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72篇文章
< 1 2 15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玉米黑粉菌单倍体菌株平板交配及其致病性分析
1
作者 邹晓威 夏蕾 +4 位作者 朱晓敏 孟灵敏 隋丽 姜兆远 郑岩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3-128,共6页
为验证玉米黑粉菌单倍体菌株平板交配现象可以明确不同交配型菌株的可行性,运用稀释纯化法分离纯化玉米黑粉菌单倍体菌株10个,将单倍体菌株两两混合后,运用划线法在固体培养基YPDA上培养7 d,选取菌落表面形成白色菌丝、镜检明确平板交... 为验证玉米黑粉菌单倍体菌株平板交配现象可以明确不同交配型菌株的可行性,运用稀释纯化法分离纯化玉米黑粉菌单倍体菌株10个,将单倍体菌株两两混合后,运用划线法在固体培养基YPDA上培养7 d,选取菌落表面形成白色菌丝、镜检明确平板交配的菌株。通过注射接种玉米植株幼苗,分析各菌株组合对玉米植株的致病性。结果表明,在45组菌株组合中出现平板交配现象的菌株组合有9种,因与同一单倍体菌株产生平板交配现象的菌株为相同交配型菌株,由此可知3号菌株、5号菌株、8号菌株及9号菌株为相同交配型菌株;1号菌株、4号菌株、6号菌株、7号菌株及10号菌株为相同交配型菌株。通过玉米侵染试验发现,在45组菌株组合中有26种组合可以引起玉米植株肿瘤,26种组合中每组中的2个单倍体菌株为不同型单倍体菌株,进而明确2号菌株、3号菌株、5号菌株、8号菌株及9号菌株为相同交配型菌株;1号菌株、4号菌株、6号菌株、7号菌株及10号菌株为相同交配型菌株。除2号菌株外,通过平板交配现象推导结果与玉米侵染试验获得的结果完全一致。本研究表明通过玉米黑粉菌单倍体菌株平板交配现象可以进行菌株的不同交配型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黑粉菌 平板交配 交配型鉴定 致病性
下载PDF
甘肃玉米灰斑病病原鉴定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2
作者 戴子淙 高建昊 +5 位作者 张小杰 洪流 王春明 周天旺 陈杰新 郭成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62-572,共11页
为掌握甘肃地区玉米灰斑病的发生分布、病原种类及遗传多样性,于2021-2022年调查了该病害在甘肃的分布范围,对采集的灰斑病样品进行分离与鉴定,并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甘肃玉米灰斑病菌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玉米灰斑病在... 为掌握甘肃地区玉米灰斑病的发生分布、病原种类及遗传多样性,于2021-2022年调查了该病害在甘肃的分布范围,对采集的灰斑病样品进行分离与鉴定,并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甘肃玉米灰斑病菌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玉米灰斑病在甘肃陇南和陇东大部分地区均有发生,并已扩展至陇中地区;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甘肃地区玉米灰斑病病原菌为玉米尾孢(Cercospora zeina);16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74条条带,多态性条带73条,比例为98.65%。甘肃省陇南地区种群遗传多样性最为丰富,且与陕西省的遗传距离最小(0.021 4)、遗传相似度最高(0.978 9),陇东地区次之。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63时,可以将所有菌株分为4个亚群,亚群1中有28个菌株,其中包括16株陇南地区菌株、5株陇东地区菌株和7株来自陕西地区的菌株;亚群2中只有1个陇南地区菌株;亚群3中有10个菌株,包括陇南地区4个、陇东地区1个和5个陕西菌株;亚群4有2个菌株,陇东地区和陕西菌株各1个,4大类群分别包含来自不同地域的菌株。以上结果说明,同陇东地区相比,陇南地区与陕西地区的菌株遗传相似度更高,且亚群内遗传多样性与地理来源之间无明显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玉米灰斑病 分布 玉米尾孢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甘肃省玉米大斑病菌交配型组成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3
作者 高建昊 戴子淙 +4 位作者 张小杰 周天旺 王春明 洪流 郭成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36-743,共8页
