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9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棉花病虫害防治药剂剂型研发策略
1
作者 郑丽 黄啟良 陆宴辉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36,共10页
棉花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也是受病虫害危害最严重的农作物之一。目前化学防治仍是棉田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技术。新疆棉区是我国最大的棉花主产区,气候类型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具有光照充足、夏季高温干旱、多风、昼夜温差大等特... 棉花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也是受病虫害危害最严重的农作物之一。目前化学防治仍是棉田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技术。新疆棉区是我国最大的棉花主产区,气候类型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具有光照充足、夏季高温干旱、多风、昼夜温差大等特殊气候特点,农药药液喷施过程中容易发生蒸发、飘移、降解等损失,严重影响药剂的防治效果。本文综述了温湿度、风、光照等环境因子对药剂防治效果的影响,以及国内外对提升药剂防治效果采取的调控措施,并结合新疆棉田的特殊气候条件提出了剂型研发的新策略。在提升产品理化稳定性的前提下,还需综合考虑有效成分的理化性质、棉花叶片的结构及润湿特性、施药器械等多种因素。结合农药学、植物保护学、界面化学、有机化学等多学科交叉理论知识指导,利用先进的技术和载体材料研发环境响应型、靶向高效的农药剂型,结合配套使用技术及措施,探索农药高效利用及减量调控途径,为实现农药减量增效、引领棉花产业绿色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棉花 气候条件 病虫害 化学防治 剂型研发
下载PDF
棉铃虫发生发展与气候条件的关系研究进展
2
作者 黄健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24年第1期1-11,共11页
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属鳞翅目夜蛾科,是一种世界性的害虫,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因其具有远距离迁飞,繁殖力强等特点,条件适宜时常大面积暴发成灾,给农业生产带来较大损失。摸清棉铃虫生活习性、种群变化规律是棉铃虫防治的前... 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属鳞翅目夜蛾科,是一种世界性的害虫,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因其具有远距离迁飞,繁殖力强等特点,条件适宜时常大面积暴发成灾,给农业生产带来较大损失。摸清棉铃虫生活习性、种群变化规律是棉铃虫防治的前提条件。由于棉铃虫是变温昆虫,气候条件对其生长发育、成灾机制等产生极大影响。因此,本文系统综述了气候变暖对棉铃虫影响的研究进展,包括棉铃虫生长发育、体色变化、繁殖、滞育、飞行、越冬、与作物的互作关系等方面,并对未来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铃虫 气候变暖 温度 光周期 综合治理
下载PDF
中国农业害虫综合防治研究进展:2018年-2022年 被引量:6
3
作者 陆宴辉 刘杨 +9 位作者 杨现明 荆玉谱 胡高 栾军波 郭兆将 马罡 闫硕 梁沛 刘杰 肖海军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5-166,共22页
