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8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龙江、四川和海南省稻作区水稻穗腐病病原比较分析
1
作者 张亚玲 付忠举 +7 位作者 李雪 孙宇佳 赵羽涵 顾欣怡 王艳霞 靳学慧 吴伟怀 华丽霞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8-294,共17页
【目的】明确中国黑龙江、四川和海南省稻作区水稻穗腐病病原种类及优势致病菌,为水稻穗腐病的精准防控提供参考。【方法】在黑龙江、四川和海南省的13个水稻主要生产区采集水稻穗腐病样品,通过组织分离和单孢分离法,共分离纯化到568个... 【目的】明确中国黑龙江、四川和海南省稻作区水稻穗腐病病原种类及优势致病菌,为水稻穗腐病的精准防控提供参考。【方法】在黑龙江、四川和海南省的13个水稻主要生产区采集水稻穗腐病样品,通过组织分离和单孢分离法,共分离纯化到568个菌株,对各菌株进行形态学鉴定,结合rDNA-ITS序列分析及科赫氏法则验证,明确13个水稻主要生产区穗腐病病原菌种类,分析其优势菌株及致病特征。【结果】黑龙江省水稻穗腐病病原有弯孢菌属、链格孢属和镰孢菌属3类,分别占总病原菌数的1.10%、83.43%和15.47%,链格孢属为该省份的优势菌种。海南省水稻穗腐病病原有弯孢菌属、镰孢菌属、黑孢霉属、毛色二孢属及蠕孢菌属5类,分别占总病原菌数的1.62%、89.47%、0.81%、1.62%和6.48%,镰孢菌属为该省份的优势菌种。四川省水稻穗腐病病原有弯孢菌属、链格孢属、镰孢菌属、黑孢霉属、蠕孢菌属5类,分别占总病原菌数的23.57%、13.47%、22.86%、16.43%和23.57%,无优势菌种。根据分生孢子及菌落形态差异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23个菌株,结合rDNA-ITS序列分析及科赫氏法则验证,明确了水稻穗腐病的致病菌有弯孢菌属的新月弯孢(Curvularialunata),链格孢属的细交链格孢(Alternariatenuissima)、链格孢(A.alternata)、芸薹链格孢(A.brassicae),镰孢菌属的拟轮枝镰孢(Fusariumverticillioides)、新知镰孢(F.andiyazi)、木贼镰孢(F.equiseti)、变红镰孢(F.incarnatum)、厚垣镰孢(F.chlamydosporum),黑孢霉属的稻黑孢(Nigrosporaoryzae)、球黑孢霉(N.sphaerica),毛色二孢属的可可毛色二孢(Lasiodiplodiatheobromae)及蠕孢菌属的嘴突凸脐蠕孢(Exserohilumrostratum)。分别于孕穗期和抽穗扬花期接种穗腐病致病菌,发现无论是粳稻还是籼稻品种,海南省致病菌在水稻抽穗扬花期接种后平均病情指数均高于孕穗期接种的平均病情指数;黑龙江和四川省的致病菌在抽穗扬花期接种的平均病情指数略低于孕穗期接种的平均病情指数。【结论】中国黑龙江、四川和海南省稻作区水稻穗腐病致病菌具有多样性,黑龙江省以链格孢属为优势菌种,海南省以镰孢菌属为优势菌种,四川省优势菌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穗腐病 真菌病原 优势致病菌
下载PDF
基于改进YOLOv3的水稻叶部病害检测
2
作者 赵辉 李建成 +1 位作者 王红君 岳有军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0-106,共7页
为了解决水稻小病斑检测不准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YOLOv3的水稻叶部病害检测方法Rice-YOLOv3。首先,采用K-means++聚类算法,计算新的锚框尺寸,使锚框尺寸与数据集相匹配;其次,采用激活函数Mish替换YOLOv3主干网络中的Leaky Relu激... 为了解决水稻小病斑检测不准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YOLOv3的水稻叶部病害检测方法Rice-YOLOv3。首先,采用K-means++聚类算法,计算新的锚框尺寸,使锚框尺寸与数据集相匹配;其次,采用激活函数Mish替换YOLOv3主干网络中的Leaky Relu激活函数,利用该激活函数的平滑特性,提升网络的检测准确率,同时将CSPNet与DarkNet53中的残差模块相结合,在避免出现梯度信息重复的同时,增加神经网络的学习能力,提升检测精度和速率;最后,在FPN层分别引入注意力机制ECA和CBAM模块,解决特征层堆叠处的特征提取问题,提高对小病斑的检测能力。在训练过程中,采用COCO数据集预训练网络模型,得到预训练权重,改善训练效果。结果表明:在测试集下,Rice-YOLOv3检测水稻叶部3种病害的平均精度均值(mAP)达92.94%,其中,稻瘟病、褐斑病、白叶枯病的m AP值分别达93.34%、89.68%、95.80%,相较于YOLOv3,Rice-YOLOv3检测的m AP提高了6.05个百分点,速率提升了2.8帧/s,对稻瘟病和褐斑病的小病斑的检测能力明显增强,可以检测出原始网络模型漏检的小病斑;与Faster-RCNN、YOLOv5等模型对比,Rice-YOLOv3提高了对相似病害和微小病害的识别能力,并在原始的基础上提高了检测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叶部病害 YOLOv3 病害检测 注意力机制 图像处理 目标检测
