使用物性仪,拉裂角果,角果开裂时,物性仪探头受到的最大力即为角果开裂的力。用拉裂法,测定了47个甘蓝型油菜品种,结果表明甘蓝型油菜角果的开裂力在0.77~3.7N之间,裂角性存在很大的遗传变异,因此,在甘蓝型油菜中选育适宜于机械化收获的耐裂角油菜品种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测定 拉裂法 裂角 油莱
下载PDF
一氧化氮处理对采后番木瓜果实乙烯生物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15
5
作者 郭芹 王吉德 +2 位作者 李雪萍 陈维信 吴斌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5-78,共4页
为了解一氧化氮(NO)处理对番木瓜果实乙烯生物合成的影响,采用60μL/L NO熏蒸处理采收成熟度为果皮浅绿并微带黄色痕迹的番木瓜果实3 h,然后在20℃和相对湿度为85%条件下贮藏20 d。研究NO对番木瓜乙烯、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丙二... 为了解一氧化氮(NO)处理对番木瓜果实乙烯生物合成的影响,采用60μL/L NO熏蒸处理采收成熟度为果皮浅绿并微带黄色痕迹的番木瓜果实3 h,然后在20℃和相对湿度为85%条件下贮藏20 d。研究NO对番木瓜乙烯、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丙二酰-1-氨基环丙烷-1-羧酸(MACC)、ACC合成酶(ACS)和ACC氧化酶(ACO)及CpACS2和CpACO1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NO处理降低了番木瓜果实乙烯释放量、ACO的活性及CpACO1基因的表达,导致贮藏过程果实ACC和MACC的积累,但对ACS的活性及CpACS2基因的表达无显著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木瓜 一氧化氮 乙烯合成 ACC合成酶 ACC氧化酶
下载PDF
基于高光谱图像多光谱参数的草莓成熟度识别 被引量:11
6
作者 蒋浩 张初 +2 位作者 刘飞 朱红艳 何勇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423-1427,共5页
为了建立多光谱参数用于草莓成熟度的自动识别,采用高光谱图像技术,通过提取草莓样本ROI的平均光谱,计算已有的八个成熟度参数Ind1,Ind2,Ind3,IAD,I1,I2,I3,I4的参数值,并结合Fisher线性判别法判断八个参数对于三种成熟度(成熟、接近成... 为了建立多光谱参数用于草莓成熟度的自动识别,采用高光谱图像技术,通过提取草莓样本ROI的平均光谱,计算已有的八个成熟度参数Ind1,Ind2,Ind3,IAD,I1,I2,I3,I4的参数值,并结合Fisher线性判别法判断八个参数对于三种成熟度(成熟、接近成熟、未成熟)草莓样本的分类识别效果,发现基于I4参数的线性判别分析模型的识别效果最佳,建模集和预测集识别准确率分别为90%和91.67%;基于草莓样本的光谱特征,提取与草莓成熟度相关的三个波长535,675和980nm,并基于这三个波长和已有的参数形式,构建了四个用于草莓成熟度检测的新参数:i1,i2,i3,i4,通过Fisher线性判别法判断四个参数的分类识别效果,发现基于参数i1,i2和i4的线性判别分析模型的识别效果均比参数I4好,建模集和预测集识别准确率为95.83%,95.83%,95.83%和95%,95%,96.67%。结果表明新建立的多光谱参数i1,i2和i4可以用于草莓成熟度的自动分类识别,为草莓成熟度的在线检测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 成熟度识别 多光谱参数 高光谱成像 FISHER线性判别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法田间快速估测新鲜紫花苜蓿品质 被引量:12
7
作者 许瑞轩 李东宁 +3 位作者 杨东海 林建海 项敏 张英俊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3010-3013,共4页
