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49篇文章
< 1 2 8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葡萄霜霉菌株的收集及侵染12个葡萄品种后症状差异分析
1
作者 巩培杰 康军 +2 位作者 包若煊 王晨 房经贵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9-156,共8页
葡萄霜霉病的广泛传播会对我国葡萄的产量及质量造成极大的危害。为了科学地防治葡萄霜霉病的传播,从江苏、浙江和上海等长三角省(市)的葡萄栽培区采集编号为BS的霜霉菌菌株样品进行鉴定,之后以12个葡萄品种为寄主材料进行致病力试验。... 葡萄霜霉病的广泛传播会对我国葡萄的产量及质量造成极大的危害。为了科学地防治葡萄霜霉病的传播,从江苏、浙江和上海等长三角省(市)的葡萄栽培区采集编号为BS的霜霉菌菌株样品进行鉴定,之后以12个葡萄品种为寄主材料进行致病力试验。将霜霉菌株侵染葡萄后的表型划分为5类:易感病(A型)、感病(B型)、较感病(C型)、较抗病(D型)、抗病(E型)。结果表明,17份菌株的致病力程度多在A型到C型之间,具有欧亚种背景的葡萄品种对所有菌株均较感病,其中以紫甜无核和黑比诺最为感病(A型);3种砧木葡萄对其中12份菌株较为抗病,叶片侵染部位有超敏反应的坏死斑点,其中以砧木Kober 5BB最抗病(E型);具有欧美杂交背景的品种抗病性居中,其中以夏黑和阳光玫瑰较为抗病(D型)。为了验证该分级系统的可行性,挑选了E型葡萄品种砧木Kober 5BB和A型葡萄品种紫甜无核进行进一步的致病力测试和霜霉孢子囊形态观察,发现试验结果一致。该研究为不同遗传背景的葡萄抗病杂交育种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病原寄主互作 霜霉病 超敏死亡 致病力
下载PDF
放线菌LA-5主要抑菌成分及对灰葡萄孢的抑制作用
2
作者 陈丹丹 李培谦 +2 位作者 赵燕飞 冯宝珍 丁春爽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109,共9页
灰葡萄孢引起的灰霉病是葡萄采后重要病害之一。为筛选拮抗葡萄灰霉病的生防菌并明确其主要抑菌成分,本研究采用生长速率法分析了拮抗链霉菌LA-5发酵提取物的抑菌活性,测定了菌株LA-5发酵液提取物拮抗活性和稳定性,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 灰葡萄孢引起的灰霉病是葡萄采后重要病害之一。为筛选拮抗葡萄灰霉病的生防菌并明确其主要抑菌成分,本研究采用生长速率法分析了拮抗链霉菌LA-5发酵提取物的抑菌活性,测定了菌株LA-5发酵液提取物拮抗活性和稳定性,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了代谢产物的主要成分。结果表明,LA-5发酵提取物对灰葡萄孢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对灰葡萄孢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FC)分别为9和14 mg·L^(-1)。LA-5发酵液提取物耐高温、酸和紫外照射,对病原菌具有较稳定的拮抗活性。GC-MS分析结果显示,LA-5发酵液中的主要活性成分有17种,其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含量高达52.87%。DBP对灰葡萄孢菌丝生长及分生孢子萌发均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本研究为灰霉病的生物防治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线菌 抑制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灰葡萄孢 生物防治
下载PDF
不同葡萄品种灰霉病抗性鉴定及褪黑素抗病机理初探
3
作者 王宪璞 代瑛姿 +2 位作者 郭宏扬 杨志峰 许丽丽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74-684,共11页