为明确甘肃省玉米大斑病菌交配型组成及遗传结构,利用交配型鉴定特异引物对采自该省不同地区的玉米大斑病菌进行交配型测定,并采用简单序列重复区间扩增多态性(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供试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玉米大... 为明确甘肃省玉米大斑病菌交配型组成及遗传结构,利用交配型鉴定特异引物对采自该省不同地区的玉米大斑病菌进行交配型测定,并采用简单序列重复区间扩增多态性(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供试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玉米大斑病菌主要包括3种交配型,即A交配型、a交配型和Aa交配型,其比例约为8∶8∶1。24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136条条带,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5.67条,其中多态性条带134条,多态性条带比例为98.53%。利用PopGen 32软件分析发现甘肃3个地区玉米大斑病菌间的亲缘关系更近,遗传距离均小于0.08;陇南地区与陕西省的菌株有更高的遗传相似度,为0.9338;用NTSYS-pc软件对陇东地区的菌株聚类分析,发现ISSR类群的划分与菌株交配型间并没有直接关系。说明玉米大斑病菌遗传类群和交配型之间无明显相关性,但与菌株地理来源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大斑病菌 交配型 ISSR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甘肃玉米鞘腐病病原菌种群多样性及优势种遗传多样性分析
4
作者 王林英 张小杰 +5 位作者 洪流 常卫格 高建昊 周天旺 王春明 郭成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320-2328,共9页
为明确甘肃省玉米鞘腐病致病菌种类及优势病原菌的遗传多样性,2022—2023年在甘肃省陇东、陇南等不同地区采集60份玉米鞘腐病病样进行组织分离,通过形态学观察、分子生物学鉴定及致病性测定相结合的方法,对其病原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共... 为明确甘肃省玉米鞘腐病致病菌种类及优势病原菌的遗传多样性,2022—2023年在甘肃省陇东、陇南等不同地区采集60份玉米鞘腐病病样进行组织分离,通过形态学观察、分子生物学鉴定及致病性测定相结合的方法,对其病原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共获得166株镰孢菌菌株,分别为拟轮枝镰孢(Fusarium verticillioides)(73.5%)、层出镰孢(Fusarium proliferatum)(13.3%)、胶孢镰孢(Fusarium subglutinans)(5.4%)、温孢镰孢(Fusarium temperatum)(3.6%)、木贼镰孢(Fusarium equiseti)(1.8%)、布氏镰孢(Fusarium boothii)(1.2%)和燕麦镰孢(Fusarium avenaceum)(1.2%),其中拟轮枝镰孢(F.verticillioides)为优势病原菌。采用简单序列重复区间(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72株拟轮枝镰孢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25条引物共扩增出193条清晰条带,其中192条为多态性条带,比例为99.48%,4个生态区Shannon’s信息指数和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平均为0.4612和0.3087,遗传相似度、遗传距离集中在0.9258~0.9510、0.0503~0.0771,证明拟轮枝镰孢存在较高的遗传多样性。陇东地区菌株遗传多样性最为丰富,且和陇南地区的遗传相似度最高,为0.9501,遗传距离最小,为0.0503,陇中地区次之。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67时,供试菌株可划分为9个类群,同一地理来源的菌株分布在不同的ISSR类群中,说明玉米鞘腐病优势病原菌拟轮枝镰孢ISSR类群的划分与地理来源没有明显的相关性。本研究结果可为甘肃省玉米鞘腐病的科学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玉米鞘腐病 镰孢菌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玉米种质资源抗两种镰孢穗腐病的大规模鉴定
5
作者 韩宇琛 韦翊君 +5 位作者 张震 王天宇 番兴明 苏爱国 吴建宇 陈甲法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13-1623,I0001-I0003,共14页