田间快速估测苜蓿品质对于适时刈割具有重要意义。试验共采集来自不同地域、不同品种、不同生育期和不同茬次的新鲜紫花苜蓿样170份,经便携式近红外光谱仪(1100~1800nm)扫描得到近红外光谱,利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在国内首次建立... 田间快速估测苜蓿品质对于适时刈割具有重要意义。试验共采集来自不同地域、不同品种、不同生育期和不同茬次的新鲜紫花苜蓿样170份,经便携式近红外光谱仪(1100~1800nm)扫描得到近红外光谱,利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在国内首次建立基于紫花苜蓿新鲜样品的干物质(DM)、粗蛋白(cP)、中性洗涤纤维(NDF)、酸睦洗涤纤维(ADF)化学分析值的近红外校正模型,探讨利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NIRS)在田间快速估测紫花苜蓿品质的可行性,摸索设备选择和制样方法。四项指标所建模型的交互验证决定系数(尺Ev)分别为0.8314,0.5979,0.8036和0.7861;交互验证均方根误差(RMSECV)为1.2411,0.2614,0.9903和0.8306;外部验证决定系数(瞄)为0.8150,0.4011,0.7849和0.7521,外部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分别为1.06,0.31,0.95和0.80。对于苜蓿鲜样来说,DM,NDF和ADF的近红外模型可以进行粗略的定量分析,CP的建模效果较差,但因苜蓿中的粗蛋白含量一般都能满足家畜需求,DM,NDF和ADF是在适时刈割中最关键的估测指标,DM,NDF和ADF模型可以满足田间快速估测苜蓿品质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漫反射光谱(NIRS) 新鲜紫花苜蓿 田间快速估测 品质 适时收获
下载PDF
油茶果采后处理对油茶籽内在品质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马力 钟海雁 +4 位作者 陈永忠 彭邵锋 朱宁科 陈隆升 王瑞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73-76,共4页
研究了常用的剥壳—摊晒、堆沤—摊晒和直接摊晒3种不同处理过程中油茶种子主要成分——水分、脂肪、可溶性糖、淀粉及可溶性蛋白的变化情况,并分析了各处理对脂肪酸组成及酸价的影响.结果表明:堆沤—摊晒处理有利于提高含油率,处理后... 研究了常用的剥壳—摊晒、堆沤—摊晒和直接摊晒3种不同处理过程中油茶种子主要成分——水分、脂肪、可溶性糖、淀粉及可溶性蛋白的变化情况,并分析了各处理对脂肪酸组成及酸价的影响.结果表明:堆沤—摊晒处理有利于提高含油率,处理后堆沤—摊晒处理的含油率高出剥壳—摊晒处理和直接摊晒处理2%;3种处理后的的油茶籽水分基本维持在10%左右,其中,剥壳-摊晒处理水分下降的速度最快;3种处理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均呈下降趋势,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基本维持在5%~6%;油茶果在堆沤过程中脂肪酸可以相互转化;3种处理后酸价在0.25 ~0.30之间,对油茶品质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采后处理 品质
下载PDF
板栗种仁脂肪含量及其脂肪酸组成 被引量:9
9
作者 梁丽松 李如华 +1 位作者 王贵禧 张柏林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53-158,共6页
以中国3个主要品种群中不同产区的24个板栗品种为试材,研究板栗种仁中的脂肪含量及脂肪酸组成特性,探讨不同品种以及品种群板栗种仁中脂肪含量及脂肪酸构成的差异。结果表明:1)板栗种仁中的脂肪含量在1.15~4.48g/100g(以干质量计)之间... 以中国3个主要品种群中不同产区的24个板栗品种为试材,研究板栗种仁中的脂肪含量及脂肪酸组成特性,探讨不同品种以及品种群板栗种仁中脂肪含量及脂肪酸构成的差异。结果表明:1)板栗种仁中的脂肪含量在1.15~4.48g/100g(以干质量计)之间;2)板栗种仁中主要包含了从C14~C20碳链长度的饱和脂肪酸(SFA)和不饱和脂肪酸(UFA),其中C16和C18是最主要的两类脂肪酸,它们在脂肪酸组成中所占比例分别在7.35%~25.81%和64.51%~91.83%范围内;3)C16/C18在0.08~0.37之间,且C16脂肪酸中以饱和态的C16:0为主,C18脂肪酸中以不饱和态的C18:1、C18:2为主;4)板栗种仁中的SFA所占比例(9.64%~29.22%)远远低于UFA所占比例(70.78%~90.36%),SFA/UFA构成比例在0.11~0.41之间。结果表明,板栗种仁脂肪含量及脂肪酸组成在不同品种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但在品种群之间没有表现出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 脂肪 脂肪酸 品种 品种群
下载PDF
收获期对小麦粉面团流变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陶海腾 王文亮 +3 位作者 程安玮 段友臣 高国强 杜方岭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89-1093,共5页
