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8,78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拮抗菌Bs43的鉴定、抑菌机理及其对采后柑橘绿霉病的生防效果 被引量:13
1
作者 吕捷 陈云 +1 位作者 朱从一 李红叶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85-892,4,共9页
【目的】为了开发对采后柑橘绿霉菌有效的生防措施,对从田间分离的1株生防细菌Bs43进行了鉴定,并对其拮抗活性、抑菌机理和生防效果进行了研究。【方法】运用BIOLOG鉴定板法及16S rDNA序列同源比对法对菌株Bs43进行鉴定;通过与其他柑橘... 【目的】为了开发对采后柑橘绿霉菌有效的生防措施,对从田间分离的1株生防细菌Bs43进行了鉴定,并对其拮抗活性、抑菌机理和生防效果进行了研究。【方法】运用BIOLOG鉴定板法及16S rDNA序列同源比对法对菌株Bs43进行鉴定;通过与其他柑橘采后病原真菌的对峙培养了解Bs43拮抗谱;通过含不同浓度代谢产物培养基培养柑橘绿霉菌,以及水-琼脂法、配合镜检研究Bs43代谢产物的拮抗活性及抑菌机理;用果实刺伤接种法对Bs43对采后柑橘绿霉病生防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菌株Bs43的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序列比对结果与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相符。该生防菌主要通过抑制孢子萌发、菌丝生长和产孢来发挥对柑橘绿霉菌的抑制作用。该生防菌有着较宽的拮抗谱,对其他柑橘采后病原真菌也具有良好的抑制活性,对柑橘绿霉菌的生防效果明显,且其抗菌物质的一部分对高温稳定。【结论】根据16S rDNA序列及生理生化特征,将菌株Bs43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综合菌株Bs43的拮抗谱、抑菌机理及生防效果,显示其具有一定的生防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绿霉病 鉴定 解淀粉芽孢杆菌 抑菌机理
下载PDF
桃蚜乙酰胆碱酯酶基因克隆及我国多地区桃蚜S431F突变频率检测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晓岚 田兆丰 李永丹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7期91-95,共5页
克隆我国桃蚜乙酰胆碱酯酶基因(ace1、ace2)cDNA。我国桃蚜ace1经与NCBI(Gen Bank:AF287291.1)比对未发现氨基酸替换,ace2基因经c DNA末端快速克隆技术得到全长(NCBI已注册的ace2 GenBank:AY147797.1缺失3'端182 bp),ace2全长为2 02... 克隆我国桃蚜乙酰胆碱酯酶基因(ace1、ace2)cDNA。我国桃蚜ace1经与NCBI(Gen Bank:AF287291.1)比对未发现氨基酸替换,ace2基因经c DNA末端快速克隆技术得到全长(NCBI已注册的ace2 GenBank:AY147797.1缺失3'端182 bp),ace2全长为2 022 bp,编码674个氨基酸,序列已提交NCBI(GeneBank:KJ561353)。与NCBI(Gen Bank:AY147797.1)比对发现,我国桃蚜ace2除已报道的与桃蚜抗药性有关的S431F突变(氨基酸序列431位丝氨酸变为苯丙氨酸)外,在氨基酸序列55位处发现亮氨酸突变为丝氨酸(L55S)。利用突变检测技术,对2015、2016年采自我国河北、辽宁、江苏、青海等多个地区的桃蚜种群单头乙酰胆碱酯酶基因突变(S431F)频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2015、2016年各种群桃蚜单头乙酰胆碱酯酶基因突变(S431F)频率均大于85%,均已处于高水平突变,突变频率与生物测定抗性水平趋势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蚜 乙酰胆碱酯酶 基因克隆 CDNA 变异检测