下载PDF
哈茨木霉UN⁃2β⁃葡聚糖酶诱导及对水稻纹枯病的抑菌防病作用
3
作者 杨春林 席亚东 +1 位作者 胡强 李洪浩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9-127,共9页
【目的】优化哈茨木霉UN⁃2菌株产β⁃葡聚糖酶的培养基组分及发酵参数,提高其产酶能力,研究β⁃葡聚糖酶粗酶液对水稻纹枯病病原菌的拮抗作用及田间防效,阐明哈茨木霉菌株UN⁃2在水稻纹枯病生物防治中的应用潜力。【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 【目的】优化哈茨木霉UN⁃2菌株产β⁃葡聚糖酶的培养基组分及发酵参数,提高其产酶能力,研究β⁃葡聚糖酶粗酶液对水稻纹枯病病原菌的拮抗作用及田间防效,阐明哈茨木霉菌株UN⁃2在水稻纹枯病生物防治中的应用潜力。【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不同碳源、氮源和金属离子对哈茨木霉菌株UN⁃2产β⁃葡聚糖酶的影响,利用正交试验确定木霉菌株产β⁃葡聚糖酶的最适温度、pH、接种量、瓶装量、摇床转速和发酵时间,优化哈茨木霉菌株UN⁃2产β⁃葡聚糖酶诱导发酵条件;通过体外拮抗试验和田间防效试验研究β⁃葡聚糖酶粗酶液对水稻纹枯病的抑菌防病作用。【结果】哈茨木霉菌株UN⁃2发酵产β⁃葡聚糖酶最佳碳源和氮源分别为麦麸和硫酸铵,金属离子Ca^(2+)和Mg^(2+)对木霉产β⁃葡聚糖酶活性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哈茨木霉UN⁃2菌株以10.0 g/L麦麸、0.5 g/Lβ⁃葡聚糖、4.0 g/L硫酸铵、1.5 mmol/L Ca^(2+)、0.5 mmol/L Mg^(2+)为培养基,在温度32℃、起始pH 6.5、接种量8 mL(10^(6) cfu/mL)、瓶装量30 mL/250 mL、摇床转速160 r/min条件下发酵64 h获得β⁃葡聚糖酶活性最高。木霉菌株UN⁃2产β⁃葡聚糖酶粗酶液对立枯丝核菌和禾谷丝核菌的菌丝生长和菌核萌发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由立枯丝核菌引起的水稻纹枯病的田间防效达70.45%,与5%井冈霉素处理相当,β⁃葡聚糖酶粗酶液处理可提高水稻结实率和稻粒充实度。【结论】哈茨木霉菌株UN⁃2在最优发酵条件下产酶活性达97.68 U/mL,β⁃葡聚糖酶粗酶液对水稻纹枯病具有较强的抑菌防病效果,并对水稻植株具有一定的促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茨木霉 β⁃葡聚糖酶 诱导条件 水稻纹枯病 防效
下载PDF
浅析现阶段水稻干尖线虫的危害及防治
4
作者 李海静 高扬 +5 位作者 步金宝 宋微 杨宇尘 王春光 郭晓 臧家祥 《北方水稻》 CAS 2024年第2期52-55,共4页
水稻干尖线虫是危害水稻的主要病原线虫之一,随着我国水稻节水栽培模式的推广、品种布局及耕作制度的改变,该线虫病害日趋严重。介绍了水稻干尖线虫的形态特征,简析了水稻干尖线虫对水稻的侵染危害过程及水稻干尖线虫病的田间症状表现;... 水稻干尖线虫是危害水稻的主要病原线虫之一,随着我国水稻节水栽培模式的推广、品种布局及耕作制度的改变,该线虫病害日趋严重。介绍了水稻干尖线虫的形态特征,简析了水稻干尖线虫对水稻的侵染危害过程及水稻干尖线虫病的田间症状表现;根据水稻干尖线虫病的研究进展,总结归纳该病害的防治手段及近年存在的相关防治问题并提出展望,以期为今后水稻干尖线虫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干尖线虫 形态特征 侵染 防治 展望
下载PDF
噻唑膦和吡虫啉二元复配剂防治水稻干尖线虫效果评价
5
作者 赵一桐 杨行州 +4 位作者 周冬梅 魏利辉 顾爱国 乐秀虎 冯辉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1-136,共6页
