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2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稞种质资源对条纹病的抗性鉴定
1
作者 康胜华 侯璐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86-294,共9页
条纹病是青藏高原青稞生产上的重要种传病害之一,常采用药剂拌种防治,但培育和推广抗病品种是防控该病害最经济有效的措施。为发掘抗条纹病的优良青稞种质资源,本研究以田间鉴定和利用2个菌株室内人工接种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对231份青稞... 条纹病是青藏高原青稞生产上的重要种传病害之一,常采用药剂拌种防治,但培育和推广抗病品种是防控该病害最经济有效的措施。为发掘抗条纹病的优良青稞种质资源,本研究以田间鉴定和利用2个菌株室内人工接种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对231份青稞种质资源进行了抗条纹病评价,获得免疫性遗传资源材料20份,高抗类型材料18份,中抗类型材料44份,分别占鉴定总资源数的8.7%、7.8%、19.1%;其他149份青稞资源材料对条纹病表现为感病,其中36份材料为中度感病类型,113份材料为高度感病类型,感病材料占总鉴定材料的6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条纹病 抗病性评价
下载PDF
外源茉莉酸甲酯诱导大麦叶斑病抗性研究
2
作者 叶霈颖 司二静 +3 位作者 鲁宗辉 汪军成 王化俊 孟亚雄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29-538,共10页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外源茉莉酸甲酯(MeJA)诱导大麦抗叶斑病效应差异及其分子机制,为应用MeJA防治大麦叶斑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蒙啤麦3号’大麦品种幼苗为材料,设置不接菌(无菌水处理叶片)、接菌(无菌水处理叶片接种麦根腐平...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外源茉莉酸甲酯(MeJA)诱导大麦抗叶斑病效应差异及其分子机制,为应用MeJA防治大麦叶斑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蒙啤麦3号’大麦品种幼苗为材料,设置不接菌(无菌水处理叶片)、接菌(无菌水处理叶片接种麦根腐平脐蠕孢菌)和接菌+MeJA(0.5,1.0,1.5,2.0,2.5mmol/LMeJA喷施叶片后接菌)3组处理,于三叶期调查叶斑病发病情况,并据此筛选最适MeJA浓度,然后测定不接菌、接菌及接菌+MeJA(最适浓度)下不同处理时间叶片的抗氧化酶、抗病相关酶活性、丙二醛含量、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以及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结果】(1)叶面喷施外源MeJA提高了大麦对叶斑病的抗性,1.5mmol/LMeJA处理叶片的病情指数较对照显著降低19.03%,诱导抗性效果最佳;(2)与单独接菌处理相比,1.5mmol/LMeJA处理大麦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均显著提高,而其丙二醛、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降低,同时受MeJA调控转录因子及编码抗病相关酶的基因表达量显著上调。【结论】外源喷施1.5mmol/LMeJA通过调节抗病相关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以及调控抗病相关酶基因及茉莉酸信号途径关键转录因子基因表达,进而提高大麦植株的叶斑病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茉莉酸甲酯 叶斑病 诱导抗性 抗氧化酶
下载PDF
春青稞种植技术及常见病虫害防治措施分析
3
作者 杨兆 《种子科技》 2024年第3期104-106,共3页
