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21篇文章
< 1 2 2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番茄潜叶蛾种群定殖与种群重建及延续能力研究
1
作者 张桂芬 万坤 +9 位作者 潘梦妮 王龙 黄聪 王玉生 张毅波 冼晓青 杨念婉 桂富荣 刘万学 万方浩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4-524,共11页
【背景】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是一种对番茄等作物最具毁灭性危害的世界检疫性害虫,2017年首次在我国西北新疆伊犁的露地番茄发现,2018年又在我国西南云南临沧的保护地番茄发生,目前已快速传播至我国20余个省级区域。【目的】以成... 【背景】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是一种对番茄等作物最具毁灭性危害的世界检疫性害虫,2017年首次在我国西北新疆伊犁的露地番茄发现,2018年又在我国西南云南临沧的保护地番茄发生,目前已快速传播至我国20余个省级区域。【目的】以成虫为对象在室内笼罩条件下,研究明确番茄潜叶蛾的种群定殖、种群重建及延续能力。【方法】每笼接入不同数量(2、4、6、8、10头)的番茄潜叶蛾成虫(性比1:1),通过评价其产卵量和幼虫孵化率,研究繁殖体数量对番茄潜叶蛾种群定殖能力的影响;以1对成虫(2头,性比1:1)为起始繁殖体数量,通过种群数量动态监测、虫态(龄期)个体数量占比及丰富度指数R评价,研究番茄潜叶蛾的种群重建和延续能力。【结果】以5个繁殖体数量(2、4、6、8、10头,性比1:1)接入番茄潜叶蛾成虫,各繁殖体数量的总计产卵量分别为93.1、194.9、271.3、311.5和400.2粒,差异显著;平均单雌产卵量分别为93.1、97.4、90.4、77.9和80.0粒,差异显著,且繁殖体数量为1♀:1♂、2♀:2♂和3♀:3♂的平均单雌产卵量明显高于4♀:4♂和5♀:5♂;此外,在5个繁殖体起始数量处理中,卵孵化为幼虫的比率均比较高,为91.3%—92.7%;综合分析结果显示,种群定殖能力大小依次为5♀:5♂>3♀:3♂>4♀:4♂>2♀:2♂>1♀:1♂。1对(2头,性比1:1)番茄潜叶蛾成虫即可重新建立种群,约90 d(3个世代)后种群即可达到稳定状态。在168 d(约5个世代)的种群重建和种群延续过程中,仅在最初的0—91 d范围观察到3个较为明显的种群发生高峰(世代),高峰日总计虫量(蛹未予计入)较起始繁殖体数量分别增加77.8、60.5和60.1倍,其中,成虫数量分别增加6.4、4.1和7.7倍;之后,各虫态(卵、1—4龄幼虫、成虫)同时发生,世代重叠现象明显,种群数量趋于稳定并波动增长,总计种群数量持续稳定在96.6—140.6头,不同虫态(龄期)个体数量占比在16.67%上下波动,丰富度指数R稳定在1.011—1.094。【结论】番茄潜叶蛾1对成虫即具有较高的生殖与存活能力,传入的起始繁殖体数量越大,番茄潜叶蛾成功定殖的可能性越大;1头雌虫和1头雄虫即可重新建立种群并使种群得以稳定延续。1对成虫的传入即具有较大的入侵风险并产生足够多的后代以满足种群延续和扩张,因此,在番茄潜叶蛾防控工作中,应加强对该虫的监测预警,并力争在其点片发生期予以灭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潜叶蛾 繁殖体数量 种群定殖 种群重建 种群延续 虫态(龄期)丰富度
下载PDF
吉林省中西部地区灯下蛾类群落结构及多样性
2
作者 孙嵬 潘艺元 +3 位作者 苏前富 杨微 周佳春 高月波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7-277,共11页
为探明吉林省中西部地区蛾类昆虫的种类及组成,提供蛾类群落的多样性资料,本研究于2017年-2020年利用高空探照灯逐日诱集蛾类昆虫并分类,明确不同昆虫季节性种群动态,在此基础上对蛾类群落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共采集、鉴定蛾类昆虫18科... 为探明吉林省中西部地区蛾类昆虫的种类及组成,提供蛾类群落的多样性资料,本研究于2017年-2020年利用高空探照灯逐日诱集蛾类昆虫并分类,明确不同昆虫季节性种群动态,在此基础上对蛾类群落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共采集、鉴定蛾类昆虫18科227种,优势科为夜蛾科,种数占比达到49.34%。按为害植物类别,可分为农业害虫、林业害虫、果树害虫、蔬菜害虫等。蛾类昆虫4月始见,7、8月群落丰富度最高,7月群落多样性最高,群落均匀性随时间变化不明显。明确了不同月份优势度指数较高的种类。7、8月的蛾类群落相似性高,4、10月与各月的相似性低。本研究结果可为此区域蛾类害虫的监测预警与综合治理提供基础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蛾类害虫 种类组成 高空探照灯 虫源来源 群落多样性
下载PDF
西北地区草地贪夜蛾种群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治理策略
3
作者 张大为 陈靖 +3 位作者 魏玉红 惠娜娜 郭致杰 罗进仓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2-320,共9页