玉米穗腐病是一种主要由拟轮枝镰孢和禾谷镰孢引起的真菌性病害,严重威胁国家粮食安全。随着气候和耕作制度的变化,穗腐病已成为玉米生产上发生最普遍、危害最重的病害之一,大规模的抗病种质资源鉴定有利于解决因优良抗病种质资源缺乏... 玉米穗腐病是一种主要由拟轮枝镰孢和禾谷镰孢引起的真菌性病害,严重威胁国家粮食安全。随着气候和耕作制度的变化,穗腐病已成为玉米生产上发生最普遍、危害最重的病害之一,大规模的抗病种质资源鉴定有利于解决因优良抗病种质资源缺乏而导致的抗病品种培育困难的问题。本研究在建立了玉米穗腐病高通量抗性鉴定平台的基础上,采用滚动式抗源鉴定策略,在初级鉴定阶段采用单环境、单重复的策略对大量种质进行初步筛选,随后对初级鉴定中的高抗种质进行多重复、多环境、多年份的次级鉴定,逐步淘汰感病种质。2018-2020年间对10524份玉米种质资源进行了抗镰孢穗腐病的初级鉴定,共筛选到191份高抗种质,进一步对高抗种质进行滚动式次级鉴定,最终筛选出18XDHNAM11-20、H5084、M C303等59份具有稳定抗性的种质,其中24份种质在5年的鉴定中均表现为抗病。从59份抗病种质的杂种优势类群看,抗病种质可分为5个类群:温热互导群、国内Reid群、NSS群、SS群及黄改群,基本涵盖国内最主要的杂种优势类群,其中来自温热互导群的抗病材料有24份,占抗病材料总数的41%。本研究抗病种质资源的发掘为玉米抗穗腐病育种提供了重要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穗腐病 抗性鉴定 遗传多样性
原文传递
玉米大斑病菌效应因子StSse19基因的克隆、表达模式分析及在原核系统中的表达
6
作者 杨俊芳 尹贵波 +3 位作者 周启慧 刘玉卫 巩校东 谷守芹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6-71,104,共7页
玉米大斑病是由玉米大斑病菌引起的玉米叶部真菌性病害。本课题组前期通过对病菌侵染玉米的转录组分析发现,效应因子StSse19为重要的致病因子,但对其结构及功能尚不清晰。本研究以野生型菌株01-23的cDNA为模版,克隆StSse19并对其结构进... 玉米大斑病是由玉米大斑病菌引起的玉米叶部真菌性病害。本课题组前期通过对病菌侵染玉米的转录组分析发现,效应因子StSse19为重要的致病因子,但对其结构及功能尚不清晰。本研究以野生型菌株01-23的cDNA为模版,克隆StSse19并对其结构进行生物信息学预测;结合对病菌侵染玉米的RNA-Seq数据分析明确该基因的表达模式,进而利用qRT-PCR技术证实其表达模式;构建StSse19的融合表达载体pET28a-StSse19,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以IPTG诱导表达该目的基因,通过SDS-PAGE技术检测其表达情况。结果表明,StSse19的CDS序列由330个核苷酸组成,编码109个氨基酸残基,序列比对发现该蛋白无同源蛋白,表明其为大斑病菌的特异效应蛋白;对StSse19的表达模式分析发现,该基因在侵染玉米24 h的表达量显著提高,72 h表达量下降,推测该基因参与病菌的侵染过程;将StSse19在原核系统中进行表达,SDS-PAGE分析结果显示,该蛋白大小为28 kD,用Ni柱层析法结合Western blot检测显示获得了纯化的目的蛋白。该研究明确了StSse19基因的结构特征及表达模式、获得了StSse19在原核体系中的表达蛋白,为深入揭示其功能及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大斑病菌 效应因子 StSse19 原核表达 QRT-PCR
下载PDF
玉米抗弯孢霉叶斑病遗传机理研究进展
7
作者 曾令楠 杨韦 +7 位作者 方玉 申广勒 王慧 汪和廷 齐影 董思源 陈应南君 张从合 《中国种业》 2024年第9期9-14,18,共7页
弯孢霉叶斑病是一种由真菌感染引起的世界性病害,严重危害玉米群体生长和产量,研究弯孢霉叶斑病的遗传性状为培育抗病型玉米种质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主要从玉米弯孢霉叶斑病病菌生物学特性、弯孢霉叶斑病抗性基因、抗病机理机制研究进... 弯孢霉叶斑病是一种由真菌感染引起的世界性病害,严重危害玉米群体生长和产量,研究弯孢霉叶斑病的遗传性状为培育抗病型玉米种质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主要从玉米弯孢霉叶斑病病菌生物学特性、弯孢霉叶斑病抗性基因、抗病机理机制研究进展等方面对玉米抗弯孢霉叶斑病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提出利用基因编辑技术结合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进一步明确抗性基因的功能、转导通路、抗性机理机制,明确生物防治中木霉菌诱导植物免疫系统的作用机制以及防御系统互作动态过程中信号转导途径,为创制高抗病性玉米种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弯孢霉叶斑病 致病基因 抗性类型 抗病机理
下载PDF
Identification, pathogenicity, and fungicide sensitivity of Eutiarosporella dactylidis associated with leaf blight on maize in China 被引量:1