下载PDF
祖克S432浆纱机的技术性能
3
作者 张文强 籍霞 马长来 《山东纺织科技》 1998年第2期39-41,共3页
对该浆纱机及喷气织机与国产有梭织机配套使用时工艺参数的选择,进行了分析比较,论述了喷气与有梭两种机型的织轴对浆纱工艺要求的不同之处与选择原理。同时,对该机的不足之处采取了相应的技术措施。
关键词 浆纱机 技术性能 工艺参数 祖克
下载PDF
南方土壤中导致大豆皱叶的因子分析
4
作者 陈文杰 陈渊 +3 位作者 韦清源 汤复跃 郭小红 梁江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7-175,共9页
为找出南方大豆皱叶症发生的诱因,本研究从南方土壤中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两个角度进行探索研究。利用混池法和ICP-OES技术研究正常叶混池和皱叶混池的差异元素,利用构建的皱叶残留异质系中皱叶家系材料GY_C和正常叶家系材料GY_N,采用... 为找出南方大豆皱叶症发生的诱因,本研究从南方土壤中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两个角度进行探索研究。利用混池法和ICP-OES技术研究正常叶混池和皱叶混池的差异元素,利用构建的皱叶残留异质系中皱叶家系材料GY_C和正常叶家系材料GY_N,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皱叶土壤的不同土层、营养液、灰烬、叶浆,进行土壤浸泡液、土壤消毒、氮肥等处理后大豆皱叶材料皱叶症的变化。结果表明:皱叶环境土壤的表层、中层和底层土均可导致GY_C叶片皱缩,中层土中的GY_C叶片皱缩程度略高于表层和底层土。氮磷钾配比失衡的营养液处理GY_C叶片未发生皱缩。ICP-OES分析皱叶混池E 1和正常叶混池E 0的31种元素后,未发现E 1/E 0比值为1.7倍以上的元素,且E 1中锰元素含量低于E 0。皱叶灰烬及土壤浸泡液处理基质后GY_C叶片未发生皱缩。移栽试验表明,南方土壤和基质比例超过3∶1时GY_C长出的新叶依然皱缩,而复种的盆栽中南方土壤和基质比例低于1∶8时GY_C叶片也会发生皱缩,且随着复种次数增加,皱叶程度有所增加。解剖观察皱叶材料的根、茎、叶柄未发现明显的虫害痕迹。-80,60,80,100和120℃处理的南方土壤中GY_C叶片不发生皱缩。综上所述,南方土壤中的微生物因素可能是导致大豆皱叶的关键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皱叶 因子 土壤 南方 ICP-OES
原文传递
四川辣椒炭疽病菌鉴定及防治药剂筛选研究
5
作者 张河庆 宋占峰 +4 位作者 韩帅 吴婕 苗明军 席亚东 乔昕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3-99,共7页
为明确四川辣椒产区辣椒炭疽病致病菌株,筛选有效防治药剂,采集并分离鉴定了资阳、盐源等7个辣椒产区的辣椒炭疽病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10种杀菌剂对辣椒炭疽病菌的室内毒力,采用离体果实法测定6种杀菌剂对辣椒炭疽病的防治效果。... 为明确四川辣椒产区辣椒炭疽病致病菌株,筛选有效防治药剂,采集并分离鉴定了资阳、盐源等7个辣椒产区的辣椒炭疽病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10种杀菌剂对辣椒炭疽病菌的室内毒力,采用离体果实法测定6种杀菌剂对辣椒炭疽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7个辣椒产区分离到的辣椒炭疽病菌均为Colletotrichum scovillei;C.scovillei菌丝对咪鲜胺、戊唑醇、氟环唑、苯醚甲环唑、氟啶胺、腈菌唑敏感性较高;6种杀菌剂对辣椒炭疽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效由高到低依次为咪鲜胺(95.66%)>戊唑醇(92.43%)>氟环唑(81.00%)>腈菌唑(75.29%)>氟啶胺(72.40%)>苯醚甲环唑(67.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炭疽病 杀菌剂 毒力