旨在明确甘肃省草地贪夜蛾的入侵来源,并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控对策。基于mtCOI基因分子标记分析中国草地贪夜蛾不同生态区8个省12个地理种群276个样品的遗传多样性指数、遗传分化系数及基因流等。结果表明,甘肃省草地贪夜蛾种群的单倍型... 旨在明确甘肃省草地贪夜蛾的入侵来源,并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控对策。基于mtCOI基因分子标记分析中国草地贪夜蛾不同生态区8个省12个地理种群276个样品的遗传多样性指数、遗传分化系数及基因流等。结果表明,甘肃省草地贪夜蛾种群的单倍型多样性指数和平均核苷酸差异数分别为0.133~0.157与0.133~0.317,均低于中国周年繁殖区广东、广西、云南种群的0.157~0.819与1.033~7.705;所有种群的Tajima’s D中性检验和Fu’s F检验结果均为负值,表明草地贪夜蛾入侵中国后经历了明显的种群扩张事件。四川种群与其他种群遗传分化显著,62个种群间存在中等程度以上的基因交流。陕西略阳、陕西宁强、甘肃徽县、甘肃成县种群的有效迁入个体数和有效迁出个体数之和分别为11 860.66、11 708.65、10 878.66和10 379.32,在中国草地贪夜蛾的基因交流过程中具有中继站的作用,表明陕南汉水谷地为中国草地贪夜蛾西线北迁入侵西北的主要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tCOI基因 草地贪夜蛾 遗传多样性 遗传分化 基因流
下载PDF
高剂量性信息素环境对草地贪夜蛾求偶和交配行为的影响
4
作者 黄丽丽 刘振东 +3 位作者 赵小英 杨志刚 郭前爽 杜永均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5-92,171,共9页
本文在风洞中模拟形成高浓度性信息素Z7-12:Ac、Z9-14:Ac和Z11-16:Ac环境,研究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Smith)的求偶和交配行为,为进一步开发交配干扰技术提供技术参数和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在高剂量性信息素环境下,草地贪夜... 本文在风洞中模拟形成高浓度性信息素Z7-12:Ac、Z9-14:Ac和Z11-16:Ac环境,研究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Smith)的求偶和交配行为,为进一步开发交配干扰技术提供技术参数和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在高剂量性信息素环境下,草地贪夜蛾雄蛾的暗期活动时间延后,而雌蛾的活动节律则没有变化,雌雄蛾之间产生了活动节律的时间差。同时,雌雄交配率和交配持续时间显著下降,交配日龄则显著延迟2 d。由于交配日龄延迟,产卵量及其孵化率也相应降低。性信息素喷射时间间隔对草地贪夜蛾性信息素释放滴度有显著影响,当间隔时间为5、10、20 min时,雌蛾释放的性信息素滴度显著下降,以5 min为最低。因此,高剂量性信息素环境不仅影响雄蛾对性信息素的定向,对雌雄蛾间化学通讯和交配也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性信息素 交配干扰 求偶 交配
下载PDF
甲维盐及其复配剂对苹果小卷叶蛾幼虫室内毒力测定及田间防治效果
5
作者 胡长效 曹丹 周梦影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5期137-139,143,共4页
为筛选出理想的防治苹果小卷叶蛾的甲维盐复配剂。采用浸叶法测定甲维盐及其复配剂对苹果小卷叶蛾的毒力,并进行田间试验验证。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不同药剂处理对苹果小卷叶蛾的毒力为甲维·氟酰胺>多杀·甲维盐>甲维&... 为筛选出理想的防治苹果小卷叶蛾的甲维盐复配剂。采用浸叶法测定甲维盐及其复配剂对苹果小卷叶蛾的毒力,并进行田间试验验证。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不同药剂处理对苹果小卷叶蛾的毒力为甲维·氟酰胺>多杀·甲维盐>甲维·茚虫威>甲维盐>甲维·杀铃脲>甲维·除虫脲>甲维·虫酰肼>甲维·虫螨腈,LC50值分别为0.799 3、0.917 2、1.123 1、2.991 4、3.209 5、4.205 5、4.830 9、4.895 2 mg/L。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第1次施药后10 d, 8种药剂对苹果小卷叶蛾防效在77.38%~91.71%。其中12%甲维·氟酰胺ME、20%多杀·甲维盐SC、10%甲维·茚虫威SC对苹果小卷叶蛾防效均超过87%。甲维·氟酰胺、多杀·甲维盐、甲维·茚虫威在推荐剂量下对苹果树安全无药害,可以作为防治苹果小卷叶蛾的高效药剂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维盐 复配剂 苹果小卷叶蛾 毒力测定 田间药效
下载PDF
3种寄主植物对白刺夜蛾生长发育、繁殖和寿命的影响
6
作者 胡桂馨 勾文山 +3 位作者 马维新 孔建宏 唐玲 孙尧德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0-115,136,共7页
白刺夜蛾Leiometopon simyrides是荒漠植物白刺的重要害虫,为明确寄主植物对白刺夜蛾生长发育的影响,以便对其进行科学监测和防控,本研究在27℃下,利用3种寄主植物(大果白刺、泡泡刺、唐古特白刺)饲养白刺夜蛾,观察记录白刺夜蛾幼虫的... 白刺夜蛾Leiometopon simyrides是荒漠植物白刺的重要害虫,为明确寄主植物对白刺夜蛾生长发育的影响,以便对其进行科学监测和防控,本研究在27℃下,利用3种寄主植物(大果白刺、泡泡刺、唐古特白刺)饲养白刺夜蛾,观察记录白刺夜蛾幼虫的取食量、各阶段的发育历期、存活率、羽化率、雌雄性比和成虫寿命等生物学特性,同时测定各寄主植物叶片的营养和次生代谢物质含量。结果表明,白刺夜蛾幼虫取食大果白刺叶片的总量最少,取食唐古特白刺的量最多。取食唐古特白刺的白刺夜蛾幼虫发育历期最短,其次为取食泡泡刺,取食大果白刺时历期最长。取食泡泡刺和唐古特白刺后,白刺夜蛾幼虫的存活率和羽化率较高,取食大果白刺存活率最低,且无成虫羽化。在唐古特白刺上,白刺夜蛾雌虫占比较高,成虫寿命较长。大果白刺的叶片总酚含量和简单酚含量最高,各营养物质含量最低,不利于白刺夜蛾的生长发育;唐古特白刺和泡泡刺酚类物质含量较低,营养物质含量较高,较适宜白刺夜蛾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唐古特白刺为白刺夜蛾的最适宜寄主植物,其次为泡泡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刺 白刺夜蛾 生长发育 取食量 营养物质 次生代谢物质
