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4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祖克S432浆纱机的技术性能
1
作者 张文强 籍霞 马长来 《山东纺织科技》 1998年第2期39-41,共3页
对该浆纱机及喷气织机与国产有梭织机配套使用时工艺参数的选择,进行了分析比较,论述了喷气与有梭两种机型的织轴对浆纱工艺要求的不同之处与选择原理。同时,对该机的不足之处采取了相应的技术措施。
关键词 浆纱机 技术性能 工艺参数 祖克
下载PDF
中国防治果蔬灰霉病的杀菌剂应用及防控关键技术
2
作者 赵建江 路粉 +4 位作者 吴杰 毕秋艳 刘翔宇 韩秀英 王文桥 《现代农药》 CAS 2024年第2期33-38,共6页
由葡萄孢属真菌(Botrytis spp.)引起的果蔬灰霉病是一种世界性的植物病害,采收前及采收后均能对果蔬产生危害,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介绍了我国果蔬灰霉病的发生与为害、杀菌剂应用现状、防治中存在的问题、防控关键技术,以期为灰霉病的科... 由葡萄孢属真菌(Botrytis spp.)引起的果蔬灰霉病是一种世界性的植物病害,采收前及采收后均能对果蔬产生危害,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介绍了我国果蔬灰霉病的发生与为害、杀菌剂应用现状、防治中存在的问题、防控关键技术,以期为灰霉病的科学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霉病 杀菌剂 化学防治 应用现状 抗药性
下载PDF
长春花感染柑橘黄龙病菌微波热处理防控效果
3
作者 张建桃 刘杰帆 +3 位作者 梁家茵 刘广彬 郑永钦 许美容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1-218,共8页
为探索黄龙病防治途径,开展微波热处理对黄龙病的防控效果研究。该研究搭建了微波热处理平台,对长春花微波热处理参数(转盘转速、单个磁控管的微波功率、磁控管数量)进行优化,并用优化后的参数组合对感病长春花进行热处理,处理后90 d内... 为探索黄龙病防治途径,开展微波热处理对黄龙病的防控效果研究。该研究搭建了微波热处理平台,对长春花微波热处理参数(转盘转速、单个磁控管的微波功率、磁控管数量)进行优化,并用优化后的参数组合对感病长春花进行热处理,处理后90 d内跟踪检测长春花叶片中黄龙病菌的浓度、淀粉和类黄酮的含量。结果表明,长春花微波热处理的最优参数组合为单个磁控管的微波功率150 W、3个磁控管、转速15 r/min;热处理90 d后,感病长春花叶片中的黄龙病菌Ct值(阈值循环数,该值低于32时为阳性)由阳性(17.01±0.97)转至近阴性(31.91±2.35),病菌浓度下降了99.98%,淀粉含量和类黄酮含量恢复至正常水平,植株的活性恢复较好。研究表明,微波热处理有效抑制植物体内的黄龙病菌,可为黄龙病的规模化防治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害 微波 热处理 黄龙病 长春花 防治效果
下载PDF
云南烟草产区辣椒脉斑驳病毒的调查及其遗传多样性分析
4
作者 陈越 韩天华 +5 位作者 马文广 钟静 尹跃艳 赵丽玲 李婷婷 丁铭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2-201,218,共11页
明确辣椒脉斑驳病毒(chilli veinal mottle virus,ChiVMV)在云南6个州(市)烟草生产区的分布、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对病害的防控预警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2022年采集自云南6个州(市)不同烟草产区的96份疑似感染ChiVMV的烟草样品... 明确辣椒脉斑驳病毒(chilli veinal mottle virus,ChiVMV)在云南6个州(市)烟草生产区的分布、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对病害的防控预警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2022年采集自云南6个州(市)不同烟草产区的96份疑似感染ChiVMV的烟草样品为试验材料,利用电子显微镜负染色观察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病毒进行检测和鉴定,获得21个ChiVMV云南烟草分离物的cp基因序列。