受到地势条件与气候因素的影响,许多农作物难以正常在高原地区生产应用。因此,春青稞逐渐成为高原地区主要农作物之一,其为高原地区的人们提供了重要的粮食保障。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得到了有效改善,对春青稞的品质要求不... 受到地势条件与气候因素的影响,许多农作物难以正常在高原地区生产应用。因此,春青稞逐渐成为高原地区主要农作物之一,其为高原地区的人们提供了重要的粮食保障。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得到了有效改善,对春青稞的品质要求不断上升。但在实际生产春青稞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害,从而给种植人员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在这一背景下,不断创新春青稞生产技术,有效提高春青稞的产量与质量成为种植人员实际生产过程中需要实现的主要目标。基于此,介绍了春青稞种植技术,分析了春青稞常见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希望能为广大一线种植人员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青稞 种植技术 病虫害 防治措施
下载PDF
青稞常见病虫害的发病规律与防治策略探究
4
作者 杨中雄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 2024年第4期0141-0144,共4页
目前,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提升,我国青稞加工产业也得到了有序的发展,其中青稞产品,如米、饼干等备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结合党、领导政府对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实施与发布,云南迪庆地区也迎来了青稞产业的深入发展,其所面对的转型升级... 目前,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提升,我国青稞加工产业也得到了有序的发展,其中青稞产品,如米、饼干等备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结合党、领导政府对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实施与发布,云南迪庆地区也迎来了青稞产业的深入发展,其所面对的转型升级机遇,已然促进了当地对青稞种植技术、产业发展的关注,调查显示,云南迪庆地区青稞产业发展现状显示出显著的生态优势、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市场与价格优势,以及政策支持优势。这些因素共同促进了青稞产业的发展。针对此,为提升当地青稞产量与质量,保障促进青稞产业发展,本文针对青稞常见病虫害,提出有效的防治策略,旨在为青稞生产提供科学合理的防治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 病虫害防治 措施
下载PDF
大麦条纹病菌基因Pgr 03902致病功能研究
5
作者 祁天涛 司二静 +8 位作者 郭铭 孟亚雄 姚立蓉 汪军成 马小乐 李葆春 杨轲 尚勋武 王化俊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22,54,共8页
为明确基因Pgr 03902(序列号:OP999070)是否参与调控大麦条纹病菌的致病性,为大麦条纹病菌致病机理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运用生物信息学、亚细胞定位和基因干扰技术初步研究了该基因功能。结果表明,Pgr 03902基因开放阅读框大小为3... 为明确基因Pgr 03902(序列号:OP999070)是否参与调控大麦条纹病菌的致病性,为大麦条纹病菌致病机理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运用生物信息学、亚细胞定位和基因干扰技术初步研究了该基因功能。结果表明,Pgr 03902基因开放阅读框大小为348 bp,编码116个氨基酸,编码蛋白二级结构中无规则卷曲较多,编码蛋白具有酸性、不稳定性、亲水性、无信号肽结构等特性;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Pgr 03902基因在细胞核和细胞膜上均有表达;采用PEG介导的原生质体转化法获得了1个干扰菌株ΔPgr 03902,RT-qPCR结果表明,ΔPgr 03902中Pgr 03902基因表达量较野生型菌株QWC下降了60.79%(P<0.05),对干扰菌株的营养生长、菌丝形态观察以及致病性研究结果显示,ΔPgr 03902生长速率和致病力均显著低于野生型菌株QWC(P<0.05)。以上结果表明,Pgr 03902参与该菌的生长发育和致病过程。本研究初步明确了Pgr 03902基因在大麦条纹病菌侵染过程中的功能,为进一步研究大麦条纹病菌与寄主之间互作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条纹病菌 RNA干扰 遗传转化 致病性
下载PDF
大麦叶斑病菌侵染过程及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变化的研究