近5年来,我国在害虫变态发育与生殖调控、害虫滞育调控、害虫迁飞、害虫与共生微生物互作、害虫对杀虫剂的抗性、害虫与寄主植物的化学通讯、害虫对植物抗虫性的适应、害虫对作物种植结构调整的响应、害虫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等农业害... 近5年来,我国在害虫变态发育与生殖调控、害虫滞育调控、害虫迁飞、害虫与共生微生物互作、害虫对杀虫剂的抗性、害虫与寄主植物的化学通讯、害虫对植物抗虫性的适应、害虫对作物种植结构调整的响应、害虫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等农业害虫发生新规律新机制解析方面取得了系列重要进展,同时推进了抗虫作物、RNA农药、行为调控和生态调控等害虫防控新技术与新产品的研发;提出迁飞性草地贪夜蛾分区治理、多食性盲蝽区域防控、地下害虫韭蛆绿色防控和抗性麦蚜精准化学防控等害虫绿色防控新模式新体系。根据国内外农业害虫综合防治科技发展趋势和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现实需求,我国需进一步重视农业昆虫交叉学科前沿和新兴技术领域,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强化害虫防控基础理论创新,创制智能监测预警和绿色防控新技术、新产品,创新集成区域绿色防控和跨区协同治理技术体系,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强有力的植保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害虫 灾变规律 监测预警 综合防治 绿色防控
下载PDF
噻虫嗪对棉蚜和棉长管蚜实验种群生命表参数的影响
4
作者 韩英 魏引弟 +3 位作者 朱悦 梁虎军 苏悦 姚永生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8-122,共5页
为明确噻虫嗪种衣剂对棉蚜(Aphis gossypii)和棉长管蚜(Acyrthosiphon gossypii)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及其差异,本研究采用生命表方法分析噻虫嗪2.0、4.0、6.0 g/kg不同浓度种子处理对棉蚜和棉长管蚜实验种群生命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 为明确噻虫嗪种衣剂对棉蚜(Aphis gossypii)和棉长管蚜(Acyrthosiphon gossypii)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及其差异,本研究采用生命表方法分析噻虫嗪2.0、4.0、6.0 g/kg不同浓度种子处理对棉蚜和棉长管蚜实验种群生命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棉蚜若蚜发育历期随噻虫嗪浓度的增加而延长,6.0 g/kg处理显著长于对照。4.0、6.0 g/kg处理若蚜存活率较对照显著降低,棉蚜分别下降17.85%、34.57%;而棉长管蚜分别下降35.07%、59.13%。随噻虫嗪处理剂量增加,棉蚜和棉长管蚜寿命和产蚜量均下降,噻虫嗪2.0 g/kg处理棉蚜产蚜量高于对照,而棉长管蚜显著低于对照;6.0 g/kg处理下棉长管蚜和棉蚜的产蚜量分别较对照组降低47.78%和25.28%。不同处理间棉蚜达到繁殖高峰期时间基本一致,而棉长管蚜较对照延后1~2 d。2.0 g/kg噻虫嗪处理下棉蚜内禀增长率显著高于对照,4.0、6.0 g/kg噻虫嗪处理下内禀增长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随噻虫嗪包衣剂量增加,棉长管蚜平均世代周期延长,6.0 g/kg噻虫嗪处理下平均世代周期显著长于对照;4.0、6.0 g/kg噻虫嗪剂量处理下,其净增殖率、内禀增长率、周限增长率分别较对照下降49.78%和68.74%、29.63%和48.15%、7.63%和12.21%,对棉长管蚜有显著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蚜 棉长管蚜 噻虫嗪 种衣剂 生命表参数
下载PDF
中亚地区棉花主要害虫及其综合防治技术应用现状
5
作者 丁瑞丰 ANORBAYEV AZIMJON RAIMQULOVICH +4 位作者 阿克旦·吾外士 李海强 潘洪生 王冬梅 李号宾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3-81,共9页