灰霉病是严重危害葡萄生长和果实品质的主要病害之一。为探究外源褪黑素(MT)缓解葡萄灰霉病发生的抗性机理,本研究以10个新疆主栽葡萄品种为试材,结合叶片、果实基本性状与病情严重度相关性分析,对不同葡萄品种灰霉病抗性进行综合评价;... 灰霉病是严重危害葡萄生长和果实品质的主要病害之一。为探究外源褪黑素(MT)缓解葡萄灰霉病发生的抗性机理,本研究以10个新疆主栽葡萄品种为试材,结合叶片、果实基本性状与病情严重度相关性分析,对不同葡萄品种灰霉病抗性进行综合评价;以成熟离体果实为试材,测定了MT对关键抗性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部分参试葡萄品种灰霉病抗性水平差异显著,接种灰霉病病原菌(Botrytis cinerea)10 d后,阳光玫瑰和克瑞森葡萄叶片和果实表现感病,蓝宝石葡萄叶片表现感病,其余品种均表现不同程度的抗性,其中巨峰葡萄隶属函数综合得分最高、抗性最强。B.cinerea侵染葡萄叶片后,不同抗性品种的叶片相对电导率、超氧阴离子、丙二醛及游离脯氨酸水平均呈上升趋势,其中阳光玫瑰和克瑞森葡萄叶片侵染前后各指标差异显著或极显著,巨峰葡萄叶片除游离脯氨酸水平在侵染前后差异显著外,其余指标均不显著。外源100μmol·L^(-1)MT提高了葡萄果实总酚含量、总抗氧化水平和苯丙氨酸淀粉酶、多酚氧化酶活性,缓解了B.cinerea对果实的危害,此外,MT显著上调了VvCu/Zn-SOD1a等活性氧清除相关基因的表达(以巨峰葡萄最为明显)。综上所述,MT通过促进葡萄果实酚类物质代谢与维持活性氧平衡提高对灰霉病的抗性。研究结果不仅为揭示褪黑素提高葡萄对灰霉病菌抗性的生理基础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褪黑素提高葡萄灰霉病抗性的田间应用和优质抗病种质发掘利用提供了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灰霉病 褪黑素 抗氧化性
下载PDF
葡萄气灼病发生规律与预防方法
4
作者 李江涛 《河北果树》 2024年第1期37-38,共2页
葡萄气灼病也叫缩果病,是因为在葡萄生长季节出现特殊气候而发生的一种生理性病害,其发病机理是由于特殊气候条件而导致葡萄树体水分供应失调,近年来随着葡萄栽培面积的扩大和特殊气候的频繁出现,气灼病普遍发生,个别年份发病非常严重,... 葡萄气灼病也叫缩果病,是因为在葡萄生长季节出现特殊气候而发生的一种生理性病害,其发病机理是由于特殊气候条件而导致葡萄树体水分供应失调,近年来随着葡萄栽培面积的扩大和特殊气候的频繁出现,气灼病普遍发生,个别年份发病非常严重,尤其是套袋的鲜食葡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气候条件 葡萄栽培 生理性病害 鲜食葡萄 缩果病 葡萄生长 套袋 预防方法
下载PDF
葡萄霜霉菌糖基水解酶基因的表达模式与功能分析
5
作者 潘凤英 曲俊杰 +5 位作者 刘露露 孙大运 郭泽西 韦晓丽 韦淑梅 尹玲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79-891,共13页
【目的】克隆葡萄霜霉菌(Plasmopara viticola)糖基水解酶(glycosyl hydrolase,GH)基因(PvGH),分析其特征以及在葡萄霜霉菌侵染葡萄叶片过程中的表达模式,研究其抑制/促进烟草叶片程序性细胞死亡(PCD)以及影响烟草疫霉(Phytophthora nic... 【目的】克隆葡萄霜霉菌(Plasmopara viticola)糖基水解酶(glycosyl hydrolase,GH)基因(PvGH),分析其特征以及在葡萄霜霉菌侵染葡萄叶片过程中的表达模式,研究其抑制/促进烟草叶片程序性细胞死亡(PCD)以及影响烟草疫霉(Phytophthora nicotianae)侵染的能力,为深入探究调控寄主植物免疫的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葡萄霜霉菌Pv5-27菌株作为试材,采用RT-PCR方法扩增获得8个PvGH基因全长,并对其基因及编码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酵母信号肽诱捕系统(SST)验证PvGH的分泌活性;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葡萄霜霉菌侵染葡萄叶片过程中PvGH的表达模式;同时利用农杆菌介导的PVX病毒表达系统在本氏烟上瞬时表达PvGH效应蛋白,分析其对INF1和BAX触发的烟草PCD的抑制能力以及促进烟草疫霉侵染的能力。【结果】8个PvGH基因序列与通过全基因组预测的序列完全一致,长度为1 092—1 392 bp,分别编码364—464个氨基酸,与其他卵菌同源蛋白相似性高达60.62%—86.36%。8个PvGH均不含跨膜结构域,其二级结构差异较大,三级结构与其他蛋白三级结构相似性较低,呈现非常独特的三级结构。使用SingalP 5.0软件对编码的蛋白进行信号肽预测,发现它们均含有20—26 aa的信号肽,但通过SST验证结果显示PvG09279和PvG13517并不具有分泌特性。保留、缺失或者替换信号肽的8个PvGH均可抑制BAX触发的本氏烟PCD,并促进烟草疫霉的侵染,表明PvGH效应蛋白发挥其毒力不依赖于信号肽。PvGH在葡萄霜霉菌侵染初期表达上调,进一步表明其在病原菌与寄主互作中的重要作用。【结论】在侵染寄主过程中,葡萄霜霉菌分泌的PvGH通过抑制寄主PTI反应参与致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霜霉菌 糖基水解酶 生物信息学 功能分析
