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粳稻苗期恶苗病抗性相关性状与SSR标记关联分析
1
作者 张希瑞 孙海正 +3 位作者 孙淑红 田崇兵 赵凤民 薛菁芳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1-57,共7页
以来自不同地区的167份水稻品种为供试材料,2021年和2022年连续2年采用芽期接种法进行恶苗病抗性鉴定,在水稻3.0~3.5叶期对得病率(IR)、徒长率(SGR)和苗增重率(WGR)进行统计和测量。利用TASSEL 3.0软件的GLM将3个表型性状与154对SSR标... 以来自不同地区的167份水稻品种为供试材料,2021年和2022年连续2年采用芽期接种法进行恶苗病抗性鉴定,在水稻3.0~3.5叶期对得病率(IR)、徒长率(SGR)和苗增重率(WGR)进行统计和测量。利用TASSEL 3.0软件的GLM将3个表型性状与154对SSR标记位点进行关联分析,2021年检测到22个位点,2022年检测到13个位点,共有4个位点在2次鉴定中被同时检测到,分别是位于第6、第3和第4号染色体上与IR显著关联的RM527、RM1352和RM1354,位于第7号染色体上与SGR显著关联的RM473。同时进一步挖掘出9个优异等位变异及相应载体材料,发现龙稻1号、辽粳912、五优稻1号等是含有2个及以上等位变异的较优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恶苗病抗性 SSR标记 关联分析 等位变异
下载PDF
水稻恶苗病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2
作者 沈足金 沈跃军 +2 位作者 姚张良 徐伟东 陆强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5期1203-1207,共5页
水稻恶苗病是重要的水稻病害。选择6种药剂进行了药剂筛选试验,并进行了新型药剂200 g·L^(-1)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的浸种试验,通过室内发芽率测定等试验评价25%咪鲜胺水乳剂和25%氰烯菌酯悬浮剂桶混的安全性。结果表明,25%咪鲜胺水... 水稻恶苗病是重要的水稻病害。选择6种药剂进行了药剂筛选试验,并进行了新型药剂200 g·L^(-1)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的浸种试验,通过室内发芽率测定等试验评价25%咪鲜胺水乳剂和25%氰烯菌酯悬浮剂桶混的安全性。结果表明,25%咪鲜胺水乳剂和25%氰烯菌酯悬浮剂桶混浸种48 h对杂交稻芽和根的生长有抑制作用,但对出芽率无显著影响。药剂筛选试验发现,各处理2 a防治效果不稳定,但当前25%氰烯菌酯悬浮剂防治效果不佳,0.3%四霉素水剂的防治效果相对较好。200 g·L^(-1)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500~8000倍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显著优于对照药剂25%氰烯菌酯悬浮剂。200 g·L^(-1)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500和1000倍各小区均未查到恶苗病病株。0.3%四霉素水剂和200 g·L^(-1)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可以用于防治水稻恶苗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恶苗病 药剂筛选 安全性评价
下载PDF
水稻恶苗病接种试验初步研究
3
作者 邵丽华 李鹏 《北方水稻》 CAS 2023年第5期30-32,共3页
选择了2个水稻品种,通过病原菌孢子和菌丝悬浮液与稻粒混拌的方法接种,接种5 d后分离出病原菌的芽数占总分离稻芽的70%以上,从病原菌分离出部位看,病原菌随着植株生长逐步向上扩展蔓延。接种发病的效果证明了使用稻粒与恶苗病菌混拌接... 选择了2个水稻品种,通过病原菌孢子和菌丝悬浮液与稻粒混拌的方法接种,接种5 d后分离出病原菌的芽数占总分离稻芽的70%以上,从病原菌分离出部位看,病原菌随着植株生长逐步向上扩展蔓延。接种发病的效果证明了使用稻粒与恶苗病菌混拌接种方法是可行的,且简便易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恶苗病 接种 镰孢属
下载PDF
不同种衣剂防治水稻恶苗病效果分析
4