水稻干尖线虫(Aphelenchoides besseyi)是水稻上的重要病原之一,主要通过种子传播,因此浸种剂的开发与应用对该线虫的防治十分重要。基于浸渍法,室内测定和评价了噻唑膦和吡虫啉及其混配剂对水稻干尖线虫杀灭活性的效果,计算混剂的共毒... 水稻干尖线虫(Aphelenchoides besseyi)是水稻上的重要病原之一,主要通过种子传播,因此浸种剂的开发与应用对该线虫的防治十分重要。基于浸渍法,室内测定和评价了噻唑膦和吡虫啉及其混配剂对水稻干尖线虫杀灭活性的效果,计算混剂的共毒系数,并将杀虫活性最高配比组合加工成农药制剂用于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噻唑膦和吡虫啉单剂对水稻干尖线虫致死中浓度LC_(50)值分别为71.96 mg/L和317.07 mg/L;噻唑膦和吡虫啉按质量比1∶2至1∶8的比例混配后均对水稻干尖线虫杀灭活性具有相加作用,其中1∶3配比的杀虫活性最高;按此配比加工的10%和40%噻唑膦·吡虫啉可分散油悬浮剂按1∶1000倍液浸种对水稻干尖线虫的田间防效分别为94.48%和96.26%,线虫减退率分别为97.01%和96.28%,同时显著提高水稻百粒重以及降低籽粒受损率。综上,噻唑膦和吡虫啉二元复配剂可用于水稻干尖线虫的有效防治,进一步开发和应用对保障水稻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噻唑膦 吡虫啉 杀线虫剂 水稻干尖线虫 防治效果
下载PDF
稻瘟菌糖原合成酶激酶MoGSK3功能探究
6
作者 孔延元 牛刚 +1 位作者 吴春兰 王晨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3-80,94,共9页
【目的】观测稻瘟菌(Magnaporthe oryzae)糖原合成酶激酶基因MoGSK3敲除突变体表型,明确MoGSK3在稻瘟菌中的潜在生物学功能,为挖掘防治稻瘟菌新型药剂的潜在靶标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同源重组原理,用split-PCR方法获得稻瘟菌MoGSK3敲... 【目的】观测稻瘟菌(Magnaporthe oryzae)糖原合成酶激酶基因MoGSK3敲除突变体表型,明确MoGSK3在稻瘟菌中的潜在生物学功能,为挖掘防治稻瘟菌新型药剂的潜在靶标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同源重组原理,用split-PCR方法获得稻瘟菌MoGSK3敲除突变体菌株,将MoGSK3基因克隆到pFL2载体上得到MoGSK3-C融合载体,并将其通过PEG介导的原生质体转化法导入MoGSK3突变体中得到回补菌株。培养观察野生型菌株Guy11、突变体菌株G3-9及回补菌株GC-1的菌落形态和生长状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稻瘟菌产孢相关基因的表达量;观察稻瘟菌不同菌株的分生孢子形态,通过附着胞洋葱表皮穿透试验及接种水稻叶片,研究其致病力;通过KI-I_(2)染色对野生型菌株Guy11及突变体菌株G3-9分生孢子和附着胞中的糖原运输能力进行观测。【结果】稻瘟菌MoGSK3突变体存在多个表型缺陷,与野生型菌株Guy11相比,MoGSK3突变体菌株G3-9菌落直径显著变小,生长缓慢,产孢相关基因表达量下降且分生孢子出现末端伸长畸形的状态。MoGSK3基因缺失还会导致稻瘟菌菌丝末端无法形成正常的分生孢子梗,附着胞无法穿透洋葱表皮形成侵染菌丝,接种划伤水稻叶片也无法形成褐色病斑。对MoGSK3突变体菌株G3-9分生孢子及附着胞进行糖原染色后发现,突变体菌株G3-9在糖原转运能力方面存在明显缺陷。【结论】MoGSK3基因参与稻瘟菌的生长、分生孢子形成及形态建成、侵染、糖原转运等过程,是稻瘟菌重要的毒力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菌 糖原合成酶激酶 毒力因子 药剂靶标
下载PDF
GNAT类乙酰转移酶调控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的生长和致病力
7
作者 陈雨 程雨果 +1 位作者 蔡静 陶均 《热带生物学报》 2024年第2期171-181,共11页
为探究GNAT乙酰转移酶在稻黄单胞菌稻生致病变种(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icola,Xoc)中的功能,本研究首先对GNAT家族蛋白进行了结构域分析,随后构建了GNAT编码基因的单突及多突突变体,并比较了野生型菌株和这些突变菌株间的生长速... 为探究GNAT乙酰转移酶在稻黄单胞菌稻生致病变种(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icola,Xoc)中的功能,本研究首先对GNAT家族蛋白进行了结构域分析,随后构建了GNAT编码基因的单突及多突突变体,并比较了野生型菌株和这些突变菌株间的生长速度、胞外酶活性和致病力的差异。结果发现:在营养缺乏条件下,除xoc_1598突变体和敲除全部GNAT类乙酰转移酶基因的6突突变体外,其他所有突变体的生长都弱于野生型,说明此类乙酰转移酶调控Xoc的生长。此外,所有GNAT类乙酰转移酶突变都导致Xoc致病力下降。同时还发现此类乙酰转移酶对运动性、胞外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也有调控作用。实验结果表明,乙酰化修饰是Xoc生长和致病力的重要调节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黄单胞菌 乙酰转移酶 胞外酶 致病性
下载PDF
