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60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3%特丁津·异噁唑草酮悬浮剂防治玉米田一年生杂草效果与安全性
1
作者 王恒智 黄修柱 +11 位作者 张佳 袁善奎 张耀中 刘伟堂 王金信 张国福 连磊 路兴涛 彭学岗 李美 高传杰 刘学 《农药科学与管理》 2025年第4期49-55,共7页
为明确33%特丁津·异噁唑草酮悬浮剂早期茎叶喷雾处理对玉米田一年生杂草的防治效果与作物安全性,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的试验方法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3%特丁津·异噁唑草酮悬浮剂在玉米、杂草3叶期前茎叶喷雾,能有效地防... 为明确33%特丁津·异噁唑草酮悬浮剂早期茎叶喷雾处理对玉米田一年生杂草的防治效果与作物安全性,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的试验方法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3%特丁津·异噁唑草酮悬浮剂在玉米、杂草3叶期前茎叶喷雾,能有效地防治玉米田一年生杂草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牛筋草(Eleusine indica)、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在有效成分用量为594、742.5、891、1485 g/hm^(2)的剂量下,药后14 d总体株防效分别为85.7%、90.4%、95.3%、100%,药后28 d总体株防效分别为83.5%、88.8%、92.7%、98.0%,鲜重防效分别为85.2%、89.6%、94.5%、98.6%,同时对供试玉米“登海605”安全。因此,33%特丁津·异噁唑草酮悬浮剂可作为玉米田备选除草剂,采用早期茎叶喷雾防治一年生杂草,推荐有效成分用药量为742.5~891 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丁津·异噁唑草酮 早期茎叶喷雾 玉米 安全性 株防效 鲜重防效
下载PDF
稻壳木醋液对四种水稻病原菌的毒力测定
2
作者 刘可杰 郭诗梦 +2 位作者 王丽娟 康丽晶 张铭芷 《北方水稻》 2025年第2期16-19,46,共5页
为了探索稻壳木醋液在植物病害防控中的应用,本研究采用菌丝生长抑制率法测定了稻壳木醋液对四种水稻病原菌的毒力。结果表明,稻壳木醋液对水稻稻瘟病菌、稻曲病菌、纹枯病菌和恶苗病菌的EC50分别为1.705、0.517、0.626和6.456μl/ml,... 为了探索稻壳木醋液在植物病害防控中的应用,本研究采用菌丝生长抑制率法测定了稻壳木醋液对四种水稻病原菌的毒力。结果表明,稻壳木醋液对水稻稻瘟病菌、稻曲病菌、纹枯病菌和恶苗病菌的EC50分别为1.705、0.517、0.626和6.456μl/ml,对稻瘟病菌、稻曲病菌和纹枯病菌均达到了高度敏感的水平,对恶苗病菌达到了中度敏感的水平。稻壳木醋液在植物病害防治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潜力,本研究为生物炭副产品木醋液的综合利用和水稻病害的绿色防控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醋液 水稻 病原菌 毒力
下载PDF
云南樟基质添加对牛樟芝生长特性的影响
3
作者 宝元朵 黄兴连 +3 位作者 杨志娟 武自强 张颖 郑元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33,共8页
为探讨云南樟基质添加对牛樟芝生长特性的影响,在马铃薯琼脂培养基上添加云南樟10种浓度(0.125~64 g/L)的嫩枝、嫩叶及其混合物,恒温培养30 d,分析其菌落直径、菌丝密度、菌落颜色、菌落长势、菌丝生长速度、生长指数、生物量、SOD活性... 为探讨云南樟基质添加对牛樟芝生长特性的影响,在马铃薯琼脂培养基上添加云南樟10种浓度(0.125~64 g/L)的嫩枝、嫩叶及其混合物,恒温培养30 d,分析其菌落直径、菌丝密度、菌落颜色、菌落长势、菌丝生长速度、生长指数、生物量、SOD活性、TT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在添加云南樟嫩枝条件下,当添加浓度为1~8 g/L时,牛樟芝的生长特性和生物量较优;添加浓度分别为2~4 g/L和2 g/L时,牛樟芝的SOD活性和TT含量显著优于CK。在添加云南樟嫩叶条件下,当添加浓度分别为1~4、1~16 g/L时,其生长特性和生物量较优;添加浓度为0.5~2 g/L时,其SOD活性和TT含量显著优于CK。在添加云南樟枝叶混合物条件下,当添加浓度分别为2~16、4~16、16~32、8~32 g/L时,其生长特性、生物量、SOD活性和TT含量均保持在较优水平。可见,添加云南樟4 g/L嫩叶基质,对牛樟芝生长指标和生物量的促进效果最优,其菌落直径达83.40 mm,菌丝生长速度达2.78 mm/d,生物量达0.23 g;添加云南樟2 g/L嫩枝基质,显著提高了牛樟芝的SOD活性;添加云南樟16 g/L枝叶混合基质,则显著促进了牛樟芝的总三萜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樟芝 云南樟 固体培养 SOD 总三萜
