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51篇文章
< 1 2 18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温度对灰茶尺蠖幼虫龄期数量的影响
1
作者 唐美君 李红 +4 位作者 张欣欣 姜洪新 王志博 郭华伟 肖强 《茶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9-86,共8页
灰茶尺蠖(Ectropis grisescens)是茶园重要害虫,每年发生代数较多,对茶树为害频繁,而目前关于其幼虫龄数的划分仍存在分歧。为探明灰茶尺蠖幼虫的龄期数量及其受温度的影响,采用光照培养箱设置了5个温度(21、23、25、27、29℃),通过单... 灰茶尺蠖(Ectropis grisescens)是茶园重要害虫,每年发生代数较多,对茶树为害频繁,而目前关于其幼虫龄数的划分仍存在分歧。为探明灰茶尺蠖幼虫的龄期数量及其受温度的影响,采用光照培养箱设置了5个温度(21、23、25、27、29℃),通过单头饲养观察测定了不同温度下灰茶尺蠖幼虫的龄期数量,并比较了不同龄数种群在发育历期、蛹重和雌雄性比等参数的差异。结果显示,在21、23、25、27、29℃等5个温度条件下饲养的灰茶尺蠖幼虫,均出现龄数为4(蜕皮3次,简称4龄虫)和龄数为5(蜕皮4次,简称5龄虫)2种龄数。在21、23℃条件下,5龄虫和4龄虫的占比相当;当温度升高至25℃及以上时,5龄虫的占比显著高于4龄虫,达67.4%~78.6%。温度对5龄虫和4龄虫的发育历期、蛹重有显著影响,但对雌雄性比的影响不显著。在同一温度下,5龄虫较4龄虫幼虫历期延长,蛹重增加,雌雄性比显著提高。研究结果表明,灰茶尺蠖幼虫龄期数量受温度调控,温度升高则5龄虫的比例增高。这可能是灰茶尺蠖应对不利环境的一种生存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茶尺蠖 龄数 温度 历期 蛹重 性比
下载PDF
叉角厉蝽对茶银尺蠖幼虫的捕食作用及捕食偏好性
2
作者 陈俊华 闻鑫茹 +4 位作者 王晨旭 张俏俏 刘红敏 宁万光 郭世保 《茶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7-98,共12页
为评估叉角厉蝽(Eocanthecona furcellata)成虫对茶银尺蠖(Scopula subpunctaria)2~4龄幼虫的控害潜能。室内测定叉角厉蝽雌雄成虫对2~4龄茶银尺蠖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搜寻效应,探究了叉角厉蝽雌雄成虫对3~4龄茶银尺蠖的种内干扰效应,... 为评估叉角厉蝽(Eocanthecona furcellata)成虫对茶银尺蠖(Scopula subpunctaria)2~4龄幼虫的控害潜能。室内测定叉角厉蝽雌雄成虫对2~4龄茶银尺蠖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搜寻效应,探究了叉角厉蝽雌雄成虫对3~4龄茶银尺蠖的种内干扰效应,以及叉角厉蝽5龄若虫和雌雄成虫对灰茶尺蠖(Ectropis grisescens)与茶银尺蠖幼虫的捕食偏好性。结果显示,叉角厉蝽雌雄成虫均能捕食2~4龄茶银尺蠖幼虫,且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和HollingⅢ模型。叉角厉蝽雌雄成虫对茶银尺蠖幼虫的控害效能表现为雌成虫>雄成虫,以叉角厉蝽雌成虫对2龄茶银尺蠖幼虫的控害效能最大,为37.044;在拟合的HollingⅢ模型中,叉角厉蝽雌雄成虫对茶银尺蠖2龄幼虫的日均最大捕食量分别为15.823头和12.547头,最佳寻找密度分别为每盒4.971头和6.836头。叉角厉蝽对茶银尺蠖幼虫的搜寻效应结果表明,随猎物密度的降低,搜索的效率逐渐提升。此外,在灰茶尺蠖和茶银尺蠖幼虫同时存在的情况下,叉角厉蝽5龄若虫和雌雄成虫均偏好于取食茶银尺蠖幼虫;同时,叉角厉蝽雌雄成虫对茶银尺蠖幼虫捕食作用受到自身密度的干扰,且捕食3龄茶银尺蠖幼虫的干扰系数大于捕食4龄茶银尺蠖幼虫。研究结果为叉角厉蝽在茶园害虫生物防控中的应用提供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叉角厉蝽 茶银尺蠖 功能反应 捕食偏好 种内干扰
下载PDF
茶树ICE基因家族鉴定及CsICE43克隆和低温表达分析
3
作者 朱倩 邵陈禹 +3 位作者 周彪 刘硕谦 刘仲华 田娜 《茶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3-60,共18页