下载PDF
河北省不同地理区域的棉铃虫种群分布
7
作者 李耀发 安静杰 +6 位作者 窦亚楠 张尚卿 党志红 李明远 袁文龙 郭江龙 高占林 《河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1期60-65,共6页
随着黄河流域棉花种植面积的逐渐缩小,Bt棉花作为棉铃虫“诱杀陷阱”的作用逐渐减弱。为了明确河北省各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后棉铃虫在不同地理区域内的种群分布特点,2018年和2019年利用性信息素诱捕技术,监测了5—9月河北省从南到北不同... 随着黄河流域棉花种植面积的逐渐缩小,Bt棉花作为棉铃虫“诱杀陷阱”的作用逐渐减弱。为了明确河北省各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后棉铃虫在不同地理区域内的种群分布特点,2018年和2019年利用性信息素诱捕技术,监测了5—9月河北省从南到北不同作物上棉铃虫成虫的种群数量。结果表明:(1)河北省棉铃虫种群发生数量大,并在多种寄主作物田中广泛分布,其中冀南地区棉田棉铃虫有4个成虫发生高峰期,高峰期诱捕虫量均达到100头/个(诱捕器)以上,最高达到了272.67头/个(诱捕器);(2)棉铃虫种群数量从南到北呈逐步递减趋势,南部、中部、北部的最高诱捕虫量分别为272.67、118.00和94.50头/个(诱捕器);(3)除棉田外,花生和玉米等作物田以及葡萄等果园的棉铃虫也需要引起足够重视。本研究结果明确了河北省新的种植结构布局下不同地理区域内棉铃虫的种群数量及其分布动态,可为华北地区不同作物布局下棉铃虫的区域性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铃虫 作物布局 种群动态 黄河流域 棉花
下载PDF
草地贪夜蛾迁飞气象预报方法探索及应用
8
作者 邓环环 杨俊杰 +4 位作者 郭安红 王纯枝 谢家旭 钟敏 郭广芬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0-78,共9页
为了准确预报害虫的迁飞轨迹,将天气预报技术应用于迁飞性害虫的预测预报,基于天气预报平台,利用欧洲中心中短期气象数值预报产品以及大气环流形势及低层风动力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的迁飞路径、迁入时间(包括首见日及... 为了准确预报害虫的迁飞轨迹,将天气预报技术应用于迁飞性害虫的预测预报,基于天气预报平台,利用欧洲中心中短期气象数值预报产品以及大气环流形势及低层风动力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的迁飞路径、迁入时间(包括首见日及高峰日)、落区等进行预报,并基于2021年草地贪夜蛾迁飞的2次典型预报案,分析2021年草地贪夜蛾春季北迁至湖北(首见日)以及秋季南迁回湖北(高峰日)的典型天气过程以及迁飞层气象要素场,运用HYSPLIT轨迹模型模拟迁飞后向轨迹,再利用草地贪夜蛾田间监测数据、测报灯监测数据以及迁飞轨迹对预报结论进行验证。结果显示,2次典型预报案例的预报结论与草地贪夜蛾田间监测数据及测报灯监测数据以及轨迹模拟的情景吻合度较好,草地贪夜蛾迁入时间、落区及路径预报基本正确。研究表明,将天气预报技术应用于迁飞性害虫的预报具有实际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迁飞性害虫 草地贪夜蛾 数值预报 HYSPLIT模型 迁飞轨迹 落区
下载PDF
草地贪夜蛾与黏虫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分析
9
作者 易春燕 刘旭 +6 位作者 王燕平 刘昌华 刘虹伶 吕玉梅 文维书 雷贤富 张翠翠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0-145,共6页
通过比较分析对食用玉米叶的草地贪夜蛾与黏虫体内肠道共生菌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玉米叶内生细菌的组成与草地贪夜蛾和黏虫肠道微生态的相互关系。选用玉米叶饲养的草地贪夜蛾和黏虫,通过16S rDNA全长扩增子测序,比较分析其肠道菌群多样... 通过比较分析对食用玉米叶的草地贪夜蛾与黏虫体内肠道共生菌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玉米叶内生细菌的组成与草地贪夜蛾和黏虫肠道微生态的相互关系。选用玉米叶饲养的草地贪夜蛾和黏虫,通过16S rDNA全长扩增子测序,比较分析其肠道菌群多样性和丰富度。由α多样性研究结果可知,草地贪夜蛾和黏虫肠道菌群多样性、物种丰富度比较接近;β多样性分析结果也表明,草地贪夜蛾和黏虫肠道菌群落结构相似性较高。KEGG通路功能预测结果表明,草地贪夜蛾和黏虫肠道菌群中均以代谢功能占比最高,主要涉及糖类代谢、氨基酸代谢和能量代谢。同样取食玉米叶的草地贪夜蛾和黏虫的肠道细菌在门水平上的核心菌群相同,在属水平上的优势菌属丰度和物种多样性差异不大,群落结构相似度高,菌群功能差异不显著,其原因可能是物种遗传特点相似、取食食物和生长环境中微生物种类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黏虫 玉米叶 肠道微生物 多样性 丰度
下载PDF
一株茶毒蛾病原细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测定
10
作者 张倪铭 陈李林 +2 位作者 倪德芳 李文凯 童应华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28,共7页