下载PDF
15种农药对桃小食心虫卵和初孵幼虫的毒力测定
4
作者 赵毅渊 仇贵生 +5 位作者 何佳美 李汪辣子 张怀江 闫文涛 岳强 孙丽娜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7-362,368,共7页
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sasakii是我国北方落叶果树第一大害虫,以幼虫蛀果为害,田间主要防治卵和初孵幼虫,筛选对其具有高活性且对环境安全的药剂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浸卵和浸果法分别测定了15种杀虫剂对桃小食心虫1~2日龄、5~6日龄... 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sasakii是我国北方落叶果树第一大害虫,以幼虫蛀果为害,田间主要防治卵和初孵幼虫,筛选对其具有高活性且对环境安全的药剂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浸卵和浸果法分别测定了15种杀虫剂对桃小食心虫1~2日龄、5~6日龄卵及初孵幼虫的毒力。结果表明,虫螨腈、杀铃脲、多杀霉素、毒死蜱、灭幼脲和乙基多杀菌素对1~2日龄卵活性较高,LC_(50)在3.41~9.13 mg/L之间。多杀霉素和乙基多杀菌素对桃小食心虫5~6日龄卵具有较高活性,LC_(50)分别为2.17 mg/L和8.23 mg/L,显著低于其他药剂;高效氯氰菊酯和多杀霉素对初孵幼虫毒力最高,LC_(50)为1.89 mg/L和1.92 mg/L,其次是高效氯氟氰菊酯、毒死蜱、乙基多杀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氯虫苯甲酰胺、呋虫胺、虫螨腈和四唑虫酰胺,LC_(50)在4.00~9.58 mg/L之间。多杀霉素和乙基多杀菌素对桃小食心虫卵和初孵幼虫兼具较高活性,该2种药剂在未来防治桃小食心虫上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小食心虫 浸卵法 浸果法 毒力测定 LC_(50)
下载PDF
基于Bt毒素的杀虫蛋白理性设计与创新应用策略 被引量:3
5
作者 徐重新 金嘉凤 +5 位作者 孙晓明 沈成 张霄 陈澄宇 刘贤金 刘媛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6-125,共30页
Bt毒素是源于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thuringiensis)的具有特殊杀虫功能的大分子蛋白,其制剂和转基因作物已广泛用于害虫防治,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生态效益。围绕Bt毒素挖掘和提升其应用价值是持续研究的热点,特别是随着Bt毒素结构... Bt毒素是源于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thuringiensis)的具有特殊杀虫功能的大分子蛋白,其制剂和转基因作物已广泛用于害虫防治,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生态效益。围绕Bt毒素挖掘和提升其应用价值是持续研究的热点,特别是随着Bt毒素结构功能和作用机制日趋明晰,为其功能修饰和创新应用创造了条件,相关研究蓬勃发展,成效显著。大量研究表明,采用定点突变、结构域替换或融合以及抗独特型抗体模拟等策略,是理性设计活性更高、稳定性更强、杀虫谱更广、非靶标生物安全性更高甚至是可用于害虫抗药性治理的有别于母体Bt毒素的突变体、结构杂合体乃至功能效应物抗体等新型杀虫蛋白的有效手段;此外,采用催化毒素活化、驱动毒素靶向受体结合、促进毒素表达以及同源或异源杀虫材料复配或共表达的协同促效等创新增效策略,也是助推Bt毒素应用价值的重要手段。本文总结了Bt毒素结构功能和作用机制,梳理了基于Bt毒素功能修饰的突变体、结构杂合体以及功能效应物抗体等新型杀虫蛋白理性设计和基于Bt毒素功能增效的创新应用策略等相关研究进展,并结合作者团队在模拟Bt毒素杀虫功能效应物抗体靶向设计研发方面的最新成果,探讨了基于Bt毒素的杀虫蛋白理性设计与创新应用策略未来发展动向及潜在可行捷径,为相关研究提供较为全面的最新有价值的文献资料和启发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T毒素 苏云金芽孢杆菌 杀虫蛋白 定点突变 抗独特型抗体 蛋白融合表达 杀虫增效物
下载PDF
浙江平湖地区二化螟田间种群对6种杀虫剂的抗性监测
6
作者 潘秋波 杨强 +3 位作者 徐红星 郑许松 吕仲贤 鲁艳辉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7-303,共7页