近年来全球极端低温天气频发,严重影响了茶树的产量和品质。ICE(Inducer of CBF expression)基因家族主要参与植物的低温胁迫响应,但在茶树领域中的相关研究还不够全面。本研究从茶树基因组中鉴定出51个茶树CsICEs基因,对其理化性质、... 近年来全球极端低温天气频发,严重影响了茶树的产量和品质。ICE(Inducer of CBF expression)基因家族主要参与植物的低温胁迫响应,但在茶树领域中的相关研究还不够全面。本研究从茶树基因组中鉴定出51个茶树CsICEs基因,对其理化性质、基因结构和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展开生物信息学分析。茶树CsICEs基因的启动子区域富含光响应、植物激素、生长发育及非生物胁迫相关顺式作用元件,其可能参与多种逆境胁迫响应。转录组分析和RT-qPCR验证结果发现,低温下CsICE43基因的表达量上升了4.24倍,其可能与茶树低温响应相关。以茶树品种‘保靖黄金茶1号’的cDNA为模板,克隆获得了CsICE43基因,其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存在差异,在顶芽和嫩叶中特异性高表达。蛋白氨基酸序列和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CsICE43基因包含与ICE家族其他成员一致的S-rich、bHLH、ACT等保守结构域,且与毛花猕猴桃(Actinidiaeriantha)的亲缘关系较近。在STRING在线网站中以拟南芥AtICEs为模型,推测茶树CsICE43蛋白与HOS1、MYB15、DREB1/2存在潜在的互作关系。亚细胞定位试验表明CsICE43定位于细胞核,与跨膜结构分析结果一致。综上所述,本研究发现CsICE43基因可能与茶树低温响应关联,为深入挖掘其基因功能与抗寒分子机理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ICE基因家族 抗寒 生物信息学 表达分析
下载PDF
雅安茶细蛾发生动态及性诱剂控制效果
4
作者 王迎春 尧渝 +5 位作者 黄颖博 李兰英 龚雪蛟 黄藩 张娟 张冰玲 《茶叶通讯》 2025年第1期47-51,77,共6页
2019—2023年每年的2月下旬至11月下旬在四川雅安市名山区3个茶树主栽品种‘名山特早213’‘福鼎大白茶’‘名山白毫131’茶园内,采用性诱捕器和检叶法对茶细蛾成虫和幼虫发生动态进行监测,每7 d调查1次,并于2021年开展性引诱剂对茶细... 2019—2023年每年的2月下旬至11月下旬在四川雅安市名山区3个茶树主栽品种‘名山特早213’‘福鼎大白茶’‘名山白毫131’茶园内,采用性诱捕器和检叶法对茶细蛾成虫和幼虫发生动态进行监测,每7 d调查1次,并于2021年开展性引诱剂对茶细蛾防治效果试验。调查结果发现,茶细蛾在当地茶园每年发生6代,以蛹越冬。成虫最早始见于2月下旬,终见于11月下旬。越冬代成虫羽化盛期为3月中、下旬至4月上、中旬,第1代为5月上、中旬至6月上旬,第2代为6月下旬至7月上旬,第3代为7月下旬至8月上、中旬,第4代为8月下旬至9月上、中旬,第5代为9月下旬至11月上、中旬。幼虫最早始见于3月中旬,第1代和第2代虫口量极低,第4代或第5代后虫口量显著增加。茶细蛾呈5月至7月和9月至10月两个发生盛期,主要危害夏、秋茶。应用性引诱剂对第2代至第5代幼虫防治效果为55.56%~100%,平均防效为75.92%。应用性引诱剂能有效监测茶细蛾发生动态并控制其危害,适合大面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茶细蛾 发生动态 性引诱剂 控制效果
下载PDF
神泽叶螨生活习性、为害特征及防治措施
5
作者 周孝贵 郑旭霞 +2 位作者 唐美君 郭华伟 肖强 《中国茶叶》 2025年第3期63-66,共4页
神泽叶螨(Tetranychus kanzawai Kishida)是一种重要的农林作物害螨,2024年该螨在浙江杭州西湖龙井茶产区局部发生严重,为害春茶。为更好地识别和防控该螨,文章介绍了其形态特征、在茶园中的发生特点和防治措施,可为该螨的预警与防控提... 神泽叶螨(Tetranychus kanzawai Kishida)是一种重要的农林作物害螨,2024年该螨在浙江杭州西湖龙井茶产区局部发生严重,为害春茶。为更好地识别和防控该螨,文章介绍了其形态特征、在茶园中的发生特点和防治措施,可为该螨的预警与防控提供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泽叶螨 形态特征 发生特点 防治方法
下载PDF
基于农艺性状和SNP分子标记的湖南78份茶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
6
作者 郭佳璐 璩馥榕 +5 位作者 蔡天晨 赵洋 杨培迪 刘勇 周跃斌 刘振 《茶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9-233,共15页