【目的】茶毒蛾是一种危害山茶属植物的主要害虫。对茶毒蛾病原细菌进行分离、鉴定及致病性测定,为该虫的生物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从茶毒蛾病死虫体上分离得到一株病原细菌菌株Nan-Y,对该菌株进行形态观察和16S rDNA分子鉴定,并采用... 【目的】茶毒蛾是一种危害山茶属植物的主要害虫。对茶毒蛾病原细菌进行分离、鉴定及致病性测定,为该虫的生物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从茶毒蛾病死虫体上分离得到一株病原细菌菌株Nan-Y,对该菌株进行形态观察和16S rDNA分子鉴定,并采用喂食法测定浓度为(1.0±0.5)×10^(10)、(1.0±0.5)×10^(11)、(1.0±0.5)×10^(12)、(1.0±0.5)×10^(13)、(1.0±0.5)×10^(14)cfu·mL^(-1)的菌悬液对茶毒蛾4龄幼虫的毒力。【结果】Nan-Y菌体杆状,在NA培养基上菌落呈淡黄色点状,边缘较整齐,表面黏稠;Nan-Y菌株为不解糖假苍白杆菌(Pseudochrobactrum asaccharolyticum),革兰氏阴性。随着菌悬液浓度增大茶毒蛾幼虫的死亡率不断升高,其中,(1.0±0.5)×10^(14)cfu·mL^(-1)菌悬液处理茶毒蛾6 d后,校正死亡率达100.00%。该细菌处理茶毒蛾幼虫3、6 d的LC50分别为5.23×10^(13)、3.04×10^(9)cfu·mL^(-1)。【结论】Nan-Y菌株对茶毒蛾幼虫有较强的致病力,在该害虫的生物防治中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毒蛾 病原细菌 致病力 不解糖假苍白杆菌 生物防治
下载PDF
玉米新害虫一点缀螟肠道细菌组成结构与多样性及功能预测
11
作者 姚云昊 王文倩 +4 位作者 杜广祖 沈云峰 孟继枝 肖文祥 陈斌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5-365,共11页
【目的】明确一点缀螟[Paralipsa gularis(Zeller)]幼虫肠道细菌组成结构与多样性并预测其功能,为后续挖掘该害虫肠道的功能菌及制定其综合防治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云南省保山和芒市一点缀螟种群为研究对象,利用传统分离培养... 【目的】明确一点缀螟[Paralipsa gularis(Zeller)]幼虫肠道细菌组成结构与多样性并预测其功能,为后续挖掘该害虫肠道的功能菌及制定其综合防治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云南省保山和芒市一点缀螟种群为研究对象,利用传统分离培养法并结合高通量测序技术,对2个地理种群一点缀螟3龄幼虫肠道细菌进行分离鉴定和测序,分析其组成结构与多样性,并通过KEGG代谢通路分析不同地理种群一点缀螟幼虫肠道细菌功能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保山一点缀螟种群3龄幼虫肠道细菌有23门48纲120目211科375属,优势属是肠球菌属(Enterococcus,38.02%)和肠杆菌属(Enterobacter,17.24%);共分离到可培养细菌2门4科5属10种,优势门、科、属、种分别是厚壁菌门(72.73%)、芽孢杆菌科(36.36%)、芽孢杆菌属(36.36%)和鹑鸡肠球菌(45.34%)。芒市一点缀螟幼虫肠道细菌有6门9纲22目46科69属,优势属是肠球菌属(56.13%)和肠杆菌科未知属(15.02%);共分离到可培养细菌2门4科4属8种,优势门、科、属、种分别是厚壁菌门(62.50%)、芽孢杆菌科(62.50%)、芽孢杆菌属(62.50%)和高地芽孢杆菌(33.85%)。保山一点缀螟种群3龄幼虫肠道细菌群落ACE指数、Chao1指数、Simpson指数和Shannon指数分别为852.00、852.00、0.93和6.03,均高于芒市种群的对应指数(196.18、196.00、0.91和4.73)。KEGG代谢途径差异分析结果显示,一点缀螟幼虫肠道细菌主要参与膜运输、氨基酸和碳水化合物等代谢过程。【结论】一点缀螟幼虫肠道细菌种类丰富,有23门48纲121目225科408属,其肠道细菌群落多样性随着地理环境条件的改变而存在差异,其中保山种群肠道细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高于芒市种群。一点缀螟幼虫肠道细菌可能参与膜运输、氨基酸和碳水化合物等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点缀螟 肠道细菌 可培养细菌 高通量测序分析
下载PDF
2021年西北地区二代黏虫重发区的虫源分析
12
作者 徐晴晴 张智 +4 位作者 刘杰 尹祥杰 李世民 宋梁栋 张云慧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6-191,210,共7页
明确一代黏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的迁入路径和各发生区域间的虫源关系,对二代幼虫的有效防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西北地区黏虫重发的典型年份2021年,收集多地黏虫时空种群动态数据,采用FNL再分析数据资料绘制风场图,利用基... 明确一代黏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的迁入路径和各发生区域间的虫源关系,对二代幼虫的有效防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西北地区黏虫重发的典型年份2021年,收集多地黏虫时空种群动态数据,采用FNL再分析数据资料绘制风场图,利用基于WRF模式的轨迹模型对迁飞轨迹进行模拟,并使用R 4.0.2进行轨迹的可视化。虫情监测表明,2021年一代黏虫迁飞高峰期主要集中在6月上中旬,中西部地区高峰期呈多峰现象,蛾峰日期随纬度升高依次推迟。风场分析显示,一代黏虫北迁期间,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受东北气旋、蒙古气旋和东亚气旋交替控制,适于黏虫远距离迁飞的偏南气流间歇性出现,但很难实现一次性远距离迁飞,锋面天气阻碍了黏虫的北迁,并造成聚集降落。轨迹分析结果表明,黄淮、江淮地区一代黏虫羽化后,部分滞留当地,大部分迁入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东西部地区存在虫源交流;宁夏、陕西、内蒙古等西北地区重发生区虫源主要来自山西、陕西、甘肃南部和四川、重庆北部等地。本文研究结果可为黏虫的监测和防控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虫 迁飞 时空动态 虫源
