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72篇文章
< 1 2 15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苹果坏死花叶病毒CP基因原核表达及其抗血清制备
1
作者 邢飞 王红清 李世访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3-69,共7页
苹果坏死花叶病毒(Apple necrotic mosaic virus,ApNMV)是近年新发现的病原物,并且是与我国苹果花叶病症状高度相关的重要病毒,进行ApNMV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基因原核表达、制备多克隆抗血清,以建立快速、灵敏、准确的ApNMV常规... 苹果坏死花叶病毒(Apple necrotic mosaic virus,ApNMV)是近年新发现的病原物,并且是与我国苹果花叶病症状高度相关的重要病毒,进行ApNMV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基因原核表达、制备多克隆抗血清,以建立快速、灵敏、准确的ApNMV常规检测方法尤为必要.通过设计特异性引物,以RT-PCR方法成功获得ApNMV CP基因序列,插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构建重组质粒,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利用IPTG进行重组蛋白(含His-tag)诱导表达.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结果表明,CP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获得了高效表达,用Ni Sepharose 6 Fast Flow进行蛋白纯化,回收共得到重组蛋白2.4 mg.在屏障环境下免疫2只SPF级新西兰兔,制备出多克隆抗血清,稀释400倍后仍能与ApNMV阳性苹果叶片样品发生免疫反应.由此证明,本研究建立的ApNMV间接ELISA检测方法具有较好的灵敏性,检测效率高,能够用于田间大量样品ApNMV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坏死花叶病毒 外壳蛋白基因 原核表达 抗血清 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方法
原文传递
Improved multi-scale inverse bottleneck residual network based on triplet parallel attention for apple leaf disease identification
2
作者 Lei Tang Jizheng Yi Xiaoyao Li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3期901-922,共22页
Accurate diagnosis of apple leaf diseases is crucial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apple production and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pple industry. However, apple leaf diseases do not differ significantly from ima... Accurate diagnosis of apple leaf diseases is crucial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apple production and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pple industry. However, apple leaf diseases do not differ significantly from image texture and structural information. The difficulties in disease feature extraction in complex backgrounds slow the related research progress. To address the problems, this paper proposes an improved multi-scale inverse bottleneck residual network model based on a triplet parallel attention mechanism, which is built upon ResNet-50, while improving and combining the inception module and ResNext inverse bottleneck blocks, to recognize seven types of apple leaf(including six diseases of alternaria leaf spot, brown spot, grey spot, mosaic, rust, scab, and one healthy). First, the 3×3 convolutions in some of the residual modules are replaced by multi-scale