为明确湖南省茶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探明种质资源的遗传结构,并对其进行精准鉴定评价,本研究利用靶向测序基因型检测技术(GBTS)对湖南省内的78份茶树种质资源的76252个SNP位点进行了基因型检测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对这批资源的30项... 为明确湖南省茶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探明种质资源的遗传结构,并对其进行精准鉴定评价,本研究利用靶向测序基因型检测技术(GBTS)对湖南省内的78份茶树种质资源的76252个SNP位点进行了基因型检测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对这批资源的30项农艺性状和15项生化成分进行了精准鉴定。结果表明,78份湖南省茶树种质资源间存在比较丰富的遗传变异,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07~2.08,变异系数为2.26%~47.50%,最小的是萼片数,最大的是叶齿深度;生化成分的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36~2.09,变异系数为5.90%~118.49%,最小的是水浸出物,最大的是没食子酸;欧氏距离为20时可将78份茶树种质资源分为5个类群,在第Ⅰ、Ⅲ类群中,叶长、叶片大小、叶基、酚氨比、没食子酸(GA)、茶碱(THEO)、没食子儿茶素(GC)、表没食子儿茶素(EGC)、表儿茶素(EC)、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GCG)、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均存在显著差异。基于78份资源的基因型检测结果构建系统进化树,可将78份资源分为3个类群。同时,本研究挖掘出表型性状特异、高氨基酸、高可可碱、高咖啡碱等功能成分特异茶树资源23份。相关研究结果可为湖南省茶树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种质资源 精准鉴定 靶向测序基因型检测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茶树叶斑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7
作者 杨芳 江冰冰 +6 位作者 雷金梅 郭存武 李丽梅 徐嘉忆 王兴华 袁文侠 王白娟 《茶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6-272,共7页
茶树[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叶斑病是茶树重要的叶部病害之一,严重影响茶叶的产量和品质。2023年,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茶园进行病害调查时发现茶园茶树30%的叶片出现类似茶树叶斑病的症状... 茶树[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叶斑病是茶树重要的叶部病害之一,严重影响茶叶的产量和品质。2023年,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茶园进行病害调查时发现茶园茶树30%的叶片出现类似茶树叶斑病的症状,为明确该病原,采用组织分离法和有伤接种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离和致病性测定,分别观察形态学特征并结合分子生物学技术确定病原菌的种类。结果表明,分离的3个菌株均能够侵染茶树叶片,是茶树叶斑病的致病菌;根据其形态学特征并结合多基因(ITS、TUB2和TEF-1α)系统发育分析结果确定引起茶树叶斑病的病原菌为Nigrospora musae。研究结果可为该病菌引起的茶树叶斑病的防控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叶斑病 黑孢菌 病原鉴定
下载PDF
茶树根腐病拮抗细菌的筛选鉴定及其生防潜力
8
作者 黄虹 谭琳 +3 位作者 沈程文 邓玉莲 李桂花 胡秋龙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2-68,共7页