Carbon Catabolite Repressor UvCreA is Required for Development and Pathogenicity in Ustilaginoidea virens
8
作者 XIE Shuwei SHI Huanbin +4 位作者 WEN Hui LIU Zhiquan QIU Jiehua JIANG Nan KOU Yanjun 《Rice science》 SCIE CSCD 2024年第2期203-214,I0029-I0031,共15页
The rice false smut disease, caused by Ustilaginoidea virens, has emerged as a significantglobal threat to rice production. The mechanism of carbon catabolite repression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theefficient utilizatio... The rice false smut disease, caused by Ustilaginoidea virens, has emerged as a significantglobal threat to rice production. The mechanism of carbon catabolite repression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theefficient utilization of carbon nutrients and enzyme regulation in the presence of complex nutritionalconditions. Although significant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understanding carbon catabolite repression infungi such as Aspergillus nidulans and Magnaporthe oryzae, its role in U. virens remains unclear. Toaddress this knowledge gap, we identified UvCreA, a pivotal component of carbon catabolite repression,in U. virens. Our investigation revealed that UvCreA localized to the nucleus. Deletion of UvCreA resultedin decreased growth and pathogenicity in U. virens. Through RNA-seq analysis, it was found that theknockout of UvCreA led to the up-regulation of 514 genes and down-regulation of 640 genes. Moreover,UvCreA was found to be involved in the transcriptional regulation of pathogenic genes and genesassociated with carbon metabolism in U. virens. In summary, our findings indicated that UvCreA isimportant in fungal development, virulence, and the utilization of carbon sources through transcriptionalregulation, thus making it a critical element of carbon catabolite repres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stilaginoidea virens VIRULENCE carbon catabolite repression Oryza sativa rice false smut
下载PDF
一种抗稻曲病菌的摩氏假单胞菌JP2-207及其抗性机制初探
9
作者 刘思慧 明珂 +1 位作者 陈国庆 冯国忠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17,共5页