residual convolutions, the convolution kernels of different sizes contained in each branch of the multi-scale convolution are applied to extract feature maps of different sizes, and the outputs of these branches are multi-scale fused by summing to enrich the output features of the images. Second, the global layer-wise dynamic coordinated inverse bottleneck structure is used to reduce the network feature loss. The inverse bottleneck structure makes the image information less lossy when transforming from different dimensional feature spaces. The fusion of multi-scale and layer-wise dynamic coordinated inverse bottlenecks makes the model effectively balances computational efficiency and feature representation capability, and more robust with a combination of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features in the fine identification of apple leaf diseases. Finally, after each improved module, a triplet parallel attention module is integrated with cross-dimensional interactions among channels through rotations and residual transformations, which improves the parallel search efficiency of important features and the recognition rate of the network with relatively small computational costs while the dimensional dependencies are improved. To verify the validity of the model in this paper, we uniformly enhance apple leaf disease images screened from the public data sets of Plant Village, Baidu Flying Paddle, and the Internet. The final processed image count is 14,000. The ablation study, pre-processing comparison, and method comparison are conducted on the processed dataset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reaches 98.73% accuracy on the adopted datasets, which is 1.82% higher than the classical ResNet-50 model, and 0.29% better than the apple leaf disease datasets before preprocessing. It also achieves competitive results in apple leaf disease identification compared to some state-ofthe-art metho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scale module inverse bottleneck structure triplet parallel attention apple leaf disease
下载PDF
白藜芦醇调控苹果响应轮纹病的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3
作者 张洋红 李爽 +2 位作者 陈昊伟 李佳 徐继忠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22,共9页