作者 周燕 于佳楠 +3 位作者 慕永红 杜明 王萌 那永光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23年第5期23-25,共3页
选取不同药剂,选用不同种子处理方法进行水稻恶苗病防治试验,调查并比较不同处理的田间防效。结果表明,防效最好的为福美双·多菌灵包衣+甲霜·种菌唑浸种处理,防效为97.94%;其次为种衣剂福美双·多菌灵+精甲·咯·... 选取不同药剂,选用不同种子处理方法进行水稻恶苗病防治试验,调查并比较不同处理的田间防效。结果表明,防效最好的为福美双·多菌灵包衣+甲霜·种菌唑浸种处理,防效为97.94%;其次为种衣剂福美双·多菌灵+精甲·咯·嘧菌混配处理,防效为95.88%;单独使用11%精甲·咯·嘧菌悬浮种衣剂对水稻恶苗病的防效较差,显著低于其他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恶苗病 种衣剂 种子处理 田间防效
下载PDF
10%种菌唑悬浮种衣剂防治机插水稻恶苗病的效果初探 被引量:1
5
作者 石磊 葛波 王辉 《上海农业科技》 2023年第3期135-137,共3页
为探明10%种菌唑悬浮种衣剂用于水稻干籽拌种包衣防治机插水稻恶苗病的具体效果及安全性,特进行了相关试验。结果表明,水稻种子采用10%种菌唑悬浮种衣剂(药种质量比为1:1500~2000)进行拌种,从秧苗期至大田期对恶苗病的防效均较好,具有... 为探明10%种菌唑悬浮种衣剂用于水稻干籽拌种包衣防治机插水稻恶苗病的具体效果及安全性,特进行了相关试验。结果表明,水稻种子采用10%种菌唑悬浮种衣剂(药种质量比为1:1500~2000)进行拌种,从秧苗期至大田期对恶苗病的防效均较好,具有防病、壮苗、增产的作用,且对水稻生长安全;水稻种子采用中高剂量10%种菌唑悬浮种衣剂(药种质量比为1:1000~1500)进行拌种,水稻秧苗生长受到了抑制,但在秧苗移栽至大田后,植株生长逐渐恢复正常,最终对产量的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种菌唑悬浮种衣剂 水稻 拌种 水稻恶苗病 防效
下载PDF
射阳县水稻恶苗病发生原因及绿色防控技术 被引量:1
6
作者 袁士荣 谢忠萍 杨传邦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3年第2期233-234,共2页
近年来,水稻恶苗病发生在逐年加重,水稻恶苗病病菌对杀菌剂的抗性也在增加。为减缓水稻恶苗病病菌对杀菌剂的抗药性,控制水稻恶苗病的发生,分析了本地区水稻恶苗病发生原因,根据发生原因提出了绿色防控技术对策。
关键词 水稻 恶苗病 发生原因 绿色防控技术
下载PDF
盐城地区氰烯菌酯防治小麦赤霉病、水稻恶苗病效果评价
7
作者 邵培珺 卞康亚 +6 位作者 张玉 金玲 周国妹 沈田辉 朱展飞 丁世峰 王风良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121-125,共5页
盐城市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一旦气候适宜,小麦赤霉病和水稻恶苗病在当地易暴发流行。氰烯菌酯是目前生产上控制这2个病害的主要药剂,但是近年来全国各地小麦赤霉病和水稻恶苗病对氰烯菌酯的抗性问题屡见报道。为了明确盐城地区小麦赤... 盐城市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一旦气候适宜,小麦赤霉病和水稻恶苗病在当地易暴发流行。氰烯菌酯是目前生产上控制这2个病害的主要药剂,但是近年来全国各地小麦赤霉病和水稻恶苗病对氰烯菌酯的抗性问题屡见报道。为了明确盐城地区小麦赤霉病和水稻恶苗病对氰烯菌酯的抗性现状,以期指导该地区氰烯菌酯的科学用药,本研究以西农979和南粳9108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药效试验分别评价了氰烯菌酯对小麦赤霉病和水稻恶苗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5%氰烯菌酯悬浮剂在小麦抽穗期防治2次(间隔8 d)对小麦赤霉病的病穗率防效和病指防效分别为85.01%和87.08%,并可有效控制赤霉病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玉米赤霉烯酮(ZEN)的含量;25%氰烯菌酯悬浮剂2 000倍液浸种处理水稻种子对水稻恶苗病秧苗期和分蘖期的防效分别为83.71%和87.86%。研究表明,氰烯菌酯仍可作为主要药剂在盐城地区用于防治小麦赤霉病和水稻恶苗病,推荐使用复配药剂或与其他种类药剂轮换使用,可有效延缓抗药性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氰烯菌酯 小麦赤霉病 水稻恶苗病 防效 抗药性