从水稻根际表面土壤分离到一株能有效抑制稻曲病菌(Ustilaginoidea virens)生长的细菌菌株JP2-207。16s r RNA基因片段扩增及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JP2-207属于摩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mosselii)。测序分析显示,JP2-207全基因组为1个大... 从水稻根际表面土壤分离到一株能有效抑制稻曲病菌(Ustilaginoidea virens)生长的细菌菌株JP2-207。16s r RNA基因片段扩增及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JP2-207属于摩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mosselii)。测序分析显示,JP2-207全基因组为1个大小5 702 443 bp的环状DNA,包含5 154个蛋白编码基因,22个r RNA和78个t RNA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了9个与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相关的基因簇,其中多个基因簇产生的代谢物被报道对植物病原菌具有抑制活性。本研究为摩氏假单胞菌JP2-207及其代谢产物防治水稻稻曲病的研究奠定了初步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氏假单胞菌 水稻 稻曲病 次生代谢产物 生物合成基因簇 生物防治
下载PDF
华南籼稻骨干亲本稻瘟病基因检测与抗性评价
10
作者 陈睿 陈子强 +3 位作者 凌波 农雯 田大刚 陈建民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6-398,共13页
选用Pi2、Piz-t、Pi9、Pi25、Pi5、Pita、Pia、Ptr、Pi1、Pikm、Pi54等11个抗稻瘟病基因的功能性分子标记,对华南稻区近年育成的90个籼稻骨干亲本进行抗性基因鉴定与稻瘟病抗性评价。结果表明,综合抗性等级达到高抗、抗、中抗、中感、... 选用Pi2、Piz-t、Pi9、Pi25、Pi5、Pita、Pia、Ptr、Pi1、Pikm、Pi54等11个抗稻瘟病基因的功能性分子标记,对华南稻区近年育成的90个籼稻骨干亲本进行抗性基因鉴定与稻瘟病抗性评价。结果表明,综合抗性等级达到高抗、抗、中抗、中感、感及高感的亲本分别为0份、3份、35份、38份、14份和0份,且年度间表现较为一致。不同鉴定时期的稻瘟病抗性级别相关性分析进一步显示,苗瘟与叶瘟、苗瘟与穗颈瘟以及叶瘟与穗颈瘟的抗性级别呈极显著正相关。对上述11个抗性基因在90个亲本中的分布进行检测,发现除Pi9基因以外,其他10个抗性基因在亲本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75.56%(Pi54)、70.0%(Pi5)、47.78%(Pi2)、31.11%(Pi25和Pia)、20.0%(Ptr)、15.56%(Pi1)、13.32%(Pita)、4.44%(Pikm)和1.11%(Piz-t)。11个抗性基因在不同省际间育成亲本中的分布频率差异较大。进一步结果表明,随着聚合抗性基因数量的增加,亲本抗性水平呈相应提升趋势,但不同抗性基因组合对于提升水稻亲本抗病性的贡献呈现明显差异。本研究为华南稻区新育成籼型常规水稻品种的合理布局及抗稻瘟病基因的育种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稻 稻瘟病 基因 抗性
原文传递
94份水稻骨干材料抗稻瘟病基因和恢复基因的分子检测与分析
11
作者 张金霞 张倩倩 +6 位作者 王书玉 刘贺梅 孙建权 胡秀明 殷春渊 王和乐 张玉红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8-64,共7页
为明确6个抗稻瘟病基因(Pita、Pi54、Pia、Pib、Pikm、Pikh)和1个恢复基因(Rf1a)在水稻骨干材料及新品系中的基因型和分布情况,从而为今后抗稻瘟病基因和恢复基因的合理利用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依据,利用6对扩增条带清晰、稳定的抗... 为明确6个抗稻瘟病基因(Pita、Pi54、Pia、Pib、Pikm、Pikh)和1个恢复基因(Rf1a)在水稻骨干材料及新品系中的基因型和分布情况,从而为今后抗稻瘟病基因和恢复基因的合理利用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依据,利用6对扩增条带清晰、稳定的抗稻瘟病基因特异性分子标记对48份水稻品系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利用恢复基因分子标记Rf1a对46份外引及自育恢复系材料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48份水稻骨干材料及品系中,单个种质携带的抗稻瘟病基因为1~6个,携带4个抗稻瘟病基因的品系最多,占总数的33.33%,其次为携带3个(22.92%)、2个(18.75%)抗稻瘟病基因的品系,携带6个抗稻瘟病基因的种质资源最少(4.17%);6个抗稻瘟病基因在48份水稻种质中的分布差异较大,Pib、Pikh、Pi54在供试粳稻中的分布最广泛,分布频率分别达到77.08%、64.58%、62.50%,其次为Pita、Pikm、Pia,分布频率分别为47.92%、41.67%、33.33%;48份水稻种质共有抗稻瘟病基因组合22个,其中组合Pia+Pi54+Pikh+Pib和组合Pi54+Pikh+Pib的水稻材料数量最多(各6份)。在46份外引及自育恢复系材料中,携带恢复基因Rf1a的占93.48%。通过分子标记手段明确了相关种质的抗稻瘟病基因类型,为抗稻瘟病和恢复系新品系的选育及亲本组配提供了较好的遗传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骨干材料 抗稻瘟病基因 恢复基因