利用SDT、MEGA、RDP、DnaSP及Arlequin等生物学软件对21个云南烟草分离物及NCBI上下载的38个来自不同国家、地区及寄主的ChiVMV分离物cp基因序列的系统进化、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从云南6个州(市)烟草生产区采集的96份烟草样品中,ChiVMV检出率为51.04%;序列比对发现,本研究获得的cp基因与NCBI中38个ChiVMV分离物cp基因的核苷酸一致性在84.1%以上;系统发育分析发现,59个ChiVMV分离物按照地理位置的远近被划分为4个分支,聚类结果具有明显的地理分布特征,而与寄主植物无关;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分析表明,4个地理种群的ChiVMV cp基因遗传多样性水平均较高,中国种群与印度、泰国和其他国家种群间发生了很大的遗传分化且差异显著(P<0.05);遗传力分析显示,基因交流、遗传漂变和基因的负选择压力是ChiVMV分离物适应性进化的重要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脉斑驳病毒 云南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CP基因
下载PDF
中国北方稻田及其周边环境中根结线虫种类鉴定
5
作者 杨芳 徐幸 +4 位作者 郭荣 于文娟 彭云良 姬红丽 卓富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8-108,共11页
【目的】了解我国北方稻田及其周边环境中根结线虫的种类,为进一步制定水稻根结线虫病的防治策略提供参考。【方法】2020和2021年春季从我国河南、山东、宁夏、北京、吉林、黑龙江、新疆、甘肃、河北、辽宁、山西、陕西和内蒙古13个省(... 【目的】了解我国北方稻田及其周边环境中根结线虫的种类,为进一步制定水稻根结线虫病的防治策略提供参考。【方法】2020和2021年春季从我国河南、山东、宁夏、北京、吉林、黑龙江、新疆、甘肃、河北、辽宁、山西、陕西和内蒙古13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连片稻田、周围田埂、旱地等采集了1032份土样,每份土样与灭菌河沙混合后平均分成3等份分别放入花盆中,盆中一半播水稻一半播番茄,50 d后检测水稻或番茄根系是否有根结产生。挑取阳性样品根结中的雌成虫,制作会阴花纹玻片,对根结线虫种类进行形态鉴定;同时利用我国常见6种根结线虫特异性引物对土样中的根结线虫种类进行分子鉴定。【结果】生物测定结果显示,有119份土样能够引起水稻或番茄幼苗产生根结,总检出率为11.53%,其中宁夏回族自治区土样检出率最高,为33.33%。在根结线虫种类鉴定中发现,拟禾谷根结线虫(Meloidogyne graminicola)为北方水稻产区优势种,占鉴定样品的96.83%;花生根结线虫(M.arenaria)、北方根结线虫(M.hapla)、南方根结线虫(M.incognita)、象耳豆根结线虫(M.enterolobii)和爪哇根结线虫(M.javanica)分别占鉴定样品的84.13%,52.38%,31.75%,15.87%和3.17%。受1,2,3,4,5和6种根结线虫侵染的土样比例分别为11.11%,28.57%,28.57%,28.57%,3.18%和0%。其中最常见的为拟禾谷根结线虫、南方根结线虫、花生根结线虫和北方根结线虫混合侵染(23.81%),其次为拟禾谷根结线虫和花生根结线虫混合侵染(22.22%),再次为拟禾谷根结线虫、花生根结线虫和北方根结线虫混合侵染(15.87%),其他不同种类根结线虫混合侵染的田块比例不超过10.00%。【结论】根结线虫广泛分布于我国北方稻田及其周边环境中,其中拟禾谷根结线虫为优势种,象耳豆根结线虫也已适应低温由南向北扩散,今后应加大研究根结线虫在北方露地低温环境下的适应能力及扩散和危害风险,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根结线虫鉴定 混合侵染 拟禾谷根结线虫 象耳豆根结线虫 中国北方
下载PDF
苍耳茎腐病病原菌鉴定及其杀真菌剂室内筛选
6
作者 张雪梅 张廷富 +3 位作者 罗映清 常艳华 宋波 文国琴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3-361,共9页