为分析不同收获期的小麦品质,以济麦17、济麦20和济麦22三个品种为试验材料,收获时间分别为5月31日、6月5日、6月9日、6月12日和6月15日,采用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的方法评价面团流变学特性。结果表明,收获期对小麦品质有一定的影响,济... 为分析不同收获期的小麦品质,以济麦17、济麦20和济麦22三个品种为试验材料,收获时间分别为5月31日、6月5日、6月9日、6月12日和6月15日,采用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的方法评价面团流变学特性。结果表明,收获期对小麦品质有一定的影响,济麦17、济麦20、济麦22的品质最佳收获期分别为6月12日、6月15日、5月31日。随着收获期的延长济麦17的品质呈"差-好-差"的变化趋势,济麦22与之相反,济麦20的品质随着收获期的延长而提高。通过提早收获,中筋小麦品种济麦22可以达到强筋品种济麦17的最佳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不同收获期 面团流变学 主成分分析 因子分析
下载PDF
河北平原冬小麦增产增效潜力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班红勤 周冉 +3 位作者 张华芳 侯勇 魏静 马文奇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78-483,共6页
为给提高冬小麦产量及氮肥增产效应提供依据,采用大量农户调查数据和田间试验数据,依据产量差、效率差等指标,对河北平原冬小麦增产增效潜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河北平原区冬小麦农户平均产量为6.16t.hm-2,氮肥农学效率为4.0kg.kg-1,... 为给提高冬小麦产量及氮肥增产效应提供依据,采用大量农户调查数据和田间试验数据,依据产量差、效率差等指标,对河北平原冬小麦增产增效潜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河北平原区冬小麦农户平均产量为6.16t.hm-2,氮肥农学效率为4.0kg.kg-1,氮肥用量为272.7Nkg.hm-2。相对于光温生产值、高产纪录、高产农户和施肥区产量,农户的增产空间分别为214.8%、55.4%、21.3%和11.2%;如果以氮肥农学效率10和30kg.kg-1为目标值,农户的氮肥增效空间分别为150%和650%。河北平原不同生态类型区之间差异不明显。如果能够实现高产高效(产量为高产农户产量,氮肥农学效率为10kg.kg-1),则河北平原区冬小麦可以增产约298.7×104 t,少施氮肥约7.2×104 t(折纯)。建议降低或维持现有氮肥投入水平,通过综合措施增加冬小麦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平原 冬小麦 产量差 氮肥农学效率
下载PDF
不同搭架方式百香果营养成分分析及综合评价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丽敏 彭熙 +3 位作者 蔡国俊 张孙健 吴应海 李安定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33-40,共8页
为了筛选出百香果最佳搭架方式,本研究选取5种典型的搭架方式:篱壁式单层架(FBSD)、篱壁式双层架(FBSS)、宽窄行单层架(KZHD)、宽窄行双层架(KZHS)、平棚垂帘式搭架(PPJ),比较分析百香果的产量、营养成分差异,并进一步采用多元统计分析... 为了筛选出百香果最佳搭架方式,本研究选取5种典型的搭架方式:篱壁式单层架(FBSD)、篱壁式双层架(FBSS)、宽窄行单层架(KZHD)、宽窄行双层架(KZHS)、平棚垂帘式搭架(PPJ),比较分析百香果的产量、营养成分差异,并进一步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其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及综合评价。结果发现:在FBSS和KZHS下百香果产量最高,亩产分别为1156.48 kg和1035.13 kg。不同搭架方式下百香果外观品质未表现出显著差异,百香果糖酸比在FBSD、FBSS、KZHD、KZHS和PPJ不同方式下分别为2.89、2.45、2.72、2.46和2.26。FBSD总氨基酸(TAA)、必需氨基酸(EAA)、风味氨基酸(FAA)含量最高,分别为1366.60、369.64和799.50 mg/100 g,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含量为27.05%;FBSS总氨基酸(TAA)和风味氨基酸(FAA)含量最低,分别为948.54和549.68 mg/100 g,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含量为29.61%;5种搭架方式甜味氨基酸和酸味氨基酸含量分别占风味氨基酸的37.09%~41.08%、58.92%~62.91%。对39种指标进行PCA,从中提取了4个主成分因子,其累计方差贡献率为100.0%。根据4个主成分方差贡献率建立综合评价模型计算出不同搭架方式的综合总得分,排序为FBSD(2.097)>KZHD(1.836)>FBSS(1.589)>KZHS(1.476)>PPJ(1.229)。说明在这5种搭架方式中,FBSD是百香果种植过程中最佳搭架方式。该研究可以为百香果搭架方式的推广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香果 搭架方式 营养成分 主成分分析 综合评价