下载PDF
水稻恶苗病发生规律的探讨 被引量:22
8
作者 产祝龙 丁克坚 +5 位作者 檀根甲 朱圣杰 陈琪 苏贤岩 马珂 王爱娥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39-142,共4页
在浸种、催芽时浸菌接种处理,调查三叶期水稻恶苗病发病率。结果表明,催芽阶段对于水稻恶苗病的发生最为有利;病害发病率与浸种温度成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 8757),在28~34℃范围内,发病率与催芽温度之间的正相关系数为0 9570;最适的催芽... 在浸种、催芽时浸菌接种处理,调查三叶期水稻恶苗病发病率。结果表明,催芽阶段对于水稻恶苗病的发生最为有利;病害发病率与浸种温度成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 8757),在28~34℃范围内,发病率与催芽温度之间的正相关系数为0 9570;最适的催芽温度为34℃;浸种、催芽阶段最适的接种时间分别为18h、24h,两个阶段浸种时间与发病率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 9620和0 8947。而最适于病原菌入侵的时期是"芽长一粒谷"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恶苗病菌 发生规律
下载PDF
水稻恶苗病与浸种、催芽和播种等因子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2
9
作者 方兴洲 陈莉 +1 位作者 产祝龙 丁克坚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07-1110,共4页
水稻恶苗病菌侵染主要发生在浸种催芽阶段。研究浸种催芽过程中不同影响因子对水稻恶苗病发病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浸种、催芽及播种分开处理发病率低,病菌侵染主要时期是催芽阶段。试验温度处理范围内,浸种过程中发病率随温度增加而上升... 水稻恶苗病菌侵染主要发生在浸种催芽阶段。研究浸种催芽过程中不同影响因子对水稻恶苗病发病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浸种、催芽及播种分开处理发病率低,病菌侵染主要时期是催芽阶段。试验温度处理范围内,浸种过程中发病率随温度增加而上升,催芽温度34℃发病率最高。清水浸种12 h后药剂处理能够获得良好的防效,并且对出苗率影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恶苗病菌 种子处理 发病率 防效
下载PDF
水稻恶苗病菌对使百克、多菌灵的抗性遗传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赵淑元 产祝龙 丁克坚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6-48,共3页
采用使百克、多菌灵对病原菌直接进行诱变,获得相应的抗性菌株,对其抗性遗传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水稻恶苗病菌对多菌灵已产生了中等程度的抗药性,对使百克的抗性较低。通过多菌灵、使百克诱变均都能产生抗性菌株,但就抗性增... 采用使百克、多菌灵对病原菌直接进行诱变,获得相应的抗性菌株,对其抗性遗传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水稻恶苗病菌对多菌灵已产生了中等程度的抗药性,对使百克的抗性较低。通过多菌灵、使百克诱变均都能产生抗性菌株,但就抗性增长速度而言,多菌灵远高于使百克。产生抗性的突变菌株后代表现说明,多菌灵的抗性突变菌株遗传较稳定。单剂诱变的抗性菌株致病性高于复配剂诱变菌株和敏感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恶苗病菌 使百克 多菌灵 抗性遗传
下载PDF
水稻恶苗病拮抗菌的筛选、鉴定及其抑菌活性 被引量:14
11
作者 李玉洋 辛寒晓 +2 位作者 范学明 刘丽英 孙中涛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90-196,共7页