中亚五国与我国新疆在地理位置上均为远离海洋的区域,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中亚五国与新疆在作物品种、栽培管理、植物保护和土壤改良等农业生产方面具有相似性。本课题组自2000年起与中亚地区的乌兹别克斯坦植物检疫及植物保护研究所... 中亚五国与我国新疆在地理位置上均为远离海洋的区域,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中亚五国与新疆在作物品种、栽培管理、植物保护和土壤改良等农业生产方面具有相似性。本课题组自2000年起与中亚地区的乌兹别克斯坦植物检疫及植物保护研究所建立了合作,针对棉田有害生物防治进行了长达20余年的合作研究。文章总结了中亚地区棉田主要害虫的发生种类和为害特点,尤其是以天敌繁育释放为重点的综合防治技术,为我国西北荒漠绿洲生态区棉田的害虫防治策略提供了思路。同时提出了在“一带一路”合作倡议背景下,我国与中亚五国加强棉花害虫防控技术合作与交流、学习借鉴乌兹别克斯坦棉田害虫生物防治技术、共同推进棉花重大害虫区域性综合防控技术进步的设想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 一带一路 棉花害虫 综合防治 乌兹别克斯坦 中国
下载PDF
甘草带对棉田多异瓢虫种群发生与控害的调控功能
6
作者 姜岩 宋冰梅 +4 位作者 陈鑫 李号宾 王冬梅 阿克旦·吾外士 潘洪生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9-50,共12页
【目的】阐明田埂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种植带对棉田多异瓢虫(Hippodamia variegata)种群发生与控害能力的影响,为合理利用甘草带促进棉田蚜虫生物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在新疆库尔勒采用田间种群系统调查法研究甘草带及对... 【目的】阐明田埂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种植带对棉田多异瓢虫(Hippodamia variegata)种群发生与控害能力的影响,为合理利用甘草带促进棉田蚜虫生物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在新疆库尔勒采用田间种群系统调查法研究甘草带及对照棉田(无甘草带)和距甘草带不同距离(1 m、5 m、10 m、20 m)棉花上蚜虫和多异瓢虫的种群动态,通过罩笼评估法评价甘草带对棉田蚜虫种群相对增长倍数和多异瓢虫控蚜功能的影响。【结果】6月上中旬,田埂甘草带上高密度的棉黑蚜(Aphis atrata)能够保育大量的多异瓢虫,是邻近棉田多异瓢虫种群的重要源库。6月下旬至7月中旬,多异瓢虫在棉田大量发生;6月中旬至7月下旬,距甘草带1 m、5 m、10 m、20 m的棉田中多异瓢虫与蚜虫的益害比均不同程度地高于对照棉田,其中6月17日距甘草带1 m处棉田益害比最高为2.502 9。罩笼天敌隔离处理研究发现,罩笼后7 d和14 d罩笼组棉花上蚜虫种群相对增长倍数均显著高于对应的非罩笼组;罩笼后14 d,田埂有甘草带棉田多异瓢虫对棉蚜的控害指数显著高于无甘草带棉田。【结论】田埂甘草带能有效增加棉田多异瓢虫种群数量并提高益害比,对棉田多异瓢虫的控蚜功能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异瓢虫 甘草 蚜虫 棉田 生物控害 储蓄植物
下载PDF
郭予元院士在棉花-害虫-天敌化学通讯研究中的学术贡献——纪念郭予元院士诞辰90周年
7
作者 单双 张帅 +2 位作者 于惠林 王桂荣 张永军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7-45,共9页
20世纪90年代棉铃虫大暴发,我国棉花产业和经济遭受重大损失,郭予元院士带领团队研究人员,深入探究棉铃虫的发生规律和控制策略,揭示了棉铃虫迁飞扩散规律及其与寄主植物互作关系,明确了转基因抗虫棉花生物安全和靶标害虫抗性机制,解析... 20世纪90年代棉铃虫大暴发,我国棉花产业和经济遭受重大损失,郭予元院士带领团队研究人员,深入探究棉铃虫的发生规律和控制策略,揭示了棉铃虫迁飞扩散规律及其与寄主植物互作关系,明确了转基因抗虫棉花生物安全和靶标害虫抗性机制,解析了棉花-棉铃虫-侧沟茧蜂三级营养间的化学通讯机制,使得大灾之年棉区棉铃虫为害得到有效控制,并对促进我国农业昆虫学基础研究起到了重要的学科引领作用。其中,对棉花-棉铃虫-中红侧沟茧蜂三级营养间化学通讯机制的研究,开创了棉铃虫治理新思路和新途径。本文回顾了郭予元院士在该领域研究中做出的重要贡献,主要包括棉花-棉铃虫-侧沟茧蜂三级营养通讯间关键挥发性化合物的鉴定,棉铃虫及其寄生性天敌中红侧沟茧蜂嗅觉行为分子机制的研究,棉花虫害诱导关键挥发物生物合成机制的探索,及基于三级营养关系设计昆虫行为调控剂在棉铃虫综合治理中的应用。上述研究成果为阐明棉铃虫及夜蛾科昆虫、中红侧沟茧蜂等膜翅目天敌寻找寄主的化学通讯机制奠定了坚实基础,为设计害虫绿色防控策略提供了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予元 棉花 棉铃虫 中红侧沟茧蜂 化学通讯