6
作者 杨庆丽 张毅 +8 位作者 祁天涛 曲洁琼 汪军成 姚立蓉 司二静 马小乐 李葆春 王化俊 孟亚雄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3年第1期122-129,共8页
【目的】探究叶斑病菌Bipolaris sorokiniana对大麦叶片的侵染过程。【方法】以大麦感病品种蒙啤1号(MP1)和抗病品种蒙啤3号(MP3)为材料,接菌后,并在不同时间采集MP1发病叶片制做切片,结合石蜡切片和扫描电镜观察叶斑病病原菌对大麦叶... 【目的】探究叶斑病菌Bipolaris sorokiniana对大麦叶片的侵染过程。【方法】以大麦感病品种蒙啤1号(MP1)和抗病品种蒙啤3号(MP3)为材料,接菌后,并在不同时间采集MP1发病叶片制做切片,结合石蜡切片和扫描电镜观察叶斑病病原菌对大麦叶片的侵染过程。【结果】接菌后,MP1和MP3中的CHT和β-1,3-GA的活性均高于对照,且MP3中的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的活性要高于MP1。孢子在接种12~24 h后开始萌发,顶端长出长短不一的芽管;接种36 h后,菌丝伸长且向细胞间隙处直接侵入大麦叶片表皮细胞内,组织内部的孢子主要分布在维管束中;接种4~5 d后,菌丝快速产生分枝,呈网状扩散,叶片表面形成密集的菌丝网,叶片外部出现明显病斑;接种7~14 d后,叶片表皮的孢子明显减少,在维管束组织中存在孢子。【结论】病原菌从细胞间隙侵入可能是该病侵入的主要途径,孢子萌发后形成菌丝进入组织,再向其他部位蔓延,病原菌侵入后期寄主表面菌丝形成网状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叶斑病 酶活性 石蜡切片 扫描电镜
下载PDF
西藏麦类作物对恶性杂草白茅抑制作用分析
7
作者 赵远 陈新兰 +2 位作者 央金 雷雪萍 姚小波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99-302,共4页
以西藏青稞‘藏青2000’和小麦品种‘高原437’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西藏恶性杂草白茅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供试的青稞和小麦品种对恶性杂草白茅种群数量有显著抑制作用。不同密度的青稞对白茅种群数量和干重的抑制作用没... 以西藏青稞‘藏青2000’和小麦品种‘高原437’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西藏恶性杂草白茅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供试的青稞和小麦品种对恶性杂草白茅种群数量有显著抑制作用。不同密度的青稞对白茅种群数量和干重的抑制作用没有显著差异。随着小麦种植密度增大,白茅种群数量差异显著,而干重差异不显著;当小麦种植密度达到15 kg/667m^(2)时,抑制白茅的作用最佳。在青稞与小麦种植密度相同时,对白茅种群数量和干重的抑制差异极显著,小麦的抑草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草防除 麦类作物 白茅 抑制作用 西藏
下载PDF
青稞种质资源对大麦黄矮病毒的抗性鉴定和生理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向思琪 羊海珍 旺姆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07-1015,共9页
为明确青稞种质资源对大麦黄矮病毒(BYDV,barley yellow dwarf virus)的抗性水平,本研究采用田间人工接种法,对245份青稞材料进行了连续3年抗病性鉴定。供试材料中仅有08-1280表现为高抗黄矮病,6份材料(ZYM1289、北青6号、ZDM4409、甘青... 为明确青稞种质资源对大麦黄矮病毒(BYDV,barley yellow dwarf virus)的抗性水平,本研究采用田间人工接种法,对245份青稞材料进行了连续3年抗病性鉴定。供试材料中仅有08-1280表现为高抗黄矮病,6份材料(ZYM1289、北青6号、ZDM4409、甘青2号、藏青3000、ZYM1853)表现为抗病,中抗、感病、高感材料分别有47份、173份、18份。分子标记检测结果显示08-1280携带Yd2抗性基因。为了解大麦黄矮病毒侵染对青稞抗性生理指标的影响,分析了接种病毒后高抗材料08-1280、高感材料康青3号中总酚、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差异。接种后10 d,高抗材料总酚、脯氨酸含量增加幅度显著高于高感材料。接种后30 d时,高抗材料总酚含量增加幅度高于高感材料,可溶性糖含量增加幅度显著低于高感材料;与对照组相比,高抗材料可溶性蛋白显著下降,高感材料显著上升。本研究为青稞抗病品种培育和抗性机制研究提供了优异资源和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 大麦黄矮病毒 抗性鉴定 抗性生理