为筛选苹果轮纹病抗性基因,以苹果轮纹病抗、感株系为材料,白藜芦醇处理后针刺法接种轮纹病菌,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接菌0 h和96 h的样品进行差异表达基因分析。试验共构建了24个文库,转录组测序共检测到173.80 Gb Clean Data,各样品Cle... 为筛选苹果轮纹病抗性基因,以苹果轮纹病抗、感株系为材料,白藜芦醇处理后针刺法接种轮纹病菌,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接菌0 h和96 h的样品进行差异表达基因分析。试验共构建了24个文库,转录组测序共检测到173.80 Gb Clean Data,各样品Clean Data均达到6.05 Gb,Q30值在90.67%及以上。差异表达基因(DEGs)分析结果表明,白藜芦醇处理后抗病材料的DEGs多于感病材料,接菌96 h的DEGs多于接菌0 h的。KEGG代谢通路富集分析表明,抗病材料富集的通路远远多于感病材料,且富集到抗病相关通路如植物激素信号转导和植物-病原互作的基因也多于感病材料;此外,抗病材料还富集到与木质素合成相关的苯丙素生物合成途径以及类黄酮生物合成通路。可见,在白藜芦醇处理后接菌,抗病材料叶片内的防御机制变化更丰富,可以更好地应对轮纹病菌的侵染。本研究结果可为了解白藜芦醇影响苹果轮纹病抗性的分子机制以及选育苹果抗轮纹病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轮纹病 白藜芦醇 转录组 差异表达基因
下载PDF
渭北长武苹果黑星病发生重的原因及对策
4
作者 谢超杰 赵涛 《北方果树》 2024年第1期52-53,共2页
近年来,苹果黑星病在渭北地区长武县普遍发生严重,作者对发病规律和发病原因进行了认真分析,并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确保苹果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黑星病 发生原因 对策
下载PDF
7种杀菌剂对3种林木腐烂病菌的毒力测定及活性评价
5
作者 潘子豪 张义智 +3 位作者 刘朋飞 齐鹤 李辉玲 楼兵干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8-349,共12页
林木腐烂病是苹果树、梨树和杨树等林木枝干的重要真菌性病害。为了筛选出对苹果树腐烂病菌Valsa mali var.mali、梨树腐烂病菌V.mali var.pyri和杨树腐烂病菌V.sordida等3种不同寄主腐烂病菌都能有效防控的杀菌剂,本研究开展室内毒力... 林木腐烂病是苹果树、梨树和杨树等林木枝干的重要真菌性病害。为了筛选出对苹果树腐烂病菌Valsa mali var.mali、梨树腐烂病菌V.mali var.pyri和杨树腐烂病菌V.sordida等3种不同寄主腐烂病菌都能有效防控的杀菌剂,本研究开展室内毒力试验比较了7种杀菌剂对3种腐烂病病原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并进一步通过田间活性测定试验比较7种杀菌剂对梨树腐烂病病斑扩展和分生孢子发生的防治效果,同时测定了增效剂8.6%聚乙二醇(PEG)对7种杀菌剂的增效作用。毒力测定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戊唑醇、吡唑醚菌酯和丙唑·多菌灵对3种腐烂病病原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较强,其中EC_(50)平均值最低的是苯醚甲环唑,而戊唑醇的MIC平均值最低,在0.33 mg/L浓度下对3种腐烂病病原菌的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抑制率均达到100%。田间试验结果表明,45%苯醚甲环唑SC、43%戊唑醇SC和35%丙唑·多菌灵SE对梨树腐烂病病斑扩展和分生孢子萌发的防治效果突出,其中45%苯醚甲环唑SC 30.00 mg/L对病斑扩展防治效果达到82.23%,孢子萌发抑制效果达到85.96%,田间防治效果最好。10%丙硫唑SC+8.6%PEG处理组对病斑扩展防治效果提高了15.39百分点,达到73.46%,分生孢子萌发抑制率提高了23.75百分点,达到83.06%,增效作用显著。本研究为苹果树、梨树和杨树等3种寄主腐烂病的化学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木腐烂病 梨树腐烂病菌 毒力测定与活性评价 增效剂
下载PDF
5种苹果病毒多重PCR检测体系的建立
6
作者 胡国君 范旭东 +4 位作者 李军 任芳 孙喜陈 张尊平 董雅凤 《中国果树》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79-83,88,共6页
苹果褪绿叶斑病毒(ACLSV)、苹果茎沟病毒(ASGV)、苹果茎痘病毒(ASPV)、苹果坏死花叶病毒(ApNMV)和苹果锈果类病毒(ASSVd)是影响我国苹果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病毒病害,建立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是防控病毒病的基础。分别设计了ACLSV、ApNM... 苹果褪绿叶斑病毒(ACLSV)、苹果茎沟病毒(ASGV)、苹果茎痘病毒(ASPV)、苹果坏死花叶病毒(ApNMV)和苹果锈果类病毒(ASSVd)是影响我国苹果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病毒病害,建立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是防控病毒病的基础。分别设计了ACLSV、ApNMV和ASSVd 3种病毒的检测引物ACL-F1/R1、ApN-F2/R2和ASS-F1/R1,片段的大小分别为1112、1025、213 bp。利用新设计和已报道的苹果病毒特异性引物,通过引物检测效果比较、组合筛选、用量优化及退火温度调试,建立了5种苹果病毒多重PCR检测体系。该检测体系的扩增片段大小分别为ACLSV1112 bp、ApNMV640 bp、ASGV449 bp、ASPV349 bp和ASSVd213 bp。利用多重PCR和单一PCR分别对50份田间苹果样品进行病毒检测,结果显示,各样品多重PCR检测与单一PCR检测结果一致,表明本研究建立的多重RT-PCR方法可准确、快速、高效地检测单一或复合侵染的5种苹果病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苹果褪绿叶斑病毒 苹果茎沟病毒 苹果茎痘病毒 苹果坏死花叶病毒 苹果锈果类病毒 多重PCR