下载PDF
短期高温暴露对牧草盲蝽存活及生殖的影响
8
作者 姚成层 郑艺翔 +1 位作者 苟长青 冯宏祖 《中国棉花》 2023年第3期6-12,共7页
旨在探明短时高温对牧草盲蝽Lygus pratensis不同虫态存活及生殖的影响,为其夏季高温频发背景下的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治提供依据。将在25℃(对照温度)饲养的牧草盲蝽卵、各龄若虫、成虫经历短期高温(33、36、39、42、45℃)暴露处理(卵处... 旨在探明短时高温对牧草盲蝽Lygus pratensis不同虫态存活及生殖的影响,为其夏季高温频发背景下的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治提供依据。将在25℃(对照温度)饲养的牧草盲蝽卵、各龄若虫、成虫经历短期高温(33、36、39、42、45℃)暴露处理(卵处理时间为1、2、3 h;33、36、39、42℃处理若虫及成虫的时间为2 h;45℃处理各龄若虫的时间为1 h,处理成虫的时间为2 h)后在25℃下饲养观察卵孵化率、若虫存活率及历期、成虫存活率、寿命、雌虫产卵前期及产卵量等生物学参数,并构建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卵的孵化率在33~36℃下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在42℃处理下显著降低;在45℃下暴露2 h降低为6.33%,暴露3 h降为0。经45℃处理1 h,若虫存活率显著下降,若虫发育历期较对照显著延长1.07 d。成虫在33~36℃高温下暴露2 h,存活率、寿命、产卵前期、产卵量受影响较小;在39℃高温下暴露2 h后雌雄成虫存活率显著下降;45℃处理2 h雌虫存活率、产卵前期、单雌产卵量和雄虫存活率、寿命均和对照差异显著。由不同高温暴露下种群生命表可知,33~45℃高温暴露后的种群趋势指数均小于25℃对照,其中牧草盲蝽在45℃高温暴露后种群趋势指数为0。综上,在高温暴露下,牧草盲蝽卵孵化率随处理时间延长及处理温度升高而下降,若虫存活率降低;成虫在高温处理下寿命和存活率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但成虫的耐热能力强于若虫;雌虫在高温下表现出产卵前期延长、产卵量降低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牧草盲蝽 生长发育 高温胁迫 短期高温 孵化率 存活率 生殖力
下载PDF
中红侧沟茧蜂对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的传播作用 被引量:1
9
作者 查萌 田志强 +4 位作者 李建成 路子云 李贞 张松斗 刘小侠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00-206,共7页
中红侧沟茧蜂Microplitis mediator与核型多角体病毒(nucleopolyhedrovirus, NPV)是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的两种重要生物防治因子。中红侧沟茧蜂传播NPV对于利用二者协同防治棉铃虫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探讨了给中红侧沟茧蜂饲喂... 中红侧沟茧蜂Microplitis mediator与核型多角体病毒(nucleopolyhedrovirus, NPV)是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的两种重要生物防治因子。中红侧沟茧蜂传播NPV对于利用二者协同防治棉铃虫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探讨了给中红侧沟茧蜂饲喂含病毒蜂蜜水、体表喷洒病毒液、中红侧沟茧蜂在染毒宿主体内产卵、从染毒宿主体内发育、蜂茧浸泡病毒5种带毒方式的传播病毒效率,以及饲喂带病毒蜂蜜水方式下的传播机制。结果表明,饲喂带病毒蜂蜜水和体表喷洒病毒时中红侧沟茧蜂传毒率较高,在连续传毒的3 d内传毒效率分别为15.1%、9.1%~9.3%、2.4%~4%,其他3种方式传毒效率较低。在田间防治时可以利用中红侧沟茧蜂的传毒作用采用病毒与寄生峰的协同防控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铃虫 中红侧沟茧蜂 核型多角体病毒 病毒传播