下载PDF
高光谱成像的红提总酸与硬度的预测及其分布可视化 被引量:1
13
作者 高升 徐建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27-336,共10页
利用高光谱成像技术实现对红提总酸和硬度无损检测和分布可视化。首先,利用高光谱采集生长期360个红提样本在波段450~1000 nm的高光谱图像信息后用化学方法测定对应样本的总酸,用质构仪测定硬度。采用KS(Kennard-Stone)算法将总样本按照... 利用高光谱成像技术实现对红提总酸和硬度无损检测和分布可视化。首先,利用高光谱采集生长期360个红提样本在波段450~1000 nm的高光谱图像信息后用化学方法测定对应样本的总酸,用质构仪测定硬度。采用KS(Kennard-Stone)算法将总样本按照3∶1的比例划分为训练集(270个样本)和测试集(90个样本)。对红提原始光谱数据分别利用标准正态变量变换(standard normal variate transformation,SNV)、卷积平滑(Savitzky-Golay,SG)处理法、多元散射校正(multivariate scatter correction,MSC)、归一化等光谱预处理方法处理,确定最优光谱预处理方法。然后,分别采用一次降维(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算法(competitive adaptive reweighted sampling,CARS)、连续投影算法(successive projections algorithm,SPA)、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无信息变量消除法(uninformative variable elimination,UVE))算法和组合降维算法(CARS-SPA、UVE-SPA)6种降维方法对光谱信息进行特征变量提取;分别建立红提总酸和硬度的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 least square regression,PLSR)最优预测模型。最后,根据所建最优预测模型计算红提图像每个像素点的总酸和硬度,得到灰度图像并对该灰度图像进行伪彩色变换,实现红提总酸和硬度的分布可视化。结果表明根据提取到的特征波长对生长期内的红提总酸和硬度进行建模分析得到:总酸的最优检测模型为MSC-CARS-SPA-PLSR,其预测集相关系数Rp和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9851、1.3482,残差预测偏差(residual predictive deviation,RPD)为5.6643;硬度的最优检测模型为SG-CARSPLSR,其预测集相关系数Rp和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9291、7.9354,RPD为2.5108。综上利用高光谱成像技术可以实现红提总酸和硬度的检测与可视化分布,为生长期红提总酸和硬度的检测及可视化找到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提 总酸 硬度 高光谱成像 无损检测 可视化
下载PDF
高光谱技术检测农产品成熟度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义志 王瑞 +4 位作者 张伟峰 卢晓华 高远 顾毓敏 王大彬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12期5-8,12,共5页
高光谱技术作为近年来兴起的一项融合传统成像技术的新型三维光谱检测技术,能够同时获得目标物的光谱信息和图像信息,具有无损、快速等特点,在农产品成熟度检测方面应用潜力巨大。综述了近年来高光谱技术在水果、番茄、烟草等农产品成... 高光谱技术作为近年来兴起的一项融合传统成像技术的新型三维光谱检测技术,能够同时获得目标物的光谱信息和图像信息,具有无损、快速等特点,在农产品成熟度检测方面应用潜力巨大。综述了近年来高光谱技术在水果、番茄、烟草等农产品成熟度检测中的研究现状和进展,指出了目前在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技术 农产品 成熟度
下载PDF