下载PDF
澳洲坚果新害虫——脊胸露尾甲生物学习性观察
6
作者 许丽月 王进强 +4 位作者 孔祥东 张永科 朱国渊 吴忠华 贺熙勇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7-122,共6页
在云南省西双版纳澳洲坚果种植区发现为害澳洲坚果的新害虫——脊胸露尾甲,为准确掌握其生物学习性,在室内以澳洲坚果果仁为食料饲养该虫,观察各虫态形态、成虫交配习性、产卵习性,测定卵孵化率及各虫态存活率。结果表明,脊胸露尾甲发... 在云南省西双版纳澳洲坚果种植区发现为害澳洲坚果的新害虫——脊胸露尾甲,为准确掌握其生物学习性,在室内以澳洲坚果果仁为食料饲养该虫,观察各虫态形态、成虫交配习性、产卵习性,测定卵孵化率及各虫态存活率。结果表明,脊胸露尾甲发育经历卵、幼虫、蛹、成虫4个虫态,其中幼虫分为3个龄期,随着龄期增长,幼虫体长、体宽和头壳宽度逐渐增加。成虫羽化后不会立即交配,交配前期(4.65±0.04)d,交配时长不等,初次交配时长(13.78±0.29)min,雄成虫存在争夺交配权行为。雌成虫产卵前期(8.65±0.03)d,初次产卵量(1.94±0.06)粒,一天中15:00—18:00产卵量/h最高;雌成虫对产卵位置具有选择性,背光面着卵率极显著高于向光面。卵孵化率随着相对湿度增加而不断提高。常规饲养条件下,卵、1龄幼虫、2龄幼虫、3龄幼虫、蛹的存活率分别为(86.50±0.69)%、(83.31±2.99)%、(94.85±0.71)%、(97.09±1.46)%、(98.77±1.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澳洲坚果 新害虫 脊胸露尾甲 虫态 产卵
原文传递
132份葡萄种质资源叶片对灰霉病的抗性鉴定
7
作者 刘勇 何华平 +7 位作者 王富荣 王会良 艾小艳 朱炜 张杨 甘志猛 龚林忠 张必红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6-200,205,共6页
为明确不同葡萄种质对灰霉病的抗性差异,以132份葡萄种质叶片为试材,采用人工接种病原菌的方法鉴定其对灰霉病的抗性。结果表明,不同葡萄种质对灰霉病的抗性差异明显。对灰霉病表现高抗(highly resistant,HR)的种质2份,占鉴定资源总数的... 为明确不同葡萄种质对灰霉病的抗性差异,以132份葡萄种质叶片为试材,采用人工接种病原菌的方法鉴定其对灰霉病的抗性。结果表明,不同葡萄种质对灰霉病的抗性差异明显。对灰霉病表现高抗(highly resistant,HR)的种质2份,占鉴定资源总数的1.51%;表现抗(resistant,R)的种质14份,占总数的10.61%;表现中抗(middle resistant,MR)的种质89份,占总数的67.42%;表现感病(susceptible,S)的种质22份,占比16.67%;表现高感(highly susceptible,HS)的种质5份,占比3.79%。未发现对灰霉病完全免疫的葡萄种质,其中圆叶葡萄较抗病;其次为美洲种、欧美杂种;欧亚种易感病。此外,地方种质资源郧西葡萄对灰霉病表现良好的抗性。研究结果为抗灰霉病葡萄新品种选育及相关理论研究提供了优异的种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种质资源 灰霉病 抗病性 鉴定
原文传递
西葫芦新品种京葫42的选育
8
作者 李海真 张帆 +3 位作者 张国裕 田佳星 贾长才 谢水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5-127,共3页
京葫42是以抗病自交系865为母本,以820为父本配制而成的温室专用抗病西葫芦一代杂种。中早熟,生长势强,茎秆粗壮,低温弱光下连续结瓜能力强,抗白粉病、小西葫芦花叶病毒(ZYMV)、西瓜花叶病毒(WMV)和番木瓜花叶病毒(PRSV);商品瓜翠绿色,... 京葫42是以抗病自交系865为母本,以820为父本配制而成的温室专用抗病西葫芦一代杂种。中早熟,生长势强,茎秆粗壮,低温弱光下连续结瓜能力强,抗白粉病、小西葫芦花叶病毒(ZYMV)、西瓜花叶病毒(WMV)和番木瓜花叶病毒(PRSV);商品瓜翠绿色,中长柱形,瓜条顺直,商品性好;每667 m^(2)产量12000 kg左右,适宜华北、西北、黄淮海和东北地区越冬温室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葫芦 京葫42 一代杂种