原文传递
Overexpression of auxin/indole-3-acetic acid gene MdIAA24 enhances Glomerella leaf spot resistance in apple(Malus domestica)
7
作者 Qian Wang Dong Huang +2 位作者 Wenyan Tu Fengwang Ma Changhai Liu 《Horticultural Plant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5-24,共10页
Auxin is throughout the entire life process of plants and is involved in the crosstalk with other hormones,yet its role in apple disease resistance remains unclear.In this study,we investigated the function of auxin/i... Auxin is throughout the entire life process of plants and is involved in the crosstalk with other hormones,yet its role in apple disease resistance remains unclear.In this study,we investigated the function of auxin/indole-3-acetic acid(IAA)gene Md IAA24 overexpression in enhancing apple resistance to Glomerella leaf spot(GLS)caused by 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Cf).Analysis revealed that,upon Cf infection,35S::Md IAA24 plants exhibited enhanced superoxide dismutase(SOD)and peroxidase(POD)activity,as well as a greater amount of glutathione(reduced form)and ascorbic acid accumulation,resulting in less H_(2)O_(2)and superoxide anion(O_(2)^(-))in apple leaves.Furthermore,35S::Md IAA24 plants produced more protocatechuic acid,proanthocyanidins B1,proanthocyanidins B2 and chlorogenic acid when infected with Cf.Following Cf infection,35S::Md IAA24 plants presented lower levels of IAA and jasmonic acid(JA),but higher levels of salicylic acid(SA),along with the expression of related genes.The overexpression of Md IAA24 was observed to enhance the activity of chitinase andβ-1,3-glucanase in Cfinfected leaves.The results indicated the ability of Md IAA24 to regulate the crosstalk between IAA,JA and SA,and to improve 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scavenging and defense-related enzymes activity.This jointly contributed to GLS resistance in app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PLE MdIAA24 Glomerella leaf spot(GLS) Antioxidant capacity AUXIN Salicylic acid Jasmonic acid
下载PDF
新疆伊犁地区苹果黑星病病原菌鉴定·生物学特性及毒力测定研究
8
作者 王华 唐晓雪 任毓忠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10期114-118,共5页
为明确伊犁地区苹果黑星病病原菌的种类和生物学特性,结合病原菌的形态特征、培养性状和分子生物学进行鉴定,确定引起新疆伊犁地区苹果黑星病的病原为Venturia inaequali。通过不同温度、pH及培养基等对苹果黑星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 为明确伊犁地区苹果黑星病病原菌的种类和生物学特性,结合病原菌的形态特征、培养性状和分子生物学进行鉴定,确定引起新疆伊犁地区苹果黑星病的病原为Venturia inaequali。通过不同温度、pH及培养基等对苹果黑星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病菌生长的最佳培养温度在20℃左右,最适生长pH为7和8,在OA培养基上的生长速度最快,在OMA培养基上生长最缓慢。室内毒力测定表明,供试4种原药中的3种对苹果黑星病菌菌丝的EC_(50)从小到大依次是吡唑醚菌酯<啶酰菌胺<嘧霉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犁地区 苹果黑星病 病原菌 鉴定 生物学 毒力