以茶树根腐病病原菌(Fusarium cugenangense)为指示菌,运用平板对峙法筛选分离感病根际土壤微生物,获得1株拮抗效果最佳的细菌菌株TJ-1,抑菌率可达74.67%;通过生理生化试验以及16S rRNA测序,鉴定菌株TJ-1为土地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以茶树根腐病病原菌(Fusarium cugenangense)为指示菌,运用平板对峙法筛选分离感病根际土壤微生物,获得1株拮抗效果最佳的细菌菌株TJ-1,抑菌率可达74.67%;通过生理生化试验以及16S rRNA测序,鉴定菌株TJ-1为土地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terrae)。研究菌株TJ-1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生长特性、产生的不同代谢物对病原菌的拮抗效果、对9种作物病原菌的拮抗效果及其促生潜力等,结果表明,拮抗菌TJ-1使病原菌菌丝缠绕萎缩,分支部分变大;拮抗菌生长至18 h进入稳定期;生长最适pH为5~7,在Na Cl质量分数超过2%的条件下生长会受到明显抑制;拮抗菌TJ-1对9种作物病原菌均有拮抗效果,其中对茄子褐纹病原菌拮抗效果高达80.51%;拮抗菌TJ-1产生的挥发性物质和非挥发性物质对病原菌都具有拮抗效果;拮抗菌TJ-1具有溶解磷、固氮以及分泌铁载体等促生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根腐病 尖孢镰刀菌 拮抗菌 土地类芽孢杆菌 生物防治
下载PDF
潮州单丛茶区不同海拔瓢虫科昆虫群落结构与多样性
9
作者 李再霖 彭锋 +1 位作者 王兴民 陈晓胜 《茶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9-109,共11页
为了明确潮州单丛茶区天敌瓢虫的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对潮州市不同海拔的茶园开展瓢虫科物种多样性调查。采用比较形态学和生物多样性指数两种分析方法,从不同海拔茶园瓢虫科昆虫的物种组成、群落结构、优势种、相对多度以及群落多样... 为了明确潮州单丛茶区天敌瓢虫的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对潮州市不同海拔的茶园开展瓢虫科物种多样性调查。采用比较形态学和生物多样性指数两种分析方法,从不同海拔茶园瓢虫科昆虫的物种组成、群落结构、优势种、相对多度以及群落多样性指数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潮州茶园中瓢虫群落与海拔间的关系。设置了茶园天敌瓢虫调查样点63个,共采集瓢虫标本1132头,鉴定天敌瓢虫12族26属45种。结果显示,直钩方瓢虫(Sasajiscymnus kuriharai Kitano,2012)是潮州单丛茶区天敌瓢虫群落优势种,其相对多度达到50.80%。此外,不同海拔的天敌瓢虫群落多样性指数分析结果表明,低海拔茶园中天敌瓢虫群落多样性最为丰富,且具有较高的多样性指数(2.48)、丰富度指数(5.07)及均匀度指数(0.73),而优势度指数最低(0.17)。这一结果表明潮州低海拔茶区内存在着较为丰富、分布均匀且具有平衡竞争关系的天敌瓢虫群落,从而使得该群落更加稳定。研究结果可为潮州单丛茶区害虫绿色防控以及茶园的生态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瓢虫 群落结构 多样性 不同海拔
下载PDF
四川省茶园蜡蚧的发生及综合防治建议
10
作者 张海婷 符慧娟 +2 位作者 曾铄程 易军 李星月 《四川农业科技》 2025年第1期63-66,共4页
四川作为我国茶产业大省,茶叶生产规模、产业综合实力居全国前列,茶叶生产已经成为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蜡蚧作为四川省茶园主要害虫之一,以刺吸食汁危害茶树叶及枝条,严重影响茶树产... 四川作为我国茶产业大省,茶叶生产规模、产业综合实力居全国前列,茶叶生产已经成为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蜡蚧作为四川省茶园主要害虫之一,以刺吸食汁危害茶树叶及枝条,严重影响茶树产量、品质以及生长,轻者削弱树势,重者枝条枯死。针对近期茶园相继发生蜡蚧危害,综合阐述角蜡蚧和日本龟蜡蚧的分布范围及危害、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发生规律等,提出综合防治建议及对策,为茶园蜡蚧类害虫的防治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 角蜡蚧 日本龟蜡蚧 危害特征 综合防治
下载PDF
茶树L型凝集素受体激酶基因家族鉴定及其对茶轮斑病和茶炭疽病的响应
11
作者 李悦欣 鄢东海 +3 位作者 张金峰 蒲运丹 李帅 孟泽洪 《茶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3-265,共13页