【目的】探究引起苍耳茎腐病的一种病原菌,并通过室内抑菌试验挖掘在多菌灵、抑霉唑、腐霉利、噻菌灵、甲基托布津、咯菌腈和咪鲜胺7种杀真菌剂中对病原菌抑制效果最佳的农药品种。【方法】采用菌丝尖端切割法从发病苍耳茎基部分离病原... 【目的】探究引起苍耳茎腐病的一种病原菌,并通过室内抑菌试验挖掘在多菌灵、抑霉唑、腐霉利、噻菌灵、甲基托布津、咯菌腈和咪鲜胺7种杀真菌剂中对病原菌抑制效果最佳的农药品种。【方法】采用菌丝尖端切割法从发病苍耳茎基部分离病原菌,通过科赫氏法则验证苍耳茎腐病病原菌。对病原菌的菌落、菌丝和菌核进行形态特征观察,通过分子生物学PCR技术扩增其ITS和TEF1⁃α序列并克隆测序,进一步分析鉴定病原菌种类,并对苍耳茎腐病病原菌进行室内杀真菌剂的筛选。【结果】分离到的6株病原菌与罗耳阿太菌(Athelia rolfsii)形态特征一致。将其菌丝和菌核分别接种于健康的苍耳茎基部,约1周后实验组出现与田间发病苍耳植株相同的茎腐病病症。NCXS⁃1克隆测序序列与数据库中的多个A.rolfsii菌株的相应序列一致性为100%;所筛选的7种农药杀菌剂中,NCXS⁃1对多菌灵、抑霉唑、腐霉利、噻菌灵和甲基托布津不敏感,而咯菌腈和咪鲜胺对A.rolfsii的菌落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以咯菌腈的抑制作用最强,EC_(50)为0.12 mg/L。【结论】明确引起苍耳茎腐病的病原菌为A.rolfsii。7种农药中咯菌腈是抑制苍耳茎腐病病菌生长效果最佳的杀真菌剂。研究结果可为苍耳茎腐病的有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苍耳 茎腐病 病原鉴定 罗尔阿太菌 杀真菌剂
下载PDF
南方番茄病毒在海南省的发生分布及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7
作者 车海彦 林雅婷 +1 位作者 罗大全 龙海波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0-40,共11页
病毒病是海南番茄生产中危害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在利用小RNA深度测序技术鉴定海南番茄病毒病病原时发现,南方番茄病毒(Southern tomato virus,STV)在海南省多个市(县)的样品中存在,而且发现1株STV单独侵染的样品。为了解STV在海南省的发... 病毒病是海南番茄生产中危害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在利用小RNA深度测序技术鉴定海南番茄病毒病病原时发现,南方番茄病毒(Southern tomato virus,STV)在海南省多个市(县)的样品中存在,而且发现1株STV单独侵染的样品。为了解STV在海南省的发生分布情况,利用RT-PCR技术,对2015—2021年采自海南省的987份疑似病毒侵染的番茄叶片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9个市(县)的142份样品中检测到STV,早在2015年STV就已经在海南番茄上存在,检出率从2015年(8.82%)到2021年(22.45%)呈逐年上升趋势。同时结合RACE和RT-PCR技术扩增到4个STV海南分离物的全长基因组,长度均为3446 nt,包含2个部分重叠的ORFs,ORF1(147~1280 nt)和ORF2(1048~3336 nt)分别编码p42蛋白(377 aa)和RdRp蛋白(762 aa),5′UTR和3′UTR的长度分别为146 nt和110 nt。序列一致性分析表明,4个STV海南分离物间基因组序列一致性为99.86%~100.00%,与目前GenBank公布的所有STV分离物基因组间序列一致性为98.45%~99.94%。基于全基因组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80个STV分离物被明显分为2个组(组Ⅰ和组Ⅱ),组Ⅰ包括亚洲、美洲、欧洲和非洲分离物;组Ⅱ中除1个亚洲分离物外,其他均为欧洲分离物;4个海南分离物被分在组Ⅰ,STV分离物的分组与地域呈一定的相关性,而与寄主无相关性。4个海南分离物与组Ⅰ分离物基因组序列变异度较高的区域位于881~1061 nt和1521~1721 nt,与组Ⅱ分离物基因组序列变异度较高的区域位于2041~2241 nt和2761~2921 nt。STV分离物基因组间未发现重组事件。这是在海南省首次报道发现STV。本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STV在海南省的分布、发生趋势及遗传多样性,为病害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番茄病毒 小RNA深度测序 RT-PCR检测 基因组
下载PDF
西宁市杨树腐烂病病原菌分离及杨树腐烂病菌的寄主范围和药剂敏感性测定
8
作者 刘媛媛 马强 +2 位作者 张磊 李正男 孙平平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9-125,129,共8页
