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96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农科背景下“园艺植物昆虫学”教学改革与实践
1
作者 张旭 刘晓丽 +1 位作者 李俊 耿雪侠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1期92-96,共5页
为适应新农科对人才培养的要求,针对“园艺植物昆虫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模式单一、理论与实践脱节等问题。实施创新教学导入,激发学生兴趣;优化教学内容,促进知识创新;改革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果... 为适应新农科对人才培养的要求,针对“园艺植物昆虫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模式单一、理论与实践脱节等问题。实施创新教学导入,激发学生兴趣;优化教学内容,促进知识创新;改革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果;构建多元化实践体系,推动理论与实践融合等改革措施。实践结果表明,教学改革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增加学生专业认可度,有效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些改革措施有助于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也可以为相关农业类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科 园艺植物昆虫学 教学改革 人才培养 农业类课程
下载PDF
番茄颈腐根腐病抗性基因Frl的定位研究
2
作者 叶青静 王荣青 +5 位作者 姚祝平 阮美颖 周国治 万红建 李志邈 程远 《核农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4-254,共11页
番茄颈腐根腐病是近年来极具破坏性的番茄土传病害之一,严重影响番茄的品质和产量。为挖掘番茄颈腐根腐病抗性相关基因,本研究利用全基因关联分析(GWAS)和遗传定位对番茄颈腐根腐病抗性基因进行研究。首先对来自国内外的200份番茄材料... 番茄颈腐根腐病是近年来极具破坏性的番茄土传病害之一,严重影响番茄的品质和产量。为挖掘番茄颈腐根腐病抗性相关基因,本研究利用全基因关联分析(GWAS)和遗传定位对番茄颈腐根腐病抗性基因进行研究。首先对来自国内外的200份番茄材料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在番茄9号染色体定位到抗颈腐根腐病的位点,再利用抗病材料KP13及感病材料T15196的双亲群体进行连锁作图,综合GWAS和连锁作图结果,将Frl定位于标记SSR105和FrlSNP20之间,遗传距离约为0.8 cM,物理距离约为93 kb。筛选出4个属于番茄谷胱甘肽硫转移酶(SlGST)家族成员的候选基因Solyc09g011510.2.1、Solyc09g011580.2.1、Solyc09g011600.2.1和Solyc09g011630.2.1。获得1个与抗病性状紧密连锁的标记FrlSNP25,利用该标记对94个番茄材料进行抗性鉴定,样品基因型与颈腐根腐病抗性鉴定表型吻合率92.55%。本研究为番茄抗颈腐根腐病种质创新和揭示番茄抗颈腐根腐病抗性机理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颈腐根腐病 基因定位 抗性鉴定
下载PDF
柑橘黄龙病田间症状识别图像数据集 被引量:1
3
作者 池美香 陈韶萍 +3 位作者 黄婷 陈世雄 梁勇 邱荣洲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2025年第1期45-54,共10页