下载PDF
基于年龄-阶段两性生命表的不同寄主对草地贪夜蛾生长发育和繁殖力的影响
13
作者 黎叶 金奇年 +3 位作者 张建民 杜嘉宜 王圣红 王香萍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6-141,共6页
草地贪夜蛾是重要农业入侵害虫,其寄主范围十分广泛,胡萝卜与萝卜为草地贪夜蛾重要的寄主植物。为了明确草地贪夜蛾取食胡萝卜与萝卜后其生长发育与繁殖情况,为进一步了解其在不同寄主植物上的适应性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年龄-阶段两性生... 草地贪夜蛾是重要农业入侵害虫,其寄主范围十分广泛,胡萝卜与萝卜为草地贪夜蛾重要的寄主植物。为了明确草地贪夜蛾取食胡萝卜与萝卜后其生长发育与繁殖情况,为进一步了解其在不同寄主植物上的适应性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年龄-阶段两性生命表方法,测定和比较草地贪夜蛾在胡萝卜与萝卜上的生长发育、繁殖及种群参数。结果表明,取食胡萝卜的草地贪夜蛾各阶段发育历期和产卵量分别为2.93、2.57、1.93、2.30、2.67、2.60、5.33、1.73、9.83、5.72、3、2.33 d和128.66粒;取食萝卜的草地贪夜蛾各阶段发育历期和产卵量分别为3.00、3.47、2.17、2.30、3.36、2.77、5.10、1.77、10.68、7.05、2、1.75 d和89.70粒。其中,取食萝卜的草地贪夜蛾蛹期、成虫期、产卵前期、产卵期和总产卵量均高于取食胡萝卜的草地贪夜蛾,而存活率却低于取食胡萝卜的草地贪夜蛾;取食胡萝卜的草地贪夜蛾种群的内禀增长率、总繁殖率、周限增长率和净增值率分别为9.58 d^(-1)、79.94%、1.10 d^(-1)和29.9%,均显著(P<0.05)高于取食萝卜的草地贪夜蛾种群(8.65 d^(-1)、47.21%、1.09 d^(-1)和25.73%),而平均世代周期却显著短于取食萝卜的草地贪夜蛾。综上,草地贪夜蛾取食胡萝卜与萝卜均可完成世代,但与萝卜相比,胡萝卜更适合草地贪夜蛾生长。本试验结果可为深入探讨草地贪夜蛾对寄主的适应性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胡萝卜 萝卜 寄主植物 年龄-阶段两性生命表 生长发育 繁殖力
下载PDF
4种杀虫剂对豆天蛾幼虫毒力及解毒酶活性的影响
14
作者 李晓峰 郭明明 樊继伟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4-149,共6页
为掌握敌敌畏、吡虫啉、高效氯氟氰菊酯和虫螨腈4种杀虫剂对豆天蛾幼虫的毒力及对幼虫体内解毒酶活性的影响,通过浸渍法使用4种药剂梯度浓度溶液处理豆天蛾3龄幼虫,统计药后12、24、36 h的幼虫死亡率,计算不同药剂不同药后时间的半致死... 为掌握敌敌畏、吡虫啉、高效氯氟氰菊酯和虫螨腈4种杀虫剂对豆天蛾幼虫的毒力及对幼虫体内解毒酶活性的影响,通过浸渍法使用4种药剂梯度浓度溶液处理豆天蛾3龄幼虫,统计药后12、24、36 h的幼虫死亡率,计算不同药剂不同药后时间的半致死浓度(LC_(50));并用4种药剂亚致死浓度(LC_(25))处理幼虫后,测定药后0、12、24、36 h的3种解毒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羧酸酯酶、细胞色素P450)的活性。敌敌畏、吡虫啉、高效氯氟氰菊酯和虫螨腈处理幼虫12 h后,LC_(50)依次为15.83、39.49、2.64、58.64 mg/L;处理幼虫24 h后,LC_(50)依次为3.55、3.46、1.19、33.91 mg/L;处理幼虫36 h后,LC_(50)依次为1.91、1.33、1.25、24.40 mg/L。敌敌畏处理幼虫后12 h的LC_(50)是药后24、36 h的4.46、8.29倍;同样地,吡虫啉、高效氯氟氰菊酯和虫螨腈分别为(11.41、29.69)倍、(2.22、2.11)倍和(1.73、2.40)倍。4种药剂处理幼虫后12、24、36 h,幼虫体内解毒酶活性发生改变。经敌敌畏处理后,GST活性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CarE活性先大幅下降后缓慢上升再缓慢下降,CYP450活性先下降再升高;经吡虫啉处理后,幼虫GST活性先升高后降低再趋平,CarE活性先降低后升高,CYP450活性逐渐上升;经高效氯氟氰菊酯处理后,GST活性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CarE活性先降低后升高,CYP450活性先升高后降低;经虫螨腈处理后,GST活性先升高后降低,CarE活性先升高后降低再稳定,CYP450活性先降低后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天蛾 杀虫剂 毒力 解毒酶活性
下载PDF
含有伯酰胺和氰基的苯基噻唑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杀虫活性评价
15
作者 杨帅 唐豪毅 +1 位作者 赵晨 徐汉虹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4-363,共10页