对采自青海西宁市新疆杨(Populus alba var.pyramidalis)上的杨树腐烂病样品进行病原菌分离、致病性测定和病原鉴定。利用离体枝条接种法测定分离自青海(Cytospora chrysosperma QHYSFL6~8)和内蒙古呼和浩特(Cryptosphaeria pullmanensi... 对采自青海西宁市新疆杨(Populus alba var.pyramidalis)上的杨树腐烂病样品进行病原菌分离、致病性测定和病原鉴定。利用离体枝条接种法测定分离自青海(Cytospora chrysosperma QHYSFL6~8)和内蒙古呼和浩特(Cryptosphaeria pullmanensis YSFL1、Cytospora chrysosperma YSFL3、C.chrysosperma YSFL4-2)共6株杨树腐烂病菌对大紫李(Prunus salicina)、串枝红杏(P.armeniaca cv.Chuanzhihong)、金红苹果(Malus pumila cv.Jinhong)、海棠(M.spectabilis)和中华枸杞(Lycium chinense)枝条的致病性,并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其对苯醚甲环唑、腈菌唑、吡唑醚菌酯、戊唑醇、咪鲜胺和多菌灵共6种化学药剂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从青海省西宁市感病的新疆杨上分离到3株致病菌,将其命名为QHYSFL6、QHYSFL7、QHYSFL8,形态学结合内转录间隔区(ITS)与β微管蛋白基因序列确定3株菌均为C.chrysosperma。供试的6株病原菌均可侵染大紫李和串枝红杏,但不能侵染金红苹果、海棠和中华枸杞。不同杨树腐烂病菌对待测药剂的敏感性差异明显,6种待测化学药剂对供试菌株均表现出一定的抑制活性,其中,苯醚甲环唑对6种病菌的抑制效果最好,EC_(50)值为1.1348×10^(-5)~6.4400×10^(-4)mg/L,可作为两地杨树腐烂病防治的首选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tospora chrysosperma Cryptosphaeria pullmanensis 苯醚甲环唑
下载PDF
解淀粉芽孢杆菌B235对花生根腐病的防治效果研究
9
作者 张丽芳 曹阳 张兰 《花生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2-78,共7页
利用功能微生物防治花生根腐病是一种环境友好、绿色高效的防控措施。本研究进行了盆栽及田间小区试验,观察花生根腐病的发病情况及解淀粉芽孢杆菌B235对镰孢菌的防治效果。病原菌接种试验结果表明:接种镰孢菌的花生种子出苗慢、主侧根... 利用功能微生物防治花生根腐病是一种环境友好、绿色高效的防控措施。本研究进行了盆栽及田间小区试验,观察花生根腐病的发病情况及解淀粉芽孢杆菌B235对镰孢菌的防治效果。病原菌接种试验结果表明:接种镰孢菌的花生种子出苗慢、主侧根短小、发病率高,出苗率最差的为混合F1和F2两株菌的处理,出苗率仅为28.2%。盆栽生防试验结果表明:与接种病原菌的处理组相比,接种生防菌B235后能显著提升花生的发芽率和出苗率,发芽率和出苗率均在60%以上,最高可分别达到68.5%和65.3%;根腐病病情指数显著降低,防治效果均达60%以上,最高可分别达69.5%和65.5%。小区试验结果表明:相较于对照处理组,生防菌处理组表现为出苗率高、根系发达;在开花期,发病率为4.5%,显著低于常规处理的6.7%和对照处理的10.5%;在成熟期,各处理组发病率差异明显,对照组花生镰孢菌根腐病发病严重,发生率达19.8%,生防菌B235处理组根腐病发生较轻,为5.0%,显著低于常规处理的7.3%,且增产显著;同时发现接种菌株B235对花生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也产生积极的影响。综上所述,生防菌B235能够显著降低根腐病的发生、促进花生生长和产量提升,且有利于保持土壤微生态,具有较强的推广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淀粉芽孢杆菌 花生 根腐病 镰孢菌 生物防治
下载PDF
杨叶枯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防治药剂筛选及杨树抗病性评价
10
作者 冯连荣 矫丽曼 +5 位作者 张妍 王乃锐 王诗琦 彭儒胜 宋立志 池玉杰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3-109,共7页