植物L型凝集素受体激酶(LecRKs)是植物受体激酶家族的重要亚家族,在植物发育和免疫反应中发挥关键作用。本研究系统鉴定并分析了茶树L型凝集素受体激酶(CsLecRKs)基因家族,探讨其在茶树生长发育及抗病防御中的潜在功能。通过HMMsearch分... 植物L型凝集素受体激酶(LecRKs)是植物受体激酶家族的重要亚家族,在植物发育和免疫反应中发挥关键作用。本研究系统鉴定并分析了茶树L型凝集素受体激酶(CsLecRKs)基因家族,探讨其在茶树生长发育及抗病防御中的潜在功能。通过HMMsearch分析,共鉴定出59个含有PF00069结构域和PF00139结构域的L型CsLecRKs。基于系统发育分析将其分为5个亚组,不同亚组在外显子-内含子结构上存在显著差异。启动子区域富含与激素响应和逆境胁迫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转录组数据分析表明,L型CsLecRKs在茶树不同器官中呈现表达差异。qRT-PCR结果显示,CsLecRK IV.1.2和CsLecRK S.5在茶炭疽病侵染早期以及茶轮斑病侵染中后期均显著上调表达,且在抗茶炭疽病茶树品种‘黔湄419’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易感品种‘黔湄818’,表明其在茶树对病原菌侵染的免疫反应中发挥关键作用。本研究揭示了L型CsLecRKs在茶树对茶轮斑病和茶炭疽病防御中的关键机制,明确了CsLecRK IV.1.2和CsLecRK S.5在病害侵染过程中的表达特征,证实其具有通过激活茶树免疫系统增强植株抗病能力的潜力。研究结果为茶树抗病分子育种和绿色病害防控策略提供了重要的基因资源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L型凝集素受体激酶 茶炭疽病 茶轮斑病 免疫反应
下载PDF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抗汉滩病毒效果研究
12
作者 罗璐璐 赵悦汐 +5 位作者 王彦博 幸怡 齐洋 马宏炜 程林峰 张芳琳 《茶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5-156,共12页
为明确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在体内外对汉滩病毒(Hantaan virus,HTNV)的抑制成效,开展以下试验:(1)运用细胞活力检测法测定EGCG的细胞毒性;(2)在感染HTNV的不同时段添加EGCG进行处理,采用蛋白免疫... 为明确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在体内外对汉滩病毒(Hantaan virus,HTNV)的抑制成效,开展以下试验:(1)运用细胞活力检测法测定EGCG的细胞毒性;(2)在感染HTNV的不同时段添加EGCG进行处理,采用蛋白免疫印迹、实时荧光定量PCR、间接免疫荧光及斑点形成试验(Focus formation assay,FFA)检测HTNV在A549细胞内24、48 h的病毒表达量,同时使用Autodock vina软件进行分子对接,确定EGCG抗HTNV的潜在作用靶点;(3)通过灌胃给药方式给予攻毒裸鼠高中低剂量的EGCG,并检测其体重及生存率。结果表明,使用100μmol·L^(-1)EGCG体外有效抑制HTNV感染,且该抑制效果主要作用于HTNV的吸附阶段;分子对接试验显示,EGCG可与HTNV的Gn、Gc相互作用,结合能分别为-9.0、-7.1 kcal·mol^(-1);高中低剂量EGCG(50.0、25.0、12.5 mg·kg^(-1))治疗感染裸鼠后,有效降低了攻毒裸鼠死亡率,裸鼠体重下降幅度均明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滩病毒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抗病毒感染
下载PDF
基于无公害茶叶生产的植保综合调控技术
13
作者 黄顺年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2期65-67,80,共4页
无公害茶叶生产强调在茶叶种植过程中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而植保综合调控技术则是通过对多种植保技术和方法的组合使用,有效控制病虫害,同时保证茶叶的品质和产量。安徽省休宁县作为我国重要的茶叶生产基地,其茶叶无公... 无公害茶叶生产强调在茶叶种植过程中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而植保综合调控技术则是通过对多种植保技术和方法的组合使用,有效控制病虫害,同时保证茶叶的品质和产量。安徽省休宁县作为我国重要的茶叶生产基地,其茶叶无公害生产技术的实施对提升地区茶叶品质和环境质量具有示范意义。为此,介绍了休宁县无公害茶叶的生产背景,总结了融合生物控制、物理控制、化学控制、农艺控制方法的植保综合调控技术,旨在为休宁县乃至其他茶叶生产区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无公害茶叶生产植保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公害茶叶 茶叶生产 植保综合调控技术 安徽休宁
下载PDF
十堰市茶园主要病虫害种类及绿色防控措施