柑橘黄龙病的快速识别有助于生产者尽早发现并清除柑橘黄龙病植株。基于深度学习的植物病害图像自动识别依赖于庞大的数据集,然而开放的可用于柑橘黄龙病识别的数据集非常有限。本研究通过手机或相机拍摄,整理了一组包含自然生态、白色... 柑橘黄龙病的快速识别有助于生产者尽早发现并清除柑橘黄龙病植株。基于深度学习的植物病害图像自动识别依赖于庞大的数据集,然而开放的可用于柑橘黄龙病识别的数据集非常有限。本研究通过手机或相机拍摄,整理了一组包含自然生态、白色背景板和黑色背景板3种采集环境的照片数据集,收录了包含黄龙病及相关病害症状共14种类别的图片9896张。其中,训练集样本7192张,验证集样本898张,测试集样本1806张(其中602个样本具有PCR检测结果)。样本的症状类别均由植保专家进行分类和标注以确定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本数据集提供了yolo格式(txt)的标注文件和基于Yolov5l训练获得的模型文件,以期为基于YOLO卷积神经网络的植物病害分类、目标检测和自动识别领域的机器学习建模提供训练和测试样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龙病 柑橘病害 症状识别 图像识别 YOLO 数据集
下载PDF
喷雾助剂对乙基多杀菌素药液在杧果叶片润湿铺展行为的影响
4
作者 潘波 王冰洁 +2 位作者 杜长远 林勇 姜蕾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0-188,共9页
乙基多杀菌素是防治杧果蓟马的常用药剂之一,农药喷雾助剂的添加可以提高农药的药效。合理选择和使用助剂产品,对提高农药利用率、减少农药使用量至关重要。本研究通过测定添加5种不同类型、不同浓度的农药助剂产品后乙基多杀菌素药液... 乙基多杀菌素是防治杧果蓟马的常用药剂之一,农药喷雾助剂的添加可以提高农药的药效。合理选择和使用助剂产品,对提高农药利用率、减少农药使用量至关重要。本研究通过测定添加5种不同类型、不同浓度的农药助剂产品后乙基多杀菌素药液的静态、动态表面张力,以及药液在杧果叶片正面、背面的接触角、铺展面积和蒸发时间,探究不同类型农药助剂产品在杧果叶片表面的润湿铺展行为。结果表明:添加不同助剂产品均能有效降低乙基多杀菌素药液的静态、动态表面张力,同时降低药液在叶片表面的接触角,提高药液在杧果叶片表面的铺展面积。除高分子类助剂(诺普信天盾)在叶片背面表现出抗蒸发性外,其他助剂产品均缩短了蒸发时间。不同类型的助剂产品在杧果叶片上的润湿性表现并不一致,有机硅类助剂(极润)润湿性最好,其余依次为硅酸金属复合盐类助剂(迈道)、改性植物油(迈飞)、橙皮精油(丹罗丰)、高分子类助剂(诺普信天盾)。通过比较不同处理组药液在杧果叶片正面、背面的润湿铺展行为,得出叶片背面比正面更难以被农药药液润湿。药液的理化性质和叶片的表面结构是影响喷雾液滴在叶片上润湿行为的重要因素。杧果蓟马常常在叶片背面活动取食,因此在防治杧果蓟马时,应根据助剂的类型、蓟马的为害特点选择合适的浓度,才能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研究结果揭示了不同类型助剂在杧果叶片上的润湿铺展行为,为合理选择使用农药喷雾助剂产品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雾助剂 表面张力 接触角 润湿面积 干燥时间 杧果
下载PDF
榴梿重要害虫--马来异裂木虱[Allocarsidara malayensis(Crawford)]在中国的发现及其潜在适生区预测
5
作者 邱海燕 王建赟 +5 位作者 赵菁 宋凡 何志新 韩冬银 符悦冠 李磊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25-733,共9页
本研究报道了榴梿重要害虫——马来异裂木虱[Allocarsidara malayensis(Crawford)]在海南的发现,详细描述了其形态特征,克隆了其COI基因,描述了其对榴梿的危害情况,并预测了该害虫在我国的潜在适生区。通过25个有效分布点位和19个气候... 本研究报道了榴梿重要害虫——马来异裂木虱[Allocarsidara malayensis(Crawford)]在海南的发现,详细描述了其形态特征,克隆了其COI基因,描述了其对榴梿的危害情况,并预测了该害虫在我国的潜在适生区。通过25个有效分布点位和19个气候环境因素,采用最大熵(MaxEnt)模型结合地理信息系统(ArcGIS),预测马来异裂木虱的潜在适生区,并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法进行验证,同时运用刀切法分析影响马来异裂木虱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结果表明:马来异裂木虱的潜在分布区主要在东南亚、南亚、非洲、南美州和北美洲的赤道附近的热带地区。我国海南、广西、广东、福建、台湾地区、云南、四川、贵州均存在马来异裂木虱的适生区,且海南全省及台湾部分沿海地区为高适生区。在影响马来异裂木虱潜在地理分布的环境因素中,最湿月份的降水量(Bio13)和最湿季度的降水量(Bio16)为最重要影响变量。由于马来异裂木虱的适生区与榴梿的种植区较为一致,为防止马来异裂木虱的进一步传播和扩散,保障我国榴梿产业的健康发展,应加强马来异裂木虱的监测,同时开展该害虫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及消长规律研究,研究结果为该虫经济高效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榴梿 马来异裂木虱 形态特征 COI基因 MaxEnt模型 适生区