下载PDF
葡萄抗灰霉病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殷向静 奚晓军 +2 位作者 查倩 和雅妮 蒋爱丽 《上海农业学报》 2023年第1期139-144,共6页
灰霉病是危害葡萄生产和采后贮藏过程中最主要的真菌病害之一,因其分布较广,对葡萄的产量和品质均有较大影响。通过阐述葡萄灰霉病的发生现状、灰霉菌生物学特征和侵染特性,以及葡萄抗灰霉病机理的研究进展,对防治灰霉病危害提出展望。... 灰霉病是危害葡萄生产和采后贮藏过程中最主要的真菌病害之一,因其分布较广,对葡萄的产量和品质均有较大影响。通过阐述葡萄灰霉病的发生现状、灰霉菌生物学特征和侵染特性,以及葡萄抗灰霉病机理的研究进展,对防治灰霉病危害提出展望。利用中国野生葡萄品种的灰霉病抗性特征,培育和改良抗病新品种将成为葡萄抗病研究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灰霉病 生物学特性 致病机理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贺兰山东麓‘蛇龙珠’葡萄病毒病种类鉴定及对采收期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强强 顾沛雯 张继丰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4-163,共10页
为摸清宁夏贺兰山东麓‘蛇龙珠’葡萄感染病毒种类,探究葡萄病毒病对果实品质及其采收期的影响。以‘蛇龙珠’葡萄为材料,通过RT-PCR方法鉴定‘蛇龙珠’葡萄感染病毒种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对葡萄果实各理化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确定... 为摸清宁夏贺兰山东麓‘蛇龙珠’葡萄感染病毒种类,探究葡萄病毒病对果实品质及其采收期的影响。以‘蛇龙珠’葡萄为材料,通过RT-PCR方法鉴定‘蛇龙珠’葡萄感染病毒种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对葡萄果实各理化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确定罹病和无症状对照组葡萄的最佳采收期。结果表明:‘蛇龙珠’葡萄感染8种葡萄病毒,分别为GLRaV-1、GLRaV-2、GLRaV-3、GFLV、GRSPaV、GVA、GPGV和GINV,复合侵染严重;与对照组相比,罹病葡萄的SPAD值降低14.89%,净光合速率降低17.21%,叶片气孔导度降低37.77%,可溶性固形物降低19.36%,还原糖含量降低18.09%,糖酸比降低25.24%,滴定酸含量增加15.94%;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到2020年度对照组葡萄的最佳采收期为9月20日,罹病葡萄的最佳采收期为9月27日。综上,‘蛇龙珠’葡萄感染8种葡萄病毒,病毒感染导致植株叶片光合作用下降,果实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单宁等物质积累降低,造成酿酒葡萄采收期推迟1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龙珠’葡萄 病毒病 葡萄采收期 RT-PCR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16种杀菌剂对葡萄霜霉病的田间药效试验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凯皓 罗大成 +5 位作者 薄鑫 李海静 刘云霞 王翠宁 马建斌 时春喜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4-168,共5页