14
作者 袁星星 张雁飞 +4 位作者 曹语 张小福 吴伟 潘亮 丁葛 《湖北植保》 2025年第1期82-85,共4页
茶产业作为十堰市重点农业特色产业,在促进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方面发挥着重要支柱作用。本文总结了十堰地区茶园主要病虫害种类及发生规律,分析了十堰市茶园病虫害防治存在的现实问题,进而提出绿色防控措施,以期为十堰市茶产业绿色... 茶产业作为十堰市重点农业特色产业,在促进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方面发挥着重要支柱作用。本文总结了十堰地区茶园主要病虫害种类及发生规律,分析了十堰市茶园病虫害防治存在的现实问题,进而提出绿色防控措施,以期为十堰市茶产业绿色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堰市 茶树病虫害 发生规律 绿色防控
下载PDF
茶蚜虫对茶叶生化成分的影响及感官审评对比分析
15
作者 刘迪 施美亮 钟勇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65-72,共8页
茶蚜虫危害茶树生长,影响茶叶产量和质量,给茶产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为探讨茶蚜虫害对茶叶生化成分含量和品质特征的影响,研究以乌龙茶品种金萱(台茶12号)为试验对象,鲜叶原料以一芽二叶和一芽三叶为标准加工成绿茶,采用感官审评和... 茶蚜虫危害茶树生长,影响茶叶产量和质量,给茶产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为探讨茶蚜虫害对茶叶生化成分含量和品质特征的影响,研究以乌龙茶品种金萱(台茶12号)为试验对象,鲜叶原料以一芽二叶和一芽三叶为标准加工成绿茶,采用感官审评和生化成分含量的分析方法,对其品质特点进行比较分析。试验处理分为茶蚜虫害叶片和健康叶片,分别测定不同茶样中含水量、水浸出物、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及可溶性糖等各项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茶蚜虫害不仅会影响茶叶的外形,也影响茶叶内含物的含量。其中,茶叶含水量和水浸出物含量下降,酚氨比值增大,而可溶性糖含量增加。茶叶感官审评结果表明:健康叶制成绿茶综合得分为92.3分,茶蚜虫危害的茶叶制成绿茶综合得分为88.1分;茶蚜虫危害茶叶后,制茶后其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和叶底评分均低于健康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蚜虫 氨基酸 化学成分 茶叶品质
下载PDF
不同药剂对茶假眼小绿叶蝉的田间防控试验
16
作者 张绍伦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5年第1期146-148,共3页
针对不同药剂对茶假眼小绿叶蝉的田间防控效果进行试验研究,在贵州省凤冈县绥阳镇金鸡村茶园中,设计5组试验方案,综合比对虫螨腈悬浮剂、茚虫威乳油、唑虫酰胺悬浮剂、吡虫啉可湿性粉剂的施药效果,田间防控结果如下:方案4使用30%唑虫酰... 针对不同药剂对茶假眼小绿叶蝉的田间防控效果进行试验研究,在贵州省凤冈县绥阳镇金鸡村茶园中,设计5组试验方案,综合比对虫螨腈悬浮剂、茚虫威乳油、唑虫酰胺悬浮剂、吡虫啉可湿性粉剂的施药效果,田间防控结果如下:方案4使用30%唑虫酰胺悬浮剂时,施药后1天、3天、7天、14天的病虫减退率为90.63%、93.75%、95.31%、90.63%;在田间防控方面,该方案施药后1天、3天、7天、14天时,均获取到最佳的病虫防控效果,具体为90.37%、93.39%、94.57%、90.50%。唑虫酰胺相较于其他药剂,在各时间段内均取得最佳的病虫减退率与田间防控效果,可以有效保障绿茶作物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 茶假眼小绿叶蝉 药剂 田间防控
下载PDF
关岭自治县茶树主要病虫害及防控措施
17
作者 胡燕 冷远康 伍婷婷 《蚕桑茶叶通讯》 2025年第1期37-40,共4页