【目的】噻唑是一类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五元杂环化合物,本文设计并合成一系列含有伯酰胺及氰基的苯基噻唑衍生物,进一步挖掘噻唑骨架在防治鳞翅目害虫领域的潜力。【方法】以不同取代基的苯甲酸为原料合成含有伯酰胺及氰基的噻唑衍生物... 【目的】噻唑是一类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五元杂环化合物,本文设计并合成一系列含有伯酰胺及氰基的苯基噻唑衍生物,进一步挖掘噻唑骨架在防治鳞翅目害虫领域的潜力。【方法】以不同取代基的苯甲酸为原料合成含有伯酰胺及氰基的噻唑衍生物,并经1H NMR、13C NMR和ESI-MS确证结构。采用浸液法测定目标化合物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的生物活性,并通过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计算从分子轨道层面解释该骨架具有杀虫活性的原因和差异。【结果】经结构确证,合成了22个含有伯酰胺及氰基的噻唑衍生物,其中6个化合物(6d、7d、13a、13b、14a和14b)对小菜蛾表现出很好的杀虫活性(校正死亡率>50%),尤其是化合物6d和7d,对小菜蛾的LC50达到了23.94和30.37 mg/L。构效关系表明,苯环仅取代4−CF3且5−位噻唑未取代时,表现出最优的杀虫活性。DFT计算结果表明,4−三氟甲基苯基噻唑既传递电子又接受电子,且化合物6d比7d具有更小的HOMO−LUMO间隙(ΔE)。【结论】化合物6d可作为先导化合物进一步开发,本研究可为含有噻唑骨架杀虫剂的分子设计与优化提供有价值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基噻唑 合成 杀虫活性 小菜蛾 密度泛函理论
下载PDF
PDMS系列助剂对10%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防治草地贪夜蛾的增效作用
16
作者 胡飞 徐丽娜 +9 位作者 胡本进 徐婷婷 毕思佳 吴振晨 吴艳 李桂萍 陈永田 王年安 苏贤岩 王振营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04-310,315,共8页
本研究采用室内毒力测定,助剂润湿铺展性能和田间防治效果评价研究了自研“PDMS”系列助剂(PDMS-01、PDMS-02、PDMS-03、PDMS-04)对10%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防治草地贪夜蛾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PDMS系列助剂均可提高10%甲维... 本研究采用室内毒力测定,助剂润湿铺展性能和田间防治效果评价研究了自研“PDMS”系列助剂(PDMS-01、PDMS-02、PDMS-03、PDMS-04)对10%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防治草地贪夜蛾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PDMS系列助剂均可提高10%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的毒力;7.5~17.5 g/L处理药液中添加助剂PDMS-01,药液润湿时间降低172.84~176.59 s,药液表面张力降低15.26~16.28 mN/m,玉米叶片正、背面静态接触角分别降低13.39°~24.12°和12.02°~27.56°;10%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减量30%(21 g/667m^(2))并添加PDMS-01后,无人机施药对草地贪夜蛾的3 d和14 d田间防效分别可达76.62%和82.36%,与未减量处理(30 g/667m^(2))的防效差异不显著,与添加KQ-103、凯耀高航处理差异也不显著。助剂PDMS-01可显著改善10%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药液的润湿铺展性能,减少药剂用量30%对草地贪夜蛾仍有较高防效,且速效性和持效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助剂PDMS 10%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 毒力测定 润湿性能 草地贪夜蛾
下载PDF
紫茉莉种子中对草地贪夜蛾的杀虫活性成分及杀虫机制
17
作者 詹丽 李敬丹 +2 位作者 付璇 梁宗锁 梁倩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7-54,共8页
为了研究紫茉莉种子中对草地贪夜蛾的杀虫活性成分,对紫茉莉种子石油醚萃取物进行硅胶柱层析分离和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采用浸虫法测定各馏分及化学成分对草地贪夜蛾的杀虫活性。结果表明,采用硅胶柱层析法分离紫茉莉种子石油... 为了研究紫茉莉种子中对草地贪夜蛾的杀虫活性成分,对紫茉莉种子石油醚萃取物进行硅胶柱层析分离和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采用浸虫法测定各馏分及化学成分对草地贪夜蛾的杀虫活性。结果表明,采用硅胶柱层析法分离紫茉莉种子石油醚萃取物,共得到20个馏分,其中馏分2对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最高,第7 d时为82.00%。经GC-MS分析,馏分2的主要化学成分为十三烷(9.59%)、亚油酸乙酯(51.14%)和油酸乙酯(34.26%)。这3种化学成分对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处理后第7 d,LC_(50)分别为15.06 mg/ml、5.70 mg/ml和18.42 mg/ml,亚油酸乙酯的杀虫活性最好。随亚油酸乙酯质量浓度的增加,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呈现先抑制后激活再抑制的趋势,羧酸酯酶(CarE)活性呈现先抑制后激活的趋势,Ca^(2+)-Mg^(2+)-ATP酶活性呈现先激活后抑制的趋势。综上,紫茉莉种子石油醚萃取物中杀虫活性最好的化合物为亚油酸乙酯,可为新型植物源杀虫剂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茉莉种子 草地贪夜蛾 杀虫活性 亚油酸乙酯