8
作者 Cheng Guo Xiaojie Zhang +9 位作者 Baobao Wang Zhihuan Yang Jiping Li Shengjun Xu Chunming Wang Zhijie Guo Tianwang Zhou Liu Hong Xiaoming Wang Canxing Duan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3期888-900,共13页
Maize(Zea mays L.) is an economically vital grain crop that is cultivated worldwide. In 2011, a maize foliar disease was detected in Lingtai and Lintao counties in Gansu Province, China. The characteristic signs and s... Maize(Zea mays L.) is an economically vital grain crop that is cultivated worldwide. In 2011, a maize foliar disease was detected in Lingtai and Lintao counties in Gansu Province, China. The characteristic signs and symptoms of this disease include irregular chlorotic lesions on the tips and edges of infected leaves and black punctate fruiting bodies in dead leaf tissues. Given favourable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this disease spread to areas surrounding Gansu. In this study, infected leaves were collected from Gansu and 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 between 2018and 2020 to identify the disease-causing pathogen. Based on morphological features, pathogenicity tests, and multilocus phylogenetic analysis involving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 18S small subunit rDNA(SSU), 28S large subunit rDNA(LSU), translation elongation factor 1-alpha(TEF), and β-tubulin(TUB) sequences, Eutiarosporella dactylidis was identified as the causative pathogen of this newly discovered leaf blight. Furthermore, an in vitro bioassay was conducted on representative strains using six fungicides, and both fludioxonil and carbendazim were found to significantly inhibit the mycelial growth of E. dactylidi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detection and management of Eutiarosporella leaf bligh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ize leaf blight MORPHOLOGY molecular phylogeny Eutiarosporella dactylidis fungicide sensitivity
下载PDF
内蒙古玉米大斑病菌孢子数量动态变化规律
9
作者 李岩佳 马丽杰 +9 位作者 郭帅领 胡小平 吕金 黄卫利 梁红伟 韩艳茹 罗国君 姜立慧 李猛 云旭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83-1194,共12页