下载PDF
几种杀菌剂对苹果斑点落叶病和褐斑病的防效
9
作者 李广旭 杨华 +2 位作者 戴启东 张广仁 赵雨萌 《北方果树》 2023年第6期11-13,共3页
该试验以‘嘎拉’苹果为试材,开展几种杀菌剂对苹果斑点落叶病和褐斑病的防效试验。结果表明,67%唑醚·丙森锌SC 1000倍和1500倍液处理对苹果斑点落叶病的防效分别为89.46%和85.22%,对褐斑病的防效为96.50%和92.55%;25%吡唑醚菌酯SC... 该试验以‘嘎拉’苹果为试材,开展几种杀菌剂对苹果斑点落叶病和褐斑病的防效试验。结果表明,67%唑醚·丙森锌SC 1000倍和1500倍液处理对苹果斑点落叶病的防效分别为89.46%和85.22%,对褐斑病的防效为96.50%和92.55%;25%吡唑醚菌酯SC 2000倍+43%戊唑醇SC 4000倍和25%吡唑醚菌酯SC 1500倍+43%戊唑醇SC 3000倍液处理对斑点落叶病的防效为81.07%和91.38%,对褐斑病的防效为84.97%和90.48%。均优于对照药剂百泰。试验说明67%唑醚·丙森锌SC,以及25%吡唑醚菌酯SC和富力库组合对苹果斑点落叶病和褐斑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菌剂 苹果斑点落叶病 苹果褐斑病 防效
下载PDF
9种杀菌剂对苹果炭疽病菌和黄瓜灰霉病菌的抑制效果
10
作者 华学文 张桂梅 +2 位作者 梁周玉 赵晓妮 张凌霄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7期74-77,85,共5页
为明确能有效防控苹果炭疽病菌和黄瓜灰霉病菌的杀菌剂,本文从田间发病叶片中分离得到了苹果炭疽病菌和黄瓜灰霉病菌,借助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生物学手段进行了鉴定,测试了9种常见杀菌剂对苹果炭疽病菌和黄瓜灰霉病菌的抑制效果,同时选取... 为明确能有效防控苹果炭疽病菌和黄瓜灰霉病菌的杀菌剂,本文从田间发病叶片中分离得到了苹果炭疽病菌和黄瓜灰霉病菌,借助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生物学手段进行了鉴定,测试了9种常见杀菌剂对苹果炭疽病菌和黄瓜灰霉病菌的抑制效果,同时选取初筛抑制率高的杀菌剂进一步测试了EC50值。结果表明,抑制复合体Ⅲ细胞色素bc1氧化酶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吡唑醚菌酯可有效防治苹果炭疽病菌,抑制甾醇生物合成脱甲基化酶的三唑类杀菌剂戊唑醇可有效防治黄瓜灰霉病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炭疽病菌 黄瓜灰霉病菌 杀菌剂 鉴定 抑菌效果
下载PDF
延庆区苹果树越冬期腐烂病防控试验
11
作者 张妥 刘鑫 +2 位作者 闫立娟 张永生 燕钢 《果树资源学报》 2024年第3期67-69,73,共4页
【目的】针对延庆区苹果腐烂病发生严重的问题,以越冬期间保护树皮从而避免其因寒日灼损伤导致腐烂病菌侵入为切入点,试验不同防护措施,以便有效防治延庆苹果腐烂病,提高苹果种植效益。【方法】在地势、土壤条件不同的两个果园,选择树... 【目的】针对延庆区苹果腐烂病发生严重的问题,以越冬期间保护树皮从而避免其因寒日灼损伤导致腐烂病菌侵入为切入点,试验不同防护措施,以便有效防治延庆苹果腐烂病,提高苹果种植效益。【方法】在地势、土壤条件不同的两个果园,选择树势基本一致的红富士单株,对树干采取5项防护措施,进行随机区组试验,以病斑新发、复发数量和面积为指标确定防护效果。【结果】结果表明,腐烂病的发生与苹果树地径大小极显著相关;5项措施的防护效果均优于对照,其中内插秸秆外裹无纺布的处理效果最佳。【结论】内插秸秆外裹无纺布的防护方法效果最佳,值得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树 腐烂病 越冬 防护措施
下载PDF
苹果树腐烂病桥接成活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12
作者 王彦飞 杨双晓 《果树资源学报》 2024年第2期38-40,共3页
【目的】分析影响苹果树腐烂病桥接成活率的因素,保证桥接成活率,有效减轻腐烂病对苹果树主干的危害,恢复树势。【方法】通过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分析了接穗品种、桥接时间、桥接后包扎方法等对桥接成活率影响。【结果】结果表明,桥接... 【目的】分析影响苹果树腐烂病桥接成活率的因素,保证桥接成活率,有效减轻腐烂病对苹果树主干的危害,恢复树势。【方法】通过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分析了接穗品种、桥接时间、桥接后包扎方法等对桥接成活率影响。【结果】结果表明,桥接后包扎方法是影响桥接成活率的最主要因素,其次是桥接时间,接穗品种影响最小。【结论】在渭北地区最适宜的包扎方法是用黑膜包扎,最适宜的桥接时间为4月中旬(即苹果花开时期),最好的接穗品种为秦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腐烂病 桥接
下载PDF
苹果果实褐腐病病原菌分离鉴定 被引量:2
13