下载PDF
5种杀虫剂对番茄潜叶蛾的防治效果
18
作者 郭晓兰 胡琴 关参政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4年第2期67-70,共4页
选择3种生物药剂和2种化学农药,并进行组合处理,测定番茄潜叶蛾田间防治效果。研究结果表明:6%阿维·氯虫苯甲酰胺3 000倍液和20亿PIB/mL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1 000倍液组合使用,速效性、持效性及防效均最佳,药后3 d、7 d、10 d、... 选择3种生物药剂和2种化学农药,并进行组合处理,测定番茄潜叶蛾田间防治效果。研究结果表明:6%阿维·氯虫苯甲酰胺3 000倍液和20亿PIB/mL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1 000倍液组合使用,速效性、持效性及防效均最佳,药后3 d、7 d、10 d、19 d防效分别为74.48%、92.36%、90.16%、85.43%。在单剂中,使用20亿PIB/mL的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1 000倍液,药后7 d和10 d的防效分别为71.54%和84.07%,药后19 d的防效仍维持在80.10%;阿维·氯虫苯甲酰胺3 000倍液在速效性、持效性和防效上均表现出色,药后3 d、7 d、10 d防治效果分别为73.08%、91.61%和86.81%;20%多杀霉素1 000倍液药后7 d和10 d的防效为82.32%和80.82%;12%甲维·虫螨腈1 000倍液药后7 d和10 d的防效分别为85.96%和83.97%。在生产过程中上述药物应轮换使用,以降低番茄潜叶蛾的抗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潜叶蛾 生物防治 化学防治 防治效果
下载PDF
A mite parasitoid,Pyemotes zhonghuajia,negatively impacts the fitness traits and immune response of the fall armyworm,Spodoptera frugiperda
19
作者 Yanfei Song Tai’an Tian +3 位作者 Yichai Chen Keshi Zhang Maofa Yang Jianfeng Liu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SCD 2024年第1期205-216,共12页
Parasitoids are key regulators in ecological communities and widely used as agents in biocontrol programmes.The fall armyworm,Spodoptera frugiperda,recently invaded multiple continents and caused substantial economic ... Parasitoids are key regulators in ecological communities and widely used as agents in biocontrol programmes.The fall armyworm,Spodoptera frugiperda,recently invaded multiple continents and caused substantial economic losses in agriculture.Pyemotes zhonghuajia,a newly identified mite parasitoid,has shown potential for controlling various agricultural insect pests.Therefore,this study tested the performance of P.zhonghuajia in parasitising S.frugiperda.We also investigated the sublethal effects of parasitism by P.zhonghuajia on host fitness traits,transgenerational impacts,and cellular and humoral immunity.Our result showed that the fifth-instar larvae of S.frugiperda parasitised by 40 P.zhonghuajia were all dead(i.e.,a lethal effect),while parasitism by 5 or 10 P.zhonghuajia was considered sublethal since many S.frugiperda survived to adulthood and produced offspring after mating.The sublethal influences from parasitism by P.zhonghuajia resulted in reduced pupal weight,adult emergence rate and fecundity,but increased developmental time and longevity.Parasitism at both lethal(40 mites)and sublethal(10 mites)levels impaired the cellular and humoral immunity of S.frugiperda.This study presents the first empirical evidence that mite parasitoids can negatively influence host immunity.Moreover,it provides insights into the biocontrol potential of mite parasitoids and their interactions with hos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yemotes zhonghuajia Spodoptera frugiperda immunity parasitically-induced influence BIOCONTROL PARASITOID