下载PDF
辣椒叶斑病病原鉴定及其对杀菌剂的敏感性
6
作者 沈会芳 杨祁云 +4 位作者 张景欣 蒲小明 孙大元 刘平平 林壁润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5-251,296,共8页
为明确辣椒叶斑病病原菌种类并筛选高效防治药剂,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病原菌,基于病原菌致病性、形态和分子生物学特征确定其分类地位,采用菌丝生长抑制法测定病原菌对杀菌剂的敏感性。分离获得形态特征一致的17个菌株。在PDA培养基上,... 为明确辣椒叶斑病病原菌种类并筛选高效防治药剂,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病原菌,基于病原菌致病性、形态和分子生物学特征确定其分类地位,采用菌丝生长抑制法测定病原菌对杀菌剂的敏感性。分离获得形态特征一致的17个菌株。在PDA培养基上,菌落灰绿色,分生孢子器暗褐色、球形或扁球形,直径为72.50~158.80μm。分生孢子无色、透明,椭圆、圆柱形,单孢或双孢,大小为(3.15~7.84)μm×(1.58~3.45)μm。基于rDNA-ITS、LSU、RPB2和TUB2基因序列联合构建系统发育树显示,病原菌与Stagonosporopsis pogostemonis单独聚成一支。15%咪鲜胺微乳剂和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对病原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EC 50在0.2~0.4 mg/L之间。研究结果可为辣椒叶斑病的防治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叶斑 病原鉴定 药剂敏感性
下载PDF
我国豇豆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应用进展及对策建议
7
作者 陈燕羽 罗劲梅 +6 位作者 李萍 石旺鹏 王树昌 陈俊谕 迟元铭 陈丽丽 王昊祺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17,共8页
豇豆在我国南北方均有广泛种植,因营养丰富、风味独特广受大众喜爱。豇豆病虫害多发重发,广大种植户常常频繁过量使用化学农药,导致农药残留超标。绿色防控技术是持续控制豇豆病虫害发生和确保农药残留不超标的有效手段。本文概述了豇... 豇豆在我国南北方均有广泛种植,因营养丰富、风味独特广受大众喜爱。豇豆病虫害多发重发,广大种植户常常频繁过量使用化学农药,导致农药残留超标。绿色防控技术是持续控制豇豆病虫害发生和确保农药残留不超标的有效手段。本文概述了豇豆主要病虫害及环境影响因子,并从抗药性监测及筛选高效药剂,应用生防菌剂、筛选优势天敌昆虫(捕食螨)等生物防治技术,昆虫性信息素及能量转换膜等理化诱控技术,“防虫网+”IPM技术体系和技术规程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总结了部分省市在实践中推广绿色防控技术的效果。最后,本文提出了优化IPM技术体系、重视科学用药管理、加强基础和应用研究等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豇豆产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豇豆 病虫害绿色防控 研究应用 对策建议
下载PDF
菊科蔬菜菌核病病原鉴定及其对氟唑菌酰羟胺的敏感性
8
作者 李阿根 朱颖 +3 位作者 程静雯 石铖开 张传清 吴鉴艳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3-130,共8页