为防治杨树叶枯病,利用单因素试验,对中荷64杨(P.×euramericana cv.‘N3016’)上分离获得的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进行了生物学特性及室内防治药剂筛选研究,并开展了不同品种杨树抗叶枯病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链格孢菌菌... 为防治杨树叶枯病,利用单因素试验,对中荷64杨(P.×euramericana cv.‘N3016’)上分离获得的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进行了生物学特性及室内防治药剂筛选研究,并开展了不同品种杨树抗叶枯病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链格孢菌菌丝生长的适宜培养基为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适宜碳源为玉米粉,适宜氮源为酵母提取物,适宜培养温度范围为25~30℃,适宜pH为8,光照条件对菌丝生长影响不大,致死温度为52℃。采用生长速率法进行室内防治药剂筛选,结果显示,选用的5种生物制剂防治效果优于2种化学药剂,各药剂抑制作用排序从大到小依次为哈茨木霉(3亿菌落/g)、枯草芽孢杆菌(100亿芽孢/g)、质量分数为10%的多抗霉素、质量分数为3%的中生菌素、质量分数为2%的宁南霉素、质量分数为50%的多菌灵、质量分数为75%的百菌清,将哈茨木霉(3亿菌落/g)和枯草芽孢杆菌(100亿芽孢/g)作为防治链格孢菌的适宜药剂。选用7个黑杨派品种杨树,利用模糊数学隶属度函数法,开展了杨树抗叶枯病综合评价,确定中荷64杨为高感品种,中辽1号杨和欧美杨177为中感品种,渤丰1号杨、渤丰3号杨、辽育3号杨和欧美杨111为高抗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 叶枯病 生物学特性 药剂筛选 抗病性评价
下载PDF
基于改进Swin-Transformer的柑橘病叶分类模型
11
作者 方俊泽 郭正 +2 位作者 李歌 邢素霞 王瑜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2-258,共7页
针对柑橘病害人工检测效率低、成本高、准确度低等问题,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对柑橘病叶进行分类识别。首先,建立模拟复杂环境下的柑橘病叶数据集。其次,提出一种改进的Swin-Trasnformer柑橘病叶分类模型,包含局部感知通道增强注意力模块(LP... 针对柑橘病害人工检测效率低、成本高、准确度低等问题,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对柑橘病叶进行分类识别。首先,建立模拟复杂环境下的柑橘病叶数据集。其次,提出一种改进的Swin-Trasnformer柑橘病叶分类模型,包含局部感知通道增强注意力模块(LPCE),以提升模型的感受野和特征表达能力,通过通道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加权,使模型更容易提取关键特征。试验证明本文模型的分类识别准确率达到98.52%,精确率、召回率和F 1-score分别达到98.17%、98.24%、98.28%,均超过基线模型。该模型为柑橘病害的检测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病叶 深度学习 分类识别 Swin-Transformer 注意力模块
下载PDF
甘薯茎腐病室内药剂筛选及田间防治效果评估
12
作者 柴荣耀 游雨欣 +6 位作者 邱海萍 倪剑萍 郭峻宁 张震 李斌 沈升法 王艳丽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3期647-651,共5页
通过室内毒力测定及大田试验进行药剂筛选,筛选出对甘薯茎腐病的有效防控药剂,以期为甘薯茎腐病的防治提供新的途径。采用含毒介质法中的最低抑制浓度法,对19种药剂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并在此基础上选取6种防治效果较好的药剂开展田间防... 通过室内毒力测定及大田试验进行药剂筛选,筛选出对甘薯茎腐病的有效防控药剂,以期为甘薯茎腐病的防治提供新的途径。采用含毒介质法中的最低抑制浓度法,对19种药剂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并在此基础上选取6种防治效果较好的药剂开展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室内毒力测定中溴硝醇的抑菌效果最强,抑菌最低有效浓度为4.69 mg·L^(-1),其次为噻霉酮、中生菌素、春雷霉素(加收米)、土霉素、硫酸链霉素、春雷·噻唑锌,抑菌最低有效浓度分别为7.50、18.25、28.13、37.50、75.00、150.00 mg·L^(-1)。大田试验选取的6种药剂中,春雷·噻唑锌的防治效果最佳,可达82.16%,其次噻霉酮、中生菌素、溴硝醇和春雷·中生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9.55%、77.18%、76.56%、75.02%,均可作为田间甘薯茎腐病的有效防控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茎腐病 防控 药剂筛选 田间防治效果