下载PDF
棉铃虫5-HT1和5-HT2基因的克隆及表达模式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惠鑫 陈淑婷 +4 位作者 王凯 郜晓妍 谢桂英 陈文波 赵新成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7-156,163,共11页
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是昆虫体内一种重要的生物胺,其通过结合特异性的G蛋白偶联受体在昆虫体内发挥不同的神经调控作用。本研究基于转录组测序数据结合RT-PCR技术鉴定克隆了棉铃虫5-HT受体基因5-HT1和5-HT2,采用生物信... 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是昆虫体内一种重要的生物胺,其通过结合特异性的G蛋白偶联受体在昆虫体内发挥不同的神经调控作用。本研究基于转录组测序数据结合RT-PCR技术鉴定克隆了棉铃虫5-HT受体基因5-HT1和5-HT2,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其序列特征,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技术检测了其在幼虫和成虫不同组织内的表达特征。结果显示,棉铃虫体内分别表达5-HT的2类受体基因:5-HT1A、5-HT1B、5-HT2A和5-HT2B。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棉铃虫5-HT受体基因分为3个不同分支,而5-HT1和5-HT2可明显分别分成2个不同分支,各分支均与家蚕和烟草天蛾5-HT相应受体基因具有较高的同源性。RT-qPCR结果显示,在幼虫期,4种5-HT受体基因都在头部显著高表达,成虫期除在脑部高表达外,在触角或腹部也有高表达。其中5-HT1A和5-HT1B在雌成虫触角表达量显著高于雄成虫触角,5-HT1A和5-HT2B在雌成虫腹部表达量显著高于雄成虫腹部,而5-HT1B在雄成虫腹部表达量显著高于雌成虫腹部。以上结果表明5-HT1和5-HT2可能参与棉铃虫脑部神经调控,触角嗅觉感受及生殖发育等活动。该结果为进一步明确棉铃虫5-HT受体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铃虫 5-HT受体 实时荧光定量PCR 表达量
下载PDF
蓝色粘虫板和蓟马信息素选择性诱杀烟蓟马试验
11
作者 彭瑞琦 刘泽凡 +2 位作者 赵宇婷 冯晓忠 解芬 《现代农业科技》 2023年第9期100-101,105,共3页
为了检验不同品牌蓝色粘虫板以及蓟马信息素对烟蓟马的诱杀效果,探索更为安全、高效的烟草番茄斑萎病防治技术途径,在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小百户镇开展了不同品牌蓝板及蓟马信息素防治烟蓟马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3种蓝板对烟蓟马的诱杀... 为了检验不同品牌蓝色粘虫板以及蓟马信息素对烟蓟马的诱杀效果,探索更为安全、高效的烟草番茄斑萎病防治技术途径,在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小百户镇开展了不同品牌蓝板及蓟马信息素防治烟蓟马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3种蓝板对烟蓟马的诱杀效果明显,表现为诱敌品牌蓝板>诱尔品牌蓝板>可降解蓝板;添加蓟马信息素诱芯大幅提升了对烟蓟马的诱杀效果,以诱敌品牌蓝板+蓟马信息素诱芯处理对烟蓟马的诱杀效果最佳,单张诱杀数量可达2421只,对烟草番茄斑萎病的防治效果也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蓟马 蓝色粘虫板 蓟马信息素 烟草番茄斑萎病 防治效果