不同成熟度对散叶生菜采后生理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石蕊 陈湘宁 +3 位作者 许丽 常希光 黄健 郭松岩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12期3700-3703,3767,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的采收成熟度对散叶生菜采后生理品质的影响。[方法]通过对生菜采后贮藏期间的失重率、含水量、呼吸强度、VC、叶绿素等理化指标和感官指标的测定,以及对散叶生菜不同成熟度指标的规定,研究未成熟、成熟和过熟3种不同成... [目的]研究不同的采收成熟度对散叶生菜采后生理品质的影响。[方法]通过对生菜采后贮藏期间的失重率、含水量、呼吸强度、VC、叶绿素等理化指标和感官指标的测定,以及对散叶生菜不同成熟度指标的规定,研究未成熟、成熟和过熟3种不同成熟度对生菜采后生理品质的影响。[结果]试验表明,成熟和过熟的生菜衰减率低于未成熟的生菜,成熟和未成熟生菜的褐变及腐烂程度低于过熟生菜。未成熟生菜易失水失重,贮存至第9天时,失重率较过熟生菜高11.69%,失水率高于过熟生菜7.11%。过熟生菜易脱色,贮存至第9天时,叶绿素下降率高于未成熟生菜17%左右。过熟生菜容易受到机械损伤,出现黄褐色斑点、褐变、腐烂和其他生理疾病,且具有强烈的苦味和韧性,严重影响产品品质;成熟生菜相对未成熟生菜不易损伤且叶片呼吸速率相对较低,低于未成熟生菜约26mg/(kg·h);成熟生菜相对过熟生菜贮期可延长3 d,相对未成熟生菜贮藏期可延长2 d,产量高,各质量指标最为理想。[结论]试验建议根据成熟度标准考虑适时采收,选择优质的成熟生菜以保证最大经济效益以及最优的生菜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菜 散叶 成熟度 标准 采后生理
下载PDF
改进圆形Hough变换的田间红提葡萄果穗成熟度判别 被引量:24
16
作者 周文静 查志华 吴杰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05-213,共9页
针对田间环境下红提葡萄果穗成熟度人眼判断效率低且易误判的问题,该研究采用K近邻(K-nearest neighbor,KNN)算法和最大类间方差(Otsu)法分别对葡萄果穗图像背景分割以找到最佳分割效果,采用圆形Hough变换识别葡萄果粒,并开发了可判别... 针对田间环境下红提葡萄果穗成熟度人眼判断效率低且易误判的问题,该研究采用K近邻(K-nearest neighbor,KNN)算法和最大类间方差(Otsu)法分别对葡萄果穗图像背景分割以找到最佳分割效果,采用圆形Hough变换识别葡萄果粒,并开发了可判别葡萄果穗成熟度的算法。研究结果表明,不论顺光、逆光或者与田间背景相似的绿色果穗,KNN法可实现良好的背景分割,然后圆形Hough变换法在边缘阈值和灵敏度分别取0.15和0.942时,识别葡萄果粒的准确率可达96.56%。在此研究基础上,采用该研究开发的葡萄果穗成熟度判断算法,可根据颜色将果粒划分不同成熟度等级,并实现对果穗成熟度判别,判别准确率为91.14%。该研究结果可为果农适宜期收获葡萄及自动化采摘提供重要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处理 识别 机器视觉 HOUGH变换 成熟度 果穗
下载PDF
便携式红提葡萄多品质可见/近红外检测仪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16
17
作者 高升 王巧华 +1 位作者 施行 李庆旭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08-319,共12页
基于可见/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分析技术,设计了便携式生长期红提葡萄多品质参数无损检测仪,该仪器由光谱采集探头、光谱仪、卤素灯光源、锂电池、控制器及外围电路等部分组成,仪器尺寸为200 mm×160 mm×150 mm,方便携带。以生长... 基于可见/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分析技术,设计了便携式生长期红提葡萄多品质参数无损检测仪,该仪器由光谱采集探头、光谱仪、卤素灯光源、锂电池、控制器及外围电路等部分组成,仪器尺寸为200 mm×160 mm×150 mm,方便携带。以生长期内的红提葡萄果粒为研究对象,采集400~1000 nm的可见/近红外漫反射光谱信息,对原始光谱进行预处理和特征波长提取,分别建立了红提SSC、总酸质量分数、pH值、硬度和含水率的最优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预测模型,所建各指标的最优PLSR预测模型的预测集相关系数分别为0.9545、0.9778、0.9878、0.9456、0.9028,均方根误差分别为1.0122°Brix、2.0225%、0.0747、7.2813 N、0.9799%。