下载PDF
氯氟醚菌唑与醚菌酯组合物对草莓白粉病生物活性测定及田间药效评价
9
作者 胡长效 曹丹 +1 位作者 王昊晗 张莹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7-111,共5页
为明确氯氟醚菌唑与醚菌酯对草莓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及最佳复配比,采用盆栽法测定了氯氟醚菌唑、醚菌酯单剂及二者组合物对草莓白粉病的室内生物活性,并基于最佳增效配比进行了田间药效评价试验。结果表明,氯氟醚菌唑、醚菌酯单剂对草莓... 为明确氯氟醚菌唑与醚菌酯对草莓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及最佳复配比,采用盆栽法测定了氯氟醚菌唑、醚菌酯单剂及二者组合物对草莓白粉病的室内生物活性,并基于最佳增效配比进行了田间药效评价试验。结果表明,氯氟醚菌唑、醚菌酯单剂对草莓白粉病的LC50值分别为0.416 8、2.673 7 mg·L^(-1),二者质量比在3∶7~6∶4范围内呈现增效作用,以4∶6复配时增效最显著,共毒系数为149。基于该质量比的400 g·L^(-1)氯氟醚菌唑悬浮剂(SC)与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WG)组合物,在用药量25 g·(667 m^(2))^(-1)时防效最佳,第1、2、3次施药后7 d对草莓白粉病的田间防效分别为78.67%、87.00%、91.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白粉病 氯氟醚菌唑 醚菌酯 生物活性 田间药效
下载PDF
哈茨木霉β-葡聚糖酶诱导、纯化及对黄瓜幼苗的促生防病作用
10
作者 杨春林 李洪浩 +1 位作者 胡强 席亚东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1-128,共8页
在实验室条件下分别以β-葡聚糖、麦麸和黄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细胞壁作为唯一碳源诱导哈茨木霉菌(Trichoderma harzianum)Th-30发酵产生β-葡聚糖酶,采用硫酸铵盐析和琼脂糖凝胶色谱柱层析法对β-葡聚糖酶进行分离纯化,以津... 在实验室条件下分别以β-葡聚糖、麦麸和黄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细胞壁作为唯一碳源诱导哈茨木霉菌(Trichoderma harzianum)Th-30发酵产生β-葡聚糖酶,采用硫酸铵盐析和琼脂糖凝胶色谱柱层析法对β-葡聚糖酶进行分离纯化,以津研4号黄瓜为试验材料,探究β-葡聚糖酶对黄瓜幼苗抗性生理指标、形态指标的影响及黄瓜常见土传病害的防控作用。结果表明:不同诱导条件下木霉Th-30发酵产β-葡聚糖酶活性差异显著,经β-葡聚糖诱导发酵的粗酶液酶活性最高,发酵72 h时达75.63 U·mL^(-1);纯化的β-葡聚糖酶比活力为783.56 U·mg^(-1),是粗酶液的45.32倍;5倍液和10倍液β-葡聚糖酶可显著提高黄瓜幼苗的根系活力、游离脯氨酸含量、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活性以及根冠比和壮苗指数;β-葡聚糖酶10倍液处理对黄瓜立枯病、黄瓜枯萎病、黄瓜疫病、黄瓜猝倒病、黄瓜菌核病的防效为50.36%~80.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茨木霉 Β-葡聚糖酶 分离纯化 黄瓜幼苗 生防作用
下载PDF
温室条件下中棉113对不同地区棉花黄萎病菌的抗性评价
11
作者 赵丽红 张亚林 +4 位作者 冯自力 魏锋 冯鸿杰 周京龙 朱荷琴 《中国棉花》 2024年第1期11-14,共4页