菌核病是我国蔬菜主要病害之一,亦分布全球。为明确菊科蔬菜菌核病的致病菌,从浙江省杭州市3个蔬菜基地采集具有典型菌核病病症的样本分离病原菌,联合形态学特征、ITS序列和laccase 2基因序列鉴定病原,并测定其致病力;采用菌丝生长速率... 菌核病是我国蔬菜主要病害之一,亦分布全球。为明确菊科蔬菜菌核病的致病菌,从浙江省杭州市3个蔬菜基地采集具有典型菌核病病症的样本分离病原菌,联合形态学特征、ITS序列和laccase 2基因序列鉴定病原,并测定其致病力;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病原菌对氟唑菌酰羟胺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从叶用莴苣(生菜、油麦菜)和茎用莴苣(莴笋)上分离到的62株病原菌菌株,6株属于小核盘菌(Sclerotinia minor),56株属于核盘菌(S.sclerotiorum);S.minor的菌丝生长速率显著低于S.sclerotiorum,但前者产生菌核的时间较早,数量较多。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这两类核盘菌在3种菊科蔬菜上都可引起水渍状、褐色病斑,后期在病组织上形成白色菌丝和菌核,但S.minor的致病力显著弱于S.sclerotiorum,这是国内首次报道S.minor在菊科蔬菜上的为害。离体抑菌试验结果表明,氟唑菌酰羟胺对这两类核盘菌菌丝生长均有较高的抑制活性,83.9%的菌株对氟唑菌酰羟胺的EC50值<0.01μg·mL^(-1),可以推荐使用氟唑菌酰羟胺及其复配药剂防治菊科蔬菜菌核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科蔬菜 核盘菌 小核盘菌 致病性 氟唑菌酰羟胺 敏感性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植物叶病斑精细化分割方法
9
作者 徐虹 李林峰 +3 位作者 杨昊 文武 陈敏 周航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2-107,共16页
[目的]为解决植物叶中小目标病斑和病斑边缘分割精度差的问题,实现精确的植物叶病害严重程度的评估任务,开发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植物叶片病斑精细分割方法。[方法]以葡萄叶黑腐病、葡萄叶黑麻疹病、草莓叶斑病组成的数据集Ⅰ,苹果叶... [目的]为解决植物叶中小目标病斑和病斑边缘分割精度差的问题,实现精确的植物叶病害严重程度的评估任务,开发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植物叶片病斑精细分割方法。[方法]以葡萄叶黑腐病、葡萄叶黑麻疹病、草莓叶斑病组成的数据集Ⅰ,苹果叶斑点落叶病、苹果叶黑星病以及苹果叶桧胶锈病组成的数据集Ⅱ为例,以Deeplabv3+为基础,提出一种名为MFA-Net的改进的深度学习网络,其使用改进的Xception网络作为主干网络。首先,在编码器部分提出多尺度特征提取模块,并用其对主干网络进行改进;该模块通过3个分支提取不同尺度的信息,再通过由坐标注意力机制和通道注意力机制组成的双分支注意力部分突出病斑特征信息。其次,在编码器部分提出双残差空洞空间金字塔池化模块,其使用2个残差分支对病斑区域信息进行弥补,并利用自注意力机制帮助模型捕捉输入图像的细节信息。最后,通过引入2个融合模块组建解码器,有助于减轻信息的丢失问题并维持特征的丰富性。[结果]在评价指标上,2个数据集的mIoU分别为92.07%和91.91%。与Unet、Unet(Resnet50)、Unet++、HRNetV2、Deeplabv3+(Resnet101)和Deeplabv3+(Xception)等模型相比,在数据集Ⅰ上,mIoU分别提高3.73%、5.44%、3.18%、2.79%、5.93%和2.65%;在数据集Ⅱ上,mIoU分别提高3.82%、5.17%、2.92%、2.38%、6.37%和2.13%。[结论]在植物叶病斑区域分割领域中,该方法的分割效果得到了较好的提升,并改善了小目标病斑和病斑边缘的分割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尺度特征 注意力机制 残差结构 小目标病斑分割 病斑边缘分割
下载PDF
基于YOLOv5s-GCE模型检测糙皮侧耳黄斑病
10
作者 张志勇 武同辉 +4 位作者 刘靖宇 王硕 王宸 张燕青 郑维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9-101,共13页