下载PDF
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及其对西兰花废弃茎叶品质的改善
13
作者 姚晓红 孙宏 +5 位作者 沈琦 周航海 赵志伟 吴逸飞 王新 汤江武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2期459-464,共6页
本试验旨在筛选纤维素降解菌,并探究其用于废弃西兰花茎叶发酵的可行性。以西兰花种植土壤和实验室保藏菌种为筛选源,采用羧甲基纤维素酶(CMC)-刚果红染色法进行初筛,以CMC活性和滤纸酶(FPA)活性为指标进行复筛,获得一株高产纤维素酶的... 本试验旨在筛选纤维素降解菌,并探究其用于废弃西兰花茎叶发酵的可行性。以西兰花种植土壤和实验室保藏菌种为筛选源,采用羧甲基纤维素酶(CMC)-刚果红染色法进行初筛,以CMC活性和滤纸酶(FPA)活性为指标进行复筛,获得一株高产纤维素酶的菌株,编号XLG2-1。对其进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通过形态学及生理生化分析,确定其为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将菌株接种于废弃西兰花茎叶中进行发酵,发现粗蛋白、小肽和粗多糖含量分别比发酵前提高了0.41、11.5和10.4百分点;粗脂肪、粗纤维和粗灰分含量分别比发酵前降低了0.21、0.25和0.02百分点。扫描电镜结果显示,发酵后的样品结构疏松,表面有大量孔洞,并有菌附着,表明该菌能分解利用西兰花废弃茎叶,有助于解决其资源化利用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 短小芽孢杆菌 西兰花废弃茎叶 发酵
下载PDF
植物生长期根部病害生防菌筛选方法改进及其装置研制
14
作者 黄植清 刘莹儿 +3 位作者 黄名丽 陈英绘 尚常花 陆祖军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0-215,共16页
为克服室内筛选生防菌的方法往往忽略植物基础作用的弊端,本文比较双重培养法、液体介质筛选法和种苗基质筛选法的优劣,并在改进种苗基质筛选法的基础上研制新装置。该装置由耐高温(135℃)、高压(0.15 MPa)的500 mL PP组培瓶改装而成。... 为克服室内筛选生防菌的方法往往忽略植物基础作用的弊端,本文比较双重培养法、液体介质筛选法和种苗基质筛选法的优劣,并在改进种苗基质筛选法的基础上研制新装置。该装置由耐高温(135℃)、高压(0.15 MPa)的500 mL PP组培瓶改装而成。组培瓶的柱状空间分为植物种植区、植物病原菌培养区和候选生防菌培养区,各区间以0.45μm硝酸纤维滤膜隔阻。植物种植区敞口、植物病原菌培养区和候选生防菌培养区以盖子密闭。本文装置以近似自然条件的植物根系分泌物和土壤渗出物作为基质筛选候选生防菌,获得的结果更可信;以菌体密度的变化反映病原菌和候选生防菌的拮抗效果,容易检测。该装置构造简单、成本低廉、使用方便,可用于各种植物根部病原菌生防菌的批量筛选,但不适用于植物叶片、茎秆病害的生防菌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原菌 生防菌 筛选 铜绿假单胞菌 拮抗
下载PDF
羧甲基壳聚糖诱导葡萄柚果实抗病防御代谢物差异分析
15
作者 刘胜红 杨清 +4 位作者 吴化雨 唐勇 王芳 李根前 邓佳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3-173,共11页
为研究羧甲基壳聚糖(CMCS)诱导采后葡萄柚果实抗性代谢物的差异,以葡萄柚果实为试材,采用1.5%CMCS和无菌水(CK)分别诱导葡萄柚24 h,利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分析葡萄柚果实中代谢物的差异。结果表明,CMCS诱导葡萄柚24 h,共得到92种差异... 为研究羧甲基壳聚糖(CMCS)诱导采后葡萄柚果实抗性代谢物的差异,以葡萄柚果实为试材,采用1.5%CMCS和无菌水(CK)分别诱导葡萄柚24 h,利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分析葡萄柚果实中代谢物的差异。结果表明,CMCS诱导葡萄柚24 h,共得到92种差异代谢物,其中,上调36种,下调56种。KEGG通路注释结果表明,差异代谢物被显著(P<0.05)富集到21条通路中,主要参与氨基酸和苯丙烷代谢。进一步筛选发现L−谷氨酰胺、L−谷氨酸、L−天冬酰胺、L−精氨酸、酪胺、丙二酸、莽草酸、D−赤藓−3−甲基苹果酸、反式肉桂酸和香豆素的表达量发生显著变化,且显著(P<0.05)高于CK。另将相关差异代谢物与关键抗性差异基因(HSP17.4B、NCED1、GGCT2;2、HSP22.0、WRKY53、HSP22.0、WRKY40、WRKY54)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证实两者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甲基壳聚糖 代谢组 采后防治 氨基酸代谢 苯丙烷代谢