为明确平湖地区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田间种群的抗性水平及抗性机制,连续2年测定了6个二化螟种群对6种杀虫剂的抗性,并测定了上述种群的主要解毒酶羧酸酯酶(CarE)、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及多功能氧化酶(P450)活性。结果表明,平湖... 为明确平湖地区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田间种群的抗性水平及抗性机制,连续2年测定了6个二化螟种群对6种杀虫剂的抗性,并测定了上述种群的主要解毒酶羧酸酯酶(CarE)、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及多功能氧化酶(P450)活性。结果表明,平湖地区二化螟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四唑虫酰胺、阿维菌素、多杀霉素、甲氧虫酰肼产生了中高等水平抗性。相同年份比较,3个不同田间种群对同一药剂的抗性水平差别不大;不同年份比较,抗药性变化情况随药剂不同而变化。二化螟种群对不同药剂抗药性与解毒酶活性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氯虫苯甲酰胺、四唑虫酰胺、阿维菌素、多杀霉素4种药剂的抗性与P450酶活性具有显著相关性。由此可见,平湖地区6个二化螟种群对所监测的6种常用药剂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且大部分药剂抗性的产生机制与P450酶活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化螟 杀虫剂 抗性监测 生物测定 解毒酶
下载PDF
吡唑醚菌酯对铁皮石斛中多糖和黄酮的影响研究
7
作者 黄浩 汤涛 +1 位作者 许振岚 赵学平 《浙江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5-125,共11页
本文研究了吡唑醚菌酯在铁皮石斛中的残留动态及其对多糖和黄酮含量的影响,并采用代谢组学探讨了吡唑醚菌酯对铁皮石斛多糖和黄酮含量影响的潜在机制。结果表明:末次施药后7 d,LC(推荐剂量处理)和HC(高剂量处理)组多糖含量相较BC(空白对... 本文研究了吡唑醚菌酯在铁皮石斛中的残留动态及其对多糖和黄酮含量的影响,并采用代谢组学探讨了吡唑醚菌酯对铁皮石斛多糖和黄酮含量影响的潜在机制。结果表明:末次施药后7 d,LC(推荐剂量处理)和HC(高剂量处理)组多糖含量相较BC(空白对照)组下降31%和38%(P<0.01),7~15 d回升至无显著差异直至采样结束;0~15 d,3组黄酮含量差异不显著,30~90 d,LC和HC组黄酮含量显著高于BC组,60 d差异最显著,分别升高31%和34%(P<0.01)。末次施药后7 d,LC和HC相较BC组多种代谢物含量显著上升,苯丙氨酸含量上升100%和70%(P<0.05),酪氨酸含量上升120%和97%(P<0.05),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合成,氮代谢等代谢通路显著上调;60 d,LC组相较BC组,根皮素含量、木犀草素含量、7-O-甲基圣草酚含量下调66%、18%和89%(P<0.05),黄酮和黄酮醇的生物合成与苯丙氨酸生物合成代谢通路显著下调,HC组与BC组间未出现差异富集代谢通路。结合残留动态推测,末次施药后7 d,LC和HC组铁皮石斛通过提升氨基酸浓度提高了铁皮石斛对吡唑醚菌酯胁迫的抗性,苯丙氨酸等黄酮前体物质含量的上升也促进了黄酮的合成;60 d LC组铁皮石斛应激反应逐渐减弱,HC组为应对较高浓度的吡唑醚菌酯残留,保持着较高的应激反应强度。7 d LC和HC组铁皮石斛可能促进多糖分解为可溶性糖以调节植株渗透压,从而降低了多糖含量。该研究结果可为铁皮石斛种植过程中的吡唑醚菌酯合理施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皮石斛 吡唑醚菌酯 多糖 黄酮 代谢
下载PDF
盐碱胁迫下莠去津对高粱氧化应激及解毒酶活性的影响
8
作者 汪芷璇 郭浩铭 +5 位作者 翟王晶 梁亚博 刘雪科 王鹏 周志强 刘东晖 《农药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0-89,共10页
盐碱土中农药的环境行为会发生变化,并可能会对作物产生潜在风险,然而目前有关盐碱地施用农药后的风险评估数据不足。本研究通过室内盆栽试验,以耐盐碱作物高粱为研究对象,探究了盐碱胁迫下施用莠去津在高粱体内的残留分布和毒性风险。... 盐碱土中农药的环境行为会发生变化,并可能会对作物产生潜在风险,然而目前有关盐碱地施用农药后的风险评估数据不足。本研究通过室内盆栽试验,以耐盐碱作物高粱为研究对象,探究了盐碱胁迫下施用莠去津在高粱体内的残留分布和毒性风险。结果表明:盐碱胁迫下莠去津在土壤中的半衰期延长了38.33%~105.94%;空白土壤中施用莠去津,对高粱株高、根部氧化应激相关酶和解毒酶均无显著影响。在质量分数为0.2%的中性盐和碱性盐胁迫下,高粱根部氧化应激标志物活性氧(ROS)含量分别上升了37.91%和28.67%,丙二醛(MDA)含量分别上升了5.26%和40.27%,表明在中度盐碱胁迫下施用莠去津会对高粱造成氧化损伤。在0.2%中性盐胁迫下,施用莠去津使得高粱根部细胞色素P450酶(CYP450)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的活性分别下降了41.56%和29.76%,说明在中度盐胁迫下施用莠去津抑制了高粱的代谢解毒过程。本研究可为盐碱地中莠去津的施用风险提供参考,关注实际农业生产场景下农药的环境风险,可为盐碱地科学精准施药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莠去津 盐碱胁迫 高粱 作物毒性 氧化应激 解毒酶