为准确高效检测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黄斑病,构建基于YOLOv5s的黄斑病检测模型YOLOv5s-GCE。该模型在YOLOv5s模型基础上引入轻量化GhostNet结构,将坐标注意力(coordinate attention,CA)模块嵌入到YOLOv5s主干网络中,并利用增... 为准确高效检测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黄斑病,构建基于YOLOv5s的黄斑病检测模型YOLOv5s-GCE。该模型在YOLOv5s模型基础上引入轻量化GhostNet结构,将坐标注意力(coordinate attention,CA)模块嵌入到YOLOv5s主干网络中,并利用增强交并比(enhanced intersection over union,EIOU)损失函数替换原YOLOv5s网络的完整交并比(complete intersection over union,CIOU)损失函数,利用自建的黄斑病数据集,对YOLOv5s-GCE模型进行消融和对比实验,并将该模型部署在RK3588S人工智能开发板上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相比于原始YOLOv5s模型,YOLOv5s-GCE模型的平均精度均值(mean average precision,mAP)为92.7%(提高2.7%),复杂度显著降低,参数量、权重大小和浮点运算量(giga floating-pointoperations per second,GFLOPs)分别降低44.7%、43.4%和47.2%;YOLOv5s-GCE模型的整体性能优于SSD、YOLOv7、YOLOv8n和Faster R-CNN典型的目标检测模型。部署在RK3588S开发板上的YOLOv5s-GCE模型检测速度可达每秒30.49帧,mAP值为90.2%,可以满足糙皮侧耳黄斑病实时检测需求,研究结果为后续研发食用菌病害智能检测装置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糙皮侧耳 黄斑病 YOLOv5s 目标检测
下载PDF
吉林省茄子黄萎病菌致病力分化与抗病种质资源筛选
11
作者 刘燕妮 马新智 +2 位作者 侯立贺 惠云芝 毛芙蓉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5-122,共8页
为明确吉林省茄子黄萎病菌致病力分化情况并筛选抗病材料,选取两种不同抗性的材料作为鉴别寄主,使用蘸根法对自主分离的45株茄子黄萎病菌进行致病力分化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43份茄子材料进行黄萎病抗性评价。结果表明:吉林省茄子黄萎病... 为明确吉林省茄子黄萎病菌致病力分化情况并筛选抗病材料,选取两种不同抗性的材料作为鉴别寄主,使用蘸根法对自主分离的45株茄子黄萎病菌进行致病力分化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43份茄子材料进行黄萎病抗性评价。结果表明:吉林省茄子黄萎病菌致病力分化严重,可分为3个类型。第Ⅰ类型菌株致病力强,平均病情指数大于70,占供试菌株的31.11%;第Ⅱ类型致病力中等,平均病情指数在30~70之间,占供试菌株的62.22%;第Ⅲ类型致病力弱,平均病情指数均低于30,占供试菌株的6.67%。分析菌株致病力与培养特征、生长速度及致病型的相关性,发现相关性弱。对43份茄子材料进行抗性筛选,发现抗病材料2份,占筛选材料的4.65%,中抗材料6份,占13.95%,耐病材料14份,占32.56%,而中感和感病材料共21份,占48.84%。研究结果为茄子黄萎病抗病育种提供了重要的抗源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茄子 大丽轮枝菌 致病力分化 种质资源
下载PDF
飞防助剂对2.5%井冈·蜡芽菌水剂理化性状及无人机喷雾防治水稻纹枯病效果的影响
12
作者 祁之秋 高连奇 +1 位作者 李袆 魏松红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28,共11页
[目的]为研究飞防助剂对药液理化性状及防治效果的影响,筛选适宜2.5%井冈·蜡芽菌水剂防治水稻纹枯病的飞防助剂。[方法]将供试药剂2.5%井冈·蜡芽菌水剂按田间推荐量40 mL·667 m^(-2)和无人机喷施药液量1000 mL·667 ... [目的]为研究飞防助剂对药液理化性状及防治效果的影响,筛选适宜2.5%井冈·蜡芽菌水剂防治水稻纹枯病的飞防助剂。[方法]将供试药剂2.5%井冈·蜡芽菌水剂按田间推荐量40 mL·667 m^(-2)和无人机喷施药液量1000 mL·667 m^(-2)制成喷洒液,用于测定相关指标。[结果]8种市售飞防助剂按药液体积的0.5%、1.0%、1.5%和2.0%与井冈·蜡芽菌混合,不影响药液稳定性;能显著降低药液表面张力、接触角和润湿时间,提高药液润湿性能;药液蒸发能力下降。