下载PDF
粳稻苗期恶苗病抗性相关性状与SSR标记关联分析
12
作者 张希瑞 孙海正 +3 位作者 孙淑红 田崇兵 赵凤民 薛菁芳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1-57,共7页
以来自不同地区的167份水稻品种为供试材料,2021年和2022年连续2年采用芽期接种法进行恶苗病抗性鉴定,在水稻3.0~3.5叶期对得病率(IR)、徒长率(SGR)和苗增重率(WGR)进行统计和测量。利用TASSEL 3.0软件的GLM将3个表型性状与154对SSR标... 以来自不同地区的167份水稻品种为供试材料,2021年和2022年连续2年采用芽期接种法进行恶苗病抗性鉴定,在水稻3.0~3.5叶期对得病率(IR)、徒长率(SGR)和苗增重率(WGR)进行统计和测量。利用TASSEL 3.0软件的GLM将3个表型性状与154对SSR标记位点进行关联分析,2021年检测到22个位点,2022年检测到13个位点,共有4个位点在2次鉴定中被同时检测到,分别是位于第6、第3和第4号染色体上与IR显著关联的RM527、RM1352和RM1354,位于第7号染色体上与SGR显著关联的RM473。同时进一步挖掘出9个优异等位变异及相应载体材料,发现龙稻1号、辽粳912、五优稻1号等是含有2个及以上等位变异的较优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恶苗病抗性 SSR标记 关联分析 等位变异
下载PDF
海南普通野生稻稻瘟病抗性鉴定与评价
13
作者 翟李楠 唐清杰 +6 位作者 周世圳 周帮纪 云勇 王惠艰 韩义胜 邢福能 严小微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9-51,共13页
为了对海南普通野生稻稻瘟病叶瘟、穗颈瘟的抗性进行综合鉴定与评价,2022-2023年连续两年对来自海南省11个不同市县的2002份普通野生稻材料进行苗期叶瘟人工接种和田间自然抗病鉴定,并对995份已经抽穗的普通野生稻材料进行穗颈瘟人工接... 为了对海南普通野生稻稻瘟病叶瘟、穗颈瘟的抗性进行综合鉴定与评价,2022-2023年连续两年对来自海南省11个不同市县的2002份普通野生稻材料进行苗期叶瘟人工接种和田间自然抗病鉴定,并对995份已经抽穗的普通野生稻材料进行穗颈瘟人工接种抗性鉴定。结果表明:2002份叶瘟鉴定材料中,人工接种抗叶瘟材料为494份(占24.68%),其中免疫7份,高抗17份;田间自然状态下抗叶瘟材料1160份(占57.94%),其中免疫24份,高抗233份。995份穗颈瘟人工接种鉴定材料中,抗穗颈瘟材料506份(占50.85%),其中免疫23份,高抗136份。由结果可知,海南普通野生稻普遍抗叶瘟或穗颈瘟,这些抗性资源的生长习性大多为半直立型或倾斜型,少数为直立型或匍匐型;高抗叶瘟的材料在抽穗后也普遍抗穗颈瘟,免疫或高抗穗颈瘟的材料也普遍抗叶瘟。经过鉴定和评价,筛选出双抗叶瘟、穗颈瘟的普通野生稻材料共有128份。本研究为海南普通野生稻资源抗稻瘟病研究和育种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普通野生稻 稻瘟病 抗性 鉴定 分析
原文传递
稻曲病发病规律、病菌功能基因组以及免疫反应的遗传机制
14
作者 何旎清 程朝平 +3 位作者 晋艺丹 黄凤凰 李生平 杨德卫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9-46,52,共9页
稻曲病已成为我国水稻生产中重要病害之一,不仅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且危害人畜健康安全。目前对稻曲病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但在抗性评价标准、抗性基因挖掘、病原菌侵染方式、致病机理以及防控预测等方面还存在局限性。本文综述了稻曲... 稻曲病已成为我国水稻生产中重要病害之一,不仅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且危害人畜健康安全。目前对稻曲病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但在抗性评价标准、抗性基因挖掘、病原菌侵染方式、致病机理以及防控预测等方面还存在局限性。本文综述了稻曲病简史与发生概况、稻曲病菌的生物学特征、稻曲病菌的侵染特征、稻曲病抗性遗传规律与基因鉴定、抗性遗传机制、抗性鉴定技术以及病害发生影响因子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探讨当前稻曲病抗性鉴定方法、抗性基因挖掘、侵染机制、稻曲病菌与水稻互作以及病情监测预报和防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展望了相关问题及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曲病 研究进展 遗传机制