为筛选出对葡萄霜霉病高效、速效且环境相容性好的杀菌剂,选取16种杀菌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22.5%啶氧菌酯SC、40%噁唑菌酮SC、60%唑嘧菌胺WG、20%氟吡菌胺SC、40%烯酰吗啉SC的防治效果好,在推荐用量下防治效果分别为85.16... 为筛选出对葡萄霜霉病高效、速效且环境相容性好的杀菌剂,选取16种杀菌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22.5%啶氧菌酯SC、40%噁唑菌酮SC、60%唑嘧菌胺WG、20%氟吡菌胺SC、40%烯酰吗啉SC的防治效果好,在推荐用量下防治效果分别为85.16%、84.48%、84.43%、80.82%和80.07%,均在80%以上,建议对其进行示范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霜霉病 杀菌剂 田间药效
下载PDF
生防菌剂对避雨栽培葡萄白粉病的防控效果 被引量:1
9
作者 张静 刘博艳 +1 位作者 王岩 康占海 《中国果树》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7-100,共4页
为明确生防菌剂对葡萄白粉病的防控效果,设置了枯草芽孢杆菌(BS)、哈茨木霉菌(TH)和上述2种生防菌剂组合(BT),以及氟菌·肟菌酯(FO)和清水(CK)共5个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葡萄白粉病病叶率、病情指数及防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生防... 为明确生防菌剂对葡萄白粉病的防控效果,设置了枯草芽孢杆菌(BS)、哈茨木霉菌(TH)和上述2种生防菌剂组合(BT),以及氟菌·肟菌酯(FO)和清水(CK)共5个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葡萄白粉病病叶率、病情指数及防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生防菌剂处理对葡萄白粉病病叶率和病情指数的控制均低于化学药剂处理,FO处理的防效持效性更好,防效峰值最高(88.5%),BT处理的防效峰值次之(74.4%),其他2个生防菌剂处理的防效峰值均值为64.8%。在避雨栽培条件下可采用枯草芽孢杆菌和哈茨木霉菌组合的生防菌剂处理,虽然其防效不如化学药剂,但也基本可以实现对葡萄白粉病较为有效的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避雨栽培 白粉病 生防菌剂
原文传递
我国葡萄扇叶衰退病相关病毒研究进展
10
作者 范旭东 胡国君 +5 位作者 陈绍莉 任芳 杜乃凡 战良 张尊平 董雅凤 《中国果树》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5,共5页
葡萄扇叶衰退病(grapevine fanleaf degeneration disease,GFDD)是葡萄栽培中常见的病毒病害,在我国葡萄产区发生普遍,危害严重。引起该病的病毒种类有10余种,症状表现受葡萄品种、病毒种类、栽培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由于高通量测序技... 葡萄扇叶衰退病(grapevine fanleaf degeneration disease,GFDD)是葡萄栽培中常见的病毒病害,在我国葡萄产区发生普遍,危害严重。引起该病的病毒种类有10余种,症状表现受葡萄品种、病毒种类、栽培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由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我国鉴定发现了除葡萄扇叶病毒(grapevine fanleaf virus,GFLV)之外的3种GFDD相关病毒,即葡萄浆果内坏死病毒(grapevine berry inner necrosis virus,GINV)、灰比诺葡萄病毒(grapevine Pinot gris virus,GPGV)和葡萄蚕豆萎蔫病毒(grapevine fabavirus,GFabV)。系统综述了我国GFDD的主要病原及其侵染状况,可为该病害的精准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扇叶衰退病 葡萄扇叶病毒 葡萄浆果内坏死病毒 灰比诺葡萄病毒 葡萄蚕豆萎蔫病毒
原文传递
拮抗葡萄灰霉病贝莱斯芽孢杆菌的生长特征及对相关防御酶活性的影响
11
作者 邹强 牛新湘 +11 位作者 刘萍 杨红梅 楚敏 王宁 林青 包慧芳 詹发强 张雨萌 王静怡 佐长赓 娄恺 史应武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126-133,共8页