其中,添加2.0%的MD和EOA,药液表面张力分别比不加助剂的井冈·蜡芽菌药液的表面张力减少51.00%和47.65%;润湿时间由大于500.0 s分别下降到2.7 s和1.9 s,药液液滴接触叶片后迅速展开,接触角接近0°;药液蒸发速率分别减少36.70%和31.33%。飞防助剂提高药液在叶面的粘附性,其中,2.0%MD和2.0%EOA处理,药液黏度分别提高370.97%和19.35%。添加飞防助剂和不添加飞防助剂的药液通过无人机喷施后,雾滴在水稻上层叶片的覆盖率、沉积密度和沉积量显著高于中层叶片,下层叶片最少。同一层叶片上,添加助剂的药液雾滴的覆盖率、沉积密度和沉积量显著高于无助剂药液。[结论]2.0%的MD和EOA添加后,2.5%井冈·蜡芽菌水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90.97%和89.30%,显著高于未添加飞防助剂的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保无人机 水稻纹枯病 飞防助剂 井冈·腊芽菌 理化性状 防治效果
下载PDF
海南省榴莲病虫害调查初报
13
作者 谢圣华 李向宏 +6 位作者 张晶 董刚刚 范在丰 谭诗梦 冯丽凯 王海波 冯学杰 《中国果树》 2025年第1期118-126,共9页
为查明海南省榴莲病虫害发生和为害情况,采用定点定期、不同生育期和随机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海南省榴莲主要种植区(三亚、乐东、保亭和陵水等市县)榴莲病虫害种类及为害情况进行系统调查。调查发现有14种病害和11种害虫为害榴莲,其中... 为查明海南省榴莲病虫害发生和为害情况,采用定点定期、不同生育期和随机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海南省榴莲主要种植区(三亚、乐东、保亭和陵水等市县)榴莲病虫害种类及为害情况进行系统调查。调查发现有14种病害和11种害虫为害榴莲,其中主要病害为茎腐病、根腐病、炭疽病、棒孢霉叶斑病、果腐病和采后病害等,主要害虫为粉蚧、棉叶蝉、木虱、黄翅绢野螟、蓟马、叶螨和同型巴蜗牛等。可为榴莲病虫害的深入研究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省 榴莲 病虫害 种类 发生程度
原文传递
新栽培模式下梨树腐烂病和白粉病发生情况研究
14
作者 曹素芳 曹继礼 +3 位作者 赵明新 曹刚 王玮 李红旭 《中国果树》 2025年第3期113-118,共6页
针对新栽培模式下梨树腐烂病和白粉病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明确新栽培模式下梨树腐烂病和白粉病的发生情况,为两种病害在新栽培模式下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结果表明:在同一栽培模式下,不同梨品种间腐烂病的发生情况不同,... 针对新栽培模式下梨树腐烂病和白粉病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明确新栽培模式下梨树腐烂病和白粉病的发生情况,为两种病害在新栽培模式下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结果表明:在同一栽培模式下,不同梨品种间腐烂病的发生情况不同,其中玉露香发病最重,其次是早酥和黄冠,而雪青发病最轻;早酥的发病率及病情指数均高于黄冠,这与传统模式下对腐烂病抗性情况不同。在不同栽培模式下,同一梨品种腐烂病的发生情况也不同,早酥和黄冠采用纺锤形、行株距4.0 m×1.0 m栽培模式,玉露香采用纺锤形、行株距4.0 m×2.0 m栽培模式腐烂病发生较轻。在新栽培模式下,黄冠、玉露香、雪青对白粉病均表现为抗病,与传统栽培模式下不同梨品种对白粉病的抗性调查情况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栽培模式 腐烂病 白粉病 发生情况
原文传递
广东四季海棠叶斑病病原鉴定
15
作者 沈会芳 杨祁云 +4 位作者 张景欣 蒲小明 刘平平 林壁润 孙大元 《中国农学通报》 2025年第1期126-131,共6页