下载PDF
水稻田除草剂氟砜草胺的作用特性
9
作者 于硕 李子豪 +6 位作者 李明宇 连磊 彭学岗 陈爽 王金信 刘伟堂 王恒智 《农药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8-144,共7页
为了明确水稻田除草剂氟砜草胺(flusulfinam)的最佳施药条件,本研究采用温室盆栽法,以稗(Echinochloa crus-galli)和水稻(Oryza sativa)品种‘甬籼15号’作为测试靶标,探究了氟砜草胺的施药适期、耐雨水冲刷性、温度和光照强度对其除草... 为了明确水稻田除草剂氟砜草胺(flusulfinam)的最佳施药条件,本研究采用温室盆栽法,以稗(Echinochloa crus-galli)和水稻(Oryza sativa)品种‘甬籼15号’作为测试靶标,探究了氟砜草胺的施药适期、耐雨水冲刷性、温度和光照强度对其除草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氟砜草胺对0~6叶龄的水稻苗均安全,在360 g/hm^(2)(有效成分,余同)剂量下,对1~6叶期水稻苗的鲜重抑制率均低于10%。氟砜草胺对稗的鲜重抑制率与其叶龄也显著相关,其中1~3叶期稗最敏感,30 g/hm^(2)处理的鲜重抑制率达96%~98%;此外,氟砜草胺具有良好的耐雨水冲刷性,在15~60 g/hm^(2)剂量下,药后48 h模拟降雨对稗的鲜重抑制率介于74%~99%。在环境温度20~35℃内,氟砜草胺的除草效果稳定,对稗的GR50值介于2.0~5.9 g/hm^(2)。相较于中度光照(45%光照,891 lx)和低光照(4%光照,79 lx),氟砜草胺在高光照(100%光照,1975 lx)条件下对稗的鲜重抑制率显著升高。可见,杂草的叶龄、降雨、温度和光照对氟砜草胺的除草效果均有显著影响。为了发挥其最大药效,建议在水稻1叶期后、稗1~3叶期,选择气温超过20℃的晴朗天气,在10:00前或16:00后进行茎叶喷雾处理。如果施药后48 h内遇到降雨天气,应考虑补喷。本研究结果为氟砜草胺在水稻田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氟砜草胺 环境因素 除草活性 除草剂
下载PDF
绿色食品芦笋农药残留限量标准现状分析
10
作者 金雅慧 虞益江 +3 位作者 包鹏程 李阿根 顾万帆 秦丽 《现代农药》 2025年第1期37-41,共5页
基于我国现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 2763—2021和GB 2763.1—2022)规定的芦笋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对比分析了芦笋绿色食品产品适用标准及国家标准中农药残留判定指标。此外,文章还梳理了在绿色食品芦笋上可使用的已登记农药产品,并对芦... 基于我国现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 2763—2021和GB 2763.1—2022)规定的芦笋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对比分析了芦笋绿色食品产品适用标准及国家标准中农药残留判定指标。此外,文章还梳理了在绿色食品芦笋上可使用的已登记农药产品,并对芦笋上农药的安全科学使用提出相关建议,旨在推动绿色食品芦笋产业绿色高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笋 农药登记 最大残留限量 食品安全 绿色食品 标准
下载PDF
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应用研究
11
作者 张松 刘婉莹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120-124,共5页
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人类健康,农药是农作物种植、生产的必不可少环节,如何运用现代化检测技术对农产品的农药残留实施全面、深度、有效检测,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题中之义。基于此,为了进一步促进各项先进检测技术在农产品农药残留上... 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人类健康,农药是农作物种植、生产的必不可少环节,如何运用现代化检测技术对农产品的农药残留实施全面、深度、有效检测,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题中之义。基于此,为了进一步促进各项先进检测技术在农产品农药残留上检测运用,主要采取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对目前主流的检测技术类型汇总,分别指出色谱技术、免疫分析技术、酶抑制技术、生物传感器技术等应用优势。然后对各项检测技术在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上应用现状进行明确,形成一些技术应用发展建议,更好地促进各项检测技术推广运用,确保我国农产品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 农药残留 检测技术 应用现状 应用方法