下载PDF
Tissue distribution of cadmium and its effect on reproduction in Spodoptera exigua
20
作者 Honghua Su Menglu Wu +3 位作者 Yong Yang Yan Deng Yizhong Yang Qingming Sun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SCD 2024年第1期195-204,共10页
Vegetable fields are often contaminated by heavy metals,and Spodoptera exigua is a major vegetable pest which is stressed by heavy metals mainly by feeding.In this study,cadmium accumulation in the tissues of S.exigua... Vegetable fields are often contaminated by heavy metals,and Spodoptera exigua is a major vegetable pest which is stressed by heavy metals mainly by feeding.In this study,cadmium accumulation in the tissues of S.exigua exposed to cadmium and its effects on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the parents and the offspring were investigated.Under the stress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cadmium(0.2,3.2,and 51.2 mg kg^(-1)),the cadmium content in each tissue of S.exigua increased in a dose-dependent manner.At the larval stage,the highest cadmium accumulation was found in midgut in all three cadmium treatments,but at the adult stage,the highest cadmium content was found in fat body.In addition,the cadmium content in ovaries was much higher than in testes.When F1S.exigua was stressed by cadmium and the F_(2)generation was not fed a cadmium-containing diet,the larval survival,pupation rate,emergence rate and fecundity of the F_(2)generation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in the 51.2 mg kg^(-1)treatment compared to the corresponding F1generation.Even in the F_(2)generation of the 3.2 mg kg^(-1)treatment,the fecundity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in the parental generation.The fecundity of the only-female stressed treatment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only-male stressed treatment at the 3.2 and 51.2 mg kg^(-1)cadmium exposure levels.When only mothers were stressed at the larval stage,the fecundity of the F_(2)generation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F1generation in the 51.2 mg kg^(-1)treatment,and it was also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in the 3.2 and 0.2 mg kg^(-1)treatments.The results of our study can provide useful information for forecasting the population increase trends under different heavy metal stress conditions and for the reliable environmental risk assessment of heavy metal pollu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vy metal pollution CADMIUM Spodoptera exigua tissue distribution REPRODUC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