作者 吕昭龙 蒋晶晶 +7 位作者 李继平 翟艳青 惠娜娜 王立 马生彪 郑果 漆永红 王森山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88-494,共7页
为明确甘肃省静宁县苹果果实褐腐病病原菌种类,对采自该地区苹果果实褐腐病病原菌种类进行鉴定。通过组织分离法将菌株分离纯化后,采用柯赫氏法则进行致病性验证,结合形态学特征和内转录间隔区基因(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 为明确甘肃省静宁县苹果果实褐腐病病原菌种类,对采自该地区苹果果实褐腐病病原菌种类进行鉴定。通过组织分离法将菌株分离纯化后,采用柯赫氏法则进行致病性验证,结合形态学特征和内转录间隔区基因(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β-微管蛋白基因(β-Tubulin,TUB2)和Laccase(Lcc2)多基因的系统发育分析以及常规PCR测定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分离菌株为云南链核盘菌(Monilia yunnanensis),可同时侵染不同品种果实,致病性结果显示对‘秦冠’‘富士’‘新红星’有致病性,而对‘嘎啦’致病性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云南链核盘菌 褐腐病
下载PDF
苹果树腐烂病生防链霉菌A144的鉴定及其代谢产物的抑菌活性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宁 黄伟 +4 位作者 鲁致远 罗义 马昊翔 张丽娟 王玮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40-449,共10页
旨在明确菌株A144的分类地位及其代谢产物的抑菌活性。基于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征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将菌株A144鉴定为娄彻氏链霉菌(Streptomyces rochei)。采用含药平板法测定菌株A144的抑菌谱,结果表明其发酵滤液对苹果树腐烂病... 旨在明确菌株A144的分类地位及其代谢产物的抑菌活性。基于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征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将菌株A144鉴定为娄彻氏链霉菌(Streptomyces rochei)。采用含药平板法测定菌株A144的抑菌谱,结果表明其发酵滤液对苹果树腐烂病菌(Valsa mali var.mali)、西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水稻恶苗病菌(Fusarium moniliforme)以及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均有抑菌活性,抑菌率分别为68.15%±2.62%、28.90%±1.79%、33.77%±2.59%和11.43%±0.81%。以苹果树腐烂病菌为指示菌,从12种不同培养基中筛选出ISP2培养基为菌株A144的最佳发酵培养基,其发酵滤液的抑菌率达85.06%±0.86%。平板涂抹法和平板对扣法试验结果表明,其脂肽粗提物、蛋白粗提物和挥发性物质对苹果树腐烂病菌均有抑菌活性,抑菌率分别为81.44%±0.92%、47.92%±2.25%和22.87%±4.40%。可见,菌株A144在苹果树腐烂病的生物防治中具有良好的开发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娄彻氏链霉菌 苹果树腐烂病菌 代谢产物 抑菌活性
下载PDF
苹果锈果类病毒(ASSVd)的种群及遗传变异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杜亚杰 张煜泓 +2 位作者 李世访 朱英波 张志想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3-110,共8页
苹果锈果类病毒apple scar skin viroid(ASSVd)引起苹果锈果病,是限制我国苹果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目前对ASSVd全球种群的组成及遗传变异仍缺乏足够的了解。为此,本研究对GenBank中登录的212条基因组序列进行了比较、变异分析以... 苹果锈果类病毒apple scar skin viroid(ASSVd)引起苹果锈果病,是限制我国苹果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目前对ASSVd全球种群的组成及遗传变异仍缺乏足够的了解。为此,本研究对GenBank中登录的212条基因组序列进行了比较、变异分析以及系统发育分析。确认ASSVd的种群符合准种模式,由165种序列相似但不相同的变体组成。以来自我国苹果的MW315909和MW302328为代表的两种变体的数量最多,是主流变体。依据参考序列(NC001340)分析碱基变异,发现碱基变异偏好于某种碱基,并且偏好于基因组上的一些特定位点。变异不仅发生在基因组二级结构的左末端区、致病区、中央区,也发生在可变区和右末端区。值得指出的是,基因组上有4个区域极少发生变异,为保守区。其中的两个保守区(末端保守区和中央保守区)是已知的,而在可变区与右末端区交界处的两个保守区是新发现的,它们对ASSVd的复制和移动可能具有重要作用。这些结果不仅有助于掌握ASSVd的发生及流行,而且为研发RT-PCR/qPCR检测技术提供了参考,为研究ASSVd与寄主的相互作用提供了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类病毒 种群 遗传变异 变异