揭示内蒙古地区玉米大斑病菌孢子的数量动态变化规律,并为玉米大斑病的预警和防控提供更科学的依据,利用孢子捕捉仪及Real-time PCR方法,连续3 a(2021-2023年)对内蒙古6个玉米主产区的空气中的分生孢子数量进行监测。结果表明,内蒙古地... 揭示内蒙古地区玉米大斑病菌孢子的数量动态变化规律,并为玉米大斑病的预警和防控提供更科学的依据,利用孢子捕捉仪及Real-time PCR方法,连续3 a(2021-2023年)对内蒙古6个玉米主产区的空气中的分生孢子数量进行监测。结果表明,内蒙古地区玉米大斑病菌孢子数量的高峰期出现在6月中上旬和8月中下旬。相关性分析显示,6个地区监测的孢子数量与空气温度均呈正相关(P<0.05)。孢子数量与内蒙古西部3个地区(巴彦淖尔、鄂尔多斯和呼和浩特)的相对湿度呈正相关(P<0.05),与内蒙古东部3个地区(赤峰、通辽和兴安盟)的相对湿度相关性不显著。这说明在内蒙古西部地区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是影响孢子浓度的关键因子,在内蒙古东部地区空气温度是影响孢子浓度的关键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大斑病 分生孢子 Real-time PCR 动态监测 气象因子
下载PDF
山西省玉米鞘腐病菌的鉴定及生物学特性分析
10
作者 周楠楠 何贵芬 +1 位作者 刘悦静 姚艳平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329-2338,共10页
玉米鞘腐病是近年来山西省玉米(Zea mays L.)生产上普遍发生的一种病害,给玉米产量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为了明确山西省玉米鞘腐病的致病镰孢菌(Fusarium spp.)的种类及其优势病原菌,本研究采用组织分离法对感病玉米叶鞘进行分离,根据形... 玉米鞘腐病是近年来山西省玉米(Zea mays L.)生产上普遍发生的一种病害,给玉米产量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为了明确山西省玉米鞘腐病的致病镰孢菌(Fusarium spp.)的种类及其优势病原菌,本研究采用组织分离法对感病玉米叶鞘进行分离,根据形态学鉴定及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确定了致病镰孢菌的种类,并对其优势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致病镰孢菌包括拟轮枝镰孢菌(F. verticillioides)、层出镰孢菌(F. proliferatum)、禾谷镰孢菌(F. graminearum)和亚粘团镰孢菌(F. subglutinans),优势病原菌为拟轮枝镰孢菌。拟轮枝镰孢菌菌株TG-3.1的最适培养条件为:培养基为查氏培养基,碳源为牛肉膏,氮源为蛋白胨和硝酸铵,金属离子为锌离子,温度为28℃,24 h连续光照,pH值为6。本文明确了山西省玉米鞘腐病的致病菌种类,分析了优势病原菌生长的最适条件,为该病害的综合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鞘腐病 致病菌 分离鉴定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玉米白斑病的症状识别与诊断 被引量:1
11
作者 何鹏搏 何鹏飞 +8 位作者 吴毅歆 陈倩 赵正龙 亢波 MUNIR Shahzai 唐萍 谭万忠 何月秋 王云月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8-271,共4页
由宽颈附球孢菌Epicoccum latusicollum Qian Chen, Crous&L. Cai引起的玉米白斑病正在我国局部地区流行,导致重大损失,并有扩大流行范围的趋势。为了增加植保及玉米抗病育种工作者对玉米白斑病的了解,本文描述了该病害的症状特点... 由宽颈附球孢菌Epicoccum latusicollum Qian Chen, Crous&L. Cai引起的玉米白斑病正在我国局部地区流行,导致重大损失,并有扩大流行范围的趋势。为了增加植保及玉米抗病育种工作者对玉米白斑病的了解,本文描述了该病害的症状特点、病原菌特征,总结了发生规律、病害循环及分离鉴定和诊断技术。玉米白斑病菌能在病残体上越冬,种子带菌是其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风夹雨、昆虫及农事操作人员活动是近距离传播途径。7月中下旬至9月中下旬是白斑病流行高峰期,病菌与玉米适宜生长温度基本一致,具有扩散传播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白斑病 宽颈附球孢菌 病害症状 发生规律 诊断
下载PDF
玉米茎腐病与大斑病的发生及防治措施 被引量:1
12
作者 夏建荣 《现代化农业》 2024年第2期8-10,共3页
受雨水较大等气候异常和栽培管理模式落后等因素的影响,甘肃省玉米茎腐病和大斑病的发生趋势逐年上升,对玉米生产造成严重影响,给种植户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文中介绍了玉米茎腐病和大斑病的发病症状及发病规律,分析了影响甘肃省玉米茎... 受雨水较大等气候异常和栽培管理模式落后等因素的影响,甘肃省玉米茎腐病和大斑病的发生趋势逐年上升,对玉米生产造成严重影响,给种植户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文中介绍了玉米茎腐病和大斑病的发病症状及发病规律,分析了影响甘肃省玉米茎腐病和大斑病发生的发病条件,提出了选用优良抗病品种、加强田间栽培管理、培育壮苗、合理轮作、清洁田园减少侵染源、种衣剂拌种及化学防治等措施,以供广大玉米种植户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茎腐病 大斑病 防治措施