为了明确贝莱斯芽孢杆菌TP-1对葡萄灰霉病的抗病机制,通过抗生素标记法筛选抗性标记菌株,成功获得能抗300μg/mL利福平的标记菌株TP-1R,研究了标记菌株的抗性遗传稳定性及其对葡萄灰霉病的拮抗作用,并分析其在葡萄中的定殖情况以及对葡... 为了明确贝莱斯芽孢杆菌TP-1对葡萄灰霉病的抗病机制,通过抗生素标记法筛选抗性标记菌株,成功获得能抗300μg/mL利福平的标记菌株TP-1R,研究了标记菌株的抗性遗传稳定性及其对葡萄灰霉病的拮抗作用,并分析其在葡萄中的定殖情况以及对葡萄果实内防御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标记菌株在经15次传代培养后,仍能在含利福平的培养基中稳定生长,且标记菌株对灰霉病的拮抗作用与原始菌株无明显差异。检测到标记菌株在葡萄上的定殖量于贮藏(20℃)第15 d达到峰值,为4.32×10^(6)CFU/g,在贮藏第30 d菌株定殖数量仍可达到3.11×10^(6)CFU/g,菌株TP-1能在葡萄上稳定定殖;接种菌株TP-1发酵液能有效抑制灰霉病的发生,降低葡萄采后腐烂率。在贮藏期间,葡萄防御酶PAL、PPO、APX活性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拮抗菌TP-1处理组的3种酶活性显著高于CK(P<0.05),在第15 d时,拮抗菌处理组PAL、PPO、APX活性是CK的1.23、1.19、2.01倍。菌株TP-1在葡萄上的定殖可诱导葡萄PAL、PPO、APX活性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葡萄对灰霉病的抗性。本研究为揭示贝莱斯芽孢杆菌TP-1的生防机理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莱斯芽孢杆菌 定殖 酶活性 灰霉病 抗生素标记
下载PDF
防治葡萄溃疡病的杀菌剂筛选与评价
12
作者 刘梅 金添 +4 位作者 王慧 李永华 王训成 李兴红 燕继晔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23-327,337,共6页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了7种杀菌剂对可可毛色二孢CSS-01s的室内生物活性,筛选出3种抑制效果较好的杀菌剂;通过对离体葡萄绿枝条及盆栽葡萄幼苗新梢进行人工接种病原菌,进一步评价杀菌剂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7种杀菌剂对...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了7种杀菌剂对可可毛色二孢CSS-01s的室内生物活性,筛选出3种抑制效果较好的杀菌剂;通过对离体葡萄绿枝条及盆栽葡萄幼苗新梢进行人工接种病原菌,进一步评价杀菌剂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7种杀菌剂对可可毛色二孢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表现出不同的抑制活性,其中戊唑醇、氯氟醚菌唑、啶酰菌胺和氟啶胺对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较强,EC_(50)分别为0.116、0.137、0.109μg/mL和0.119μg/mL;戊唑醇、氯氟醚菌唑、氟啶胺对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较强,EC_(50)分别为0.420、0.595μg/mL和1.885μg/mL。CSS-01s接种离体葡萄绿枝条试验中,戊唑醇100、200 mg/L,氯氟醚菌唑100、300 mg/L和氟啶胺100、200 mg/L的防治效果无显著差异,在57.81%~65.31%;CSS-01s接种葡萄幼苗新梢试验中,氟啶胺200 mg/L的防治效果最好,为77.56%,与氟啶胺100 mg/L、氯氟醚菌唑100、300 mg/L和戊唑醇200 mg/L之间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戊唑醇100 mg/L。研究结果显示,氯氟醚菌唑、戊唑醇和氟啶胺可以作为推荐杀菌剂,经进一步的田间药效评价用于葡萄溃疡病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溃疡病 可可毛色二孢 杀菌剂 室内生物活性 防治效果
下载PDF
酿酒葡萄对霜霉病的田间抗性评价及防治药剂筛选
13
作者 马文礼 杨锋 +8 位作者 杨波 陈永伟 王昊 徐灿 张敏 哈蓉 靳韦 尹晓 杨桂丽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128-133,共6页