下载PDF
草根1号拌土剂在杂交水稻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15
作者 覃金鼓 蒙懿 +2 位作者 王天顺 潘化仁 莫密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2期65-66,70,共3页
为研究草根1号拌土剂对杂交水稻立枯病的防治效果,实现增产增效的目的,本试验设置5个拌土处理进行田间试验研究,并设置空白为对照。结果表明,95%底土+5%草根1号拌土处理对杂交水稻立枯病防病效果最好,水稻产量最高,平均产量达10 233.92 ... 为研究草根1号拌土剂对杂交水稻立枯病的防治效果,实现增产增效的目的,本试验设置5个拌土处理进行田间试验研究,并设置空白为对照。结果表明,95%底土+5%草根1号拌土处理对杂交水稻立枯病防病效果最好,水稻产量最高,平均产量达10 233.92 kg/hm^(2),与未用草根1号拌土剂的对照相比,增产1 218.33 kg/hm^(2),增产率达13.5%。在杂交水稻钵苗育秧土壤调酸处理时,建议按95%底土+5%草根1号配比进行土壤调酸处理,以提高对杂交水稻立枯病的防治效果,达到增产增效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根1号拌土剂 杂交水稻 拌土处理 水稻立枯病 防效 产量
下载PDF
不同药剂防治水稻纹枯病的田间效果试验初报
16
作者 徐云珂 李宽 《上海农业科技》 2024年第1期121-122,共2页
水稻纹枯病浙江省金华市水稻生产中的常发性重要病害。为探明不同药剂对水稻纹枯病的具体防治效果及其对水稻生长的安全性,特于2022年进行了不同药剂防治水稻纹枯病的田间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分蘖末期和破口期,每667 m^(2)施用75... 水稻纹枯病浙江省金华市水稻生产中的常发性重要病害。为探明不同药剂对水稻纹枯病的具体防治效果及其对水稻生长的安全性,特于2022年进行了不同药剂防治水稻纹枯病的田间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分蘖末期和破口期,每667 m^(2)施用75%戊唑·嘧菌酯水分散粒剂20 g或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10 g,均可有效防治水稻纹枯病。上述药剂均对水稻生长安全,且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唑·嘧菌酯 肟菌·戊唑醇 水稻 纹枯病 防效
下载PDF
8种杀菌剂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效果初报
17
作者 余康宁 王晶晶 《上海农业科技》 2024年第2期127-128,139,共3页
为筛选出可有效防治水稻纹枯病的药剂,特选用8种防治水稻纹枯病效果较好的杀菌剂进行了田间防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于水稻分蘖末期施药,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30%苯甲·丙环唑悬浮剂、27%噻呋·戊唑醇悬浮剂对水稻... 为筛选出可有效防治水稻纹枯病的药剂,特选用8种防治水稻纹枯病效果较好的杀菌剂进行了田间防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于水稻分蘖末期施药,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30%苯甲·丙环唑悬浮剂、27%噻呋·戊唑醇悬浮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较好,50%嘧酯·噻唑锌悬浮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较差,其他药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处于中等水平。因此,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30%苯甲·丙环唑悬浮剂、27%噻呋·戊唑醇悬浮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较为稳定,适宜在当前水稻生产上作为防治水稻纹枯病的主推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纹枯病 杀菌剂 药剂防治 防效 安全性