基于MFC开发工具,运用C++语言编写了仪器实时分析处理软件,将所建红提葡萄多品质参数的最优PLSR预测模型植入硬件装置中,实现了生长期红提葡萄果粒的多品质参数一键式无损检测。经检验测试,果粒SSC、总酸质量分数、pH值、硬度和含水率预测集相关系数R p分别为0.9414、0.9687、0.9768、0.9348、0.9006,预测集均方根误差分别为1.1567°Brix、2.3645%、0.0986、8.3571 N、1.1051%,且该检测仪一次检测时间不超过2 s,说明该仪器可完成生长期红提葡萄果粒的实时无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提葡萄 内部多品质参数 可见/近红外光谱 无损检测 便携式仪器
下载PDF
乡土树种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浅析 被引量:16
18
作者 薛君艳 阮煜 方大凤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50-51,共2页
乡土树种具有适应性强、栽植、养护成本低、适生生态性强的优点。针对乡土树种在园林绿化中人们对其认知度低、乡土树种种类少、设计者对乡土树种的应用不重视、部分乡土树种存在自身缺陷的原因,提出了推广乡土树种的措施。
关键词 乡土树种 园林绿化
下载PDF
成熟时期与收获方式对谷子收获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邱述金 原向阳 +2 位作者 张泽乾 赵鋆超 张林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8-114,共7页
[目的]针对谷子收获过程中的籽粒损失、破碎和含杂等问题,研究不同成熟时期和收获方式下的作业效果。[方法]以晋谷21号和张杂10号谷子为研究对象,对乳熟期、蜡熟期和完熟期的谷子,分别采用了人工收获、分段收获与联合收获方式进行收获作... [目的]针对谷子收获过程中的籽粒损失、破碎和含杂等问题,研究不同成熟时期和收获方式下的作业效果。[方法]以晋谷21号和张杂10号谷子为研究对象,对乳熟期、蜡熟期和完熟期的谷子,分别采用了人工收获、分段收获与联合收获方式进行收获作业,以破碎率、含杂率、总损失率为指标,获得成熟时期与收获方式对收获效果的影响规律。[结果]收获方式对谷子籽粒的总损失率、破碎率和含杂率的影响显著,采用联合收获方式的谷子总损失率为9.40%,破碎率为0.96%,含杂率为4.56%,工作效率为0.3032 hm2·h^(-1);采用人工收获方式的总损失率为3.51%,工作效率为0.0017 hm2·h^(-1);采用分段收获方式的总损失率为7.09%,破碎率为2.03%,工作效率为0.2324 hm2·h^(-1)。随谷子成熟时期的推后,谷子的穗、叶片和茎秆的含水率均呈现出下降趋势,成熟时期对谷子的穗、叶片和茎秆含水率的影响均极显著,谷子含水率是影响谷子联合收获破碎率、总损失率、含杂率的显著因素。蜡熟期的谷子穗粒含水率为13.69%~15.29%,此时机械收获的谷子总损失率最小为4.81%,破碎率较低为0.67%。[结论]该研究为谷子机械化收获时期合理选择与收获技术推广提供一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成熟时期 收获方式 含水率 损失率 含杂率 破碎率
下载PDF
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20
作者 周游 董成森 《湖南农业科学》 2009年第12期108-111,共4页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在理论和实践中备受关注,国内外都在对其进行研究。就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特别是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分别对城市生态系统健康概念的研究进展及现状,评价指标体系、方法、标准,所存在的问题及...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在理论和实践中备受关注,国内外都在对其进行研究。就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特别是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分别对城市生态系统健康概念的研究进展及现状,评价指标体系、方法、标准,所存在的问题及趋势等重要内容进行了回顾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态系统健康 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方法 评价标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