下载PDF
农产品质量安全视角下蔬菜农药残留检测方法的优化研究
12
作者 单小莉 陈子龙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021-024,共4页
在我国农业生产和生活中,人们普遍关心的食品蔬菜中的农药残留检测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我国农业生产中存在着大量的农药残留问题,严重威胁着我国农业产业的发展。如何提高其检测的准确性、快速性和简便性,对保证我国农业生产中... 在我国农业生产和生活中,人们普遍关心的食品蔬菜中的农药残留检测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我国农业生产中存在着大量的农药残留问题,严重威胁着我国农业产业的发展。如何提高其检测的准确性、快速性和简便性,对保证我国农业生产中的食品安全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针对目前我国主要的蔬菜农药残留检测方法,对各种检测手段进行了比较,并以此为基础,以提高农产品农药残留的快速、高准确性检测为目标,研究成果将为实现绿色、智能化的蔬菜农药残留检测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质量安全 蔬菜 农药残留 检测方法 优化研究
下载PDF
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的有效应用研讨
13
作者 张春梅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 2025年第5期049-052,共4页
随着农产品的种类和产量不断增加,农药残留问题愈加受到重视,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因其具有高效性、灵敏性、经济性等特点而受到广泛应用。本文通过综述酶抑制法、免疫分析法、生物传感器法、光谱分析法、分子印迹技术、微流控技术等农... 随着农产品的种类和产量不断增加,农药残留问题愈加受到重视,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因其具有高效性、灵敏性、经济性等特点而受到广泛应用。本文通过综述酶抑制法、免疫分析法、生物传感器法、光谱分析法、分子印迹技术、微流控技术等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的检测原理、检测特征,总结了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的三大作用,探讨了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进一步提高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应用效率的五条措施,以期为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的推广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 农产品 质量安全 监管
下载PDF
农药残留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及防控策略
14
作者 杨迪 王英富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072-075,共4页
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广大消费者的身心健康息息相关,如果农产品存在较严重的农药残留超标,将会导致农药通过食物向着人类群体堆积,势必会威胁到大众的身体健康,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有效构建。当前随着农业生产方式的升级转型,现代化农业生产... 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广大消费者的身心健康息息相关,如果农产品存在较严重的农药残留超标,将会导致农药通过食物向着人类群体堆积,势必会威胁到大众的身体健康,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有效构建。当前随着农业生产方式的升级转型,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在农作物种植生产环节的有效地推广和应用,切实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但在生产管理过程中,由于农户不规范不科学使用农药的行为,使得农产品存在不同程度的农药残留。如果农药残留超标的农产品在市场中流通,又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将会对广大消费者身心健康造成较大影响。所以在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过程中,应该通过开展多种农药残留防控措施,保证市场中流通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更好地维护广大消费者的身心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残留 农产品质量安全 影响 防控策略