从水稻根际土壤中筛选出拮抗水稻恶苗病的菌株,初步研究其抑菌作用及生防效果。采用平板稀释法从水稻根际土壤中分离获得菌株,以水稻恶苗病菌为靶标菌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出拮抗菌;通过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 DNA序列分析对筛... 从水稻根际土壤中筛选出拮抗水稻恶苗病的菌株,初步研究其抑菌作用及生防效果。采用平板稀释法从水稻根际土壤中分离获得菌株,以水稻恶苗病菌为靶标菌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出拮抗菌;通过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 DNA序列分析对筛选出的拮抗菌进行鉴定;检测拮抗菌无菌发酵液对水稻恶苗病菌菌丝生长的影响,同时测定拮抗菌的抑菌谱及进行盆栽实验。分离得到6株拮抗菌,其中有一株对水稻恶苗病菌拮抗作用较强的菌株SH15,经鉴定菌株SH15为多粘类芽孢杆菌。菌株无菌发酵液对水稻恶苗病菌菌丝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菌株SH15抑菌谱广,对水稻恶苗病菌、层出镰孢菌、棉花枯萎病菌、辣椒疫病菌、棉花黄萎病、黄瓜黑斑病菌均有一定的抑菌活性。水稻盆栽实验表明,接种多粘类芽孢杆菌SH15可显著降水稻恶苗病的发病指数,平均防效高达65.68%。因此,多粘类芽孢杆菌SH15在水稻恶苗病的生物防治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恶苗病菌 多粘类芽孢杆菌 无菌发酵液 拮抗谱
下载PDF
水稻恶苗病菌对苯并咪唑类及咪唑药物的抗性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红福 陈爱大 曲朝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9期8151-8152,共2页
综述了水稻恶苗病菌对苯并咪唑类及咪唑类药物的抗性研究,并展望了该类杀菌剂在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水稻恶苗病菌 苯并咪唑类 咪唑药物 抗性研究
下载PDF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对水稻恶苗病的田间药效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红福 姚克兵 +1 位作者 束兆林 吉沐祥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66-167,共2页
研究醚菌酯、嘧菌酯、吡唑醚菌酯3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对水稻恶苗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3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对水稻恶苗病防效并不突出,约为85%。经分析发现,该类杀菌剂对叶面病害可能具有优良的防效,而对水稻种传病害恶... 研究醚菌酯、嘧菌酯、吡唑醚菌酯3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对水稻恶苗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3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对水稻恶苗病防效并不突出,约为85%。经分析发现,该类杀菌剂对叶面病害可能具有优良的防效,而对水稻种传病害恶苗病防效并不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 水稻 恶苗病 药效评价
下载PDF
不同药剂处理对水稻机插育秧恶苗病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惠哲 朱德峰 +3 位作者 张玉屏 向镜 姚坚 徐锡虎 《中国稻米》 2013年第2期60-61,共2页
以天优华占、中早39和嘉禾218为材料,采用劲护、使百克、了得等不同育秧浸种剂,按常规用量浸种消毒,对水稻机插基质育秧和泥浆育秧恶苗病防治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用劲护、使百克和了得浸种,对恶苗病的防控效果依次为劲护>使百克&... 以天优华占、中早39和嘉禾218为材料,采用劲护、使百克、了得等不同育秧浸种剂,按常规用量浸种消毒,对水稻机插基质育秧和泥浆育秧恶苗病防治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用劲护、使百克和了得浸种,对恶苗病的防控效果依次为劲护>使百克>了得,劲护对水稻恶苗病防治效果较好,可有效控制水稻秧苗恶苗病发生;不同品种间恶苗病发生程度存在较大差异;基质育秧恶苗病发生程度要高于泥浆育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浸种剂 恶苗病 防治效果