下载PDF
枸杞棉蚜对吡虫啉的抗药性监测及交互抗性测定
12
作者 张慧斌 邵海南 +1 位作者 黄铮昱 李秋荣 《青海大学学报》 2023年第3期44-51,共8页
为了解田间枸杞棉蚜对吡虫啉抗药性的发生动态,延长吡虫啉的使用寿命,文中采用单头反选育和群体汰选的方法,建立了枸杞棉蚜吡虫啉敏感品系和抗性品系,对抗性品系现实遗传力与抗性风险进行评估,通过浸叶法测定11种杀虫剂对吡虫啉的交互抗... 为了解田间枸杞棉蚜对吡虫啉抗药性的发生动态,延长吡虫啉的使用寿命,文中采用单头反选育和群体汰选的方法,建立了枸杞棉蚜吡虫啉敏感品系和抗性品系,对抗性品系现实遗传力与抗性风险进行评估,通过浸叶法测定11种杀虫剂对吡虫啉的交互抗性,并对青海5个县(市)的枸杞棉蚜种群进行了连续2年的抗药性监测。结果显示:初始枸杞棉蚜种群经42代筛选后,敏感种群的抗药性为原始种群的0.49倍,抗性种群的抗药性为原始种群的46.22倍,为敏感种群的92.78倍,达到高水平抗药性;枸杞棉蚜对吡虫啉的现实遗传力为0.044 7。交互抗性测定表明,吡虫啉与吡蚜酮、高效氯氰菊酯、毒死蜱、螺虫乙酯、苦参碱、鱼藤酮、除虫菊素等杀虫剂之间无交互抗性,与啶虫脒、阿维菌素、烯啶虫胺等杀虫剂的交互抗性较高。2020年和2021年5个枸杞棉蚜种群对吡虫啉均呈现中水平的抗药性,因此,长期大量使用吡虫啉存在枸杞棉蚜对吡虫啉产生抗药性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棉蚜 抗药性 吡虫啉 敏感种群 抗性种群
下载PDF
沙雅县植保无人机不同作业参数对棉叶螨防效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潘海洋 安尼瓦尔·库尔班 王芳芳 《新疆农垦科技》 2023年第1期36-38,共3页
本文研究植保无人机技术参数与棉叶螨田间防治效果的关系。结果表明,药剂采用12%阿维·乙螨唑悬浮剂在作业高度2.0 m和作业速度6 m/s作业条件下,离心式喷头7 500 rpm的防治效果优于扇形压力式喷头ST-110-03,离心式喷头7 500 rpm不... 本文研究植保无人机技术参数与棉叶螨田间防治效果的关系。结果表明,药剂采用12%阿维·乙螨唑悬浮剂在作业高度2.0 m和作业速度6 m/s作业条件下,离心式喷头7 500 rpm的防治效果优于扇形压力式喷头ST-110-03,离心式喷头7 500 rpm不加增效剂的防治效果优于加增效剂。药后7 d,常规喷头棉叶螨防效达到8.12%,ST-110-03扇形压力式喷头棉叶螨防效达到70.81%,离心式喷头7 500 rpm棉田棉叶螨防效达到92.9%,防治效果较常规喷头和扇形压力式喷头ST-110-03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保无人机 棉叶螨 喷头 防效
下载PDF
干旱胁迫对棉花上棉蚜种群增长影响的评价方法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晨 刘金萍 +1 位作者 杨益众 陆宴辉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3-199,共7页
为建立干旱胁迫对棉花害虫种群增长影响的评价方法,本研究设置1%、3%和5%聚乙二醇6000(PEG-6000)溶液处理4叶期棉花苗,分别模拟轻度、中度、重度干旱胁迫,系统测定并比较分析了棉花植株生理特性及棉蚜种群密度。结果显示:随着PEG-6000... 为建立干旱胁迫对棉花害虫种群增长影响的评价方法,本研究设置1%、3%和5%聚乙二醇6000(PEG-6000)溶液处理4叶期棉花苗,分别模拟轻度、中度、重度干旱胁迫,系统测定并比较分析了棉花植株生理特性及棉蚜种群密度。结果显示:随着PEG-6000浓度增加,棉花地上部分生物量和叶片相对含水量逐渐降低,而棉花植株上的棉蚜种群增长能力和平均密度明显下降。分析表明,干旱胁迫不利于棉花植株生长,进而对棉蚜种群增长产生负面影响。本研究为后续系统研究干旱胁迫对棉花-害虫-天敌互作关系的长期影响及其机制奠定了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胁迫 棉花 棉蚜 叶片生理代谢 害虫种群增长
下载PDF
新疆棉花害虫发生演替与综合防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44
15