下载PDF
Natural variation in maize gene ZmSBR1 confers seedling resistance to Fusarium verticillioides
13
作者 Yunxia Song Peipei Ma +10 位作者 Jingyang Gao Chaopei Dong Zhao Wang Yifan Luan Jiafa Chen Doudou Sun Pei Jing Xuecai Zhang Weibin Song Zijian Zhou Jianyu Wu 《The Crop Journal》 SCIE CSCD 2024年第3期836-844,共9页
Maize seedling blight caused by Fusarium verticillioides is a widely occurring maize disease,but the genetics and mechanisms of resistance are not well understood.In this study,GWAS performed by MLM and 3VmrMLM identi... Maize seedling blight caused by Fusarium verticillioides is a widely occurring maize disease,but the genetics and mechanisms of resistance are not well understood.In this study,GWAS performed by MLM and 3VmrMLM identified 40 and 20 QTNs,associated with seedling blight resistance.These methods identified 49 and 36 genes,respectively.Functional verification of candidate gene ZmSBR1 identified by both methods showed that the resistance of a mutant line to seedling blight decreased by 0.37 grade points after inoculation with F.verticillioides,compared with the WT.The length of the stem rot lesion caused by F.verticillioides increased by 86%in mutant seedlings,and the relative length of the adult plant stalk rot increased by 35%in mutant plants compared to the wild type after inoculation with Fusarium graminearum.Transcriptome analysis showed that expression of defense-related genes after inoculation was down-regulated in the mutant compared to the wild type,synthesis of secondary metabolites associated with resistance was reduced,and the immune response triggered by PAMP decreased,resulting in decreased resistance of mutant maize seedlings.Candidate gene associ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most maize inbred lines carried the susceptible haplotype.A functional PCR marker was developed.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ZmSBR1 conferred resistance to multiple Fusarium diseases at the seedling and adult growth stages and had important application value in breed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edling blight Stalk rot Multiple disease resistance
下载PDF