下载PDF
农药制剂中助剂的筛选与优化
15
作者 褚倩倩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120-123,共4页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农药的需求不再局限于高效活性成分,而是更加关注在农药配方中的各种助剂,其重要性越发凸显。因为光有高效的活性物质尚不能完全满足现代农业的要求。改良剂、乳化剂、分散剂等助剂的引入,对于提高农药剂...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农药的需求不再局限于高效活性成分,而是更加关注在农药配方中的各种助剂,其重要性越发凸显。因为光有高效的活性物质尚不能完全满足现代农业的要求。改良剂、乳化剂、分散剂等助剂的引入,对于提高农药剂型的综合性能至关重要,它们能够提升活性成分的生物利用度,改善制剂的储存稳定性、分散性及在植物上的附着力等。尽管助剂的研发和应用已在世界各地取得显著成就,但也将一些问题呈现给了研究者,如何从众多可选助剂中准确选出最理想组合,并依据特定作物和害虫的实际情况,为不同需求配置专用的农药制剂,这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疑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制剂 助剂 筛选 优化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玉米中苯唑氟草酮残留
16
作者 苏春敏 边海涛 +2 位作者 勇艳华 李鹏 董睿男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471-474,共4页
该研究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测定玉米中苯唑氟草酮的检测方法。通过优化QuEChERS条件,使样品得到有效提取和净化。结果表明,苯唑氟草酮在1~100μg·L^(-1)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大于0.99,方法定量限为6μg·k... 该研究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测定玉米中苯唑氟草酮的检测方法。通过优化QuEChERS条件,使样品得到有效提取和净化。结果表明,苯唑氟草酮在1~100μg·L^(-1)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大于0.99,方法定量限为6μg·kg^(-1)。在6、20、100μg·kg^(-1)添加水平下,平均回收率为89.0%~90.4%,相对标准偏差为0.8%~2.5%(n=6)。该方法简便、高效、灵敏、准确,适用于玉米中苯唑氟草酮残留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苯唑氟草酮 玉米
下载PDF
快速检测技术在果蔬农产品检测中的应用
17
作者 柯培新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 2025年第5期029-032,共4页
蔬菜水果是我们日常餐桌上的重要矿物质和维生素来源,其食品质量安全情况会直接影响到消费者的身心健康。果蔬培育过程中很多农产品生产者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淡薄,为了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会选择使用化学农药来防治病虫害。科学规范... 蔬菜水果是我们日常餐桌上的重要矿物质和维生素来源,其食品质量安全情况会直接影响到消费者的身心健康。果蔬培育过程中很多农产品生产者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淡薄,为了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会选择使用化学农药来防治病虫害。科学规范的药物使用行为能够大大降低病虫害对果树生长发育造成的不良影响,但由于很多生产者药物使用方法不科学,用药认知不足,存在过量用药,盲目用药的现象,使得果蔬产品中存在不同程度的药物残留。在提升果蔬产品安全性的道路上,先进的检测技术是不可或缺的助力。本文通过分析实践案例,详细阐述了快速检测技术在果蔬农产品质量控制中的应用策略,旨在为业界提供有益的借鉴,推动果蔬产业向更高水平的科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检测技术 果蔬农产品检测 应用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16种农药在玉米吐水中的残留
18