为明确中棉113对不同黄萎病菌株的抗性,采用源于新疆、河北和河南的11个不同致病型黄萎病菌株,在温室条件下采用蛭石沙土无底纸钵定量蘸菌液法对中棉113抗病性进行鉴定,分析中棉113对不同致病型菌株的抗性,以及发病情况与生物量指标的... 为明确中棉113对不同黄萎病菌株的抗性,采用源于新疆、河北和河南的11个不同致病型黄萎病菌株,在温室条件下采用蛭石沙土无底纸钵定量蘸菌液法对中棉113抗病性进行鉴定,分析中棉113对不同致病型菌株的抗性,以及发病情况与生物量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播种后50 d,中棉113的病情指数为19.15~34.82,说明中棉113对这11个菌株均有较好的抗性,达到抗或耐水平。此外,不同致病型黄萎病菌株侵染中棉113对其生物量指标的影响不同,对棉花株高、地上部鲜物质质量和根冠比的影响不显著,而对根长、地下部鲜物质质量存在显著影响。相关分析表明,中棉113病情指数与地下部鲜物质质量、根冠比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地上部鲜物质质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将中棉113的黄萎病发生情况与生物量指标相结合可较好地评价其黄萎病抗性,这些结果可为中棉113适宜种植区域的划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中棉113 黄萎病 病害防治 抗病性 品种区域划分
下载PDF
解淀粉芽孢杆菌B235对花生根腐病的防治效果研究
12
作者 张丽芳 曹阳 张兰 《花生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2-78,共7页
利用功能微生物防治花生根腐病是一种环境友好、绿色高效的防控措施。本研究进行了盆栽及田间小区试验,观察花生根腐病的发病情况及解淀粉芽孢杆菌B235对镰孢菌的防治效果。病原菌接种试验结果表明:接种镰孢菌的花生种子出苗慢、主侧根... 利用功能微生物防治花生根腐病是一种环境友好、绿色高效的防控措施。本研究进行了盆栽及田间小区试验,观察花生根腐病的发病情况及解淀粉芽孢杆菌B235对镰孢菌的防治效果。病原菌接种试验结果表明:接种镰孢菌的花生种子出苗慢、主侧根短小、发病率高,出苗率最差的为混合F1和F2两株菌的处理,出苗率仅为28.2%。盆栽生防试验结果表明:与接种病原菌的处理组相比,接种生防菌B235后能显著提升花生的发芽率和出苗率,发芽率和出苗率均在60%以上,最高可分别达到68.5%和65.3%;根腐病病情指数显著降低,防治效果均达60%以上,最高可分别达69.5%和65.5%。小区试验结果表明:相较于对照处理组,生防菌处理组表现为出苗率高、根系发达;在开花期,发病率为4.5%,显著低于常规处理的6.7%和对照处理的10.5%;在成熟期,各处理组发病率差异明显,对照组花生镰孢菌根腐病发病严重,发生率达19.8%,生防菌B235处理组根腐病发生较轻,为5.0%,显著低于常规处理的7.3%,且增产显著;同时发现接种菌株B235对花生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也产生积极的影响。综上所述,生防菌B235能够显著降低根腐病的发生、促进花生生长和产量提升,且有利于保持土壤微生态,具有较强的推广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淀粉芽孢杆菌 花生 根腐病 镰孢菌 生物防治
下载PDF
新入侵害虫葡萄花翅小卷蛾的生物学特性
13
作者 阿地力·沙塔尔 王洁 +1 位作者 李俊峰 郭文超 《生物安全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9-105,共7页
【目的】掌握新入侵我国的进境植物检疫性害虫葡萄花翅小卷蛾在吐鲁番市的生物学特性及种群周年发生规律,为其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田间以性引诱剂定点监测、野外网室笼罩饲养以及室内人工饲养相结合的方法,观察葡萄花翅小... 【目的】掌握新入侵我国的进境植物检疫性害虫葡萄花翅小卷蛾在吐鲁番市的生物学特性及种群周年发生规律,为其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田间以性引诱剂定点监测、野外网室笼罩饲养以及室内人工饲养相结合的方法,观察葡萄花翅小卷蛾生活习性及其种群发生规律。