为摸清不同酿酒葡萄品种对霜霉病的抗病性,以期为宁夏酿酒葡萄新品种的种植及高抗霜霉病品种资源利用奠定基础,通过随机调查法对宁夏55个酿酒葡萄品种霜霉病田间发病率及病情指数进行调查和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不同药剂对霜霉病的防治效... 为摸清不同酿酒葡萄品种对霜霉病的抗病性,以期为宁夏酿酒葡萄新品种的种植及高抗霜霉病品种资源利用奠定基础,通过随机调查法对宁夏55个酿酒葡萄品种霜霉病田间发病率及病情指数进行调查和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不同药剂对霜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在调查的55个酿酒葡萄品种中,高抗的酿酒葡萄品种包括北玫、北醇、威代尔、丹魄、公酿1号等15个,平均病情指数为2.59;抗病的酿酒葡萄品种包括长相思、歌海娜、西拉、魏天子、马尔贝克等22个,平均病情指数为11.06;感病的酿酒葡萄品种包括黑佳美、白玉霓、桑娇维赛、泽香、黑比诺等12个,平均病情指数为34.32;高感的酿酒葡萄品种包括浮德卡别涅、神索、格拉斯考那立、黑菲嘉斯卡、多塞托等6个,平均病情指数为58.03,均为欧亚种。不同酿酒葡萄品种对葡萄霜霉病的抗性存在明显差异,抗病等级总体表现为山欧杂交种、山葡萄和欧美杂交种抗性要优于欧亚种,且在供试的4种药剂中,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对酿酒葡萄霜霉病的防治效果最好。通过研究筛选出了15个高抗品种、22个抗病品种,占样本总数的67.27%,及1种防治效果最佳的化学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葡萄 霜霉病 发病率 病情指数 聚类分析
下载PDF
中国4省份葡萄霜霉病菌群体对烯酰吗啉的抗性及适合度
14
作者 刘晓慧 周连柱 +3 位作者 孔繁芳 王忠跃 黄晓庆 张昊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72-178,192,共8页
为明确我国山西、山东、河北和云南省葡萄霜霉病菌对烯酰吗啉的抗性以及田间病菌群体的适合度,本研究采用Taqman-MGB技术检测了2020年-2021年采自上述4省份292株葡萄霜霉病菌对烯酰吗啉的抗性频率;采用叶盘法测定了田间抗性菌株与敏感... 为明确我国山西、山东、河北和云南省葡萄霜霉病菌对烯酰吗啉的抗性以及田间病菌群体的适合度,本研究采用Taqman-MGB技术检测了2020年-2021年采自上述4省份292株葡萄霜霉病菌对烯酰吗啉的抗性频率;采用叶盘法测定了田间抗性菌株与敏感菌株的适合度。结果表明,上述4个地区的平均烯酰吗啉抗性频率及抗性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64.0%和74.7%,其中山东省蓬莱区最高(91.2%和96.3%),河北省廊坊市(73.8%和85.0%)和云南省宾川县(75.0%和82.6%)次之,山西省清徐县(16.7%和34.7%)最低。适合度分析发现,田间抗性菌株的产孢能力明显高于敏感菌株,但二者的复合适合度指数无显著差异。上述结果表明,4省份霜霉病菌群体均对烯酰吗啉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田间抗性菌株与敏感菌株相比无明显适合度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霜霉病菌 烯酰吗啉 抗药性 适合度
下载PDF
沙地葡萄茎痘相关病毒在‘阳光玫瑰’葡萄树不同物候期和不同部位的变化规律
15
作者 李美璇 张向昆 +3 位作者 王莉 乔月莲 师校欣 杜国强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4234-4244,共11页
【背景】沙地葡萄茎痘相关病毒(grapevine rupestris stem pitting associated virus,GRSPaV)是皱木复合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病毒,主要通过无性繁殖传播,灵敏的检测技术和培育无病毒植株是预防GRSPaV危害的关键。【目的】建立GRSPaV检测体... 【背景】沙地葡萄茎痘相关病毒(grapevine rupestris stem pitting associated virus,GRSPaV)是皱木复合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病毒,主要通过无性繁殖传播,灵敏的检测技术和培育无病毒植株是预防GRSPaV危害的关键。