不同杀菌剂对玉米白斑病的田间防治效果
14
作者 程鑫 罗茗钟 +5 位作者 杨峰 韩伟君 孙华 石洁 刘文德 吴瀚翔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5-360,共6页
玉米白斑病是我国西南玉米产区一种新发病害,尚缺乏有效的防控措施。为筛选玉米白斑病的防控药剂,本研究选用19种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菌剂,于2022年-2023年在云南省普洱市开展田间试验,分别于玉米10叶期和抽雄吐丝期采用叶面喷雾法施药1次... 玉米白斑病是我国西南玉米产区一种新发病害,尚缺乏有效的防控措施。为筛选玉米白斑病的防控药剂,本研究选用19种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菌剂,于2022年-2023年在云南省普洱市开展田间试验,分别于玉米10叶期和抽雄吐丝期采用叶面喷雾法施药1次,评价各药剂的田间防效。结果显示,9种防治真菌性病害的杀菌剂在最后1次施药后28 d对白斑病的防治效果超过50%,包括250 g/L嘧菌酯悬浮剂、40%氟环唑悬浮剂、24%井冈霉素A水剂、40%咪鲜胺水乳剂和10%苯醚甲环唑微乳剂5种单剂,以及325 g/L苯甲·嘧菌酯悬浮剂、40%丁香·戊唑醇悬浮剂、40%唑醚·戊唑醇悬浮剂和30%氟环·咪鲜胺微乳剂4种混剂。保护性杀菌剂代森锰锌和有机铜杀菌剂喹啉铜仅表现了23.26%和29.00%的微弱防效。卵菌病害特效药剂烯酰吗啉,防治细菌性病害的杀菌剂春雷霉素、四霉素、中生菌素以及植物免疫诱抗剂6%寡糖·链蛋白可湿性粉剂的防效较差,均低于20%。本研究发现部分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和三唑类杀菌剂对玉米白斑病具有较好的田间防治效果,建议现阶段在生产上采用二者的复配药剂如苯甲·嘧菌酯,唑醚·戊唑醇等开展田间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白斑病 化学防治 杀菌剂 防治措施
下载PDF
不同交配型拟轮枝镰孢菌荧光蛋白标记菌株的构建
15
作者 张峰程 张君 +1 位作者 李凡 郭维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5-43,共9页
【目的】构建不同交配型的拟轮枝镰孢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荧光蛋白标记菌株,为研究拟轮枝镰孢菌的侵染、定殖、有性生殖等提供基础材料。【方法】通过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介导的原生质体转化法分别将荧光蛋白基... 【目的】构建不同交配型的拟轮枝镰孢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荧光蛋白标记菌株,为研究拟轮枝镰孢菌的侵染、定殖、有性生殖等提供基础材料。【方法】通过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介导的原生质体转化法分别将荧光蛋白基因eGFP和mCherry导入不同交配型的拟轮枝镰孢菌FvLNF15-11和FvSHF19-37菌株,并比较荧光标记菌株与野生型菌株间的生长特性、有性生殖和致病力差异。【结果】经PCR检测获得了带有荧光标记的菌株,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表明eGFP基因和mCherry基因分别在FvLNF15-11和FvSHF19-37菌株的分生孢子和菌丝中成功表达。与野生型菌株相比,荧光标记菌株的生长发育、子囊壳形成和致病力均无明显差异。【结论】构建了拟轮枝镰孢菌不同交配型eGFP和mCherry荧光标记菌株,不仅为研究拟轮枝镰孢菌在寄主体内的侵染、定殖等提供了材料,也为研究该菌的有性生殖过程积累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轮枝镰孢菌 PEG介导 绿色荧光蛋白 红色荧光蛋白 交配型
下载PDF
玉米南方锈病在魏县的发生现状及防控措施
16
作者 王书芳 杨淑敏 +2 位作者 王发民 王方方 郭明明 《河北农业》 2024年第5期67-68,共2页
魏县地处河北省最南端,地理位置特殊,是河北省病虫防控的南大门,做好农作物病虫监测防控,及时发现,科学阻截,可以大大延缓向北扩散蔓延的速度,为全省科学防控争取时间。魏县玉米种植面积60万亩左右,据记载,2021年玉米南方锈病在魏县发... 魏县地处河北省最南端,地理位置特殊,是河北省病虫防控的南大门,做好农作物病虫监测防控,及时发现,科学阻截,可以大大延缓向北扩散蔓延的速度,为全省科学防控争取时间。魏县玉米种植面积60万亩左右,据记载,2021年玉米南方锈病在魏县发生时间为8月24日、2022年为9月5日、2023年为8月13日。近三年,发生面积和程度不等,但监测预警到位,防控措施有力,玉米生产均未因南方锈病受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病虫 科学防控 南方锈病 防控措施 监测防控 玉米生产 病虫防控 监测预警
下载PDF