【结果】该虫在我国新疆吐鲁番市1 a发生5代,以蛹在葡萄藤皮下越冬。越冬蛹翌年3月底—4月初(葡萄开墩)开始羽化,4月上旬为羽化高峰期(清明节前后),中旬为羽化末期。越冬代成虫将卵产于花芽上,4月中旬第1代幼虫开始孵化;第1代成虫于5月中旬开始羽化,5月下旬羽化结束;第2代成虫于6月下旬开始出现,7月上旬为羽化高峰期;第3代成虫于7月底开始羽化,8月上旬为羽化高峰期;第4代成虫于8月底开始羽化,9月上旬为羽化高峰期;越冬代幼虫10月上旬开始化蛹越冬,大部分幼虫更趋向于在老树的藤皮下化蛹。成虫的飞行、取食、交配、产卵等行为多发生在黄昏。越冬代成虫将卵产于葡萄花序萼片以及花蕾上;第1~3代成虫将卵产于葡萄果实表面,第4代成虫将卵产于葡萄二次开的花絮上,卵单产,单雌产卵量为20~40粒左右。第1代幼虫取食葡萄花絮,第2~4代幼虫危害葡萄果实,并有自相残杀的习性,糖醋液(红糖∶醋∶酒∶水=6∶3∶1∶10)对成虫有一定的诱杀效果。【结论】该虫在吐鲁番1 a发生5代,各世代划分明显,越冬代发生数量最大,无世代重叠现象,随温度升高各世代和虫态的发育历期缩短,幼虫在葡萄整个生长季节均造成危害,第3、4代幼虫危害成熟果实,引起果实大量腐烂并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性害虫 葡萄花翅小卷蛾 生活史 习性 发生规律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的腐烂茎线虫在内蒙古地区适生区预测
14
作者 杨帆 赵远征 +2 位作者 张晓明 王东 周洪友 《生物安全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1-168,共8页
【目的】为保障马铃薯产业健康发展,加强腐烂茎线虫的检疫防控工作,对其在内蒙古地区的适生区进行预测分析。【方法】根据腐烂茎线虫在我国最新的分布和环境数据,通过MaxEnt生态位模型和ArcGIS软件,预测当前和未来气候条件下腐烂茎线虫... 【目的】为保障马铃薯产业健康发展,加强腐烂茎线虫的检疫防控工作,对其在内蒙古地区的适生区进行预测分析。【方法】根据腐烂茎线虫在我国最新的分布和环境数据,通过MaxEnt生态位模型和ArcGIS软件,预测当前和未来气候条件下腐烂茎线虫在内蒙古地区的适生区。【结果】MaxEnt模型的AUC平均值为0.929,预测结果准确可靠。预测结果显示:当前气候条件下腐烂茎线虫在内蒙古地区的适生区面积为41.8万km^(2),占全区面积的35.31%。研究表明,在2021—2040年和2041—2060年,腐烂茎线虫在内蒙古地区的总适生区面积将不断扩大;其中在SSP1_2.6气候情景下,在赤峰市、通辽市和兴安盟将出现腐烂茎线虫的高适生区;在SSP3_7.0气候情景下,在鄂尔多斯市、赤峰市、通辽市将出现腐烂茎线虫高适生区。利用Jackknife刀切法计算得到影响腐烂茎线虫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为温度季节性变化方差、最湿月降雨量、最冷季平均温、昼夜温差月均温、最湿季平均温。【结论】腐烂茎线虫在内蒙古地区有进一步扩散的风险,建议在未来气候情景下出现腐烂茎线虫高度适生区的盟市,应加强调运检疫和疫情监测,防止腐烂茎线虫进一步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烂茎线虫 MAXENT 潜在适生区 气候模式
下载PDF
樱桃番茄新品种珍味1号的选育
15
作者 何秀萍 胡继军 +1 位作者 邰连赛 刘杨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6-118,共3页