茶树病虫害频繁在关岭自治县发生,极大影响了当地茶叶产量和品质,给农业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对关岭自治县茶树病虫害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梳理了关岭自治县茶树主要发生的病虫害,根据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及表现特征,在农业防治、物理防... 茶树病虫害频繁在关岭自治县发生,极大影响了当地茶叶产量和品质,给农业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对关岭自治县茶树病虫害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梳理了关岭自治县茶树主要发生的病虫害,根据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及表现特征,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多方面提出了相应的防控措施,为关岭自治县今后茶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病虫害 防控措施
下载PDF
茶叶常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方法
18
作者 王双 《种子科技》 2025年第5期157-159,165,共4页
茶叶是我国主要的作物之一,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但是茶叶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如果不对其进行有效防治,会威胁茶叶的品质和产量。了解茶叶常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能够帮助种植人员针对性地解决病虫害问题。基于此,以普安县为... 茶叶是我国主要的作物之一,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但是茶叶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如果不对其进行有效防治,会威胁茶叶的品质和产量。了解茶叶常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能够帮助种植人员针对性地解决病虫害问题。基于此,以普安县为例,系统分析了茶叶常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与其综合防治策略,旨在为茶叶种植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病虫害 综合防治
下载PDF
有机茶叶栽培技术要点及病虫害防治措施
19
作者 徐虎 《种子科技》 2025年第6期166-168,共3页
分析了有机茶叶栽培技术要点和病虫害防治措施。在栽培技术方面,重点探讨了选择适宜的品种、土壤管理、水分管理以及修剪与采摘技术。在病虫害防治方面,介绍了生态农业模式、物理防控方法、生物防治和植物源农药应用等绿色防控措施。研... 分析了有机茶叶栽培技术要点和病虫害防治措施。在栽培技术方面,重点探讨了选择适宜的品种、土壤管理、水分管理以及修剪与采摘技术。在病虫害防治方面,介绍了生态农业模式、物理防控方法、生物防治和植物源农药应用等绿色防控措施。研究表明,通过综合运用这些技术和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有机茶园的生产力和生态系统稳定性,保证茶叶品质和安全性,为有机茶叶生产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茶叶 栽培技术 病虫害防治
下载PDF
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
作者 张菊 《种子科技》 2025年第5期181-183,共3页
近年来,我国在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开发了一系列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生态调控等绿色防控技术。然而,在技术推广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分析了当前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 近年来,我国在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开发了一系列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生态调控等绿色防控技术。然而,在技术推广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分析了当前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为促进绿色防控技术的广泛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病虫害 绿色防控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