原文传递
常见青稞病虫害种类与防治对策探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巴桑普尺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 2023年第2期0087-0089,共3页
概述了青稞及开展青稞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意义;介绍了黑穗病、锈病、条纹病、白粉病、黄矮病、蚜虫、蝗虫、地下害虫等青稞常见病虫害的发生及危害特点,并给出了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提出了科学选种、推广和应用生物防治技术、加大病虫害科... 概述了青稞及开展青稞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意义;介绍了黑穗病、锈病、条纹病、白粉病、黄矮病、蚜虫、蝗虫、地下害虫等青稞常见病虫害的发生及危害特点,并给出了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提出了科学选种、推广和应用生物防治技术、加大病虫害科研经费投入加强抗病性品种研究、做好栽植管理、应用种子包衣技术、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应用物理防治措施等青稞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 病虫害 防治
下载PDF
我国栽培大麦白粉病抗性特点分析 被引量:14
10
作者 黄金堂 郭媛贞 +2 位作者 陈德禄 许国城 陈炳坤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期80-83,共4页
对来自全国 2 4个省 (自治区、直辖市 )共 90个代表性栽培大麦品种 ,进行了抗白粉病田间鉴定。统计结果表明 ,(1)品种之间抗病性有明显差异。其中表现高抗的品种 2 1个 ,占总数 2 3.3% ;抗病品种 2 6个 ,占 2 8.9% ;感病 33个 ,占 36 .7... 对来自全国 2 4个省 (自治区、直辖市 )共 90个代表性栽培大麦品种 ,进行了抗白粉病田间鉴定。统计结果表明 ,(1)品种之间抗病性有明显差异。其中表现高抗的品种 2 1个 ,占总数 2 3.3% ;抗病品种 2 6个 ,占 2 8.9% ;感病 33个 ,占 36 .7% ;高感 10个 ,占 11.1%。可见在我国栽培大麦中 ,抗源较丰富。 (2 )不同类型和棱形的抗性 ,比较发现 ,皮麦抗病品种比裸麦多 ,六棱抗病性强于四棱和二棱。 (3)供种省份之间抗病性不同 ,抗病品种主要集中在江苏、安徽、陕西、河北、四川、贵州、湖北、上海和新疆等省 (自治区、直辖市 )。 (4)从三大麦区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大麦 大麦白粉病 抗性 中国 特点分析
下载PDF
基于多光谱成像技术的大麦赤霉病识别 被引量:9
11
作者 孙光明 杨凯盛 +3 位作者 张传清 吴迪 何勇 冯雷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2期204-207,共4页
该文提出了一种根据大麦多光谱图像实时识别大麦赤霉病害的方法。首先利用阈值分割以及形态学的处理算法去除大麦穗图像背景和麦芒干扰信息;其次从预处理后的多光谱图像中提取图像的颜色统计特征;最后将这些颜色统计特征数据经过预处理... 该文提出了一种根据大麦多光谱图像实时识别大麦赤霉病害的方法。首先利用阈值分割以及形态学的处理算法去除大麦穗图像背景和麦芒干扰信息;其次从预处理后的多光谱图像中提取图像的颜色统计特征;最后将这些颜色统计特征数据经过预处理后应用偏最小二乘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LS)进行模式特征分析,经过交互验证法判别选取最佳的主成分数,输入到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模型(least square-support vector machine,LS-SVM),建立病害识别模型。经过比较发现多元散射校正处理后,最佳主成分为1的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模型对病害的识别准确率最高,达到93.9%。表明利用多光谱成像信息可对大麦赤霉病进行准确识别,为植物病害监测与防治提供了一条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分析 偏最小二乘法 识别 大麦 大麦赤霉病 植物保护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
下载PDF