为明确广东省四季海棠叶斑病的病原菌种类,从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采集病害样本,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病原菌,基于病菌致病性、形态和分子生物学特征确定其分类地位,获得13株形态特征相似的单孢分离物。供试菌株可侵染四季海棠,产生与田间... 为明确广东省四季海棠叶斑病的病原菌种类,从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采集病害样本,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病原菌,基于病菌致病性、形态和分子生物学特征确定其分类地位,获得13株形态特征相似的单孢分离物。供试菌株可侵染四季海棠,产生与田间相似的叶斑病症状。在PDA上,菌落浅灰绿色,气生菌丝丰富。分生孢子梗多单生,(36.4~102.8)μm×(4.6~8.6)μm(n=50)。分生孢子褐色,单生,倒棒形、倒梨形、卵形或椭圆形,(25.6~72.5)μm×(15.4~26.3)μm(n=50),横隔3~7个,纵隔0~3个。基于21株链格孢属内种的ITS、TEF-1α、GAPDH、Alt a1和RPB2基因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病原菌与番茄链格菌的4个菌株单独聚成一支。研究表明,广东四季海棠叶斑病菌为番茄链格孢(Alternaria tomato),这是番茄链格孢侵染四季海棠的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季海棠 叶斑 番茄链格孢 病原鉴定 分子鉴定
原文传递
甘肃省梨白粉病发生和防治现状调查
16
作者 曹素芳 曹继礼 +7 位作者 丁辉 朱少聪 曹刚 陈龙 田靖 赵明新 王玮 李红旭 《中国果树》 2025年第1期113-117,共5页
对甘肃省7个产区42个果园420株梨树的白粉病发生现状及防治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梨白粉病病株率高达75.5%,调查总叶数42200片,发病叶数22620片,病叶率为53.6%,病情指数为42.4。不同产区间差异较大,武威市的病情指数最高,为95.1;较... 对甘肃省7个产区42个果园420株梨树的白粉病发生现状及防治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梨白粉病病株率高达75.5%,调查总叶数42200片,发病叶数22620片,病叶率为53.6%,病情指数为42.4。不同产区间差异较大,武威市的病情指数最高,为95.1;较低的是静宁县和景泰县,分别为31.5和4.1。不同品种间差异显著,红早酥的病情指数最高,为99.2,苹果梨的病情指数为59.2,玉露香、黄冠和巴梨的病情指数均为0.0。随着树龄的增大,病情指数逐渐提高,5~8年生梨树病情指数为29.7,9~18年生梨树病情指数为54.6,18~24年生梨树病情指数为74.3。品种单一且高感是病害流行的主要原因之一。甘肃省梨白粉病发生存在普遍性,各产区及果园间管理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采用化学防治是防治梨白粉病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白粉病 病害发生 防治情况 调查
原文传递
20%异硫氰酸烯丙酯水乳剂对大棚草莓炭疽病的防效研究
17
作者 李成 吴丹 +3 位作者 张停林 徐锦瑾 李涛 成玮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4期75-77,89,共4页
采用日光+20%异硫氰酸烯丙酯水乳剂(1000倍液)、日光+42%威百亩水剂(300倍液)、日光+清水对照(CK)3种方式进行草莓田土壤消毒,以期通过田间试验,明确20%异硫氰酸烯丙酯水乳剂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草莓移栽7 d和14 d后,日光+20%异硫氰... 采用日光+20%异硫氰酸烯丙酯水乳剂(1000倍液)、日光+42%威百亩水剂(300倍液)、日光+清水对照(CK)3种方式进行草莓田土壤消毒,以期通过田间试验,明确20%异硫氰酸烯丙酯水乳剂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草莓移栽7 d和14 d后,日光+20%异硫氰酸烯丙酯水乳剂处理对草莓炭疽病的防效分别为69.32%和73.66%,与常规土壤处理剂42%威百亩水剂处理无显著差异;与CK相比,日光+20%异硫氰酸烯丙酯水乳剂处理草莓植株死苗率降低,长势增强,株高、茎粗、冠幅增加,始收期提前8 d,产量增加22.8%。异硫氰酸烯丙酯来源于植物,成分安全,用于土壤消毒时操作简便、省时高效,可作为草莓大棚土壤消毒剂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异硫氰酸烯丙酯水乳剂 土壤消毒剂 草莓炭疽病 防效 产量
下载PDF
“菌宝A+B”防治李果实褐腐病试验初探
18
作者 杨华 李广旭 +3 位作者 戴启东 赵雨萌 韩丽红 刘莹 《北方果树》 2025年第1期15-17,20,共4页