【目的】建立GRSPaV检测体系,确定适宜样品采集时期及部位,为病毒检测和无病毒材料培育及样品采集提供参考。【方法】建立基于AugeGreen染料法和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基因区域设计引物的RT-qPCR检测方法,对携带GRSPaV的‘阳光玫瑰’葡萄树地上部不同物候期、不同部位的样品进行GRSPaV检出率及基因表达量分析。【结果】以GRS q CP1为引物的GRSPaV RT-qPCR检测方法灵敏度较RT-PCR高10倍。GRSPaV在萌芽期、新梢生长期和花期的检出率均为100%,果实膨大期为91.7%;成熟卷须为94.4%,成龄叶片、成龄叶柄和幼嫩枝条均为100%。检测为阴性的样品均为幼嫩部位。GRSPaV CP基因表达量在花期幼嫩卷须中最高,其次为花期成龄叶片;成龄叶中表达量在果实膨大期至成熟期均为同物候期内表达量最高部位;当年冬芽的萌芽期及二次枝的新梢生长期表达量均较低。【结论】‘阳光玫瑰’葡萄GRSPaV检出率和GRSPaV CP基因表达量随物候期进程表现差异,检出率在萌芽期至花期最高,果实成熟期最低;GRSPaV CP基因表达量在花期最高。综合检出率及表达量因素,花期成龄叶适合作为GRSPaV病毒检测样品;果实膨大期至成熟期当年冬芽及萌发的二次枝适合作为脱除病毒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光玫瑰’葡萄 沙地葡萄茎痘相关病毒 实时荧光定量PCR 病毒检出率 基因表达量
下载PDF
胶东半岛露地葡萄霜霉病的发生与防控技术探讨
16
作者 刘万亮 戴振建 《中国果树》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7-111,121,共6页
霜霉病是露地葡萄的一种重要病害,主要为害嫩叶、幼穗和新梢等部位。重点介绍了霜霉病为害葡萄各部位的诊断特点、胶东半岛地区的侵染发病特点、栽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综合防控技术建议,以帮助葡萄种植者提高防控技术水平、降低生产成... 霜霉病是露地葡萄的一种重要病害,主要为害嫩叶、幼穗和新梢等部位。重点介绍了霜霉病为害葡萄各部位的诊断特点、胶东半岛地区的侵染发病特点、栽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综合防控技术建议,以帮助葡萄种植者提高防控技术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霜霉病 症状诊断 防控误区 综合防控技术
原文传递
不同避雨栽培模式对葡萄主要病害的防治效果和植株冠层温湿度的影响 被引量:65
17
作者 杜飞 朱书生 +6 位作者 王海宁 何霞红 杨敏 邓维萍 陈尧 李成云 朱有勇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7-184,共8页
在云南高原葡萄主要产区弥勒县进行了8种不同规格的避雨栽培模式对主要葡萄病害的防治效果及对葡萄品质和植株冠层微气象因子变化影响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凡是能有效避免雨水淋到葡萄植株上的避雨栽培模式均能有效地控制葡萄霜霉病、... 在云南高原葡萄主要产区弥勒县进行了8种不同规格的避雨栽培模式对主要葡萄病害的防治效果及对葡萄品质和植株冠层微气象因子变化影响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凡是能有效避免雨水淋到葡萄植株上的避雨栽培模式均能有效地控制葡萄霜霉病、白腐病、炭疽病等重要病害的发生危害,但对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均较差。各种模式的避雨栽培均能明显改变葡萄植株冠层的微气象条件。不同模式的避雨棚均能明显增加植株冠层的温度和昼夜温差,日最高温很少高于32℃。湿度监测结果表明,晴天各种避雨栽培模式下植株冠层的平均湿度均大于露天栽培,但植株冠层最高相对湿度均小于90%;雨天避雨栽培植株冠层的平均湿度小于露天栽培,相对湿度均小于95%,均不会导致棚内湿度过高而利于病害的发生和流行。各种避雨栽培模式对植株冠层微气象因子的改变也不会影响葡萄植株和果实的生长,还能提升葡萄的含糖量和外观品质,增加商品价值。综合本文的研究表明,在云南省特殊的高原葡萄产区采用适宜的避雨栽培模式可以有效调控葡萄植株冠层微气候因子,从而达到控制葡萄病害,提升葡萄品质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避雨栽培 微气候环境 霜霉病 白粉病 白腐病 炭疽病