多枝赖草及其转育后代对大麦黄矮病毒PAV和GAV株系的抗性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刘艳 钱幼亭 +2 位作者 赵茂林 梁影屏 孙晓平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47-251,共5页
本文针对大麦黄矮病毒 (BYDV) PAV和 GAV株系 ,采用生物学和血清学 (ELISA)相结合的鉴定方法 ,对多枝赖草以及它与普通小麦杂交获得的二体附加系 Line2 4等材料进行抗性测定。首次证明了多枝赖草对我国 BYDV- PAV和 GAV株系免疫或高抗 ... 本文针对大麦黄矮病毒 (BYDV) PAV和 GAV株系 ,采用生物学和血清学 (ELISA)相结合的鉴定方法 ,对多枝赖草以及它与普通小麦杂交获得的二体附加系 Line2 4等材料进行抗性测定。首次证明了多枝赖草对我国 BYDV- PAV和 GAV株系免疫或高抗 ,而普通小麦 -多枝赖草二体附加系L ine2 4以及 2个易位系高耐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枝赖草 转育后代 大麦 黄矫病毒 PAV GAV 抗性
下载PDF
利用大麦基因芯片筛选簇毛麦抗白粉病相关基因及其抗病机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曹爱忠 李巧 +3 位作者 陈雅平 邹晓文 王秀娥 陈佩度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444-1452,共9页
利用大麦基因芯片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并结合RT-PCR分析技术,对簇毛麦的抗白粉病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基因芯片杂交试验获得了抗病簇毛麦非诱导叶片、抗病簇毛麦和感病突变体经白粉菌(Blumeria graminisf.sp.tritici)诱导叶片的基因表达谱... 利用大麦基因芯片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并结合RT-PCR分析技术,对簇毛麦的抗白粉病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基因芯片杂交试验获得了抗病簇毛麦非诱导叶片、抗病簇毛麦和感病突变体经白粉菌(Blumeria graminisf.sp.tritici)诱导叶片的基因表达谱。抗病簇毛麦经白粉菌诱导前后的表达谱及RT-PCR分析,结果表明,抗病簇毛麦中乙烯和水杨酸信号途径的部分基因被白粉菌诱导增强表达,参与了白粉病的抗性过程。另外,通过比较诱导的抗病簇毛麦与诱导的簇毛麦感病突变体的表达谱并结合RT-PCR分析,发现感病突变体中乙烯和茉莉酸途径的部分基因被白粉菌诱导表达参与防卫反应,未观察到水杨酸信号途径参与防卫反应的证据。同时对抗、感簇毛麦经白粉菌诱导不同时间的叶片进行了内源水杨酸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抗病簇毛麦经白粉菌诱导后水杨酸含量明显上升,而感病突变体中水杨酸含量始终处于较低水平。由于乙烯信号途径是抗、感簇毛麦中共同的信号途径,而水杨酸途径只在抗病簇毛麦中参与抗病反应,所以在簇毛麦的抗病过程中,水杨酸途径是一种最有效的信号传导途径。还筛选出一批与簇毛麦抗白粉病相关的基因,包括病程相关蛋白基因、防卫反应基因、转录因子、信号传导因子和抗病基因类似物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基因芯片 簇毛麦 信号传导 防卫反应 白粉病
下载PDF
大麦病害及其特征 被引量:22
14
作者 陈健 乔海龙 +4 位作者 陈和 沈会权 陈晓静 陶红 臧慧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9年第5期77-80,84,共5页
大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常遭受各种病害,大麦生产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对大麦产量影响较大的有大麦黄花叶病、大麦条纹花叶病、大麦赤霉病,而大麦条纹病、大麦黄矮病、大麦黑穗病、大麦... 大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常遭受各种病害,大麦生产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对大麦产量影响较大的有大麦黄花叶病、大麦条纹花叶病、大麦赤霉病,而大麦条纹病、大麦黄矮病、大麦黑穗病、大麦白粉病和大麦网斑病等也是常见的大麦病害。阐述了上述病害的分布、发病原因、病原和防治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病害 分布 发生 防治
下载PDF