为明确“菌宝A+B”防治李果实褐腐病的药效及对果实品质的影响,2024年我们开展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菌宝A+B”对李果实褐腐病田间防效为78.10%,较对照药剂40%氯氟醚菌唑、12%苯甲·氟酰胺、24%腈苯唑、70%甲基硫菌灵依次高5.99%、1... 为明确“菌宝A+B”防治李果实褐腐病的药效及对果实品质的影响,2024年我们开展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菌宝A+B”对李果实褐腐病田间防效为78.10%,较对照药剂40%氯氟醚菌唑、12%苯甲·氟酰胺、24%腈苯唑、70%甲基硫菌灵依次高5.99%、14.92%、6.34%、13.39%,但差异均不显著。果实品质测定表明,“菌宝A+B”处理的单果重最高,为197.70 g,较对照药剂40%氯氟醚菌唑、12%苯甲·氟酰胺、24%腈苯唑、70%甲基硫菌灵依次高12.98%、4.34%、10.38%、17.97%。但可溶性糖、可滴定酸、维生素C含量较其他处理相对较低。室温贮藏7 d后,“菌宝A+B”对李果实褐腐病的防效达到100%,较对照药剂40%氯氟醚菌唑、12%苯甲·氟酰胺、24%腈苯唑、70%甲基硫菌灵依次高50%、25%、50%、75%;“菌宝A+B”处理的果实硬度为5.25 N,分别是对照药剂40%氯氟醚菌唑、12%苯甲·氟酰胺、24%腈苯唑、70%甲基硫菌灵的3.22、4.86、4.27、1.45倍。说明“菌宝A+B”对李果实褐腐病田间及贮藏期均有较好的防效,能提高果实单果重和硬度,增加产量,延长商品货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宝A+B 李果实褐腐病 防效 果品质量
下载PDF
甘肃设施日光温室草莓缺素症状及治理措施
19
作者 贺欢 杨馥霞 +2 位作者 陈建军 李宽莹 刘芬 《现代园艺》 2025年第9期124-126,共3页
在设施草莓的产业发展中,果农对于草莓生理性缺素的认知和了解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未达到全面了解的程度。草莓缺素是草莓生长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生理性病害,其症状表现不仅对草莓植株的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影响,也会对果实的品质产生不良... 在设施草莓的产业发展中,果农对于草莓生理性缺素的认知和了解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未达到全面了解的程度。草莓缺素是草莓生长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生理性病害,其症状表现不仅对草莓植株的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影响,也会对果实的品质产生不良影响。基于此,详细阐述草莓缺素症状及治理方法,旨在为广大果农提供必要的知识和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 营养 肥料
下载PDF
我国辣椒病毒病病原及防治研究进展
20
作者 廉勇 付崇毅 +5 位作者 高婧 刘湘萍 狄洁增 张俊 郭金波 王永 《长江蔬菜》 2025年第2期28-35,共8页
辣椒(Capsicum annuum)是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种植。在目前辣椒生产中,病毒病已发展成为影响辣椒产量和质量的制约因素。就我国辣椒病毒病病原种类、主要传播途径、发病症状、防治方法、检测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为后续... 辣椒(Capsicum annuum)是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种植。在目前辣椒生产中,病毒病已发展成为影响辣椒产量和质量的制约因素。就我国辣椒病毒病病原种类、主要传播途径、发病症状、防治方法、检测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为后续辣椒病毒病防控提供相关信息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病毒病 病原 防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