下载PDF
葡萄抗感白腐病品种PAL酶、PPO酶和SOD酶活性比较 被引量:32
18
作者 苗则彦 赵奎华 +2 位作者 刘长远 梁春浩 林凤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77-180,共4页
对抗、感葡萄白腐病品种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动态变化进行测定,结果为抗、中抗品种的PAL酶活性,在病原菌侵染后呈上升趋势,而感病品种呈下降趋势;两个抗病品种的PPO酶活性迅速上升,并保持... 对抗、感葡萄白腐病品种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动态变化进行测定,结果为抗、中抗品种的PAL酶活性,在病原菌侵染后呈上升趋势,而感病品种呈下降趋势;两个抗病品种的PPO酶活性迅速上升,并保持相当长时间的高活性值,而中抗、感病品种PPO酶活性几乎没有明显变化,或呈下降趋势.抗病品种的健康果粒中的SOD活性低于感病品种的SOD活性,但抗病品种在受病原菌侵染后SOD活性迅速上升,感病品种的SOD活性几乎没有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白腐病 PAL PPO SOD 酶活性 苯丙氨酸解氨酶 多酚氧化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 抗病机制
下载PDF
中国葡萄灰霉病菌对嘧霉胺的抗药性检测 被引量:51
19
作者 张玮 乔广行 +2 位作者 黄金宝 王忠跃 李兴红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08-1212,共5页
【目的】检测中国葡萄灰霉病菌对苯胺基嘧啶类杀菌剂嘧霉胺的抗药性,明确中国不同葡萄产区灰霉病菌对嘧霉胺的抗药性及抗性频率,为葡萄灰霉病的药剂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从中国葡萄主产区采集、分离纯化104个葡萄灰霉病菌(Botryti... 【目的】检测中国葡萄灰霉病菌对苯胺基嘧啶类杀菌剂嘧霉胺的抗药性,明确中国不同葡萄产区灰霉病菌对嘧霉胺的抗药性及抗性频率,为葡萄灰霉病的药剂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从中国葡萄主产区采集、分离纯化104个葡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 Pers.)的单孢菌株,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其对嘧霉胺的抗药性。【结果】中国葡萄灰霉病菌对嘧霉胺的抗性频率为22.22%—62.5%,且以高抗和中抗菌株为主,其中高抗菌株频率达44.23%;葡萄不同气候栽培区的灰霉病菌对嘧霉胺抗药性不同。【结论】中国葡萄灰霉病菌对嘧霉胺的抗药性较为普遍,且存在交互抗性,据此,在葡萄灰霉病的防治中应限制嘧霉胺的使用次数,可与二甲酰亚胺类、氨基甲酸酯类杀菌剂交替使用;引进防治葡萄灰霉病的新型杀菌剂或生物农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灰霉病菌 嘧霉胺 抗药性
下载PDF
朝阳地区葡萄灰霉病对3种药剂的抗药性分析
20
作者 董莉 董文阁 +1 位作者 刘晓伟 刘念 《园艺与种苗》 CAS 2023年第7期3-5,共3页
[目的]灰霉病是葡萄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影响葡萄产量、品质,通过该试验明确朝阳地区葡萄灰霉病菌对腐霉利、乙霉威、嘧霉胺3种药剂的抗性。[方法]采集了123株菌株,采用最低抑制浓度法开展抗性频率检测,并分析抗性类型。[结果]朝阳地... [目的]灰霉病是葡萄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影响葡萄产量、品质,通过该试验明确朝阳地区葡萄灰霉病菌对腐霉利、乙霉威、嘧霉胺3种药剂的抗性。[方法]采集了123株菌株,采用最低抑制浓度法开展抗性频率检测,并分析抗性类型。[结果]朝阳地区葡萄灰霉病菌对腐霉利抗性频率为83.74%,对乙霉威抗性频率为57.72%,对嘧霉胺抗性频率为94.31%;抗性类型有6种,三重抗性菌株占比47.97%,双重抗性菌株占比41.47%。[结论]可为朝阳地区更有效防治葡萄灰霉病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灰霉病 腐霉利 乙霉威 嘧霉胺 抗药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