4种种衣剂对青稞条纹病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16
15
作者 闫佳会 姚强 +3 位作者 郭青云 陈海民 侯璐 徐世昌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33-236,共4页
采用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4.8%苯醚·咯菌腈悬浮种衣剂、400g/L萎锈·福美双悬浮种衣剂4种种衣剂对青稞种子进行拌种处理,评价不同种衣剂对青稞条纹病防治效果和对青稞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 采用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4.8%苯醚·咯菌腈悬浮种衣剂、400g/L萎锈·福美双悬浮种衣剂4种种衣剂对青稞种子进行拌种处理,评价不同种衣剂对青稞条纹病防治效果和对青稞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衣剂拌种处理对青稞条纹病均有一定抑制作用,其中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2.0 mL/kg处理的防效达96.43%,1.5 mL/kg处理的小区青稞增产效果最明显,可显著减少条纹病引起的产量损失。说明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是一种有前途的青稞条纹病抑制剂,可在农业生产实践中进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条纹病 杀菌剂 防治效果 产量
下载PDF
利用SSR鉴定普通小麦-多枝赖草二体异附加系Line24中外源染色体同源群的归属 被引量:8
16
作者 郭光艳 李瑞芬 +4 位作者 张敬原 葛荣朝 赵茂林 沈银柱 黄占景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4-17,共4页
用227对小麦微卫星引物进行PCR扩增,76对可在多枝赖草和耐黄矮病的普通小麦-多枝赖草二体异附加系Line24的小麦亲本中国春、丰抗13间检测到多态性。在这76对引物中,发现有4对引物能从Line24中扩增出和多枝赖草相同而与Line24其他小麦亲... 用227对小麦微卫星引物进行PCR扩增,76对可在多枝赖草和耐黄矮病的普通小麦-多枝赖草二体异附加系Line24的小麦亲本中国春、丰抗13间检测到多态性。在这76对引物中,发现有4对引物能从Line24中扩增出和多枝赖草相同而与Line24其他小麦亲本不同的扩增带。进一步用Line24和普通小麦杂交得到的7个不同的单体异附加系进行验证,也得到同样的结果,说明这4对微卫星引物扩增出的特异带可以作为Line24中多枝赖草染色体的分子标记。根据这4对引物各自对应的微卫星标记位点在小麦染色体上的位置,说明Line24中附加的一对多枝赖草染色体是第3,5,6和7部分同源群多枝赖草染色体相互易位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枝赖草 异附加系 普通小麦 引物 外源染色体 亲本 SSR 中国春 微卫星 扩增
下载PDF
高密度高氮肥对大麦白粉病抗病性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杜娟 王建军 +3 位作者 曾亚文 杨涛 普晓英 杨树明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7-121,共5页
以南方大麦区试品系为材料,研究高密度、高氮肥水平对大麦白粉病抗病性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密度、高氮肥使白粉病严重度和病情指数极显著升高,对总病叶率影响不大;千粒重、穗长、产量及株穗重显著或极显著降低,株高极显著升高... 以南方大麦区试品系为材料,研究高密度、高氮肥水平对大麦白粉病抗病性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密度、高氮肥使白粉病严重度和病情指数极显著升高,对总病叶率影响不大;千粒重、穗长、产量及株穗重显著或极显著降低,株高极显著升高,而穗数、结实率不因密度、氮肥增加发生明显变化。在高密度、高氮肥条件下不同品系的抗病性存在较大差异,分为两种反应:一种对白粉病抗性基本无影响,另一种对白粉病抗性反应较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高密度 高氮肥 白粉病抗性 产量性状
下载PDF
戊唑醇和三唑酮拌种防治大麦条纹病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刘猛道 曾亚文 +1 位作者 赵加涛 字尚永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66-668,共3页