珍味1号是以自交系W-1-3-1-4为母本,以B-1-2-1-2-1为父本配制而成的粉红果樱桃番茄一代杂种。早熟,无限生长类型,植株生长势较强,叶量较少,以多岐花序为主;成熟果粉红色,幼果有绿果肩,果实短椭圆形,口味酸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9.5%,番茄... 珍味1号是以自交系W-1-3-1-4为母本,以B-1-2-1-2-1为父本配制而成的粉红果樱桃番茄一代杂种。早熟,无限生长类型,植株生长势较强,叶量较少,以多岐花序为主;成熟果粉红色,幼果有绿果肩,果实短椭圆形,口味酸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9.5%,番茄红素含量66.2 mg·kg^(-1),VC含量289.3 mg·kg^(-1);坐果能力强,平均单果质量18 g,6穗果后留2片叶摘心,每667 m^(2)前期产量850 kg左右,总产量3300 kg左右,高抗黄瓜花叶病毒病(CMV)、枯萎病,中抗烟草花叶病毒病(TMV)、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TYLCV),适合上海、江苏、浙江地区春季保护地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樱桃番茄 珍味1号 一代杂种
下载PDF
5种杀虫剂对绿盲蝽的室内毒力及田间防效
16
作者 杨斌 郑嘉诚 阎雄飞 《农学学报》 2024年第2期23-29,共7页
筛选出防治绿盲蝽(Apolyguslucorum)高效、低毒和安全的杀虫剂,为绿盲蝽的科学防控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本研究以食料浸渍法和田间喷雾法,分别测定了噻虫嗪、阿维菌素、苦参碱、鱼藤酮和蛇床子素,5种杀虫剂对绿盲蝽的室内毒力及田... 筛选出防治绿盲蝽(Apolyguslucorum)高效、低毒和安全的杀虫剂,为绿盲蝽的科学防控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本研究以食料浸渍法和田间喷雾法,分别测定了噻虫嗪、阿维菌素、苦参碱、鱼藤酮和蛇床子素,5种杀虫剂对绿盲蝽的室内毒力及田间防治效果。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显示:5种杀虫剂对绿盲蝽的毒力均随杀虫剂浓度的升高而增强,对绿盲蝽的毒力大小顺序为:噻虫嗪>阿维菌素>苦参碱>鱼藤酮>蛇床子素,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在绿豆田用药3d后,300mg/L噻虫嗪和600mg/L噻虫嗪的防治效果最好,田间防效均已达到75%以上。在绿豆田用药7d后,600mg/L噻虫嗪的防治效果最好,其次为300 mg/L噻虫嗪和1000 mg/L阿维菌素,田间防效均超过70%,1600 mg/L苦参碱田间防治效果为58.94%,1600 mg/L鱼藤酮和1600 mg/L蛇床子素田间防效约为50%。5种杀虫剂对绿盲蝽均有防治效果,噻虫嗪和阿维菌素对绿盲蝽防治效果较好,建议用于绿盲蝽大田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盲蝽 杀虫剂 室内毒力 防治效果
下载PDF
保护地鸭儿芹蛞蝓诱杀技术研究
17
作者 王丽君 徐玉萍 +2 位作者 牟玉杰 胡凤新 陈杏禹 《园艺与种苗》 CAS 2024年第2期30-32,共3页
[目的]野蛞蝓是现代保护地中为害日益严重、防治困难的一种害虫,不仅在鸭儿芹上造成孔洞、缺刻,粪便和虫体还会污染菜株;取食造成的伤口,极易引起灰霉病、软腐病的流行。为有效防治野蛞蝓的危害,进行了不同果蔬切片拌和四聚乙醛可湿性... [目的]野蛞蝓是现代保护地中为害日益严重、防治困难的一种害虫,不仅在鸭儿芹上造成孔洞、缺刻,粪便和虫体还会污染菜株;取食造成的伤口,极易引起灰霉病、软腐病的流行。为有效防治野蛞蝓的危害,进行了不同果蔬切片拌和四聚乙醛可湿性粉剂的诱杀试验。[方法]利用野蛞蝓喜食香甜食物的特性,分别以橙子切片+四聚乙醛可湿性粉剂(处理A)、苹果切片+四聚乙醛可湿性粉剂(处理B)和大白菜切段+四聚乙醛可湿性粉剂(处理C)等3个处理为诱杀剂,对照为鸭儿芹切段+四聚乙醛可湿性粉剂,连续7 d对野蛞蝓进行诱杀,每天检查、记录诱杀的野蛞蝓数量。[结果]经SPSS软件分析,处理A效果最好,诱杀率可达96.3%;处理B效果次之,为90.6%,这2种诱杀剂均可在生产中使用。而处理C诱杀率仅为26.6%,与对照无明显差异,生产中不建议使用。[结论]生产中可以在保护地内使用30 g橙子切片加3 g四聚乙醛可湿性粉剂来诱杀野蛞蝓,效果很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地 鸭儿芹 蛞蝓 诱杀
下载PDF
蔬菜主要害虫烟蓟马的鉴定与防治
18