作者 潘洪生 姜玉英 +2 位作者 王佩玲 刘建 陆宴辉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2-50,共9页
20世纪90年代至今,随着棉花种植技术的不断革新以及棉花种植面积的逐步扩大,新疆棉花害虫的发生程度整体加重、种群组成和发生规律明显变化。本文系统总结了近30年来新疆棉花害虫发生演替机制、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 20世纪90年代至今,随着棉花种植技术的不断革新以及棉花种植面积的逐步扩大,新疆棉花害虫的发生程度整体加重、种群组成和发生规律明显变化。本文系统总结了近30年来新疆棉花害虫发生演替机制、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为新疆棉花害虫的深入研究和绿色防控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棉花害虫 种群消长 影响因子 监测预警 综合防治
下载PDF
基于径向基支持向量机的棉花虫害识别 被引量:43
16
作者 张建华 冀荣华 +2 位作者 袁雪 李慧 祁力钧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78-183,共6页
针对棉花受棉蚜、棉叶螨、棉盲蝽、斜纹夜蛾和烟粉虱等害虫为害后叶片表面出现不同症状,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识别棉花虫害。通过获取受害棉花叶片图像,预处理后转换至2G-R-B空间,结合Otsu算法实现色斑分割,提取色斑图像R变量、(R+G+B)/3... 针对棉花受棉蚜、棉叶螨、棉盲蝽、斜纹夜蛾和烟粉虱等害虫为害后叶片表面出现不同症状,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识别棉花虫害。通过获取受害棉花叶片图像,预处理后转换至2G-R-B空间,结合Otsu算法实现色斑分割,提取色斑图像R变量、(R+G+B)/3变量的一阶矩、二阶矩和三阶矩为颜色特征,提取非色斑图像拓扑描述子和Hu不变矩为形状特征,提取2层双树复小波变换的细节图像均值和方差为纹理特征,并应用径向基支持向量机识别棉花棉蚜、棉叶螨、棉盲蝽、斜纹夜蛾、烟粉虱等虫害和正常叶片。试验结果表明,当径向基参数σ为3时,棉花虫害识别正确率达8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视觉 棉花 虫害 支持向量机
下载PDF
转Bt基因棉对棉大卷叶螟种群动态的影响 被引量:23
17
作者 刘芳 杨益众 +5 位作者 陆宴辉 康晓霞 余月书 陈建 吴洁云 万年峰 《昆虫知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75-277,共3页
2年的研究发现,棉大卷叶螟SyleptaderogataFabricius的种群数量在不同棉花品种田均呈现上升趋势,但转基因抗虫棉“国抗2 2”的为害程度及百株虫量均小于亲本对照棉“泗棉3号”,其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该虫的室内饲养结果表明,2个棉... 2年的研究发现,棉大卷叶螟SyleptaderogataFabricius的种群数量在不同棉花品种田均呈现上升趋势,但转基因抗虫棉“国抗2 2”的为害程度及百株虫量均小于亲本对照棉“泗棉3号”,其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该虫的室内饲养结果表明,2个棉花品种均有利于棉大卷叶螟的增殖,但“国抗2 2”对棉大卷叶螟的抗性明显优于“泗棉3号”,且对棉大卷叶螟成虫存在一定的产卵排斥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大卷叶螟 转BT基因棉 种群动态 转基因抗虫棉 泗棉3号 上升趋势 种群数量 百株虫量 为害程度 显著水平 室内饲养 棉花品种 亲本 增殖 抗性 产卵 成虫
下载PDF
LED光照对棉铃虫成虫明适应状态和交尾的影响 被引量:26
18
作者 段云 武予清 +2 位作者 蒋月丽 吴仁海 赵明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4727-4731,共5页