下载PDF
利用高通量测序检测新疆野苹果上的病毒
16
作者 米美璇 张志想 +2 位作者 李世访 战斌慧 麦合木提江·米吉提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47-252,共6页
新疆野苹果Malus sieversii(Ledeb.)Roem.是苹果的祖先,也是重要的育种遗传资源,常用作砧木。近年来,新疆野苹果的分布面积骤减,对其的保护越来越重要。本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采自新疆伊犁天山野果林的26份样本进行病毒检测,检测... 新疆野苹果Malus sieversii(Ledeb.)Roem.是苹果的祖先,也是重要的育种遗传资源,常用作砧木。近年来,新疆野苹果的分布面积骤减,对其的保护越来越重要。本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采自新疆伊犁天山野果林的26份样本进行病毒检测,检测到苹果褪绿叶斑病毒(apple chlorotic leaf spot virus,ACLSV)和苹果茎痘病毒(apple stem pitting virus,ASPV)。通过RT-PCR检测所有样品(127份),检测到ACLSV、ASPV和苹果茎沟病毒(apple stem grooving virus,ASGV),检出率分别为22%、19.7%和11%。结合RACE PCR技术扩增得到ASGV新疆野苹果分离物基因组全长序列,暂时命名为ASGV-XJ。去除3′末端poly(A)后的长度为6506 bp,有两个彼此重叠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ORF1(47-6364 nt)编码一个241 kD的多聚蛋白,包含甲基转移酶(methyltransferase)、木瓜蛋白酶(papain-like-protease)、解旋酶(nucleotide triphosphate-binding helicase)、RNA依赖的RNA聚合酶(RNA-dependent RNA polymerase)和C端的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等;ORF2(4798-5760 nt)编码一个36 kD的运动蛋白(movement protein,MP)。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分离物间没有表现出寄主专一性和地理分布规律。上述结果对新疆野苹果的保护工作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野苹果 高通量测序 苹果茎沟病毒
下载PDF
外源绿原酸对苹果自身绿原酸合成及灰霉病抗性的影响
17
作者 王大将 刘洪冲 +2 位作者 张梦宇 岳正洋 周会玲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09-317,共9页
为了探讨外源绿原酸对苹果灰霉病抗性及自身绿原酸合成的影响,用300μg/mL绿原酸溶液处理富士苹果30 min,1 d后接种灰霉菌,以清水处理作为对照组(CK),统计病斑直径和发病率,测定绿原酸合成相关酶基因表达量及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用300... 为了探讨外源绿原酸对苹果灰霉病抗性及自身绿原酸合成的影响,用300μg/mL绿原酸溶液处理富士苹果30 min,1 d后接种灰霉菌,以清水处理作为对照组(CK),统计病斑直径和发病率,测定绿原酸合成相关酶基因表达量及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用300μg/mL绿原酸处理后,苯丙烷代谢途径上游关键酶PAL、C4H、4CL活性显著增加,相应的基因表达量在接种灰霉菌6 h后均达到高峰,分别为CK组的10,5,2.5倍。同时,下游合成基因羟基肉桂酸-CoA酸酯/奎宁酸羟肉桂酸转移酶(HCT/HQT)48 h时处理组基因表达量达到峰值,约是CK组的3倍;对香豆酸3'-羟化酶(C3H)处理组在6 h和12 h时有两个较高的基因表达量,分别约为CK组基因表达量的3倍和5倍,刺激绿原酸合成量增加,从而诱导果实抗性增强,有效降低苹果灰霉病的发病率,减缓病斑扩张。结论:外源绿原酸处理能够诱导苯丙烷代谢途径酶类的响应,提高苹果体内自身的绿原酸水平,有效抑制苹果灰霉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原酸 苹果 灰霉病 苯丙烷代谢 抗性反应
下载PDF
山西运城苹果褐斑病发生的气象条件分析与预报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倩倩 李冬梅 +1 位作者 刘婉莉 张爱红 《山西农业科学》 2023年第7期817-823,共7页