下载PDF
不同药剂对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效果试验
18
作者 莫限良 陆建康 《农村科学实验》 2024年第2期171-173,共3页
该文旨在探究不同药剂对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效果。在选取不同药剂前,对稻瘟灵、三环唑、稻瘟净和春雷霉素进行了特性分析,以确保研究的全面性和准确性。通过统计稻瘟病发病率、比较不同药剂的防治效果,以及分析不同药剂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该文旨在探究不同药剂对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效果。在选取不同药剂前,对稻瘟灵、三环唑、稻瘟净和春雷霉素进行了特性分析,以确保研究的全面性和准确性。通过统计稻瘟病发病率、比较不同药剂的防治效果,以及分析不同药剂对水稻生长的影响,得出了试验结果和数据。此外,该文还对不同药剂的抗病机制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可能影响试验结果的因素,并探讨了其对水稻产量和质量的潜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稻瘟病 药剂防治 试验设计 发病率 生长影响
下载PDF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发生和防治
19
作者 刘桂孙 王琴 《种子科技》 2024年第2期110-112,共3页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是为害水稻生长的严重病害,直接造成水稻减产,不利于水稻产业可持续发展。基于此,以水稻的发病原因(种子、品种、气象、栽培管理)为切入点,分析了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症状、发生规律和特点,重点论述了水稻细菌性条斑病...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是为害水稻生长的严重病害,直接造成水稻减产,不利于水稻产业可持续发展。基于此,以水稻的发病原因(种子、品种、气象、栽培管理)为切入点,分析了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症状、发生规律和特点,重点论述了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综合防治技术,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种植 细菌性条斑病 防治技术
下载PDF
防治稻曲病的生物药剂筛选与评价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春 王芊 +3 位作者 黄元炬 刘会 王宇 蒋希峰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3年第2期40-44,共5页
为了筛选出防治稻曲病的高效生物药剂,采用菌丝干重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了7种生物药剂对稻曲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并进行了测试药剂的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7种供试药剂在室内测试试验剂量下对稻曲病病原菌菌丝生长抑制率都... 为了筛选出防治稻曲病的高效生物药剂,采用菌丝干重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了7种生物药剂对稻曲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并进行了测试药剂的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7种供试药剂在室内测试试验剂量下对稻曲病病原菌菌丝生长抑制率都达80%以上,其中井冈·蜡芽菌、井冈·枯芽菌、枯草芽孢杆菌对稻曲病病原菌菌丝抑制率都为100%;对稻曲病病原菌孢子萌发抑制率在70%以上的生物药剂有井冈·枯芽菌、蛇床子素、井冈·嘧苷素和井冈·蜡芽菌;田间防治效果较好的药剂是井冈·枯芽菌和蛇床子素,两者防效都在70%以上。研究结果证实在破口期前7 d左右和齐穗期前后施用6%井冈·240亿CFU·g^(-1)枯芽菌可湿性粉剂或1%蛇床子素水乳剂,可提高对稻曲病的综合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曲病病原菌 生物药剂 毒力测试 田间防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