下载PDF
水稻恶苗病的消长规律 被引量:2
15
作者 朱桂梅 潘以楼 杨敬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2年第3期394-395,共2页
研究了水稻恶苗病病苗的消长规律和水稻移栽时的恶苗病病株率与水稻成熟期恶苗病病株率的关系。结果表明 :若以病株数为指标 ,水稻恶苗病病苗的显症有 2个主高峰和 1个次高峰 ,秧苗期和抽穗灌浆期为主高峰 ,分蘖末期至孕穗初期为次高峰 ... 研究了水稻恶苗病病苗的消长规律和水稻移栽时的恶苗病病株率与水稻成熟期恶苗病病株率的关系。结果表明 :若以病株数为指标 ,水稻恶苗病病苗的显症有 2个主高峰和 1个次高峰 ,秧苗期和抽穗灌浆期为主高峰 ,分蘖末期至孕穗初期为次高峰 ;若以总病株率为指标 ,则水稻恶苗病的显症只有 2个高峰 ,分别为秧苗期和抽穗至灌浆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恶苗病 消长规律 病株来源 病株率 生育期 成穗期
下载PDF
咪鲜胺对水稻种子发芽及恶苗病防效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陆志杰 姚士桐 +1 位作者 金周浩 陈国祥 《浙江农业科学》 2012年第1期85-86,共2页
浸种发芽试验及田间发病情况调查结果表明,采用25%咪鲜胺乳油1 000~3 000倍液浸种,对控制水稻恶苗病具有显著的效果,且对水稻种子发芽安全。
关键词 咪鲜胺 浸种 水稻
下载PDF
水稻品种恶苗病抗性快速鉴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季芝娟 马良勇 +1 位作者 李西明 杨长登 《浙江农业科学》 2008年第1期89-91,共3页
对2个籼稻(TN1,中组3号)和2个粳稻(春江06,浙粳27)品种用不同浓度的恶苗病菌室内接种处理,根据秧苗徒长长度的变化来确定其抗性水平。研究结果表明,4个品种中,春江06抗性最强,而中组3号最易感病,浙粳27和TN1抗性水平相当。
关键词 水稻 恶苗病 抗性鉴定
下载PDF
10%咪鲜胺微乳剂防治水稻恶苗病试验效果初报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立柱 赵文清 +1 位作者 史磊 孙志远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9年第2期70-71,共2页
对10%咪鲜胺微乳剂进行了对水稻恶苗作用效果试验。用10%咪鲜胺微乳剂与稀释1000-3000倍浸种,其对水稻恶苗病作用效果95.0%~100%,具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关键词 咪鲜胺 微乳剂 水稻恶苗病
下载PDF
水稻种质资源恶苗病抗性鉴定 被引量:3
19
作者 季芝娟 马良勇 +1 位作者 李西明 杨长登 《浙江农业科学》 2008年第5期590-592,共3页
对34个常规水稻品种用2种浓度的恶苗病菌进行室内接种处理,通过处理后徒长长度的变化来分析其抗性水平,是一种简便可行的恶苗病抗性鉴定方法。研究结果表明,34个品种中,高感品种有21个,占所有品种的61.76%;浙103、浙鉴21和甬粳18表现为... 对34个常规水稻品种用2种浓度的恶苗病菌进行室内接种处理,通过处理后徒长长度的变化来分析其抗性水平,是一种简便可行的恶苗病抗性鉴定方法。研究结果表明,34个品种中,高感品种有21个,占所有品种的61.76%;浙103、浙鉴21和甬粳18表现为中抗恶苗病,未发现抗或高抗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品种 恶苗病 抗性鉴定
下载PDF
不同水稻品种(系)苗期抗恶苗病差异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冯世超 李鹏 +1 位作者 尹庆 穆娟微 《现代化农业》 2019年第1期8-9,共2页
2017年对56个水稻品种(系)进行抗性筛选,对在自然感病条件下的发病率进行调查统计。结果表明,未发现高抗品种,中抗品种有26个,抗病品种有20个,感病品种有8个,中感品种有2个。
关键词 水稻品种 恶苗病 抗性筛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