室内条件下研究了505、540nm和590nm3种波长LED(light emitting diode)光照对棉铃虫成虫明适应状态和交尾的影响。结果表明,夜间给予3种波长的LED光的持续光照和间歇光照均能有效地保持棉铃虫成虫的明适应状态,明适应保持率在75%~100%;... 室内条件下研究了505、540nm和590nm3种波长LED(light emitting diode)光照对棉铃虫成虫明适应状态和交尾的影响。结果表明,夜间给予3种波长的LED光的持续光照和间歇光照均能有效地保持棉铃虫成虫的明适应状态,明适应保持率在75%~100%;590nm的LED光照能够使棉铃虫成虫的交尾率由对照组的89.1%降低至52.5%,同时明显减少其交尾次数。本试验的结果还表明,505nm和590nm的LED光照能够改变棉铃虫成虫的产卵动态,使平均产卵期延长2d左右,同时也能显著地降低棉铃虫卵的孵化率,但对棉铃虫产卵量的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D 棉铃虫 明适应 交尾 干扰
下载PDF
基于朴素贝叶斯分类器的棉花盲椿象危害等级识别 被引量:19
19
作者 翟治芬 徐哲 +2 位作者 周新群 王丽丽 张建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04-211,共8页
针对自然条件下棉花盲椿象危害区域提取和危害等级识别难的问题,提出了棉花盲椿象危害等级自动识别方法。该方法以自然条件下采集的不同盲椿象危害等级棉叶图像为对象,利用最大类间方差阈值分割和多颜色分量组合方法进行作物与土壤分离... 针对自然条件下棉花盲椿象危害区域提取和危害等级识别难的问题,提出了棉花盲椿象危害等级自动识别方法。该方法以自然条件下采集的不同盲椿象危害等级棉叶图像为对象,利用最大类间方差阈值分割和多颜色分量组合方法进行作物与土壤分离和病斑分割,并利用分水岭分割方法对粘连棉叶进行分离并提取盲椿象危害棉叶区域,提取图像的颜色、纹理和形状特征,结合朴素贝叶斯分类器,依据划分的棉花盲椿象危害等级标准,对盲椿象危害等级进行识别。不同盲椿象危害等级识别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平均识别正确率达90.0%,通过比较试验表明,该模型在识别精度比BP神经网络高2.5%,运行速度比支持向量机高11.7%,可较好的对棉花盲椿象危害等级进行识别,可为棉花盲椿象的防治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分类 模型 盲椿象 危害等级识别 朴素贝叶斯分类器
下载PDF
绿盲蝽危害对棉花防御性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的诱导 被引量:42
20
作者 谭永安 柏立新 +2 位作者 肖留斌 魏书艳 赵洪霞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79-485,共7页
以2种转基因棉品种国抗22、sGK321及其亲本泗棉3号、石远321为材料,研究受绿盲蝽危害胁迫后,其叶片防御性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等生理指标的动态。结果表明:接种绿盲蝽前后,2种转基因棉花品种叶片防御性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与其亲本棉花相... 以2种转基因棉品种国抗22、sGK321及其亲本泗棉3号、石远321为材料,研究受绿盲蝽危害胁迫后,其叶片防御性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等生理指标的动态。结果表明:接种绿盲蝽前后,2种转基因棉花品种叶片防御性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与其亲本棉花相比差异均不显著,说明外源基因的导入对棉花各项生理指标的变化无影响。同一棉花品种在绿盲蝽不同刺吸诱导的时间中,叶片防御性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在品种和接虫时间互作效应中,SOD、MDA、PAL活性或含量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说明品种与接虫时间在这几个指标水平上存在真实的交互作用,而其余生理指标的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绿盲蝽 危害 防御性酶 丙二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