作者 刘永春 王攀 +5 位作者 骆海波 周利琳 杨绍丽 望勇 杨帆 司升云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6-130,共5页
近年来,烟蓟马呈加重发生的趋势,已成为我国葱蒜类蔬菜上的重要害虫之一。了解烟蓟马不同虫态的形态特征、为害特点和发生规律,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是控制该害虫发生的关键。烟蓟马(Thrips tabaci Lindeman)又名葱蓟马、棉蓟马,属缨翅目(... 近年来,烟蓟马呈加重发生的趋势,已成为我国葱蒜类蔬菜上的重要害虫之一。了解烟蓟马不同虫态的形态特征、为害特点和发生规律,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是控制该害虫发生的关键。烟蓟马(Thrips tabaci Lindeman)又名葱蓟马、棉蓟马,属缨翅目(Thysanoptera)蓟马科(Thripidae)蓟马属(Thrips),属于世界性害虫(Muvea et al.,2014),广泛分布于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等各大洲,在我国绝大多数省份均发现其危害(韩运发,19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葱蒜类蔬菜 烟蓟马 棉蓟马 葱蓟马 为害特点 不同虫态 缨翅目 形态特征
下载PDF
浅析羊肚菌稳产高产相关的科学技术问题
19
作者 边银丙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37,共7页
六妹羊肚菌(Morchella sextelata)、梯棱羊肚菌(M.importuna)和七妹羊肚菌(M.eximia)在我国已经实现商业化栽培,但依然无法稳产高产。笔者明确指出羊肚菌栽培面临的风险,剖析羊肚菌在遗传多样性、性亲和模式与生活史、菌核及菌霜生物学... 六妹羊肚菌(Morchella sextelata)、梯棱羊肚菌(M.importuna)和七妹羊肚菌(M.eximia)在我国已经实现商业化栽培,但依然无法稳产高产。笔者明确指出羊肚菌栽培面临的风险,剖析羊肚菌在遗传多样性、性亲和模式与生活史、菌核及菌霜生物学功能、营养吸收与转运机制、环境作用机制等方面需要研究的基本科学问题,明确羊肚菌在菌种质量管理、栽培场地适宜性评价、生长环境调控、田间精细管理等方面亟待突破的技术难题,阐述羊肚菌稳产高产栽培理论及关键技术的研究方向和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肚菌 高产 稳产 科学问题 技术难题
下载PDF
成都地区蓝莓病害发生情况及防治建议
20
作者 李靖 祝进 +7 位作者 宋海岩 王玲利 何成勇 徐子鸿 许红飞 涂美艳 陈栋 江国良 《四川农业科技》 2024年第3期58-61,共4页
成都是四川蓝莓的重要产区,产区气候系暖湿亚热带太平洋东南季风气候,适宜的温湿度有利于病害繁殖,生产中蓝莓常因病害发生而使果品减产、品质降低,直接影响经济效益。2020~2023年项目团队对成都地区蓝莓的病害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研究,... 成都是四川蓝莓的重要产区,产区气候系暖湿亚热带太平洋东南季风气候,适宜的温湿度有利于病害繁殖,生产中蓝莓常因病害发生而使果品减产、品质降低,直接影响经济效益。2020~2023年项目团队对成都地区蓝莓的病害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研究,发现近年来为害蓝莓的主要病害为真菌性病害,其中灰霉病、炭疽病、根腐病、枝枯病、叶斑病为成都地区蓝莓园的主要病害;其他病害如缺铁性黄化病、白粉病、根瘤病、锈病、裂果、日灼等虽有发生,但发病普遍较轻;并针对不同病害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方法,以期为生产中蓝莓病害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莓 病害发生 防治 建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