玉米大小叶斑病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
17
作者 韦沅町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24年第10期50-52,共3页
玉米大小叶斑病是玉米生产中常见的病害之一,严重影响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本文主要介绍了玉米大小叶斑病发生规律、症状特点及防治措施,提出了综合防治策略,包括选育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用农药等措施,以期为玉米生产提供技... 玉米大小叶斑病是玉米生产中常见的病害之一,严重影响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本文主要介绍了玉米大小叶斑病发生规律、症状特点及防治措施,提出了综合防治策略,包括选育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用农药等措施,以期为玉米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叶斑病 综合防治策略 抗病品种 玉米生长发育 玉米生产 施用农药 田间管理 病害
下载PDF
玉米褐斑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控措施
18
作者 王书芳 杨淑敏 +2 位作者 王发民 王方方 郭明明 《河北农业》 2024年第4期73-74,共2页
魏县玉米常年种植面积在60万亩左右,是粮食种植大县,发生的玉米病虫害有10多种,近年来,玉米褐斑病是最常见的一种。2018年,玉米褐斑病在魏县大发生,发病地块高达80%以上,严重地块病斑侵染到茎秆,病斑多在茎节附近,后期遇大风降雨等强对... 魏县玉米常年种植面积在60万亩左右,是粮食种植大县,发生的玉米病虫害有10多种,近年来,玉米褐斑病是最常见的一种。2018年,玉米褐斑病在魏县大发生,发病地块高达80%以上,严重地块病斑侵染到茎秆,病斑多在茎节附近,后期遇大风降雨等强对流天气,引起倒伏,损失惨重。近几年也是连年发生,给魏县玉米生产带来严重威胁。玉米褐斑病是由玉米节壶菌侵染引起,发生在玉米上的一种常见病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病虫害 玉米褐斑病 玉米生产带 粮食种植 茎节 防控措施 强对流天气 大风降雨
下载PDF
玉米顶腐病的发生与防治
19
作者 张军亚 《现代农村科技》 2024年第9期43-43,共1页
玉米顶腐病是一种常见且危害严重的病害,频发于高温高湿、多雨寡照的气候,尤其在夏季,气温高、湿度大,利于病原菌繁殖;除了气候因素外,玉米螟、棉铃虫等害虫的侵害也为病原菌提供了入侵途径。其病原菌主要为害顶端幼嫩叶片,引发组织腐烂... 玉米顶腐病是一种常见且危害严重的病害,频发于高温高湿、多雨寡照的气候,尤其在夏季,气温高、湿度大,利于病原菌繁殖;除了气候因素外,玉米螟、棉铃虫等害虫的侵害也为病原菌提供了入侵途径。其病原菌主要为害顶端幼嫩叶片,引发组织腐烂,严重时甚至会整株死亡。该病在玉米的整个生长周期都有可能发生,以玉米的11~13片嫩叶和心叶受害最重。病原菌从幼嫩组织侵入,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利用伤口或自然开口进入植株,迅速繁殖,破坏叶片组织,造成叶片黄化、枯萎和腐烂;随着病情的加重,受害叶片会逐渐增多,严重时导致整个植株衰败。因此,预防和控制玉米顶腐病需要特别关注高温高湿天气和害虫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嫩组织 叶片黄化 害虫防治 入侵途径 幼嫩叶片 玉米顶腐病 气候因素 玉米螟
下载PDF
鄢陵县2023年玉米南方锈病发生与防控研究
20
作者 李登奎 彭红 +3 位作者 牛平平 孙启龙 刘艳峰 刘俊美 《湖北植保》 2024年第4期37-39,共3页
本文通过大田试验及系统调查,探究了2023年玉米南方锈病在河南鄢陵县的发生危害及防治情况。调查显示,2023年8月8日鄢陵县玉米南方锈病开始显症,8月20日后迅速蔓延,发生面积达15300 hm^(2),危害程度迅速扩大,症状明显加重,病田率增加至4... 本文通过大田试验及系统调查,探究了2023年玉米南方锈病在河南鄢陵县的发生危害及防治情况。调查显示,2023年8月8日鄢陵县玉米南方锈病开始显症,8月20日后迅速蔓延,发生面积达15300 hm^(2),危害程度迅速扩大,症状明显加重,病田率增加至49.8%,9月10日产量调查时,部分地块玉米叶片已提前干枯。大田试验结果表明,有效防治玉米南方锈病3次的示范区,病情指数为9.5,比未防对照区降低了84.8%;示范区玉米产量为9370.5 kg/hm^(2),比对照区增产46.9%。鄢陵县普遍开展了1-3次玉米南方锈病防治,随着防治次数从1次增加到3次,防治效果从62.1%提高到8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南方锈病 菌源 发生程度 损失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