下载PDF
油茶IDD基因家族鉴定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16
作者 陈健鑫 吴峰婧琳 +4 位作者 魏玉倩 杨娅琳 马焕成 杨红玉 伍建榕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7-258,共12页
油茶(Camellia oleifera)是山茶科(Theaceae)的一种特有的油料植物,具有重要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随着油茶的集约化种植,病虫害大量发生,加之良种选育滞后,严重制约着油茶产业的发展。INDETERMINATE DOMAIN(IDD)家族是高等植物中一类... 油茶(Camellia oleifera)是山茶科(Theaceae)的一种特有的油料植物,具有重要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随着油茶的集约化种植,病虫害大量发生,加之良种选育滞后,严重制约着油茶产业的发展。INDETERMINATE DOMAIN(IDD)家族是高等植物中一类保守的转录因子,通过介导植物内源激素进而调控植物的基础免疫反应。为鉴定油茶中IDD基因家族成员,本研究以油茶全基因组信息为参考,通过IDD基因家族保守结构域鉴定了29个油茶CoIDD基因家族成员,进一步明确了各基因的结构、理化性质、系统进化关系、亚细胞定位。通过RT-PCR克隆到1个与AtIDD4/5/6同源的CoIDD4基因,明确了其理化性质、表达模式及核定位信号,同时分析了其启动区顺式作用元件的类型。研究结果表明,29个CoIDD基因家族成员分为4个亚组,平均亲水系数均小于0,属于亲水性蛋白,且亚细胞定位均位于细胞核内;克隆到CoIDD4基因的全长ORF框包含1620bp碱基,编码539个氨基酸,主要在叶片和花器官中表达;该基因启动子区顺式作用元件主要是参与光响应和植物激素响应元件两大种类。综上所述,本研究在油茶中鉴定了29个IDD基因家族成员,其中CoIDD4基因与AtIDD4/5/6亲缘关系较近,推测其可能参与油茶激素信号转导和基础免疫反应调节等进程,为油茶IDD转录因子功能解析提供理论基础,也为油茶的抗性优良品种选育及分子育种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IDD基因家族 生物信息学分析 植物激素 抗性调控
下载PDF
根系分泌物介导的植物对土传病害的抗性机制
17
作者 方天一 岳艳玲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2-61,共10页
根系分泌物作为地下防御物质越来越受到关注。近年来,研究逐渐揭示了植物在病原胁迫下根系分泌物的表达特征及其在植物抗病性中的作用,一些由根分泌物介导的抗性调节机制也已被模拟。鉴于土传病害造成的损失日益增加,了解根系分泌物如... 根系分泌物作为地下防御物质越来越受到关注。近年来,研究逐渐揭示了植物在病原胁迫下根系分泌物的表达特征及其在植物抗病性中的作用,一些由根分泌物介导的抗性调节机制也已被模拟。鉴于土传病害造成的损失日益增加,了解根系分泌物如何抵抗各种病原菌已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全面综述了土壤病原胁迫下根系分泌物介导的植物抗性机制,研究病原胁迫下根系分泌物的表达特征,根系分泌物在植物抗病过程中的作用,以及抗性根介导的分泌物和植物抗性的功能。讨论了当前植物病害条件下根系分泌物对植物抗性的影响,旨在为今后土传病害抗性机制的研究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系分泌物 土传病害 植物抗性
下载PDF
叶面真菌群落对白粉病发病的分子生态响应机制
18
作者 黄海涛 刘文仪 +7 位作者 杨文武 张建铎 米其利 李菁菁 陈义强 李浩斌 尹华群 高茜 《激光生物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73-79,共7页