为了为褐斑病的防治和预报预测提供科学依据,利用2012—2020年运城苹果主产区临猗县的苹果褐斑病观测资料、苹果物候期观测资料和地面逐日气温、降水、湿度、光照等气象资料,采用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等统计学方法,对苹果褐斑病发生发展... 为了为褐斑病的防治和预报预测提供科学依据,利用2012—2020年运城苹果主产区临猗县的苹果褐斑病观测资料、苹果物候期观测资料和地面逐日气温、降水、湿度、光照等气象资料,采用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等统计学方法,对苹果褐斑病发生发展情况与气象条件进行相关分析,并选择显著相关的气象要素构建褐斑病不同发展阶段、发生程度及病情指数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3月中下旬平均气温和4月中旬降水量对褐斑病的发生发展时间及发病程度影响最为显著,3月高温和4月多雨会造成褐斑病发病且盛行开始时间较早,发生程度等级较高;褐斑病的病情指数与前一旬平均气温和降水量、降水日数密切相关,前一旬平均气温在23~28℃以及出现持续3 d以上达中雨量级的降水天气时,该旬病情指数迅速增大,病害蔓延迅速,苹果褐斑病情发生严重。选取与褐斑病不同发展时期显著性相关的气象因子,分别建立了苹果褐斑病发病早期、盛行始期以及发生程度的预报方程,对病情指数建立精细到候的动态预报方程,历史回代检验褐斑病发生程度拟合率达100%,最大病情指数拟合率88.9%,发病早期和盛行始期的拟合率分别为66.7%和55.6%,2021年检验预报与实况一致,预报模型对苹果褐斑病的发生发展时间及严重程度预测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褐斑病 预报模型 气象条件 相关分析 多元回归 病情指数 山西运城
下载PDF
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防治苹果褐斑病的防效试验报告 被引量:1
19
作者 付嵘 《果树资源学报》 2023年第1期23-24,40,共3页
【目的】为了打破防治苹果褐斑病药剂较单一的局面,筛选出好的轮换药剂并提升防效,进行了10%苯醚甲环唑分散粒剂对苹果褐斑病的防效试验,探讨其对褐斑病的防治效果,为今后推广使用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00... 【目的】为了打破防治苹果褐斑病药剂较单一的局面,筛选出好的轮换药剂并提升防效,进行了10%苯醚甲环唑分散粒剂对苹果褐斑病的防效试验,探讨其对褐斑病的防治效果,为今后推广使用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1500倍液以及倍量式波尔多液240倍液对红富士苹果褐斑病进行防效试验,3种药剂分别在2022年7月15日、7月23日各喷施1次,在喷药后第4 d、第14 d进行防治效果调查;分别在8月28日、9月15日进行落叶率的调查。【结果】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防治苹果褐斑病试验结果表明,与波尔多液相比较,喷药14 d后1000倍的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防效是18.92%,1500倍的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防效是8.11%。采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和1500倍液防治苹果褐斑病,8月28日落叶率分别低于对照69.3%、15.81%;9月15日落叶率分别低于对照63.88%、-20.67%。【结论】受7、8月份高温多雨气候因素的影响,建议生产上推广应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防治苹果褐斑病,可以与其他药剂如波尔多液轮换交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褐斑病 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 防效
下载PDF
苹果黑星病在陇东的年消长动态及在不同苹果品种上的病情差异
20
作者 韩菊红 岳德成 +5 位作者 张琰那 柳建伟 史广亮 李青梅 姜延军 李金峰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495-1501,共7页
陇东生态条件下,田间观察了苹果黑星病在同一年度内不同时期、不同苹果品种上的发生程度,分析了病害的年消长动态和不同苹果品种的抗性差异。结果表明:该病害在陇东地区于5月下旬开始发病,之后的病情呈“阶梯式”上升态势,5月25日至6月2... 陇东生态条件下,田间观察了苹果黑星病在同一年度内不同时期、不同苹果品种上的发生程度,分析了病害的年消长动态和不同苹果品种的抗性差异。结果表明:该病害在陇东地区于5月下旬开始发病,之后的病情呈“阶梯式”上升态势,5月25日至6月23日的病害流行速率达到0.123 9,为病情快速发展期;7月14日至7月27日和8月18日至9月8日的病害流行速率分别为0.032 0和0.021 4,为病情较快发展期;6月23日至7月14日和7月27日至8月18日的病害流行速率分别为0.005 4和0.005 5,为病情缓慢发展期;9月8日之后病情不再发展。不同苹果品种的抗病性存在明显差异,‘美国8号’和‘皮诺瓦’表现免疫;‘静宁1号’‘瑞阳’‘秦脆’‘蜜脆’‘华硕’‘陆奥’‘金冠’‘无锈金矮生’‘寒富’‘艾达红’‘摩力士’和‘国光’等品种相对抗病性指数0.902~0.997,表现高抗;‘成纪1号’‘烟富3号’‘秋富1号’‘长富2号’‘宫崎短富’‘烟富6号’‘龙富’‘延长红’‘2001富士’‘烟富1号’‘首富3号’等富士系品种及维纳斯黄金‘嘎啦’‘瑞雪’‘爵士’‘印度青’‘凉香’‘美味’‘青香蕉’‘阿斯’‘新红星’等品种相对抗病性指数0.000~0.645,表现高感或中感。可见,利用杀菌剂遏制园内病情发展的关键时期在5月下旬至6月下旬,其次在7月中下旬和8月中旬至9月上旬;表现高抗和免疫的苹果品种在黑星病流行地区有较大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东 苹果黑星病 消长动态 苹果品种 抗病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