作者 夏北齐 李如男 +3 位作者 董丰收 郑永权 张清明 李远播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3-201,共9页
本研究基于改进的QuEChERS前处理方法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建立了16种不同理化性质的农药在玉米吐水中的残留分析方法。利用乙腈提取玉米吐水样品,经ACQUITY UPLC^(TM)BEH C18色谱柱分离后用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定量分析,最后通... 本研究基于改进的QuEChERS前处理方法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建立了16种不同理化性质的农药在玉米吐水中的残留分析方法。利用乙腈提取玉米吐水样品,经ACQUITY UPLC^(TM)BEH C18色谱柱分离后用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定量分析,最后通过外标法进行定量。结果表明:在0.1~1000μg/L范围内,16种供试农药的质量浓度与对应的峰面积间均呈现良好线性关系,决定系数R^(2)≥0.9971;定量限(limit of quantitation,LOQ)为0.1~0.7μg/L;在10、100μg/L和1000μg/L的3个添加浓度水平条件下,供试农药平均回收率均在77.3%~107.4%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s,RSD)为1.7%~13.5%。运用该方法对玉米吐水样品进行实测,16种农药均可被检测出,其中啶虫脒的检出浓度最高(548.8μg/L)。该方法适用于玉米吐水中多种农药残留的同时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吐水 农药残留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下载PDF
江苏省蔬菜和食用菌中农药残留的膳食暴露风险评估
19
作者 孟军 吴蓉 +5 位作者 冯云 张扬 王丹丹 欧阳海燕 顾爱国 周玮 《农药科学与管理》 2025年第3期21-31,共11页
探究江苏省13个地市蔬菜和食用菌中农药残留情况及其膳食暴露风险。检测12种蔬菜和食用菌的农药残留,包括各类杀虫剂(有机磷、氨基甲酸酯、拟除虫菊酯、新烟碱类和其他)和杀菌剂。使用危害商数(hazard quotient,HQ)和慢性危害指数(chron... 探究江苏省13个地市蔬菜和食用菌中农药残留情况及其膳食暴露风险。检测12种蔬菜和食用菌的农药残留,包括各类杀虫剂(有机磷、氨基甲酸酯、拟除虫菊酯、新烟碱类和其他)和杀菌剂。使用危害商数(hazard quotient,HQ)和慢性危害指数(chronic hazard in⁃dex,cHI)评价不同年龄段人群的膳食暴露风险。在15433份样品中,0.52%(81/15433)的样品检出农药残留,0.05%(7/15433)的样品中检出的农药残留超过最大残留限量(MRL)。大白菜中检测到的农药残留类型最多(9种)。氯氟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氯氰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的检出率最高。在农药残留风险评估中,氟虫腈对成年男性的HQ为0.0033,对成年女性为0.0038,最高;而氯氰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的HQ值最低,分别为0.0001和0.0002。所检测到的农药对食用蔬菜和食用菌无潜在风险,农药残留的影响在人类可接受的范围内,但仍需要加强农药在蔬菜和食用菌种植中的使用和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 食用菌 农药残留 膳食暴露 风险评估
下载PDF
上海奉贤区草莓中农药多残留监测和风险评估
20
作者 李卫东 朱雷鹰 +2 位作者 彭勃 徐文平 张阳 《上海农业学报》 2025年第1期80-87,共8页
为了监测上海市奉贤区草莓中多种农药残留水平,选取奉贤区草莓种植户的237批次草莓进行农药残留检测,利用国际估计短期摄入量评估其累积急性膳食摄入风险。结果表明:237批次草莓中共检出农药28种,有农药残留的达187批次,检出率为78.9%;... 为了监测上海市奉贤区草莓中多种农药残留水平,选取奉贤区草莓种植户的237批次草莓进行农药残留检测,利用国际估计短期摄入量评估其累积急性膳食摄入风险。结果表明:237批次草莓中共检出农药28种,有农药残留的达187批次,检出率为78.9%;118个批次检出两种及以上农药,存在农药多残留现象,农药多残留检出率为49.8%。28种检出农药的安全指数均小于1,风险系数均小于1.5,表明受检农药处于低风险,对于草莓食用安全的影响是可接受的。草莓上新烟碱类、甲氧基氨基甲酸酯类、三唑类、双酰肼类检出农药的累积急性膳食摄入风险值(%ARf D值)分别为9.615%、5.716%、3.969%、0.263%,均处于低风险水平,属于可接受的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 农药残留 风险评估 累积急性摄入风险评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