叶面微生物群落组成与植物叶部病害发生密切相关,但植物真菌性叶部病害的发病程度与叶面真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的关联机制仍然未知。本研究利用真核生物内源转录间隔区(ITS)扩增子高通量测序技术,在茄科作物白粉病不同发病程度下,研究了... 叶面微生物群落组成与植物叶部病害发生密切相关,但植物真菌性叶部病害的发病程度与叶面真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的关联机制仍然未知。本研究利用真核生物内源转录间隔区(ITS)扩增子高通量测序技术,在茄科作物白粉病不同发病程度下,研究了叶面真菌群落的组成和多样性差异,解析了叶面真菌分子生态网络拓扑性质的变化规律,并探明了叶面真菌群落系统发育装配的生态过程。多样性分析表明,随着白粉病病情程度加重,叶面真菌群落丰富度及多样性逐渐下降;网络分析表明,相较于中度和重度感病植株,轻微发病植株叶面真菌网络的节点和连接数更多,网络密度、聚集系数和平均连通度更高。在不同发病程度的植株中,叶面真菌群落的系统发育装配的生态过程均由随机性主导,但随着发病程度加重,叶面真菌群落趋向于系统发育扩散。综上所述,病原菌入侵改变了叶面真菌群落结构,扰动了真菌群落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群落系统发育的生态装配过程,这些结果为深入认识白粉病病害与叶面真菌群落关联机制和生产上防控该病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粉病 叶面微生物 真菌群落 生态网络 群落装配
下载PDF
潍坊学院绿化植物常见病害发生特点及其防治
19
作者 常志隆 李奎岩 +1 位作者 王梦琪 刘彩云 《潍坊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6-10,共5页
潍坊学院是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院校,校园绿化植物种类繁多,植被覆盖率高,植物病害防控是校园绿化养护的重要内容。本文对2022-2023年潍坊学院校园绿化植物病害进行了调查分析。调查结果发现,校园绿化植物叶果枝病害主要有白粉斑、锈病、... 潍坊学院是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院校,校园绿化植物种类繁多,植被覆盖率高,植物病害防控是校园绿化养护的重要内容。本文对2022-2023年潍坊学院校园绿化植物病害进行了调查分析。调查结果发现,校园绿化植物叶果枝病害主要有白粉斑、锈病、叶斑病、枣疯病、泡桐丛枝病,根茎部病害主要有杨树溃疡病、五角枫枯萎病、垂柳冠瘿病等。校园植物病害发生种类较多,但发生程度一般,总体可控。病害防控可结合秋季清洁田园及时清除病株残体,早春及时喷药减少越冬菌源量等措施预防。另外,校园绿化中优先选用抗耐病品种合理规划栽植是病害防治的根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潍坊学院 绿化植物 叶果枝病害 根茎部病害 防控措施
下载PDF
标准化果园多功能作业平台关键技术研究现状与趋势
20
作者 刘羊 刘宇洋 +3 位作者 陈江春 李景彬 林小卫 蔺广兆 《智能化农业装备学报(中英文)》 2024年第1期31-39,共9页
我国是水果生产和消费大国,产量和面积常年居世界首位。然而我国果园长期面临复杂环境,传统人工作业存在成本高、劳动力紧缺、效率低等问题,随着标准化、规模化果园的建立,传统模式已不适应现代果园的发展。多功能作业技术平台集成采摘... 我国是水果生产和消费大国,产量和面积常年居世界首位。然而我国果园长期面临复杂环境,传统人工作业存在成本高、劳动力紧缺、效率低等问题,随着标准化、规模化果园的建立,传统模式已不适应现代果园的发展。多功能作业技术平台集成采摘、开沟、施肥、喷雾、运输等功能,有效提升果园作业效率,节约成本,成为现代林果业高效发展的关键工具。主要概述了多功能作业平台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包括对升降结构与底盘系统两大关键部分,并对国内外标准化果园作业平台的发展动态进行概述,从简单移动平台到可扩展平台,后续加入导航与自动调平系统等一系列改进,通过对比不同类型果园作业平台的特点和优势,明晰国内多功能作业平台发展不足,并总结归纳分析出国内外多功能作业平台主要研究重心聚焦在自动调平技术、通用底盘技术、导航避障技术、升降技术、底盘通过性技术、动力系统协调管理技术、系统品质提升技术等方面,并且探讨了我国多功能作业平台发展所面临的瓶颈,如信息化、智能化不足,政策支持相对滞后等。最后,针对我国作业平台与国外作业平台发展差距提出建议,如推进果园种植规范化、标准化,向信息化、智能化发展等,以期为我国果园高品质机械化作业提供发展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园作业平台 自动调平 通用底盘 导航避障 底盘通过性 动力系统协调管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