分别选用3种不同浓度的6%戊唑醇FS和15%三唑酮WP对‘云大麦2号’进行拌种,研究其对大麦条纹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6%戊唑醇FS处理大麦种子对条纹病具有很好的防效,每kg种子用药0.25~0.5 mL防效好,并对大麦发芽、成苗和苗期生长无影响... 分别选用3种不同浓度的6%戊唑醇FS和15%三唑酮WP对‘云大麦2号’进行拌种,研究其对大麦条纹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6%戊唑醇FS处理大麦种子对条纹病具有很好的防效,每kg种子用药0.25~0.5 mL防效好,并对大麦发芽、成苗和苗期生长无影响;15%三唑酮WP处理大麦种子对大麦条纹病具有一定防效,但对大麦发芽、成苗和苗期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生产上应慎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条纹病 戊唑醇 三唑酮 拌种 防效
下载PDF
青稞条纹病流行动态及敌萎丹对病害流行的影响 被引量:11
19
作者 朱海霞 郭青云 +3 位作者 陈海民 姚强 闫佳会 徐世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27-130,137,共5页
【目的】探索青海地区青稞条纹病的发生流行动态规律及敌萎丹药剂防治技术,为青稞安全生产及条纹病的有效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在青海刚察县(2010年)和西宁地区(2011年)青稞试验田,在分蘖-腊熟期的各个生育阶段对青稞条纹病的... 【目的】探索青海地区青稞条纹病的发生流行动态规律及敌萎丹药剂防治技术,为青稞安全生产及条纹病的有效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在青海刚察县(2010年)和西宁地区(2011年)青稞试验田,在分蘖-腊熟期的各个生育阶段对青稞条纹病的发病情况进行系统观察,并选用不同剂量3%敌萎丹悬浮剂进行药效试验。【结果】在青海地区,青稞条纹病于分蘖期在田间出现,乳熟期-腊熟期达到发病高峰期,病情指数为30.20。2010年,刚察县青稞条纹病在抽穗-灌浆阶段,病害流行速率最快,日平均增长11.66%;2011年在西宁地区,青稞条纹病在6月中旬至6月下旬(灌浆-乳熟)阶段,病害流行速率最快,日平均增长14.96%。有效杀菌剂3%敌萎丹悬浮剂1.0,1.5,2.0 mL/kg 3个剂量拌种处理后,青稞条纹病病情较空白对照明显减轻,且3种处理较空白对照推迟病害流行盛期30~38 d。【结论】在青海地区,条纹病于青稞乳熟期-腊熟期达到发病高峰期,在抽穗-乳熟阶段,病害流行速率最快。经不同剂量3%敌萎丹悬浮剂处理后,青稞整个生育期都不会出现条纹病病害流行盛期,条纹病对青稞产量不会造成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条纹病 动态规律 3%敌萎丹
下载PDF
诱变结合小孢子培养创制大麦黄花叶病不同抗性突变体 被引量:7
20
作者 刘成洪 陆瑞菊 +8 位作者 郭桂梅 黄亦辰 杜志钊 何婷 陈志伟 徐红卫 高润红 王亦菲 黄剑华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065-2070,共6页
为了创制具有不同黄花叶病抗性的大麦突变体材料,对大麦品种花30的干种子和游离小孢子分别采用物理和化学诱变处理,结合小孢子培养技术获得了一批纯合稳定的加倍单倍体(double haploid,DH)株系,并利用黄花叶病种植鉴定圃进行突变体DH株... 为了创制具有不同黄花叶病抗性的大麦突变体材料,对大麦品种花30的干种子和游离小孢子分别采用物理和化学诱变处理,结合小孢子培养技术获得了一批纯合稳定的加倍单倍体(double haploid,DH)株系,并利用黄花叶病种植鉴定圃进行突变体DH株系的大田抗性筛选与鉴定,比较2种诱变方式结合小孢子培养的诱变效果。结果表明:以400 Gy剂量60Co-γ射线处理干种子诱变方式对小孢子培养的愈伤组织诱导能力和绿苗成活率有较大影响,获得的大部分株系(84.2%)对黄花叶病表现感病(感病或高感),未筛选到比亲本抗性增强(高抗)的材料;以3 mg·L-1剂量EMS处理游离小孢子诱变方式对小孢子培养相对影响较小,筛选到少量(5.5%)比亲本抗性增强(高抗)的株系,只有近1/3的材料(31.1%)表现为感病(感病或高感),进一步鉴定筛选到2份高感和1份高抗黄花叶病的大麦突变体材料。综上所述,EMS处理游离小孢子结合小孢子培养诱变效果较好。本研究为利用大麦黄花叶病抗性突变体材料进行其抗病机理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60CO-Γ射线辐照 甲基磺酸乙酯诱变 小孢子培养 黄花叶病抗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